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0415U - 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0415U
CN217770415U CN202220983796.7U CN202220983796U CN217770415U CN 217770415 U CN217770415 U CN 217770415U CN 202220983796 U CN202220983796 U CN 202220983796U CN 217770415 U CN217770415 U CN 217770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diode
triode
chip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37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闵阳清
李学其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ok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OPTICAL ELEMENT FACTORY OF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TICAL ELEMENT FACTORY OF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OPTICAL ELEMENT FACTORY OF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209837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0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0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0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包括: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分别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按键KEY、电容C6、芯片U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11、三极管Q22、电阻R5;所述按键KEY、电容C6、芯片U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11、三极管Q22、电阻R5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充电双色 LED照明电路。
背景技术
LED由于环保、寿命长、光电效率高等众多优点,近年来在各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就目前而言,对于放大镜、显微镜、玩具或者一些小范围照明需要的地方,所采用的通常为不可充电的电源(比如:钮扣电池等)进行供电,这种供电方式的缺点非常明显,不仅更换频繁,更换麻烦,照明不稳定,而且丢弃的电池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影响。而另外一些采用照明的类似电路,也存在原理繁琐,外围元器件多、静态电流高等缺点,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其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包括: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稳压输出模块、 LED照明模块分别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按键KEY、电容C6、芯片U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11、三极管Q22、电阻R5;所述按键KEY、电容C6、芯片U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11、三极管Q22、电阻R5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芯片U3的1号接口、电容C6的正极、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6的负极连接有第一GND,所述芯片U3的8号接口连接有第二GND,所述芯片U3 的2号接口与所述按键KEY的2号接口连接,所述按键KEY的1号接口连接有第三GND,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芯片 U3的5号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芯片U3的6号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发射极、三极管Q11的发射极、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输出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LED照明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有第四GND,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五GND,所述电阻R5 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六GND。
可选的,所述稳压输出模块包括:电池、开关、芯片U1、电容C1、电容C2、发光二极管DR、发光二极管DG、电阻R1、电阻R2、第一充电输入接口、第二充电输入接口;所述电池、开关、芯片U1、电容C1、电容C2、 DR、DG、电阻R1、电阻R2、第一充电输入接口、第二充电输入接口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第一充电输入接口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R 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G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R的负极与所述芯片U1的1号接口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G的负极与所述芯片U1的5号接口连接,所述芯片U1的2号接口连接有第七 GND,所述芯片U1的6号接口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八GND,所述芯片U1的3号接口、电容C2的正极、芯片 U3的1号接口、电容C6的正极、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稳压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的2号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1号接口连接有第九GND,所述电容C2的负极、电容C1的负极分别连接有第十GND,所述芯片U1的4号接口、电容C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输入接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稳压输出模块包括: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 R3、电阻R4、芯片U2、L1;所述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3、电阻R4、芯片U2、L1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稳压输出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芯片U1的3号接口、电容C2的正极、芯片U3的1号接口、电容 C6的正极、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容C3的正极、芯片U2的4号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池的2号接口连接,所述电容C3的负极连接有第十一GND,所述三极管Q22的发射极、三极管Q11的发射极、电阻 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1号接口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接口连接有第十二GND,所述芯片U2的3号接口与所述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 C4的正极、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6号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十三GND,所述电容C4的负极、电阻 R3的另一端、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LED照明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5的负极连接有第十四GND。
可选的,所述LED照明模块包括:电阻RZ1、电阻RZ2、电阻RZ3、电阻RZ4、电阻RZ5、电阻RZ6、电阻RB1、电阻RB2、电阻RB3、电阻RB4、电阻RB5、电阻RB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Z1、二极管Z2、二极管Z3、二极管Z4、二极管Z5、二极管Z6;所述电阻RZ1、电阻RZ2、电阻RZ3、电阻RZ4、电阻RZ5、电阻RZ6、电阻RB1、电阻RB2、电阻RB3、电阻RB4、电阻RB5、电阻RB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Z1、二极管Z2、二极管Z3、二极管Z4、二极管Z5、二极管Z6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LED照明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电容C4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Z1的一端、电阻RZ2的一端、电阻RZ3的一端、电阻RZ4 的一端、电阻RZ5的一端、电阻RZ6的一端、电阻RB1的一端、电阻RB2 的一端、电阻RB3的一端、电阻RB4的一端、电阻RB5的一端、电阻RB6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Z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6 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6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 