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9312U -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9312U
CN217839312U CN202221496755.1U CN202221496755U CN217839312U CN 217839312 U CN217839312 U CN 217839312U CN 202221496755 U CN202221496755 U CN 202221496755U CN 217839312 U CN217839312 U CN 217839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ed
core
sinker
knit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967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晓逸
黄武达
许俊武
贺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Y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Y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Y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967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9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9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9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包括机架以及成圈装置,机架上设置有成圈装置;成圈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槽针组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针芯床传动机构,每个槽针组件包括槽针、针身床以及针芯床,槽针包括针身以及针芯,针身上开设有针槽,针芯设置在针槽内且在针槽内移动;每侧针身床上设置有针身,针身床用于带动针身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每侧针芯床上设置有针芯,每侧针芯床与该侧所对应的针芯床传动机构连接,针芯床传动机构用于带动针芯床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以带动针芯在针槽内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槽针进行编织,槽针的刚性较大,因而在高速编织时不易产生漏针或者错误垫纱。

Description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针床经编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背景技术
双针床经编机是广泛应用于鞋材、服装、建筑结构、医疗,纺织复合材料等领域;专业用于生产各种间隔织物。该类型经编机的主要特征是具备两套独立运作的成圈机构:两套针床、两套沉降床、共用一组梳栉,来完成间隔织物的编织。
目前双针床经编机,其成圈机构中的针床部分所用织针为舌针;舌针应用开发已经非常成熟,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但受制于其自身结构(利用针舌的开合来完成一个成圈动作),原理上针舌的动作由纱线的作用力来驱动,因此舌针的工作过程属于一种被动成圈过程。但这种编织机构存在如下缺点,首先,由于舌针较粗厚,而且制造比较复杂,因而使其适应的机号较低;其次,由于舌针是依靠旧线圈上下开闭针舌,这就使纱线产生较大的张力,特别是闭口时,必须扩大线圈,使其套过针的较宽部位,这样使得纱线产生的张力更大;另外,因在针舌关闭时,纱线不能再次垫入针口,易造成已垫上的纱线滑脱,因而起头较困难;而且在运转中为防止针舌的反拨关闭,还需要加装针舌自闭钢丝,但如钢丝安装不当,则会带来很多不利,如损坏针舌、造成漏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针床经编机,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包括机架以及成圈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所述成圈装置;
所述成圈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槽针组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针芯床传动机构,每个所述槽针组件包括槽针、针身床以及针芯床,所述槽针包括针身以及针芯,所述针身上开设有针槽,所述针芯设置在所述针槽内且在针槽内移动;
每侧所述针身床上设置有所述针身,所述针身床用于带动所述针身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每侧所述针芯床上设置有所述针芯,每侧所述针芯床与该侧所对应的所述针芯床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针芯床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针芯床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以带动所述针芯在所述针槽内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槽针组件还包括针身压板,每侧所述针身压板设置在所述针身上,所述针身压板用于将所述针身加固在所述针身床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芯床通过支撑组件与所述针身床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针芯床支撑轴;
所述针芯床下方设置有所述针芯床支撑轴,所述针芯床支撑轴设置在所述针身床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针芯床滑动套,所述针芯床支撑轴通过所述针芯床滑动套与所述针身床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针芯床传动机构包括针芯床凸轮、下连杆、针芯床摆臂以及上连杆;
