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1140U -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1140U
CN217811140U CN202221731579.5U CN202221731579U CN217811140U CN 217811140 U CN217811140 U CN 217811140U CN 202221731579 U CN202221731579 U CN 202221731579U CN 217811140 U CN217811140 U CN 217811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vacuum
liquid level
pipe
sewage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315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志胜
刘宣
张亚静
陶然
于世平
魏立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chuang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chuang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chuang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chuang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315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1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1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1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包括:真空集污器的顶部、底部分别连于基坑排水结构、集污器排水结构,真空集污器上还设有用于抽其真空负压的抽负压结构和用于控制其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调节结构;基坑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母管和连接在排水母管上的至少一个排水分管,排水分管对应安装在各个集水坑内,排水分管上设有排水控制结构,当集水坑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排水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排水分管向真空集污器内排水。本实用新型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高效排除多个分散集水坑中的积水,且安装简单,无需单独布置潜污泵,有效降低施工及日常维护成本,且具有较低的安全隐患,特别适用于铁路旅客基坑的排水。

Description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旅客地道电梯基坑处集水坑内的积水多来自于地下渗水、消防设施排水以及日常清洗废水。若集水坑中的积水不及时清除将造成电梯设备的损坏,影响电梯正常工作,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现今对于集水坑内积水的清理一般只采用设置潜污泵的方式。
然而,这些积水点存在着积水分散、液位浅且不固定等特点,实践证明采用潜污泵排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布置潜污泵对集水坑的深度有一定的要求,且积水中泥浆多,小型排水泵容易损坏,增加了施工成本和日常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铁路旅客地道废水基坑使用的真空排水装置,其安装简单,体积小巧,便于维护有效弥补了潜污泵排水的局限性,解决了分散型积水点的排水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包括:
真空集污器,其顶部、底部分别连于基坑排水结构、集污器排水结构,所述真空集污器上还设有用于抽其真空负压的抽负压结构和用于控制其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调节结构;
基坑排水结构,其包括排水母管和连接在排水母管上的至少一个排水分管,所述排水分管对应安装在各个集水坑内,所述排水分管上设有排水控制结构,当所述集水坑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所述排水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排水分管向真空集污器内排水。
优选的,所述抽负压结构包括抽真空装置和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连接在安装在真空集污器的侧壁顶部,所述抽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抽真空装置的抽气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集污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装置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在真空集污器的底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排水装置的抽水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水控制结构包括浮球控制阀,所述浮球控制阀通过管道卡箍和排水分管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浮球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通过转轴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长端设有浮球,所述连杆的短端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形状与阀体的底部形状相适配,当密封圈被负压吸引在阀体的开放端时,密封圈用于封闭阀体的开放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水控制结构包括:
分管电磁阀,其数量与排水分管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各个排水分管上;
