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4691U - 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4691U
CN217824691U CN202222163648.3U CN202222163648U CN217824691U CN 217824691 U CN217824691 U CN 217824691U CN 202222163648 U CN202222163648 U CN 202222163648U CN 217824691 U CN217824691 U CN 217824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frame
movable
lower reed
o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36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咏平
李寿春
李景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chun Zhao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chun Zhao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chun Zhao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chun Zhao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36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4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4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4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盖、活动部和底座,所述活动部还包括多个球形支撑结构,所述框架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球形支撑结构的球形放置槽,所述球形支撑结构放置于球形放置槽时可凸出于槽口,并与所述上盖的顶板相抵;所述框架底部设有多个向下伸出的框架下抵接部,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向上伸出的下簧片支撑部,所述下簧片包括下簧片固定部和下簧片活动部,所述下簧片固定部安装在所述下簧片支撑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新颖的簧片设计和球型支撑结构,代替原有的吊环线,避免了吊环线断裂的风险,安装过程更简单,并取代了OIS凝胶的阻尼效果,避免OIS凝胶断开导致OIS控制系统失效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的内部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便携式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被广泛普及,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移动设备或可穿戴设备时会考虑其是否拥有光学防抖的拍照功能,光学防抖的拍照功能可在人们手持移动设备进行拍照时对发生抖动的光路进行补偿,避免或者减少捕捉光学信号的过程中出现仪器抖动现象,从而实现减轻照片模糊的效果,提高成像质量。
而传统的光学防抖摄像头所采用的吊环线悬吊系统和OIS凝胶强度脆弱,吊环线断裂将会导致OIS系统崩溃,甚至会造成AF开路,OIS凝胶断开将导致OIS控制系统失效和马达发震,从而导致影像失败,而且吊环线系统的安装过程繁琐,不利于量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组装容易、可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通过新颖的簧片设计取代传统的吊环线悬吊系统,框架与上盖之间设置球型支撑部取代传统的OIS凝胶的阻尼效果,通过新颖的框架设计和底座设计使本OIS结构更简约,组装更方便。
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盖、马达活动部和底座,所述马达活动部包括:透镜座,用于安放透镜,所述透镜座外侧设有线圈槽,所述线圈槽内放置有环形线圈;框架,设置在透镜座外侧,框架底部设有多个磁铁槽,所述磁铁槽内安装有磁铁;上簧片,位于所述透镜座和框架顶部,并固定在框架上;下簧片,位于所述透镜座和框架的底部并和底座接触,所述马达活动部还包括多个球形支撑结构,所述框架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球形支撑结构的球形放置槽,所述球形支撑结构放置于球形放置槽时可凸出于槽口,并与所述上盖的顶板相抵;所述框架底部设有多个向下伸出的框架下抵接部,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向上伸出的下簧片支撑部,所述下簧片包括下簧片固定部和下簧片活动部,所述下簧片固定部安装在所述下簧片支撑部上,此时,所述下簧片固定部与所述下簧片活动部形成高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活动部通过下簧片悬空设置在底座上,马达活动部安装在底座上后,下簧片中的下簧片活动部可为承载在其上的框架和透镜座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代替了原有的吊环线,避免了吊环线断裂的风险,使安装过程更简单,更有利于量产;在框架的顶部设置球型支撑结构,球型支撑结构与上盖的顶板相抵,所述马达活动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上盖盖合在底座上时,所述框架底部的框架下抵接部与所述下簧片中的下簧片活动部抵接,且所述框架下抵接部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底座上下簧片支撑部上表面的高度,此时,所述与框架下抵接部抵接的下簧片活动部的位置低于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下簧片支撑部上表面的下簧片固定部的位