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4880U - 遛娃车 - Google Patents

遛娃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4880U
CN217804880U CN202222119877.5U CN202222119877U CN217804880U CN 217804880 U CN217804880 U CN 217804880U CN 202222119877 U CN202222119877 U CN 202222119877U CN 217804880 U CN217804880 U CN 217804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gear
front wheel
seat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98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承鹏
乐善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Yangtia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Yangtia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Yangtia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Yangtia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98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4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4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4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遛娃车,涉及推车技术领域。该遛娃车中,手把组件底部与关节件一端通过转轴一转动连接;手把组件底部固定有手把连接座,前脚组件顶部固定有前脚连接座,前脚连接座和手把连接座通过转轴二转动连接;前脚组件顶部和后脚组件顶部通过转轴三转动连接;后脚组件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有后脚连接部,关节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四与后脚连接部转动连接;锁定件用于在遛娃车展开时连接手把组件和关节件;解锁组件用于在遛娃车折叠时驱动锁定件与手把组件或关节件分离。该遛娃车通过解锁组件驱动锁定件与手把组件或关节件分离,使得转轴一两侧部件可以相对转动,继而使得其余转轴两侧部件也可以相对转动,从而简化了遛娃车的折叠操作。

Description

遛娃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遛娃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遛娃车的车架通常为可折叠车架,其结构主要包括手把组合、前脚组合和后脚组合,手把组合与前脚组合铰接且通过锁定结构进行锁定,前脚组件与后脚组合铰接并通过锁定结构进行锁定。
因此对于现有的遛娃车,其折叠操作步骤多,往往需要用户操作多个部件才能完成折叠,从而导致遛娃车的折叠过程操作并不便捷,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遛娃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遛娃车的折叠操作步骤多,往往需要用户操作多个部件才能完成折叠,从而导致遛娃车的折叠过程操作并不便捷,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遛娃车,包括手把组件、关节件、前脚组件、后脚组件、锁定件和解锁组件;
所述手把组件、所述前脚组件和所述后脚组件均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手把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关节件的一端通过转轴一转动连接;
所述手把组件的底部固定有手把连接座,所述前脚组件的顶部固定有前脚连接座,所述前脚连接座和所述手把连接座通过转轴二转动连接;所述前脚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脚组件的顶部通过转轴三转动连接;
所述后脚组件的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有后脚连接部,所述关节件的远离所述转轴一的端部通过转轴四与所述后脚连接部转动连接;
所述锁定件用于在所述遛娃车展开时连接所述手把组件和所述关节件,以限制所述手把组件和所述关节件绕所述转轴一相对转动;
所述解锁组件与所述锁定件连接,用于在所述遛娃车折叠时驱动所述锁定件与所述手把组件或所述关节件分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前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安装于所述前脚组件的底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上座、前轮旋转座和前轮;
所述前轮上座与所述前脚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轮旋转座的顶部固定有转向轴,所述前轮旋转座通过所述转向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轮上座的下方;
所述前轮旋转座的底部与所述前轮的轮轴转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组件还包括定向件;
所述前轮上座的面对所述前轮旋转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前轮旋转座的面对所述前轮上座的一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对接以形成容纳所述定向件的空间;
所述定向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内,且所述定向件能够在外力驱动下朝向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移动并退出所述第二滑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脚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前脚组件的顶部之间安装有万向解锁组件,所述万向解锁组件通过前轮拉线与所述定向件连接;
