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7484U - 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7484U
CN217817484U CN202221647857.9U CN202221647857U CN217817484U CN 217817484 U CN217817484 U CN 217817484U CN 202221647857 U CN202221647857 U CN 202221647857U CN 217817484 U CN217817484 U CN 217817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smoke exhaust
exhaust pipe
crosswin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478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周骏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478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7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7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7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利用阻挡件对横风进行阻挡,避免横风进入排烟管内而引起烟气倒灌;而且,当从排烟管内流出的烟气流过导流件时,通过导流件将烟气往阻挡件的周向导流而排出至室外,能够降低排烟阻力,使得烟气能够顺畅的排出。

Description

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壁挂炉、吸油烟机等排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烟气,通常利用排烟管将烟气排出至室外。当室外遭遇大风或雨雪天气时,室外的横风容易通过排烟管倒灌至室内,从而导致烟气倒灌而污染室内空气;其中,横风是指平行于排烟方向的风。传统的解决方式为在排烟管的相对位置设置挡风罩,导致排烟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防横风倒灌结构,其能够避免烟气倒灌,也能保证烟气的顺畅排放。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排烟装置,其能够避免烟气倒灌,也能保证烟气的顺畅排放。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防横风倒灌结构,包括:
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与排烟管间隔设置,所述阻挡件用于阻挡横风进入所述排烟管内;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与所述阻挡件靠近所述排烟管的一侧连接,且所述导流件与所述排烟管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导流件能够将烟气朝向所述阻挡件的周向导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利用阻挡件对横风进行阻挡,避免横风进入排烟管内而引起烟气倒灌;而且,当从排烟管内流出的烟气流过导流件时,通过导流件将烟气往阻挡件的周向导流而排出至室外,能够降低排烟阻力,使得烟气能够顺畅的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设置为导流锥体,所述导流椎体具有大端、小端及位于所述大端与所述小端间的导流面,所述大端与所述阻挡件连接,所述小端与所述排烟管间隔设置,使所述导流面能够将烟气朝向所述阻挡件的周向导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侧风方向,所述导流面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所述侧风在所述迎风侧的气压高于在所述背风侧的气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端与所述阻挡件圆弧过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端在所述阻挡件上的投影为圆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横风倒灌结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阻挡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排烟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横风倒灌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有排烟通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排烟管连通的连接段,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的外径沿排烟方向递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出烟段,所述出烟段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出烟段的内径沿排烟方向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流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排烟装置,包括排烟管及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所述排烟管与所述阻挡件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烟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利用阻挡件对横风进行阻挡,避免横风进入排烟管内而引起烟气倒灌;而且,当从排烟管内流出的烟气流过导流件时,通过导流件将烟气往阻挡件的周向导流而排出至室外,能够降低排烟阻力,使得烟气能够顺畅的排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排烟装置的防横风倒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防横风倒灌结构E-E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防横风倒灌结构的导流锥体的俯视图;
图5为侧风流过导流锥体时的压强云图;
图6为侧风流过导流锥体时的气流轨迹图。
附图标记:
100、防横风倒灌结构;110、支撑件;120、阻挡件;130、导流件;131、大端;132、小端;133、导流面;134、迎风侧;135、背风侧;140、连接管;141、排烟通腔;142、连接段;143、出烟段;200、排烟管;300、主机;400、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排烟装置,包括排烟管200及防横风倒灌结构10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排烟管200的一端与壁挂炉、吸油烟机等主机300进行连通,排烟管200的另一端与防横风倒灌结构100进行连接,通过排烟管200将主机300产生的烟气排出至室外。同时,利用防横风倒灌结构100能够避免平行于排烟方向的横风进入排烟管200内,从而能够避免出现烟气倒灌。
