CN217881985U - 一种单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81985U
CN217881985U CN202222101831.0U CN202222101831U CN217881985U CN 217881985 U CN217881985 U CN 217881985U CN 202222101831 U CN202222101831 U CN 202222101831U CN 217881985 U CN217881985 U CN 217881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s
shell
contact pin
baffle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18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威严
姚伟亚
何金朋
何林威
陈李
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nova Lighting &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nova Lighting &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nova Lighting &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nova Lighting &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18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81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81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81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插,应用于插排上,单插包括外壳、上盖、驱动组件和插针,外壳贯穿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上盖开设有至少两个导向孔,上盖安装于外壳上并与外壳围合形成有容纳空间,定位孔和导向孔都与容纳空间连通;驱动组件用于与外部电子设备通信连接,驱动组件固定于容纳空间内,驱动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电极插孔,各电极插孔分别与各导向孔正对设置;插针的一端固定于驱动组件上并与驱动组件电性连接、另一端活动地穿设于定位孔中并穿设至外壳外。本实用新型插针可随驱动组件一起从外壳上拆卸下来,插针与外壳之间采用可拆卸组装的方式,装配效率高,能降低单插因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率,适用于大范围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单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插。
背景技术
单插为可移动式电源设备,也称之为智能插头,单插可以插入到插排上,然后在其上再插入外部电器设备比如冰箱或者风扇,单插可以作为插排使用,因此,单插也属于插排的其中一种类型。
单插可通过无线wife与外部电子设备比如手机通信连接,利用手机上的APP可以远程控制单插的启停,通过单插对外部电器设备进行电量检测,同时还可以在手机APP上对单插进行定时以及工作模式进行设置。
现有单插在生产时,其上的插针均是注塑在外壳内,随外壳一体注塑成型,因为传统的这种可移动式电源设备是不允许拆卸的,单插需要做插拔5000次的安全性能测试,插针不松动并能正常工作,从而导致目前所有的单插产品都是采用注塑的方式,毕竟这样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机械性能,但是,将插针与外壳采用一体注塑成型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插针的材质是铜镀镍,将插针放在模具内会刮伤镍层;2、金属粉会注塑在外壳上,导致外观不良率高;3、模具在闭合的时候会把有公差偏上的插针压平导致单插外观不良;4、驱动板在外壳底部,烙铁无法伸进去焊锡,焊接困难,容易导致外壳烫坏,产品不良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插,以解决现有单插的插针与外壳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以制作单插,容易导致单插产品不良率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插,应用于插排上,所述单插包括:
外壳,贯穿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
上盖,开设有至少两个导向孔,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导向孔都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驱动组件,用于与外部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驱动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电极插孔,各所述电极插孔分别与各所述导向孔正对设置;
插针,所述插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组件上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另一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并穿设至所述外壳外。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的外侧壁上凸设有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第一挡板抵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挡板抵接于所述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位于所述插针的中部,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抵压于所述上盖、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一穿孔,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中并焊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驱动组件和第二挡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凸设有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定位孔自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外壳的一面贯穿至所述外壳外,所述第二挡板抵接于所述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单插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接地件,所述外壳还设有安装槽以及若干第二穿孔,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外壳的外壁上,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上盖还设有若干第三穿孔以及用于容纳外部电器设备之插头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上盖的顶部,