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6547U - 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6547U
CN217806547U CN202121581177.7U CN202121581177U CN217806547U CN 217806547 U CN217806547 U CN 217806547U CN 202121581177 U CN202121581177 U CN 202121581177U CN 217806547 U CN217806547 U CN 217806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reinforcing
bottom side
web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811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民
夏春禹
姜帅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811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6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6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6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为40英尺半高箱,集装箱包括底架,底架包括底侧梁、底横梁与加强横梁;底横梁的延伸方向和底侧梁垂直,底横梁的端部连接至底侧梁;加强横梁的延伸方向和底横梁的延伸方向平行,沿底侧梁的延伸方向,加强横梁和底横梁之间存在间隔,加强横梁的端部连接至底侧梁,加强横梁包括腹板和连接至腹板的端部的翼板,以使加强横梁的强度大于底横梁的强度,沿底侧梁的延伸方向,底架的在加强横梁处的部分用于放置钢卷。由此,由于加强横梁的强度大,因此底架在加强横梁处的部分的强度大,这样,可以将重量较大的钢卷放置于底架的在加强横梁处的部分,从而运输重量较大的钢卷,避免重量较大的钢卷压坏集装箱的底架。

Description

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顶开集装箱,箱体的底架包括多个沿底侧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底横梁。不过底横梁的强度低。而顶盖集装箱可能会用于运输中重量比较大的钢卷。钢卷的高度尺寸较小。这样,钢卷的重量集中于底架的某个区域。如此,钢卷可能会压坏集装箱的底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为40英尺半高箱,集装箱包括底架,底架包括:
底侧梁;
底横梁,底横梁的延伸方向和底侧梁垂直,底横梁的端部连接至底侧梁;
加强横梁,加强横梁的延伸方向和底横梁的延伸方向平行,沿底侧梁的延伸方向,加强横梁和底横梁之间存在间隔,加强横梁的端部连接至底侧梁,加强横梁包括腹板和连接至腹板的端部的翼板,以使加强横梁的强度大于底横梁的强度,其中,
沿底侧梁的延伸方向,底架的在加强横梁处的部分用于放置钢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由于加强横梁的强度大,因此底架在加强横梁处的部分的强度大,这样,可以将重量较大的钢卷放置于底架的在加强横梁处的部分,从而运输重量较大的钢卷,避免重量较大的钢卷压坏集装箱的底架。
可选地,翼板包括连接至腹板的一端的第一翼板,以及连接至腹板的另一端的第二翼板。
可选地,加强横梁构造为槽钢或者工字钢。
可选地,翼板的远离腹板的一端沿翼板的厚度方向朝向靠近腹板的一侧延伸,以构成加强板。
可选地,加强横梁的横截面构造为封闭的环形结构。
可选地,加强横梁构造为矩形钢件。
可选地,沿腹板的高度方向,和第一翼板连接的加强板,以及和第二翼板连接的加强板间隔开。
可选地,底架还包括加强纵梁,加强纵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底侧梁,沿底横梁的延伸方向,加强纵梁和底侧梁之间存在间隔,加强纵梁连接至加强横梁。
可选地,底侧梁包括预设区域,底横梁位于预设区域外,每个预设区域处设置多个沿底侧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加强横梁。
可选地,底侧梁具有多个预设区域,多个预设区域沿底侧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主视图的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箱体内放置有钢卷;
图2为图1的集装箱的底架在底侧梁的预设区域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示出钢卷;
图3为图1的集装箱的加强横梁的横截面形状的示意图,其中虚线示出钢卷;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底架在底侧梁的预设区域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加强横梁的横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加强横梁的横截面形状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加强横梁的横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架 110:底侧梁
111:预设区域 120:底横梁
130:底端梁 140:加强横梁
141:腹板 142:第一翼板
143:第二翼板 150:加强纵梁
160:钢卷 210:底侧梁
240:加强横梁 250:加强纵梁;
340:加强横梁 341:腹板
342:第一翼板 343:第二翼板
344:加强板 440:加强横梁
441:腹板 442:第一翼板
443:第二翼板 444:加强板
540:加强横梁 541:腹板
542:第一翼板 543:第二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可以为顶开集装箱。请参考图1至图3。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架100、侧壁、端门,以及端壁。底架100、侧壁、端门,以及端壁构成大致长方体结构。箱体的顶端具有顶开口。
集装箱还包括顶盖。顶盖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能够移动。顶盖位于开启位置的情况下,顶盖离开顶开口,以开启顶开口。顶盖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顶盖盖合顶开口,以关闭顶开口。