置,所述下簧片活动部与下簧片固定部形成所述高度差,所述下簧片活动部在下簧片固定部和第一活动弦在下簧片弹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产生向上的回复力,即下簧片活动部由下簧片固定部带动向上移动,下簧片进而带动马达活动部上移使安装在马达活动部上的球形支撑结构与上盖相抵,从而保证透镜座在竖直对焦时框架在竖直方向相对稳定;球型支撑结构设置在球形放置槽中可保证其在滚动时能保持在框架上的同一位置,多个球型支撑结构可为马达活动部的的水平移动提供摩擦力阻尼,取代OIS凝胶的阻尼效果,避免OIS凝胶断开导致OIS控制系统失效的风险,且其配合簧片可保证球型支撑结构稳定的与上盖接触,取代传统的OIS结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本OIS马达结构的防抖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下簧片的四角位置均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由所述下簧片活动部和下簧片固定部构成,所述下簧片活动部位于所述下簧片固定部的内侧,所述下簧片活动部通过第一活动弦与下簧片固定部连接,所述下簧片活动部的内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两个半圆形件,每个半圆形件上连接有两个下簧片活动部;或者所述连接部为圆形件,所述圆形件上连接有四个下簧片活动部。在下簧片的四角位置均设置安装位,也即是均设置下簧片活动部和下簧片固定部,使下簧片在四角位置处分别与框架和底座连接,确保下簧片连接的稳定性;由于框架在安装下簧片上后,下簧片中的下簧片活动部所在位置低于下簧片固定部所在位置,下簧片活动部与下簧片固定部通过第一活动弦连接,使下簧片固定部通过第一活动弦带动下簧片活动部在弹力作用下上移,进而使下簧片活动部带动安装其上的框架上移,使框架上的球型支撑结构与上盖抵接,确保马达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手震或手抖问题。下簧片活动部内侧连接部的设置,用于连接相邻设置的下簧片活动部,连接部可以为圆形件,使多个安装位连接位一体结构;连接部也可以为半圆形件,其更便于安装和操作,圆形件或半圆形件连接部的设置,其一方面起到连接下簧片活动部的作用,同时对透镜座起到支撑作用,而且在起到承载作用的同时不会妨碍光线从开口处穿过,另一方面,在保证透镜座悬空设置在框架内的同时,还可保证透镜座上下活动时所需的位移,保证了本产品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座底部还设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下活动槽。在所述马达活动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下簧片发生形变,使所述下簧片活动部的位置低于所述下簧片固定部的位置,即下簧片活动部与下簧片固定部之间形成所述高度差。透镜座的底部设置下活动槽可在下簧片发生形变时避免连接部与透镜座底部产生干涉,从而保证本OIS马达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下抵接部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下簧片活动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下簧片支撑部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下簧片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下簧片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柱与所述框架下抵接部固定,并通过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柱与所述下簧片支撑部固定,框架下抵接部通过第一定位柱安装在下簧片活动部上,可进一步保证框架与下簧片之间的稳定,且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呈四角处设有倒角的方形环状结构,所述球形支撑结构和球形放置槽设置在倒角处的上部,所述框架下抵接部设置在所述倒角处的底部,所述第一活动弦呈蜿蜒状设置在倒角处的下方,所述框架倒角处的底部设有供第一活动弦活动的L型活动槽。框架为设有倒角的方形环状结构可方便球形支撑结构和球形放置槽设置在框架上且不与磁铁的安装产生干涉,在活动部活时可避免框架与下簧片支撑部发生干涉,在框架的倒角处底部设置L型活动槽可进一步防止第一活动弦在活动时与框架底部产生干涉,从而影响本OIS马达结构的功能,整体结构巧妙;第一活动弦呈蜿蜒状可为下簧片提供较好的弹性,当活动部安装在底座上,第一活动弦可保障活动部在平板线圈的驱动下进行水平对焦,并起到限制活动部过度位移作用,且不易断裂,进一步保障本OIS马达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四边底部设有L型结构,形成所述磁铁槽;所述磁铁的高度大于磁铁槽的深度,所述磁铁安装在所述磁铁槽后,磁铁的底部伸出磁铁槽一定距离。磁铁槽的深度较薄,且框架的四边底部开设有L型结构作为磁铁槽,使框架整体更简约,同时可在框架内设置更大的透镜座,更大的透镜座中部所安放的透镜可更大,即在原本的OIS马达结构体积不变的同时,可增大本OIS马达结构的进光量,提升本产品的拍照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平板线圈和下盖,所述平板线圈内集成有多个感磁线圈,所述感磁线圈分别与所述磁铁的底部隔空对应;所述下簧片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下盖的四角处;所述平板线圈和下盖之间还设有软性线路板。感磁线圈通电后形成感应磁场可驱动对应的磁铁进行水平位移,从而带动活动部进行水平对焦,在实际使用时,活动部朝各个方向的偏移量不同,控制每个感磁线圈的电流大小也不同,为同时给予各个感磁线圈不同大小的电流,传统的感磁线圈与电路板之间的引线较多,本设计方案中与磁铁对应的感磁线圈集成为一块平板线圈可使整体结构更简约,且软性线路板与平板线圈直接接触,无需多余的引线,使本OIS马达结构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的四角处还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第一接触端设置在所述下簧片支撑部内,第一接触端的上表面从下簧片固定部的上表面露出并与所述下簧片固定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端设置在下盖的底板内,第二接触端的上表面从下盖的底板上表面露出,与所述软性线路板接触连接。