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Z1的负极、二极管Z2的负极、二极管Z3的负极、二极管Z4 的负极、二极管Z5的负极、二极管Z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芯片U1具体为充放电保护芯片,选用PL5057型号,所述芯片U2具体为DC-DC降压芯片,选用PL5902型号,所述芯片U3具体为开关控制芯片,选用YX009K型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电路为USB的5V充电输入,充电方便;充放电保护IC为PL5057芯片U1,有电池反接保护和线性充电管理功能;电路有双色指示功能:DR红色(正在充)和DG绿色(已充满);电路上DC-DC降压芯片U2采用PL5902,输入电压范围宽(2.5~5V),工作频率高,效率高,100%占空比;3.3V稳压输出模块保证了LED照明光效稳定,延长了使用寿命;两款IC均采用SO-23封装,体积小,静态电流小,外围元器件少;电路上有开关控制芯片U3为YX009K,该芯片外围器件极少,静态电流低;本电路开关选用不自锁轻触开关;LED照明灯珠选用低功耗、高光灯效LED灯珠,增加了使用时间;本电路实现的照明功能为:按一下白灯,再按一下紫灯,再按关,如此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其中一种实施例:一种可充电双色LED 照明电路,包括: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稳压输出模块、 LED照明模块;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分别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按键KEY、电容C6、芯片U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11、三极管Q22、电阻R5;所述按键KEY、电容C6、芯片U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11、三极管Q22、电阻R5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芯片U3的1号接口、电容C6的正极、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6的负极连接有第一GND,所述芯片U3的8号接口连接有第二GND,所述芯片U3 的2号接口与所述按键KEY的2号接口连接,所述按键KEY的1号接口连接有第三GND,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芯片 U3的5号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芯片U3的6号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发射极、三极管Q11的发射极、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输出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LED照明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有第四GND,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五GND,所述电阻R5 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六GND。
可选的,所述稳压输出模块包括:电池、开关、芯片U1、电容C1、电容C2、发光二极管DR、发光二极管DG、电阻R1、电阻R2、第一充电输入接口、第二充电输入接口;所述电池、开关、芯片U1、电容C1、电容C2、 DR、DG、电阻R1、电阻R2、第一充电输入接口、第二充电输入接口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第一充电输入接口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R 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G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R的负极与所述芯片U1的1号接口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G的负极与所述芯片U1的5号接口连接,所述芯片U1的2号接口连接有第七 GND,所述芯片U1的6号接口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八GND,所述芯片U1的3号接口、电容C2的正极、芯片 U3的1号接口、电容C6的正极、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稳压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的2号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1号接口连接有第九GND,所述电容C2的负极、电容C1的负极分别连接有第十GND,所述芯片U1的4号接口、电容C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输入接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稳压输出模块包括: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 R3、电阻R4、芯片U2、L1;所述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3、电阻R4、芯片U2、L1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稳压输出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芯片U1的3号接口、电容C2的正极、芯片U3的1号接口、电容 C6的正极、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容C3的正极、芯片U2的4号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池的2号接口连接,所述电容C3的负极连接有第十一GND,所述三极管Q22的发射极、三极管Q11的发射极、电阻 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1号接口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接口连接有第十二GND,所述芯片U2的3号接口与所述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 C4的正极、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6号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十三GND,所述电容C4的负极、电阻 R3的另一端、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LED照明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5的负极连接有第十四GND。
可选的,所述LED照明模块包括:电阻RZ1、电阻RZ2、电阻RZ3、电阻RZ4、电阻RZ5、电阻RZ6、电阻RB1、电阻RB2、电阻RB3、电阻RB4、电阻RB5、电阻RB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Z1、二极管Z2、二极管Z3、二极管Z4、二极管Z5、二极管Z6;所述电阻RZ1、电阻RZ2、电阻RZ3、电阻RZ4、电阻RZ5、电阻RZ6、电阻RB1、电阻RB2、电阻RB3、电阻RB4、电阻RB5、电阻RB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Z1、二极管Z2、二极管Z3、二极管Z4、二极管Z5、二极管Z6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LED照明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电容C4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Z1的一端、电阻RZ2的一端、电阻RZ3的一端、电阻RZ4 的一端、电阻RZ5的一端、电阻RZ6的一端、电阻RB1的一端、电阻RB2 的一端、电阻RB3的一端、电阻RB4的一端、电阻RB5的一端、电阻RB6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Z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6 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6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 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Z1的负极、二极管Z2的负极、二极管Z3的负极、二极管Z4 的负极、二极管Z5的负极、二极管Z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芯片U1具体为充放电保护芯片,选用PL5057型号,所述芯片U2具体为DC-DC降压芯片,选用PL5902型号,所述芯片U3具体为开关控制芯片,选用YX009K型号。
选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电路为USB的5V充电输入,充电方便;
2、充放电保护IC为PL5057芯片U1,有电池反接保护和线性充电管理功能;
3、电路有双色指示功能:DR红色(正在充)和DG绿色(已充满);
4、电路上DC-DC降压芯片U2采用PL5902,输入电压范围宽(2.5~5V),工作频率高,效率高,100%占空比;
5、3.3V稳压输出模块保证了LED照明光效稳定,延长了使用寿命;
6、两款IC均采用SO-23封装,体积小,静态电流小,外围元器件少;
7、电路上有开关控制芯片U3为YX009K,该芯片外围器件极少,静态电流低;
8、本电路开关选用不自锁轻触开关;
9、LED照明灯珠选用低功耗、高光灯效LED灯珠,增加了使用时间;
