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9002U - 检测组件 - Google Patents
检测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79002U CN217879002U CN202221104879.0U CN202221104879U CN217879002U CN 217879002 U CN217879002 U CN 217879002U CN 202221104879 U CN202221104879 U CN 202221104879U CN 217879002 U CN217879002 U CN 2178790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clamping member
- liquid outlet
- liquid
- r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环体,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设有若干检测电极;环体夹持于第一夹持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夹持件的第二表面之间,以在环体内侧形成容置空间;其中,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容置空间、出液口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组件,通过在环体内侧形成容置空间,在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上设置连通容置空间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使得检测组件可实现多次重复测量,提高测量次数,此外,检测组件可以重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耗材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检测组件。
背景技术
检测组件可以对血样的一些指标进行测定,例如可以测定诸如如PH值、血细胞比容、离子浓度(K+、Na+、Cl-、Ca2+)、葡萄糖、乳酸、以及O2、CO2分压等电化学参数。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检测组件一般只能单次使用,即类似于一次性耗材,不利于提高测试效率,且易造成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检测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检测组件一般只能单次使用的缺陷。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环体,所述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若干检测电极;所述环体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以在所述环体内侧形成容置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出液口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组件,通过环体夹持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并在环体内侧形成容置空间,同时在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上设置连通容置空间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可以使得检测组件外部液体可自进液口流入检测组件以完成相应检测,检测完成后容置空间中的液体可自出液口流出检测组件,不会储存于检测组件内部,使得检测组件可实现多次重复测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组件的测量次数,无需频繁更换检测组件,测试效率高。此外,检测组件可以重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耗材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2实施例中检测组件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和环体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环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9是图7实施例中检测组件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检测组件100大致可包括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20、夹持于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20之间的环体30。
具体而言,第一夹持件10具有第一表面10a,第二夹持件20具有第二表面20a,环体30夹持于第一夹持件10的第一表面10a和第二夹持件20的第二表面20a之间,以在环体30内侧形成容置空间301。可以理解的,第一夹持件10还具有与第一表面10a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10b,第二夹持件20还具有与第二表面20a相背设置的第四表面20b。其中,第二夹持件20的第二表面20a设有若干检测电极(下文中将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以用于对容置空间301内的液体进行PH值、血细胞比容、离子浓度(K+、Na+、Cl-、Ca2+)、葡萄糖、乳酸、以及O2、CO2分压等电化学参数检测。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10和/或第二夹持件20上具有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进液口201、容置空间301、出液口202连通。优选地,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分别贯穿第二夹持件20,以连通容置空间301。其中,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间隔设置,进液口201的形状可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等形状,出液口202的形状可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等形状,不作赘述。可以理解的,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优选地,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的轴心线大体上平行间隔设置。应理解,本申请中的术语“基本上、大体上”在数字量或其他可量化关系(例如,垂直度或平行度)方面的使用应理解为表明数量±10%。因此,例如,彼此大体上平行的线可以彼此成0°和10°之间的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组件,通过环体夹持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并在环体内侧形成容置空间,同时在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上设置连通容置空间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可以使得检测组件外部液体可自进液口流入检测组件以完成相应检测,检测完成后容置空间中的液体可自出液口流出检测组件,不会储存于检测组件内部,可极大地减小检测组件的体积。同时,液体能够流入流出检测组件,使得检测组件可实现多次重复测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组件的测量次数,无需频繁更换检测组件,测试效率高。此外,检测组件可以重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耗材成本。
