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3646U - 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3646U
CN217813646U CN202222143977.1U CN202222143977U CN217813646U CN 217813646 U CN217813646 U CN 217813646U CN 202222143977 U CN202222143977 U CN 202222143977U CN 217813646 U CN217813646 U CN 217813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exhaust
pipe
inner cylinder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39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哲宏
林宇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39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3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3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3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包含:排气前管、消音器、触媒总成与两个含氧感知器,排气前管连接于消音器与触媒总成,其中,消音器用以容置触媒总成,而触媒总成在消音器的内部设有两个触媒转化器,此外,其中一个含氧感知器连接于排气前管,而另一个含氧感知器设置在两个触媒转化器之间,如此,两个含氧感知器能在排气装置的不同位置来感测废气的含氧量,使排气装置能通过不同位置的废气含氧量来感测触媒转化器的劣化程度,使维修人员能判断是否要更换触媒转化器,进而在更换触媒转化器之前,引擎所排放的废气不会污染环境。

Description

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特别是一种能感测触媒转化器劣化程度的排气装置,使维修人员能即时更换触媒转化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具有操作容易、方便停放与机动性高的功效,使得摩托车是目前最普及使用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抬头,为了避免摩托车排放的废气污染环境,而摩托车会在排气装置内安装触媒转化器,使得触媒转化器能过滤净化引擎所排放的废气,进而就能避免引擎所排放的废气污染环境。
请参阅图1所示,为市面上常见的现有排气装置70,其中,现有排气装置70配合一引擎75使用,并且,现有排气装置70主要由一排气前管71、一消音器72、一触媒总成73以及一含氧感知器74所构成,排气前管71连接于引擎75,而消音器72连接于排气前管71,并且,消音器72用以容置触媒总成73,使得触媒总成73位于消音器72的内部,此外,触媒总成73具有一连接于排气前管71的触媒管体731以及一位于触媒管体731内部的触媒转化器732,而含氧感知器74组装于排气前管71,并且,含氧感知器74电性连接于一引擎控制单元(ECU)(图未示)。
然而,由于含氧感知器74连接于排气前管71,使得含氧感知器74只能感测到从引擎75排出但没有经过触媒转化器732的废气,进而含氧感知器74只会感测废气位于排气前管71内时的废气含氧量,而无法感测废气经过触媒转化器732之后的废气含氧量,致使所述引擎控制单元就无法通过含氧感知器74来得知从引擎75排放的废气在通过触媒转化器732之后是否能符合相关环保法规规定。
另外,含氧感知器74连接于排气前管71还会使所述引擎控制单元无法感测触媒转化器732的劣化程度,进而一旦触媒转化器732发生严重的劣化情形,触媒转化器732不仅无法实时被维修人员更换,还会使触媒转化器732无法对废气进行过滤净化,致使引擎75排出的废气就会在未经过滤的状态下直接排放于外部环境而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良现有排气装置的结构样态,而提供一种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使得改良后的排气装置不仅能感测触媒转化器的劣化程度,还能感测触媒转化器是否有确实过滤净化废气,进而维修人员在触媒转化器发生严重劣化之前就能实时更换新的触媒转化器,致使在更换触媒转化器之前,引擎所排放的废气不仅能符合相关环保法规的规定,还不会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改良触媒总成的结构样态,使得引擎排放的废气流经改良后的触媒总成时,改良后的触媒总成能够使废气流经消音器内部的路径能够增加,进而触媒总成的触媒转化器能够增加过滤净化废气的效果。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包含,一排气前管,连接于一引擎;
一消音器,连接于所述排气前管;
一触媒总成,具有两个触媒转化器、一内筒体与一外筒体,所述两个触媒转化器在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彼此间隔排列,使得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形成一位于所述两个触媒转化器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内筒体连接于所述排气前管,并位于所述消音器的内部,而所述外筒体包覆于所述内筒体的外围,使得一连通于所述内筒体内部的环形空间被成形于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
一含氧感知组件,具有一第一含氧感知器以及一第二含氧感知器,所述第一含氧感知器连接于所述排气前管,而所述第二含氧感知器同时穿设于所述消音器的内部、环形空间与间隔区域,使得所述第二含氧感知器位于所述两个触媒转化器之间。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器贯穿形成一用以使位于所述消音器外部的空间能连通于所述上消音空间的穿设通孔,所述外筒体穿设于所述穿设通孔,使得所述外筒体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穿设通孔而位于所述消音器的外部。
