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2644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2644U
CN217792644U CN202221994576.0U CN202221994576U CN217792644U CN 217792644 U CN217792644 U CN 217792644U CN 202221994576 U CN202221994576 U CN 202221994576U CN 217792644 U CN217792644 U CN 217792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ide
side wall
liner
outer pot
pot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45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圆杰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45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2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2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2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壳、锅胆结构以及发热结构;所述机壳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旁侧;所述锅胆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腔中,所述锅胆结构包括外锅胆、内锅胆和旋转驱动件,所述外锅胆具有周侧壁,所述周侧壁贯穿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内锅胆设置在所述外锅胆内;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外锅胆上,且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内锅胆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所述内锅胆沿所述外锅胆的周向转动;所述发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腔中,且所述发热结构的热流向朝向所述开口部。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空气炸锅烹饪食物时出现的局部未熟透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一种可以用空气来进行“油炸”的机器,主要是利用空气替代原本煎锅里的热油,让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吹走了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材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空气炸锅的发热结构一般安装在锅胆结构的顶部,因此,在烹饪过程中食物底部无法很好地受热,出现顶部烤焦而底部未熟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空气炸锅烹饪食物时出现的局部未熟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主机壳;
机壳,所述机壳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旁侧;
锅胆结构,所述锅胆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腔中,所述锅胆结构包括外锅胆、内锅胆和旋转驱动件,所述外锅胆具有周侧壁,所述周侧壁贯穿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内锅胆设置在所述外锅胆内;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外锅胆上,且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内锅胆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所述内锅胆沿所述外锅胆的周向转动;
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腔中,且所述发热结构的热流向朝向所述开口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结构包括隔热罩和发热件;
所述隔热罩与所述外锅胆连接并盖合所述开口部;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结构还包括风扇叶和风扇电机;
所述风扇叶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且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内锅胆与所述风扇叶之间;所述风扇电机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外,且所述风扇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延伸进所述隔热罩内与所述风扇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
所述第一隔热罩与所述外锅胆连接并盖合所述开口部,所述第二隔热罩与所述外锅胆连接,所述第二隔热罩盖设所述第一隔热罩,且所述第二隔热罩与所述第一隔热罩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
所述第一隔热罩与所述外锅胆连接并盖合所述开口部,所述第二隔热罩与所述外锅胆连接,所述第二隔热罩盖设所述第一隔热罩,且所述第二隔热罩与所述第一隔热罩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胆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夹设在所述第一外锅胆和所述第二外锅胆之间,且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第二开口的周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胆结构还包括滚动支撑组件,所述滚动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外锅胆上,所述内锅胆设置在所述滚动支撑组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滚动支撑组件包括连接环和滚动件,所述连接环沿所述外锅胆的内周侧设置,所述连接环形成有若干个沿其周向排布的轴接部,所述滚动件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轴接部上,所述内锅胆设置在所述滚动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周侧壁包括第一段周侧壁、第二段周侧壁以及台阶壁;所述第二段周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段周侧壁的上方,在所述第一段周侧壁和所述第二段周侧壁的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一段周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段周侧壁的投影内;所述台阶壁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周侧壁和所述第二段周侧壁之间;
