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9923U - 结构紧凑的取景器 - Google Patents

结构紧凑的取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9923U
CN217879923U CN202220243971.9U CN202220243971U CN217879923U CN 217879923 U CN217879923 U CN 217879923U CN 202220243971 U CN202220243971 U CN 202220243971U CN 217879923 U CN217879923 U CN 217879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finder
shell
lens
assembly
top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39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环
蒋杰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d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d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39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9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9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9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ewfin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应用在对应的显示装置以及图像获取装置之间,其包括取景器外壳以及透镜装置;取景器外壳靠近显示装置一侧设置有第二入景面,取景器外壳顶端设置有第二出景面,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取景器外壳顶端;透镜装置设置在取景器外壳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通过取景器外壳将透镜装置进行固定,且在取景器外壳取一侧设置有第二入景面,取景器外壳顶端设置有第二出景面,结构的布局结构紧凑,减少了设备占用体积;取景器外壳通过第二壳体、控制面板组件以及顶盖组件拼接组装,便于生产组装,提升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结构紧凑的取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取景器。
背景技术
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记录影像的设备,它们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比如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立体相机通过相机本体所拍摄到的平面图像,通过取景器从相机取得的多个图像的视差生成立体图像。
现有取景器结构复杂,设备占用空间大,且不便生产,制造成本升高。故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取景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取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景器结构复杂,设备占用空间大、不便于生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应用在对应的显示装置以及图像获取装置之间,其包括:
取景器外壳,所述取景器外壳靠近所述显示装置一侧设置有第二入景面,所述取景器外壳顶端设置有第二出景面,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取景器外壳顶端;以及
透镜装置,设置在所述取景器外壳内,所述透镜装置从所述第二入景面接收显示图像,然后转换并传送到所述第二出景面;
其中,所述取景器外壳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透镜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第二入景面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顶端对应所述第二出景面位置设置有第三开口;
控制面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一侧,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与所述取景器外壳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组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以及
顶盖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顶端,所述顶盖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顶端卡扣连接,所述顶盖组件封闭所述第三开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盖组件底端设置有第七定位柱,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顶端设置有第七定位孔,所述第七定位柱与所述第七定位孔插接。提升顶盖组件与第七定位柱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盖组件底端还设置有第七卡扣,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顶端对应所述第七卡扣位置设置有第七卡槽,所述第七卡扣一侧与所述第七卡槽卡接;
所述透镜装置包括安装镜片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对应第七卡扣位置所述设置有第七定位槽,所述第七卡扣另一侧收容在所述第七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支架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筒,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一侧对应所述第三连接柱位置设置有第七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筒与所述第七连接件通过第七紧固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盖组件底端还设置有第七凸条,所述第七凸条与所述第三开口插接;