所述万向解锁组件用于在所述后脚组件和所述前脚组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转动时移动并拉动所述前轮拉线,以通过所述前轮拉线带动所述定向件退出所述第二滑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万向解锁组件包括拨动件和拉线卡;
所述后脚组件的顶部固定有后脚连接座,所述前脚组件的顶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后脚连接座盖合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处;
所述拨动件固定于所述后脚连接座的面对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拉线卡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拨动件用于在所述后脚组件和所述前脚组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转动时,靠近所述拉线卡移动并驱动所述拉线卡绕所述转轴三转动,以拉动所述前轮拉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向件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之间安装有定向复位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座椅组件和座椅联动件;
所述座椅组件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后脚组件的顶端通过所述转轴三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座椅联动件的一端通过转轴五转动连接;
所述座椅联动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六与所述手把连接座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二和所述转轴六间隔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组件包括冠齿轮,所述锁定件为锁定齿轮;
所述手把组件的底部和所述关节件的设有所述转轴一的端部均设有齿轮槽,且所述手把组件的齿轮槽和所述关节件的齿轮槽对接并形成容纳所述冠齿轮和所述锁定齿轮的安装空间;
所述锁定齿轮安装于所述手把组件的齿轮槽内和所述关节件的齿轮槽内,且所述锁定齿轮的一侧与所述手把组件的齿轮槽的轮齿啮合,另一侧与所述关节件的齿轮槽的轮齿啮合;
所述冠齿轮抵接于所述手把组件的齿轮槽和所述锁定齿轮之间,且所述冠齿轮的背对所述锁定齿轮的一侧设有轮齿,所述手把组件的齿轮槽的槽底设有与所述冠齿轮的轮齿相匹配的凸齿,所述冠齿轮的轮齿与所述凸齿啮合;
所述冠齿轮的轮齿的面对所述手把组件的齿轮槽槽底的侧边为倾斜侧边,该倾斜侧边用于使所述冠齿轮自转时沿远离所述手把组件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锁定齿轮从所述手把组件的齿轮槽内退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收车拉线,所述收车拉线与所述冠齿轮连接,所述冠齿轮用于在所述收车拉线的驱动下自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遛娃车包括手把组件、关节件、前脚组件、后脚组件、锁定件和解锁组件;手把组件、前脚组件和后脚组件均包括顶部和底部,手把组件的底部与关节件的一端通过转轴一转动连接;手把组件的底部固定有手把连接座,前脚组件的顶部固定有前脚连接座,前脚连接座和手把连接座通过转轴二转动连接;前脚组件的顶部和后脚组件的顶部通过转轴三转动连接;后脚组件的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有后脚连接部,关节件的远离转轴一的端部通过转轴四与后脚连接部转动连接;锁定件用于在遛娃车展开时连接手把组件和关节件,以限制手把组件和关节件绕转轴一相对转动;解锁组件与锁定件连接,用于在遛娃车折叠时驱动锁定件与手把组件或关节件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遛娃车在展开时,手把组件底部的手把连接座、关节件、后脚组件的后脚连接部至其顶部之间的位置以及前脚连接座之间会构成以转轴一、转轴二、转轴三和转轴四为顶点的四边形结构,此时由于锁定件连接手把组件和关节件,因而手把组件和关节件被限制而无法绕转轴一相对转动,该转轴一的自由度也被限制。当上述四边形结构中的转轴一的自由度被限制后,上述四边形结构可以视为改成由转轴二、转轴三和转轴四组成的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好且手把组件和关节件均无法转动,因此该三角形结构中的手把连接座、后脚组件的后脚连接部至其顶部之间的位置以及前脚连接座均会保持固定,此时遛娃车完成展开且遛娃车的各部件可以在展开状态下保持固定而不会自由转动。因此该遛娃车在展开状态下通过锁定件对转轴一的自由度进行限制,可以保证遛娃车的其余转轴以及其余转轴两侧部件的位置固定,从而保证遛娃车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当需要折叠遛娃车时,用户可以利用解锁组件驱动锁定件与手把组件或关节件分离,从而使得手把组件和关节件可以相对转动,此时手把组件、手把组件底部的手把连接座以及关节件均可以自由转动,转轴一的自由度也不再被约束,由于其余转轴两侧的部件之间未连接有锁定件,因此转轴一两侧的手把组件和关节件可以相对转动后,其余转轴两侧的部件也可以相对转动,从而使得该遛娃车的各部件之间可以两两相互靠近转动从而实现遛娃车的折叠。需要说明的是,在折叠遛娃车的过程中,当转轴一两侧的手把组件和关节件可以相对转动后,其余转轴两侧的部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相对转动而实现遛娃车的折叠,此时用户仅需通过操作解锁组件即可实现整车的折叠,不仅可以简化折叠操作,且可以实现单手折叠遛娃车的功能。