连接片设置在底座的四角处,与下簧片固定部和软性线路板连接,即整体呈Z型设置在下簧片支撑部和下盖的底板内,与下盖呈一整体,使底座更简约,进一步方便本OIS马达结构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上簧片包括上簧片框架固定部、限位圆环和第二活动弦,所述上簧片通过上簧片框架固定部安装在所述框架倒角处的上部;所述限位圆环设置在所述透镜座的上方,所述限位圆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弦与所述上簧片框架固定部连接。上簧片框架固定部设置在框架的倒角处可使第二活动弦的长度更长,从而使上簧片框架固定部与限位圆环之间的连接更有弹性,上簧片框架固定部通过第二活动弦与限位圆环配合,在满足透镜座上下移动的同时可将透镜座限制在框架内,保证透镜座安全活动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本OIS结构的使用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倒角处的上部还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上簧片框架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定位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上簧片框架固定部通过第三定位孔和第三定位柱固定在所述框架倒角处的上部;所述透镜座的上部设还有供所述第二活动弦活动的上活动槽。透镜座的上部设置上活动槽,可避免上簧片发生形变时第二活动弦与透镜座的顶部产生干涉,进一步保障本OIS马达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新颖的簧片设计使活动部悬空设置在底座上,代替原有的吊环线,避免了吊环线断裂的风险,安装过程更简单,更有利于量产。
2、框架与上盖之间设置多个球型支撑结构,为活动部的移动提供摩擦力阻尼,取代OIS凝胶的阻尼效果,避免OIS凝胶断开导致OIS控制系统失效的风险。
3、本设计的框架厚度较薄,且减少了磁铁槽的一个侧边,使框架整体更简约;将多个感磁线圈集成在一块平板线圈内,以及将连接片设置在下盖内,使底座更简约,通过简约的框架设计和底座设计使本OIS马达结构的组装更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的爆炸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的爆炸图二;
图3为图1中马达活动部的爆炸图;
图4为图1和图2中透镜座的爆炸图;
图5为图1和图2中透镜座的底面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和图2中框架的底面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和图2中的下簧片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的剖面图;
图9为图1和图2中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A-A剖视图;
图11为图1和图2中的下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盖;
2、马达活动部;
21、透镜座;211、线圈槽;212、环形线圈;
22、框架;221、球形放置槽;222、框架下抵接部;2221、第一定位柱;223、磁铁槽;224、L形活动槽;225、第三定位柱;
23、上簧片;231、上簧片框架固定部;2311、第三定位孔;232、限位圆环;233、第二活动弦;
24、下簧片;241、下簧片活动部;2411、第一定位孔;242、下簧片固定部;2421、第二定位孔;243、连接部;244、第一活动弦;
25、球形支撑结构;
26、磁铁;
3、底座;
31、下簧片支撑部;311、第二定位柱;
32、平板线圈;321、感磁线圈;
33、软性线路板;
34、连接片;
35、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连接弹片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盖1、马达活动部2和底座3,所述马达活动部2包括:透镜座21,用于安放透镜,所述透镜座21外侧设有线圈槽211,所述线圈槽211内放置有环形线圈212;框架22,设置在透镜座21外侧,框架22底部设有多个磁铁槽223,所述磁铁槽223内安装有磁铁26;上簧片23,位于所述透镜座21和框架22顶部,并固定在框架22上;下簧片24,位于所述透镜座21和框架22的底部,并固定在底座3上,所述马达活动部2还包括多个球形支撑结构25,所述框架22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球形支撑结构25的球形放置槽221,所述球形支撑结构25放置于球形放置槽221时可凸出于槽口,并与所述上盖1的顶板相抵;所述框架22底部设有多个向下伸出的框架下抵接部222,所述底座3顶部设有向上伸出的下簧片支撑部31,所述下簧片24包括下簧片固定部242和下簧片活动部241,所述下簧片固定部242安装在所述下簧片支撑部31上,此时,所述下簧片固定部242与所述下簧片活动部241形成高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活动部2通过下簧片24悬空设置在底座3上,马达活动部2安装在底座3上后,下簧片24中的下簧片活动部241可为承载在其上的框架22和透镜座21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代替了原有的吊环线,避免了吊环线断裂的风险,使安装过程更简单,更有利于量产;在框架22的顶部设置球型支撑结构,球型支撑结构与上盖1的顶板相抵,所述马达活动部2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且上盖1盖合在底座3上时,所述框架22底部的框架下抵接部222与所述下簧片24中的下簧片活动部241抵接,且所述框架下抵接部222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底座3上下簧片支撑部31上表面的高度,此时,所述与框架下抵接部222抵接的下簧片活动部241的位置低于安装在所述