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6782U - 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76782U CN217876782U CN202221510942.0U CN202221510942U CN217876782U CN 217876782 U CN217876782 U CN 217876782U CN 202221510942 U CN202221510942 U CN 202221510942U CN 217876782 U CN217876782 U CN 2178767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graphite powder
- steam generator
- drying device
- drying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领域,用以解决烘干装置受热不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和蒸汽发生器;所述烘干箱内侧壁和内底壁均设置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所述加热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入口;所述烘干箱底部连接若干导热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粉烘干装置中物料受热均匀,余热利用合理,并且避免了水蒸气液化回落,导致物料返潮,水蒸气也全部回水进入蒸汽发生器,节约水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烘干装置主要用于湿物料的烘干,为了物料能够受热均匀,大部分烘干装置均会设置搅拌机构对物料进行搅拌。但由于湿物料容易粘黏在搅拌机构上,导致搅拌机构故障率很高。并且烘干过程中,湿物料中水分蒸发遇到装置内壁时,形成液滴,液滴落下后会造成物料反潮,降低烘干效率的同时水蒸气中热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同时,烘干装置的热源来自蒸汽发生器产出水蒸气,水蒸气进入烘干装置的加热管后,直接排出,而排出的水蒸气往往还有富余的热量,这部分热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现有的石墨粉烘干装置多采用热风烘干或电加热烘干,由于石墨粉质轻,热风烘干时热风易带走石墨粉,而电加热时,由于石墨粉良好的导电性,可能导致装置的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和蒸汽发生器;所述烘干箱内侧壁和内底壁均设置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所述加热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入口;所述烘干箱底部连接若干导热棒。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侧壁连通入料管;所述入料管端部呈漏斗状。
优选的,所述入料管设置电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内部横向设置隔膜;所述隔膜设置若干通孔。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顶部通过排出管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入口。
优选的,所述排出管配置真空泵。
优选的,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入口设置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第一管连接所述加热管的出口端;所述四通管的第二管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出口端;所述四通管的第三管连接进水管;所述四通管的第四管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入口。
优选的,所述四通管外壁连接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导热棒由碳纤维制成。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a、通过在烘干箱内设置导热棒,使得物料受热更加均匀。
b、设置可通过水蒸气但不可通过水的多孔隔膜,避免烘干时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回落。
c、有效利用余热,降低经济成本。
d、水蒸气均回水到蒸汽发生器,节约水资源。
f、使用水蒸气加热,烘干箱内无用电结构,不会发生短路,也避免了使用热风加热,带走石墨粉体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烘干箱的剖视图;
图标:1-烘干箱,111-加热管的进口端,112-加热管的出口端,12-导热棒,13-入料管,131-电动阀门,14-隔膜,141-通孔,15-排出管,151- 真空泵,2-蒸汽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 和蒸汽发生器2;所述烘干箱1内侧壁和内底壁均设置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蒸汽出口;所述加热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入口;所述烘干箱1底部连接若干导热棒12。
具体实施过程中,现有的烘干装置仅仅是将加热管设置在烘干装置的侧壁,导致物料受热不匀均。而一些进行改进后的烘干装置多使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但由于湿物料容易粘黏在搅拌装置上,导致搅拌装置故障率很高。并且现有的烘干装置常常用电加热或热风加热,由于石墨粉质轻,热风烘干时,热风易带走石墨粉,而电加热时,由于石墨粉良好的导电性,可能导致装置的短路。本实用新型通过水蒸气加热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在烘干箱1内部设置导热率高的导热棒12,使得中部的物料也能充分受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为粉体烘干,所以进料时中部的导热棒12不会阻挡物料均匀地停留在烘干箱1内。加热管内利用完的水蒸气依然富余有热量,将其输送进入蒸汽发生器2,减少蒸汽发生器2的燃料使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箱1侧壁连通入料管13;所述入料管13端部呈漏斗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入料管13设置电动阀门131。
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箱1内部横向设置隔膜14;所述隔膜14设置若干通孔141。
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孔141大小可设置为0.02微米。通孔141的大小使得气态水可通过而液态水不可通过。透气而不透水的膜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箱1顶部通过排出管15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2 入口。
