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2397U - 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2397U
CN217842397U CN202221040746.1U CN202221040746U CN217842397U CN 217842397 U CN217842397 U CN 217842397U CN 202221040746 U CN202221040746 U CN 202221040746U CN 217842397 U CN217842397 U CN 217842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frame
opening
holes
bearing cag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07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广会
赵培振
温春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olden Empire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olden Empire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olden Empire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olden Empire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07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2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2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2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轴承保持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框体以及多个连接两个环形框体的窗梁,相邻窗梁之间形成有安装滚子的窗孔,各环形框体均沿周向形成有数个通孔;其中,在轴承保持架的轴向方向上,一个环形框体处的通孔均对应有位于另一环形框体处的通孔。通过在环形框体处开设通孔,通孔贯穿环形框体设置,从而使得润滑油也能够由通孔处实现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之间的流动,从而加速润滑油的流动,使得轴承保持架中的滚子在高速旋转时更加顺畅,且由于通孔贯穿环形框体设置,因此环形框体设置通孔的区域便形成中空,也能够减少环形框体的重量,从而降低轴承保持架整体的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保持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背景技术
轴承保持架指部分地包裹全部或部分滚动体,并随之运动的轴承零件,用以隔离滚动体,通常还引导滚动体并将其保持在轴承内;滚动轴承在工作时,特别是载荷复杂且高速旋转时,保持架要承受很大的离心力、冲击和振动,保持架和滚动体之间存在较大的滑动摩擦,并产生大量的热量。
为了避免轴承保持架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可以采用油润滑的方式来充分发挥轴承性能,但是,由于轴承保持架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较小,不利于润滑油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侧之间的流动,导致润滑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通过在轴承保持架上开设通孔,减轻了轴承保持架的重量,同时方便添加的润滑油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轴承保持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框体以及多个连接两个环形框体的窗梁,相邻窗梁之间形成有安装滚子的窗孔,各环形框体均沿周向形成有数个通孔;其中,在轴承保持架的轴向方向上,一个环形框体处的通孔均对应有位于另一环形框体处的通孔。通过在环形框体处开设通孔,通孔贯穿环形框体设置,从而使得润滑油也能够由通孔处实现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之间的流动,从而加速润滑油的流动,使得轴承保持架中的滚子在高速旋转时更加顺畅,且由于通孔贯穿环形框体设置,因此环形框体设置通孔的区域便形成中空,也能够减少环形框体的重量,从而降低轴承保持架整体的重量。
进一步地,各通孔均具有与轴承保持架的内侧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向下延伸形成有渗油区。第一开口向下延伸,因此位于第一开口处的润滑油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渗油区,并由渗油区流向轴承保持架的内侧,从而方便润滑油的流动。
进一步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背离轴承保持架的转动方向。轴承保持架在转动时也会带动润滑油转动,被带动的润滑油在到达第一开口处时会被及时甩出,避免润滑油在第一开口处随着轴承保持架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各通孔均具有与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向上延伸形成有引流区。引流区向上延伸,从而能够承接位于第二开口处的润滑油,从而确保第二开口处的润滑油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由引流区流入第二开口处,并顺次进入通孔内,实现润滑油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侧之间的流动。
进一步地,引流区具有与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的导向区以及与引流区连通的传导区,导向区位于传导区上方。引流区由导向区和传导区组成,位置较高的导向区能够避免进入导向区的润滑油回流至轴承保持架的外侧,同时传导区位置较低,则为位于导向区的润滑油提供了流动的空间,从而将润滑油引导至通孔内部。
进一步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向轴承保持架的转动方向。轴承保持架在转动时也会带动润滑油转动,通过第二开口能够更好地与转动中的润滑油接触,从而将润滑油由第二开口引导至通孔内,实现润滑油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侧之间的流动。
进一步地,各通孔均具有与轴承保持架的内侧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高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位置较高,因此轴承保持架外侧的润滑油在进入第二开口处后,便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通孔移动至第一开口处,同时第一开口的位置较低,也能够便于流动中的润滑油流出通孔,并进入轴承保持架的内侧。
进一步地,各通孔均位于两个窗梁连线的中垂线处。通孔位于两个窗梁之间,从而避免通孔与窗梁和环形框体连接处之间发生干涉,既降低了环形框体的重量,同时也能保证窗梁与环形框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各通孔均位于对应环形框体的中部。通孔距离环形框体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确保环形框体在开设通孔后,各环形框体自身中心的稳定,同时通孔与环形框体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也相应地确保了环形框体在通孔处上下两侧的结构强度相同,避免通孔距离任一端过近导致距离较近的一端强度降低。
