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64448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64448U
CN217864448U CN202221999415.0U CN202221999415U CN217864448U CN 217864448 U CN217864448 U CN 217864448U CN 202221999415 U CN202221999415 U CN 202221999415U CN 217864448 U CN217864448 U CN 217864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equal
terrain vehicle
air in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94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干传巍
杨陈
娄峰
刘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94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64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64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64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行走组件,用于支撑所述全地形车;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进气口;所述第一腔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接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导流板。通过导流板使流经发动机各缸内的空气流量基本一致,增加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提升了全地形车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外观一般无篷。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受节气门机构布置位置的影响,造成进气歧管中一个腔体离节气门机构过近,另一个腔体离节气门机构太远,导致两个腔体中空气流量一致性差异较大,进而导致各缸之间的空气流量差异增加,使发动机各缸之间的燃烧效率存在差异,长此以往对全地形车的发动机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全地形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用于支撑全地形车;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包括进气歧管,进气歧管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进气口;第一腔体至少部分设置在进气口和第二腔体之间,进气口连通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接且互相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导流板。
进一步地,第一腔体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部分形成有第一进气面,第一进气面的面积为S1,第二腔体包括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连通部分形成有第二进气面,第二进气面的面积为S2,S1和S2的比值大于等于1.04且小于等于1.56。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面的面积S1和第二进气面的面积S2的比值大于等于1.17且小于等于1.43。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面的面积S1和第二进气面的面积S2的比值等于 1.43。
进一步地,导流板设置在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导流板靠近第二腔室或第四腔室设置;和/或,导流板设置在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导流板远离第二腔室或第四腔室设置。
进一步地,导流板垂直于进气歧管内壁方向上的高度为H,导流板的高度H大于等于6.4mm且小于等于9.6mm。
进一步地,导流板的高度H大于等于7.2mm且小于等于8.8mm。
进一步地,导流板和进气歧管一体成型,导流板向进气歧管内延伸。
进一步地,导流板的侧面设置为以下之一:垂直于进气歧管内壁的平面、与进气歧管内壁成预设角度的斜面、弧面。
进一步地,第一腔体内的空气流量和第二腔体内的空气流量的一致性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
通过设置导流板使流经发动机各缸内的空气流量基本一致,增加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提升了全地形车的经济性。同时,降低了节气门机构布置位置对发动机进气效率的影响,提升了全地形车发动机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全地形车的整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全地形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进气歧管和气缸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进气歧管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进气歧管的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图6的A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气缸盖和密封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图10的B处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的第一视角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的第二视角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气缸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行走组件13、传动组件14、发动机15和发电机16。车架11设置为金属框架,用于支撑车身覆盖件12、发动机15、发电机16和传动组件14。车身覆盖件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保护全地形车100。发动机15和发电机16共同构成全地形车100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通过传动组件14将动力传递至行走组件13,从而使行走组件13运动。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为全地形车100提供动力来源。为了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如2图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全地形车100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一容纳空间101和第二容纳空间102,其中,第一容纳空间101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02的前侧。进一步地,第一容纳空间101设置为驾驶室,用于供驾乘人员乘坐全地形车100,第二容纳空间102可供设置动力组件。
