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5210U - 无痕折弯模具 - Google Patents

无痕折弯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5210U
CN217775210U CN202221210675.5U CN202221210675U CN217775210U CN 217775210 U CN217775210 U CN 217775210U CN 202221210675 U CN202221210675 U CN 202221210675U CN 217775210 U CN217775210 U CN 217775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rotor shaft
upper die
pressing plate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106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荣辉
李勇
苗发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nc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nc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nch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nc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106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5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5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5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痕折弯模具,包括折弯转子轴及彼此做折弯配合的下模和上模。下模具有供待折弯工件放置的承放配折平台,上模包含上模座体和弹簧压板,弹簧压板位于承放配折平台的正上方并装配于上模座体;折弯转子轴呈水平且可转动地装于上模座体中,折弯转子轴开设有用于在折弯过程中避让承放配折平台的圆弧缺口,圆弧缺口沿折弯转子轴的轴向延伸并朝下布置,弹簧压板水平地伸入圆弧缺口中并沿无痕折弯模具的上下方向与折弯转子轴叠设,折弯转子轴在承放配折平台配合下对承放配折平台所承载的待折弯工件折弯的同时,折弯转子轴还受到承放配折平台上的待折弯工件的向上顶推而做同步的转动;以解决折弯后的工件存在压痕的问题。

Description

无痕折弯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冲压折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痕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它为折弯后的工件200,该工件200是由平板形的钣金通过向下90度折弯而成。
目前,实现平板形的钣金折弯出图1所示的工件200常用到折弯模具,该折弯模具包含上模和下模,上模安装于折弯机的动力部分,而下模安装于折弯机的工作台处;故在工作时,由动力部分驱使上模做靠近下模的移动,从而由移动的上模在下模的配合下将放置于下模上的钣金折弯出工件200。
但是,在上模对放置于下模上的钣金折弯的过程中,上模还受到钣金向上的顶推作用力,且该顶推作用力的方向无法转换,从而导致折弯后的工件200 的表面存在压痕,从而影响到工件200的折弯质量。
因此,急需要一种解决折弯后的工件存在压痕问题的无痕折弯模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折弯后的工件存在压痕问题的无痕折弯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无痕折弯模具,包括折弯转子轴及彼此做折弯配合的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具有供待折弯工件放置的承放配折平台,所述上模包含上模座体和弹簧压板,所述弹簧压板位于所述承放配折平台的正上方并装配于所述上模座体,所述弹簧压板还可沿所述无痕折弯模具的上下方向相对所述上模座体做伸缩滑移;所述折弯转子轴呈水平且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上模座体中,所述折弯转子轴开设有用于在折弯过程中避让所述承放配折平台的圆弧缺口,所述圆弧缺口沿所述折弯转子轴的轴向延伸并朝下布置,所述弹簧压板水平地伸入所述圆弧缺口中并沿所述无痕折弯模具的上下方向与所述折弯转子轴叠设,所述折弯转子轴在所述承放配折平台配合下对所述承放配折平台所承载的待折弯工件折弯的同时,所述折弯转子轴还受到所述承放配折平台上的待折弯工件的向上顶推而做同步的转动。
较佳地,所述圆弧缺口的圆心位于所述折弯转子轴的轴心线上。
较佳地,所述圆弧缺口的圆周角为90度。
较佳地,所述上模座体包含上模主体及位于所述上模主体正下方的上模芯块,所述上模芯块向下凸出所述上模主体,所述弹簧压板和折弯转子轴各装配于所述上模芯块。
较佳地,所述上模芯块开设有沿所述折弯转子轴的轴向延伸且带单侧缺口的圆孔,所述圆孔的圆周角大于180度且小于或等于235度,所述单侧缺口朝下布置,所述折弯转子轴沿所述折弯转子轴的轴向插入所述圆孔中,所述折弯转子轴还向下从所述单侧缺口伸出所述圆孔。
较佳地,所述上模芯块的下表面沿所述无痕折弯模具由上至下的方向依次具有彼此错位的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及第三水平面,所述圆孔分别与所述第二水平面和第三水平面相交,所述第二水平面沿水平方向与所述圆孔的中心线相对齐,所述弹簧压板在所述第一水平面处与所述上模芯块装配连接,所述弹簧压板从所述第二水平面的下方水平地伸至所述圆弧缺口中。
