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6772U - 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6772U
CN217876772U CN202220901207.6U CN202220901207U CN217876772U CN 217876772 U CN217876772 U CN 217876772U CN 202220901207 U CN202220901207 U CN 202220901207U CN 217876772 U CN217876772 U CN 217876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mmunicated
liquefier
heat exchang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012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洪磊
田云
王佑喜
闫磊
曲兆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012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6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6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6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包括壳体、风机、热交换设备及加热蒸发器,壳体位于容纳腔中;壳体具有腔体,腔体与容纳腔连通且构成循环回路,热交换热备设置在腔体中,热交换设备与容纳腔连通,风机设置在壳体的开口端;风机被配置为驱动加热后的气体进入容纳腔中,并与容纳腔中的湿气体形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沿循环回路返回至腔体中;热交换热备被配置为将混合气体最终转化为液体;加热蒸发器与热交换设备连通,加热蒸发器被配置为对液体进行加热蒸发处理。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加热,从而使废水以水蒸气的方式快速排出,消除了用户定期清理废水盒的烦恼。

Description

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衣物或者鞋子等清洗后,需要晾晒,晒干其表面的水分,然而当遇到阴雨天气,通常一连几天衣物都难以晒干,使得放入柜体中的衣物等容易受潮而发霉,因此,需要一种除湿装置,以对柜体中的衣物等进行除湿。
相关技术中,在柜体的底部安装有废水收集盒,并在盒中设置有报警装置,当废水集满后,报警装置启动。然而,上述方式需要用户定期对盒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能够对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加热,使废水以水蒸气的方式快速排出,消除了用户定期清理废水盒的烦恼,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位于柜体的容纳腔中,包括壳体、风机、热交换设备及加热蒸发器,所述壳体具有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构成循环回路,所述热交换热备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热交换设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热交换设备被配置为对所述腔体中的气体加热,所述风机被配置为驱动加热后的气体进入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容纳腔中的湿气体形成混合气体,并驱动所述混合气体沿所述循环回路返回至所述腔体中;所述热交换热备被配置为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液化处理;所述加热蒸发器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外部,所述加热蒸发器与所述热交换设备连通,所述加热蒸发器被配置为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蒸发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装置,包括壳体、风机、热交换设备及加热蒸发器,通过包括壳体,这样便于对风机、热交换设备及加热蒸发器进行装配。壳体具有腔体,热交换设备设置在腔体中,这样,腔体能够对热交换设备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避免热交换组件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另外,还能对热交换设备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从而确保热交换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将腔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构成循环回路,并且采用上述除湿装置以及除湿的步骤,从而能够通过该循环回路,对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加热,使废水以水蒸气的方式快速排出,消除了用户定期清理废水盒的烦恼,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除湿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腔体与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连通且构成所述循环回路。
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处,所述风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腔体中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端进入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容纳腔中的湿气体形成混合气体,并驱动所述混合气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返回至所述腔体中。
在上述除湿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热交换设备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腔体中的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的一侧;所述冷凝器被配置为对所述腔体中的气体加热。
在上述除湿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热交换设备包括液化器,所述液化器位于所述腔体中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的一侧;所述液化器和所述冷凝器间隔设置,所述液化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液化器被配置为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液化处理,并将所述混合气体最终转化为液体;所述加热蒸发器与所述液化器连通。
在上述除湿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风机的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出风端位于所述风机的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出风端与所述进风端连通。