全地形车100还包括储油组件(图中未示出),储油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并且储油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02内。进一步地,传动组件14设置为一根沿全地形车100前后方向延伸的传动轴。为了平衡全地形车100的重量,动力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02中,且动力组件设置在传动轴的左侧,储油组件设置在传动轴的右侧。通过动力组件和储油组件平衡全地形车100左右方向的重量,从而平衡全地形车100的重量分布。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了平衡全地形车100的重量,动力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02中,且动力组件设置在传动轴的右侧,储油组件设置在传动轴的左侧。通过动力组件和储油组件平衡全地形车100左右方向的重量,从而平衡全地形车100的重量分布。通过上述设置,使全地形车100的质心前移,有利于提升全地形车100的操控,提高驾驶质感。
如图2所示,全地形车100还包括控制器组件17,控制器组件17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02中,用于控制全地形车100。控制器组件17包括第一控制器171和第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第一控制器171用于控制全地形车 100的动力组件,通过第一控制器171控制发电机16功率的输出、发动机15 的启动或者停止,以及发动机15与发电机16之间的能量转换。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全地形车100的电子零部件,其中,电子零部件指设置在全地形车 100中的温度控制模块、照明模块和仪表显示模块等功能性部件。具体的,第二控制器至少部分设置在储油组件的上侧。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发动机15包括曲轴连杆机构 151和外壳体组件159,外壳体组件159包括气缸盖1592和曲轴箱1594,曲轴连杆机构151包括设置在曲轴箱1594上的曲轴1511。当动力组件设置在传动组件14的一侧时,曲轴1511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基本平行于传动组件14 的轴线方向,且发电机16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15的后侧。第一控制器171 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02内,第一控制器171至少部分设置在发电机16的上侧,且第一控制器171靠近气缸盖1592设置。可以理解的,当曲轴1511 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基本平行于传动组件14的轴线方向时,发电机16也可以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15的前侧。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平衡全地形车100重量分布,从而使全地形车100的质心前移,有利于提升全地形车100的操控,提高驾驶质感。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当动力组件设置在传动组件14的一侧时,曲轴 1511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基本平行于传动组件14的轴线方向,且发电机16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15的后侧。第一控制器171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02 内,且第一控制器17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控制器的上侧。可以理解的,当曲轴1511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基本平行于传动组件14的轴线方向时,发电机 16也可以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15的前侧。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平衡全地形车100重量分布,从而使全地形车100的质心前移,有利于提升全地形车 100的操控,提高驾驶质感,并且有利于高压线束集中布置,避免高低压线束的交叉。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当动力组件设置在传动组件14的一侧时,曲轴 1511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基本垂直于传动组件14的轴线方向,曲轴1511的旋转中心线基本沿全地形车100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发电机16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15的左侧。第一控制器171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02内,第一控制器171至少部分设置在发电机16的上侧,且靠近气缸盖1592设置。可以理解的,当曲轴1511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基本垂直于传动组件14的轴线方向时,发电机16也可以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15的右侧。通过上述设置,从而平衡全地形车100重量分布,使全地形车100的质心前移,有利于提升全地形车100的操控,提高驾驶质感。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当动力组件设置在传动轴的一侧时,曲轴1511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基本垂直于传动组件14的轴线方向,并且发电机16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15的左侧。第一控制器171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02内,且第一控制器17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控制器的上侧。可以理解的,当曲轴 1511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基本垂直于传动组件14的轴线方向时,发电机16也可以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15的右侧。通过上述设置,平衡全地形车100重量分布,从而使全地形车100的质心前移,有利于提升全地形车100的操控,提高驾驶质感,并且有利于高压线束集中布置,避免高低压线束的交叉。
