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3736U -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3736U
CN217783736U CN202221243082.9U CN202221243082U CN217783736U CN 217783736 U CN217783736 U CN 217783736U CN 202221243082 U CN202221243082 U CN 202221243082U CN 217783736 U CN217783736 U CN 217783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gasbag
air
wall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430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剑寒
王桂水
周军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ngfa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ngfa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ngfa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ngfa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430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3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3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3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包括充气装置主体,所述充气装置主体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主体,所述气囊主体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气囊主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气囊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气囊内壁的一侧连接有气囊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主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连接管道和气囊弹簧的设置,压缩气囊时,储气腔里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到达气室,这时密封圈被紧紧压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密封圈被压在滑动杆上往泄气口的方向的通道被切断,气室里的空气就只能通过进气口进入气袋,完成给气袋充气,从而达到了将装置一侧按压气囊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充放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者对产品的便携要求的提高,充气类的结构是非常符合这样的需求,为能实现快速充气和放气的要求,本产品手动充气泵能实现这样的功能,且结构简单,无需电源。
现有技术中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对装置快速充放气体,但现有的大多数装置在使用时的操作较为繁杂,且需要通过接通电源将其充放气体,导致其使用环境较为受限,需要进一步改进;
2、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将装置一侧的气袋快速充气,但大多数装置的使用效果较差,且对内部的控制效果较差,导致内部的气体造成泄露,难以快速充气,需要进行改进;
3、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内部的气囊回弹迅速,但大多数装置内部的气囊需要人工手动抠出,导致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较低,需要对其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包括充气装置主体,所述充气装置主体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主体,所述充气装置主体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组件,所述充气装置主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主体;
所述气囊主体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气囊主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气囊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气囊内壁的一侧连接有气囊弹簧,且气囊弹簧的底端连接于第二气囊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组件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密封圈,所述第二单向密封圈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通气杆,且通气杆表面的一侧插接与上盖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上盖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底盖,且滑动杆底盖固定连接于充气装置主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主体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套框,所述第一安装套框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顶部的一侧插接有滑动杆盖,所述滑动杆盖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泄气口。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表面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安装套框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主体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且衔接板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气囊主体的表面,所述充气装置主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套框,所述第二安装套框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气套管,且通气套管的前端固定连接于连接管道的尾端,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一侧连接有密封圈预压弹簧,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上盖气孔,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位,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另一侧开设有气室,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主体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杆,所述连接套杆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杆气口,所述连接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主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连接管道和气囊弹簧的设置,压缩气囊时,储气腔里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到达气室,这时密封圈被紧紧压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密封圈被压在滑动杆上往泄气口的方向的通道被切断,气室里的空气就只能通过进气口进入气袋,完成给气袋充气,从而达到了将装置一侧按压气囊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且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杆组件、上盖、第一单向密封圈、第二单向密封圈、通气杆和滑动杆底盖的设置,通过泄气口到达外界,完成泄气过程,在此过程中,滑动杆上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下方,从而达到了将装置整体进行快速充放气体的效果,且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气装置主体、第一安装套框、滑动杆盖、连接弹簧、密封圈预压弹簧、上盖气孔、密封位、气室和进气口的设置,密封圈和滑动杆形成的密封位被顶开,空气顺利进入气室;此时滑动杆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上方,同时一部分空气通过滑动杆底盖气口进入气室,再到达储气腔,再次压缩气囊时,储气腔里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到达气室,这时密封圈被紧紧压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密封圈被压在滑动杆上往泄气口的方向的通道被切断,从而达到了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且课对气体的充放控制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装置主体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主体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主体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装置主体;2、气囊主体;3、滑动杆组件;4、密封圈主体;101、第一安装套框;102、滑动杆盖;103、泄气口;104、连接弹簧;105、衔接板;106、第二安装套框;107、通气套管;108、固定底座;109、密封圈预压弹簧;1010、上盖气孔;1011、密封位;1012、气室;1013、进气口;201、第一气囊;202、第二气囊;203、连接管道;204、气囊弹簧;301、上盖;302、第一单向密封圈;303、第二单向密封圈;304、通气杆;305、滑动杆底盖;401、连接套杆;402、滑动杆气口;403、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和图5和图8,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包括充气装置主体1,充气装置主体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主体2,充气装置主体1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组件3,充气装置主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主体4,气囊主体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01,气囊主体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202,气囊主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203,第一气囊201内壁的一侧连接有气囊弹簧204,且气囊弹簧204的底端连接于第二气囊202的内壁;
使用时,当被按压的气囊恢复到初始状态时,首先外界空气通过泄气口103,上盖气孔1010,经过密封圈到气室1012,再经过空气通道进入储气腔里;这是通过气囊产生负压将外面的空气吸入储气腔里,在这一过程中,密封圈和滑动杆形成的密封位1011被顶开,空气顺利进入气室1012;此时滑动杆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上方,同时一部分空气通过滑动杆底盖305气口进入气室1012,再到达储气腔,再次压缩气囊时,储气腔里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到达气室1012,这时密封圈被紧紧压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密封圈被压在滑动杆上往泄气口103的方向的通道被切断,气室1012里的空气就只能通过进气口1013进入气袋,完成给气袋充气,从而达到了将装置一侧按压气囊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且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请参阅图1和图2和图3和图5和图6和图7,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滑动杆组件3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盖301,上盖30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密封圈302,上盖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密封圈303,第二单向密封圈303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通气杆304,且通气杆304表面的一侧插接与上盖301的内壁,上盖301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底盖305,且滑动杆底盖305固定连接于充气装置主体1的内部;