较佳地,所述第一水平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面之间设有倒角。
较佳地,所述弹簧压板包含压板、弹簧和连接限位螺丝,所述连接限位螺丝向上穿过所述压板再旋入所述上模芯块内,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连接限位螺丝并弹性地抵接于所述压板与所述上模芯块之间,所述压板从所述第二水平面的下方水平地伸至所述圆弧缺口中。
较佳地,所述压板呈“L”字形。
较佳地,所述下模还具有沿所述弹簧压板伸入所述圆弧缺口的方向与所述承放配折平台呈隔开的并排布置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具有与所述承放配折平台相面对的侧向限位面和与所述侧向限位面相邻的上限位面,所述侧向限位面和上限位面在折弯过程中依次对所述上模座体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中的上模还包含折弯转子轴,折弯转子轴呈水平且可转动地装配于上模座体中,折弯转子轴开设有用于在折弯过程中避让承放配折平台的圆弧缺口,圆弧缺口沿折弯转子轴的轴向延伸并朝下布置,弹簧压板水平地伸入圆弧缺口中并沿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的上下方向与折弯转子轴叠设;故在折弯的过程中,折弯转子轴在承放配折平台配合下对承放配折平台所承载的待折弯工件折弯的同时,折弯转子轴还受到承放配折平台上的待折弯工件的向上顶推而做同步的转动,实时变换折弯转子轴对待折弯工件的受力方向,与待折弯工件的折弯方向同步进行,故使得折弯后的工件的表面无折痕。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弯后的工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在上模与下模处于开模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无痕折弯模具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中的上模芯块的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中的折弯转子轴的平面图。
图6a至图6c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在折弯工作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100包括下模10、上模20 及折弯转子轴30。上模20和下模10彼此做折弯配合,具体在使用时,将上模20装配于外界的折弯机的动力机构上,将下模10将于折弯机的机台上,以在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下,驱使上模20相对下模10做开合移动,以实现上模20和下模10折弯配合,但这是本领域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同时,下模10 具有供待折弯工件210放置的承放配折平台11,上模20包含上模座体21和弹簧压板22,弹簧压板22位于承放配折平台11的正上方并装配于上模座体21,由上模座体21对弹簧压板22提供支撑的作用,以确保弹簧压板22可靠地悬吊于上模座体21的正下方;弹簧压板22还可沿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100 的上下方向相对上模座体21做伸缩滑移,以使得弹簧压板22在跟随上模座体 21向下滑移过程中对承放配折平台11上的待折弯工件210压下时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弹簧压板22对承放配折平台11上的待折弯工件210硬性碰撞,对待折弯工件210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再者,折弯转子轴23呈水平且可转动地装配于上模座体21中,使得折弯转子轴23可相对上模座体21自转,折弯转子轴 23开设有用于在折弯过程中避让承放配折平台11的圆弧缺口231,圆弧缺口231 沿折弯转子轴23的轴向(即箭头C所指方向和相反方向)延伸并朝下布置;且弹簧压板22水平地伸入圆弧缺口231中并沿本实用梯形的无痕折弯模具100的上下方向与折弯转子轴23叠设,使得弹簧压板22从下方与折弯转子轴23叠设,并确保折弯转子轴23向下凸出弹簧压板22,状态见图2所示;故在折弯过程中,折弯转子轴23在承放配折平台11配合下对承放配折平台11所承载的待折弯工件210折弯的同时,折弯转子轴23还受到承放配折平台11上的待折弯工件210 的向上顶推而做同步的转动,从而变换折弯转轴子23对待折弯工件210的受力方向,与待折弯工件210的折弯方向同步进行,故使得折弯后的工件200的表面无折痕。需要说明的是,在折弯转子轴23受待折弯工件210的向上顶推而做同步的转动中,折弯转子轴23是往顶推弹簧压板22做向下滑移的方向转动。
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5所示,圆弧缺口231的圆心位于折弯转子轴23的轴心线L1上,较优的是,圆弧缺口231的圆周角为90度,以使得圆弧缺口231刚好占一个圆的四分之一,这样设计利于变换折弯转子轴23对待折弯工件210的受力方向,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圆弧缺口231的圆周角还可为60度、75度或85度不等,故不以图5所示为限。