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折叠遛娃车时,用户还可以在操作解锁组件后使得前脚组件保持竖立,从而在前脚组件保持竖立状态下利用该遛娃车的其余部件的自重而实现遛娃车的自动折叠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遛娃车可以在展开状态下通过锁定件限制手把组件和关节件绕转轴一相对转动,继而限制该遛娃车其余转轴两侧的部件相对转动,从而保证该遛娃车的展开稳定性,而在折叠状态下,该遛娃车可以利用解锁组件驱动锁定件与手把组件或关节件分离而使得手把组件和关节件可以相对转动,从而实现转轴一两侧部件的解锁,继而自动实现其余转轴两侧部件的解锁,进而可以利用该遛娃车各部件的自重实现该遛娃车的连动折叠收车过程,有效提升该遛娃车折叠操作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在折叠收车过程中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在折叠收车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在展开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组件在遛娃车处于折叠收车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在展开状态下的另一侧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向解锁组件在遛娃车处于折叠收车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线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转盘、手把组件、关节件、前脚组件和后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标:1-手把组件;10-转轴一;11-手把连接座;110-提手;12-手把杆;13-手把连接管;2-关节件;3-前脚组件;30-前脚连接座;300-转轴二;31-转轴三;4-后脚组件;40-后脚连接部;400-转轴四;41-后脚连接座;5-锁定齿轮;50-锁定复位件;6-解锁组件;60-冠齿轮;61-收车拉线;7-前轮组件;70-前轮上座;700-第一滑槽;71-前轮旋转座;710-转向轴;711-第二滑槽;72-前轮;73-定向件;74-定向复位件;75-导向轴;76-前轮装饰盖;77-前轮座盖;8-万向解锁组件;80-前轮拉线;81-拨动件;82-拉线卡;9-座椅组件;90-座椅联动件;900-转轴六;91-第一连接部;92-第二连接部;920-转轴五;93-座椅转盘;94-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包括手把组件1、关节件2、前脚组件3、后脚组件4、锁定件和解锁组件6;手把组件1、前脚组件3和后脚组件4均包括顶部和底部,手把组件1的底部与关节件2的一端通过转轴一10转动连接;手把组件1的底部固定有手把连接座11,前脚组件3的顶部固定有前脚连接座30,前脚连接座30和手把连接座11通过转轴二300转动连接;前脚组件3的顶部和后脚组件4的顶部通过转轴三31转动连接;后脚组件4的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有后脚连接部40,关节件2的远离转轴一10的端部通过转轴四400与后脚连接部40转动连接;锁定件用于在遛娃车展开时连接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以限制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绕转轴一10相对转动;解锁组件6与锁定件连接,用于在遛娃车折叠时驱动锁定件与手把组件1或关节件2分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在展开时,如图2和图3所示,手把组件1底部的手把连接座11、关节件2、后脚组件4的后脚连接部40至其顶部之间的位置以及前脚连接座30之间会构成以转轴一10、转轴二300、转轴三31和转轴四400为顶点的四边形结构,此时由于锁定件连接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因而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被限制而无法绕转轴一10相对转动,该转轴一10的自由度也被限制。当上述四边形结构中的转轴一10的自由度被限制后,上述四边形结构可以视为改成由转轴二300、转轴三31和转轴四400组成的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好且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均无法转动,因此该三角形结构中的手把连接座11、后脚组件4的后脚连接部40至其顶部之间的位置以及前脚连接座30均会保持固定,此时遛娃车完成展开且遛娃车的各部件可以在展开状态下保持固定而不会自由转动。因此该遛娃车在展开状态下通过锁定件对转轴一10的自由度进行限制,可以保证遛娃车的其余转轴以及其余转轴两侧部件的位置固定,从而保证遛娃车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当需要折叠遛娃车时,用户可以利用解锁组件6驱动锁定件与手把组件1或关节件2分离,从而使得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可以相对转动,如图4和图5所示,此时手把组件1、手把组件1底部的手把连接座11以及关节件2均可以自由转动,转轴一10的自由度也不再被约束,由于其余转轴两侧的部件之间未连接有锁定件,因此转轴一10两侧的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可以相对转动后,其余转轴两侧的部件也可以相对转动,从而使得该遛娃车的各部件之间可以两两相互靠近转动从而实现遛娃车的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在折叠遛娃车的过程中,当转轴一10两侧的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可以相对转动后,其余转轴两侧的部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相对转动而实现遛娃车的折叠,此时用户仅需通过操作解锁组件6即可实现整车的折叠,不仅可以简化折叠操作,且可以实现单手折叠遛娃车的功能。