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接地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容纳空间和第三穿孔后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件包括呈U形设置的第一牛角卡子与第二牛角卡子,所述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的数量都为两个,所述第一牛角卡子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牛角卡子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穿孔后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牛角卡子的中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牛角卡子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三穿孔后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牛角卡子和所述第二牛角卡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插还包括用于遮挡所述导向孔的安全门组件,所述安全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壁上的支架以及两个均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导向孔和所述电极插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板、电极座以及用于与外部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插针固定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电极座、通信模块和所述插针都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插孔设于所述电极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外部电器设备电量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插还包括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单插时,插针可先固定于驱动组件上,之后将驱动组件和插针一起安装于外壳上,并固定上盖,此时,驱动组件固定于容纳空间内,插针插入到定位孔上,本实施例的插针可随驱动组件一起从外壳上拆卸下来,插针与外壳之间采用可拆卸组装的方式,外壳注塑时不会有金属粉渗入,在装配的过程中不会刮伤插针上的镍层,插针也不会被外力压平,烙铁也不会烫坏外壳,单插的生产成本低,装配效率高,降低单插因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率,适用于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图8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部电器设备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插排;11、地脚插杆;20、外壳;21、定位孔;22、凸台;23、嵌入口;24、凸肩;25、安装槽;26、第二穿孔;27、卡槽;30、上盖;31、导向孔;32、第三穿孔;33、容纳槽;40、驱动组件;41、驱动板;42、电极座;421、电极插孔;43、支板;44、通信模块;45、检测模块;46、第二收纳槽;50、插针;51、第一杆体;511、第一挡板;52、第二杆体;521、第二挡板;60、容纳空间;70、插头;71、地线;80、开关按钮;90、接地件;91、第一牛角卡子;911、通孔;912、卡片;92、第二牛角卡子;100、安全门组件;110、支架;111、支座;1111、第一收纳槽;1112、第四穿孔;112、支撑块;1121、避让空间;120、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图12以及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插,应用于插排10上,本实施的单插采用欧盟标准制作,欧盟标准的单插结构与国家标准的单插结构不同。
单插包括外壳20、上盖30、驱动组件40以及插针50,外壳20贯穿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孔21,上盖30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孔31,上盖30安装于外壳20上并与外壳20围合形成有一个容纳空间60,定位孔21和导向孔31都与容纳空间60连通,上盖30与外壳20之间可以卡接或者焊接或者螺接,本实施例中上盖30与外壳20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上盖30与外壳20之间的密封性能更好。
驱动组件40用于与外部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外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或者平板或者电脑等,驱动组件40固定于容纳空间60内,驱动组件40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电极插孔421,本实施例导向孔31、电极插孔421和插针5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电极插孔421分别为正极插孔和负极插孔,各电极插孔421分别与各导向孔31正对设置,插针50的一端固定于驱动组件40上并与驱动组件40电性连接、另一端活动地穿设于定位孔21中并穿设至外壳20外,本实施例的插针50可随驱动组件40一起从外壳20上拆卸下来,插针50与外壳20之间采用组装的方式,可以降低单插的生产成本,而且装配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单插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单插上的插针50插入到插排10上,给单插通电,然后,再将外部电器设备的插头70穿过导向孔31插入到电极插孔421上,单插可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无线wife通信连接,利用外部电子设备控制单插给外部电器设备进行通电,插排10和外部电器设备的插头70均是采用欧盟标准,单插可以为圆形或者方形,本实施例单插优选为圆形。
作为优选地实施,插针50的外侧壁上凸设有第一挡板511以及第二挡板521,第一挡板511和第二挡板521都位于容纳空间60内,且第一挡板511抵接于驱动组件40,第二挡板521抵接于外壳20,以避免插针50在进行安全性检测过程中被拔出外壳20。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挡板511和第二挡板521都位于插针50的中部,驱动组件40的一端抵压于上盖30、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一穿孔,插针50穿设于第一穿孔中,插针50焊接于驱动组件40上,第一挡板511位于驱动组件40和第二挡板521之间,第一挡板511和第二挡板521可以定位驱动组件40和外壳20之间的位置。
插针50包括第一杆体51以及与第一杆体51同轴设置的第二杆体52,第一杆体51与第二杆体52连接,第二杆体52的外径大于第一杆体51的外径,第一杆体51与驱动组件40连接,第一挡板511凸设于第一杆体51的外侧壁,第二杆体52穿过定位孔21,第二挡板521凸设于第二杆体52的外侧壁,第一挡板511和第二挡板521均为环形设置的板体,本实施例中的单插通过上盖30将驱动组件40和插针50挤压在外壳20内,单插采用堆叠的方式进行组装,在装配的过程中不会刮伤插针50上的镍层,插针50也不会被外力压平,烙铁也不会烫坏外壳20。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容纳空间60的内壁凸设有至少两个凸台22,凸台22设于外壳20上,定位孔21自凸台22远离外壳20的一面贯穿至外壳20外,第二挡板521抵接于凸台22,凸台22增加了插针50的横向承受力,避免单插使用的过程中插针50出现倾斜。