如图2和图3所示,上模座体21包含上模主体211及位于上模主体211正下方的上模芯块212,上模芯块212向下凸出上模主体211,弹簧压板22和折弯转子轴23各装配于上模芯块212,以确保弹簧压板22和折弯转子轴23分别与下模10配合的可靠性。具体地,在图4中,上模芯块212开设有沿折弯转子轴23的轴向延伸且带单侧缺口2131的圆孔213,单侧缺口2131朝下布置,折弯转子轴23沿折弯转子轴23的轴向插入圆孔213中,折弯转子轴23还向下从单侧缺口2131伸出圆孔213,圆孔213的圆周角α大于180度且小于或等于235 度,例如为200度、210度、220度或235度,这样设计一方面确保装入圆孔213 内的折弯转子轴23不会从单侧缺口2131处掉落,另一方面确保折弯转子轴23 从单侧缺口2131向下伸出圆孔213。更具体地,在图4中,上模芯块212的下表面沿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100由上至下的方向依次具有彼此错位的第一水平面214、第二水平面215及第三水平面216,圆孔213分别与第二水平面 215和第三水平面216相交,第二水平面215沿水平方向与圆孔213的中心线 L2相对齐,以借助彼此错位的第一水平面214、第二水平面215及第三水平面 216,使得上模芯块212的下表面为阶梯结构,从而为弹簧压板22于上模芯块 212处的装配提供空间;弹簧压板22在第一水平面214处与上模芯块212装配连接,弹簧压板22从第二水平面215的下方水平地伸至圆弧缺口231中,以使得弹簧压板22分别与上模芯块212和折弯转子轴23之间的结构更紧凑。
如图2至图4所示,弹簧压板22包含压板221、弹簧222和连接限位螺丝 223。连接限位螺丝223向上穿过压板221再旋入上模芯块212内,以借助连接限位螺丝223来限制压板221相对上模芯块212向下滑移的范围;弹簧222套装于连接限位螺丝223并弹性地抵接于压板221与上模芯块212之间,以在弹簧222的作用下,使得压板221在常态下相对上模芯块212向下滑移至被连接限位螺丝223所阻挡的限位位置;而压板221从第二水平面215的下方水平地伸至圆弧缺口231中。举例而言,在图2和图3中,压板221呈“L”字形,以使得压板221与上模芯块212之间的配合更紧凑;另,第一水平面214与第二水平面215之间设有倒角217,以借助倒角217,避免上模芯块212对压板221 的滑移造成障碍。
如图2、图3、图6a、图6b及图6c所示,下模10还具有沿弹簧压板22伸入圆弧缺口231的方向(即箭头B所指方向)与承放配折平台11呈隔开的并排布置的定位块12,定位块12具有与承放配折平台11相面对的侧向限位面121 和与侧向限位面121相邻的上限位面122,侧向限位面121和上限位面122在折弯过程中依次对上模座体21限位,以确保待折弯工件210折弯的可靠性。具体地,在折弯过程中,侧向限位面121先对上模芯块212进行侧向限位,状态见图6b所示,接着,由上限位面122对上模主体211限位,状态见图6c所示,这样有效地确保每次待折弯工件210折弯的一致性。
结合图6a至图6c,对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首先,将待折弯工件210正确地摆放于承放配折平台11处,状态见图6a所示;接着,沿箭头A所指的方向使上模20相对下模10移动,直到折弯转子轴23与承放配折平台11所承载的待折弯工件210相接触为止,状态见图6b所示;然后,继续保持原来的方向使上模20相对下模10移动,使得折弯转子轴23在对待折弯工件210折弯的同时,折弯转子轴23还受到待折弯工件210向上的顶推而绕该折弯转子轴23的轴心线L1做同步的转动,从而实时地变换折弯转子轴 23对待折弯工件210的受力方向,与待折弯工件210的折弯方向同步,直到完成待折弯工件210的折弯目的,状态见图6c所示。其中,待折弯工件210的折弯完成由上限位面122来保证,而侧向限位面121用于对上模21进行侧向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100中的上模20还包含折弯转子轴23,折弯转子轴23呈水平且可转动地装配于上模座体21中,折弯转子轴23开设有用于在折弯过程中避让承放配折平台11的圆弧缺口231,圆弧缺口231沿折弯转子轴23的轴向延伸并朝下布置,弹簧压板22水平地伸入圆弧缺口231中并沿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100的上下方向与折弯转子轴23 叠设;故在折弯的过程中,折弯转子轴23在承放配折平台11配合下对承放配折平台11所承载的待折弯工件210折弯的同时,折弯转子轴23还受到承放配折平台11上的待折弯工件210的向上顶推而做同步的转动,实时地变换折弯转子轴23对待折弯工件210的受力方向,与待折弯工件210的折弯方向同步进行,故使得折弯后的工件200的表面无折痕。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折弯模具100由上至下的方向,箭头B所指的方向为弹簧压板22水平伸入圆弧缺口231 的方向,箭头C所指的方向和相反方向为折弯转子轴23的轴向。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痕折弯模具,包括彼此做折弯配合的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具有供待折弯工件放置的承放配折平台,所述上模包含上模座体和弹簧压板,所述弹簧压板位于所述承放配折平台的正上方并装配于所述上模座体,所述弹簧压板还可沿所述无痕折弯模具的上下方向相对所述上模座体做伸缩滑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包含折弯转子轴,所述折弯转子轴呈水平且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上模座体中,所述折弯转子轴开设有用于在折弯过程中避让所述承放配折平台的圆弧缺口,所述圆弧缺口沿所述折弯转子轴的轴向延伸并朝下布置,所述弹簧压板水平地伸入所述圆弧缺口中并沿所述无痕折弯模具的上下方向与所述折弯转子轴叠设,所述折弯转子轴在所述承放配折平台配合下对所述承放配折平台所承载的待折弯工件折弯的同时,所述折弯转子轴还受到所述承放配折平台上的待折弯工件的向上顶推而做同步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