其中,所述滚动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台阶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外锅胆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周侧壁的一端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二外锅胆还具有设在所述第二周侧壁一端的第二底壁,且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一底壁间隔设置,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壁上,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底壁以延伸进所述第二外锅胆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底壁贯穿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
锅胆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套接部和密封部,所述套接部套设在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密封部由所述套接部的外周侧凸起形成,且所述密封部盖设所述避让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胆包括承置部和自所述承置部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的围栏部;
所述承置部贯穿形成有若干个第一通热孔,所述围栏部贯穿形成有若干个第二通热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机壳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设置,使第二收容腔位于第一收容腔的旁侧,因此,在将锅胆结构设置在第一收容腔中、将发热结构设置在第二收容腔中后,发热结构位于锅胆结构的旁侧,使得发热结构的热流向能够朝向开口部;在空气炸锅开始工作之后,发热结构启动,发热结构的热量通过开口部散发至外锅胆内,因此,相对于外锅胆内的内锅胆上食物来说,热量从食物的侧面来对食物进行烹饪,以兼顾了食物的顶部、中部、底部;同时,旋转驱动件驱动内锅胆沿着外锅胆的周侧转动,内锅胆上的食物随之转动,从而使得食物的整个周面均经过开口部,以使得食物的整个周面能够受热均衡,避免食物出现部分未熟透的现象。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空气炸锅烹饪食物时出现的局部未熟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气炸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锅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气炸锅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锅胆结构的剖面图。
其中:100、空气炸锅;10、锅胆结构;11、外锅胆;111、第一外锅胆;1111、第一周侧壁;1111a、第一开口;1112、第一底壁;11121、凸台;112、第二外锅胆;1121、第二周侧壁;1121a、第二开口;11211、第一段周侧壁;11212、第二段周侧壁;11213、台阶壁;1122、第二底壁;12、内锅胆;121、承置部;122、围栏部;1221、第二通热孔;13、旋转驱动件;14、第一密封件;15、滚动支撑组件;151、连接环;1511、轴接部;152、滚动件;16、第二密封件;161、套接部;162、密封部;20、机壳;201、第一收容腔;202、第二收容腔;21、主机身;22、机盖;221、可视部;30、发热结构;31、隔热罩;311、第一隔热罩;312、第二隔热罩;32、发热件;33、风扇叶;34、风扇电机;40、交互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100,包括机壳20、锅胆结构10以及发热结构30;所述机壳20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腔201和第二收容腔202,所述第二收容腔202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201的旁侧;所述锅胆结构10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腔201中,所述锅胆结构10包括外锅胆11、内锅胆12和旋转驱动件13,所述外锅胆11具有周侧壁,所述周侧壁贯穿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内锅胆12设置在所述外锅胆11内;所述旋转驱动件13设置在所述外锅胆11上,且所述旋转驱动件13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内锅胆12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13驱动所述内锅胆12沿所述外锅胆11的周向转动;所述发热结构30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腔202中,且所述发热结构30的热流向朝向所述开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机壳20的第一收容腔201和第二收容腔20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设置,使第二收容腔202位于第一收容腔201的旁侧,因此,在将锅胆结构10设置在第一收容腔201中、将发热结构30设置在第二收容腔202中后,发热结构30位于锅胆结构10的旁侧,使得发热结构30的热流向能够朝向开口部;在空气炸锅100开始工作之后,发热结构30启动,发热结构30的热量通过开口部散发至外锅胆11内,因此,相对于外锅胆11内的内锅胆12上食物来说,热量从食物的侧面来对食物进行烹饪,以兼顾了食物的顶部、中部、底部;同时,旋转驱动件13驱动内锅胆12沿着外锅胆11的周侧转动,内锅胆12上的食物随之转动,从而使得食物的整个周面均经过开口部,以使得食物的整个周面能够受热均衡,避免食物出现部分未熟透的现象。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空气炸锅100烹饪食物时出现的局部未熟透的技术问题。