使用时,当人手向下按住滑动杆盖102时,滑动杆被向下推,当滑动杆上的气孔到达密封圈的下方时,在此同时进气口1013的密封圈也被滑动杆推开,气袋里的高压空气则通过进气口1013到达气室1012,通过滑动杆上的气孔进入滑动杆内腔,再通过泄气口103到达外界,完成泄气过程,在此过程中,滑动杆上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下方,从而达到了将装置整体进行快速充放气体的效果,且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请参阅图1和图2和图3和图5和图6和图7,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充气装置主体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套框101,第一安装套框101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顶部的一侧插接有滑动杆盖102,滑动杆盖102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泄气口103,滑动杆盖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04,且连接弹簧104表面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安装套框101的内壁,充气装置主体1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105,且衔接板105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气囊主体2的表面,充气装置主体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套框106,第二安装套框106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气套管107,且通气套管107的前端固定连接于连接管道203的尾端,第二安装套框106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08,固定底座108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套,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一侧连接有密封圈预压弹簧109,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上盖气孔1010,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位1011,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另一侧开设有气室1012,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1013,密封圈主体4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杆401,连接套杆401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杆气口402,连接套杆4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403;
通过气囊产生负压将外面的空气吸入储气腔里,在这一过程中,密封圈和滑动杆形成的密封位1011被顶开,空气顺利进入气室1012;此时滑动杆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上方,同时一部分空气通过滑动杆底盖305气口进入气室1012,再到达储气腔,再次压缩气囊时,储气腔里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到达气室1012,这时密封圈被紧紧压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密封圈被压在滑动杆上往泄气口103的方向的通道被切断,气室1012里的空气就只能通过进气口1013进入气袋,完成给气袋充气,从而达到了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且课对气体的充放控制较为便捷。
工作原理,当被按压的气囊恢复到初始状态时,首先外界空气通过泄气口103,上盖气孔1010,经过密封圈到气室1012,再经过空气通道进入储气腔里;这是通过气囊产生负压将外面的空气吸入储气腔里,在这一过程中,密封圈和滑动杆形成的密封位1011被顶开,空气顺利进入气室1012;此时滑动杆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上方,同时一部分空气通过滑动杆底盖305气口进入气室1012,再到达储气腔,再次压缩气囊时,储气腔里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到达气室1012,这时密封圈被紧紧压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密封圈被压在滑动杆上往泄气口103的方向的通道被切断,气室1012里的空气就只能通过进气口1013进入气袋,完成给气袋充气,当人手向下按住滑动杆盖102时,滑动杆被向下推,当滑动杆上的气孔到达密封圈的下方时,在此同时进气口1013的密封圈也被滑动杆推开,气袋里的高压空气则通过进气口1013到达气室1012,通过滑动杆上的气孔进入滑动杆内腔,再通过泄气口103到达外界,完成泄气过程,在此过程中,滑动杆上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下方,从而达到了将装置整体进行快速充放气体的效果,且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包括充气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主体(2),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组件(3),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主体(4);
所述气囊主体(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01),所述气囊主体(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202),所述气囊主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203),所述第一气囊(201)内壁的一侧连接有气囊弹簧(204),且气囊弹簧(204)的底端连接于第二气囊(202)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组件(3)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盖(301),所述上盖(30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密封圈(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密封圈(303),所述第二单向密封圈(303)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通气杆(304),且通气杆(304)表面的一侧插接与上盖(301)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01)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底盖(305),且滑动杆底盖(305)固定连接于充气装置主体(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套框(101),所述第一安装套框(101)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顶部的一侧插接有滑动杆盖(102),所述滑动杆盖(102)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泄气口(1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盖(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04),且连接弹簧(104)表面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安装套框(101)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105),且衔接板(105)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气囊主体(2)的表面,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套框(106),所述第二安装套框(106)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气套管(107),且通气套管(107)的前端固定连接于连接管道(203)的尾端,所述第二安装套框(106)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08),所述固定底座(108)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一侧连接有密封圈预压弹簧(109),所述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上盖气孔(1010),所述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位(1011),所述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另一侧开设有气室(1012),所述第二安装套框(106)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10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主体(4)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杆(401),所述连接套杆(401)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杆气口(402),所述连接套杆(4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403)。
CN202221243082.9U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Active CN217783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3082.9U CN217783736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3082.9U CN217783736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3736U true CN217783736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9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43082.9U Active CN217783736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3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8932B (zh) 充气系统及充气方法
ES2038949A6 (es) Metodo de proporcionar un soporte de carga y recipiente hinchable correspondiente .
CN217783736U (zh)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CN210390884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和汽车
CN115059604A (zh)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CN116098803A (zh) 一种抢救用辅助装置
CN209171879U (zh) 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
CN106390483A (zh) 一种能快速省力充入流体的产品结构
CN209074009U (zh) 一种旅行充气枕
CN204890530U (zh) 一种按摩靠垫
CN204951541U (zh) 一种按摩枕
CN201225252Y (zh) 气垫的充排气装置
CN108679274B (zh) 充气装置
CN217743289U (zh) 一种适应性高的耐用拖鞋
CN214146682U (zh) 一种充放气通断结构
CN2313469Y (zh) 可调式充气床垫
CN214297346U (zh) 一种集装箱用充气袋
CN213686738U (zh) 一种多功能灯
CN220415628U (zh) 一种一体式充气泵及充气装置
CN211144760U (zh) 一种内部气囊的快速充放气装置
CN210672792U (zh) 一种充气靠垫
CN218326425U (zh) 一种充气产品
CN217735340U (zh) 一种气动窗双密封结构
CN213016729U (zh) 一种充气装置
CN219034940U (zh) 充气垫的快速充放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