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折叠遛娃车时,如图4和图5所示,用户还可以在操作解锁组件6后使得前脚组件3保持竖立,从而在前脚组件3保持竖立状态下利用该遛娃车的其余部件的自重而实现遛娃车的自动折叠过程。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手把连接座11上可以铰接有提手110,提手110与手把连接座11之间的铰接处需与转轴二300间隔设置,以防止提手110干扰转轴二300处的自由度。在折叠该遛娃车时,用户可以在利用解锁组件6解锁锁定件后把持该提手110,此时前脚组件3在自重作用下保持竖立,手把组件1、关节件2和后脚组件4则可以在各自的自重作用下自动转动而使得遛娃车折叠收车。可以看出,提手110便于用户利用单手实现站立收车,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该遛娃车的折叠收车过程的操作便捷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可以在展开状态下通过锁定件限制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绕转轴一10相对转动,继而限制该遛娃车其余转轴两侧的部件相对转动,从而保证该遛娃车的展开稳定性,而在折叠状态下,该遛娃车可以利用解锁组件6驱动锁定件与手把组件1或关节件2分离而使得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可以相对转动,从而实现转轴一10两侧部件的解锁,继而自动实现其余转轴两侧部件的解锁,进而可以利用该遛娃车各部件的自重实现该遛娃车的连动折叠收车过程,有效提升该遛娃车折叠操作便捷性。
其中,如图3所示,手把组件1可以包括呈U形的手把杆12以及连接在该手把杆12两开口端之间的手把连接管13,此时手把连接管13位于手把组件1的底部,手把连接座11可以固定于手把连接管13上。
如图3所示,后脚组件4可以包括两个后脚杆,两个后脚杆的底端均安装有后轮,且两个后脚杆的底端之间可以通过后脚横杆连接,两个后脚杆的顶端之间可以通过转轴三31固定连接,此时转轴三31、两个后脚杆和后脚横杆之间连接形成的后脚组件4呈梯形。在本实施例中,后脚连接部40可以为固定于后脚杆上的固定套,为加固后脚组件4,两个后脚连接部40之间可以连接有横杆。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转轴一10可以固定于手把杆12和手把连接管13之间的连接处,关节件2的一端与转轴一10转动连接;转轴二300可以固定于手把连接座11上,前脚连接座30与转轴二300转动连接;转轴三31固定于两个后脚杆顶端之间,前脚组件3的顶部可以设有圆孔,前脚组件3通过该圆孔与转轴三31转动连接;转轴四400则可以固定于后脚连接部40上,关节件2的远离转轴一10的端部与转轴四400转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解锁组件6可以采用插销或螺栓等紧固件,为提升解锁组件6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解锁组件6包括冠齿轮60且锁定件为锁定齿轮5。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手把组件1的底部和关节件2的设有转轴一10的端部均设有齿轮槽,且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和关节件2的齿轮槽对接并形成容纳冠齿轮60和锁定齿轮5的安装空间;锁定齿轮5安装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内和关节件2的齿轮槽内,且锁定齿轮5的一侧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的轮齿啮合,另一侧与关节件2的齿轮槽的轮齿啮合;冠齿轮60抵接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和锁定齿轮5之间,且冠齿轮60的背对锁定齿轮5的一侧设有轮齿,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的槽底设有与冠齿轮60轮齿相匹配的凸齿,冠齿轮60的轮齿与凸齿啮合;冠齿轮60轮齿的面对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槽底的侧边为倾斜侧边,该倾斜侧边用于使冠齿轮60自转时沿远离手把组件1的方向移动,以推动锁定齿轮5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内退出。
其中,当手把组件1包括手把杆12和手把连接管13时,手把组件1底部的齿轮槽可以设于手把杆12和手把连接管13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转轴一10可以固定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槽底的中部,关节件2的齿轮槽的槽底的中部与转轴一10转动连接。为提升冠齿轮60和锁定齿轮5的使用稳定性,冠齿轮60和锁定齿轮5可以依次转动连接于转轴一10上。在使用过程中,当遛娃车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齿轮5既位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内又位于关节件2的齿轮槽内,此时锁定齿轮5的一侧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的轮齿啮合,另一侧与关节件2的齿轮槽的轮齿啮合,从而可以限制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相对转动。
冠齿轮60轮齿的面对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槽底的侧边为倾斜侧边时,该倾斜侧边的两端沿转轴一10的轴向间隔设置。当遛娃车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折叠收车状态时,可以驱动冠齿轮60自转,由于冠齿轮60轮齿的面对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槽底的侧边为倾斜侧边,因而自转的冠齿轮60会在手把组件1齿轮槽内的凸齿的反作用力下沿转轴一10的轴向远离手把组件1齿轮槽的槽底移动,同时可以推动锁定齿轮5远离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并使得锁定齿轮5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内退出,进而实现锁定齿轮5对手把组件1的解锁,此时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可以绕转轴一10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解锁组件6还包括收车拉线61,收车拉线61与冠齿轮60连接,冠齿轮60用于在收车拉线61的驱动下自转。收车拉线61的一端与冠齿轮60连接,另一端则可以设于手把组件1的顶部,从而便于用户在手把组件1的顶部即通过拉线驱动冠齿轮60旋转,从而实现锁定齿轮5对手把组件1的解锁。
为保护收车拉线61,手把组件1的手把杆12可以为中空结构,此时收车拉线61可以设于手把杆12内。
