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53129U -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53129U
CN217853129U CN202221055514.3U CN202221055514U CN217853129U CN 217853129 U CN217853129 U CN 217853129U CN 202221055514 U CN202221055514 U CN 202221055514U CN 217853129 U CN217853129 U CN 217853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w
stud
nail head
elastic
sto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55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水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55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53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53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53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所述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弹性件,设置于两个钳夹的近端侧之间,弹性件包括支撑部和止挡部,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抵持两个钳夹,支撑部的近端处形成第一弹性部,支撑部的远端连接至止挡部的第一端;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止挡部的第二端相对于止挡部的第一端向第一钳夹延伸,止挡部可以阻挡组织进入到非吻合部,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较大的第一高度,钉头部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弹性部被压缩变形,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较小的第二高度。在打开钉头部时,在第一弹性部的变形恢复力下,支撑部的两端支撑钳口,使得钳口更容易打开。

Description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背景技术
医用吻合器包括医用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医用吻合器本体的击发把手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头部。所述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钉仓组件和钉砧。在手术时,首先握持击发把手,通过闭合驱动机构拉动闭合拉片向吻合器的近端侧运动,从而将钉仓组件和钉砧闭合后,再次握持击发把手,可以推动吻合钉向组织运动,通过钉仓组件中的吻合钉在钉砧处的成型,将组织吻合,同时切刀向远端侧运动,而切割组织。在本发明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
在钉头部中,只有设置有吻合钉的钉仓面对应的位置是吻合部,在吻合部的近端侧是无法进行吻合钉吻合的非吻合部。在手术中,如果组织进入到非吻合部,则可能会出现这部分组织被切割了而无法缝合的情况。此外,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需要驱动闭合拉片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将钉头部再次打开,但目前的钉头部结构中,可能会出现难以将钉头部顺畅打开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第一弹性部和支撑部使得钳口更容易打开,并且在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止挡部可以阻挡组织进入到非吻合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钉头部,应用于医用吻合器,所述钉头部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钳夹的近端侧和所述第二钳夹的近端侧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支撑部和止挡部,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处形成第一弹性部,所述支撑部的远端连接至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
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钳夹延伸,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第一高度,所述钉头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部受力而发生变形,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沿纵向延伸,或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向近端侧方向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远端与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弹性部,所述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部被压缩变形,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向近端侧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一体成型的弹片,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别为所述弹片上形成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设置有滑动部,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一钳夹的表面抵持,所述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时,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钳夹的表面向近端侧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滑动部的连接位置处形成第三弹性部,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一钳夹的表面抵持而压缩所述第三弹性部变形,所述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三弹性部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弹性部连接于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向近端侧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夹与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让位槽,所述钉头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止挡部至少部分进入所述让位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钳夹或所述第二钳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近端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钳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钳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钳夹或所述第二钳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用吻合器,包括上述的钉头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采用该钉头部的结构,在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之间增加了弹性件,该弹性件具有辅助打开钳口的第一弹性部和支撑部,以及阻挡组织的止挡部。在打开钉头部时,在第一弹性部的变形恢复力下,支撑部的两端支撑钳口,使得钳口更容易打开,在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止挡部可以阻挡组织进入到非吻合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钉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钉头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钉头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P-P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两个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弹性件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弹性件变形后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弹性件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弹性件变形后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弹性件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弹性件变形后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 钉砧 5 弹性件
11 第一配合槽 51 固定部
2 钉仓 52 第一弹性部
21 让位槽 53 支撑部
3 钉仓架 54 第二弹性部
31 第二配合槽 55 止挡部
32 支持部 56 第三弹性部
41 闭合销 57 滑动部
42 旋转销 6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说明书中的“或”、“或者”均可能表示“和”或者“或”。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上”、“下”、“之间”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说明书中虽然采用“第一”或“第二”等来表示某些特征,但其仅为表示作用,而作为具体特征的数量和重要性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吻合器的钉头部和包括该钉头部的医用吻合器。所述医用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和位于所述吻合器本体的远端侧的钉头部。所述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在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之间形成钳口。所述钉头部包括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即所述钳口打开,所述钉头部处于闭合状态时,即所述钳口闭合。所述第一钳夹的近端侧和所述第二钳夹的近端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支撑部和止挡部,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处形成第一弹性部,所述支撑部的远端连接至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