参见图1、图2及图4,机壳20包括主机身21和机盖22,主机身21形成第一收容腔201和第二收容腔202,机盖22和主机身21连接,用于盖合设置第一收容腔201中的锅胆结构10。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机壳20还形成有可视部221,通过可视部221对内锅胆12上的食物进行观察。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可视部221由机盖22形成,因此,可从空气炸锅100的顶部对食物进行观察。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及图4,空气炸锅100还包括交互模块40,通过交互模块40对空气炸锅100的工作进行控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交互模块40设置在主机身21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4,所述发热结构30包括隔热罩31和发热件32;所述隔热罩31与所述外锅胆11连接并盖合所述开口部;所述发热件32设置在所述隔热罩31内。
通过隔热罩31将锅胆结构10的开口部盖合,因此,设置在隔热罩31内的发热件32产生发热量只能传递到外锅胆11内,保证了发热结构30的充分使用;同时避免了因发热结构30的热量过多的传递到机壳20上而导致机壳20发热。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4,所述发热结构30还包括风扇叶33和风扇电机34;所述风扇叶33设置在所述隔热罩31内,且所述发热件32位于所述内锅胆12与所述风扇叶33之间;所述风扇电机34设置在所述隔热罩31外,且所述风扇电机34的动力输出端延伸进所述隔热罩31内与所述风扇叶33连接。
因此,将风扇电机34设置在隔热罩31外,避免了隔热罩31内的空间被占用,同时提高了风扇电机34的散热效果;将风扇叶33设置在隔热罩31内,并使发热件32位于内锅胆12和风扇叶33之间,因此,在启动发热件32的同时,启动风扇电机34,风扇电机34驱动风扇叶33转动,将发热件32产生的热量吹向外锅胆11的内锅胆12,以提高了对内锅胆12上的食物的烹饪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4,所述隔热罩31包括第一隔热罩311和第二隔热罩312;所述第一隔热罩311与所述外锅胆11连接并盖合所述开口部,所述第二隔热罩312与所述外锅胆11连接,所述第二隔热罩312盖设所述第一隔热罩311,且所述第二隔热罩312与所述第一隔热罩311间隔设置。
具体地,通过第一隔热罩311对发热件32进行初步隔热,此外,还将第二隔热罩312盖设在第一隔热罩311,并第二隔热罩312与第一隔热罩311间隔设置,因此,第一隔热罩311与第二隔热罩312之间形成一个隔热腔,通过隔热腔和第二隔热罩312进一步避免了发热件32的热量朝外锅胆11内以外的地方扩散,同时,对发热件32与机壳20之间做进一步隔热,进一步降低了发热件32对机壳20的影响。
下面对锅胆结构10作具体举例说明:
参见图2、图3及图5,所述外锅胆11包括第一外锅胆1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锅胆111内的第二外锅胆112,所述内锅胆1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锅胆112内;所述周侧壁包括第一周侧壁1111和第二周侧壁1121,所述第一周侧壁1111由所述第一外锅胆111形成,所述第一周侧壁1111贯穿形成第一开口1111a;所述第二周侧壁1121由所述第二外锅胆112形成,第二周侧壁1121与所述第一周侧壁1111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周侧壁1121贯穿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1111a对应的第二开口1121a;所述第一开口1111a和所述第二开口1121a共同形成所述开口部。
本实施例将外锅胆11设置成第一外锅胆111和第二外锅胆112,并将第二外锅胆112设置在第一外锅胆111内,当机盖22处于盖合状态时,机盖22盖合第二外锅胆112,以使得第二外锅胆112处于闭合状态,发热结构3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开口1111a、第二开口1121a集中在第二外锅胆112内,以对内锅胆12上的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第一外锅胆111设置在第二外锅胆112外,且第一外锅胆111的第一周侧壁1111与第二外锅胆112的第二周侧壁1121间隔设置,因此,通过第一周侧壁1111来隔断第二周侧壁1121与机壳20之间的热传递,一方面减少了第二外锅胆112内的热量的流失,另一方面避免机壳20因受第二外锅胆112内的热量影响而温度过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5,第一开口1111a为一个,第二开口1121a为多个,多个第二开口1121a呈矩阵排列;且在第一开口1111a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多个第二开口1121a的投影均位于第一开口1111a的投影内。通过第一开口1111a和第二开口1121a的口径、数量进行设置,以提高热量的导入量,通过提高第二外锅胆112的美观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及图5,所述锅胆结构1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4,所述第一密封件14夹设在所述第一外锅胆111和所述第二外锅胆112之间,且所述第一密封件14沿所述第二开口1121a的周侧设置。
因此,发热结构30的热量在通过第一外锅胆111的第一开口1111a后,只能朝向第二开口1121a扩散,避免了热量在从第一开口1111a到第二开口1121a的过程,朝第一外锅胆111与第二外锅胆112之间的间隔空间扩散,进一步减小了发热结构30的热量损失,提高了发热结构30作用在食物上的烹饪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及图5,所述锅胆结构10还包括滚动支撑组件15,所述滚动支撑组件15设置在所述外锅胆11上,所述内锅胆12设置在所述滚动支撑组件15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锅胆11和内锅胆12之间设置滚动支撑组件15,因此,在旋转驱动件13驱动内锅胆12转动的时候,滚动支撑组件15能够对内锅胆12的转动进行支撑,以保证内锅胆12稳定的转动,同时,滚动支撑组件15的滚动性能能够减小了滚动支撑组件15与内锅胆12之间的摩擦,确保了内锅胆12能够顺畅的转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支撑组件15包括连接环151和滚动件152,所述连接环151沿所述外锅胆11的内周侧设置,所述连接环151形成有若干个沿其周向排布的轴接部1511,所述滚动件152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轴接部1511上,所述内锅胆12设置在所述滚动件152上。
本实施例借助连接环151来限定滚动件152在外锅胆11中的位置,具体地,将连接环151设置成沿外锅胆11的内周设置,由连接环151形成有若干个沿其周向排布的轴接部1511;因此,在将若干个滚动件152一一对应的可转动的套设在轴接部1511上后,若干个滚动件152沿外锅胆11的内周向排布,从而对设置在外锅胆11内的内锅胆12进行平衡稳定的支撑。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5,所述第二周侧壁1121包括第一段周侧壁11211、第二段周侧壁11212以及台阶壁11213;所述第二段周侧壁11212位于所述第一段周侧壁11211的上方,在所述第一段周侧壁11211和所述第二段周侧壁11212的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一段周侧壁11211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段周侧壁11212的投影内;所述台阶壁11213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周侧壁11211和所述第二段周侧壁11212之间;其中,所述滚动支撑组件15设置在所述台阶壁11213上。
