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9891U -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9891U
CN217809891U CN202221697188.6U CN202221697188U CN217809891U CN 217809891 U CN217809891 U CN 217809891U CN 202221697188 U CN202221697188 U CN 202221697188U CN 217809891 U CN217809891 U CN 217809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astic yarns
weft
jacquard
ya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71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佳慧
曾永凤
何贤德
王莉萍
陈长荣
胡军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filed Critical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71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9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9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9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通过至少两种有弹纱线和无弹纱线交替编织而成,形成有正面层、底面层,正面层和底面层之间设有中间连接层,中间连接层分别连接正面层和底面层,使得正面层形成点状网络结构,该点状网络结构包括提花区域和非提花区域,正面层采用无弹纱线Y2搭配有弹纱线Y4以连续成圈的结构编织形成;底面层采用无弹纱线Y1与有弹纱线Y3以同穿并纱连续成圈的结构编织形成;中间连接层采用有弹纱线Y5以集圈结构连接正面层和底面层。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面料在裁剪时产生的抽丝和脱散现象,穿着时不会留痕,提高使用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服装市场消费的不断提高,针织面料不再是传统的天然纤维和化纤制品,而是向着品种多元化、功能多用化、风格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针织面料的织物纵向和横向的都有一定的延伸性(弹性),且具有边缘线圈容易脱散的缺点,在缝制针织时装时,一些服装部位如领子、袖口、裤腰、裤脚等一般需要经过特殊处理,达到边口不易脱散的目的,如:
中国专利文献CN213172810U公开“一种防脱散的针织布,包括针织布主体,所述针织布主体内设有针织线,且针织线上设有耐磨线,所述针织布主体侧面设有限位条,且针织布主体侧面连接有第一缝制固定线,所述针织布主体侧面设有封边条,且封边条上连接有第二缝制固定线”,通过耐磨线提高针织布的耐磨性,同时针织布在裁剪后边缘利用封边条进行封边处理,以避免针织布的脱散.
中国专利文献CN216473756U公开“一种防脱散针织面料,包括针织面料本体,所述针织面料本体包括面料、包边、线圈、定位块和皮筋,所述面料的内部由多个线圈相互嵌套组成,所述线圈的交接处设置有热熔层,所述面料的边缘设置有包边,所述面料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包边的内部穿插有皮筋”,该防脱散针织面料的线圈部分通过热熔层粘结为整体,具有固定的无转移的网状结构.
由以上公开的在先技术方案可看出,其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及脱散的目的,但以上现有技术的面料会使整体穿着舒适度降低,且工序繁多,而且结构较为复杂,难以适应消费者和厂商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随意裁,剪切口不会脱散、抽丝,整体面料裁后布边平整,不用缝边,视觉美观度和使用感上有所提升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通过至少两种有弹纱线和无弹纱线交替编织而成,形成有正面层、底面层,正面层和底面层之间设有中间连接层,正面层和中间连接层都包含至少一种有弹纱线,中间连接层分别连接正面层和底面层,使得正面层形成点状网络结构,该点状网络结构包括提花区域和非提花区域。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面料主体的正面层采用无弹纱线Y2搭配有弹纱线Y4以连续成圈的结构编织形成;底面层采用无弹纱线Y1与有弹纱线Y3以同穿并纱连续成圈的结构编织形成;中间连接层采用有弹纱线Y5以集圈结构连接正面层和底面层,有弹纱线Y4、Y5的摩擦系数大于无弹纱线Y1、Y2的摩擦系数。