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钳夹延伸,以阻挡组织进入到所述止挡部近端侧的非吻合区域,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较高的第一高度。所述钉头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部受力而发生变形,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较小的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度。在钉头部闭合之后,可以通过吻合器的击发机构完成击发,对组织进行缝合和切割。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通过驱动闭合拉片向远端侧方向运动,可以打开钉头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所述支撑部的远端支撑第二钳夹,使得钳口更顺畅地打开。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各个具体实施例的钉头部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钉头部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在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之间形成钳口,所述钉头部的近端通过连接杆6连接到吻合器本体(图中未示出)。在该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钳夹为钉仓组件,所述第二钳夹为钉砧1为例进行说明。所述钉头部包括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图1和图2中示出的为钉头部的打开状态。所述钉仓组件包括容纳吻合钉的钉仓2和容纳所述钉仓2的钉仓架3,所述钉砧1的近端侧和所述钉仓架3的近端侧通过旋转销42可旋转地连接。所述钉砧1的近端侧设置有第一配合槽11,所述钉仓架3的近端侧设置有第二配合槽31,所述第一配合槽11和所述第二配合槽31中穿设有一个闭合销41。在驱动闭合销41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驱动所述钉砧1沿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而靠近钉仓组件,闭合所述钉头部。在驱动闭合销41向远端侧方向运动时,驱动所述钉砧1沿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而远离所述钉仓组件,打开所述钉头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方向为轴向,即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到近端侧的方向,或从吻合器的近端侧到远端侧的方向。例如,在图1的视角中,对于吻合器来说,其远端侧为右边一侧,近端侧为左边一侧。图1中S1方向即为从吻合器的近端侧向远端侧的方向。定义S1方向或与S1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吻合器的轴向。定义图2中的S2方向为纵向方向,即高度方向。定义图4中的S3方向为横向方向。
如图2~7所示,所述钉砧1的近端侧和所述钉仓组件的近端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所述弹性件5,相对于所述吻合器的轴心轴对称设置。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于两个。所述弹性件5包括支撑部53和止挡部55,所述支撑部53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抵持所述钉砧1的下表面和所述钉仓2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部53的近端处形成第一弹性部52,所述支撑部53的远端连接至所述止挡部55的第一端。如图5~8所示,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止挡部55的第一端向所述钉仓2延伸,以阻挡组织进入到所述止挡部55近端侧的非吻合区域,所述支撑部53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较高的第一高度d1。此时,所述止挡部55沿纵向延伸,或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向近端侧方向略微倾斜,此倾斜角度例如小于30°,为一个比较小的倾斜角。所述止挡部55的第一端和所述支撑部53的远端之间还形成第二弹性部54。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为一个一体成型的长条形弹片,例如金属弹片、塑料弹片等,所述第一弹性部52和所述第二弹性部54分别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近端侧。在该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纵向S2的平面上(即S1方向和S3方向组成的平面上),所述弹性件5的投影沿轴向延伸。
如图6~8所示,所述弹性件5还包括固定部51,所述第一弹性部52的近端通过所述固定部51固定于所述钉仓架3的支持部32。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51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止挡部55的第一端,所述止挡部55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51固定于所述钉砧1朝向所述钉仓2的一侧。所述固定部5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钉仓架3或所述钉砧1,提高所述弹性件5一端固定的稳定性。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还包括滑动部57和第三弹性部56,所述滑动部57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弹性部56连接于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所述滑动部57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滑动部57的第一端向近端侧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弹性部56为形成于所述弹性件5的第三弯折部。在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滑动部57抵持于所述钉仓2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弹性部56被压缩变形而保持所述滑动部57贴合于所述钉仓2的上表面。所述止挡部5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高度d1。
所述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到闭合状态时,所述钉砧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靠近钉仓组件,支撑部53的远端在钉砧1的下表面的压迫下,朝向所述钉仓2运动,而使得所述第一弹性部52受力而发生变形,所述支撑部53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高度逐渐减小,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带动所述滑动部57沿所述钉仓2的上表面向近端侧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二弹性部54受力而发生变形,所述止挡部55向近端侧方向弯折,减小所述止挡部5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高度,所述第三弹性部56在变形恢复力的作用下逐渐展开,而保持滑动部57基本与钉仓2的上表面相贴合,通过设置所述滑动部57可以减小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沿钉仓2的上表面滑动时的阻力,使得钉头部的闭合过程更为顺畅。
如图9所示,在所述钉头部处于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支撑部53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较小的第二高度d2,所述第二高度d2小于所述第一高度d1,因此,所述弹性件5不会阻挡所述钉头部的闭合。在钉头部闭合之后,可以通过吻合器的击发机构完成击发,对组织进行缝合和切割。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通过驱动闭合拉片向远端侧方向运动,可以打开钉头部。在钉头部逐渐打开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弹性部52的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所述支撑部53的远端支撑钉砧1,将钉砧1向上撑开,使得钳口更顺畅地打开,所述钉头部重新恢复到打开状态,同时在第二弹性部54的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又带动滑动部57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恢复至图6~8示出的状态,即止挡部55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朝向钉仓2延伸,所述第三弹性部56重新被压缩弯折,而使得所述滑动部57抵持所述钉仓2的上表面,在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形成一个类似直角的结构。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弹性件5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与图1~9示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未设置滑动部57和第三弹性部56,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直接与钉仓2的上表面相抵持。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在钉砧1的压迫作用下,第一弹性部52受力发生变形,所述支撑部53的远端向钉仓2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弹性部54受力发生变形,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沿钉仓2的上表面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支撑部53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高度从第一高度d1缩小为第二高度d2,同样地,所述止挡部5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高度从第一高度d1缩小为第二高度d2。