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的,外壳体组件159还包括气缸盖罩1591、气缸盖1592、气缸体1593、曲轴箱1594和油底壳1595。气缸盖罩1591连接至气缸盖1592的一端,用于密封气缸盖1592,防止气缸盖1592中的润滑油泄漏。气缸盖1592远离气缸盖罩1591的一端连接至气缸体1593,气缸盖 1592和气缸体1593构成一个基本密封的空间,用于密封气体并形成供可燃混合气体燃烧的空间,以承受发动机15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气缸体 1593远离气缸盖1592的一端连接至曲轴箱1594,气缸体1593和曲轴箱1594 是发动机15引擎的基本结构。油底壳1595用于密封曲轴箱1594,油底壳 1595和曲轴箱1594连接后构成贮油空间1595a,用于收集和储存游离在发动机15内部的润滑油。发电机16设置在曲轴箱1594的一侧,通过发动机 15驱动发电机16工作,从而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果。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外壳体组件159上形成有悬置点(图中未示出)。动力组件通过悬置点和紧固件配合连接至车架11。具体的,悬置点可以设置在外壳体组件159靠近发电机16的一侧,悬置点还可以设置在外壳体组件 159远离发电机16的一侧。进一步地,悬置点还可以设置为外壳体组件159 上的预留的连接位置,从而满足不同平台的扩展应用。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动力组件可以扩展在不同全地形车100的车型上,提高动力组件装配的灵活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发动机15还包括凸轮机构152、进排气机构153、点火机构154、活塞机构(图中未示出)、正时系统155、平衡机构156、冷却系统157和润滑机构158。外壳体组件159形成有容纳空间,凸轮机构152、进排气机构153、点火机构154、活塞机构、正时系统155、曲轴连杆机构151、润滑机构158、平衡机构156和冷却系统157均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此外,容纳空间包括第三容纳空间1592a、第四容纳空间1593a和第五容纳空间1594a。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气缸盖1592形成有第三容纳空间1592a,凸轮机构 152、进排气机构153、点火机构154、正时系统155、润滑机构158和冷却系统157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三容纳空间1592a中。气缸体1593形成有第四容纳空间1593a,活塞机构、润滑机构158、正时系统155和冷却系统157至少部分设置在第四容纳空间1593a中。曲轴箱1594形成有第五容纳空间 1594a,曲轴连杆机构151、润滑机构158、平衡机构156、正时系统155和冷却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五容纳空间1594a中。
进排气机构153包括进气机构1531和排气机构1534。点火机构154设置在进气机构1531和排气机构1534之间。沿点火机构154的轴线方向,点火机构154的一端靠近气缸体1593设置,点火机构154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轮机构152,凸轮机构152包括第一凸轮轴1521和第二凸轮轴1522,第一凸轮轴1521靠近进气机构1531设置,第二凸轮轴1522靠近排气机构1534设置。曲轴连杆机构151包括曲轴1511和连杆1512,连杆1512的一端连接至活塞机构,连杆1512的另一端连接至曲轴1511。曲轴1511和平衡机构156 通过齿轮啮合。当活塞机构在气缸体1593中做直线往复运动时,活塞机构通过连杆1512驱动曲轴1511转动,通过曲轴1511转动带动平衡机构156转动以此减小发动机15工作时的震动。正时系统155的一端连接至凸轮机构 152,正时系统155的另一端连接至曲轴连杆机构151。润滑机构158包括油泵1581和回油通道(图中未示出),通过油泵1581将贮油空间1595a中的润滑油泵1581送至发动机15的各个零部件,并沿回油通道回流至贮油空间 1595a内。气缸体1593形成有贯穿自身的用于容纳活塞机构的气缸孔1593b,冷却系统157至少部分围绕气缸孔1593b设置。点火机构154与气缸体1593 之间的空间为燃烧室。燃烧室设置为活塞机构到达上止点后,活塞机构顶部与气缸盖1592底面之间的空间。其中,上止点为活塞机构顶部距离曲轴1511 的旋转中心最远的位置。曲轴1511的一端连接至发电机16,通过曲轴1511 驱动发电机16转动,为全地形车100提供电力,从而驱动全地形车100行驶。
如图6所示,进气机构1531包括进气歧管1532和若干进气通道1533,进气歧管1532连接至气缸盖1592,进气歧管1532用于吸收新鲜空气,并且将新鲜空气分配至不同的进气通道1533,通过进气歧管1532可以使分配至不同进气通道1533中的空气流量基本相同,从而提升发动机15的工作效率。
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发动机15还包括与进气歧管1532配合的节气门机构(图中未示出)。进气歧管1532包括第一腔体1532a、第二腔体1532b和第一进气口1532c。第一进气口1532c的一端连接至节气门机构,第一进气口1532c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腔体1532a,并且第一进气口1532c 和第一腔体1532a连通,第一腔体1532a和第二腔体1532b连通,从而使空气可以沿第一进气口1532c进入进气歧管1532,并沿第一腔体1532a流通至第二腔体1532b。此外,第一腔体1532a和第二腔体1532b之间形成有导流板1532d,并且导流板1532d向第一腔体1532a和第二腔体1532b所在的空间内延伸,导流板1532d和进气歧管1532一体成型。当空气沿第一进气口 1532c进入第一腔体1532a时,通过导流板1532d可以限制从第一腔体1532a 流入第二腔体1532b的空气流量。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导流板1532d的侧面可以设置成斜面,导流板1532d 的侧面也可以设置成平面,导流板1532d的侧面还可以设置成弧面。其中,导流板1532d的侧面指导流板1532d靠近第一腔体1532a和/或靠近第二腔体 1532b的表面。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导流板1532d的侧面形状进行设置。通过在第一腔体1532a和第二腔体1532b之间设置导流板1532d,从而增加流过第一腔体1532a内的空气流量,减少流过第二腔体1532b内的空气流量,进而使输送至不同燃烧室内的空气流量基本相同。具体的,导流板1532d沿垂直于进气歧管1532内壁方向上的高度为H。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导流板1532d的高度H大于等于6.4mm且小于等于9.6mm。进一步地,H大于等于7.2mm且小于等于8.8mm。更具体的,H等于8mm。通过上述设置,限制了至少部分空气沿第一腔体1532a流入第二腔体1532b,增大了第一腔体1532a内的空气流量,并且相对减少了第二腔体1532b内的空气流量,从而使第一腔体1532a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1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且第二腔体1532b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2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具体的,第一腔体1532a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1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892418460000081
