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4840U -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 Google Patents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4840U
CN217784840U CN202221839918.1U CN202221839918U CN217784840U CN 217784840 U CN217784840 U CN 217784840U CN 202221839918 U CN202221839918 U CN 202221839918U CN 217784840 U CN217784840 U CN 217784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eat
metal
inner bag
port portion
gas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99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钊
郭淑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99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4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4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4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包括:非金属内胆、金属阀座和卡箍,非金属内胆内部形成容纳气体燃料的容纳空间,非金属内胆的端部设置有端口部,端口部限定出瓶口,金属阀座邻近瓶口且与端口部的外表面贴合固定,卡箍邻近瓶口且与端口部的内表面体贴合固定,卡箍与金属阀座在端口部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正对。通过设置卡箍与金属内胆共同夹持非金属内胆的端口部,卡箍限制端口部的径向位移,提升金属阀座和非金属内胆的结合性,可减少非金属内胆在充放气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者在高温条件下产生变形,造成非金属内胆和金属阀座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发生,可提升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的密封性,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的工作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气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背景技术
非金属内胆全缠绕气瓶的基本结构为非金属内胆与金属阀座通过注塑、胶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到一起后再进行纤维缠绕。金属阀座与非金属内胆连接后其外表面与常规钢质气瓶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即筒体段以及瓶口为圆环,瓶肩处光滑过渡。但非金属内胆和金属阀座属于不同的材质,在气瓶的使用过程中,瓶口可能会受到冲击,非金属内胆和金属阀座之间可能会出现间隙,降低密封效果,导致氢气从两者的交界面逸出,造成气瓶内气体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该非金属缠绕气瓶的非金属内胆和金属阀座之间结合性好,非金属缠绕气瓶的密封效果好,工作稳定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包括:非金属内胆,所述非金属内胆内部形成容纳气体燃料的容纳空间,所述非金属内胆的端设置有端口部,所述端口部限定出瓶口;金属阀座,所述金属阀座邻近所述瓶口且与所述端口部的外表面贴合固定;卡箍,所述卡箍邻近所述瓶口且与所述端口部的内表面体贴合固定,所述卡箍与所述金属阀座在所述端口部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通过设置卡箍与金属内胆共同夹持非金属内胆的端口部,卡箍限制端口部的径向位移,提升金属阀座和非金属内胆的结合性,可减少非金属内胆在充放气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者在高温条件下产生变形,造成非金属内胆和金属阀座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发生,可提升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的密封性,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的工作稳定性好。
具体地,所述卡箍、所述金属阀座和所述端口部一体注塑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金属内胆包括:内胆本体,所述内胆本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端口部,所述端口部朝向所述内胆本体的内侧延伸。
具体地,所述端口部包括:第一端口部,所述第一端口部设置在所述内胆本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上且朝向所述内胆本体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一端口部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侧面与所述非金属内胆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所述非金属内胆的中心线上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内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端口部,所述第二端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部的内端且朝向内侧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口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口部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金属阀座贴合固定,所述第二端口部的内表面与所述卡箍贴合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箍包括:周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周侧壁轴向上一端的底壁,所述周侧壁与所述端口部的内表面贴合固定,所述底壁与所述金属阀座的内端贴合固定,所述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槽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部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阀座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凸起,所述第一端口部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阀座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开凹槽,每个凸起与对应的所述凹槽配合。
具体地,所述金属阀座包括:金属阀座本体和第一轴环,所述第一轴环沿所述金属阀座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环与所述第一端口部贴合固定,所述凸起或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环上且沿所述第一轴环的径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阀座还包括:第二轴环,所述第二轴环沿所述金属阀座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轴环位于所述第一轴环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轴环间隔设置;所述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还包括:缠绕层,所述缠绕层缠绕在所述非金属内胆外表面和所述金属阀座的外表面上,所述缠绕层的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轴环和所述第二轴环之间。