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弹性件5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与图1~9示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该实施例中,未设置第二弹性部54,所述支撑部53的远端与所述止挡部55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位置是刚性的,即不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并且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未设置滑动部57和第三弹性部56。所述钉仓2与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让位槽21。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55整体位于所述让位槽21之外,或者,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到所述让位槽21中。在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在钉砧1的压迫作用下,第一弹性部52发生变形,所述支撑部53的远端向钉仓2的方向运动,所述止挡部55的第二端至少部分进入到所述让位槽21中,而使得所述支撑部53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高度从第一高度d1缩小为第二高度d2,而不阻碍钉头部的闭合过程。在钉头部再次打开时,在所述第一弹性部52的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所述止挡部55随所述支撑部53的远端被向上抬起,而返回到图12示出的状态。
以上实施例均是以第一钳夹为钉仓组件,第二钳夹为钉砧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所述第一钳夹为钉砧,第二钳夹为钉仓组件,所述弹性件的结构可以采用上述图1~13示出的实施例的任一种结构。即所述支撑部的近端抵持于所述钉砧,所述支撑部的远端抵持于所述钉仓,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抵持于所述钉仓,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抵持所述钉砧的表面。在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时,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沿所述钉砧的下表面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不阻挡所述钉头部的闭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钉头部,其特征在于,用于医用吻合器,所述钉头部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钳夹的近端侧和所述第二钳夹的近端侧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支撑部和止挡部,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处形成第一弹性部,所述支撑部的远端连接至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
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钳夹延伸,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第一高度,所述钉头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部受力而发生变形,所述支撑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沿纵向延伸,或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向近端侧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远端与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弹性部,所述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部被压缩变形,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向近端侧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体成型的弹片,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别为所述弹片上形成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设置有滑动部,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一钳夹的表面抵持,所述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时,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钳夹的表面向近端侧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滑动部的连接位置处形成第三弹性部,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一钳夹的表面抵持而压缩所述第三弹性部变形,所述钉头部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三弹性部展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弹性部连接于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向近端侧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夹与所述止挡部的第二端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让位槽,所述钉头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止挡部至少部分进入所述让位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钳夹或所述第二钳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近端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钳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钳夹。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钳夹或所述第二钳夹。
13.一种医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钉头部。
CN202221055514.3U 2022-05-05 2022-05-05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Active CN217853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5514.3U CN217853129U (zh) 2022-05-05 2022-05-05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5514.3U CN217853129U (zh) 2022-05-05 2022-05-05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53129U true CN217853129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8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5514.3U Active CN217853129U (zh) 2022-05-05 2022-05-05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53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09999A1 (en) Staple cartridge and methods for surgical staplers
US10743886B2 (en) Surgical clip applier
AU598920B2 (en) An improved anvil and driver assembly for a surgical skin stapling instrument
US20180199938A1 (en) Jaw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9968362B2 (en) Surgical clip applier
US7857185B2 (en) Disposable loading unit for surgical stapling apparatus
CA1132875A (en) Surgical staplers and staple
US5405072A (en) Anvil for surgical staplers
US5456400A (en) Apparatus and clip for fastening body tissue
US4391401A (en) Surgical staplers and staple
US20160256159A1 (en) Jaw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MX2007001315A (es) Cartucho de grapas desechables que tiene un yunque con localizador de tejido para uso con un instrumento quirurgico para corte y sujecion y sistema efector terminal modular para el mismo.
CN217960198U (zh) 闭合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CN217960199U (zh) 击发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WO1984001706A1 (en) Stapler with retractable anvil
US4317535A (en) Stapler with tapered anvil
US4315589A (en) Stapler apparatus
CN217118489U (zh) 闭合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CN217853129U (zh)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US4366924A (en) Stapler having an abutment for limiting stapler repenetration
CN217853125U (zh)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CN219207107U (zh) 钉头部及外科吻合器
CN217118494U (zh)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CN217118482U (zh) 钉头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CN214907507U (zh) 击发组件及外科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