需要进行理解的是,烟气在排烟管200内流动时,烟气沿排烟管200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流动,即烟气从主机300流出至室外的流动方向即为排烟方向(如图1及图2的A方向所示)。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以排烟管200垂直于墙体400延伸至室外为例进行说明,不得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时,横风方向(如图1的C方向所示)即为垂直于墙体400的方向,排烟方向即为垂直于墙体400的方向,侧风方向(如图1的B方向所示)即为平行于墙体400的方向。需要强调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排烟管200还可以平行于墙体400延伸至室外或与墙体400呈其他夹角设置,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现场情况进行灵活的设计或布置。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横风倒灌结构100,包括阻挡件120及导流件130。
其中,阻挡件120与排烟管200间隔设置,使得排烟管200内的烟气能够顺畅的排出,并且,利用阻挡件120能够对横风进行阻挡,避免横风进入排烟管200内而引起烟气倒灌。
其中,阻挡件120可以为阻挡罩的形式,阻挡件120也可以为阻挡板的形式,只需满足能够对横风进行阻挡以避免横风进入排烟管200内即可。
具体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阻挡件120设置为阻挡板,阻挡板与排烟管200间隔设置,不会影响烟气的正常排出,也能阻挡横风进入排烟管200内。
可以理解的是,阻挡件120与排烟管200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设计或调整,只需满足不会影响排烟管200内的烟气的正常排出,也能阻挡横风进入排烟管200内即可。
可选地,排烟管200沿排烟方向的投影落在阻挡件120的轮廓范围内,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横风进入排烟管200内。
其中,导流件130与阻挡件120靠近排烟管200的一侧连接,即将导流件130固设在阻挡件120朝向排烟管200的侧面上。并且,导流件130与排烟管200间隔设置,使得排烟管200内流出的烟气能够顺畅的排出至室外。而且,当从排烟管200内流出的烟气流过导流件130时,通过导流件130将烟气往阻挡件120的周向导流而排出至室外,能够降低排烟阻力,使得烟气能够顺畅的排出。
具体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导流件130设置为导流锥体。如图3所示,其中,导流椎体具有大端131、小端132及位于大端131与小端132之间的导流面133,即导流面133为导流椎体的周向侧壁。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椎体的大端131是指直径相对较大的一端,小端132是指直径相对较小的一端。
其中,导流面133可以为导向弧面,也可以为导向斜面。
具体地,大端131与阻挡件120采用粘结、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小端132与排烟管200间隔设置,从而使得位于小端132与大端131之间的导流面133能够将烟气朝向阻挡件120的周向导流,便于烟气朝向室外流动,不仅能够促进烟气的流动,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排烟噪音。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椎体也可以与阻挡件120一体成型。
另外,大端131还可以与阻挡件120圆弧过渡连接,从而使得烟气在大端131与阻挡件120的连接部位能够流动的更加顺畅,能够有效的将烟气导流至阻挡件120的四周,有效的降低排烟阻力和排烟噪音。
此外,小端132在阻挡件120上的投影为圆点,从而使得导流椎体整体呈圆锥形,使得导流面133为导流弧面,对烟气和侧风的导流效果最好,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排烟阻力和排烟噪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小端132在阻挡件120上的投影还可以为圆圈等形状。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沿侧风方向,导流面133具有迎风侧134和背风侧135。
具体地,沿侧风流动方向,迎向侧风的一侧为迎风侧134,背向侧风的一侧为背风侧135。
具体到图1的视角中,当侧风沿平行于墙体400方向从下往上流动时,导流面133的下侧为迎风侧134,导流面133的上侧为背风侧135;当侧风沿平行于墙体400方向从上往下流动时,导流面133的上侧为迎风侧134,导流面133的下侧为背风侧135。
如图4至图6所示,并且,侧风在迎风侧134的气压高于在背风侧135的气压,例如侧风流动至迎风侧134处及迎风侧134的附近时的气压为H1,侧风流动至背风侧135处及背风侧135的附近时的气压为H2,H1大于H2。如此设置,当侧风流动至与导流面133接触时,由于在迎风侧134和背风侧135产生了气压差,使得周围的空气朝向气压低处流动,即空气朝向背风侧135流动,从而能够促进烟气流动,有利于排烟,提高排烟效率。并且,当主机300并未工作时,使得排烟管200内的空气朝向背风侧135流动,从而使得室内的空气通过排烟管200后不断地朝向背风侧135流出,进而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有利于空气清新。
此外,为了使得阻挡件120能够与排烟管200间隔设置进行安装。可选地,防横风倒灌结构100还包括支撑件110。
其中,支撑件110可以为支撑条的形式,支撑件110也可以为支撑架的形式。支撑件110可以沿排烟方向延伸。
具体地,支撑件110的一端与阻挡件120采取螺接、插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支撑件110的另一端与排烟管200采取螺接、插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从而使得支撑件110能够为阻挡件120的安装固定提供支撑,使得阻挡件120与排烟管200相对间隔设置,利用阻挡件120能够阻挡横风进入排烟管200内。
同时,支撑件110与排烟管200的连接固定可以直接进行连接,还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2及图3所示,可选地,防横风倒灌结构100还包括设置于支撑件110与排烟管200之间的连接管140。
其中,连接管140沿排烟方向延伸,并且,连接管140设有排烟通腔141,将连接管140的一端与排烟管200进行连接后,使得排烟通腔141与排烟管200进行连通,排烟管200排出的烟气能够进入排烟通腔141内并从连接管140的另一端排出至室外。
其中,连接管140与排烟管200的连接,可以通过套接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3所示,具体地,连接管140的一端设有与排烟管200连通的连接段142,连接管140的另一端与支撑件110采用螺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如此,通过将连接段142与排烟管200采取套接或螺接等方向进行连接,从而使得排烟通腔141与排烟管200进行连通。
进一步地,连接段142的外径(如图3的D1所示)沿排烟方向递增,从而使得连接段142能够使用不同管径的排烟管200的安装需要。具体地,只需将连接段142插入排烟管200内,使得连接段142的外侧壁与排烟管200的内侧壁相贴合,即可实现连接管140与不同管径的排烟管200的装配连接。
如图3所示,另外,连接管140的另一端设有出烟段143,使得进入排烟通腔141内的烟气从出烟段143处流出。并且,出烟段143与支撑件110采取螺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从而为支撑件110的安装固定提供支撑。