具体地,所述第二轴环在所述金属阀座轴向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所述缠绕层的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轴环的外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阀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排气孔,所述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还包括:阀,所述阀与所述排气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部与所述金属阀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阀与所述排气孔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金属缠绕气瓶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金属缠绕气瓶的瓶口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阀座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阀座的立体外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箍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
非金属内胆1、端口部11、第一端口部111、第二端口部112、内胆本体12、
金属阀座2、金属阀座本体21、第一轴环22、凹槽221、第二轴环23、拆装凸台24、
卡箍3、槽口31、
缠绕层4、
阀5、
第一密封结构61、第二密封结构62、挡圈63、O型圈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包括:非金属内胆1、金属阀座2和卡箍3,非金属内胆1内部形成容纳气体燃料的容纳空间,非金属内胆1的端部设置有端口部11,端口部11限定出瓶口,金属阀座2邻近瓶口且与端口部11的外表面贴合固定,卡箍3邻近瓶口且与端口部11的内表面体贴合固定,卡箍3与金属阀座2在端口部11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正对。
非金属内胆1的端部设置有端口部11,并且在端口部11设置有瓶口,瓶口将外界与非金属内胆1内部的容纳空间连通,可通过瓶口向容纳空间填充气体燃料,或者通过瓶口将气体燃料从容纳空气取出。在瓶口处设置有金属阀座2,金属阀座2与阀体等配合,以控制气体燃料的充放。
金属阀座2与端口部11的外表面贴合固定,卡箍3与端口部11的内表面贴合固定,其中,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非金属内胆1为参考系,非金属内胆1内部的容纳空间为内部,外界环境为外部,因此阀座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而金属阀座2设置在瓶口处且设置在外界,而非金属内胆1限定出容纳空间,因此金属阀座2与卡箍3将非金属内胆1的端口部11夹持。非金属内胆1在充放气、高低温情况下容易变形,这里设置金属阀座2与卡箍3将非金属内胆1的端口部11夹持,使非金属内胆1和金属阀座2之间有了约束力,限定了非金属内胆1与金属阀座2之前的径向移动,其目的是防止非金属内胆1变形后,金属阀座2和非金属内胆1之间出现间隙,有效提高了密封性。并且卡箍3与金属阀座2在端口部11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正对,卡箍3与金属阀座2在端口部11的厚度方向上部分重合,提升金属阀座2、非金属内胆1和卡箍3的结合性,提升瓶口处金属阀座2、非金属内胆1和卡箍3之间的密封性,提升非金属内胆1的工作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通过设置卡箍3与金属内胆共同夹持非金属内胆1的端口部11,卡箍3限制端口部11的径向位移,提升金属阀座2和非金属内胆1的结合性,可减少非金属内胆1在充放气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者在高温条件下产生变形,造成非金属内胆1和金属阀座2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发生,可提升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密封性,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工作稳定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卡箍3、金属阀座2和端口部11一体注塑成型。
金属阀座2、非金属内胆1和卡箍3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相比于将金属阀座2、非金属内胆1和卡箍3单独成型再组装的制造方式,一体注塑成型可避免由于制造误差而在金属阀座2和非金属内胆1之间产生间隙,以及避免由于制造误差而在非金属内胆1和卡箍3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得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密封性降低,导致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内存储的气体从间隙处溢出,造成损失。
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设置有卡箍3,卡箍3也与金属阀座2和端口部11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提升卡箍3与端口部11的连接性,提升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密封性,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工作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非金属内胆1包括:内胆本体12,内胆本体12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端口部11,端口部11朝向内胆本体12的内侧延伸,内胆本体12和端口部11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而端口部11朝向容纳空间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胆本体12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端口部11,即非金属内胆1具有两个端口部11,在两个端口部11均设置有金属阀座2和卡箍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端口部11包括:第一端口部111和第二端口部112,第一端口部111设置在内胆本体12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上且朝向内胆本体12的内侧延伸,第一端口部111朝向容纳空间的侧面与非金属内胆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非金属内胆1的中心线上朝向容纳空间内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端口部112设置在第一端口部111的内端且朝向内侧延伸,其中第一端口部111的外表面和第二端口部112的外表面分别与金属阀座2贴合固定,第二端口部112的内表面与卡箍3贴合固定。
如图2所示,第一端口部111的一端与内胆本体12连接,第一端口部111的另一端与第二端口部112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口部111朝向容纳空间的侧面,即第一端口部111的内表面是朝向容纳空间内部倾斜延伸的,第一端口部111的截面形状为具有朝向容纳空间倾斜延伸的斜面,第一端口部111的跨度宽度大于第二端口部112的宽度,因此第一端口部111逐渐朝向容纳空间内部延伸,与第二端口部112的一端连接,而第二端口部112的另一端沿非金属内胆1的长度方向朝向容纳空间内部延伸。因此第二端口部112与外界接触的面为第二端口部112的外表面,第二端口部112与容纳空间接触的面为第二端口部112的内表面。第一端口部111的外表面和第二端口部112的外表面均与金属阀座2贴合固定,金属阀座2与非金属内胆1的贴合面积较大,提升金属阀座2与非金属内胆1的连接稳定性,而卡箍3主要用于限制端口部11的径向位移,因此卡箍3只与第二端口部112的内表面贴合固定即可,卡箍3的尺寸要求较小,可节约制造成本。