第二腔体1532b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892418460000082
其中,第一腔体1532a的空气流量设置为Q1,第二腔体1532b的空气流量设置为Q2,第一腔体1532a的空气流量Q1和第二腔体1532b的空气流量Q2的平均值设置为Q3。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发动机15包括与曲轴1511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一直线103。沿第一直线103的延伸方向上,导流板1532d的宽度为D1。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导流板1532d的宽度D1大于等于12.8mm且小于等于 19.2mm。进一步地,导流板1532d的宽度D1大于等于14.4mm且小于等于17.6mm。更具体的,导流板1532d的宽度D1等于16mm。通过上述设置,限制了至少部分空气沿第一腔体1532a流入第二腔体1532b,相对增大了第一腔体1532a内的空气流量,并且相对减少了第二腔体1532b内的空气流量,从而使第一腔体1532a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1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且第二腔体1532b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2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腔体1532a包括第一腔室1532e和第二腔室 1532f,第二腔体1532b包括第三腔室1532g和第四腔室1532h。进一步地,第二腔室1532f的一端连通第一腔室1532e,第二腔室1532f的另一端连通至少部分进气通道1533;第四腔室1532h的一端连通第三腔室1532g,第四腔室1532h的另一端连通至少部分进气通道1533。具体的,第一腔室1532e和第三腔室1532g连通,当空气沿第一进气口1532c进入第一腔室1532e时,至少部分空气沿第一腔室1532e流入第三腔室1532g,至少部分空气沿第一腔室1532e流入第二腔室1532f。第一腔室1532e和第二腔室1532f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进气面1532m,当空气沿第一腔室1532e流入第二腔室1532f时,空气流量取决于第一进气面1532m的大小,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进气面1532m的大小,控制进入第二腔室1532f的空气流量。此外,第三腔室1532g和第四腔室1532h连通,空气依次沿第一腔室1532e至第三腔室1532g,进入第四腔室1532h。其中,第三腔室1532g和第四腔室1532h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进气面1532n,当空气沿第三腔室1532g流入第四腔室1532h时,空气流量取决于第二进气面1532n的大小,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第二进气面1532n 的大小,控制进入第四腔室1532h的空气流量。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进气面1532m的面积S1大于等于3920mm2且小于等于5880mm2,第二进气面 1532n的面积S2大于等于3120mm2且小于等于4680mm2。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面1532m的面积S1大于等于4410mm2且小于等于5390mm2,第二进气面1532n的面积S2大于等于3510mm2且小于等于4290mm2。更具体的,第一进气面1532m的面积S1等于4900mm2,第二进气面1532n的面积S2等于4290mm2。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第一腔体1532a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1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且第二腔体1532b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2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进气面1532m的面积S1和第二进气面1532n 的面积S2的比值大于等于1.04且小于等于1.56。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面 1532m的面积S1与第二进气面1532n的面积S2的比值大于等于1.17且小于等于1.43。更具体的,第一进气面1532m的面积S1与第二进气面1532n 的面积S2的比值等于1.43。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第一腔体1532a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1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且第二腔体1532b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2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通过上述设置,当空气沿进气歧管1532 进入各燃烧室中,各燃烧室内的空气含量基本一致,提升了发动机15工作时的燃烧效率,避免因各燃烧室内空气含量不同导致燃料燃烧不完全。
可以理解的,空气从第一进气口1532c进入进气歧管1532,并沿第一腔体1532a流通至第二腔体1532b,会导致流入第二腔体1532b的空气流量大于第一腔体1532a中的空气流量,通过设置导流板1532d,限制了至少部分空气向第二腔体1532b流通。此外,通过设置第一进气面1532m的面积S1 大于等于第二进气面1532n的面积S2,从而使第一腔体1532a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1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且第二腔体1532b内空气流量的一致性ε2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通过上述设置,当空气沿进气歧管1532进入各燃烧室中,各燃烧室内的空气含量基本一致,提升了发动机15工作时的燃烧效率,避免因各燃烧室内空气含量不同导致燃料燃烧不完全。
进气机构1531形成有若干进气通道1533,进气歧管1532连接至气缸盖 1592时,第一腔体1532a连通至少部分进气通道1533,第二腔体1532b连通至少部分进气通道1533。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进气歧管1532的腔体数量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并且进气歧管1532腔体的数量和进气通道1533的数量相同,从而使进气歧管1532适配多缸发动机15。