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针芯床凸轮的滚子支座饺接,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针芯床摆臂饺接,所述上连杆的一端与针芯床摆臂较接,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针芯床支撑轴的一端饺接,所述针芯床支撑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针身床的下端部,所述针芯床摆臂套装在双针床经编机的摆轴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与所述针芯床支撑轴的一端饺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圈装置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针身床传动机构,所述针身床与所述针身床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针身床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针身床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以带动所述针身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针床经编机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沉降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所述沉降装置,每侧所述槽针对应一个所述沉降装置;
所述沉降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沉降片组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沉降片床传动机构,每个所述沉降片组件包括沉降摆臂以及沉降片床,每侧所述沉降片床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沉降摆臂,所述沉降片床与所述沉降片床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沉降片床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沉降片床向左或者向右运动,以带动所述沉降片向左或者向右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片床传动机构包括沉降片床凸轮、至少一个第一沉降连杆、第二沉降连杆以及摆动臂;
所述第一沉降连杆的一端与沉降片床凸轮的滚子支座饺接,所述第一沉降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沉降摆臂铰接;
所述第二沉降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降连杆铰接,所述第二沉降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动臂铰接,所述摆动臂套装在双针床经编机的摆轴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槽针进行编织,槽针较薄、编织运动时所需动程较小,并且安装时无需笨重的压板、动力消耗少,因而可用于高速编织;另外,槽针的刚性较大,因而在高速编织时不易产生漏针或者错误垫纱。此外,由于针芯有单独的针芯床传动机构控制其运动,因而针芯在针槽内滑动时能清除针槽中的杂质。并且由于槽针较薄,因而能采用短纤纱、混纺纱和弹力纱等进行编织,并能生产超精细织物,因此能适应较高的机号。
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双针床经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双针床经编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槽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成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沉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双针床经编机的漏圈效果的示意图。
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机架;
2、成圈装置;
21、槽针组件;
211、槽针;
2111、针身;
2112、针槽;
2113、针芯;
2114、针钩;
2115、针杆;
2116、凹槽;
2117、凸台;
212、针身床;
213、针芯床;
214、针身压板;
22、针芯床传动机构;
221、针芯床凸轮;
222、下连杆;
223、针芯床摆臂;
224、上连杆;
225、连接块;
23、支撑组件;
231、针芯床支撑轴;
232、针芯床滑动套;
3、沉降装置;
31、沉降片组件;
311、沉降摆臂;
312、沉降片床;
3121、沉降片;
32、沉降片床传动机构;
321、沉降片床凸轮;
322、第一沉降连杆;
323、第二沉降连杆;
324、摆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包括机架1以及成圈装置2,机架1上设置有成圈装置2。成圈装置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槽针组件21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针芯床传动机构22,每个槽针组件21包括槽针211、针身床212以及针芯床213,槽针211包括针身2111以及针芯2113,针身2111上开设有针槽2112,针芯2113设置在针槽2112内且在针槽2112内移动。每侧针身床212上设置有针身2111,针身床212用于带动针身2111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每侧针芯床213上设置有针芯2113,每侧针芯床213与该侧所对应的针芯床传动机构22连接,针芯床传动机构22用于带动针芯床213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以带动针芯2113在针槽2112内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双针床经编机包括编织机构、梳栉横移机构、送经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以及传动机构,因此,机架1上设置有多个部位。其中,编织机构又包括成圈装置2,成圈装置2在梳栉装置的作用下垫纱成圈,从而完成对不同织物的编织。