第一端口部111与非金属内胆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从外向内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一端口部111向第二端口部112延伸是逐渐过渡的,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点,降低非金属内胆1强度,提升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使用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卡箍3构造为环形,以限制端口部11的径向位移。卡箍3包括:周侧壁以及设置在周侧壁轴向上一端的底壁,周侧壁与端口部11的内表面贴合固定,底壁与金属阀座2的内端贴合固定。卡箍3与金属阀座口的顶端配合固定,将非金属内胆1的端口部11夹持,进一步提升了对非金属内胆1和金属阀座2的约束力,限制端口部11的径向位移,进一步提升金属阀座2和非金属内胆之间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卡箍3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槽口31,通过设置槽口31可在卡箍3、金属阀座2和端口部11注塑成型时,增强塑料粒子的流动性,使非金属内胆1的壁厚均匀,提升非金属内胆1的承载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口部111的外表面和金属阀座2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凸起,第一端口部111的外表面和金属阀座2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开凹槽221,每个凸起与对应的凹槽221配合。通过设置凸起和凹槽221相互配合,可提升端口部11和金属阀座2的连接稳定性,并且由于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在使用过程中,瓶内气压升高会使非金属内胆1产生一定的变形,凸起和凹槽221的配合方式在非金属内胆1膨胀变形后,可进一步提升端口部11和金属阀嘴之间的密封效果,提升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端口部1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在金属阀座2上对应设置有凹槽22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金属阀座2上设置有凸起,在第一端口部111的外表面上对应设置有凹槽221,凸起和凹槽221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金属阀座2包括:金属阀座本体21和第一轴环22,第一轴环22沿金属阀座本体21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一轴环22与第一端口部111贴合固定,凸起或凹槽221设置在第一轴环22上且沿第一轴环22的径向延伸。
凸起或凹槽221沿第一轴环22的径向延伸可避免端口部11和金属阀座2之间产生转动,提升金属阀座2和非金属内胆1的连接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非金属内胆1外部会缠绕纤维件,提升非金属内胆1的抗压能力,而纤维件在缠绕到非金属内胆1的过程中会对非金属内胆1施加周向的力,通过使凸起或凹槽221沿第一轴环22的径向延伸,可起到防转作用,可避免在纤维件缠绕在非金属内胆1上时,非金属内胆1和金属阀座2产生相对转动,可减少非金属内胆1和金属阀座2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发生,提升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密封性,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工作稳定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第一轴环22上设置有多个沿第一轴环22周向间隔开的凹槽221,凹槽221沿第一轴环22的径向延伸,相对应地,在第一端口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第一轴环22周向间隔开的凸起,凸起沿第一轴环22的径向延伸,凹槽221和凸起一一对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金属阀座2还包括:第二轴环23,第二轴环23沿金属阀座本体21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轴环23位于第一轴环22的外侧与第一轴环22间隔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还包括:缠绕层4,缠绕层4缠绕在非金属内胆1外表面和金属阀座2的外表面上,缠绕层4可提升非金属内胆1的承压能力,提升非金属内胆1的结构轻度,而缠绕层4还缠绕在金属阀座2的外表面上,并且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轴环22和第二轴环23之间,提升端口部11的结构强度,以及提升金属阀座2与非金属内胆1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轴环23在金属阀座2轴向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缠绕层4的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二轴环23的外周面上,可将瓶口的受力传递给缠绕层4,进一步防止金属阀座2和非金属内胆1之间的相互转动。还可使缠绕层4与金属阀座2连接更加稳定,相比于圆环形的第二轴环23,正多边形的第二轴环23可减少缠绕层4打滑移位的情况发生,提升缠绕层4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地,第二轴环23在金属阀座2轴向上的投影为正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轴环22和金属阀座本体21之间倒圆角,第二轴环23和金属阀座本体21之间倒圆角,并且圆角的尺寸均较大,一方面但可增加金属阀座2的壁厚,另一方面可降低第一轴环22与金属阀座2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系数,以及降低第二轴环23和金属阀座2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系数,提升金属阀座2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轴环23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拆装凸台24,拆装凸台24便于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拆装。优选地,拆装凸台24为正六边形凸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阀座2上设置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排气孔,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还包括:阀5,阀5与排气孔螺纹连接。
第二端口部112与金属阀座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61,阀5与金属阀座2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6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金属阀座2和非金属内胆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61,在金属阀座2和阀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62,第一密封结构61和第二密封结构62设置在不同位置,避免了设置在同一结构上密封结构同时失效,使得密封破坏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61包括O型圈64和挡圈63,且形成为双挡圈63夹O型圈64结构,提升金属阀座2和非金属内胆1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密封结构62也包括O型圈64和挡圈63,且形成为双挡圈63夹O型圈64结构,提升金属阀座2和阀之间的密封性。第一密封结构61和第二密封结构62均构造为双挡圈63夹O型圈64的结构,其中,双挡圈63可为普通形状也可为异形挡圈63,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密封结构61中一个的挡圈63构造为异形挡圈63,第二密封结构62中的两个挡圈63均为普通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适于承载氢气,因此金属阀座2优选为铝合金阀座,以使金属阀座2与氢气兼容;卡箍3和阀5优选为铝合金件或不锈钢件,以使卡箍3和阀5与氢气兼容。
非金属内胆1需要有一定刚度,同时也应具有较低的氢气渗透率,例如使用尼龙PA6、PA11、PA12等材料制造非金属内胆1,优选地,使用尼龙PA6材料为最佳。而对于压力较低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非金属内胆1也可为聚乙烯件,例如HDPE件,并且对非金属内胆1进行改性处理,即可在保证非金属内胆1的刚度的同时又使非金属内胆1具有较低的氢气渗透率。
缠绕层4应采用连续无捻的碳纤维缠绕层4或玻璃纤维缠绕层4,而不能使用混合纤维缠绕层4,对缠绕层4预浸时的树脂优选采用热固性树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100的其他构成例如缠绕层4和阀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非金属内胆,所述非金属内胆内部形成容纳气体燃料的容纳空间,所述非金属内胆的端部设置有端口部,所述端口部限定出瓶口;