如图9所示,当发动机15工作过程中,发动机15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状态,进气歧管1532为发动机15提供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进气歧管1532内的温度会因发动机15工作导致温度上升,同时空气沿进气歧管1532流入进气通道1533,导致进气歧管1532内部的气压下降。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进气歧管1532内设置有传感模块1532k,传感模块1532k用于检测第一腔体 1532a和第二腔体1532b内的温度、气压和湿度等环境参数,从而及时对发动机15内部进行维护,防止发动机15损坏,延长发动机15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进气歧管1532还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532j,第一容纳槽1532j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腔体1532a和第二腔体1532b之间,第一容纳槽1532j和第一腔体1532a连通,并且第一容纳槽1532j和第二腔体1532b 连通。传感模块1532k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槽1532j中,具体的,第一容纳槽1532j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孔(图中未示出),传感模块1532k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且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槽1532j中。
当发动机15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工作时,进气歧管1532内形成有积液,当全地形车100在行驶过程中,全地形车100会因路面不平导致车辆颠簸,从而使积液在进气歧管1532内晃动。当传感模块1532k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槽1532j时,为了使传感模块1532k可以正常工作,传感模块1532k 的布置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进气歧管 1532连接至气缸盖1592时,第一容纳槽1532j可以设置在进气歧管1532远离气缸盖1592的一端。如图6所示,当传感模块1532k设置在第一容纳槽 1532j时,在一个垂直于第一直线103的第一投影平面105上,沿第一直线 103方向,传感模块1532k的轴线在第一投影平面105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线,点火机构154的轴线在第一投影平面105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线,第一投影线和第二投影线所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夹角α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72°。进一步地,第一夹角α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66°。更具体的,第一夹角α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60°。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传感模块1532k受进气歧管1532内的积液影响,防止因积液的浸泡导致传感模块1532k的损坏,延长了传感模块1532k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容纳槽1532j和传感模块1532k设置在进气歧管1532远离气缸盖1592 的一端,减少了传感模块1532k的拆卸与装配的难度,便于传感模块1532k 的检修与更换。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进气歧管1532连接至气缸盖1592时,第一容纳槽1532j还可以设置在进气歧管1532靠近气缸盖1592的一端。当传感模块1532k设置在第一容纳槽1532j时,沿第一直线103方向,传感模块1532k 的轴线在第一投影平面105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线。第二投影线和第三投影线所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夹角β大于等于-72°且小于等于0°。进一步地,第二夹角β大于等于-66°并且小于等于0°。更具体的,第二夹角β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0°。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传感模块1532k受进气歧管1532内的积液影响,防止因积液的浸泡导致传感模块1532k的损坏,延长了传感模块1532k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容纳槽1532j和传感模块1532k设置在进气歧管1532靠近气缸盖1592的一端,减少了发动机15在全地形车100的空间布置中占用的有效空间,为全地形车100的布置提供了便利条件。
可以理解的,第一容纳槽1532j的布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一容纳槽1532j可以设置在远离气缸盖1592的一端,从而减小传感模块 1532k的装卸难度;第一容纳槽1532j也可以设置在靠近气缸盖1592的一端,从而减小进气歧管1532在装配过程中所占用全地形车100的有效空间,为发动机15其他部件装配时提供便利条件。当传感模块1532k设置在第一容纳槽1532j时,对传感模块1532k进行倾斜设置,避免传感模块1532k和积液之间的接触,防止传感模块1532k损坏,同时使传感模块1532k也可以检测到进气歧管1532内部的温度信息和压力信息。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发动机15布置的灵活性。
如图10至图12所示,当进气歧管1532连接至气缸盖1592时,为了避免新鲜空气和/或可燃混合气体从进气歧管1532和气缸盖1592的连接部位泄漏,进气歧管153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592b、第二凹槽1592c和密封件 1596,从而提升发动机15整体的密封性。第一凹槽1592b设置在进气歧管 1532上,并且第一凹槽1592b围绕气缸盖1592上其中一个进气通道1533的进气孔设置。第二凹槽1592c设置在进气歧管1532上,且第二凹槽1592c的一端连通第一凹槽1592b,并且第二凹槽1592c的另一端贯穿进气歧管1532 并连通至外界。密封件1596基本采用橡胶材料,从而提升进气歧管1532连接至气缸盖1592时的气密性,密封件1596也可以选择其他可以增加发动机 15气密性的材料。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凹槽1592b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突起(图中未示出),当密封件1596设置在第一凹槽1592b时,通过第一限位突起挤压密封件1596,增加密封件1596和第一凹槽1592b之间相互的作用力,从而提升密封件1596设置在第一凹槽1592b内的牢固性,防止密封件1596从第一凹槽1592b内脱落。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密封件1596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突起1596a,当密封件1596设置在第一凹槽1592b时,通过第二限位突起1596a挤压第一凹槽1592b,增加密封件1596和第一凹槽1592b 之间相互的作用力,从而提升密封件1596设置在第一凹槽1592b内的牢固性,防止密封件1596从第一凹槽1592b内脱落。
