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2974U - 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2974U
CN217822974U CN202221355072.4U CN202221355072U CN217822974U CN 217822974 U CN217822974 U CN 217822974U CN 202221355072 U CN202221355072 U CN 202221355072U CN 217822974 U CN217822974 U CN 217822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assembly
groups
heat
batter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50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友鹏
秦启超
陈强
涂超群
覃卓庚
黄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anyang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anyang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anyang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anyang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13550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2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2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2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呈连通安装,且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均设置有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包括封装通道和板式散热鳍片,板式散热鳍片安装于封装通道的内部。本实用通过多组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之间的配合,对汽车电池箱内部数量较多的蓄电池进行风冷散热,相邻的热装配组件分布于汽车电池仓位的两侧,则电池仓中的单体电池则可通过导热侧盖板将热量传递至板式散热鳍片,从而随着排风通道将热量带到外部,本实用提出的散热结构可较好的适配于具有多个单体电池的汽车电池箱,可获得较好的电池箱内部散热效果的同时安装设置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箱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电池供电运作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散热,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的内部往往设置有若干个单体电池,常规用于电池箱的散热结构往往较为简单,难以对电池箱内部若干单体电池的不同位置进行风冷散热,则获得的散热效果较为一般,为了在电池箱的内部设置若干组分布式的散热组件,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所述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呈连通安装,且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均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装配组件包括封装通道和板式散热鳍片,所述板式散热鳍片安装于封装通道的内部,所述封装通道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封装通道的两端安装有装配端盖,所述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之间通过进风管进行连通安装,同一列的散热装配组件之间通过导风管进行连通安装,所述散热装配组件通过出风管连通于电池箱框架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配组件安装于电池箱框架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机安装于电池箱框架的外侧部,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呈平行并排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池箱框架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相邻两组散热装配组件分别位于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封装通道包括对接条和两组导热侧盖板,两组导热侧盖板对称并相互扣合安装,所述对接条设置于两组导热侧盖板的扣合位置。
优选的,所述装配端盖的内侧一体成型有对接槽,所述封装通道的两端对接安装于对接槽中,所述装配端盖上安装有用于对接的连接管,所述装配端盖上开设有与连接管对齐的导风孔,所述连接管和导风孔均设置有多组且呈对齐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封装通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块,所述封装通道通过多组固定块安装于电池箱框架的内部。
优选的,本实用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包括散热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散热装配组件、散热风机、封装通道、板式散热鳍片以及装配端盖等结构的设计,在散热风机与散热装配组件的配合下,散热风机不断从电池箱框架的内部输送外部空气,通过多组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之间的配合,对汽车电池箱内部数量较多的蓄电池进行风冷散热,相邻的散热装配组件分布于汽车电池仓位的两侧,则电池仓中的单体电池则可通过导热侧盖板将热量传递至板式散热鳍片,从而随着排风通道将热量带到外部,本实用提出的散热结构可较好的适配于具有多个单体电池的汽车电池箱,可获得较好的电池箱内部散热效果的同时安装设置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装通道、板式散热鳍片与装配端盖等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电池箱框架;2、散热装配组件;3、散热风机;4、汽车电池仓位;5、进风管;6、导风管;7、出风管;8、固定块;9、封装通道;10、板式散热鳍片;11、装配端盖;12、连接管;13、导热侧盖板;14、对接条;15、导风孔;16、对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一种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呈连通安装,且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均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包括封装通道9和板式散热鳍片10,所述板式散热鳍片10安装于封装通道9的内部,所述封装通道9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封装通道9的两端安装有装配端盖11,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之间通过进风管5进行连通安装,同一列的散热装配组件2之间通过导风管6进行连通安装,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通过出风管7连通于电池箱框架1的外部。
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机3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外侧部,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呈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4,相邻两组散热装配组件2分别位于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4的两侧。
所述封装通道9包括对接条14和两组导热侧盖板13,两组导热侧盖板13对称并相互扣合安装,所述对接条14设置于两组导热侧盖板13的扣合位置;所述装配端盖11的内侧一体成型有对接槽16,所述封装通道9的两端对接安装于对接槽16中,所述装配端盖11上安装有用于对接的连接管12,所述装配端盖11上开设有与连接管12对齐的导风孔15,所述连接管12和导风孔15均设置有多组且呈对齐均匀分布。
具体使用时,通过散热装配组件2、散热风机3、封装通道9、板式散热鳍片10以及装配端盖11等结构的设计,在散热风机3与散热装配组件2的配合下,散热风机3不断从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输送外部空气,通过多组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之间的配合,对汽车电池箱内部数量较多的蓄电池进行风冷散热,相邻的散热装配组件2分布于汽车电池仓位4的两侧,则电池仓中的单体电池则可通过导热侧盖板13将热量传递至板式散热鳍片10,从而随着排风通道将热量带到外部,本实用提出的散热结构可较好的适配于具有多个单体电池的汽车电池箱,可获得较好的电池箱内部散热效果的同时安装设置方便。
所述封装通道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块8,所述封装通道9通过多组固定块8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本实用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包括散热组件。
本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申请文件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申请文件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该装置通过内置电源或者外置电源进行供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呈连通安装,且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均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包括封装通道(9)和板式散热鳍片(10),所述板式散热鳍片(10)安装于封装通道(9)的内部,所述封装通道(9)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封装通道(9)的两端安装有装配端盖(11),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之间通过进风管(5)进行连通安装,同一列的散热装配组件(2)之间通过导风管(6)进行连通安装,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通过出风管(7)连通于电池箱框架(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机(3)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外侧部,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呈平行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4),相邻两组散热装配组件(2)分别位于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4)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通道(9)包括对接条(14)和两组导热侧盖板(13),两组导热侧盖板(13)对称并相互扣合安装,所述对接条(14)设置于两组导热侧盖板(13)的扣合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端盖(11)的内侧一体成型有对接槽(16),所述封装通道(9)的两端对接安装于对接槽(16)中,所述装配端盖(11)上安装有用于对接的连接管(12),所述装配端盖(11)上开设有与连接管(12)对齐的导风孔(15),所述连接管(12)和导风孔(15)均设置有多组且呈对齐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通道(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块(8),所述封装通道(9)通过多组固定块(8)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
7.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其特征在于,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CN202221355072.4U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Active CN217822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5072.4U CN217822974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5072.4U CN217822974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2974U true CN217822974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7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5072.4U Active CN217822974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2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0858B (zh) 能够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
CN107146923B (zh) 由冷板阵列组成的动力电池组均温散热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0930111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CN111403643A (zh) 一种电池箱
CN217468570U (zh) 电池包
CN20988068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封装
CN212659613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CN213816320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7822974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116565376B (zh) 一种分流热风的电池箱散热装置
CN219086074U (zh)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
CN209904868U (zh) 电动车辆
CN21827478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散热结构
CN217655950U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6958201U (zh) 风冷电池箱及车辆
CN215496940U (zh) 电池散热结构及飞行器
CN211957717U (zh) 一种电池箱
CN216648429U (zh) 一种高散热电源模块
CN111799409A (zh) 一种电池包和电池系统
KR20200084404A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모듈용 냉각패널
CN21230600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站充电机柜散热装置
CN21360192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19534671U (zh) 一种风冷电池模组
CN215264698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电源转接器组件
CN221043592U (zh) 液冷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