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正面层的提花区域为一间隔一成圈的组织结构,非提花区域为全部成圈的组织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有弹纱线Y5为低温可熔性纱。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正面层中的提花区域,每个成圈中包含至少三根纱线,该至少三根纱线中具有无弹纱线和有弹纱线;非提花区域的每个成圈中包含至少一根纱线,该至少一根纱线为有弹纱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面料主体采用纬编双面大提花机编织而成,在在针盘连续成圈编织形成底面层,在针筒连续成圈形成正面层,同一路的针筒针距为1-5针,正面层和反面层错位编织。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无弹纱线Y1、无弹纱线Y2选用长丝,并且弹纱线Y1、无弹纱线Y2的旦尼尔数相同或不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有弹纱线Y3为非低温有弹纱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有弹纱线Y3、Y4、Y5选为氨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采用纬编双面大提花机的织针密度在18针到32针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三层结构形态,即正面层、底面层和中间连接层,利用中间连接层对正面层和底面层形成连接结构关系,用于衔接面料主体的正面和底面,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避免了裁剪时产生的抽丝和脱散现象,具有良好的防脱散性能,能够实现纬编任意裁结构。
2、采用低摩擦系数的无弹纱线和高摩擦系数的有弹纱线的并纱编织,提高了无弹纱的表面摩擦系数,进一步提高防脱散性。
3、在正面层、底面层和中间连接层,都包含了有弹纱线,利用有弹纱线本身优良的弹性伸缩性能,使得织物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以及抗勾丝性。
4、将有弹纱线选择为低温可熔纱线,在一定温度下可熔,提高粘合性能,定型时产生较大的幅宽收缩,导致无弹纱线松弛,拉伸应力减少至0,使各纱线的互锁效果更佳,不易断裂,面料组织结构更为稳定,不易产生脱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按6行10列复合提花组织基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面料主体;2-正面层;3-中间连接层;4-底面层;5-提花区域;6-非提花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通过至少两种无弹纱线和有弹纱线交替编织而成,形成有正面层、底面层,正面层和底面层之间设有中间连接层,正面层和中间连接层都包含至少一种有弹纱线,中间连接层分别连接正面层和底面层,使得正面层形成点状网络结构,该点状网络结构包括一间隔一成圈的提花区域,以及全部成圈的非提花区域。无弹纱线和有弹纱线的摩擦系统不同,其中有弹纱线的摩擦系数较高,无弹纱线的摩擦系数较低,两种不同摩擦系数的纱线并纱编织时,就可以提升较低摩擦系数的纱线的表面摩擦系数。通过中间连接层连接正面层和底面层,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牢靠。
此外,底面层为平纹组织编织,形成平布结构,而正面层为提花结构,结合中间连接层,形成交联稳定的提花面料,达到随意裁的效果。点状网络结构在面料主体的正面层均衡分布,构成提花效果。提花区域中,相隔一位形成一个线圈,这样就形成效果显著的提花效果;而非提花区域,就全部都编织线圈形成平面效果。
在编织时,采用纬编双面大提花机作为生产设备,在针盘编织集圈、浮线,在针筒编织集圈、浮线和成圈,针盘连续编织线圈织形成底面层,在针筒连续编织线圈形成正面层,同一路的针筒针距为1-5针,以1针为较佳的针数,正面层和反面层错位编织设计,建立了一种可以交联的稳定的织物网络结构。纬编双面大提花机的针数采用范围为18针到32针,优选为28针。所述纬编双面大提花机可选用HX-A-DKH、OVJA1.6E或其它型号,均为现有公知设备,其结构和原理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对于有弹纱线和无弹纱线在交织时,选择等比例进纱的方式进纱,这种进纱方式在实际编织有利于更好的完成编织。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所述面料主体的正面层采用无弹纱线Y2搭配有弹纱线Y4以连续成圈的结构编织形成;底面层采用无弹纱线Y1与有弹纱线Y3以同穿并纱连续成圈的结构编织形成;中间连接层采用有弹纱线Y5以集圈结构连接正面层和底面层,有弹纱线Y4、Y5的摩擦系数大于无弹纱线Y1、Y2的摩擦系数。中间连接层采用有弹纱线Y5来进行编织形成,用于将正面层和底面层进行稳固地衔接,对于有弹纱线Y4、有弹纱线Y5还进行单独的编织,在面料主体的正面层起到形成点状网络结构的主要纱线。