进一步地,各通孔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轴承保持架的轴向方向。通孔的两端开口分别形成于环形框体的侧部,便于实现润滑油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侧之间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轴承保持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轴承保持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3用以说明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轴承保持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5用以说明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环形框体,2、窗梁,3、窗孔,4、通孔,41、第一开口,411、渗油区,42、第二开口,421、引流区,422、导向区,423、传导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接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对运动”等动态用语,不仅是位置上的变动,还包括转动、滚动等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变化,但状态却发生改变的运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轴承保持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框体1以及多个连接两个环形框体1的窗梁2,相邻窗梁2之间形成有安装滚子的窗孔3,各环形框体1均沿周向形成有数个通孔4;其中,在轴承保持架的轴向方向上,一个环形框体1处的通孔4均对应有位于另一环形框体1处的通孔4;对于轴承保持架而言,其通常整体为环形结构,因此通过两个环形框体1相对设置,以组成轴承保持架的外框体形状,两个环形框体1之间通过窗梁2实现固定连接,且窗梁2在设置时为间隔设置因此相邻窗梁2之间便会形成空余部分,即为安装滚子的窗孔3,滚子在安装至窗孔3后滚子的左右两侧便与窗梁2接触,而滚子的上下两侧则分别与两个环形框体1接触,从而将滚子限位在窗孔3内,轴承保持架在工作时需要注入润滑油,从而保证转动时的顺畅,其中,由于相邻窗梁2之间形成窗孔3,因此润滑油能够通过窗孔3实现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之间的流动,且通过在环形框体1处开设通孔4,通孔4贯穿环形框体1设置,从而使得润滑油也能够由通孔4处实现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之间的流动,从而加速润滑油的流动,使得轴承保持架中的滚子在高速旋转时更加顺畅,且由于通孔4贯穿环形框体1设置,因此环形框体1设置通孔4的区域便形成中空,也能够减少环形框体1的重量,从而降低轴承保持架整体的重量。
对于轴承保持架而言,其通过开设通孔4,增加了供润滑油流动的区域,通孔4的两端分别与轴承保持架的外侧以及内侧连通,因此润滑油在通孔4内流动时,便能够实现润滑油由轴承保持架的外侧流向轴承保持架的内侧。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环形框体1处开设通孔4,不仅能够便于润滑油的流动,同时也能够实现环形框体1的减重,轴承保持架是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框体1组成,且两个环形框体1处均沿周向形成有数个通孔4,因此为了保证两个环形框体1之间的一致性,两个环形框体1处开设的通孔4数量相同,且一个环形框体1处的通孔4均对应有位于另一环形框体1处的通孔4,即两个环形框体1在通过窗梁2固定连接后,便相应形成位于上方的环形框体1以及位于下方的环形框体1,通过使两个环形框体1之前的通孔4位置一一对应,在组装后也能保证轴承保持架重心的稳定,可以理解的,两个环形框体1之间通孔4的对应为在两个环形框体1通过窗梁2固定连接后,位于上方的环形框体1处的一个通孔4在平行于轴承保持架的轴线方向上,位于下方的环形框体1具有对应的一个通孔4,即对应的两个通孔4之间的连线平行于轴承保持架的轴线方向。
优选的,各通孔4均位于两个窗梁2连线的中垂线处;由于通孔4位于环形框体1处,且环形框体1通过窗梁2进行固定连接,因此将通孔4设置在两个窗梁2连线的中垂线处,即通孔4位于两个窗梁2之间,从而避免通孔4与窗梁2和环形框体1连接处之间发生干涉,既降低了环形框体1的重量,同时也能保证窗梁2与环形框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环形框体1在开设通孔4时,为使通孔4能够实现润滑油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侧之间的流动,因此通孔4的两端开口分别形成于环形框体1的侧部,优选的,各通孔4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轴承保持架的轴向方向,即通孔4的延伸方向均为水平方向。
优选的,各通孔4均位于对应环形框体1的中部;通孔4距离环形框体1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确保环形框体1在开设通孔4后,各环形框体1自身中心的稳定,同时通孔4与环形框体1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也相应地确保了环形框体1在通孔4处上下两侧的结构强度相同,避免通孔4距离任一端过近导致距离较近的一端强度降低。
如图3所示,各通孔4均具有与轴承保持架的内侧连通的第一开口41以及与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的第二开口42,第二开口42高于第一开口41;第二开口42的位置较高,因此轴承保持架外侧的润滑油在进入第二开口42处后,便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通孔4移动至第一开口41处,同时第一开口41的位置较低,也能够便于流动中的润滑油流出通孔4,并进入轴承保持架的内侧。
在本申请中,通孔4能够实现润滑油的流动,为了使轴承保持架外侧的润滑油能够更快地流向轴承保持架的内侧,如图4和图5所示,各通孔4均具有与轴承保持架的内侧连通的第一开口41,第一开口41向下延伸形成有渗油区411;第一开口41向下延伸,因此位于第一开口41处的润滑油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渗油区411,并由渗油区411流向轴承保持架的内侧,从而方便润滑油的流动;可以理解的,渗油区411由第一开口41向下延伸形成,当第一开口41整体均向下延伸时,第一开口41整体便相应的形成渗油区411。
通过第一开口41处的渗油区411能够便于通孔4处的润滑油流向轴承保持架的内侧,同时由于环形框体1尺寸的限制,通孔4的内径相较于窗孔3而言较小,因此为了便于轴承保持架外侧的润滑油流入通孔4内,各通孔4均具有与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的第二开口42,第二开口42向上延伸形成有引流区421;引流区421向上延伸,从而能够承接位于第二开口42处的润滑油,从而确保第二开口42处的润滑油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由引流区421流入第二开口42处,并顺次进入通孔4内,实现润滑油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侧之间的流动;同样参考第一开口41,由于引流区421为第二开口42向上延伸形成,因此当第二开口42整体均向上延伸时,第二开口42同样也整体相应的形成引流区421。