所述第七凸条对应所述第三连接筒位置设置有第七凹槽,所述第三连接筒外壁与所述第七凹槽卡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支架侧壁设置有第七限位块,所述第七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壳体内壁抵接。提升透镜装置设置在取景器外壳内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两端相对设置有第二定位凸部,所述第二壳体两端相对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
两组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与两组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插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定位凸部连接有第一卡扣组件,所述第一卡扣组件与对应的相机本体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镜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透镜组件以及右透镜组件,
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架以及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左透镜组件连接,所述右支架与所述右透镜组件连接,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拼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壳体另一侧设置有面部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对应设置在所述左透镜组件以及右透镜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通过取景器外壳将透镜装置进行固定,且在取景器外壳取一侧设置有第二入景面,取景器外壳顶端设置有第二出景面,三棱结构的布局结构紧凑,减少了设备占用体积;取景器外壳通过第二壳体、控制面板组件以及顶盖组件拼接组装,便于生产组装,提升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取景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取景器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透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透镜装置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左透镜组件以及右透镜组件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相机本体位于第二显示状态的左显示图像以及右显示图像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左眼图像以及右眼图像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三维图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取景器8、取景器外壳6、第二壳体61、第二开口611、第三开口612、第七定位孔613、控制面板组件62、第二定位凸部6214、第一卡扣组件64、顶盖组件63、第七定位柱631、第七卡扣632、第七凸条633、第七凹槽634、第一卡扣组件64、透镜装置7、第三支架71、第七定位槽71a、第三连接筒71b、第七限位块71c、面部避让凹槽71d、左支架711、第一物镜收容槽7111、第三定位柱7112、第三限位框7113、第三定位孔7114、第一物镜限位槽7115、右支架712、左透镜组件72、左物镜721、左目镜722、第一左反射镜723、第二左反射镜724、第一切口部725、右透镜组件73、右物镜731、右目镜732、第一右反射镜733、第二右反射镜7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结构紧凑的取景器8,应用在对应的显示装置以及图像获取装置之间,其包括取景器外壳6以及透镜装置7;取景器外壳6靠近显示装置一侧设置有第二入景面,取景器外壳6顶端设置有第二出景面,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取景器外壳6顶端;透镜装置7设置在取景器外壳6内,透镜装置7从第二入景面接收显示图像,然后转换并传送到第二出景面。
其中,取景器外壳6包括第二壳体61、控制面板组件62以及顶盖组件63;透镜装置7设置在第二壳体61内,第二壳体61对应第二入景面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611,第二壳体61顶端对应第二出景面位置设置有第三开口612;控制面板组件62设置在第二壳体61一侧,控制面板组件62与取景器外壳6连接,控制面板组件用于封闭第二开口611。顶盖组件63设置在第二壳体61顶端,顶盖组件63与第二壳体61顶端卡扣连接,顶盖组件63封闭第三开口612。
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通过取景器外壳将透镜装置进行固定,且在取景器外壳取一侧设置有第二入景面,取景器外壳6顶端设置有第二出景面,三棱结构的布局结构紧凑,减少了设备占用体积;取景器外壳通过第二壳体61、控制面板组件62以及顶盖组件63拼接组装,便于生产组装,提升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对本实施例中的取景器外壳6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顶盖组件63底端设置有第七定位柱631,第二壳体61内壁顶端设置有第七定位孔613,第七定位柱631与第七定位孔613插接,提升顶盖组件63与第七定位柱631连接的稳定性,提升取景器外壳6结构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63底端还设置有第七卡扣632,第二壳体61内壁顶端对应第七卡扣632位置设置有第七卡槽,第七卡扣632一侧与第七卡槽卡接。便于顶盖组件63的装配,提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透镜装置7包括安装镜片的第三支架71,第三支架71上对应第七卡扣632位置设置有第七定位槽71a,第七卡扣632另一侧收容在第七定位槽71a内,提升了取景器8结构的紧凑性,且第七卡扣632另一侧收容在第七定位槽71a内,进一步对透镜装置7进行定位,提升透镜装置7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支架71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筒71b,控制面板组件62 一侧对应第三连接柱位置设置有第七连接件,第三连接筒71b与第七连接件通过第七紧固件连接;结构设计紧凑,通过第七连接件将第三支架71以及面板组件进行装配。