双针床经编机一般有两组织针且两组织针对称设置。因此,织针对应的织针床以及织针床传动机构也是有两组。在本申请中织针为槽针211,槽针211包括针身2111以及针芯2113。针身2111通过针身2111座固定在针身床212上,针芯2113直接固定在针芯床213上。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针身2111包括针钩2114、针槽2112、针杆2115、凹槽2116以及凸台2117。针杆2115的针前处设有压紧凹槽2116,针杆2115的针背处设有两处凸台2117。针杆2115部分由于设有凹槽2116和凸台2117,使得槽针211在使用过程中定位更加稳定,当针钩2114在受高频率的线拉力时,针体不易变形。完全采用由此结构定位的槽针211,定位准确,所有槽针211定位一致性好,机器因槽针211定位准确可靠,其他成圈机件相对槽针211调整的位置也更准确和稳定,从而利于机器的成圈运动。此外,通过减短针杆2115的长度,使得与之相配套的针身床212减短,由此,减轻了针身床212的重量。
针芯2113包括针尖以及针体,其中,针体为片状结构,针体的上部设置成一窄面,针体的下部设置成一宽面,针体的窄面部分安装在槽针211的针槽2112中并沿针槽2112上下移动,针体的宽面部分固定在针芯床213上。至少两片以上个针体的宽面部分紧密固接成一个连接体,连接体与针芯床213相固接。连接体采用锡基合金浇铸而成。可选地,针尖上设置有凹槽2116。槽针211的针芯2113采用淬火薄钢皮精冲成型,其强度高、耐磨、易于制造。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槽针211进行编织,槽针211较薄、编织运动时所需动程较小,并且安装时无需笨重的压板、动力消耗少,因而可用于高速编织;另外,槽针211的刚性较大,因而在高速编织时不易产生漏针或者错误垫纱。此外,由于针芯2113有单独的针芯床传动机构22控制其运动,因而针芯2113在针槽2112内滑动时能清除针槽2112中的杂质。并且由于槽针211较薄,因而能采用短纤纱、混纺纱和弹力纱等进行编织,并能生产超精细织物,因此能适应较高的机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槽针组件21还包括针身压板214,每侧针身压板214设置在针身2111上,针身压板214用于将针身2111加固在针身床212上。
针身2111固定在针身床212上且由针身床212带动针身2111移动。但是,在成圈过程中成圈机构高速运作容易造成针身2111固定不稳,因此,在针身2111上还设置有针身压板214,加强对针身2111的固定。其中,在安装槽针211时,压紧凹槽2116由针身压板214施力压紧,压紧针身压板214与之配对凸槽,使得凹槽2116与针身压板214紧密啮合;在凹槽2116与针身压板214的啮合处有间隙,针身压板214越往里面挤压,他们的啮合处越紧,针身压板214通过螺栓与针身床212锁紧连接。针杆2115的针背处安装在针身床212的导槽中,针背处设有的两处凸台2117用于针身2111在针身床212斜面上定位,两点成线、定位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针芯床213通过支撑组件23与针身床212连接,支撑组件23包括针芯床支撑轴231。针芯床213下方设置有针芯床支撑轴231,针芯床支撑轴231设置在针身床212上。其中,针芯2113由单独的针芯床传动机构22带动,针身2111也由单独的针身床传动机构带动。在设置上,针芯床213铰接在针身床212上。具体地,针身床212上开设有通孔,针芯床213通过针芯床支撑轴231在通孔内上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组件23还包括针芯床滑动套232,针芯床支撑轴231通过针芯床滑动套232与针身床212滑动配合。为防止针芯床支撑轴231在通孔中上下运动时,对针身床212造成较大的磨损,缩短针身床212的使用寿命,设置有针芯床滑动套232。在针芯床支撑轴231与通孔之间设置一个固定安装在通孔内的针芯床滑动套232,针芯床支撑轴231穿过针芯床滑动套232的内孔并与其滑动配合。由此,在需要进行维修时,只需更换针芯床滑动套232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针芯床传动机构22包括针芯床凸轮221、下连杆222、针芯床摆臂223以及上连杆224。下连杆222的一端与针芯床凸轮221的滚子支座饺接,下连杆222的另一端与针芯床摆臂223饺接,上连杆224的一端与针芯床摆臂223较接,上连杆224的另一端与针芯床支撑轴231的一端饺接,针芯床支撑轴2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针身床212的下端部,针芯床摆臂223套装在双针床经编机的摆轴上。其中,针芯2113运动过程如下:由主动轴驱动针芯床凸轮221转动,之后,针芯床凸轮221的转动驱动下连杆222上下运动,下连杆222的上下运动使针芯床摆臂223绕摆轴转动,从而驱动上连杆224及针芯床支撑轴231上下运动,由于针芯床支撑轴231固定连接在针芯床213的下端部,从而使固定安装在针芯床213上端部的针芯2113在针槽2112内作相对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连杆22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225与针芯床支撑轴231的一端饺接。为了加强连接,在上连杆224以及针芯床支撑轴231间还设置有连接块2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圈装置2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针身床传动机构,针身床212与针身床传动机构连接,针身床传动机构用于带动针身床212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以带动针身2111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针身床传动机构各具有针身床凸轮,针身床凸轮与针身床212之间设置有第一针身床连杆、第二针身床连杆以及第三针身床连杆。