可以理解的,“检测组件”又可称为“血气生化测试卡”或“测试盒”。该检测组件可与血气分析设备相配合以用于测量血液样本中的PH值、血细胞比容、离子浓度(K+、Na+、Cl-、Ca2+)、葡萄糖、乳酸、以及O2、CO2分压等参数。其中,该检测组件一般可以利用电化学法或者交流阻抗法完成上述参数测量。
其中,“血气分析设备”又可称为“血气分析仪”或者“血气生化分析仪”,其利用了血气分析技术。对于血气分析技术是指应用于血气分析设备,可通过测定血样中的H+浓度、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等)以及其他参数等,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技术手段,它能直接反映肺换气功能及其酸碱平衡状态,采用的标本通常为血样。
请参阅图2至图5,图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4是图2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0和环体30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夹持件10可以采用诸如塑料、树脂、高分子材料等硬性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夹持件10可采用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General purpose polystyrene,聚苯乙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COC(copolymers of cycloolefin,环烯烃共聚物)等材质,并可通过注塑成型、数控机床加工或3D打印等加工方式加工而成。第二夹持件20的材质可以与第一夹持件10的材质相同或者不同。优选地,第二夹持件20可为电路板,即第二夹持件20上设有若干检测电极,以实现电化学参数检测以及与外部设备(例如血气分析设备)建立信号连接。
第一夹持件10的第一表面10a上形成有容置槽101。第二夹持件20收容于容置槽101内,第二夹持件20的外周缘与容置槽101的内侧壁相适配。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设于第二夹持件20上。
其中,第二夹持件20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粘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一夹持件10的连接固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0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粘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容置槽101底壁的连接固定。一般而言,容置槽101大致包括底壁101a以及自底壁101a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101b,即底壁101a和侧壁101b围设形成容置槽101的容置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容置槽101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柱203,第二夹持件20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203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204。其中,第一定位柱203和第一定位孔204相配合以在第二夹持件20装配于容置槽101时对第二夹持件20进行定位。优选地,第一定位柱203设于底壁101a上,且第一定位柱203可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定位柱203设于底壁101a的对角区域;第一定位孔204同样可以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定位孔204分布于第二夹持件20的对角区域。其中,第一定位柱203与第一定位孔204一一对应设置。当然,可以理解的,第一定位柱203和第一定位孔204可以采用防呆的设置方式,以避免第二夹持件20在装配时出现反装现象。
环体30可以收容于容置槽101内,且设于第二夹持件20和底壁101a之间,即环体30设于第二夹持件20靠近底壁101a的一侧,且环体30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底壁101a和第二夹持件20。换言之,第二夹持件20和底壁101a相配合以夹持环体30,进而使得环体30分别与第二夹持件20和底壁101a过盈配合实现密封。其中,环体30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一夹持件10和/或者第二夹持件20的连接固定。
环体30可呈板状或者片状,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不作赘述。环体30大致呈环形,环体30的相对两面分别抵触于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20,以在环体30内侧能够形成容置空间301。换言之,环体30设于第二夹持件20和第一夹持件10之间,并在第二夹持件20和第一夹持件10夹持环体30时围设形成容置空间301。
其中,环体30可采用橡胶、硅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环体30采用硅胶制成,且通过一体成型工艺(例如注塑)形成容置空间30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冲压成型工艺形成环体30。可以理解的,容置空间301可供流体流动或者静置。进一步地,采用橡胶、硅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的环体30可以便于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20在夹持环体30时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对容置空间301进行密封,进而使得容置空间301仅仅与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连通,避免出现漏液现象。