进一步的,顶盖组件63底端还设置有第七凸条633,第七凸条633与第三开口612插接;第七凸条633对应第三连接筒71b位置设置有第七凹槽634,第三连接筒71b外壁与第七凹槽634卡接。进一步提升取景器8结构的紧凑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支架71底端设置有第四连接筒,控制面板组件 62以及第二壳体61内对应第四连接筒位置设置有第七安装孔,第七紧固件将第二壳体61、第三支架71以及控制面板组件62依次贯穿固定,进一步提升取景器8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架71侧壁设置有第七限位块71c,第七限位块71c与第二壳体61内壁抵接,提升透镜装置7设置在取景器外壳6内结构的稳定性。
控制面板组件62两端相对设置有第二定位凸部6214,第二壳体61两端相对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两组第二定位凸部6214与两组第二限位凹槽一一对应,第二定位凸部6214与第二限位凹槽插接,提升第二壳体61以及控制面板组件62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二定位凸部6214连接有第一卡扣组件6464,第一卡扣组件 6464与对应的相机本体卡扣连接;结构紧凑,第二定位凸起不仅限定第二壳体 61以及控制面板组件62连接的稳定性,而且设置有第一卡扣组件6464便于取景器8与相机本体连接,结构实用性强。
结合图4、图5和图6,对本实施例中的透镜装置7进行详细阐述:
显示装置9显示相对分布的左显示图像9a以及右显示图像9b,如图7所示。取景器8包括透镜装置7,透镜装置7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透镜组件72以及右透镜组件73,左显示图像9a从左透镜组件72输出后得到左眼图像8a,右显示图像9b从右透镜组件73输出后得到右眼图像8b,如图8所示。此取景器8 以便用户观看左眼图像8a以及右眼图像8b得到三维图像8c,如图9所示,图 9为用户观看到的三维图像8c结构示意图。
透镜装置7设置在取景器外壳内,透镜装置7还包括第三支架71、左透镜组件72以及右透镜组件73;其中,左透镜组件72设置在第三支架71一端,左透镜组件72包括左物镜721、左目镜722以及左反射模块,左物镜721设置在第三支架71内部靠近显示装置一侧,左目镜722设置在第三支架71顶端,左反射模块位于左物镜721以及左目镜722之间。
右透镜组件73设置在第三支架71另一端,左透镜组件72与右透镜组件 73相对设置,右透镜组件73包括右物镜731、右目镜732以及右反射模块,右物镜731设置在第三支架71内部靠近显示装置一侧,右目镜732设置在第三支架71顶端,右反射模块位于右物镜731组件以及右物镜731组件之间。
其中,左显示图像9a从左物镜721进入,通过左反射模块反射到左目镜 722后,左目镜722输出左眼图像8a;右显示图像9b从右物镜731进入,通过右反射模块反射到右目镜732后,右目镜732输出右眼图像8b,便于用户对左眼图像8a以及右眼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三维图像8c。
本实用新型的取景器用透镜装置通过相对设置在第三支架两端的左透镜组件以及右透镜组件分别生成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左透镜组件中左物镜设置在第三支架靠近显示装置一侧,左物镜设置在第三支架顶端,左反射模块位于左物镜组件以及左物镜组件之间。右透镜组件中的右物镜设置在第三支架靠近显示装置一侧,右物镜设置在第三支架顶端,右反射模块位于右物镜组件以及右物镜组件之间。透镜装置整体结构布局紧凑,生产成本低、结构占用空间小,且图像显示性能优良。
对本实施例中的透镜装置7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左反射模块将左显示图像9a旋转90°得到左眼图像8a。以左反射模块将左显示图像9a旋转方向为第一方向,右反射模块将右显示图像 9b沿第一方向反方向旋转90°得到右眼图像8b。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本实施例中的左显示图像9a与右显示图像9b呈中心对称分布。本实施例中的左反射模块将左显示图像9a沿左显示图像9a中心逆时针旋转90°得到左眼图像8a;右反射模块将右显示图像9b沿右显示图像9b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右眼图像8b。
本实用新型中的左显示图像9a以及右显示图像9b显示区域等大,其宽高比例均为x:y。左眼图像8a以及右眼图像8b的显示区域等大,其宽高比例均为y:x。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左显示图像9a以及右显示图像9b显示区域宽高比例为2:3,显示装置9的可视平面尺寸比例为宽高比例为4:3。本实施例中的左眼图像8a以及右眼图像8b的宽高均比例为3:2,取景器8的显示的可视平面将左眼图像8a以及右眼图像8b叠加,最后用户获得的三维图像8c的宽高比例在3:2左右,提升了镜片装置7的视觉效果,对图像进行放大,提升了结构的实用性,进一步便于使用者对三维图像进行观看。
进一步的,左透镜组件将左显示图像旋转90°,右透镜组件将右显示图像反向地旋转90°,并且通过与物镜、目镜以及对应的反射模组将显示图像方向显示方向对齐,能够得到高性能的立体像。
结合图5-图9,对本实施例中的左透镜组件72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左物镜721所在平面与左目镜722平面相互垂直;左反射模块包括:第一左反射镜723竖直设置在左物镜721靠近右物镜731一侧,第一左反射镜723 所在平面与左物镜721所在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预设夹角,第一左反射镜723 所在平面与左目镜722坐在平面垂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夹角优选为45°。
第二左反射镜724设置在左物镜721远离右物镜731一侧,第二左反射镜 724所在平面与左物镜721所在平面垂直,第二左反射镜724所在平面与第一左反射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预设夹角,第二左反射镜724与左物镜721所在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三预设夹角。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夹角以及第三预夹角均为 4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个反射镜片,将显示装置9的光线两侧反射出去,使得取景器8顶端的用户可以接收到左眼图像,此结构中两个反射镜片的倾斜,摆设节省空间,提升了结构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左物镜721的光轴与第一左反射镜723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 90°;第一左反射镜723的光轴与第二左反射镜724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90°;第二左反射镜724与左目镜722光轴之间的夹角为90°。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左反射镜723以及第二左反射镜724相对靠近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切口部 725。第一切口部725避免两个反射镜片之间的干扰,且进一步提升透镜组件结构的紧凑性,节省结构占用空间,提升结构实用性。
