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9254U - 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9254U
CN217849254U CN202221493967.4U CN202221493967U CN217849254U CN 217849254 U CN217849254 U CN 217849254U CN 202221493967 U CN202221493967 U CN 202221493967U CN 217849254 U CN217849254 U CN 217849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capacitor
resistor
pi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939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红兵
江春成
严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ungeg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unge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ungeg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unge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939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9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9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9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包括:一第一接口,第一接口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便携式供电设备,第一接口的输出端连接一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一第二接口,第二接口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接口的输出端连接一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一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接口;控制模块根据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控制电压转换模块将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转换至需求电压并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电路能够通过电压转换模块对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来满足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对便携式等温扩增仪进行测试时,通常通过电压输入电路接入市电,经供电电路输出合适的电流或/和电压来驱动便携式等温扩增仪进行工作,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线路设计,以实现更简单、便捷的可视化或程序化管理,甚至某些应用场景中,可实现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远程控制、快速上传/下载等功能。
但现有的供电电路只能够对市电进行降压来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进行供电,无法使用便携式供电设备进行供电,在缺乏市电的情况下无法满足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包括:
一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便携式供电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端连接一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一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接口的输出端连接一便携式等温扩增仪;
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控制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将所述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转换至所述需求电压并为所述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
优选的,还包括一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开关模块包括:
一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一按键开关的一端;
一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键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
通过所述按键开关控制所述控制模块为所述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
优选的,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
一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七引脚,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六引脚,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八引脚;
一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第十八引脚,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九引脚;
一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引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
一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
一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一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一引脚,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三引脚,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
一电感,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
一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四引脚,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五引脚,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
一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第二十三引脚,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四引脚;
一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
一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电池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并为所述电池组充电。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组的一端,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量检测模块实时检测所述电池组的一剩余电量,所述电量检测模块包括:
一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组的一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八引脚;
一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七引脚,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六引脚,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五引脚;
一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六引脚,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引脚;
一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七引脚;
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热敏模块,设置于所述电池组上,所述热敏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九引脚,所述热敏模块包括:
一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引脚,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八电容,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热敏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量显示模块,所述电量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电量显示模块包括:
一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十五引脚;
一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十六引脚;
一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十七引脚;
一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十八引脚;
一第五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电量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量检测模块输出的所述剩余电量控制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点亮。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外部的一状态指示灯,通过所述状态指示灯显示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供电状态或未供电状态。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实时检测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
一第九电容,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三引脚,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一第十电容,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六引脚;
一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五引脚;
一第十一电容,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引脚,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引脚;
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电路能够通过电压转换模块对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来满足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本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的引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如图1、2所示,包括:
一第一接口1,第一接口1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便携式供电设备,第一接口1的输出端连接一控制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
一第二接口3,第二接口3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接口3的输出端连接一便携式等温扩增仪;
一电压转换模块4,电压转换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输出端,电压转换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接口3;
控制模块2根据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控制电压转换模块4将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转换至需求电压并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现有技术中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的供电电路通常需要接入市电,通过对市电进行降压来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该供电电路只适用于有市电或未断电的情况,无法在断电或缺乏市电的紧急情况下对便携式等温扩增仪进行供电,因此,本实施例中设计一款能够根据便携式充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对便携式等温扩增仪进行供电的供电电路。
优选的,本供电电路中的第一接口1可以连接各种手机充电器(包含Micro USB、Lightning、Type-C、USB3.0)接口和便携式充电设备(充电宝),实现任何情况下都能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进行供电,实用性非常高。
优选的,本供电电路中的控制模块2可以智能识别对便携式等温扩增仪进行快充或是慢充,当便携式充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大于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且差值较大时,控制模块2即控制电压转换模块4对便携式等温扩增仪进行快充,当便携式充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和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差值较小时,控制模块2即控制电压转换模块4对便携式等温扩增仪进行慢充。