请进一步参阅图4和图7,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包括驱动板41、电极座42、两个支板43以及用于与外部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44,插针50、电极座42和通信模块44均固定于驱动板41上,电极座42、通信模块44和插针50都与驱动板41电性连接,电极插孔421设于电极座42上,驱动板41材质是FR-4环氧板,厚度为1.5~1.7nm,驱动板41双面覆铜,驱动板41硬度很高,两个支板43的一端间隔固定于驱动板41的顶部,两个支板43另一端抵接于上盖30,电极座42位于两个支板43之间,两个支板43和驱动板41都可以承受挤压,以确保单插内部部件始终处于堆叠的形式。
第一穿孔贯穿设于驱动板41上,插针50的一端位于第一穿孔内,插针50同时与驱动板41焊接,插针50固定于驱动板41上,插针50与驱动板41电性连接,第一挡板511抵接于驱动板41朝向第二挡板521的一面。
驱动组件40还包括用于检测外部电器设备电量的检测模块45,检测模块45固定于驱动板41上,检测模块45与驱动板41电性连接,检测模块45可将检测出的信息传递到外部电子设备。
请进一步参阅图6至图8,单插还包括开关按钮80,外壳20贯穿设有嵌入口23,开关按钮80固定于外壳20的嵌入口23上,开关按钮80与驱动组件40电性连接,通过按压开关按钮80,可以启动单插,以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通信连接。
外壳20的内壁上凸设有环形的凸肩24,驱动板41可通过弹性垫固定于凸肩24上,以使得驱动组件40在容纳空间60内保持平衡。
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4至图9、图12以及图13,本实施例中,单插还包括与驱动组件40连接的接地件90,外壳20还设有安装槽25以及若干第二穿孔26,安装槽25位于外壳20的外壁上,安装槽25通过第二穿孔26与容纳空间60连通,上盖30还设有若干第三穿孔32以及用于容纳外部电器设备之插头70的容纳槽33,容纳槽33位于上盖30的顶部,容纳槽33通过第三穿孔32与容纳空间60连通,接地件90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槽25内、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穿孔26、容纳空间60和第三穿孔32后位于容纳槽33内,接地件90的一端可用于与插排10中地脚插杆11连接、另一端可用于与外部电器设备中地线71连接,接地件90可以对单插进行漏电保护。
接地件90包括第一牛角卡子91和第二牛角卡子92,第一牛角卡子91和第二牛角卡子92电性连接,第一牛角卡子91为U形结构设置,第二穿孔26和第三穿孔32的数量都为两个,第一牛角卡子91的中部固定于安装槽25内,第一牛角卡子9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穿孔26后与驱动组件40相连接,第一牛角卡子91用于与插排10中地脚插杆11连接。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牛角卡子91的中部贯穿设有通孔911,且第一牛角卡子91的中部凸设有若干弯折设置的卡片912,安装槽25的底壁相应的设有卡槽27,卡片912位于卡槽27内,通孔911与卡槽27相对应,插排10中地脚插杆11穿过通孔911后位于若干卡片912之间,从而使得单插与插排10构成接地连接。
第二牛角卡子92为U形结构设置,第二牛角卡子92的中部位于容纳空间60内,第二牛角卡子9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三穿孔32后位于容纳槽33内,第二牛角卡子92的两端部都为弯折设置,以便于更好的与插头70中地线71连接。
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3、图7、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中,单插还包括用于遮挡导向孔31的安全门组件100,安全门组件100包括固定于容纳空间60内壁上的支架110以及两个均安装于支架110上的弹片120,弹片120与支架110转动连接,弹片120位于导向孔31和电极插孔421之间,安全门组件100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物体或者雨水从导向孔31直接进入到容纳空间60内。
支架110包括支座111以及支撑块112,支座111安装于上盖30的底部,支座111设有第一收纳槽1111以及两个贯穿设置的第四穿孔1112,第四穿孔1112贯穿设于第一收纳槽1111的底壁上,支撑块112设有两个避让空间1121,支撑块112固定于第一收纳槽1111内,弹片120的一端固定于支撑块112上、另一端位于避让空间1121内,弹片120的下方正对着第四穿孔1112,顶压弹片120,弹片120可以自动打开并露出第四穿孔1112。
支板43的高度大于电极座42的高度,两个支板43和电极座42围合成一个第二收纳槽46,安全门组件100和部分第二牛角卡子92都位于第二收纳槽46内,以使得驱动组件40能直接顶至于上盖30的底部。
单插的工作原理:
单插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单插上的插针50插入到插排10上,给单插通电,之后,再将外部电器设备的插头70依次穿过导向孔31、避让空间1121和第四穿孔1112后插入到电极插孔421上,然后,按压开关按钮80,启动单插,单插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无线wife通信连接,利用外部电子设备控制单插给外部电器设备进行通电,且还可以利用外部电子设备对单插进行定时和工作模式进行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单插时,插针50可先固定于驱动组件40上,之后将驱动组件40和插针50一起安装于外壳20上,并固定上盖30,此时,驱动组件40固定于容纳空间60内,插针50插入到定位孔21上,本实施例的插针50可随驱动组件40一起从外壳20上拆卸下来,插针50与外壳20之间采用可拆卸组装的方式,外壳20注塑时不会有金属粉渗入,在装配的过程中不会刮伤插针50上的镍层,插针50也不会被外力压平,烙铁也不会烫坏外壳20,单插的生产成本低,装配效率高,降低单插因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率,适用于大范围推广。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单插,应用于插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插包括:
外壳,贯穿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
上盖,开设有至少两个导向孔,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导向孔都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驱动组件,用于与外部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驱动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电极插孔,各所述电极插孔分别与各所述导向孔正对设置;