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分别连通容置空间301,以使得检测组件100的外部液体可自进液口201流入容置空间301,然后可经由出液口202流出检测组件100。其中,进液口201和容置空间301在进液口201的轴线方向即环体3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出液口202和容置空间301在出液口202的轴线方向即环体3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换言之,环体30环绕于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的外围设置,即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至少部分暴露于容置空间301中,以使得自进液口201流入的液体能够流入容置空间301,容置空间301内的液体能够经由出液口202流出检测组件100。在一实施例中,进液口201投影于环体30上的正投影邻接于容置空间301的外周缘,且位于容置空间301内。出液口202投影于环体30上的正投影邻接于容置空间301的外周缘,且位于容置空间301内。
可以理解的,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分别邻接于容置空间301沿容置空间301中的液体流动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以使得容置空间301内液体的流动距离近乎等于或稍大于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之间的间距,容置空间301沿液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近乎等于或稍大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之间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容置槽101的底壁101a设有装配槽1011,环体30至少部分嵌设于装配槽1011并与装配槽1011过盈配合以对容置空间301的一侧进行密封。将环体30嵌设于底壁101a,不仅可避免环体30在装配时发生错位现象,还可提升容置空间301的密闭性,避免出现漏液现象。装配槽1011的形状与环体30的外周缘相适配。
当然,在其他部分实施例中,当第二夹持件20与装配槽1011配合夹持环体30时,环体30沿进液口201的轴线方向上的厚度与装配槽1011的深度大体上一致,此时,第二夹持件20抵接于容置槽101的底壁101a以实现密封效果。可以理解的,当第二夹持件20和装配槽1011配合夹持环体30时,环体30可以分别与装配槽1011以及第二夹持件20过盈配合,进而实现密封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组件,通过环体夹持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并在环体内侧形成容置空间,同时在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上设置连通容置空间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可以使得检测组件外部液体可自进液口流入检测组件以完成相应检测,检测完成后容置空间中的液体可自出液口流出检测组件,不会储存于检测组件内部,可极大地减小检测组件的体积。同时,液体能够流入流出检测组件,使得检测组件可实现多次重复测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组件的测量次数,无需频繁更换检测组件,测试效率高。
如前述,第二夹持件20上设有若干检测电极,以实现电化学参数检测以及与外部设备建立信号连接。其中,第二夹持件20上的若干检测电极大致包括至少一个测试电极21和至少一个外接电极22。
具体而言,测试电极21和外接电极22可以设于第二夹持件20的同侧或者不同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下文中以测试电极21和外接电极22均设于第二夹持件20靠近环体30的一侧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测试电极21暴露于容置空间301中,外接电极22设于容置空间301外;测试电极21和外接电极22电性连接,外接电极22被配置为用于与外部检测设备建立信号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容置槽101的底壁101a设有测试口1010,该测试口1010和环体30间隔设置,即测试口与装配槽1011间隔设置。换言之,第一夹持件10设有对应于第二夹持件20的第二表面20a的测试口1010,外接电极22自测试口1010暴露于第一夹持件10背离第一表面10a的一侧。即外接电极22对应测试口1010设置,且可自测试口1010暴露于检测组件100外部,以使得多个外接电极22能够与外部设备的接头对接,进而完成相应的测试操作以及信号传递。
可以理解的,多个外接电极22可以呈阵列分布,也可以呈单列或者多列分布或者其他分布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多个测试电极21对应于容置空间301设置,且暴露于容置空间301中。换言之,环体30环绕于多个测试电极21的外围,以使得容置空间301内的液体能够完全覆盖于多个测试电极21,进而可以完成清洗、定标以及测试等操作。
可以理解的,多个测试电极21可以呈阵列分布,也可以呈单列或者多列分布或者其他分布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0靠近环体30的一侧还设有参比电极23。该参比电极23对应于容置空间301设置,且暴露于容置空间301中。换言之,环体30环绕于参比电极23的外围,以使得容置空间301内的液体能够完全覆盖于参比电极23。其中,多个测试电极21在液体的流动方向上依次排列分布于容置空间301内,参比电极23可以设于相邻两个测试电极21之间。
其中,参比电极23可以与测试电极21呈线性分布,或者参比电极23可以选自多个测试电极2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即多个测试电极21中的一个或者部分电极可以复用为参比电极23。即可以取消单独设置的参比电极23,即将多个测试电极2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复用为参比电极23,以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容置空间301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槽体长度,从而实现最小样本量测量。
例如,多个测试电极21在液体的流动方向上依次排列分布于容置空间301内,即多个测试电极21呈单列排列,进液口201贯穿于依次排列的多个测试电极21中的首位测试电极21,出液口202贯穿于依次排列的多个测试电极21中的末位测试电极21。此时,可以使得容置空间301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槽体长度达到最小,以此单次测量时容置空间301内的液体可以最少,进而实现最小样本量测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测试电极21还可以呈多列排列,进液口201贯穿多列中的其中一列测试电极21中的首位测试电极21,出液口202贯穿多列中的其中一列测试电极21中的末位测试电极21,以此实现最小样本量测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组件,通过将环体环绕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外围设置,且设于环体内侧的容置空间沿液体流动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邻接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以此减小容置空间内液体的流动距离,进而可以实现最小样本量测量。另外,环体环绕于多个测试电极的外围,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贯穿于多个测试电极中的首位测试电极和末位测试电极,进一步减小容置空间内液体的流动距离,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小单次测量操作中的样本量。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环体3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环体30与前述实施例中环体30的区别在于:容置空间301大致为盲孔结构。
