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6464U - 泵及壁挂炉 - Google Patents

泵及壁挂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6464U
CN217876464U CN202221567736.3U CN202221567736U CN217876464U CN 217876464 U CN217876464 U CN 217876464U CN 202221567736 U CN202221567736 U CN 202221567736U CN 217876464 U CN217876464 U CN 217876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liquid separation
chamb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77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茂虎
蒋伟
虞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smith China Water System Co ltd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smith China Water System Co ltd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smith China Water System Co ltd,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smith China Wat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677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6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6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6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泵及壁挂炉,该泵包括内部形成有腔室的外壳,外壳上设置有与腔室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和排气口,腔室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位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且位于进液口与排气口之间,腔室内设置有叶轮,叶轮位于气液分离装置与出液口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采暖系统的管路易出现气阻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泵及壁挂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及壁挂炉。
背景技术
现阶段,采暖系统中因铺设的管路错落以及热水水温的波动和温度的不均匀,采暖管路中的会持续出现空气从水中溢出而停留在采暖管路中的现象,而且不易完全自动排除。如果采暖管路中达到一定空气量则会出现气阻的情况,导致采暖管路中的热水无法流通、散热元件无法正常散热。而采用现有的自动排气手段(例如:顶部排气阀)只能排除浮在采暖管路上部的游离态气体,仅靠优化管路设计以及设置于泵和采暖管路上的自动排气阀无法完全解决采暖管路的自动排气问题,仍然需要进行人工排气,才能保证空气的完全排出,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使用体验,而且还会增加后期的维护频率以及售后服务的工作量,不利于换热设备的长期、正常工作。
针对相关技术中采暖系统的管路易出现气阻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泵及壁挂炉,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及壁挂炉,在泵体的内部集成可对液体中的气泡进行捕捉的气液分离装置,经过泵体的液体与捕捉到的气泡分别进行外排,有效增强自动排气能力,减少进入采暖管路的液体中所含的空气量,避免气阻情况的发生,保证换热设备能够处于长期、稳定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所述泵包括内部形成有腔室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和排气口,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之间且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叶轮,叶轮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出液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腔室包括气液分离腔以及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腔连通的抽液腔和排气腔,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和所述叶轮分别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和所述抽液腔内,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腔、所述抽液腔和所述排气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液腔和所述排气腔分别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左右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液腔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左侧或右侧,所述排气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抽液腔之间设置有供液体由所述气液分离腔进入所述抽液腔的第一口;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设置有供气体由所述气液分离腔进入所述排气腔的第二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口所在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口在位置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腔为沿竖向延伸的腔道,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排气腔的下部,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排气腔的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叶轮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边缘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抽液腔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隔板的中间位置,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液体流经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后集中于所述开口处并流入至所述抽液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为液体中的气泡提供附着位置的气泡捕捉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安装轴,所述气泡捕捉网为环绕并连接于所述安装轴上的筒状网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轴的轴向与所述进液口处的水流方向相垂直,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气液分离腔的水流沿所述安装轴的周向流经所述气泡捕捉网后进入至所述抽液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固定于所述腔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自动排气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泵还包括电机,所述叶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炉,所述壁挂炉包括上述的泵,所述泵为所述壁挂炉的采暖循环泵。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泵及壁挂炉的特点及优点是:在外壳内集成气液分离装置,通过气液分离装置可对液体中的微小气泡进行捕捉,微小气泡在气液分离装置上融合形成大气泡后自动脱离气液分离装置,由于气液分离装置位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且位于进液口与排气口之间的位置,液体和形成的大气泡会分别通过出液口和与排气口进行外排,能够有效捕捉液体中的微小气泡及对捕捉到的空气进行外排,有效增强泵的自动排气能力,减少进入采暖管路的液体中所含的空气量,避免气阻情况的发生,保证换热设备能够处于长期、稳定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泵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泵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为;