因此,在将滚动支撑组件15放置在台阶壁11213上、将内锅胆12放置在滚动支撑组件15上后,第二段周侧壁11212对滚动支撑组件15、内锅胆12的周向进行限定防护;同时,由于第一段周侧壁11211的支撑,内锅胆12与第二外锅胆112的底部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使得内锅胆12的底部可以充分蓄积热量,从而对食物的底部进行加热。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一段周侧壁11211、第二段周侧壁11212均形成有第二开口1121a,因此,发热结构30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段周侧壁11211上的第二开口1121a蓄积在食物的底部,发热结构30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二段周侧壁11212上的第二开口1121a蓄积在食物的侧面。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5,所述第一外锅胆111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周侧壁1111的一端的第一底壁1112;所述第二外锅胆112还具有设在所述第二周侧壁1121一端的第二底壁1122,且所述第二底壁1122与所述第一底壁1112间隔设置,所述旋转驱动件1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壁1112上,所述旋转驱动件13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底壁1112、所述第二底壁1122以延伸进所述第二外锅胆112内。
具体地,第二外锅胆112的底部也会蓄积有热量,因此,将第二外锅胆112的第二底壁1122与第一外锅胆111的第一底壁1112间隔设置,从而隔断第二底壁1122与机壳20之间的传热,提高了第二外锅胆112底部的蓄热能力,降低了第二外锅胆112底部的散热量;并将旋转驱动件13设置在第一外锅胆111的第一底壁1112上,以远离第二外锅胆112,减小第二外锅胆112内的热量对旋转驱动件13的影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及图5,旋转驱动件13设置在第一底壁1112的外壁面上,提高了旋转驱动件13的散热能力,并减少了第二外锅胆112与旋转驱动件13之间的热量传递。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底壁1112凸起形成有凸台11121,所述凸台11121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底壁1122,以实现第一底壁1112与第二底壁1122的间隔设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5,所述第二底壁1122贯穿有所述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旋转驱动件13的动力输出端;锅胆结构1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6,所述第二密封件16包括套接部161和密封部162,所述套接部161套设在所述旋转驱动件13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密封部162由所述套接部161的外周侧凸起形成,且所述密封部162盖设所述避让孔。
通过避让孔使得旋转驱动件13的动力输出端能够伸进第二外锅胆112内以与内锅胆12连接;通过套接部161实现了第二密封件16相对旋转驱动件13的动力输出端的固定,通过密封部162来实现第二密封件16对避让孔的盖合密封,从而减小第二外锅胆112内的热量从避让孔流失的流失量,提高了第二外锅胆112的蓄热能力。
参见图3及图5,所述内锅胆12包括承置部121和自所述承置部121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的围栏部122,通过承置部121来放置食物,通过围栏部122来对承置部121上的食物进行周向限定,避免在旋转驱动件13驱动内锅胆12转动时,食物从承置部121上偏离出去。
具体地,所述承置部121贯穿形成有若干个第一通热孔,以使得蓄积在第二外锅胆112底部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通热孔作用在食物的底部上;所述围栏部122贯穿形成有若干个第二通热孔1221,以使得蓄积在第二外锅胆112周侧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通热孔1221作用在食物的周侧。
需要说明的是,内锅胆12为上端敞开,因此,蓄积在第二外锅胆112顶部的热量也能够作用在食物的顶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旁侧;
锅胆结构,所述锅胆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腔中,所述锅胆结构包括外锅胆、内锅胆和旋转驱动件,所述外锅胆具有周侧壁,所述周侧壁贯穿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内锅胆设置在所述外锅胆内;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外锅胆上,且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内锅胆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所述内锅胆沿所述外锅胆的周向转动;
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腔中,且所述发热结构的热流向朝向所述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结构包括隔热罩和发热件;
所述隔热罩与所述外锅胆连接并盖合所述开口部;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结构还包括风扇叶和风扇电机;
所述风扇叶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且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内锅胆与所述风扇叶之间;所述风扇电机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外,且所述风扇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延伸进所述隔热罩内与所述风扇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
所述第一隔热罩与所述外锅胆连接并盖合所述开口部,所述第二隔热罩与所述外锅胆连接,所述第二隔热罩盖设所述第一隔热罩,且所述第二隔热罩与所述第一隔热罩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胆包括第一外锅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锅胆内的第二外锅胆,所述内锅胆设置在所述第二外锅胆内;