具体而言,环体30大致包括相背设置的底面30a和顶面30b,底面30a抵接于第二夹持件20,顶面30b抵接于底壁101a。底面30a上形成有盲孔结构的容置空间301,即底面30a朝向背离第二夹持件20的方向凹陷形成容置空间301,此时,容置空间301与底壁101a间隔设置,且环体30仅与第二夹持件20相配合即可形成容置空间301。可以理解的,相对于前述实施例中通孔结构的容置空间301,本实施例提供的盲孔结构的容置空间301仅需保证环体30与测试板之间的密闭性即可,密封效果相对较好。
请参阅图7至图9,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实施例中检测组件2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9是图7实施例中检测组件200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检测组件200大致包括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20、设于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20之间的环体30、以及设于第二夹持件20上的导流组件50。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检测组件200与前述实施例检测组件100的区别在于:检测组件200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二夹持件20背离底壁101a或环体30的一侧的导流组件50。本实施例将对导流组件50进行详细描述,关于检测组件200未尽详述的其他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检测组件100。
导流组件50可包括第一导流组件51和第二导流组件52,第一导流组件51和第二导流组件52均设于第二夹持件20背离环体30的一侧。其中,第一导流组件51上设有贯穿第一导流组件51的第一导流孔510,第二导流组件52上设有贯穿第二导流组件52的第二导流孔520。第一导流孔510对应于进液口201设置并与进液口201连通,以使得检测组件200外部液体可自第一导流孔510流入进液口201。第二导流孔520对应于出液口202设置并与出液口202连通,以使得检测组件200内部液体可自出液口202流入第二导流孔520,并经由第二导流孔520流出检测组件200。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可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流孔510大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液段5101和第一导流段5102,第一进液段5101靠近进液口201设置并与进液口201连通,第一导流段5102设于第一进液段5101背离进液口201的端部。其中,第一进液段5101沿B-B向的截面孔径大体上一致,第一导流段5102沿B-B向的截面孔径沿背离进液口201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导流段5102大致呈喇叭状。可以理解的,喇叭状的第一导流段5102便于实现第一导流孔510与外部液体管道的对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流孔520大致包括相连通的第二出液段5201和第二导流段5202,第二出液段5201靠近出液口202设置并与出液口202连通,第二导流段5202设于第二出液段5201背离出液口202的端部。其中,第二出液段5201沿B-B向的截面孔径大体上一致,第二导流段5202沿B-B向的截面孔径沿背离出液口202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导流段5202大致呈喇叭状。可以理解的,喇叭状的第二导流段5202便于实现第二导流孔520与外部液体管道的对接。
可以理解的,第一导流孔510可以和进液口201直接连通或者间接连通,第二导流孔520可以和出液口202直接连通或者间接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组件51抵接于第二夹持件20背离环体30的一侧,以使得第一导流孔510和进液口201直接对接连通。第二导流组件52设于第二夹持件20背离环体30的一侧,以使得第二导流孔520和出液口202直接对接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组件,在进行测试液测量前,清洗液以及定标液分别自第一导流孔流入容置空间完成清洗和定标操作后,自第二导流孔流出检测组件,不会储存于检测组件内部。测试液自第一导流孔流入容置空间完成参数测量后,自第二导流孔流出检测组件,不会储存于测试卡内部。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组件,无需在检测组件内部设置废液容器,可极大地减少检测组件的体积,利于实现检测组件的轻薄化。另外,测试液、清洗液和定标液分别自第一导流孔流入容置空间,然后经由第二导流孔流出检测组件,使得检测组件可实现多次重复测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组件的测量次数,且无需频繁更换检测组件,可以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结合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组件51的结构拆分示意图,第一导流组件51大致可包括对应于进液口201的第一导流件511、以及套设于第一导流件511并与第二夹持件20连接的第一装配件512。第一导流件511设于第一装配件512和第二夹持件20之间,第一导流件511设有与进液口201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510,即第一导流孔510贯穿第一导流件511。
第一导流件511大致呈柱状体、矩形体等结构件。第一导流件511设于第二夹持件20背离环体30的一侧并抵接于第二夹持件20。第一导流孔510沿进液口201的轴线方向上贯穿第一导流件511。