金属阀座,所述金属阀座邻近所述瓶口且与所述端口部的外表面贴合固定;
卡箍,所述卡箍邻近所述瓶口且与所述端口部的内表面体贴合固定,所述卡箍与所述金属阀座在所述端口部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所述金属阀座和所述端口部一体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内胆包括:内胆本体,所述内胆本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端口部,所述端口部朝向所述内胆本体的内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部包括:
第一端口部,所述第一端口部设置在所述内胆本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上且朝向所述内胆本体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一端口部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侧面与所述非金属内胆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所述非金属内胆的中心线上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内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第二端口部,所述第二端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部的内端且朝向内侧延伸;其中
所述第一端口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口部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金属阀座贴合固定,所述第二端口部的内表面与所述卡箍贴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包括:周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周侧壁轴向上一端的底壁,所述周侧壁与所述端口部的内表面贴合固定,所述底壁与所述金属阀座的内端贴合固定,所述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槽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部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阀座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凸起,所述第一端口部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阀座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开凹槽,每个凸起与对应的所述凹槽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阀座包括:金属阀座本体和第一轴环,所述第一轴环沿所述金属阀座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环与所述第一端口部贴合固定,所述凸起或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环上且沿所述第一轴环的径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阀座还包括:第二轴环,所述第二轴环沿所述金属阀座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轴环位于所述第一轴环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轴环间隔设置;
所述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还包括:缠绕层,所述缠绕层缠绕在所述非金属内胆外表面和所述金属阀座的外表面上,所述缠绕层的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轴环和所述第二轴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环在所述金属阀座轴向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所述缠绕层的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轴环的外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阀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排气孔,所述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还包括:阀,所述阀与所述排气孔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端口部与所述金属阀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阀与所述排气孔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
CN202221839918.1U 2022-07-15 2022-07-15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Active CN217784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9918.1U CN217784840U (zh) 2022-07-15 2022-07-15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9918.1U CN217784840U (zh) 2022-07-15 2022-07-15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4840U true CN217784840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40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9918.1U Active CN217784840U (zh) 2022-07-15 2022-07-15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4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27439B2 (ja) 圧力容器用の圧力ポート要素を備えるポールキャップ
US8783504B2 (en) Pressure vessel for storing a fluid
US8453868B2 (en) Gas cylinder
CA3021532C (en) Pressure vessel liner venting via nanotextured surface
CN112762356A (zh) 适用于高压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密封结构及应用
CA3011556A1 (en) Pole-cap-reinforced pressure vessel
WO2013008719A1 (ja) 圧力容器
CN102182910A (zh) 塑料内胆全缠绕气瓶及成型工艺
EP3446026B1 (en) Composite pressure vesse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11333300B2 (en) High pressure tank
CN109681769A (zh) 复合材料耐高压储运气瓶
CA3149336A1 (en) Reinforced hybrid pressure vessel having a plastic liner and metallic boss
CN217784840U (zh)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CN114935104A (zh) 一种超薄碳纤维全缠绕塑料内胆高压储氢气瓶及其制造方法
CN115479205A (zh) 一种储氢气瓶的瓶口结构
CN209739859U (zh) 一种增强车载罐
CN207298358U (zh) 复合材料耐高压储运气瓶
CN212657576U (zh) 一种复合气瓶的塑料内胆
WO2018079818A1 (ja) 圧力容器及び容器本体
KR20230158589A (ko) 엔드 보스 밀봉부
CN210462438U (zh) 一种塑料内衬缠绕的气瓶
CN215061274U (zh) 适用于高压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密封结构
CN108790797A (zh) 塑料内胆全缠绕复合气瓶的内胆
US20240175554A1 (en) End boss sealing
CN219120318U (zh) 适用于储气压力容器的阀座及储气压力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