在上述除湿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风机与所述容纳腔之间;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容纳腔延伸;和/或,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液化器之间,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液化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容纳腔延伸。
在上述除湿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腔体;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加热蒸发器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液化器连通。
在上述除湿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液化器与所述加热蒸发器之间;所述排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液化器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蒸发器连通。
在上述除湿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外部;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液化器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在上述除湿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液化器之间,所述第四管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阀门,和/或,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与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壳体;
110-腔体; 120-第一开口端; 130-第二开口端;
140-上壳体; 150-下壳体; 151-贯穿孔;
200-风机;
300-热交换设备;
310-冷凝器; 320-液化器;
400-加热蒸发器;
500-第一管路;
600-第二管路;
700-排水管;
800-柜体; 810-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衣物或者鞋子等清洗后,需要晾晒,晒干其表面的水分,然而当遇到阴雨天气,通常一连几天衣物都难以晒干,并且在我国南方地区,室内极为潮湿,使得放入柜体中的衣物等容易受潮而发霉,因此,需要一种除湿装置,以对柜体中的衣物等进行除湿。
相关技术中,在柜体的底部安装有废水收集盒,并在盒中设置有报警装置,当废水集满后,报警装置启动。然而,上述方式需要用户定期对盒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废水盒大多安装在柜体的底部,使得取放也极其不方便,从而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包括壳体、风机、热交换设备及加热蒸发器,通过包括壳体,这样便于对风机、热交换设备及加热蒸发器进行装配。壳体具有腔体,热交换设备设置在腔体中,这样,腔体能够对热交换设备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避免热交换组件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另外,还能对热交换设备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从而确保热交换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将腔体与容纳腔连通且构成循环回路,并且采用上述除湿装置以及除湿的步骤,从而能够通过该循环回路,对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加热,使废水以水蒸气的方式快速排出,消除了用户定期清理废水盒的烦恼,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与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位于柜体800的容纳腔810中(具体参见图3所示),该除湿装置包括壳体100、风机200、热交换设备300及加热蒸发器400。其中,通过包括壳体100,这样便于对风机200、热交换设备300及加热蒸发器400进行装配。
其中,壳体100具有腔体110,腔体110与容纳腔810连通且构成循环回路,热交换设备300设置在腔体110中,热交换设备300与容纳腔810连通,风机200设置在壳体100的开口端。
通过将热交换设备300设置在腔体110中,腔体110能够对热交换设备300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避免热交换组件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另外,还能对热交换设备300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从而确保热交换设备300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具体实现时,首先,热交换设备300被配置为对腔体110中的气体加热,即,热交换设备300向腔体110中释放热量,风机200被配置为驱动加热后的气体进入容纳腔810中,并与容纳腔810中的湿气体形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沿循环回路返回至腔体110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容纳腔810中的湿气体与加热后的气体相遇之后形成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处于冷凝状态,热交换热备被配置为对混合气体进行液化处理,即,冷凝状态下的混合气体在热交换设备300的作用下,由气体转化成液体,最后,在加热蒸发器400的作用下,可将该液体加热蒸发,并以水蒸气的方式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除湿方式中,气体、混合气体以及液体的流动方向可参见图3中的箭头a方向所示。
具体的,参见图3所示,气体首先从腔体110中进入风机200中,经由风机200的出风端进入第一管路500中,并在容纳腔810中沿箭头a方向进入第二管路600中,经由第二管路600返回至液化器320中,再沿着箭头a方向经由排水管700进入加热蒸发器400中,进行加热蒸发处理,以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因此,通过设置风机200,这样,有助于驱动腔体110中的加热后的气体向容纳腔810中流动,加热后的气体与容纳腔810中的湿气体形成混合气体后,风机200继续驱动混合气体沿图3中的箭头a方向循环返回至腔体110中,从而完成气体的循环流动。
通过设置热交换设备300,这样,可以对气体、以及混合气体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应用范围广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通过设置加热蒸发器400,能够对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废水以水蒸气的方式快速排出,消除了用户定期清理水盒的烦恼;另外,将其设置在腔体110的外部,这样使得液化后的液体可以流到腔体110后,从而在腔体110外得以蒸发。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0可以包括第一开口端120和第二开口端130,具体的,第一开口端120和第二开口端130可以分别位于壳体100的相对两侧,这样,腔体110与容纳腔810可通过第一开口端120和第二开口端130连通且构成循环回路,从而使得气体沿着该循环回路,依次从腔体110中流出,通过第一开口端120流入容纳腔810中,并通过第二开口端130返回至腔体110中,最后流入加热蒸发器400中。