第一装配件512设于第二夹持件20背离环体30的一侧并抵接于第二夹持件20。该第一装配件512被配置为用于将第一导流件511定位安装,以使得第一导流孔510与进液口201相连通。其中,第一装配件512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二夹持件20以及第一夹持件10的连接固定,且第一装配件512与第二夹持件20相配合以夹持固定第一导流件51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件512大致可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部5121和第一套接部5122。第一套接部5122套设于第一导流件511,第一安装部5121设于第一套接部5122的外周缘并与第二夹持件20连接。第一安装部5121可呈板状环形结构,当然也可呈其他形状,不做赘述。第一安装部5121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二夹持件20及第一夹持件10的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安装部5121靠近第二夹持件20的表面和第二夹持件20近乎无缝接触。第一套接部5122设于第一安装部5121背离第二夹持件20的一侧,且套设于第一导流件511,以实现对第一导流件511的定位装配。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件512开设有贯穿第一装配件512的第一套接孔5123,即第一套接孔5123贯穿第一套接部5122。第一导流件511嵌设于第一套接孔5123内,第一导流件511的形状与第一套接孔5123的形状大体上相适配。其中,第一导流件511可以与第一套接孔5123过盈配合以提升其二者接触面的密封和紧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511呈柱状体,第一导流件511设有环绕其周侧的第一环形卡槽5111,即第一导流件511的周侧表面朝向第一导流件511的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第一环形卡槽5111。其中,第一环形卡槽5111设有至少一个,例如两个。第一套接孔5123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环形卡槽5111相对应的第一环形凸起(如图9所示),第一环形卡槽5111与第一环形凸起相配合以对第一导流件511进行定位固定。第一环形凸起设有至少一个。
可以理解的,第一导流件511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等。在第一导流件511未被挤压的初始状态下,第一导流件511的初始体积稍大于第一套接孔5123的容积,以使得在第一装配件512与第二夹持件20配合夹持第一导流件511时,第一导流件511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以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密闭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5121靠近第二夹持件20的表面上凸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柱5124,例如图示中的2个第二定位柱5124。第二夹持件20上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5124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205,例如图示中的2个第二定位孔205。其中,第二定位柱5124和第二定位孔205相配合以在第一导流组件51装配于第二夹持件20上时对第一导流组件51进行定位。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柱5124可以设于第二夹持件20上,第二定位孔205可以设于第一安装部5121上,即第二夹持件20和第一安装部5121的一者上设有第二定位柱5124,另一者上设有第二定位孔205。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5121上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125,第二夹持件2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5125对应的第一装配孔206。其中,第一安装孔5125和第一装配孔206正对设置,以使得螺栓或者螺丝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一安装孔5125和第一装配孔206,进而实现第一导流组件51和第二夹持件20的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容置槽101的底壁开设有第一装配槽1012。其中,第一安装孔5125、第一装配孔206以及第一装配槽1012同轴设置,以使得穿设于第一安装孔5125和第一装配孔206的螺栓或者螺钉能够嵌设于第一装配槽1012,进而实现第二夹持件20与第一夹持件10的连接固定。即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同轴的第一安装孔5125、第一装配孔206以及第一装配槽1012,以在完成第二夹持件20、第一导流组件51的定位后,可直接一次性完成第二夹持件20与第一夹持件10的连接固定及第一导流组件51和第二夹持件20的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5121上还开设有第一对接孔5126,该第一对接孔5126可被配置为在第一导流组件51与外部液体管道对接时,对外部液体管道进行定位。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0上设有与第一对接孔5126对应的第一对位孔207。其中,第一对接孔5126和第一对位孔207同轴设置,以进一步便于实现外部液体管道与第一导流组件51的对接。
结合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组件52的结构拆分示意图,第二导流组件52大致可包括对应于出液口202的第二导流件521、以及套设于第二导流件521并与第二夹持件20连接的第二装配件522。第二导流件521设于第二装配件522和第二夹持件20之间,第二导流件521设有与出液口202相连通的第二导流孔520,即第二导流孔520贯穿第二导流件521。
第二导流件521大致呈柱状体、矩形体等结构件。第二导流件521设于第二夹持件20背离环体30的一侧并抵接于第二夹持件20。第二导流孔520沿出液口202的轴线方向上贯穿第二导流件521。
第二装配件522设于第二夹持件20背离环体30的一侧并抵接于第二夹持件20。该第二装配件522被配置为用于将第二导流件521定位安装,以使得第二导流孔520与出液口202相连通。其中,第二装配件522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二夹持件20以及第一夹持件10的连接固定,且第二装配件522与第二夹持件20相配合以夹持固定第二导流件521。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装配件522大致可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部5221和第二套接部5222。第二套接部5222套设于第二导流件521,第二安装部5221设于第二套接部5222的外周缘并与第二夹持件20连接。第二安装部5221可呈环形板状结构,当然也可呈其他形状,不做赘述。第二安装部5221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二夹持件20及第一夹持件10的连接固定。