此外,还可以将出烟段143的内径(如图3的D2所示)沿排烟方向设置成递减,从而使得出烟段143呈喇叭口形,使得烟气在流出过程中逐渐朝向中间区域聚拢,使得烟气能够更好的流动至导流件130上,提升了导流件130的导流效果,提升了排烟效率。
同时,还可以将导流件130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管140的中心轴线设置的相重合,从而使得烟通腔处排出的烟气能够准确的流动至导流件130上,使得导流件130能够更好的对排烟通腔141处排出的烟气进行导流,排烟效果好。
并且,结合出烟段143的中心轴线与导流件130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进一步使得烟气能够更好的流动至导流件130上,进一步提升了导流件130的导流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排烟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挡件(120),所述阻挡件(120)与排烟管(200)间隔设置,所述阻挡件(120)用于阻挡横风进入所述排烟管(200)内;
导流件(130),所述导流件(130)与所述阻挡件(120)靠近所述排烟管(200)的一侧连接,且所述导流件(130)与所述排烟管(200)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导流件(130)能够将烟气朝向所述阻挡件(120)的周向导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130)设置为导流锥体,所述导流锥体具有大端(131)、小端(132)及位于所述大端(131)与所述小端(132)之间的导流面(133),所述大端(131)与所述阻挡件(120)连接,所述小端(132)与所述排烟管(200)间隔设置,使所述导流面(133)能够将烟气朝向所述阻挡件(120)的周向导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侧风方向,所述导流面(133)具有迎风侧(134)和背风侧(135),所述侧风在所述迎风侧(134)的气压高于在所述背风侧(135)的气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131)与所述阻挡件(120)圆弧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端(132)在所述阻挡件(120)上的投影为圆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横风倒灌结构(100)还包括支撑件(110),所述支撑件(110)的一端与所述阻挡件(120)连接,所述支撑件(110)的另一端与所述排烟管(2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横风倒灌结构(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烟管(200)与所述支撑件(110)之间的连接管(140),所述连接管(140)设有排烟通腔(141),所述连接管(14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排烟管(200)连通的连接段(142),所述连接管(14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1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42)的外径沿排烟方向递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40)的另一端设有出烟段(143),所述出烟段(143)与所述支撑件(110)连接,所述出烟段(143)的内径沿排烟方向递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件(13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管(140)的中心轴线重合。
11.一种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管(200)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防横风倒灌结构(100),所述排烟管(200)与所述阻挡件(120)间隔设置。
CN202221647857.9U 2022-06-29 2022-06-29 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Active CN217817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7857.9U CN217817484U (zh) 2022-06-29 2022-06-29 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7857.9U CN217817484U (zh) 2022-06-29 2022-06-29 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7484U true CN217817484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47857.9U Active CN217817484U (zh) 2022-06-29 2022-06-29 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7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6530B (zh) 一种蒸汽分布器及汽水分离再热器
CN217817484U (zh) 防横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CN218672301U (zh) 防侧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CN115143498A (zh) 防侧风倒灌结构及排烟装置
CN208536384U (zh) 燃气热水器防倒风烟管
CN207975667U (zh) 防雨水喷淋冷凝采暖热水炉同轴烟管头
CN100460759C (zh) 一种防风、防雨烟囱帽
CN209225377U (zh) 一种船舶排烟管集水装置
CN215054920U (zh) 一种耐高温烟囱防雨帽
CN218864149U (zh) 一种高压加热器的安全阀排汽管道的防护装置
CN213077892U (zh) 一种房屋建筑现场降尘装置
CN201488287U (zh) 烟道式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罩
CN107218617A (zh) 防雨水喷淋冷凝采暖热水炉同轴烟管头
CN219995575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用排烟管
CN217268585U (zh) 一种上排气的防倒灌风帽
CN213285973U (zh) 一种烟囱用钛包钢烟气导流管
CN216614049U (zh) 一种环境治理专用设备
CN220017406U (zh) 防雨风帽
CN215523625U (zh) 一种外墙进出风装置
CN2259685Y (zh) 陶瓷x射线管
CN212205746U (zh) 余热回收热交换挡流板
CN210373587U (zh) 水收集装置、壁挂炉、油烟机
CN219995558U (zh) 用于燃气热水装置的烟管和燃气热水装置
CN218209948U (zh) 一种高效商业排烟的通风排烟管道
CN218206070U (zh) 一种用于工业锅炉的大气排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