对本实施例中的右透镜组件73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右物镜731所在平面与右目镜732平面相互垂直;右反射模块包括第一右反射镜733,竖直设置在右物镜731靠近右目镜732一侧,第一右反射镜733 所在平面与右目镜732所在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预设夹角,第一右反射镜733 所在平面与右目镜732所在平面垂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夹角优选为45°。第二右反射镜734设置在右物镜731远离左物镜721一侧,第二右反射镜734 所在平面与右物镜731所在平面垂直,第二右反射镜734所在平面与第一右反射镜734所在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预设夹角,第二右反射镜734与右物镜731所在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三预设夹角。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夹角以及第三预夹角均为45°。
本实用新型设置反射模块有两个反射镜片,将显示装置9的光线两次反射出去,使得用户从取景器8顶端的可以接收到左眼图像,此结构中两个反射镜片的倾斜,摆设节省空间,提升了结构的紧凑性。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射模组采用两个反射镜进行图像转换,进一步降低了透镜装置的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右物镜731的光轴与第一右反射镜733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 90°;第一右反射镜733的光轴与第二右反射镜734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90°,如图6中的A所示;第二右反射镜734与右目镜732光轴之间的夹角为90°,如图6中的B所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左透镜组件72组件以及右透镜组件13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左反射模块与右反射模块之间设置有避让凹槽。避让凹槽与为了避开使用者的鼻子设置,提升了透镜组件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避让凹陷为第一左反射镜723与第一右反射镜733之间夹角;第一左反射镜723与第一右反射镜733之间的夹角为90°。
结合图4和图5,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支架71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架71包括左支架711以及右支架712,左支架711与左透镜组件72连接,右支架712与右透镜组件73连接,左支架711与右支架712拼接,结构设计精简,便于装配。本实施例中的左支架711以及右支架712 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如下以左支架711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左支架711一侧设置有左目镜收容槽7111,左物镜721收容在左目镜收容槽7111内,左支架711一侧通过紧固件连接有第三限位框7113,第三限位框7113限定左目镜的位置。左目镜收容槽7111提升左物镜721与第三支架71连接的定稳定。且左支架711与第三限位框7113连接,从而将左物镜721进行限位固定,结构便于装配,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左支架711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定位柱7112,第三限位框7113 侧壁设置有第三定位孔7114,第三定位柱7112与第三定位孔7114插接。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左支架711上还设置有第一目镜限位槽7115,左目镜 722收容在第一目镜限位槽7115内,提升透镜装置7结构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的透镜装置7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透镜组件72以及右透镜组件 73,第三支架71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架711以及右支架712;左支架711与左透镜组件72连接,右支架712与右透镜组件73连接,左支架711与右支架712 拼接。
进一步的,第二壳体61另一侧设置有面部避让凹槽71d,避让凹槽对应设置在左透镜组件72以及右透镜组件73之间,结构设计新颖,设置由于人体面部结构避位的面部避让槽,不仅提升了使用取景器8的舒适感,而且进一步精简了取景器8结构,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结构更为紧凑。
综上,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应用在对应的显示装置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景器外壳,所述取景器外壳靠近所述显示装置一侧设置有第二入景面,所述取景器外壳顶端设置有第二出景面,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取景器外壳顶端;以及
透镜装置,设置在所述取景器外壳内,所述透镜装置从所述第二入景面接收显示图像,然后转换并传送到所述第二出景面;
其中,所述取景器外壳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透镜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第二入景面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顶端对应所述第二出景面位置设置有第三开口;
控制面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一侧,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与所述取景器外壳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组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以及