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触媒总成还具有一位于所述消音器内的触媒后盖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内筒体的导管,所述触媒后盖具有一连接于所述内筒体的后盖安装孔以及一远离于所述后盖安装孔的后盖出气孔,而所述触媒后盖从所述后盖安装孔朝向所述后盖出气孔渐缩而形成一呈现渐缩样态的渐缩管壁,其中,所述导管设有一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排气前管的导管出气孔以及一能改变废气流动方向的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能将废气从所述内筒体导向所述导管出气孔。
于前述两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筒体设有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含氧感知器的安装座,此外,所述内筒体设有多个内筒通孔,所述多个内筒通孔用以使所述内筒体的内部能连通于所述外筒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排气前管的一部分设为一第一管部以连接于所述引擎,而所述排气前管的剩余部分设有一从所述第一管部延伸形成的第二管部以及一从所述第二管部延伸形成的第三管部,所述消音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部,使得所述消音器能容置所述第三管部。
其中,所述消音器的轴心偏心于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心,而所述消音器的内部依据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心而上下区分为一上消音空间以及一空间小于所述上消音空间的下消音空间,且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上消音空间的内部,使得所述外筒体靠近于所述消音器的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排气装置具有两个含氧感知器,其中一个含氧感知器连接于排气前管,而另一个含氧感知器设置在两个触媒转化器之间,使得两个含氧感知器能在排气装置的不同位置来感测废气的含氧量,进而排气装置能通过不同位置的废气含氧量来感测触媒转化器的劣化程度,甚至还能感测触媒转化器是否有确实过滤净化废气,进而在触媒转化器发生严重劣化之前维修人员就能实时更换新的触媒转化器,致使在更换触媒转化器之前,引擎所排放的废气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符合相关环保法规的规定。
此外,触媒总成主要由两个触媒转化器、内筒体与外筒体所构成,外筒体包覆于内筒体的外围,使得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以连通于内筒体的内部,如此,当引擎排放的废气流经内筒体时,废气能在环形空间与内筒体的内部之间来回流动,使得触媒总成能够使废气流经消音器内部的路径能够增加,进而第一、二触媒转化器能增加过滤净化废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排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排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排气装置具体应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排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排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排气装置具体应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10-排气前管;11-第一管部;12-第二管部;121-第二管轴心;13-第三管部;20-消音器;21-消音器前盖;22-消音器本体;221-穿设通孔;23-尾管;24-消音器轴心;25-上消音空间;26-下消音空间;30-触媒总成;31-触媒前盖;32-第一触媒转化器;33-第二触媒转化器;34-外筒体;35-内筒体;351-间隔区域352-内筒通孔;353-安装座;36-环形空间;37-触媒后盖;371-后盖安装孔;372-后盖出气孔;373-渐缩管壁;38-导管;381-导引部;382-出气部;382a-导管出气孔40-含氧感知组件;41-第一含氧感知器;42-第二含氧感知器;50-引擎;60-引擎控制单元;70-现有排气装置;71-排气前管;72-消音器;73-触媒总成;731-触媒管体;732-触媒转化器;74-含氧感知器;75-引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请参阅图2所示,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1配合一引擎50使用,并且,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1主要由一排气前管10、一消音器20、一触媒总成30以及一含氧感知组件40所构成。
排气前管10的一部分设为连接于引擎50的第一管部11,而排气前管10的剩余部分设为一连接于消音器20的第二管部12以及一连接于触媒总成30的第三管部13,其中,第二管部12是从第一管部11朝向第三管部13的方向而延伸形成,使得第二管部12位于第一管部11与第三管部13之间,而第三管部13是从第二管部12朝向远离于第一管部11的方向而延伸形成,如图所示,第二管部12的轴心设为一从第一管部11朝向第三管部13平直延伸的第二管轴心121。
消音器20具有一消音器前盖21、一消音器本体22与一尾管23三部分,消音器前盖21连接于排气前管10的第二管部12,使得排气前管10的第三管部13位于消音器20的内部,而消音器本体22的一端连接于消音器前盖21,并且,消音器20的末端设有尾管23,使得消音器本体22位于消音器前盖21与尾管23之间,如图所示,消音器20的轴心设为一从消音器前盖21朝向尾管23平直延伸的消音器轴心24,而第二管轴心121的高度位置低于消音器轴心24,使得第二管部12的第二管轴心121偏心设置于消音器20的消音器轴心24,其中,消音器20的内部依据第二管轴心121而上下区分为一上消音空间25以及一空间小于上消音空间25的下消音空间26。
于此实施例中,触媒总成30具有一触媒前盖31、一第一触媒转化器32、一第二触媒转化器33、一外筒体34与一内筒体35五部分,触媒前盖31连接于内筒体35的端部,使得触媒前盖31的内部连通于内筒体35的内部,此外,第一、二触媒转化器32、33两者在内筒体35的内部沿着从消音器前盖21朝向尾管23的方向依序排列,使得第一触媒转化器32靠近于触媒前盖31,而第二触媒转化器33则远离于触媒前盖31,其中,第一触媒转化器32间隔排列于第二触媒转化器33,进而内筒体35的内部形成一位于第一、二触媒转化器32、33之间的间隔区域351。