底座3的下簧片支撑部31上表面的下簧片固定部242的位置,所述下簧片活动部241与下簧片固定部242形成所述高度差,所述下簧片活动部241在下簧片固定部242和第一活动弦244在下簧片24弹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产生向上的回复力,即下簧片活动部241由下簧片固定部242带动向上移动,下簧片24进而带动马达活动部2上移使安装在马达活动部2上的球形支撑结构25与上盖1相抵,从而保证透镜座21在竖直对焦时框架22在竖直方向相对稳定;球型支撑结构设置在球形放置槽221中可保证其在滚动时能保持在框架22上的同一位置,多个球型支撑结构可为马达活动部2的的水平移动提供摩擦力阻尼,取代OIS凝胶的阻尼效果,避免OIS凝胶断开导致OIS控制系统失效的风险,且其配合簧片可保证球型支撑结构稳定的与上盖1接触,取代传统的OIS结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本OIS马达结构的防抖效果。
参照图1至图3和图6,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下簧片24的四角位置均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由所述下簧片活动部241和下簧片固定部242构成,所述下簧片活动部241位于所述下簧片固定部242的内侧,所述下簧片活动部241通过第一活动弦244与下簧片固定部242连接,所述下簧片活动部241的内侧设有连接部243,所述连接部243为两个半圆形件,每个半圆形件上连接有两个下簧片活动部241;或者所述连接部243为圆形件,所述圆形件上连接有四个下簧片活动部241。在下簧片24的四角位置均设置安装位,也即是均设置下簧片活动部241和下簧片固定部242,使下簧片24在四角位置处分别与框架22和底座3连接,确保下簧片24连接的稳定性;由于框架22在安装下簧片24上后,下簧片24中的下簧片活动部241所在位置低于下簧片固定部242所在位置,下簧片活动部241与下簧片固定部242通过第一活动弦244连接,使下簧片固定部242通过第一活动弦244带动下簧片活动部241在弹力作用下上移,进而使下簧片活动部241带动安装其上的框架22上移,使框架22上的球型支撑结构与上盖1抵接,确保马达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手震或手抖问题。下簧片活动部241内侧连接部243的设置,用于连接相邻设置的下簧片活动部241,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43为半圆形件,其更便于安装和操作,此时,连接部24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连接部243连接有两个安装位,也即是连接有两个下簧片活动部241,每个下簧片活动部241再通过第一活动弦244与下簧片固定部242连接。当然,连接部243也可以为圆形件,此时,连接部243为一个,一个连接部243上连接有四个安装位,使四个安装位,也即是下簧片活动部241和下簧片固定部242连接为一体结构;圆形件或半圆形件连接部243的设置,其一方面起到连接下簧片活动部241的作用,同时对透镜座21起到支撑作用,而且在起到承载作用的同时不会妨碍光线从开口处穿过,另一方面,在保证透镜座21悬空设置在框架22内的同时,还可保证透镜座21上下活动时所需的位移,保证了本产品的使用效果。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透镜座21底部与连接部243相配合的位置设有下活动槽213。在所述马达活动部2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时,所述下簧片24发生形变,使所述下簧片活动部241的位置低于所述下簧片固定部242的位置,即下簧片活动部241与下簧片固定部242之间形成所述高度差,且所述下簧片24中的连接部243通过下活动槽213与所述透镜座21底部呈悬空设置,从而保证本OIS马达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框架下抵接部222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柱2221,所述下簧片活动部241与所述第一定位柱2221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定位孔2411;所述下簧片支撑部31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柱311,所述下簧片固定部242与所述第二定位柱311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孔2421。所述下簧片24通过第一定位孔2411和第一定位柱2221与所述框架下抵接部222固定,并通过第二定位孔2421和第二定位柱311与所述下簧片支撑部31固定,框架下抵接部222通过第一定位柱2221安装在下簧片活动部241上,可进一步保证框架22与下簧片24之间的稳定,且方便安装。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框架22呈四角处设有倒角的方形环状结构,所述球形支撑结构25和球形放置槽221设置在倒角处的上部,所述框架下抵接部222设置在所述倒角处的底部,所述第一活动弦244呈蜿蜒状设置在倒角处的下方,所述框架22倒角处的底部设有供第一活动弦244活动的L型活动槽224。框架22为设有倒角的方形环状结构可方便球形支撑结构25和球形放置槽221设置在框架22上且不与磁铁26的安装产生干涉,在活动部活时可避免框架22与下簧片支撑部31发生干涉,在框架22的倒角处底部设置L型活动槽224可进一步防止第一活动弦244在活动时与框架22底部产生干涉,从而影响本OIS马达结构的功能,整体结构巧妙;第一活动弦244呈蜿蜒状可为下簧片24提供较好的弹性,当活动部安装在底座3上,第一活动弦244可保障活动部在平板线圈32的驱动下进行水平对焦,并起到限制活动部过度位移作用,且不易断裂,进一步保障本OIS马达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框架22的四边底部设有L型结构,形成所述磁铁槽223;所述磁铁26的高度大于磁铁槽223的深度,所述磁铁26安装在所述磁铁槽223后,磁铁26的底部伸出磁铁槽223一定距离。磁铁槽223的深度较薄,且框架22的四边底部开设有L型结构作为磁铁槽223,使框架22整体更简约,同时可在框架22内设置更大的透镜座21,更大的透镜座21中部所安放的透镜可更大,即在原本的OIS马达结构体积不变的同时,可增大本OIS马达结构的进光量,提升本产品的拍照效果。