此外,将所述有弹纱线Y5、有弹纱线Y3、有弹纱线Y4都选择为低温可熔性纱,在较低温的情况下可热熔,从而能够与其他纱线粘合,形成互锁结构,利用低温可熔性纱的热粘合特性,这样在对面料进行定型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幅宽收缩,导致无弹纱线松弛,拉伸应力减少至0,不易断裂,使得面料具有较强的防脱散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另外,对于无弹纱线Y1和无弹纱线Y2的旦尼尔数,即细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当选择为不同时,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导湿差异性,使得面料具有一定的单向导湿性。在实际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产品类型和所应用的场景,灵活的选择无弹纱线的细度,这样就可以制备出对应性能的面料,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扩展选择性,以及提升穿着时的舒适性。如细度不同的无弹纱线,使得面料两面具有不同的导湿系数,在身体汗较多时,能够加快汗液向外扩散,使得面料更快的保持干爽性。
所述有弹纱线Y3、Y4、Y5选为氨纶。有弹纱线在编织提花区域时,优选地,针距选用1针,加上有弹纱线本身优良的弹性伸缩性能,使得面料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以及抗勾丝性。
无弹纱线Y1、无弹纱线Y2选择为尼龙,尼龙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良好的耐冲击性,热收缩率大,初始模量低等优点。
实施例三
如图1和3所示,在具体编织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双面纬编大圆机上进行织造:以6行10列复合提花组织为基本循环单元。其奇偶路与成圈系统的路数进行对应的间隔设计。奇路组织为一隔一的集圈加浮线,在同一奇路中交替且在奇路之间交错排列,偶路组织为全部成圈,在面料反面呈现无弹纱线的平布效果,面料正面呈现奇路有弹纱线的提花效果和偶路无弹纱线的平布效果。穿纱方式为同穿并纱,采用相应的上机参数进行上机编织。
优选地,无弹纱线:锦纶6,细度40D和50D,规格为40D/34F、50D/34F;弹性纱线:细度20D、30D(低温可熔性纱),各原料比例为:锦纶6成分75%,氨纶成分25%。
(2)坯布后处理:坯布编织完成后,对其进行热定型处理。
其中坯布预定型温度为195~200℃、优选200℃;时间为60S~90S。坯布的预定型处理,有利于增加有弹纱线与无弹纱线的粘结力和结构稳定性。
(3)测试:坯布经预定型—染色--后处理后,得到本实施例成品,对本随意裁针织面料做必要的检验测试。
以上的制备工艺,均为现有面料的常规生产方式,其中涉及到的各项参数均可由现有技术所得,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按照DBA-RMQT-OI/020-065标准将本发明获得的面料进行测试,得到织物具有270°裁剪后边缘不卷边且不发生脱散。根据标准评定,本实施例的面料3次水洗外观测试合格。
物理测试参数(方法LTD03,7.5磅拉力);
经向开度:102%;纬向开度:200%;
经向模量(20%开度时):0.338磅;
经向模量(40%开度时):0.785磅;
经向模量(60%开度时):1.307磅;
经向模量(80%开度时):2.645磅;
纬向模量(20%开度时):0.134磅;
纬向模量(40%开度时):0.447磅;
纬向模量(60%开度时):0.672磅;
纬向模量(80%开度时):0.956磅;
经向回复率:94%;纬向回复率:9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面料能够有效避免在裁剪过程中产生卷边和脱散现象,不会在穿着者身上留下痕迹,使得舒适性较高。
当然,除了以上的实施例三所示的具体编织方式,还可以有其他的编织方式,比如,在双面纬编大圆机上进行织造:以8行12列复合提花组织为基本循环单元。其奇偶路与成圈系统的路数进行对应的间隔设计。奇路组织为一隔一的集圈加浮线,在同一奇路中交替且在奇路之间交错排列,偶路组织为全部成圈,在面料反面呈现无弹纱线的平布效果,面料正面呈现奇路有弹纱线的提花效果和偶路无弹纱线的平布效果。穿纱方式为同穿并纱,采用相应的上机参数进行上机编织。
优选地,无弹纱线:锦纶6,细度30D和40D,规格为40D/34F、60D/34F;弹性纱线:细度30D、40D(低温可熔性纱),各原料比例为:锦纶6成分70%,氨纶成分30%。