如图3所示,锁定齿轮5和关节件2的齿轮槽的槽底之间可以连接有锁定复位件50,锁定复位件50用于在锁定齿轮5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内退出时蓄能。当遛娃车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折叠收车状态时,锁定齿轮5从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内退出,此时锁定复位件50被锁定齿轮5压缩而蓄能。
此外,当遛娃车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折叠收车状态时,手把组件1会相对关节件2转动,进而会带动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相对关节件2以及关节件2齿轮槽内的锁定齿轮5转动,此时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的轮齿会与锁定齿轮5的轮齿错位,锁定齿轮5的侧面与手把组件1齿轮槽轮齿的位于槽口处的侧面抵接,从而限制锁定齿轮5重新回到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内而限制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无法继续相对转动。
当遛娃车由折叠收车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时,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会相对关节件2反向旋转,也会相对关节件2齿轮槽内的锁定齿轮5反向旋转,此时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的轮齿会与锁定齿轮5的轮齿不再错位,锁定齿轮5的侧面不会与手把组件1齿轮槽轮齿的位于槽口处的侧面抵接,锁定齿轮5不会受到手把组件1的抵接力,锁定复位件50也不再受到锁定齿轮5的压力,锁定复位件50可以释能而伸长,从而可以驱动锁定齿轮5重新回到手把组件1齿轮槽内,使得锁定齿轮5继续限制手把组件1和关节件2相对转动。其中,锁定复位件50可以采用螺旋弹簧。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还包括前轮组件7,前轮组件7安装于前脚组件3的底部。
如图3所示,前脚组件3可以包括前脚杆,前脚杆的顶端与转轴三31转动连接,前脚杆的底端则安装有前轮组件7。前轮组件7用于与后轮相互配合使得该遛娃车可以稳定位于地面上,以及可以在地面上稳定行走。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前轮组件7包括前轮上座70、前轮旋转座71和前轮72;前轮上座70与前脚组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前轮旋转座71的顶部固定有转向轴710,前轮旋转座71通过转向轴710转动连接于前轮上座70的下方;前轮旋转座71的底部与前轮72的轮轴转动连接。
前轮旋转座71用于支撑前轮72的轮轴,使得前轮72可以绕其轮轴旋转从而实现前轮72的滚动。而前轮旋转座71上的转向轴710则用于实现前轮旋转座71相对前轮上座70的旋转,从而使得带有前轮旋转座71的前轮72不仅可以自转,且可以绕转向轴710旋转,此时前轮72即为万向轮,其滚动方向灵活多变,可以提升该遛娃车的使用便捷性。
进一步的,如图3、图7和图8所示,前轮组件7还包括定向件73;前轮上座70的面对前轮旋转座71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700,前轮旋转座71的面对前轮上座70的一侧设有第二滑槽711,第一滑槽700和第二滑槽711对接以形成容纳定向件73的空间;定向件73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700和第二滑槽711内,且定向件73能够在外力驱动下朝向第一滑槽700的槽底移动并退出第二滑槽711。
其中,定向件73可以为杆状结构,且定向件73可以与转向轴710平行设置。
在使用过程中,当本实施例的遛娃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如图7所示,可以驱动定向件73朝向第一滑槽700的槽底移动并使得定向件73退出第二滑槽711,此时定向件73全部进入第一滑槽700,无法限制前轮上座70和前轮旋转座71相对转动,也即,前轮旋转座71可以带动前轮72绕转向轴710旋转,前轮72为万向轮,可以提升展开状态下的遛娃车的移动灵活性。
当本实施例的遛娃车处于折叠收车状态时,如图8所示,此时可以卸除驱动定向件73移动的外力,并使得定向件73朝向第二滑槽711的槽底移动而回到原位。回到原位的定向件73不仅位于第一滑槽700内,且位于第二滑槽711内,此时定向件73会限制前轮上座70和前轮旋转座71相对转动,也即,前轮旋转座71和前轮72绕均相对前轮上座70保持固定,前轮72为定向轮,可以提升折叠收车状态下的遛娃车的位置稳定性。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溜娃车,还可以利用前轮组件7中的定向件73使得在前轮72遛娃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改变为万向轮,以及使得前轮72在遛娃车处于折叠收车状态时改变为定向轮,从而提升该遛娃车的使用灵活性和存放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9-图11所示,后脚组件4的顶部和前脚组件3的顶部之间安装有万向解锁组件8,万向解锁组件8通过前轮拉线80与定向件73连接;万向解锁组件8用于在后脚组件4和前脚组件3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转动时移动并拉动前轮拉线80,以通过前轮拉线80带动定向件73退出第二滑槽711。
在遛娃车由折叠收车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后脚组件4和前脚组件3会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绕转轴三31相对转动,此时万向解锁组件8会拉动前轮拉线80,并通过前轮拉线80带动定向件73退出第二滑槽711,从而使得前轮72由定向轮转变为万向轮。
可以看出,万向解锁组件8可以在遛娃车由折叠收车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使得万向轮自动由定向轮转变为万向轮,可以节省用户施加外力以驱动定向件73退出第二滑槽711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该遛娃车的使用便捷性。
如图3、图10、图11和图12所示,万向解锁组件8包括拨动件81和拉线卡82;后脚组件4的顶部固定有后脚连接座41,前脚组件3的顶部设有容纳槽,后脚连接座41盖合于容纳槽的槽口处;拨动件81固定于后脚连接座41的面对容纳槽的一侧,拉线卡82设于容纳槽内,拨动件81用于在后脚组件4和前脚组件3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转动时,靠近拉线卡82移动并驱动拉线卡82绕转轴三31转动,以拉动前轮拉线80。