其中,第二安装部5221靠近第二夹持件20的表面和第二夹持件20近乎无缝接触。第二套接部5222设于第二安装部5221背离第二夹持件20的一侧,且套设于第二导流件521,以实现对第二导流件521的定位装配。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装配件522开设有贯穿第二装配件522的第二套接孔5223,即第二套接孔5223贯穿第二套接部5222。第二导流件521嵌设于第二套接孔5223内,第二导流件521的形状与第二套接孔5223的形状大体上相适配。其中,第二导流件521可以与第二套接孔5223过盈配合以提升其二者接触面的密封和紧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流件521呈柱状体,第二导流件521设有环绕其周侧的第二环形卡槽5211,即第二导流件521的周侧表面朝向第二导流件521的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第二环形卡槽5211。其中,第二环形卡槽5211设有至少一个,例如图示的两个。第二套接孔5223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二环形卡槽5211相对应的第二环形凸起(如图9所示),第二环形卡槽5211与第二环形凸起相配合以对第二导流件521进行定位固定。第二环形凸起设有至少一个。
可以理解的,第二导流件521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等。在第二导流件521未被挤压的初始状态下,第二导流件521的初始体积稍大于第二套接孔5223的容积,以使得在第二装配件522与第二夹持件20配合夹持第二导流件521时,第二导流件521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以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密闭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5221靠近第二夹持件20的表面上凸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柱5224,例如图示中的2个第三定位柱5224。第二夹持件20上开设有与第三定位柱5224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定位孔208,例如图示中的2个第三定位孔208。其中,第三定位柱5224和第三定位孔208相配合以在第二导流组件52装配于第二夹持件20上时对第二导流组件52进行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5221上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225,第二夹持件20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5225对应的第二装配孔209。其中,第二安装孔5225和第二装配孔209正对设置,以使得螺栓或者螺丝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二安装孔5225和第二装配孔209,进而实现第二导流组件52和第二夹持件20的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容置槽101的底壁开设有第二装配槽1013。其中,第二安装孔5225、第二装配孔209以及第二装配槽1013同轴设置,以使得穿设于第二安装孔5225和第二装配孔209的螺栓或者螺钉能够嵌设于第二装配槽1013,进而实现第二夹持件20与第一夹持件10的连接固定。即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同轴的第二安装孔5225、第二装配孔209以及第二装配槽1013,以在完成第二夹持件20、第二导流组件52的定位后,可直接一次性完成第二夹持件20与第一夹持件10的连接固定及第二导流组件52和第二夹持件20的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5221上还开设有第二对接孔5226,该第二对接孔5226可被配置为在第二导流组件52与外部液体管道对接时,对外部液体管道进行定位。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0上设有与第二对接孔5226对应的第二对位孔210。其中,第二对接孔5226和第二对位孔210同轴设置,以进一步便于实现外部液体管道与第二导流组件52的对接。
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组件51和第二导流组件52的结构大体上相同,其区别在于二者安装的位置不同。即第一导流组件51上的第一导流孔510和进液口201相连通,第二导流组件52上的第二导流孔520和出液口202相连通,进而使得检测组件200外部液体可自第一导流孔510流入进液口201,以及使得检测组件200内部液体可自出液口202流入第二导流孔520,并经由第二导流孔520流出检测组件200。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使得检测组件外部液体可自第一导流组件流入,并经由第二导流组件流出,不会储存于检测组件内部,无需在检测组件内部设置废液容器,可极大地减少检测组件的体积,利于实现检测组件的轻薄化。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以便于外部液体管道与检测组件的对接,使得更换检测组件较为便捷。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300的结构示意图。该检测组件300大致包括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20。其中,本实施例检测组件300与前述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检测组件200的区别在于:检测组件300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一夹持件10上的定位件60。基于此,本实施例关于检测组件300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检测组件100和检测组件200,故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第一夹持件10可开设有容置槽,第二夹持件20收容于容置槽内。其中,容置槽的底壁开设有测试口1010,第二夹持件20的外接电极暴露于测试口1010,以使得外接电极能够与外部设备的对接,进而完成相应的测试操作以及信号传递。
定位件60设于第一夹持件10背离第二夹持件20的一侧,且凸设于容置槽背离第二夹持件20的表面上,即定位件60凸设于第一夹持件10的第三表面10b上,以在将检测组件300应用于血气分析设备上时易于抓取检测组件300的位置,进而快速地实现测量操作。
其中,定位件60大致呈柱状体、矩形体等结构件。定位件60至少设有一个。优选地,定位件60如图所示设有两个。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表面;
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若干检测电极;