优选的,控制模块2可以连接一微处理器,通过微处理器实时监测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运行状态,及时显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测试状态、信息、结果等数据,也可以通过各类通信协议上传这些数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作为第一输入端,控制模块2的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作为第一输出端,控制模块2的第十七引脚、第二十引脚、第二十四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作为第二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开关模块5,开关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开关模块5包括:
一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一按键开关6的一端;
一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
一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按键开关6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
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作为开关模块5的输出端;
通过按键开关6控制控制模块2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按键开关6被按下时输出一触发信号至控制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控制模块2根据触发信号控制电压转换模块4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
优选的,控制模块2的第三十九引脚作为第二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电压转换模块4包括:
一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十七引脚,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十六引脚,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十八引脚;
一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十八引脚,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十九引脚;
一第二场效应管Q2,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引脚,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
一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
一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3;
一第三场效应管Q3,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一引脚,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三引脚,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
一电感L1,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
一第四场效应管Q4,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四引脚,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五引脚,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
一第三电容C3,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三引脚,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四引脚;
一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
一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3;
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作为电压转换模块4的输入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电压转换模块4的输出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大于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时,控制模块2的第十七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导通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三场效应管Q3,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引脚和第二十四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断开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四场效应管Q4,此时电压转换模块4对输入电压进行降压至需求电压并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而当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不大于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时,控制模块2的第十七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断开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三场效应管Q3,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引脚和第二十四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导通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四场效应管Q4,此时电压转换模块4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至需求电压并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
优选的,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当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不大于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时,控制模块2的第十七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导通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三场效应管Q3,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引脚和第二十四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断开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四场效应管Q4,此时电压转换模块4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至需求电压并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而当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大于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时,控制模块2的第十七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断开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三场效应管Q3,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引脚和第二十四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导通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四场效应管Q4,此时电压转换模块4对输入电压进行降压至需求电压并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池组7,电池组7的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电池组7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控制模块2接收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并为电池组7充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电池组7由三个蓄电池组成,但是并不限定蓄电池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量检测模块8,电量检测模块8的输入端连接电池组7的一端,电量检测模块8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三输入端,通过电量检测模块8实时检测电池组7的一剩余电量,电量检测模块8包括:
一第五电容C5,第五电容C5的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组7的一端和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八引脚;
一第六电容C6,第六电容C6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和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七引脚,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
一第七电容C7,第七电容C7的一端分别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和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六引脚,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五引脚;
一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六引脚,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五引脚;
一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七引脚;
第五电容C5的一端作为电量检测模块8的输入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作为电量检测模块8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热敏模块9,设置于电池组7上,热敏模块9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二十九引脚,热敏模块9包括:
一第七电阻R7,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九引脚,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
一第八电容C8,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作为热敏模块9的输出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七电阻R7的阻值会随着电池组7的温度而发生改变,以保护控制模块2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量显示模块10,电量显示模块10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三输出端,电量显示模块10包括:
一第八电阻R8,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三十五引脚;
一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
一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三十六引脚;
一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
一第十电阻R10,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三十七引脚;
一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
一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三十八引脚;
一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的正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
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作为电量显示模块10的输入端,控制模块2根据电量检测模块8输出的剩余电量控制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或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或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或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点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电量检测模块9检测到的电池组7的剩余电量处于25%以下时,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点亮,当剩余电量处于25%~50%之间时,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点亮,当剩余电量处于50%~75%之间时,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点亮,当剩余电量处于75%~100%之间时,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点亮。