当遛娃车处于折叠收车状态时,如图11所示,前脚组件3顶部的容纳槽内的拨动件81和拉线卡82沿转轴三31的周向间隔分布,此时如图8所示,定向件73既位于第一滑槽700内又位于第二滑槽711内,可以限制前轮旋转座71和前轮上座70相对转动,从而使得前轮72为定向轮。
当遛娃车由折叠收车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时,后脚组件4和前脚组件3之间会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绕转轴三31相对转动,此时后脚连接座41和前脚组件3的顶部之间也会沿转轴三31的周向相互远离,而后脚连接座41上的拨动件81和前脚组件3顶部的拉线卡82会沿转轴三31的周向相互靠近,并且,当后脚组件4和前脚组件3之间相对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如图10所示,拨动件81会与拉线卡82抵接并驱动拉线卡82在容纳槽内绕转轴三31旋转,从而拉动前轮拉线80,使得前轮拉线80收紧并带动定向件73从第二滑槽711内退出,此时如图7所示,定向件73完全进入第一滑槽700内,不会限制前轮旋转座71和前轮上座70相对转动,从而使得前轮72改变为万向轮。
其中,为提升拉线卡82在容纳槽内绕转轴三31旋转过程的稳定性,容纳槽内可以设有沿转轴三31周向延伸的弧形卡槽,拉线卡82位于该弧形卡槽内。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定向件73与第一滑槽700的槽底之间安装有定向复位件74。
当遛娃车由折叠收车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时,如图7所示,定向件73会在前轮拉线80的带动下从第二滑槽711内退出,此时定向件73会压缩定向复位件74,从而使得定向复位件74蓄能。需要说明的是,遛娃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前轮拉线80在拨动件81对拉线卡82的压力下会持续处于收紧状态,从而使得定向件73持续压缩定向复位件74而使得定向复位件74保持蓄能。
而当遛娃车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折叠收车状态时,拨动件81和拉线卡82会在前脚组件3和后脚连接座41的带动下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绕转轴三31旋转,从而使得拉线卡82不再受到拨动件81的压力,前轮拉线80可以放松,定向件73不再受到前轮拉线80的拉力,此时定向复位件74会释能而驱动定向件73回到原位,从而使得定向件73位于第一滑槽700和第二滑槽711之间,定向件73继续限制前轮上座70和前轮旋转座71相对旋转,前轮72转变为定向轮。
可以看出,定向复位件74可以在遛娃车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折叠收车状态时,使得定向件73自动回到原位,从而使得前轮72自动转变为定向轮,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该遛娃车的使用编辑性。
其中,定向复位件74可以采用螺旋弹簧。
为保护前轮拉线80,前脚杆可以为中空结构,前轮72上盖设有穿线通道,前脚组件3顶部的容纳槽、前脚杆和前轮72上盖的穿线通道依次连通,前轮拉线80依次设于容纳槽、前脚杆和前轮72上盖的穿线通道内。
如图3和图7所示,前轮上座70的穿线通道内可以设有导向轴75,前轮拉线80搭接于导向轴75上,导向轴75用于支撑前轮拉线80,使得前轮拉线80在前轮上座70的穿线通道内的转向处可以得到稳定支撑,从而防止前轮拉线80在收紧和放松过程中卡死于前轮上座70内,使得前轮拉线80可以顺畅的带动定向件73进出第二滑槽711。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轮组件7还可以包括前轮装饰盖76,前轮装饰盖76盖合于前轮上座70上,用于遮盖和保护前轮上座70。
此外,如图3所示,前轮旋转座71的面对前轮上座70的顶部还可以固定有前轮座盖77,前轮座盖77套设于转向轴710外,且前轮座盖77设有与第一滑槽700和第二滑槽711相连通的穿孔,定向件73可以位于前轮座盖77的穿孔内,前轮座盖77不仅可以保护前轮旋转座71且可以对定向件73进出第二滑槽711的过程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还可以包括座椅组件9和座椅联动件90;座椅组件9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部91和第二连接部92,第一连接部91与后脚组件4的顶端通过转轴三3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92与座椅联动件90的一端通过转轴五920转动连接;座椅联动件90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六900与手把连接座11转动连接,且转轴二300和转轴六900间隔设置。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遛娃车在展开时,如图2所示,转轴一10、转轴二300、转轴三31和转轴四400的自由度均被限制,转轴一10两侧的关节件2和手把组件1不能相对转动,转轴二300两侧的手把连接座11和前脚连接组不能相对转动,转轴三31两侧的前脚组件3和后脚组件4不能相对转动,转轴四400两侧的前脚组件3和关节件2也不能相对转动。因而此时手把组件1以及固定于手把组件1底部的手把连接座11均保持固定,后脚组件4和前脚连接座30也均保持固定,在上述保持固定的各部件的限制下,转轴五920和转轴六900的自由度也被限制,此时通过转轴三31与后脚组件4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1、通过转轴六900与手把连接座11转动连接的座椅联动件90以及通过转轴五920与座椅联动件90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92,均会保持固定而无法自由转动,因而此时座椅组件9的位置固定,可以稳定发挥支撑人体的作用。
当本实施例的遛娃车处于折叠收车状态时,如图4和图5所示,转轴一10、转轴二300、转轴三31和转轴四400的自由度均不被约束,转轴一10两侧的关节件2和手把组件1可以相对转动,转轴二300两侧的手把连接座11和前脚连接组可以相对转动,转轴三31两侧的前脚组件3和后脚组件4可以相对转动,转轴四400两侧的前脚组件3和关节件2也可以相对转动。因而此时手把组件1以及固定于手把组件1底部的手把连接座11均可以自由转动,后脚组件4和前脚连接座30也均可以自由转动,当上述各部件可以自由转动时,转轴五920和转轴六900的自由度也不被约束,此时通过转轴三31与后脚组件4转动连接且通过转轴五920与座椅联动件90转动连接的座椅组件9,以及座椅联动件90,均可以自由转动,因而此时座椅组件9可以在自重作用下自动折叠于前脚组件3的一侧,不需用户进行额外操作即可进行全车的自动连动折叠收车。