1、外壳; 101、腔室;
1011、气液分离腔; 1012、抽液腔;
1013、排气腔; 1014、第一口;
1015、第二口; 102、进液口;
103、出液口; 104、排气口;
2、气液分离装置; 201、气泡捕捉网;
202、安装轴; 3、叶轮;
4、隔板; 5、阀件;
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右”、“上”、“下”、“底”的位置关系均以图1所示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该泵包括外壳1,在外壳1的内部形成有腔室101,外壳1上设置有与腔室101连通的进液口102、出液口103和排气口104,腔室101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2,气液分离装2位于进液口102与出液口103之间且位于进液口102与排气口104之间,腔室101内设置有叶轮3,叶轮3位于气液分离装置2与出液口103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外壳1内集成气液分离装置2,通过气液分离装置2可对液体中的微小气泡进行捕捉,一定数量的微小气泡可在气液分离装置2上融合形成大气泡后由于自身浮力的作用而自动脱离气液分离装置2,由于气液分离装置2位于外壳1上的进液口102与出液口103之间且位于进液口102与排气口104之间,并且在腔室101内位于气液分离装置2与出液口10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叶轮3,通过叶轮3可对液体向出液口103方向流动提供抽吸力,因此,液体和形成的大气泡分别通过出液口103和与排气口104进行独立外排,能够有效捕捉液体中的微小气泡及对捕捉到的空气进行外排,有效增强泵的自动排气能力,减少进入采暖管路的液体中所含的空气量,避免气阻情况的发生,保证换热设备能够处于长期、稳定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腔室101包括气液分离腔1011、抽液腔1012和排气腔1013,抽液腔1012和排气腔1013均与气液分离腔1011相连通,气液分离装置2设置于气液分离腔1011内,叶轮3设置于抽液腔1012内,进液口102与气液分离腔1011相连通,出液口103与抽液腔1012相连通,排气口104与排气腔1013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1内部形成有气液分离腔1011、抽液腔1012和排气腔1013,外壳1以为多个外壳组件连接而成。例如,外壳1可以包括对应气液分离腔1011和抽液腔1012的第一外壳组件和对应排气腔1013的第二外壳组件,第一外壳组件和第二外壳组件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当然,所述外壳1也可以为一整体,一体成型的外壳1内形成有气液分离腔1011、抽液腔1012和排气腔1013。对于外壳1是一体结构还是分体结构,在本文内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可将抽液腔1012设置于气液分离腔1011的左侧,将排气腔1013设置于气液分离腔1011的右侧,液体和捕捉到的气体自气压分离装置2分别沿左右相反方向进入至抽液腔1012和排气腔1013内,分别进行独立外排。
进一步的,还可将抽液腔1012设置于气液分离腔1011的左侧或右侧,将排气腔1013至少部分设置于气液分离腔1011的上方。在此结构下,分离后的液体正常进入抽液腔1012内进行外排,而捕捉到的气体直接上浮进入至位于气液分离腔1011上方的排气腔1013内进行外排,如此设置的排气腔1013的位置有助于提高气体的外排效率和排放量,保证捕捉到的气体能够尽可能多的、尽可能直接地对外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气液分离腔1011与抽液腔1012之间设置有第一口1014,气液分离腔1011与排气腔1013之间设置有第二口1015,液体可通过第一口1014由气液分离腔1011进入抽液腔1012,再由抽液腔1012排出至采暖管路中;捕捉到的气体可通过第二口1015由气液分离腔1011进入排气腔1013,再由排气腔1013对外排出。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排气口104所在位置的高度高于第二口1015在位置的高度。由于排气口104与第二口1015之间存在高度差,气泡在由第二口1015进入排气腔1013后,在自身浮力的作用下即可自动上移并由排气口104对外排出,提高气体的外排效率。若设置排气口104所在位置的高度与第二口1015在位置的高度相等,或者设置排气口104所在位置的高度低于第二口1015在位置的高度,均无法保证气体的顺利外排。
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排气腔1013整体为沿竖向延伸的腔道,第二口1015位于排气腔1013的下部,排气口104位于排气腔1013的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气液分离装置2与叶轮3之间设置有隔板4,隔板4的边缘固定连接于外壳1的内壁上,隔板4上开设有连通气液分离腔1011与抽液腔1012的开口(该开口即为气液分离腔1011与抽液腔1012之间的第一口1014)。其中,开口可位于隔板4的中间位置,通过隔板4可对液体中的气泡进行阻隔,防止气泡随液体进入至抽液腔1012内,在工作过程中,气液分离腔1011内的液体流经气液分离装置2后集中于开口处并流入至抽液腔1012内,而气泡被隔板4阻隔于气液分离腔1011的上部,并最终进入至排气腔1013进行对外排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气液分离装置2包括气泡捕捉网201,气泡捕捉网201能够为液体中的气泡提供附着位置,从而对液体中的微气泡进行捕捉。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气液分离装置2还包括安装轴202,气泡捕捉网201为环绕并连接于安装轴202上的圆筒状网体。其中,筒状网体可为由丝网状多空隙结构所形成,也可为在圆筒状支架内填充球形或者不规则颗粒所形成的多空隙结构,其能够为气泡提供足够的附着位置即可。为保证丝网结构的稳定性,气泡捕捉网201可采用金属丝制成。
进一步,气泡捕捉网201的外径与气液分离腔1011的内径相匹配,以增大气泡捕捉网201的体积,提高对液体中微气泡的捕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相匹配”是指气泡捕捉网201的外径小于等于气液分离腔1011的内径,以能够容置于所述气液分离腔1011中。当气泡捕捉网201的外径小于气液分离腔1011的内径时,所述气泡捕捉网201可以在气液分离腔1011内移动。
具体的,如图3所示,安装轴202沿左右方向设置于气液分离腔1011内,进液口102位于气液分离腔1011的底部,安装轴202的轴向与进液口102处的水流方向相垂直,使得由进液口102进入气液分离腔1011的水流沿安装轴202的周向流经气泡捕捉网201后再进入至抽液腔1012内,保证对液体中的微气泡进行充分捕捉后,液体再进入抽液腔1012内并对外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轴202可以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气泡捕捉网201绕设于安装轴202上。
考虑到气泡捕捉网201在气液分离腔1011内移动时会产生噪音,且移动时可能不利于气泡的附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2能够固定于腔室101内,在工作状态下,保证气液分离装置2的位置稳定,避免噪音的同时,确保实现微气泡排气阀的功能。
进一步的,气液分离装置2可直接卡固于腔室101内,保证气液分离装置2的位置稳定的同时,便于气液分离装置2的拆装。当然,还可在气液分离腔1011内设置卡接结构,该卡接结构卡设于安装轴202内,和/或在气泡捕捉网201与气液分离腔10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连接点,以确保气液分离装置2在气液分离腔1011内的稳固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排气口104处设置有阀件5。其中,阀件5可为但不限于自动排气阀,实现自动排气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泵还包括电机6,叶轮3与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通过电机6带动叶轮3旋转,实现对液体泵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泵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泵内部集成有气液分离装置2,通过气液分离装置2可对液体中的微小气泡进行捕捉,并将液体和形成的大气泡分别通过出液口103和与排气口104进行独立外排,有效增强泵的自动排气能力,减少进入采暖管路的液体中所含的空气量,避免气阻情况的发生,保证换热设备能够处于长期、稳定的工作状态。