另外,触媒总成30的外筒体34套设于触媒总成30的内筒体35,使得外筒体34包覆于内筒体35的外围,其中,外筒体34的体积轮廓大于内筒体35,进而当外筒体34包覆于内筒体35的外围时,外筒体34与内筒体35之间形成一位于外筒体34内部的环形空间36,而环形空间36围绕于内筒体35,另外,内筒体35设有多个内筒通孔352,多个内筒通孔352用以使内筒体35的内部能连通于环形空间36,其中,内筒体35在间隔区域351位置设有一能穿过于外筒体34的安装座353,使得安装座353位于第一、二触媒转化器32、33之间,如图所示,触媒总成30的触媒前盖31连接于排气前管10的第三管部13,使得整个触媒总成30位于消音器20的内部,进而内筒体35的内部能连通于消音器20的内部,于此实施例中,触媒总成30的触媒前盖31、第一触媒转化器32、第二触媒转化器33、外筒体34与内筒体35五者都大致位于消音器20的上消音空间25内部,使得外筒体34靠近于消音器20的上侧。
含氧感知组件40具有一第一含氧感知器41以及一第二含氧感知器42,第一含氧感知器41连接于排气前管10的第一管部11,而第二含氧感知器42从消音器20的上消音空间25外部穿入至内筒体35的安装座353,使得第二含氧感知器42同时位于消音器20的消音器本体22内、触媒总成30的环形空间36内与间隔区域351的内部,进而第二含氧感知器42设置在第一、二触媒转化器32、33之间。
请参阅图3所示,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1具体应用时,引擎50进行运转而将废气排放至排气装置1,使得废气能依序流经排气前管10、触媒总成30与消音器20,当废气流入排气装置1时,含氧感知组件40的第一含氧感知器41会开始感测刚从引擎50排出的废气,使得第一含氧感知器41感测第一管部11内的废气含氧量以形成一传递至一引擎控制单元(ECU)60的第一感测讯号,而含氧感知组件40的第二含氧感知器42则感测流过第一触媒转化器32的废气,使得第二含氧感知器42感测间隔区域351内的废气含氧量以形成一传递至引擎控制单元(ECU)60的第二感测讯号,其中,引擎控制单元(ECU)60能够通过第一感测讯号与第二感侧讯号之间的差异值不仅能感测第一触媒转化器32的劣化程度,还能感测第一触媒转化器32是否有确实过滤废气,进而维修人员能在第一触媒转化器32发生严重劣化之前就能实时更换新的第一触媒转化器32,致使在更换第一触媒转化器32之前,引擎50所排放的废气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符合相关环保法规的规定。
其中,当引擎50排放的废气流经触媒总成30的内筒体35时,废气通过内筒体35的内筒通孔352而流入至触媒总成30的环形空间36,使废气能长时间在环形空间36与内筒体35的内部之间来回流动,使得触媒总成30能够使废气流经消音器20内部的路径能够增加,进而第一、二触媒转化器32、33就能增加过滤净化废气的效果。
请参阅图4所示,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差异在于消音器20的结构样态以及消音器20与触媒总成3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至于排气前管10、触媒总成30与含氧感知组件40三者的结构样态相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进而于此实施例中将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所示,消音器20的消音器本体22贯穿形成一位于消音器本体22上侧的穿设通孔221,穿设通孔221用以使位于消音器20外部的空间能连通于消音器20的上消音空间25,于此实施例中,触媒总成30的外筒体34穿设于穿设通孔221,使得外筒体34的一部分通过穿设通孔221而位于所述消音器20的外部,进而内筒体35的安装座353暴露于位于消音器20外部的空间。
请参阅图5所示,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差异在于触媒总成30的结构样态,至于排气前管10、消音器20与含氧感知组件40三者的结构样态与连接关系都相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进而于此实施例中将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所示,触媒总成30还在消音器20的上消音空间25内设有一触媒后盖37以及一导管38,使得触媒总成30主要由触媒前盖31、第一触媒转化器32、第二触媒转化器33、外筒体34、内筒体35、触媒后盖37与导管38所构成,于此实施例中,触媒后盖37位于内筒体35于远离触媒前盖31的一端,使得内筒体35位于触媒前盖31与触媒后盖37之间,并且,触媒后盖37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于内筒体35的后盖安装孔371以及一远离于后盖安装孔371的后盖出气孔372,而触媒后盖37从后盖安装孔371朝向后盖出气孔372渐缩形成一呈现渐缩样态的渐缩管壁373,另外,导管38具有一能改变废气流动方向的导引部381以及一从导引部381延伸形成的出气部382,导引部381连接于后盖出气孔372,而出气部382于远离导引部381的一端设有一导管出气孔382a,其中,导管出气孔382a开口方向朝向排气前管10的第三管部13。
请参阅图6所示,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1具体应用时,引擎50进行运转而将废气排放至排气装置1,其中,当废气流入触媒总成30的触媒后盖37内时,因为触媒后盖37的渐缩管壁373呈现渐缩样态,使得渐缩管壁373能限制废气保留在触媒总成30的内筒体35内,进而使第一、二触媒转化器32、33能增加过滤净化废气的效果,另外,当废气从触媒后盖37流入触媒总成30的导管38内时,导管38的导引部381能废气从内筒体35导向导管出气孔382a,使得废气通过导管出气孔382a而先朝向消音器20前方,使废气在消音器20内部转向,进而能拉长废气停留在消音器20内部的时间。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排气前管,连接于一引擎;
一消音器,连接于所述排气前管;
一触媒总成,具有两个触媒转化器、一内筒体与一外筒体,所述两个触媒转化器在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彼此间隔排列,使得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形成一位于所述两个触媒转化器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内筒体连接于所述排气前管,并位于所述消音器的内部,而所述外筒体包覆于所述内筒体的外围,使得一连通于所述内筒体内部的环形空间被成形于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