如图2、图3和图13所示,座椅组件9包括座椅转盘93和座椅94;座椅94可拆卸安装于座椅转盘93上,第一连接部91和第二连接部92间隔设置于座椅转盘93的底部。座椅转盘93用于支撑座椅94,具体的,座椅94可以卡接于座椅转盘93上。
当座椅94可拆卸安装于座椅转盘93上时,座椅94在座椅转盘93上的安拆过程较为便捷,进而便于用户在座椅转盘93上调节座椅94的朝向,如图1和图14所示,座椅94可以朝向遛娃车行驶前方,此时座椅94上的婴儿背对用户;如图15和图16所示,座椅94还可以背对遛娃车行驶前方,此时座椅94上的婴儿面对用户。
如图1、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座椅94可以包括底座和靠背,底座和靠背可以铰接,底座和靠背之间可以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靠背相对底座的倾斜角度,从而便于婴儿或坐或躺,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座椅94的使用灵活性。
其中,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具有多种形式,其为现有技术,因而在此不再赘述其结构和使用原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遛娃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组件(1)、关节件(2)、前脚组件(3)、后脚组件(4)、锁定件和解锁组件(6);
所述手把组件(1)、所述前脚组件(3)和所述后脚组件(4)均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手把组件(1)的底部与所述关节件(2)的一端通过转轴一(10)转动连接;
所述手把组件(1)的底部固定有手把连接座(11),所述前脚组件(3)的顶部固定有前脚连接座(30),所述前脚连接座(30)和所述手把连接座(11)通过转轴二(300)转动连接;所述前脚组件(3)的顶部和所述后脚组件(4)的顶部通过转轴三(31)转动连接;
所述后脚组件(4)的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有后脚连接部(40),所述关节件(2)的远离所述转轴一(10)的端部通过转轴四(400)与所述后脚连接部(40)转动连接;
所述锁定件用于在所述遛娃车展开时连接所述手把组件(1)和所述关节件(2),以限制所述手把组件(1)和所述关节件(2)绕所述转轴一(10)相对转动;
所述解锁组件(6)与所述锁定件连接,用于在所述遛娃车折叠时驱动所述锁定件与所述手把组件(1)或所述关节件(2)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遛娃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轮组件(7),所述前轮组件(7)安装于所述前脚组件(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遛娃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7)包括前轮上座(70)、前轮旋转座(71)和前轮(72);
所述前轮上座(70)与所述前脚组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轮旋转座(71)的顶部固定有转向轴(710),所述前轮旋转座(71)通过所述转向轴(710)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轮上座(70)的下方;
所述前轮旋转座(71)的底部与所述前轮(72)的轮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遛娃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7)还包括定向件(73);
所述前轮上座(70)的面对所述前轮旋转座(71)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700),所述前轮旋转座(71)的面对所述前轮上座(70)的一侧设有第二滑槽(711),所述第一滑槽(700)和所述第二滑槽(711)对接以形成容纳所述定向件(73)的空间;
所述定向件(7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700)和所述第二滑槽(711)内,且所述定向件(73)能够在外力驱动下朝向所述第一滑槽(700)的槽底移动并退出所述第二滑槽(7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遛娃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组件(4)的顶部和所述前脚组件(3)的顶部之间安装有万向解锁组件(8),所述万向解锁组件(8)通过前轮拉线(80)与所述定向件(73)连接;
所述万向解锁组件(8)用于在所述后脚组件(4)和所述前脚组件(3)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转动时移动并拉动所述前轮拉线(80),以通过所述前轮拉线(80)带动所述定向件(73)退出所述第二滑槽(7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遛娃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解锁组件(8)包括拨动件(81)和拉线卡(82);
所述后脚组件(4)的顶部固定有后脚连接座(41),所述前脚组件(3)的顶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后脚连接座(41)盖合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处;
