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墙面抹灰甩浆,又称墙面拉条,或墙面甩毛,一般是指在抹灰前在基层混凝土上,或者旧墙面上做的一种界面处理,主要为抹灰层或者贴瓷砖时与基层能够更好的结合,增强附着力。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常涉及使用墙面抹灰甩浆的工具。传统的甩浆方式为盆装灰浆,用扫把或灰铲沾上灰浆往墙上甩或拍打,从而在墙体基层上形成许多凸凹不平或尖刺状的灰浆体,待其硬化后,增加墙体表面粗糙度,起到后续抹灰砂浆的附着体骨架作用。但是传统的甩浆工具普遍存在以下缺点,甩浆效果差,浆体浪费较大且分布不均匀,甩浆结合层质量较差;并且由于灰浆的流动性强,甩浆过程中容易污染施工环境。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人们研制了很多可以手持操作的改良型甩浆工具,其中已知一种抹灰甩浆工具,如图1所示,其包括网板1、手持杆5、连杆3、弹簧4和角度调节机构2;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转动件,转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手持杆的顶端与弹簧的第一端连接,弹簧的第二端与连杆的底端连接,连杆的顶端与转动件连接,固定座与网板连接。该种抹灰甩浆工具利用弹簧使水泥浆更容易被甩出,同时具有一定的避震作用,防止长时间工作对手产生损伤;还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便于轻松面对不同高度的甩浆作业。但是会施工角度调整,在工人施工时因力度较大使弹簧弯曲角度过大,从而使甩浆板与墙面发生滑动现象,导致甩浆板损坏已完成的甩浆点,造成无效施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墙面抹灰甩浆用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省力,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储浆甩灰板,其正面部分是甩浆网,反面部分是储灰槽,甩浆网覆盖于储灰槽的槽口处;弹簧受力板,一部分是受力板,另一部分是弹簧,弹簧规则排列并连接在受力板与储灰槽的背部之间;以及手持部件,与弹簧受力板的背面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持式墙面抹灰甩浆用具,储浆甩灰板具有储灰槽,在蘸取浆料后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浆料,一方面甩浆更连续、均匀,充足的浆料也使毛刺感更足,间距更小,甩浆拉毛质量更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蘸料频率,提高作业效率,同时能避免因滴落产生的浪费和污染,更加经济、环保。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受力板设计,因为安装在储浆甩灰板背面,优化储浆甩灰板的结构强度和作用重心,又因与储浆甩灰板共同作用于墙面上,增强了其在墙面的贴合性,特别是施工过程利用了受力板震动弹簧与墙面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施工更加便捷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储浆甩灰板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弹簧受力板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旋转组件在一个角度下的主视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旋转组件在另一个角度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手持伸缩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着重示出了伸缩杆和手持杆连接关系。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浆甩灰板;11、储灰槽;12、甩浆网;13、固定垫片;14、螺丝;2、弹簧受力板;21、受力板;22、弹簧;3、旋转组件;31、第一旋转构件,311、转动基座,312、连接底座;32、异形旋转件;321、螺纹杆;33、销轴;4、手持伸缩杆;41、伸缩杆;42、螺纹槽;43、手持杆;44、导向孔;45、固定锁;451、锁杆;452、螺纹固定锁片;453、几何圆台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2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一种手持式墙面抹灰甩浆用具,主要由储浆甩灰板1、弹簧受力板2、旋转组件3、手持伸缩杆4组成。参照图3a和3b,其中的储浆甩灰板1包括储灰槽11、甩浆网12、固定垫片13和螺丝14,所述储灰槽11为具有中心凹槽的木质长方体,甩浆网12为钢丝网片,甩浆网12与储灰槽11在边框位置通过固定垫片13和螺丝14组装在一起。图示中钢丝网片的大小与储灰槽11外边框同大,固定垫片13是大小与储灰槽11外边框同大中空露出甩灰网的形状,在同样利用固定垫片13在边框截面、内外侧面加固的时候钢丝网片的尺寸也可以略大,而当固定垫片13具体形状发生改变时,例如具有外延的连接部,那么钢丝网片也可能是尺寸小于储灰槽11外边框,因此钢丝网片和固定垫片13的具体形状、尺寸、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螺丝14加固甩浆网12,当然还可以选择铆钉等常规的紧固件代替,或者根据材料的不同使用更为广义的紧固件,例如使用可以实现胶粘、吸附、卡扣、螺接的构件。选材方面,固定垫片13可以由铁皮等金属材质制成,还可以是橡胶、塑料等非金属材质;甩浆网12除了是钢丝网片,还可以其他材质的网片,例如耐碱玻璃纤维网、镀锌钢丝网片;所述储灰槽11也不局限于木质长方体,木质轻便、不易锈蚀、取材方便,长方体容积大、制作简单,但其他材质的任意形状的只要满足使用需要即可。