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密封件1596基本设置为环形,且密封件1596 的轮廓和第一凹槽1592b的形状基本一致。密封件1596上形成有限位部 1596b。当密封件1596设置在第一凹槽1592b时,限位部1596b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凹槽1592c中,并且至少部分限位部1596b沿第二凹槽1592c延伸至进气歧管1532的外部,限位部1596b裸露在进气歧管1532外部的长度为 L1。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限位部1596b裸露在进气歧管1532外部的长度L1 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12mm。进一步地,限位部1596b裸露在进气歧管 1532外部的长度L1大于等于4.5mm且小于等于11mm。更具体的,限位部 1596b裸露在进气歧管1532外部的长度L1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0mm。通过上述设置,限位部1596b可以作为一个明显的装配标记,防止在装配过程中漏装密封件1596,并且至少部分限位部1596b裸露在进气歧管1532的外侧,当检修人员拆卸密封件1596时,可以通过提握裸露在气缸盖1592外部的限位部1596b,并将密封件1596从第二凹槽1592c内取出。从而减少在拆机过程中密封件1596的拆卸难度。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进气通道1533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凹槽1592b 的数量和进气通道1533的数量基本相同,密封件1596的数量和进气通道 1533的数量也基本相同,从而提升发动机15的气密性,防止发动机15内部的气体泄漏。具体的,相邻两个密封件1596之间可以相互连接,相邻两个密封件1596之间也可以一体成型,从而减少了装卸密封件1596的装配时间,并且避免了密封件1596装配时容易漏装的问题。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当进气通道1533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凹槽1592b的数量和进气通道1533的数量基本相同,每个密封件1596可以单独设置在一个第一凹槽1592b内。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密封件1596的经济性。
可以理解的,当进气歧管1532连接至气缸盖1592时,通过延伸至气缸盖1592外部的限位部1596b,使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发现密封件1596是否漏装,提升了检查发动机15装配是否合格的便捷性。
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进气机构1531用于将新鲜空气和/或可燃混合气体送入燃烧室,为发动机15工作提供动力来源。进气机构1531 还包括进气通道1533和喷油组件(图中未示出)。进气通道1533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三容纳空间1592a中,并且进气通道1533设置在燃烧室和进气歧管1532之间,燃油和空气在进气通道1533中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进气通道1533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533a、第二进气通道1533b和第三进气通道1533c。其中,第一进气通道1533a和第二进气通道1533b连通,第一进气通道1533a和第三进气通道1533c连通,并且第二进气通道1533b和第三进气通道1533c作为第一进气通道1533a的两个分支,第二进气通道1533b和第三进气通道1533c的结构基本相同。具体的,第二进气通道1533b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气通道1533a,第二进气通道1533b的另一端连通燃烧室;第三进气通道1533c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气通道1533a,第三进气通道1533c的另一端连通燃烧室。第一进气通道1533a用于收集沿进气歧管1532传输至进气通道1533的空气,并且将空气基本均匀分配至第二进气通道1533b和第三进气通道1533c。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进气通道1533a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喷油孔1533d 和第二喷油孔1533e。第一喷油孔1533d的结构和第二喷油孔1533e的结构基本相同,且第一喷油孔1533d和第二喷油孔1533e基本设置为圆形。第一喷油孔1533d的圆心至第二喷油孔1533e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圆心距 D2,第一圆心距D2大于等于25mm且小于等于50mm。进一步地,第一圆心距D2大于等于33.3mm且小于等于40.7mm。更具体的,第一圆心距D2 等于37mm。在本实施方式中,喷油组件包括第一喷油机构和第二喷油机构,其中,第一喷油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喷油孔1533d中,第二喷油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喷油孔1533e中,通过喷油组件将燃油雾化形成油束并喷射进入进气通道1533。第一喷油机构喷出的油束经第一进气通道1533a和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体,沿第二进气通道1533b输送至燃烧室;同时,第二喷油机构喷出的油束经第一进气通道1533a和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体,沿第三进气通道1533c输送至燃烧室。通过上述设置,提升燃油的雾化效果,并提高喷油机构覆盖范围的精确性,提升了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
如图14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进气通道1533b靠近燃烧室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进气口1533g,第三进气通道1533c靠近燃烧室的一端形成有第三进气口1533f。第二进气口1533g和第三进气口1533f的结构基本一致,并且第二进气口1533g和第三进气口1533f基本设置为圆形。第二进气口 1533g和第三进气口1533f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圆心距D3。进一步地,第一圆心距D2和第二圆心距D3基本相等。从而提升了进气通道1533中燃油的覆盖率,使燃油和空气充分混合。