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水蒸气具有大量的热,所以将烘干时产生的水蒸气带入蒸汽发生器2的入口,提供热量利用率,减少蒸汽发生器2的燃料使用量,降低经济成本,保护环境。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出管15配置真空泵151。
具体实施过程中,真空泵151为烘干产生的水蒸气进入蒸汽发生器2 提供动力,使得快速进入蒸汽发生器2,避免热量损失。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入口设置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第一管连接所述加热管的出口端;所述四通管的第二管连接所述排出管15的出口端;所述四通管的第三管连接进水管;所述四通管的第四管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入口。
具体实施过程中,四通管为除去排出管15后,烘干箱1以及蒸汽发生器2外部的所有管道。进水管为蒸汽发生器2提供水,蒸汽发生器2通过燃料提供热量使水变为高温水蒸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四通管外壁连接保温层。
具体实施过程中,保温层可使用岩棉板、玻璃棉和聚氨酯保温材料等。利用保温层减少水蒸气在行径过程的热量损失。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棒12由碳纤维制成。
具体实施过程中,导热棒12为导热率高的材料,碳纤维只是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和蒸汽发生器;所述烘干箱内侧壁和内底壁均设置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所述加热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入口;所述烘干箱底部连接若干导热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侧壁连通入料管;所述入料管端部呈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管设置电动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内部横向设置隔膜;所述隔膜设置若干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顶部通过排出管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配置真空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入口设置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第一管连接所述加热管的出口端;所述四通管的第二管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出口端;所述四通管的第三管连接进水管;所述四通管的第四管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管外壁连接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棒由碳纤维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10942.0U CN217876782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10942.0U CN217876782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76782U true CN217876782U (zh) | 2022-11-22 |
Family
ID=8409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10942.0U Active CN217876782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76782U (zh) |
-
2022
- 2022-06-16 CN CN202221510942.0U patent/CN2178767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958917A1 (en) | Solar water heating auxiliary heat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plant boiler solar water heating supply system formed thereof | |
CN207426027U (zh) | 一种带集成加热功能的燃料电池供氢系统 | |
CN109945611B (zh) | 一种湿气回用和组合加热的盘式干燥装置 | |
CN105466196A (zh) | 双效真空管束干燥系统 | |
CN217876782U (zh) | 一种石墨粉烘干装置 | |
CN205818238U (zh) | 节能型预结晶干燥机料斗 | |
CN103332847A (zh) | 一种新型太阳能污泥干化装置及方法 | |
CN109346747B (zh) |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加湿装置 | |
CN208327790U (zh) | 一种低温带式干化机余热除湿装置 | |
CN210980573U (zh) | 一种利用回收热能的垃圾干燥装置 | |
CN208186624U (zh) |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 |
CN212081282U (zh) | 一种锅炉余热发电装置 | |
CN208238400U (zh) | 一种片剂定型烘干装置 | |
CN207006507U (zh) | 一种快热式液体管道加热器 | |
CN210267904U (zh) | 一种氢氧化钙脱水装置 | |
CN218179025U (zh) | 用于发电厂供热使用的混合式加热器 | |
CN111174559A (zh) | 一种mvr工艺中用于加热器二次加热的水蒸气压缩加热设备 | |
CN215003064U (zh) | 一种生产车间热能回收装置 | |
CN216717079U (zh) | 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 |
CN217388648U (zh) | 一种适用于光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 | |
CN219346524U (zh) |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218620398U (zh) | 一种工业废水自循环蒸发器 | |
CN109458730A (zh) | 一种盐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8097131U (zh) | 一种气源热泵风干物料热回收装置 | |
CN221611698U (zh) | 一种基于pemfc燃料电池的热泵热风干燥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