第一针身床连杆的一端与针身床凸轮的滚子支座通过销轴进行连接,第一针身床连杆与第二针身床连杆直接连接,第二针身床连杆与第三针身床连杆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在针身床摆臂上,针身床摆臂连接在机架1上,第三针身床连杆与针身座连接,针身座与针身床212连接。其中,针身2111运动过程如下:由主动轴驱动针身床凸轮转动,之后,针身床凸轮的转动驱动第一针身床连杆以及第二身床连杆上下运动,第二身床连杆的上下运动使针身床摆臂绕摆轴转动,从而驱动第三针身床连杆上下运动,最终,带动针身2111的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双针床经编机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沉降装置3,机架1上设置有沉降装置3,每侧槽针211对应一个沉降装置3。沉降装置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沉降片组件31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沉降片床传动机构32,每个沉降片组件31包括沉降摆臂311以及沉降片床312,每侧沉降片床312上设置有一个沉降摆臂311,沉降片床312与沉降片床传动机构32连接,沉降片床传动机构32用于带动沉降片床312向左或者向右运动,以带动沉降片3121向左或者向右运动。其中,沉降片床312上固定有沉降片3121,沉降片床传动机构32带动沉降片床312向左或者向右运动,以带动沉降片3121向左或者向右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沉降片床传动机构32包括沉降片床凸轮321、至少一个第一沉降连杆322、第二沉降连杆323以及摆动臂324。第一沉降连杆322的一端与沉降片床凸轮321的滚子支座饺接,第一沉降连杆322的另一端与沉降摆臂311铰接。第二沉降连杆323的一端与第一沉降连杆322铰接,第二沉降连杆323的另一端与摆动臂324铰接,摆动臂324套装在双针床经编机的摆轴上。
具体地,第一沉降连杆322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沉降连杆322的一端与沉降片床凸轮321的滚子支座通过销轴进行连接,其中一个第一沉降连杆32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沉降连杆322的一端连接,另一个第一沉降连杆322的另一端与沉降摆臂311铰接连接,第二沉降连杆323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沉降连杆322铰接,第二沉降连杆32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摆动臂324铰接,摆动臂324固定在机架1上。可选地,第二沉降连杆323与沉降摆臂311之间通过字连接头连接,沉降摆臂311与沉降片床31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沉降片床312与沉降片3121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通过沉降片床传动机构32的传动实现沉降片床312的向左或者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沉降片3121的向左或者向右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某根舌针在一开始或者某一横列位置,没有纱线垫入针钩2114进行一个成圈动作,那么该舌针将失效,不再进行后续编织动作。而槽针211由两个单独部分组成且单独驱动,能很好地避免失效情况出现。另外,如图7所示,由于槽针211由两个单独部分组成且单独驱动,因此,成圈装置2可以在任意横列,任意纵列位置根据工艺开发需求,可以做出漏线圈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槽针211进行编织,槽针211较薄、编织运动时所需动程较小,并且安装时无需笨重的压板、动力消耗少,因而可用于高速编织;另外,槽针211的刚性较大,因而在高速编织时不易产生漏针或者错误垫纱。此外,由于针芯2113有单独的针芯床传动机构22控制其运动,因而针芯2113在针槽2112内滑动时能清除针槽2112中的杂质。并且由于槽针211较薄,因而能采用短纤纱、混纺纱和弹力纱等进行编织,并能生产超精细织物,因此能适应较高的机号。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申请的实质理念,利用本申请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成圈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所述成圈装置;
所述成圈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槽针组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针芯床传动机构,每个所述槽针组件包括槽针、针身床以及针芯床,所述槽针包括针身以及针芯,所述针身上开设有针槽,所述针芯设置在所述针槽内且在针槽内移动;
每侧所述针身床上设置有所述针身,所述针身床用于带动所述针身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每侧所述针芯床上设置有所述针芯,每侧所述针芯床与该侧所对应的所述针芯床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针芯床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针芯床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以带动所述针芯在所述针槽内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槽针组件还包括针身压板,每侧所述针身压板设置在所述针身上,所述针身压板用于将所述针身加固在所述针身床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床通过支撑组件与所述针身床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针芯床支撑轴;
所述针芯床下方设置有所述针芯床支撑轴,所述针芯床支撑轴设置在所述针身床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针芯床滑动套,所述针芯床支撑轴通过所述针芯床滑动套与所述针身床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针芯床传动机构包括针芯床凸轮、下连杆、针芯床摆臂以及上连杆;
