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349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3499U
CN217823499U CN202220372419.XU CN202220372419U CN217823499U CN 217823499 U CN217823499 U CN 217823499U CN 202220372419 U CN202220372419 U CN 202220372419U CN 217823499 U CN217823499 U CN 217823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pin
receiving
junct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24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方
黄永建
丁通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24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3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3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3499U/zh
Priority to DE102023104109.6A priority patent/DE102023104109A1/de
Priority to US18/173,43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6868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形成有接收槽,所述接收槽被构造成接收一接线块的插脚以实现该插脚与所述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防晃动结构,所述防晃动结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接线块插接配合时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接线块的晃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和插头块之间的插接连接存在因装配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相对晃动的现象,这会影响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形成有接收槽,所述接收槽被构造成接收一接线块的插脚以实现该插脚与所述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防晃动结构,所述防晃动结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接线块插接配合时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接线块的晃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从围绕形成所述接收槽的槽壁朝向所述接收槽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约束特征部,所述第一约束特征部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从所述插脚的同一侧来约束所述插脚在所述接收槽中的定位。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约束特征部是与围绕形成所述接收槽的槽壁一体成型的凸条。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从围绕形成所述接收槽的槽壁朝向所述接收槽延伸的至少一对第二约束特征部,所述第二约束特征部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从所述插脚的相对两侧来约束所述插脚在所述接收槽中的定位。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约束特征部是与围绕形成所述接收槽的槽壁一体成型的、分别位于所述接收槽的相对两侧的一对凸条。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接收槽的槽底处的第三约束特征部,所述凹坑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接收被插入到所述接收槽中的所述插脚的端部。优选地,所述第三约束特征部是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接收槽的槽底对应的部分处的凹坑。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连接端子中;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连接端子的接收部处的横向梁部,所述横向梁部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从所述插脚的相对两侧来约束所述插脚在所述接收槽中的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从所述壳体的外部表面向外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支撑于所述接线块的外壳的外部表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所述接收槽,每个接收槽对应于一个连接端子,每个接收槽和对应的每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所述防晃动结构。
可见,本公开提供的电连接器,通过在壳体和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防晃动结构,有效避免了该电连接器与插头块在插接连接期间存在的两者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晃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公开所作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公开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装配到接线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图1中的电连接器沿着线S-S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显示图2中的上虚线框和下虚线框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装配到接线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图5中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沿着线A-A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图6中的虚线框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装配到接线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图8中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沿着线B-B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图9中的虚线框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装配到接线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图11中的电连接器沿着线C-C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图12中的虚线框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显示图11所示的电连接器中的连接端子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装配到接线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
图16显示图15中的虚线框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形成有接收槽,所述接收槽被构造成接收一接线块的插脚以实现该插脚与所述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防晃动结构,所述防晃动结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接线块插接配合时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接线块的晃动。
图1至图4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100装配到接线块200的状态。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0和设置在壳体110中的连接端子(为了清楚的目的,图中未示出)。壳体110形成有接收槽120,该接收槽120被构造成接收一接线块200的插脚210以实现该插脚210与设置在壳体110中的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根据本公开,壳体和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防晃动结构,防晃动结构被构造成当电连接器100与接线块200插接配合时防止电连接器100相对于接线块200的晃动。如图所示,壳体110可以具有多个(图中为三个) 接收槽120,每个接收槽120对应于一个连接端子,每个接收槽120 和对应的每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防晃动结构130。
具体地,在如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晃动结构形成在壳体110中。防晃动结构包括:从围绕形成接收槽120的槽壁朝向接收槽120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约束特征部130,第一约束特征部130能够在电连接器100与该接线块200插接配合时从插脚210 的同一侧来约束插脚210在接收槽120中的定位。更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一约束特征部130是与围绕形成接收槽120的槽壁一体成型的凸条。如图3所示,接线块200的三个插脚210大致呈三角形形状分布,图中右上方的第一插脚210直接抵靠接收槽120的槽壁,而左上方和左下方的第二插脚210和第三插脚210处分布形成有与围绕形成接收槽120的槽壁一体成型的凸条130(如图4所示)。通过上述构造,接收槽120的槽壁与凸条130共同约束三个插脚210在接收槽120中的定位,有效避免了该电连接器与插头块在插接连接期间存在的两者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晃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图5至图7显示了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防晃动结构之外,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的结构和构造与前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的结构和构造基本相同,因此以下着重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的防晃动结构,以避免累述。
在如图5至图7所示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晃动结构形成在壳体110A中。防晃动结构包括:从围绕形成接收槽120A的槽壁朝向接收槽120A延伸的至少一对第二约束特征部130A,第二约束特征部130A能够在电连接器100A与该接线块200插接配合时从插脚 210的相对两侧来约束插脚210在接收槽120A中的定位。插脚210 与位于接收槽120A中的连接端子140A接触连接。更具体地,至少一对第二约束特征部130A是与围绕形成接收槽120A的槽壁一体成型的、分别位于接收槽120A的相对两侧的一对凸条。也就是说,如图6和图7所示,在壳体110A的接收槽120A中,为每个插脚210 提供分别位于接收槽120A的相对两侧的一对凸条,通过该对凸条来约束每个插脚210在接收槽120A中的定位,有效避免了该电连接器与插头块在插接连接期间存在的两者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晃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图8至图10显示了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防晃动结构之外,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的结构和构造与前述第一、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的结构和构造基本相同,因此以下着重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的防晃动结构,以避免累述。