液位检测结构,其数量与排水分管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各个排水分管上,所述液位检测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设置在排水分管上的分管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液位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真空集污器内的母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真空集污器的内壁上分别装有第一母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母液位传感器,所述抽气管道与真空集污器的连接处所在水平面位于第一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的上方,所述第一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位于第二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的上方。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别与母液位传感器、分管液位传感器、分管电磁阀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高效排除多个分散集水坑中的积水。
2.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无需单独布置潜污泵,有效降低施工及日常维护成本,且具有较低的安全隐患。
3.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管线和排水管道都进行了防腐处理,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铁路旅客基坑的排水。
4.本实用新型中,浮球控制阀集阀门启闭和液位控制于一身,无需设置液位传感器和控制阀两套系统,且机械控制机构省去电力控制线路,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浮球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真空集污器;2-抽真空装置;3-排水装置;4-母液位传感器;5-抽气管道;6-浮球控制阀;7-连接管;8-排水母管;9-排水分管;10-管道卡箍;11-浮球控制阀阀体;12-密封圈;13-转轴;14-连杆;15-浮球;16-分管电磁阀;17-分管液位传感器;18-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包括:真空集污器1,其顶部、底部分别连于基坑排水结构、集污器排水结构,所述真空集污器1上还设有用于抽其真空负压的抽负压结构和用于控制其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调节结构;基坑排水结构,其包括排水母管8和连接在排水母管8上的至少一个排水分管9,所述排水分管9对应安装在各个集水坑内,所述排水分管9上设有排水控制结构,当所述集水坑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所述排水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排水分管9向真空集污器1内排水。
本实施例中,排水分管9安装在旅客地道电梯基坑的集水坑内,工作时:首先开启抽负压结构将真空集污器1内部的空气抽出,使真空集污器1内部形成真空负压,当基坑内部有积水时并达到一定高度时,排水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排水分管9、排水母管8向真空集污器1内排水,直至基坑内部积水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排水控制结构控制排水分管9、排水母管8停止向真空集污器1内排水。与此同时,当液位调节结构检测到真空集污器1内的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时,集污器排水结构开始工作,向外部排水,当液位调节结构检测到液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集污器排水结构停止工作。
本装置能够高效排除多个分散集水坑中的积水,安装简单,无需单独布置潜污泵,地道内仅设置有排水管道,有效降低施工及日常维护成本,且具有较低的安全隐患。本装置特别适用于铁路旅客地道的排水。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抽负压结构包括抽真空装置2和抽气管道5,所述抽气管道5连接在安装在真空集污器1的侧壁顶部,所述抽气管道5的另一端连接抽真空装置2的抽气口。具体的:真空集污器1连接有抽气管道5,抽气管道5另一端连接抽真空装置2,通过开启抽真空装置2,通过抽气管道5可将真空集污器1内部的空气抽出,使真空集污器1内部形成真空负压。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集污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装置3和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连接在真空集污器1的底部,所述连接管7的另一端连接排水装置3的抽水口。当需要真空集污器1内需要排水时,排水装置3通过连接管7将真空集污器1内的废水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排水分管9安装在旅客地道电梯基坑的集水坑内时,可根据集水坑内的具体结构选择安装适宜数量的排水分管9,并根据需求安装在集水坑内的适宜位置,以下实施例中仅以一个集水坑内对应一个排水分管9为例进行说明,不应被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在原有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1-2所示,所述排水控制结构包括浮球控制阀6,具体的:真空集污器1顶部连接有排水母管8,排水母管8另一侧连接有三个排水分管9,排水分管9上安装有浮球控制阀6,浮球控制阀6通过管道卡箍10和排水分管9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浮球控制阀6通过管道卡箍10可拆卸的安装在排水分管9的底部,用于控制排水分管9底部的开启/关闭。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浮球控制阀6包括阀体11,所述阀体11的底部通过转轴13安装有连杆14,所述连杆14的长端设有浮球15,所述连杆14的短端设有密封圈12。具体的:浮球控制阀6上装有连杆14,连杆14通过转轴13安装在阀体11上,连杆14长端设有浮球15,连杆14短端设有密封圈12。当基坑内部有积水时并达到一定高度时,浮球15抬起,利用杠杆原理克服排水分管9内的负压,密封圈12与阀体11分离,开启浮球控制阀6,基坑内的污水通过排水分管9、排水母管8进入真空集污器1。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密封圈12的形状与阀体11的底部形状相适配,当密封圈12被负压吸引在阀体11的开放端时,密封圈12用于封闭阀体11的开放端。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液位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真空集污器1内的母液位传感器4。