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底座3还包括平板线圈32和下盖35,所述平板线圈32内集成有多个感磁线圈321,所述感磁线圈321分别与所述磁铁26的底部隔空对应;所述下簧片支撑部31设置在所述下盖35的四角处;所述平板线圈32和下盖35之间还设有软性线路板33。感磁线圈321通电后形成感应磁场可驱动对应的磁铁26进行水平位移,从而带动活动部进行水平对焦,在实际使用时,活动部朝各个方向的偏移量不同,控制每个感磁线圈321的电流大小也不同,为同时给予各个感磁线圈321不同大小的电流,传统的感磁线圈321与电路板之间的引线较多,本设计方案中与磁铁26对应的感磁线圈321集成为一块平板线圈32可使整体结构更简约,且软性线路板33与平板线圈32直接接触,无需多余的引线,使本OIS马达结构方便安装。
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下盖35的四角处还设有连接片34,所述连接片34包括第一接触端341和第二接触端342,第一接触端341设置在所述下簧片支撑部31内,第一接触端341的上表面从下簧片固定部242的上表面露出并与所述下簧片固定部242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端342设置在下盖35的底板内,第二接触端342的上表面从下盖35的底板上表面露出,与所述软性线路板33接触连接。连接片34设置在底座3的四角处,与下簧片固定部242和软性线路板33连接,即整体呈Z型设置在下簧片支撑部31和下盖35的底板内,与下盖35呈一整体,使底座3更简约,进一步方便本OIS马达结构的安装。
参照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上簧片23包括上簧片框架固定部231、限位圆环232和第二活动弦233,所述上簧片23通过上簧片框架固定部231安装在所述框架22倒角处的上部;所述限位圆环232设置在所述透镜座21的上方,所述限位圆环232通过所述第二活动弦233与所述上簧片框架固定部231连接。上簧片框架固定部231设置在框架22的倒角处可使第二活动弦233的长度更长,从而使上簧片框架固定部231与限位圆环232之间的连接更有弹性,上簧片框架固定部231通过第二活动弦233与限位圆环232配合,在满足透镜座21上下移动的同时可将透镜座21限制在框架22内,保证透镜座21安全活动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本OIS结构的使用功能。
参照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框架22倒角处的上部还设有第三定位柱225,所述上簧片框架固定部231与所述第三定位柱225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定位孔2311,所述上簧片框架固定部231通过第三定位孔2311和第三定位柱225固定在所述框架22倒角处的上部;所述透镜座21的上部设还有供所述第二活动弦233活动的上活动槽214。透镜座21的上部设置上活动槽214,使上簧片23发生形变时第二活动弦233与透镜座21产生干涉,进一步保障本OIS马达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对本实用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盖、马达活动部和底座,所述马达活动部包括:
透镜座,所述透镜座的中部设有用于安放透镜的开口,所述透镜座外侧设有线圈槽,所述线圈槽内放置有环形线圈;
框架,设置在透镜座外侧,框架底部设有多个磁铁槽,所述磁铁槽内安装有磁铁;
上簧片,位于所述透镜座和框架顶部;
下簧片,位于所述透镜座和框架的底部并和底座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活动部还包括多个球形支撑结构,所述框架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球形支撑结构的球形放置槽,所述球形支撑结构放置于球形放置槽时可凸出于槽口,并与所述上盖的顶板相抵;所述框架底部设有多个向下伸出的框架下抵接部,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向上伸出的下簧片支撑部,所述下簧片包括下簧片固定部和下簧片活动部,所述下簧片固定部安装在所述下簧片支撑部上,此时,所述下簧片固定部与所述下簧片活动部形成高度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簧片的四角位置均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由所述下簧片活动部和下簧片固定部构成,所述下簧片活动部位于所述下簧片固定部的内侧,所述下簧片活动部通过第一活动弦与下簧片固定部连接,所述下簧片活动部的内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两个半圆形件,每个半圆形件上连接有两个下簧片活动部;或者所述连接部为圆形件,所述圆形件上连接有四个下簧片活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活动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框架底部的框架下抵接部与所述下簧片中的下簧片活动部抵接,且所述框架下抵接部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底座上下簧片支撑部上表面的高度,此时,所述与框架下抵接部抵接的下簧片活动部的位置低于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下簧片支撑部上表面的下簧片固定部的位置,所述下簧片活动部与下簧片固定部形成所述高度差,所述下簧片活动部在下簧片固定部和第一活动弦在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带动所述马达活动部上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下抵接部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下簧片活动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下簧片支撑部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下簧片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