所述拨动件(81)固定于所述后脚连接座(41)的面对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拉线卡(82)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拨动件(81)用于在所述后脚组件(4)和所述前脚组件(3)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转动时,靠近所述拉线卡(82)移动并驱动所述拉线卡(82)绕所述转轴三(31)转动,以拉动所述前轮拉线(8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遛娃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件(73)与所述第一滑槽(700)的槽底之间安装有定向复位件(74)。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遛娃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组件(9)和座椅联动件(90);
所述座椅组件(9)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部(91)和第二连接部(92),所述第一连接部(91)与所述后脚组件(4)的顶端通过所述转轴三(3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92)与所述座椅联动件(90)的一端通过转轴五(920)转动连接;
所述座椅联动件(90)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六(900)与所述手把连接座(11)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二(300)和所述转轴六(900)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遛娃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6)包括冠齿轮(60),所述锁定件为锁定齿轮(5);
所述手把组件(1)的底部和所述关节件(2)的设有所述转轴一(10)的端部均设有齿轮槽,且所述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和所述关节件(2)的齿轮槽对接并形成容纳所述冠齿轮(60)和所述锁定齿轮(5)的安装空间;
所述锁定齿轮(5)安装于所述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内和所述关节件(2)的齿轮槽内,且所述锁定齿轮(5)的一侧与所述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的轮齿啮合,另一侧与所述关节件(2)的齿轮槽的轮齿啮合;
所述冠齿轮(60)抵接于所述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和所述锁定齿轮(5)之间,且所述冠齿轮(60)的背对所述锁定齿轮(5)的一侧设有轮齿,所述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的槽底设有与所述冠齿轮(60)轮齿相匹配的凸齿,所述冠齿轮(60)的轮齿与所述凸齿啮合;
所述冠齿轮(60)轮齿的面对所述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槽底的侧边为倾斜侧边,该倾斜侧边用于使所述冠齿轮(60)自转时沿远离所述手把组件(1)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锁定齿轮(5)从所述手把组件(1)的齿轮槽内退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遛娃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6)还包括收车拉线(61),所述收车拉线(61)与所述冠齿轮(60)连接,所述冠齿轮(60)用于在所述收车拉线(61)的驱动下自转。
CN202222119877.5U 2022-08-11 2022-08-11 遛娃车 Active CN217804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9877.5U CN217804880U (zh) 2022-08-11 2022-08-11 遛娃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9877.5U CN217804880U (zh) 2022-08-11 2022-08-11 遛娃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4880U true CN217804880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9877.5U Active CN217804880U (zh) 2022-08-11 2022-08-11 遛娃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4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18254B1 (en) Compact collapsible stroller
EP2684766B1 (en) Foldable passenger carrier
GB2259282A (en) A trolley with a foldable seat assembly.
CN102256856A (zh) 用于手推童车的座椅附接件
WO2006079012A1 (en) Stroller
EP3512765B1 (en) A full folding tricycle
TWI812956B (zh) 具輔助籃的可轉換兒童推車系統
CN109689472A (zh) 可折叠童车和相关方法
EP2700559B1 (en) Foldable stroller frame
CN217804880U (zh) 遛娃车
CN207697787U (zh)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CN110329336A (zh) 一种便于收折的童车骨架
CN215398871U (zh) 可折叠的手推车
US20220194458A1 (en)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CN209336786U (zh) 儿童推车
EP0697324A1 (en) Foldable pushchair
CN107776641B (zh) 推车车架
WO2003074342A1 (en) Collapsible buggy
CN212828621U (zh) 一种座椅支架和手推车
CN22026287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3085988A (zh) 婴儿车架
CN220694886U (zh) 婴儿床
CN106043402B (zh) 儿童推车
CN212074078U (zh) 折叠后可站立的可折叠手推车
CN210618248U (zh)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