具体的,风机200设置在第一开口端120处,风机200被配置为驱动腔体110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口端120进入容纳腔810中,并与容纳腔810中的湿气体形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通过第二开口端130返回至腔体110中。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热交换设备300包括冷凝器310,冷凝器310位于腔体110中的靠近第一开口端120的一侧,冷凝器310被配置为对腔体110中的气体加热。
需要解释的是,冷凝器310是制冷系统的部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汽转变为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
冷凝器310的工作过程是放热的过程,其工作原理为:气体通过一根长长的管子(通过盘成螺线管),让热量散发到四周的空气中,铜之类的金属导热性能强,常用于输送蒸汽,为提高冷凝器310的效率,经常在管道上附加热传导性能优异的散热片,加大散热面积,以加速散热,并通过风机200加快空气对流,把热量带走。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热交换设备300包括液化器320,液化器320位于腔体110中的靠近第二开口端130的一侧;液化器320和冷凝器310间隔设置。
具体的,液化器320通过第二开口端130与容纳腔810连通;液化器320被配置为对混合气体进行液化处理,并将混合气体最终转化为液体;加热蒸发器400与液化器320连通。
需要解释的是,液化器320是一种使气体变为液体的部件,通过热力学过程从气体中取出热量,从而使气体的温度逐渐下降,最后使气体变为液体。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风机200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其中,进风端位于风机200的靠近冷凝器310的一侧,进风端与冷凝器310连通;出风端位于风机200的远离冷凝器310的一侧,出风端与进风端连通,这样设置,便于腔体110中的气体通过进风端进入至风机200中,并通过出风端进入容纳腔810中。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第一管路500,第一管路500连接在风机200与容纳腔810之间;第一管路500的一端与风机200的出风端连通,第一管路500的另一端朝向容纳腔810延伸。
通过设置第一管路500,这样,腔体110中的气体可沿着第一管路500进入容纳腔810中,其中,第一管路500能够对气体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从而能够避免气体的流动过于发散而导致除湿效果不好的问题。
另外,继续参见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第二管路600,第二管路600连接在容纳腔810与液化器320之间,第二管路600的一端与液化器320连通,第二管路600的另一端朝向容纳腔810延伸。
同样的,通过设置第二管路600,这样,容纳腔810中的混合气体可沿着第二管路600返回至腔体110中,其中,第二管路600能够对气体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从而能够避免气体的流动过于发散而导致除湿效果不好的问题。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0包括上壳体140和下壳体150,这样,在装配时,上壳体140扣合在下壳体150上,上壳体140与下壳体150共同围合形成腔体110。
具体的,下壳体150上开设有贯穿孔151,加热蒸发器400通过贯穿孔151与液化器320连通,从而完成对液体的加热蒸发处理。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还可以包括排水管700,排水管700设置在液化器320与加热蒸发器400之间;排水管700的一端通过贯穿孔151与液化器320连通,排水管700的另一端与加热蒸发器400连通。
通过设置排水管700,这样,从液化器320流出的液体可沿着排水管700流入加热蒸发器400中,其中,排水管700可对液体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从而避免液体的流动过于扩散而导致加热蒸发效果不好的问题。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压缩机,其中,压缩机设置在腔体110的外部;压缩机的入口与液化器320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310连通。
其中,压缩机的原理为: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行,高压的液态工质经过膨胀阀后在蒸发器内蒸发为气态工质,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能;气态工质被压缩机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然后进入冷凝器310冷凝为液态放热,放热后的气态工质再经过液化器320液化,成为液态工质。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三管路连接在压缩机的入口与液化器320之间,第四管路连接在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310之间。
通过设置第三管路,这样,压缩机的入口可通过第三管路与液化器320连通,压缩机的出口可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凝器310连通。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三管路上可以设置有阀门,同样的,第四管路上也可以设置有阀门,通过设置阀门,这样便于控制压缩机与液化器320,以及压缩机与冷凝器310之间的连通状态,从而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阀门的规格、数量等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采用三通阀,或者也可以采用四通阀。
其中,三通阀包括三个接口,具体可以为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中,三个接口中的一个接口为进口(例如左边的接口为进口),其余两个接口为出口(例如右边和下边的接口为出口),三通阀中具有阀芯,当阀芯在不同位置时,所接的出口也不同,例如:当阀芯在下边的接口时,下边的接口被堵住,左边的接口和右边的接口连通,当阀芯在右边的接口时,右边的接口被堵住,左边的接口和下边的接口连通。
四通阀也叫四通换向阀,由阀体和四根接管组成,四根接管中的三根位于同一侧,中间接管与压缩机吸气管相连,其余两根接管与室内、室外换热器相连,另外一个接管位于另一侧,与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阀体内设置有半圆形的滑块和两个带小孔的活塞,滑块作为阀门,可在阀体内左右移动,使下侧的两根接管通过滑块覆盖住两个阀孔而连通,下侧的另一根接管通过另一阀孔与阀体相通,活塞与滑块通过阀架连接在一起,可同步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施例中的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除湿装置,位于柜体的容纳腔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风机、热交换设备及加热蒸发器;
所述壳体具有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构成循环回路,热交换热备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热交换设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端;
所述热交换设备被配置为对所述腔体中的气体加热,所述风机被配置为驱动加热后的气体进入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容纳腔中的湿气体形成混合气体,并驱动所述混合气体沿所述循环回路返回至所述腔体中;