呈四角处设有倒角的方形环状结构,所述球形支撑结构和球形放置槽设置在倒角处的上部,所述框架下抵接部设置在所述倒角处的底部,所述第一活动弦呈蜿蜒状设置在倒角处的下方,所述框架倒角处的底部还设有供第一活动弦活动的L型活动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四边框底部设有L型结构,形成所述磁铁槽;所述磁铁的高度大于磁铁槽的厚度,所述磁铁安装在所述磁铁槽后,磁铁的底部伸出磁铁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平板线圈和下盖,所述平板线圈内集成有多个感磁线圈,所述感磁线圈分别与所述磁铁的底部隔空对应;所述下簧片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下盖的四角处;所述平板线圈和下盖之间还设有软性线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四角处还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第一接触端设置在所述下簧片支撑部内,第一接触端的上表面从下簧片支撑部的上表面露出并与所述下簧片固定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端设置在下盖的底板内,第二接触端的上表面从下盖的底板上表面露出,与所述软性线路板接触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簧片包括上簧片框架固定部、限位圆环和第二活动弦,所述上簧片通过上簧片框架固定部安装在所述框架倒角处的上部;所述限位圆环设置在所述透镜座的上方,所述限位圆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弦与所述上簧片框架固定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倒角处的上部还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上簧片框架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定位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上簧片框架固定部通过第三定位孔和第三定位柱固定在所述框架倒角处的上部;所述透镜座的上部设还有供所述第二活动弦活动的上活动槽。
CN202222163648.3U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 Active CN217824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3648.3U CN217824691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3648.3U CN217824691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4691U true CN217824691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3648.3U Active CN217824691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4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4662B (zh) 一种微型防抖云台以及相机模组
JP2023160882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5824096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装置
WO2020243853A1 (zh) 一种镜头透镜模组
TWI606727B (zh) 攝影模組
CN110703538A (zh) 镜头模组
CN109061979A (zh) 镜头模组
CN210142249U (zh) 一种微型防抖云台以及相机模组
CN110646915A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
KR101600574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2770060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3810583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824691U (zh) 一种防手震的ois马达结构
CN113325653A (zh) 具有抖动补偿功能的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装置
TW202204999A (zh) 一種稜鏡馬達
CN110764216A (zh)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CN216531446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690917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
CN213244124U (zh) 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CN210690911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的金属片组及底座组件
CN210690919U (zh)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CN21412540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载体
CN114114601A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
CN209767653U (zh)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3194244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上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