插针,所述插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组件上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另一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并穿设至所述外壳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的外侧壁上凸设有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第一挡板抵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挡板抵接于所述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位于所述插针的中部,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抵压于所述上盖、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一穿孔,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中并焊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驱动组件和第二挡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凸设有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定位孔自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外壳的一面贯穿至所述外壳外,所述第二挡板抵接于所述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插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接地件,所述外壳还设有安装槽以及若干第二穿孔,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外壳的外壁上,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上盖还设有若干第三穿孔以及用于容纳外部电器设备之插头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上盖的顶部,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接地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容纳空间和第三穿孔后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包括呈U形设置的第一牛角卡子与第二牛角卡子,所述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的数量都为两个,所述第一牛角卡子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牛角卡子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穿孔后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牛角卡子的中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牛角卡子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三穿孔后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牛角卡子和所述第二牛角卡子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插还包括用于遮挡所述导向孔的安全门组件,所述安全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壁上的支架以及两个均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导向孔和所述电极插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板、电极座以及用于与外部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插针固定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电极座、通信模块和所述插针都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插孔设于所述电极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外部电器设备电量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插还包括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
CN202222101831.0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单插 Active CN217881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1831.0U CN217881985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单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1831.0U CN217881985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单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81985U true CN217881985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7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1831.0U Active CN217881985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单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81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2548Y (zh) 沉板式电连接器及其装置
CN112684333A (zh)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的检测设备
CN111342275B (zh) 防水型大电流Type-C插座连接器及其生产工艺
CN217881985U (zh) 一种单插
CN201515053U (zh) 电连接器
CN203826667U (zh) 防水耳机连接器及具有该防水耳机连接器的移动终端
CN214204174U (zh) 一种USB type-c连接器
CN215299410U (zh) 用于电动工具的结构增强型电池座
CN203707469U (zh) 改良的具有卡钩结构的插头连接器
CN202050078U (zh) 双micro sim卡连接器
CN204045788U (zh) 插接板、usb双面接头及数据线
CN202134690U (zh) 连接器
CN211238722U (zh) 一种插座
CN204045787U (zh) 卡连接器
CN201018171Y (zh) 灯头的改进结构
CN219181291U (zh) 一种马达中板
CN207234002U (zh) 电连接器
CN217334467U (zh) 一种导电结构及穿戴设备
CN216980992U (zh) 结构稳固型Nano-SIM卡连接器
CN219286245U (zh) 一种插接式微动开关组件
CN214797611U (zh) 一种电池座
CN110718784A (zh) 储能连接器
CN220710801U (zh) 一种电容式锂电池的专用转接头
CN218217945U (zh) 电子装置
CN216958566U (zh) 双层sim卡卡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