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针芯床凸轮的滚子支座饺接,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针芯床摆臂饺接,所述上连杆的一端与针芯床摆臂较接,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针芯床支撑轴的一端饺接,所述针芯床支撑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针身床的下端部,所述针芯床摆臂套装在双针床经编机的摆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与所述针芯床支撑轴的一端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圈装置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针身床传动机构,所述针身床与所述针身床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针身床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针身床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以带动所述针身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针床经编机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沉降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所述沉降装置,每侧所述槽针对应一个所述沉降装置;
所述沉降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沉降片组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沉降片床传动机构,每个所述沉降片组件包括沉降摆臂以及沉降片床,每侧所述沉降片床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沉降摆臂,所述沉降片床与所述沉降片床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沉降片床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沉降片床向左或者向右运动,以带动所述沉降片向左或者向右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片床传动机构包括沉降片床凸轮、至少一个第一沉降连杆、第二沉降连杆以及摆动臂;
所述第一沉降连杆的一端与沉降片床凸轮的滚子支座饺接,所述第一沉降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沉降摆臂铰接;
所述第二沉降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降连杆铰接,所述第二沉降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动臂铰接,所述摆动臂套装在双针床经编机的摆轴上。
CN202221496755.1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Active CN217839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6755.1U CN217839312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6755.1U CN217839312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9312U true CN217839312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23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96755.1U Active CN217839312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9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7527B (zh) 多层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纱线喂入装置
CN217839312U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KR101941122B1 (ko) 편기용 니들 및 이를 갖는 환편기
CN101457441A (zh) 双面间隔方格毛巾织物的加工方法
CN108018649B (zh) 绳绣面料的编织方法
CN201447553U (zh) 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
CN101096795B (zh) 钩编织带机
CN211227582U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CN202023053U (zh) 横机织领断纱自停装置
CN107574552A (zh) 一种新型针织机
CN211420458U (zh) 一种横机钢丝传送装置
CN110846802A (zh) 一种横机起底装置中的穿线板组件
CN217709856U (zh) 一种全幅衬纬编织机构
CN219727500U (zh) 一种抗拉针织布
CN219195312U (zh) 一种加强型纬纱杆
CN221094469U (zh) 用于特粗纱线编织的舌针
CN110453368B (zh) 一种降低断线率的八梳栉织物双针床经编机
CN219861821U (zh) 一种横机的辅助针脚
CN202543527U (zh) 用于横机上的床身组件
CN218666588U (zh) 一种钩编机摆臂传动机构
CN212834369U (zh) 一种坯布幅宽大于经编机宽度的全幅衬纬经编机
CN214300613U (zh) 智能3d成型双针床经编机轴向固定装置
CN219342486U (zh) 纬编针织机的喂纱机构
CN220149776U (zh) 一种可同行编吊的山板装置
CN102330266A (zh) 一种电脑横机纺织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