在如图8至图10所示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晃动结构形成在壳体110B中。防晃动结构包括:形成在接收槽120B的槽底处的第三约束特征部130B,第三约束特征部130B能够在电连接器100B 与该接线块200插接配合时接收被插入到接收槽120B中的插脚210 的端部。插脚210与位于接收槽120B中的连接端子140B接触连接。更具体地,第三约束特征部130B是形成在壳体110B的与接收槽120B 的槽底对应的部分处的凹坑。也就是说,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壳体110B的接收槽120B的槽底形成凹坑,通过凹坑来约束每个插脚 210在接收槽120B中的定位,有效避免了该电连接器与插头块在插接连接期间存在的两者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晃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图11至图14显示了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防晃动结构之外,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的结构和构造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的结构和构造基本相同,因此以下着重描述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的防晃动结构,以避免累述。
在如图11至图14所示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一、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显示的防晃动结构形成在壳体中不同,在如图 11至图1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晃动结构形成在连接端子140C 中。防晃动结构包括:形成在连接端子140C的接收部处的横向梁部 130C,横向梁部130C能够在电连接器100C与该接线块200插接配合时从插脚210的相对两侧来约束插脚210在接收槽120C中的定位。也就是说,通过形成在每个连接端子140C中的横向梁部130C来约束每个插脚210在接收槽120C中的定位,有效避免了该电连接器与插头块在插接连接期间存在的两者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晃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图15至图16显示了本公开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防晃动结构之外,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的结构和构造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电连接器和接线块的结构和构造基本相同,因此以下着重描述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的防晃动结构,以避免累述。
在如图15至图16所示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晃动结构形成在壳体110D上。防晃动结构包括:从壳体110D的外部表面向外延伸的支撑柱130D,支撑柱130D能够在电连接器100D与该接线块 200插接配合时支撑于该接线块200的外壳的外部表面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防晃动结构(即支撑柱130D)形成在壳体110D的外部表面上。通过设置支撑柱130D来约束电连接器100D的壳体110D 本身相对于接线块200的晃动,有效避免了该电连接器与插头块在插接连接期间存在的两者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晃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公开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形成有接收槽,所述接收槽被构造成接收一接线块的插脚以实现该插脚与所述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防晃动结构,所述防晃动结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接线块插接配合时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接线块的晃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从围绕形成所述接收槽的槽壁朝向所述接收槽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约束特征部,所述第一约束特征部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从所述插脚的同一侧来约束所述插脚在所述接收槽中的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约束特征部是与围绕形成所述接收槽的槽壁一体成型的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从围绕形成所述接收槽的槽壁朝向所述接收槽延伸的至少一对第二约束特征部,所述第二约束特征部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从所述插脚的相对两侧来约束所述插脚在所述接收槽中的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约束特征部是与围绕形成所述接收槽的槽壁一体成型的、分别位于所述接收槽的相对两侧的一对凸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接收槽的槽底处的第三约束特征部,所述第三约束特征部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接收被插入到所述接收槽中的所述插脚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约束特征部是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接收槽的槽底对应的部分处的凹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连接端子中;
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连接端子的接收部处的横向梁部,所述横向梁部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从所述插脚的相对两侧来约束所述插脚在所述接收槽中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晃动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从所述壳体的外部表面向外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该接线块插接配合时支撑于该接线块的外壳的外部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所述接收槽,每个接收槽对应于一个连接端子,每个接收槽和对应的每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所述防晃动结构。
CN202220372419.XU 2022-02-23 2022-02-23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7823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2419.XU CN217823499U (zh) 2022-02-23 2022-02-23 电连接器
DE102023104109.6A DE102023104109A1 (de) 2022-02-23 2023-02-20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US18/173,430 US20230268687A1 (en) 2022-02-23 2023-02-23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2419.XU CN217823499U (zh) 2022-02-23 2022-02-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3499U true CN217823499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9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2419.XU Active CN217823499U (zh) 2022-02-23 2022-02-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8687A1 (zh)
CN (1) CN217823499U (zh)
DE (1) DE102023104109A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68687A1 (en) 2023-08-24
DE102023104109A1 (de)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574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vity between terminals
US11146025B2 (en) Comp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188535A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S6223031Y2 (zh)
US7074085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I728170B (zh) 卡緣連接器
US5145386A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34395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936492B2 (en) Multiple-us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6032966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US8033866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reinforced bracket increasing overall rigidity
WO2018090675A2 (zh)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US607709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tabilizing structure for spacer and terminal
US79594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older tabs
JP200926662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7823499U (zh) 电连接器
CN210744253U (zh) 板对板插头、插座及其组件
US202301261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801957B (zh) 電連接器
US7938652B2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2848931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1789699U (zh) 连接器
CN210156609U (zh) 重载连接器
CN211789672U (zh) 连接器
CN210723403U (zh) 沉板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