参照图4a、4b,本实施例中的弹簧受力板2由方形、木质的受力板21和6个弹簧22组成,弹簧22一端固定在受力板21的正面,另一端固定在储浆甩灰板1的背面。图中6个弹簧22呈矩形阵列排布,整体位于储灰槽11背面中心位置且对称布置,同时弹簧受力板2受力板21的主视投影面积小于储灰槽11的主视投影面积。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优选结构设计,弹簧22最好是高弹的,其数量和具体位置可以由受力分析和受力板21的尺寸等因素共同决定;受力板21的形状也可以与储浆甩灰板1调整为一致性的其他形状,或者区别化的各种形状,例如二者均设为椭圆形,或一个为长方形一个为菱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a和图5b,所述旋转组件3包括第一旋转构件31和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的第二旋转构件为异形旋转件32,由螺纹杆321、挡片和旋转轴组成,挡片的两端面分别固接螺纹杆321和旋转轴,旋转轴的轴体为长条状,轴体端部呈半圆形,半圆的圆心处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的第一旋转构件31由连接底座312和转动基座311组成,转动基座311为一对平行设置在连接底座312上的耳板,耳板的端部呈半圆并在圆心处开有第二圆孔,旋转轴安装在两个耳板之间,第二圆孔和第一圆孔同心布置,连接底座312上设有与弹簧受力板2固定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的转轴为销轴33,安装在第二圆孔和第一圆孔内。
上述实施例中挡片由为钢板制成,在此基础上挡片的两端面分别焊接螺纹杆321及钢板制作的旋转轴,从而装配成异形旋转件32。而组成固定轴的连接底座312采用方形钢板底座,转动基座311也由钢板而制,进而转动基座311焊接在连接底座312上。其中的连接底座312在四角处分别打一个安装孔。此处的销轴33为圆形钢材制作,两端打有圆孔方便放置固定。这里的一系列具体方案,均是从工程施工角度考量得到的一个比较经济的特定技术手段,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甚至可预期的施工环境/基础做出调整。
在本实施例给出的具体实现方式中,参照图6,手持伸缩杆4由手持杆43和伸缩杆41组成,手持杆43一端开设有导向孔44,导向孔44内安装伸缩杆41,伸缩杆41的一端伸入导向孔44内,伸缩杆41的另一端伸出导向孔44的端部,伸缩杆41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另外,所述伸缩杆41伸入导向孔44的一端导向孔44上设有固定锁45;作为手持伸缩杆4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锁45的结构可以有很多种,参见图7,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之一是,所述的固定锁45包括锁杆451、螺纹固定锁片452和几何圆台形螺母453,所述锁杆451安装在手持杆43上的导向孔44上,锁杆451沿导向孔44外侧安装螺纹固定锁片452,伸缩杆41安装前套入几何圆台形螺母453后,伸缩杆41沿螺纹固定锁片452安装进入导向孔44内,所述固定锁45的使用原理是紧固或松动几何圆台形螺母453使螺纹固定锁片452受力从而固定或放松手持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1伸出导向孔44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异形旋转件32的螺纹杆321配合的螺纹槽42。
综合以上各实施例的内容可知,只要满足一种手持式墙面抹灰甩浆用具,包括:储浆甩灰板1,其正面部分是甩浆网12,反面部分是储灰槽11,甩浆网12覆盖于储灰槽11的槽口处;弹簧受力板2,一部分是受力板21,另一部分是弹簧22,弹簧22规则排列并连接在受力板21与储灰槽11的背部之间;以及手持部件,与弹簧受力板2的背面连接。就可以解决本申请的技术问题:通过设有储灰槽11的储浆甩灰板1,在蘸取浆料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浆料充分,使得单次甩浆的覆盖面积更大,利于保证整体连续性和均匀度,提升甩浆拉毛质量;在起初甩浆网12浆料充足的时候,还能在挤压后向内回流,避免了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弹簧受力板2优化了浆甩灰板的贴墙效果,还让操作变得便捷省力;无不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节省了工期及成本。
当满足了:所述的手持部件为手持伸缩杆4,包括伸缩杆41和手持杆43,伸缩杆41的一端与旋转组件3连接,另一端插入手持杆43并通过固定锁45与之配合连接,固定锁45松开,伸缩杆41能够改变伸出长度。就可以实现根据施工部位高低自由调节,满足不同作业高度要求。
而只要满足了:所述的手持部件通过旋转组件3安装在弹簧受力板2上,弹簧受力板2能够绕手持杆43顶端旋转180度。就可以实现根据施工部位与施工人员角度自行调节,施工更加方便便捷。
上述旋转组件3的基本设计要求是:所述旋转组件3包括第一旋转构件31和第二旋转构件,第一旋转构件31的一端是与弹簧受力板2相连的连接块,另一端是连接耳,第二旋转构件一端是与手持杆43配合连接的轴/套,另一端与连接耳通过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以上各个实施例不仅具有上述诸多优点,还共同具备组装方便,物资投入较少,现场组装更加方便,一次成型后反复利用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出任何简单修改和同等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