所述周侧壁包括第一周侧壁和第二周侧壁,所述第一周侧壁由所述第一外锅胆形成,所述第一周侧壁贯穿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周侧壁由所述第二外锅胆形成,第二周侧壁与所述第一周侧壁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周侧壁贯穿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共同形成所述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胆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夹设在所述第一外锅胆和所述第二外锅胆之间,且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第二开口的周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胆结构还包括滚动支撑组件,所述滚动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外锅胆上,所述内锅胆设置在所述滚动支撑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支撑组件包括连接环和滚动件,所述连接环沿所述外锅胆的内周侧设置,所述连接环形成有若干个沿其周向排布的轴接部,所述滚动件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轴接部上,所述内锅胆设置在所述滚动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周侧壁包括第一段周侧壁、第二段周侧壁以及台阶壁;所述第二段周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段周侧壁的上方,在所述第一段周侧壁和所述第二段周侧壁的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一段周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段周侧壁的投影内;所述台阶壁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周侧壁和所述第二段周侧壁之间;
其中,所述滚动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台阶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锅胆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周侧壁的一端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二外锅胆还具有设在所述第二周侧壁一端的第二底壁,且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一底壁间隔设置,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壁上,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底壁以延伸进所述第二外锅胆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壁贯穿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
锅胆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套接部和密封部,所述套接部套设在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密封部由所述套接部的外周侧凸起形成,且所述密封部盖设所述避让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胆包括承置部和自所述承置部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的围栏部;
所述承置部贯穿形成有若干个第一通热孔,所述围栏部贯穿形成有若干个第二通热孔。
CN202221994576.0U 2022-07-29 2022-07-29 空气炸锅 Active CN217792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576.0U CN217792644U (zh) 2022-07-29 2022-07-29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576.0U CN217792644U (zh) 2022-07-29 2022-07-29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2644U true CN217792644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0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4576.0U Active CN217792644U (zh) 2022-07-29 2022-07-29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2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92644U (zh) 空气炸锅
CN21127018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8074610U (zh) 锅胆结构及空气炸锅
CN110115532B (zh) 搅拌杯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214259080U (zh) 煎烤机
CN213605939U (zh) 空气炸锅
CN211155318U (zh) 空气炸锅
CN221330969U (zh) 上机芯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8738454U (zh) 煎烤烹炸器具用机头、烹饪器具
CN215777529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484292U (zh) 煎烤机
CN218552124U (zh) 一种锅盖式空气炸锅
CN21894298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777532U (zh) 烘烤组件、上盖以及烹饪器具
CN218552117U (zh) 一种双腔无叶空气炸锅
CN221205122U (zh) 空气炸锅
CN220898528U (zh) 空气炸锅
CN216876045U (zh) 一种纵置双炸桶空气炸锅
CN211632757U (zh) 烹饪器具
CN216822901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246908U (zh) 一种嵌入式烤箱
CN21804482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1356624U (zh) 空气炸锅
CN211324512U (zh) 轻食机的壳体结构
CN2181864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