二、该泵在气液分离腔1011与抽液腔1012之间设置有隔板4,通过隔板4可对液体中的气泡进行阻隔,隔板4上的开口能够保证液体顺利进入抽液腔1012的同时,有效防止气泡进入至抽液腔1012内,保证对液体以及捕捉到的气泡分别进行独立外排。
三、该泵带有自动排气阀,并在泵体的内部设置有与内部的腔室相匹配的气泡捕捉网201,可实现微气泡排气阀的相同功能,与微气泡排气阀相比能更有效的捕捉液体中的微小气泡并且有效排气,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减轻售后的费用以及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炉,该壁挂炉包括上述的泵,该泵为壁挂炉的采暖循环泵。
进一步的,泵的进液口102与壁挂炉的采暖水回水口连接,泵的出液口103与壁挂炉内的采暖水路连接,液体进入壁挂炉内后首先经过泵内的气泡捕捉网201对气泡进行捕捉和外排,之后通过泵的出液口103将液体输送至壁挂炉的采暖水路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包括内部形成有腔室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和排气口,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之间且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出液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包括气液分离腔以及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腔连通的抽液腔和排气腔,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和所述叶轮分别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和所述抽液腔内,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腔、所述抽液腔和所述排气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腔和所述排气腔分别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左右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腔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左侧或右侧,所述排气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抽液腔之间设置有供液体由所述气液分离腔进入所述抽液腔的第一口;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设置有供气体由所述气液分离腔进入所述排气腔的第二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所在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口所在位置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为沿竖向延伸的腔道,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排气腔的下部,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排气腔的上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叶轮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边缘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抽液腔的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隔板的中间位置,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液体流经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后集中于所述开口处并流入至所述抽液腔内。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为液体中的气泡提供附着位置的气泡捕捉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安装轴,所述气泡捕捉网为环绕并连接于所述安装轴上的筒状网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的轴向与所述进液口处的水流方向相垂直,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气液分离腔的水流沿所述安装轴的周向流经所述气泡捕捉网后进入至所述抽液腔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固定于所述腔室内。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自动排气阀。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还包括电机,所述叶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16.一种壁挂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炉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所述泵为所述壁挂炉的采暖循环泵。
CN202221567736.3U 2022-06-22 2022-06-22 泵及壁挂炉 Active CN217876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7736.3U CN217876464U (zh) 2022-06-22 2022-06-22 泵及壁挂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7736.3U CN217876464U (zh) 2022-06-22 2022-06-22 泵及壁挂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6464U true CN217876464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96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7736.3U Active CN217876464U (zh) 2022-06-22 2022-06-22 泵及壁挂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6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76464U (zh) 泵及壁挂炉
CN212618775U (zh) 空调器
JP7227865B2 (ja) リザーバタンク
CN214250055U (zh) 空调辅助风道及空调器
CN110068072B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128440U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209857223U (zh) 空调加湿器、空调加湿器的接水盘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0128444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US5657719A (en) Strainer structure for aquarium
CN212508824U (zh) 真空泵散热水箱及真空泵一体机
CN212106370U (zh) 一种散热型潜水泵
CN218717540U (zh) 泵装置和燃气热水装置
CN211011535U (zh) 侧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集成灶
CN219222715U (zh) 一种改进型净污水分离式无雾加湿器
CN219333829U (zh) 过滤混温装置、水循环系统及空调设备
CN219640378U (zh) 除湿机
CN216984497U (zh) 底座和炒菜机
CN215330313U (zh) 一种地下室污水排放设备
CN114413466B (zh) 排水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745981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7876006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558184U (zh) 一种具有防出风口进水及进水导流结构的香薰机
CN216203729U (zh) 水系统及其带螺旋排气功能的水箱
CN217423367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道系统及吸油烟机
CN21607997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