以本实施例为例: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集污器1的内壁上装有母液位传感器,母液位传感器为浮球式液位传感器,所述抽气管道5与真空集污器1的连接处所在水平面位于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首先开启抽真空装置2,通过抽气管道5将真空集污器1内部的空气抽出,使真空集污器1内部形成真空负压,当基坑内部有积水时并达到一定高度时,浮球15抬起,利用杠杆原理克服排水分管9内的负压,密封圈12与阀体11分离,开启浮球控制阀6,基坑内的污水通过排水分管9、排水母管8进入真空集污器1;当母液位传感器4检测到真空集污器1内的液面上升时,排水装置3开始工作,开启向外部排水;当母液位传感器4检测到液面下降到最低液位时,排水装置3停止工作;与此同时,当基坑内液位降低到一定高度后,浮球15降低,利用杠杆原理并且在负压作用下,密封圈12与阀体11闭合,关闭浮球控制阀6,借助排水分管9内的负压将密封圈12与阀体11紧密结合,以达到封闭排水分管9底部停止基坑排水的效果。
本技术方案中,浮球控制阀集阀门启闭和液位控制于一身,无需设置液位传感器和控制阀两套系统,且机械控制机构省去电力控制线路,便于维护。此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的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高效排除多个分散集水坑中的积水。此外,其安装简单,无需单独布置潜污泵,地道内仅设置有排水管道,并采用浮球控制阀,有效降低施工及日常维护成本,且具有较低的安全隐患。排水管道都进行了防腐处理,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该装置特别适用于铁路旅客地道的排水。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在原有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所述排水控制结构包括:分管电磁阀16,其数量与排水分管9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各个排水分管9上;液位检测结构,其数量与排水分管9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各个排水分管9上,所述液位检测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设置在排水分管9上的分管液位传感器17。以本实施例为例,如图3所示,真空集污器1顶部连接有排水母管8,排水母管8另一侧连接有三个排水分管9,排水分管9上安装有分管电磁阀16,排水分管9上从上至下分别安装有第一和第二分管液位传感器,真空集污器1内表面从上至下分别装有第一和第二母液位传感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液位调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设置在真空集污器1内的母液位传感器4,母液位传感器4为液位传感器。以本实施例为例:如图3所示,所述真空集污器1的内壁上分别装有第一母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母液位传感器,所述抽气管道5与真空集污器1的连接处所在水平面位于第一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的上方,所述第一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位于第二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的上方,所述连接管7上还设有排水电磁阀。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还包括焊接在真空集污器外侧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别通过控制管线与母液位传感器4、排水电磁阀、排水装置、分管液位传感器17、分管电磁阀16电性连接。作为优选的,母液位传感器4、排水电磁阀、排水装置、分管液位传感器17、分管电磁阀1分别通过各自的信号控制电缆与控制柜18上的各个连接接口相连。其中控制柜内设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作为优选的为PLC控制单元,PLC控制单元可以但不限采用型号为DF-96D的PLC控制器,另外,控制柜18内置压力表,能够监测真空集污器1内部的气压进而控制抽真空装置4的启停状态,控制柜18根据第一母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母液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连接管上的排水电磁阀及排水装置的开闭状态,控制柜18根据第一分管液位传感器和第二分管液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排水分管上的分管电磁阀的开闭状态,母液位传感器以及分管液位传感器可以但不限采用型号为JRWL2024的液位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首先开启抽真空装置2,通过抽气管道5将真空集污器1内部的空气抽出,使真空集污器1内部形成真空负压,当集水坑内部有积水时并达到一定高度,第一分管液位传感器感应到积水并向控制柜18发送电信号,使控制柜18控制相应的分管电磁阀开启,集水坑内的污水通过排水分管9、排水母管8进入真空集污器1;当真空集污器1内部的液面上升并到达第一母液位传感器,第一母液位传感器向控制柜18发送电信号,控制柜18控制排水装置3开始工作同时控制相应的排水电磁阀开启,开始排水;当真空集污器1内部的液面下降到第二母液位传感器,第二母液位传感器向控制柜18发送电信号,控制柜18控制排水装置3停止工作同时控制相应的排水电磁阀关闭;当集水坑内液面到达第二分管液位传感器,第二分管液位传感器向控制柜18发送电信号,控制柜18控制相应的分管电磁阀关闭。
此基坑真空排水装置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高效排除多个分散集水坑中的积水。此外,其安装简单,无需单独布置潜污泵,基坑内仅设置有控制管线和排水管道,有效降低施工及日常维护成本,且具有较低的安全隐患。控制管线和排水管道都进行了防腐处理,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该装置特别适用于铁路旅客基坑的排水。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实施例1/2中考虑,所述排水分管9还可以采用具有伸缩伸缩性能的排水管路,以适用于安装在不同深度的基坑内起到排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电磁阀、液位传感器以及控制柜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结构并非创新点,均为现有技术,且该技术为大众所熟知,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安装简单,体积小巧,便于维护有效弥补了潜污泵排水的局限性,解决了分散型积水点的排水问题。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真空集污器(1),其顶部、底部分别连于基坑排水结构、集污器排水结构,所述真空集污器(1)上还设有用于抽其真空负压的抽负压结构和用于控制其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调节结构;