所述热交换热备被配置为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液化处理;所述加热蒸发器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外部,所述加热蒸发器与所述热交换设备连通,所述加热蒸发器被配置为对液化处理后的液体进行加热蒸发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
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腔体与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连通且构成所述循环回路;
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处,所述风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腔体中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端进入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容纳腔中的湿气体形成混合气体,并驱动所述混合气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返回至所述腔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腔体中的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的一侧;
所述冷凝器被配置为对所述腔体中的气体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包括液化器,所述液化器位于所述腔体中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的一侧;
所述液化器和所述冷凝器间隔设置,所述液化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所述液化器被配置为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液化处理;
所述加热蒸发器与所述液化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
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风机的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所述出风端位于所述风机的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出风端与所述进风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风机与所述容纳腔之间;
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容纳腔延伸;
和/或,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液化器之间,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液化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容纳腔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腔体;
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加热蒸发器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液化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液化器与所述加热蒸发器之间;
所述排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液化器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蒸发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外部;
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液化器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
所述第三管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液化器之间,所述第四管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
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阀门,和/或,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CN202220901207.6U 2022-04-19 2022-04-19 除湿装置 Active CN217876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1207.6U CN217876772U (zh) 2022-04-19 2022-04-19 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1207.6U CN217876772U (zh) 2022-04-19 2022-04-19 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6772U true CN217876772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6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01207.6U Active CN217876772U (zh) 2022-04-19 2022-04-19 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6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15655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6945065B2 (en) Cooling/heating system of air conditioner
ES2740050T3 (es) Dispositivo de control de temperatura y humedad del aire
EP2416077A1 (en) Dehumidifying system
WO2020097831A1 (zh) 闭式热泵干衣机系统
EP3256790B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5176803U (zh) 一种热回收热泵除湿系统
CN217876772U (zh) 除湿装置
CN108844145A (zh) 一种空调器和空调器的加湿控制方法
CN100549565C (zh) 具有用于瞬时冷却和加热的模糊遗传控制的集成热泵
CN106152592B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室内加湿控制方法和室内除湿控制方法
KR20040001006A (ko) 물탱크가 구비된 히트펌프시스템
US5964098A (en) Auxiliary condenser for air conditioners
KR100867648B1 (ko) 히트펌프식 공기조화기 폐열회수 시스템
CN210602023U (zh) 一种除湿机
JP6787156B2 (ja) 空調装置
JP2009090049A (ja) 衣類乾燥装置
CN220269613U (zh) 废热回收系统及直膨式空调机组
CN220958717U (zh) 除湿机
CN209910355U (zh) 整体式余热利用型热泵烘干设备
CN215887649U (zh) 干衣机
KR102660161B1 (ko) 공조 장치
CN213631235U (zh) 一种废气余热利用热泵干燥系统
CN218495304U (zh) 一种恒温除湿空调系统
CN221098844U (zh) 除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