优选的,控制模块2的第三十五引脚、第三十六引脚、第三十七引脚和第三十八引脚作为第三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连接外部的一状态指示灯,通过状态指示灯显示第二接口3处于供电状态或未供电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状态指示灯处于绿灯且进行闪烁时表示控制模块2正在为电池组7充电,当状态指示灯处于绿灯且长亮时表示电池组7已经充满电,当状态指示灯处于红灯且长亮时表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正在充电,当状态指示灯处于红灯且进行闪烁时表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即将充电截止。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压检测模块11,电压检测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4的输出端,电压检测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四输入端,通过电压检测模块11实时检测电压转换模块4的输出电压,电压检测模块11包括:
一第九电容C9,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十三引脚,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3;
一第十电容C10,第十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十四引脚,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
一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十六引脚;
一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第十五引脚;
一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第十五引脚,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引脚;
第十电容C10的一端作为电压检测模块11的输入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作为电压检测模块11的输出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的第一引脚连接一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第二引脚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第七引脚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当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较低时,控制模块2立即控制第五场效应管Q2断开,并通过第十一引脚为自身进行补偿供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的第十二引脚连接一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第十一引脚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第十引脚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通过控制第六场效应管Q6的通断可以控制是否为便携式等温扩增仪充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的第三十四引脚连接一第十四电阻R14,第三十三引脚连接一第十五电阻R15,第三十二引脚连接一第十六电阻R16,第三十一引脚连接一第十七电阻R17,第三十引脚连接一第十八电阻R18,用于进行常规的信号采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便携式供电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端连接一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一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接口的输出端连接一便携式等温扩增仪;
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需求电压控制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将所述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转换至所述需求电压并为所述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开关模块包括:
一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一按键开关的一端;
一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键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
通过所述按键开关控制所述控制模块为所述便携式等温扩增仪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
一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七引脚,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六引脚,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八引脚;
一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第十八引脚,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九引脚;
一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引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
一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
一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一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一引脚,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三引脚,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
一电感,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
一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四引脚,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五引脚,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
一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第二十三引脚,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四引脚;
一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
一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电池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便携式供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并为所述电池组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组的一端,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量检测模块实时检测所述电池组的一剩余电量,所述电量检测模块包括:
一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组的一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八引脚;
一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七引脚,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六引脚,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五引脚;
一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六引脚,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引脚;
一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七引脚;
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热敏模块,设置于所述电池组上,所述热敏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九引脚,所述热敏模块包括:
一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引脚,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八电容,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热敏模块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量显示模块,所述电量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电量显示模块包括:
一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十五引脚;
一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十六引脚;
一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十七引脚;
一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十八引脚;
一第五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
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电量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量检测模块输出的所述剩余电量控制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点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外部的一状态指示灯,通过所述状态指示灯显示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供电状态或未供电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实时检测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
一第九电容,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三引脚,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一第十电容,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
一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六引脚;
一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十五引脚;
一第十一电容,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引脚,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引脚;
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CN202221493967.4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 Active CN217849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3967.4U CN217849254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3967.4U CN217849254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9254U true CN217849254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2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93967.4U Active CN217849254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9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90289A1 (en) Portable backup power supply
KR20200030099A (ko) 충전 상태 표시등 전환 회로
CN214315673U (zh) 一种可充电设备及其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
CN102457096A (zh) 自动启动与关闭的充电电路
CN217849254U (zh) 一种便携式等温扩增仪的供电电路
CN201226449Y (zh) 一种升压型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3415148U (zh) 电容充放电教学演示装置
CN103227502A (zh) 一种智能电池
CN212811309U (zh) 一种自动断电保护电路及充电保护数据线
CN201134691Y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935732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能源转换演示装置
CN112290633A (zh) 应用双色发光二极管进行电源指示的电路、方法和血氧仪
CN217427704U (zh) 一种光伏发电储能控制电路
CN216356043U (zh) 一种对设备供电时可同时对电池充电的带指示灯的电路
CN111817405B (zh) 一种医用智能充电电路
CN215005784U (zh) 一种可远程蓄电池恒流放电装置
CN204903687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信号通断显示测试仪
CN216599028U (zh) 一种内置智能保护应急启动的储能电源
CN217656434U (zh) 电池充放电转换装置
CN220325322U (zh) 一种集成汽车应急启动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14543700U (zh) 一种具有lcd显示功能的锂离子电池控制系统
CN210376624U (zh) 一种lh—i型蓄电池充放电测试仪
CN218526234U (zh) 可以切换直流输出和交流输出的户外电源装置
CN214337625U (zh) 一种显示锂电池充电状态的控制电路
CN216751267U (zh) 适于gps接收机的便携式供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