基坑排水结构,其包括排水母管(8)和连接在排水母管(8)上的至少一个排水分管(9),所述排水分管(9)对应安装在各个集水坑内,所述排水分管(9)上设有排水控制结构,当所述集水坑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所述排水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排水分管(9)向真空集污器(1)内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负压结构包括抽真空装置(2)和抽气管道(5),所述抽气管道(5)连接在安装在真空集污器(1)的侧壁顶部,所述抽气管道(5)的另一端连接抽真空装置(2)的抽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装置(3)和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连接在真空集污器(1)的底部,所述连接管(7)的另一端连接排水装置(3)的抽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控制结构包括浮球控制阀(6),所述浮球控制阀(6)通过管道卡箍(10)和排水分管(9)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控制阀(6)包括阀体(11),所述阀体(11)的底部通过转轴(13)安装有连杆(14),所述连杆(14)的长端设有浮球(15),所述连杆(14)的短端设有密封圈(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2)的形状与阀体(11)的底部形状相适配,当密封圈(12)被负压吸引在阀体(11)的开放端时,密封圈(12)用于封闭阀体(11)的开放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控制结构包括:
分管电磁阀(16),其数量与排水分管(9)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各个排水分管(9)上;
液位检测结构,其数量与排水分管(9)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各个排水分管(9)上,所述液位检测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设置在排水分管(9)上的分管液位传感器(17)。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真空集污器(1)内的母液位传感器(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集污器(1)的内壁上分别装有第一母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母液位传感器,所述抽气管道(5)与真空集污器(1)的连接处所在水平面位于第一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的上方,所述第一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位于第二母液位传感器所在水平面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柜(18),所述控制柜(18)分别与母液位传感器(4)、分管液位传感器(17)、分管电磁阀(16)电性连接。
CN202221731579.5U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 Active CN217811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1579.5U CN217811140U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1579.5U CN217811140U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1140U true CN217811140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2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31579.5U Active CN217811140U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1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1271B (zh) 用于真空排水系统的积水井
CN106894490A (zh) 一种铁路真空卸污系统
CN107386307B (zh) 基坑内结构抗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7811140U (zh) 一种废水基坑真空排水装置
KR101516701B1 (ko) 배수장의 배수 처리장치
CN109098254A (zh) 一种地下室正压污水提升机构
CN115506999A (zh) 一种用于空压站压缩空气冷凝水排放系统
CN212689185U (zh) 一体化装配式深隧调蓄泵站
CN208995988U (zh) 一种高落差大坝的渗漏水系统
CN208152232U (zh) 一种安装于城市停车场的一体化泵站
CN218814272U (zh) 一种污水提升装置
CN208049501U (zh) 污水自吸过滤装置
CN205206021U (zh) 一种污水一体化智能提升设备
CN219351612U (zh) 一种水上光伏变电站
CN104097867A (zh) 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
CN220061463U (zh) 箱变自动抽水装置
CN212317092U (zh) 一种污水罐通风式真空井
CN216810094U (zh) 一种厂区雨水收集自动外排装置
CN215563252U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真空吸污装置
CN219953610U (zh) 一种气水分离的真空罐系统
CN208950634U (zh) 一种用于集气器的自动放水器
CN213682179U (zh) 一种基坑降水系统
CN220119170U (zh) 一种具有两个防泄漏装置的大排水量煤气排水器
CN218340594U (zh) 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
CN203916902U (zh)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用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