第二进气口1533g的等效孔径为D4,气缸孔1593b沿自身径向方向延伸的长度为D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进气口1533g的截面近似为圆形,为了更好地描述第二进气口1533g的大小与气缸孔1593b的大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第二进气口1533g的等效孔径D4与气缸孔1593b的长度D5的比值关系,限定第二进气口1533g的实际的大小。即将第二进气口1533g的截面面积作为圆面积,并通过该圆面积计算出第二进气口1533g的等效孔径D4。其中,第二进气口1533g的等效孔径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892418460000141
其中,第二进气口的截面面积设置为A。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进气口1533g的等效孔径D4和气缸孔的长度D5的比值大于等于0.33且小于等于0.47。进一步地,第二进气口1533g的等效孔径D4和气缸孔的长度D5的比值大于等于 0.35且小于等于0.44。更具体的,第二进气口1533g的等效孔径D4和气缸孔的长度D5的比值大于等于0.37且小于等于0.42。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进气通道1533中燃油的覆盖率,使燃油和空气充分混合。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进气通道1533中设置第一喷油孔1533d和第二喷油孔1533e,并在第一喷油孔1533d处设置第一喷油机构,在第二喷油孔1533e 处设置第二喷油机构,提升了喷油组件喷射油束的覆盖范围,使空气和燃油充分混合,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和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
如图15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气缸盖1592上还可以设置多个用于设置喷油机构的安装孔1592f。具体的,气缸盖1592上设置有预设区域1592d,安装孔1592f设置在预设区域1592d内。若干个安装孔1592f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喷油机构的安装区域1592e,其中,安装区域1592e至少部分设置在预设区域1592d内。进一步的,若干个安装孔1592f之间的结构基本相同,安装孔1592f沿自身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长度为L2,预设区域1592d沿第一直线103方向延伸的长度为L3。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 和安装孔1592f的长度L2的比值大于等于3.3且小于等于5。进一步地,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和安装孔1592f的长度L2的比值大于等于3.7且小于等于4.6。更具体的,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和安装孔1592f的长度L2 的比值等于4.1。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发动机15布置的灵活性,使气缸盖 1592在不改变自身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适配不同的规格和不同数量的喷油组件。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一个垂直于安装孔1592f的第二投影平面上(图中未示出),安装孔1592f沿自身轴线方向在第二投影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 S3,预设区域1592d沿安装孔1592f的轴线方向在第二投影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4。安装孔1592f的投影面积S3和预设区域1592d的投影面积S4的比值大于等于0.08且小于等于0.2。进一步地,安装孔1592f的投影面积S3和预设区域1592d的投影面积S4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16。更具体的,安装孔1592f的投影面积S3和预设区域1592d的投影面积S4的比值等于0.13。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发动机15布置的灵活性,使气缸盖1592在不改变自身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适配不同的规格的喷油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区域1592e沿第一直线103方向延伸的长度为L4。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安装区域1592e的长度L4和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 的比值大于等于0.81且小于等于1。进一步地,安装区域1592e的长度L4和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的比值大于等于0.86且小于等于0.96。更具体的,安装区域1592e的长度L4和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的比值等于0.91。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发动机15布置的灵活性,使气缸盖1592在不改变自身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适配单个喷油机构的喷油组件布置形式,或者,可以适配多个喷油机构的喷油组件布置形式,从而使发动机15可以应用至不同形式的全地形车100或其他车辆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设区域1592d沿垂直于第一直线103方向延伸的长度为预设区域1592d的宽度L5,且预设区域1592d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安装孔 1592f的截面。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预设区域1592d的宽度L5和预设区域 1592d的长度L3的比值大于等于0.27且小于等于0.42。进一步地,预设区域1592d的宽度L5和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的比值大于等于0.31且小于等于0.28。更具体的,预设区域1592d的宽度L5和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的比值等于0.34。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发动机15布置的灵活性,使气缸盖1592在不改变自身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适配不同的规格和不同布置方式的喷油组件。