对于选用不同的细度以及不同类型的有弹纱线、无弹纱线,会对面料的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包括面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体通过至少两种有弹纱线和无弹纱线交替编织而成,形成有正面层、底面层,正面层和底面层之间设有中间连接层,正面层和中间连接层都包含至少一种有弹纱线,中间连接层分别连接正面层和底面层,使得正面层形成点状网络结构,该点状网络结构包括提花区域和非提花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体的正面层采用无弹纱线Y2搭配有弹纱线Y4以连续成圈的结构编织形成;底面层采用无弹纱线Y1与有弹纱线Y3以同穿并纱连续成圈的结构编织形成;中间连接层采用有弹纱线Y5以集圈结构连接正面层和底面层,有弹纱线Y4、Y5的摩擦系数大于无弹纱线Y1、Y2的摩擦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层的提花区域为一间隔一成圈的组织结构,非提花区域为全部成圈的组织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弹纱线Y5为低温可熔性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层中的提花区域,每个成圈中包含至少三根纱线,该至少三根纱线中具有无弹纱线和有弹纱线;非提花区域的每个成圈中包含至少一根纱线,该至少一根纱线为有弹纱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体采用纬编双面大提花机编织而成,在针盘连续成圈编织形成底面层,在针筒连续成圈形成正面层,同一路的针筒针距为1-5针,正面层和反面层错位编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弹纱线Y1、无弹纱线Y2选用长丝,并且弹纱线Y1、无弹纱线Y2的旦尼尔数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弹纱线Y3为非低温有弹纱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弹纱线Y3、Y4、Y5选为氨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纬编双面大提花机的织针密度在18针到32针之间。
CN202221697188.6U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Active CN217809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7188.6U CN217809891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7188.6U CN217809891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9891U true CN217809891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7188.6U Active CN217809891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9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7663B2 (en) Article of apparel with material elements having a reversible structure
TWI419655B (zh) Knitted fabrics with knitted fabrics
CN210420366U (zh) 一种凉感针织面料及服装
CN113474501B (zh) 纬编针织物
CN212955576U (zh) 一种四面弹不卷边任意裁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
CN217809891U (zh)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CN212152579U (zh) 一种针织面料及服装
CN214774561U (zh) 一种结构稳定、保暖、不易起球的针织服装
CN107125813B (zh) 一种具有变色和立体结构的无缝骑行内衣
JP3488947B2 (ja) 分割可能な伸縮性経編地
CN210826563U (zh) 一种具有横条效应的纬编抗菌速干面料
CN213172771U (zh) 一种弹性梭织面料
CN212741689U (zh) 一种尼龙、氨纶混纺高弹透气网眼布
CN211079499U (zh) 一种防风透气针织面料
CN211522485U (zh) 一种具有纵条效应的纬编抗菌速干织物
CN113279123A (zh) 一种透气楼梯布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213369969U (zh) 一种具有亮光间条格子、舒适有型的运动服
CN212293931U (zh) 一种具有横条外观且舒适、有型的梭织夹绒风衣
CN222024632U (zh) 一种有弹无热熔丝且不易脱散的蕾丝织物
CN220724487U (zh) 一种不粘肤的针织面料及针织纺织品
CN213369970U (zh) 一种具有假毛圈外观且舒适有型保暖的针织上衣
CN221522961U (zh) 针织透气提花弹性面料
CN218969499U (zh) 一种带纹理的针织面料
CN218203323U (zh) 一种罗纹针织面料
CN221988790U (zh) 一种透气保暖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