10、本电路实现的照明功能为:按一下白灯,再按一下紫灯,再按关,如此循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稳压输出模块、LED照明模块分别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按键KEY、电容C6、芯片U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11、三极管Q22、电阻R5;所述按键KEY、电容C6、芯片U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11、三极管Q22、电阻R5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芯片U3的1号接口、电容C6的正极、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6的负极连接有第一GND,所述芯片U3的8号接口连接有第二GND,所述芯片U3的2号接口与所述按键KEY的2号接口连接,所述按键KEY的1号接口连接有第三GND,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芯片U3的5号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芯片U3的6号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发射极、三极管Q11的发射极、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输出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LED照明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有第四GND,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五GND,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六GN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输出模块包括:电池、开关、芯片U1、电容C1、电容C2、发光二极管DR、发光二极管DG、电阻R1、电阻R2、第一充电输入接口、第二充电输入接口;所述电池、开关、芯片U1、电容C1、电容C2、发光二极管DR、发光二极管DG、电阻R1、电阻R2、第一充电输入接口、第二充电输入接口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第一充电输入接口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R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G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R的负极与所述芯片U1的1号接口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G的负极与所述芯片U1的5号接口连接,所述芯片U1的2号接口连接有第七GND,所述芯片U1的6号接口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八GND,所述芯片U1的3号接口、电容C2的正极、芯片U3的1号接口、电容C6的正极、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稳压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的2号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1号接口连接有第九GND,所述电容C2的负极、电容C1的负极分别连接有第十GND,所述芯片U1的4号接口、电容C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输入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输出模块包括: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3、电阻R4、芯片U2、L1;所述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3、电阻R4、芯片U2、L1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输出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芯片U1的3号接口、电容C2的正极、芯片U3的1号接口、电容C6的正极、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容C3的正极、芯片U2的4号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池的2号接口连接,所述电容C3的负极连接有第十一GND,所述三极管Q22的发射极、三极管Q11的发射极、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1号接口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接口连接有第十二GND,所述芯片U2的3号接口与所述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6号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十三GND,所述电容C4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LED照明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5的负极连接有第十四GN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照明模块包括:电阻RZ1、电阻RZ2、电阻RZ3、电阻RZ4、电阻RZ5、电阻RZ6、电阻RB1、电阻RB2、电阻RB3、电阻RB4、电阻RB5、电阻RB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Z1、二极管Z2、二极管Z3、二极管Z4、二极管Z5、二极管Z6;所述电阻RZ1、电阻RZ2、电阻RZ3、电阻RZ4、电阻RZ5、电阻RZ6、电阻RB1、电阻RB2、电阻RB3、电阻RB4、电阻RB5、电阻RB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Z1、二极管Z2、二极管Z3、二极管Z4、二极管Z5、二极管Z6分别经电路板布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照明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电容C4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Z1的一端、电阻RZ2的一端、电阻RZ3的一端、电阻RZ4的一端、电阻RZ5的一端、电阻RZ6的一端、电阻RB1的一端、电阻RB2的一端、电阻RB3的一端、电阻RB4的一端、电阻RB5的一端、电阻RB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Z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Z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Z6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B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Z1的负极、二极管Z2的负极、二极管Z3的负极、二极管Z4的负极、二极管Z5的负极、二极管Z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具体为充放电保护芯片,选用PL5057型号,所述芯片U2具体为DC-DC降压芯片,选用PL5902型号,所述芯片U3具体为开关控制芯片,选用YX009K型号。
CN202220983796.7U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 Active CN217770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3796.7U CN217770415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3796.7U CN217770415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0415U true CN217770415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4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3796.7U Active CN217770415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0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4046C (zh) 自发电超级电容储能电源
CN2924996Y (zh) 一种低成本高性能led照明电路
CN106982493A (zh) 一种用于led灯具的欠压保护电路
CN217770415U (zh) 一种可充电双色led照明电路
CN2850095Y (zh) 一种便携式可充电电源
CN217770416U (zh) 一种可充电led照明电路
CN102710849A (zh) 一种通过闪光灯提示电池电量偏低的移动终端
CN111708425A (zh) 一种集成指示功能的便携风扇控制芯片、电路及方法
CN200976502Y (zh) 一种电源输出控制电路
CN202647220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照明装置
CN211508668U (zh) 车载充电器
CN101227095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手机充电器
CN11162856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源
CN201382278Y (zh) 便携式太阳能照明装置
CN220629614U (zh) 一种可充电调光led照明电路
CN207399578U (zh) 一种便携式led灯驱动电源
CN2061294U (zh) 多功能测试笔
CN212774882U (zh) 一种具有多种显示功能的便携风扇控制芯片及电路
CN212412826U (zh) 太阳能电源
CN220273902U (zh) 一种电量指示灯的电路
CN220156251U (zh) 一种直流电源升压限流转换电路
CN214412288U (zh) 一种任意节电池电压采集的供电电路
CN213403581U (zh) 一种led灯的调光控制电路
CN216056432U (zh) 一种充电电压高度一致的充电电路
CN212392696U (zh) 信息化无线仪表配置调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01, 1st Floor, Building 2, Optoelectronic Industry Park, No. 187, Section 1, Changcheng Road, Xihanggang Street,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2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Guok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Factory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610207 photoelectric Institute, Wenxing Town, Shuangliu County,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HE OPTICAL ELEMENT FACTORY OF THE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ELECTRON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