如图15所示,相邻两个安装孔1592f之间的圆心距为L6。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圆心距L6和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的比值大于等于0.23且小于等于0.36。进一步地,圆心距L6和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L3的比值大于等于0.26且小于等于0.33。更具体的,圆心距L6和预设区域1592d的长度 L3的比值等于0.29。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发动机15布置的灵活性,使气缸盖1592在不改变自身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适配不同的规格和不同布置方式的喷油组件。
可以理解的,通过气缸盖1592上的预设区域1592d,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下,对安装区域1592e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兼容布置不同喷油组件的气缸盖 1592。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行走组件,用于支撑所述全地形车;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包括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进气口;所述第一腔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接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导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部分形成有第一进气面,所述第一进气面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腔体包括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连通部分形成有第二进气面,所述第二进气面的面积为S2,S1和S2的比值大于等于1.04且小于等于1.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面的面积S1和所述第二进气面的面积S2的比值大于等于1.17且小于等于1.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面的面积S1和所述第二进气面的面积S2的比值等于1.4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之间,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第二腔室或第四腔室设置;和/或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之间,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第二腔室或第四腔室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垂直于所述进气歧管内壁方向上的高度为H,所述导流板的高度H大于等于6.4mm且小于等于9.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的高度H大于等于7.2mm且小于等于8.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和所述进气歧管一体成型,所述导流板向所述进气歧管内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侧面设置为以下之一:垂直于所述进气歧管内壁的平面、与所述进气歧管内壁成预设角度的斜面、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空气流量和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空气流量的一致性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05。
CN202221999415.0U 2022-07-29 2022-07-29 全地形车 Active CN217864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415.0U CN217864448U (zh) 2022-07-29 2022-07-29 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415.0U CN217864448U (zh) 2022-07-29 2022-07-29 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64448U true CN217864448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9415.0U Active CN217864448U (zh) 2022-07-29 2022-07-29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644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1795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动力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1795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动力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3947B (zh) 一种对置二冲程发动机
US20070245892A1 (en) Two-Cycle, Opposed-Pist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598046B (zh) 风冷式通用发动机的润滑装置
US5829401A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two-cycle engine
CN217864448U (zh) 全地形车
JP2001032750A (ja) 楔形のシリンダーヘッド及び一体の吸気マニホルドを有する内燃機関及びそのためのロッカーカバー
CN102748132A (zh) 一种机-液双动力输出发动机
CN217623849U (zh) 全地形车
CN217623848U (zh) 全地形车
CN1782349B (zh) 可变气缸内燃机
CN100455778C (zh) 缸内直喷发动机
US6431159B2 (en) Oil separator structur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0439682A (zh) 对置发动机
CN217623850U (zh) 全地形车
CN217632657U (zh) 全地形车
CN217623847U (zh) 全地形车
CN217841768U (zh) 全地形车
CN217632728U (zh) 全地形车
CN217623851U (zh) 全地形车
WO2010017442A1 (en) Integrally cast block and upper crankcase
CN217632609U (zh) 全地形车
CN117508411A (zh) 全地形车
US6234120B1 (en) Two-stroke engine
US5797359A (en) Stepped piston two-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7508414A (zh) 全地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