优选的,引流区421具有与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的导向区422以及与引流区421连通的传导区423,导向区422位于传导区423上方;引流区421形成于第二开口42处,并与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因此,润滑油由引流区421进入通孔4内,其中,引流区421由导向区422和传导区423组成,位置较高的导向区422能够避免进入导向区422的润滑油回流至轴承保持架的外侧,同时传导区423位置较低,则为位于导向区422的润滑油提供了流动的空间,从而将润滑油引导至通孔4内部。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的通孔4的延伸方向为通孔4中间区域的延伸方向,由于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均是位于环形框体1的侧壁处,因此,通孔4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指通孔4除去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处的区域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轴承保持架的轴向方向。
在本申请中,由于轴承保持架在工作时同样处于转动的状态,因为为了便于在转动过程中通过通孔4实现润滑油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侧之间的流动,优选的,第一开口41的开口方向背离轴承保持架的转动方向,同时第二开口42的开口方向朝向轴承保持架的转动方向;轴承保持架在转动时也会带动润滑油转动,因此使第一开口41的开口方向背离轴承保持架的转动方向,这样被带动的润滑油在到达第一开口41处时会被及时甩出,避免润滑油在第一开口41处随着轴承保持架一起转动;而第二开口42的开口方向朝向轴承保持架的转动方向,在轴承保持架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二开口42能够更好地与转动中的润滑油接触,从而将润滑油由第二开口42引导至通孔4内,实现润滑油在轴承保持架内外侧之间的流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保持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框体以及多个连接两个所述环形框体的窗梁,相邻所述窗梁之间形成有安装滚子的窗孔,各所述环形框体均沿周向形成有数个通孔;
其中,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轴向方向上,一个所述环形框体处的所述通孔均对应有位于另一所述环形框体处的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均具有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内侧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向下延伸形成有渗油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转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均具有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向上延伸形成有引流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区具有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的导向区以及与所述引流区连通的传导区,所述导向区位于所述传导区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转动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均具有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内侧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侧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均位于两个所述窗梁连线的中垂线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均位于对应所述环形框体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轴向方向。
CN202221040746.1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Active CN217842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746.1U CN217842397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746.1U CN217842397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2397U true CN217842397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8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0746.1U Active CN217842397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2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6679B (zh) 一种超高速空气轴承电主轴
CN217842397U (zh) 一种可减重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CN202418235U (zh) 大功率高速滑动轴承
CN210265532U (zh) 圆锥滚子轴承
CN210623523U (zh) 一种牵引电动机密封结构
CN108361275B (zh) 一种高速深沟球轴承
CN116336082A (zh) 一种带储油槽结构的高速深沟球轴承保持架
CN105443581A (zh) 一种外引导高速球轴承用保持架
CN214698866U (zh) 一种翼形复合自润滑轴承的高承载万向节
CN214112719U (zh) 一种快速更换高速拖链轮
CN210599885U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
CN200993162Y (zh) 一种主轴装置的机体结构
CN102562784A (zh) 大功率高速滑动轴承
CN218440295U (zh) 一种带定位机构的十字轴万向节轴套
CN216951278U (zh) 一种高密封防尘式滚动轴承
CN215673155U (zh) 一种寿命长轴承
CN216951303U (zh) 一种平稳型滚动轴承
CN211397986U (zh) 一种农场用环保低噪音风机
CN217653090U (zh) 一种轴承保持器
CN205117995U (zh) 深沟球轴承
CN216158122U (zh) 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角接触球轴承外圈
CN220037249U (zh) 一种双列角接触轴承
CN213981648U (zh) 能够防止保持架变形的轴承结构
CN217462912U (zh) 一种高强度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CN215805733U (zh) 一种具有门形骨架卡环自锁密封的轧机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