顶盖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顶端,所述顶盖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顶端卡扣连接,所述顶盖组件封闭所述第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底端设置有第七定位柱,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顶端设置有第七定位孔,所述第七定位柱与所述第七定位孔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底端还设置有第七卡扣,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顶端对应所述第七卡扣位置设置有第七卡槽,所述第七卡扣一侧与所述第七卡槽卡接;
所述透镜装置包括安装镜片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对应第七卡扣位置所述设置有第七定位槽,所述第七卡扣另一侧收容在所述第七定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筒,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一侧对应所述第三连接柱位置设置有第七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筒与所述第七连接件通过第七紧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底端还设置有第七凸条,所述第七凸条与所述第三开口插接;
所述第七凸条对应所述第三连接筒位置设置有第七凹槽,所述第三连接筒外壁与所述第七凹槽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侧壁设置有第七限位块,所述第七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壳体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两端相对设置有第二定位凸部,所述第二壳体两端相对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
两组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与两组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凸部连接有第一卡扣组件,所述第一卡扣组件与对应的相机本体卡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透镜组件以及右透镜组件,
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架以及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左透镜组件连接,所述右支架与所述右透镜组件连接,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拼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紧凑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另一侧设置有面部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对应设置在所述左透镜组件以及右透镜组件之间。
CN202220243971.9U 2022-01-28 2022-01-28 结构紧凑的取景器 Active CN217879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3971.9U CN217879923U (zh) 2022-01-28 2022-01-28 结构紧凑的取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3971.9U CN217879923U (zh) 2022-01-28 2022-01-28 结构紧凑的取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9923U true CN217879923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48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3971.9U Active CN217879923U (zh) 2022-01-28 2022-01-28 结构紧凑的取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9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26891U (zh) 摄像头模组
US5604631A (en) Sliding binocular body
CN217879923U (zh) 结构紧凑的取景器
JP3070429B2 (ja) 双眼鏡
CN217333073U (zh) 取景器用透镜装置
CN217283179U (zh) 一种3d立体相机
EP0727685A1 (en) Binoculars
US3881804A (en) Compact angle finder with adjustable magnifying lens system
JPS644415U (zh)
JP3039171B2 (ja) 実像式ファインダー系
CN217283178U (zh) 3d立体相机的驱动结构
CN216052420U (zh) 一种镜头的光路反射机构
CN216979451U (zh) 一种搭载变色膜的增强虚拟现实眼镜装置
JP3170540B2 (ja) ファインダ装置
CN219644011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3501143B2 (ja) ファインダー光学系と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ー
CN209784658U (zh) 一种光学眼镜
US6684029B2 (en) Finder optical system and camera having finder optical system
CN218767784U (zh) 一种全息投影设备
CN211403445U (zh) 一种具有超薄体积的虹膜人脸识别终端
CN114513649A (zh) 3d立体相机
JPH07140419A (ja) 立体視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立体視眼鏡及びその製法
US20040223216A1 (en) Finder optical system and camera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2058762U (zh) 照相机逆向取景装置
KR200344412Y1 (ko) 입체카드 투시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