环体,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以在所述环体内侧形成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出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包括测试电极和外接电极,所述测试电极暴露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外接电极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外;其中,所述外接电极被配置为用于与外部检测设备建立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测试口,所述外接电极自所述测试口暴露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第二夹持件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其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极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测试电极呈单列或者多列排列;其中,所述进液口贯穿一单列所述测试电极中的首位所述测试电极,所述出液口贯穿一单列所述测试电极中的末位所述测试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有装配槽,所述环体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装配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对应于所述进液口的第一导流件、以及对应于所述出液口的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设有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件设有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二导流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液段和第一导流段,所述第一进液段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流段的孔径沿背离所述进液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和/或者,所述第二导流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二出液段和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二出液段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段的孔径沿背离所述出液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装配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流件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套接部,所述第一套接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套接部的外周缘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和/或者,所述第二装配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二套接部,所述第二套接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套接部的外周缘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04879.0U CN217879002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检测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04879.0U CN217879002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检测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79002U true CN217879002U (zh) | 2022-11-22 |
Family
ID=8408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04879.0U Active CN217879002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检测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790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27667A1 (zh) * | 2022-07-31 | 2024-02-08 |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医疗检测设备用的检测组件和医疗检测设备 |
-
2022
- 2022-05-09 CN CN202221104879.0U patent/CN2178790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27667A1 (zh) * | 2022-07-31 | 2024-02-08 |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医疗检测设备用的检测组件和医疗检测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879002U (zh) | 检测组件 | |
US8354059B2 (en) | Cell analysis cartridge | |
CN217879009U (zh) | 样品测试装置 | |
US20120184043A1 (en) | Flat body in the manner of a chip card for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method for the use thereof | |
CN217450212U (zh) | 微流控芯片及微流控系统 | |
CN217879016U (zh) | 血样分析模组 | |
CN111344062B (zh) | 传感器盒 | |
CN114836310A (zh) | 微流控芯片与体外诊断装置 | |
JP3101031U (ja) | マルチチャンバマイクロダイアリシス装置 | |
CN217879008U (zh) | 生物检测装置 | |
CN217879015U (zh) | 对照检测装置 | |
CN217459424U (zh) | 微流控芯片与体外诊断装置 | |
CN216387081U (zh) | 试剂盒及poct血细胞分析仪 | |
CN117074482A (zh) | 检测组件 | |
WO2022165684A1 (zh) | 试剂盒、样本检测装置 | |
WO2022165682A1 (zh) | 试剂盒、样本检测装置 | |
CN114859068A (zh) | 试剂盒及poct血细胞分析仪 | |
CN109967138B (zh) | 生物检测平台 | |
CN114354715A (zh) | 一种血气分析仪微流控芯片及其配套装置和使用方法 | |
CN217879006U (zh) | 样品测试盒 | |
CN216847834U (zh) | 试剂盒及poct血细胞分析仪 | |
CN117074500A (zh) | 血样分析模组 | |
WO2022165683A1 (zh) | 试剂盒、样本检测装置 | |
CN217879007U (zh) | 便携式医疗测试卡 | |
CN210090369U (zh) | 一种多通道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夹具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