一含氧感知组件,具有一第一含氧感知器以及一第二含氧感知器,所述第一含氧感知器连接于所述排气前管,而所述第二含氧感知器同时穿设于所述消音器的内部、环形空间与间隔区域,使得所述第二含氧感知器位于所述两个触媒转化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前管的一部分设为一第一管部以连接于所述引擎,而所述排气前管的剩余部分设有一从所述第一管部延伸形成的第二管部以及一从所述第二管部延伸形成的第三管部,所述消音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部,使得所述消音器能容置所述第三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的轴心偏心于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心,而所述消音器的内部依据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心而上下区分为一上消音空间以及一空间小于所述上消音空间的下消音空间,且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上消音空间的内部,使得所述外筒体靠近于所述消音器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设有一用以使位于所述消音器外部的空间能连通于所述上消音空间的穿设通孔,所述外筒体穿设于所述穿设通孔,使得所述外筒体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穿设通孔而位于所述消音器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设有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含氧感知器的安装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媒总成还具有一位于所述消音器内的触媒后盖,所述触媒后盖具有一连接于所述内筒体的后盖安装孔以及一远离于所述后盖安装孔的后盖出气孔,而所述触媒后盖从所述后盖安装孔朝向所述后盖出气孔渐缩而形成一呈现渐缩样态的渐缩管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媒总成还具有一连接于所述内筒体的导管,所述导管设有一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排气前管的导管出气孔以及一能改变废气流动方向的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能将废气从所述内筒体导向所述导管出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设有多个内筒通孔,所述多个内筒通孔用以使所述内筒体的内部能连通于所述外筒体的内部。
CN202222143977.1U 2022-08-15 2022-08-15 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 Active CN217813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3977.1U CN217813646U (zh) 2022-08-15 2022-08-15 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3977.1U CN217813646U (zh) 2022-08-15 2022-08-15 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3646U true CN217813646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5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3977.1U Active CN217813646U (zh) 2022-08-15 2022-08-15 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3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58214A (en) Exhaust silencer arrangement
KR100900746B1 (ko) 내연기관 배기가스 시스템의 조합형 배기가스 재처리/흡음장치
US20030221424A1 (en) Exhaust cleaning system
CN101699043B (zh) 四冲程发动机的排气系统
JP2010521612A (ja) 排気系のマフラー
CN217813646U (zh) 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
CN110905638A (zh) 用于机动车的排气系的消声器和具有消声器的机动车辆
JP4974548B2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CN212898667U (zh) 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
CN114294074A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汽车消音器
CN201013425Y (zh) 带二元催化剂过滤器的2kw通用汽油机消声器
JP2008286184A (ja) 触媒装置
CN103046987A (zh) 箱式后处理器总成
JP2018115653A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CN103016122A (zh) 一种筒式后处理器总成
CN202360185U (zh) 汽车消音器
TWM635582U (zh) 摩托車引擎的排氣裝置
CN201013426Y (zh) 带二元催化剂过滤器的2.5kw通用汽油机消声器
WO2015059978A1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システム
CN221002900U (zh) 单缸踏板发动机消声器
CN218376635U (zh) 车辆用的排气装置
CN2818812Y (zh) 一种电喷汽油汽车净化消声器
CN219910921U (zh) 一种摩托车的排气消音结构
CN221074415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消声器
CN217712736U (zh) 一种降噪环保型摩托车排气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