缺口的圆心位于所述折弯转子轴的轴心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缺口的圆周角为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体包含上模主体及位于所述上模主体正下方的上模芯块,所述上模芯块向下凸出所述上模主体,所述弹簧压板和折弯转子轴各装配于所述上模芯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块开设有沿所述折弯转子轴的轴向延伸且带单侧缺口的圆孔,所述圆孔的圆周角大于180度且小于或等于235度,所述单侧缺口朝下布置,所述折弯转子轴沿所述折弯转子轴的轴向插入所述圆孔中,所述折弯转子轴还向下从所述单侧缺口伸出所述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块的下表面沿所述无痕折弯模具由上至下的方向依次具有彼此错位的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及第三水平面,所述圆孔分别与所述第二水平面和第三水平面相交,所述第二水平面沿水平方向与所述圆孔的中心线相对齐,所述弹簧压板在所述第一水平面处与所述上模芯块装配连接,所述弹簧压板从所述第二水平面的下方水平地伸至所述圆弧缺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面之间设有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压板包含压板、弹簧和连接限位螺丝,所述连接限位螺丝向上穿过所述压板再旋入所述上模芯块内,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连接限位螺丝并弹性地抵接于所述压板与所述上模芯块之间,所述压板从所述第二水平面的下方水平地伸至所述圆弧缺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呈“L”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具有沿所述弹簧压板伸入所述圆弧缺口的方向与所述承放配折平台呈隔开的并排布置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具有与所述承放配折平台相面对的侧向限位面和与所述侧向限位面相邻的上限位面,所述侧向限位面和上限位面在折弯过程中依次对所述上模座体限位。
CN202221210675.5U 2022-05-19 2022-05-19 无痕折弯模具 Active CN217775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0675.5U CN217775210U (zh) 2022-05-19 2022-05-19 无痕折弯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0675.5U CN217775210U (zh) 2022-05-19 2022-05-19 无痕折弯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5210U true CN217775210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10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10675.5U Active CN217775210U (zh) 2022-05-19 2022-05-19 无痕折弯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5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58551B1 (en) Terminal bending unit and terminal bending apparatus
CN112872152A (zh) 一种钣金件冲压装置
CN217775210U (zh) 无痕折弯模具
CN213856464U (zh) 一种折弯机
TW583039B (en) Negative angle forming type rotary cam moving apparatus
CN112077189A (zh) 一种高精密键盘柔性pcba排线折弯机
CN111687256A (zh) 一种产品旋转成型加工方法
CN111331824B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预折装置及其预折方法
CN211613914U (zh) 圆弧旋转弯曲装置
CN113369414A (zh) 一种buf634t集成电路引脚变形工装
JP2014117726A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JP3946568B2 (ja) パンチングマシンの成型用パンチ金型および成型用ダイ金型
CN212703844U (zh) 一次折负角装置
CN215508589U (zh) 一种空调外机电器安装板的前折弯冲压模具
CN216064957U (zh) 折弯压平模及折弯装置
JPH1110234A (ja) プレス型
CN215941157U (zh) 一种铰链式折弯工装
CN112775339A (zh) 一种简易的锅具卷边压边装置
CN216175617U (zh) 轴瓦折弯冲压模具
JPH1157863A (ja) プレス成形におけるスライドパンチの移動装置
CN217018344U (zh) 一种电线锡头折弯机
CN217393380U (zh) 折负角模具及具有负角的产品的生产线
CN218891151U (zh) 一种薄片内腔侧壁旋铆机构
CN219766622U (zh) 一种电子元件三脚引脚折弯机
CN217617008U (zh) 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