该集装箱可以是40英尺半高箱。具体的,该集装箱的长度尺寸可以大致相同于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长度尺寸。该集装箱的宽度尺寸可以大致相同于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宽度尺寸。该集装箱的高度尺寸可以大致相同于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高度尺寸的一半。
如图1和图2所示,底架100包括两个底侧梁110、两个底端梁130,以及底横梁120。底侧梁110、底端梁130,以及底横梁120可以是现有技术的底侧梁、底端梁,以及底横梁。底侧梁110、底端梁130,以及底横梁120的连接方式大致相同于现有技术的底侧梁、底端梁,以及底横梁的连接方式。
两个底侧梁110平行设置。两个底端梁130平行设置。底端梁130的延伸方向和底侧梁110的延伸方向垂直。底端梁130的端部连接至底侧梁110的端部。这样,底侧梁110和底端梁130构成大致矩形的框架。
底横梁120的横截面可以构造L型或者C型。底横梁12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底端梁130的延伸方向。底横梁120位于两个底侧梁110之间。底横梁120的端部连接至底侧梁110。
底架100还包括加强横梁140。加强横梁14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底横梁120的延伸方向。沿底侧梁110的延伸方向,加强横梁140和底横梁120之间存在间隔。加强横梁140位于两个底侧梁110之间。加强横梁140的端部连接至底侧梁110。沿底侧梁110的延伸方向,加强横梁140位于底侧梁110的预设区域111(图1中虚线线框所示出的底侧梁110的部分)处。底横梁120位于预设区域111外。这样,加强横梁140可以增加底架100的在预设区域111处的部分的强度。
如图3所示,加强横梁140包括腹板141和翼板。翼板连接至所腹板141的端部。这样,能够增加加强横梁140的强度,以使加强横梁140的强度大于底横梁120的强度。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加强横梁140的强度大,因此底架100在加强横梁140处的部分的强度大,这样,可以将重量较大的钢卷160放置于底架100的在加强横梁140处的部分,从而运输重量较大的钢卷160,避免重量较大的钢卷160压坏集装箱的底架100。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增加了底架100的在预设区域111处的部分的强度,因此可以减少底架100增加的重量。
优选地,翼板包括第一翼板142和第二翼板143。第一翼板142和第二翼板143平行。沿加强横梁140的高度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第一翼板142连接至腹板141的一端,第二翼板143连接至腹板141的另一端。沿加强横梁140的厚度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第一翼板142和第二翼板143均位于腹板141的一侧。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加强横梁140的强度。
优选地,翼板的和腹板141连接的部分的厚度大于腹板141的厚度。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加强横梁140的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加强横梁140构造为槽钢件。由此,方便加强横梁140的选型。
优选地,底侧梁110具有多个(例如4个)预设区域111。多个预设区域111沿底侧梁1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底架100可以同时运输多个钢卷160。
优选地,底侧梁110的每个预设区域111连接多个(例如三个)加强横梁140。沿底侧梁110的延伸方向,每个预设区域111处的多个加强横梁140间隔设置。由此,进一步增加底架100的在预设区域111处的部分的强度。
底架100还包括加强纵梁150。加强纵梁15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底侧梁110。沿底横梁120的延伸方向,加强纵梁150和底侧梁110之间存在间隔。加强纵梁150位于两个底侧梁110之间。沿底侧梁110的延伸方向,加强纵梁150位于底侧梁110的预设区域111处。加强纵梁150连接至加强横梁140。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底架100的在预设区域111处的部分的强度。每个预设区域111处设置有一个加强纵梁150。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不同。
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每个底侧梁210的预设区域处设置有多个(例如两个)加强纵梁250。多个加强纵梁250沿加强横梁24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设置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区别。
如图5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中,加强横梁340的翼板的远离腹板341的一端沿翼板的厚度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朝向靠近腹板341的一侧延伸,以构成加强板344。这样,能够增加加强横梁340的强度。
加强横梁340的横截面构造为封闭的环形结构。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加强横梁340的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加强横梁340构造为矩形钢件。由此,方便加强横梁340的选型。
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翼板342的厚度和第二翼板343的厚度均大致相等于腹板341的厚度。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设置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区别。
如图6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中,沿腹板441的高度方向(图6的上下方向),和第一翼板442连接的加强板444,以及和第二翼板443连接的加强板444间隔开。由此,加强横梁440的重量小。
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设置大致相同于第三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区别。
如图7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中,沿加强横梁540的厚度方向(图7的左右方向),第一翼板542和第二翼板543均延伸至腹板541的两侧。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加强横梁540的强度。
加强横梁540可以构造为工字钢。
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设置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为40英尺半高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
底侧梁;
底横梁,所述底横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底侧梁垂直,所述底横梁的端部连接至所述底侧梁;
加强横梁,所述加强横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底横梁的延伸方向平行,沿所述底侧梁的延伸方向,所述加强横梁和所述底横梁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加强横梁的端部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加强横梁包括腹板和连接至所述腹板的端部的翼板,以使所述加强横梁的强度大于所述底横梁的强度,其中,
沿所述底侧梁的延伸方向,所述底架的在所述加强横梁处的部分用于放置钢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包括连接至所述腹板的一端的第一翼板,以及连接至所述腹板的另一端的第二翼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构造为槽钢或者工字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的远离所述腹板的一端沿所述翼板的厚度方向朝向靠近所述腹板的一侧延伸,以构成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的横截面构造为封闭的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构造为矩形钢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腹板的高度方向,和所述第一翼板连接的所述加强板,以及和所述第二翼板连接的所述加强板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底侧梁,沿所述底横梁的延伸方向,所述加强纵梁和所述底侧梁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加强纵梁连接至所述加强横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包括预设区域,所述底横梁位于所述预设区域外,每个所述预设区域处设置多个沿所述底侧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加强横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具有多个所述预设区域,多个所述预设区域沿所述底侧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CN202121581177.7U 2021-07-12 2021-07-12 集装箱 Active CN217806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1177.7U CN217806547U (zh) 2021-07-12 2021-07-12 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1177.7U CN217806547U (zh) 2021-07-12 2021-07-12 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6547U true CN217806547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9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81177.7U Active CN217806547U (zh) 2021-07-12 2021-07-12 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6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378242B2 (en) Flat car body
US6978720B2 (en) Gondola railcar construction
US4876968A (en) Container carrying railroad car with improved support system
US11932288B2 (en) Double-deck rail vehicle and vehicle body thereof
US11702115B2 (en) Reinforced railcar side stake
CN217806547U (zh) 集装箱
KR20130028754A (ko) 화물용 컨테이너
CN215206546U (zh) 集装箱
CN207737192U (zh) 一种半挂车u型架
CN112830112A (zh) 集装箱
CN205132167U (zh) 一种侧开门集装箱的下侧梁结构
JPH11292189A (ja) ウイングコンテナの荷箱構造
CN211309570U (zh) 集装箱
CN218369609U (zh) 一种侧开门集装箱
RU172932U1 (ru) Вагон-хоппер
CN210654624U (zh) 开顶式集装箱
CN110254326A (zh) 一种具有底板加强、底部防护以及侧向防撞的自卸车厢
CN106144288B (zh) 集装箱顶角件及具有其的台架式集装箱
CN215973149U (zh) 集装箱
CN216994324U (zh) 一种车体及铁路平车
CN217625282U (zh) 散货集装箱
CN214929703U (zh) 铁路敞车及其侧墙
CN211732537U (zh) 一种角柱和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20223176U (zh) 一种大吨位轿底
CN219030529U (zh) 一种集装箱的支撑结构和集装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