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8082U - 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8082U
CN217768082U CN202221040505.7U CN202221040505U CN217768082U CN 217768082 U CN217768082 U CN 217768082U CN 202221040505 U CN202221040505 U CN 202221040505U CN 217768082 U CN217768082 U CN 217768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or
inductance
core
electrica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05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俊鹏
盛任
黄朱勇
张群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05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8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8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8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该电感器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感单体,每个电感单体包括电感磁芯、环绕于所述电感磁芯的电感线圈以及多个电气引脚,多个所述电气引脚与所述电感线圈连接,其中,所述电感磁芯与至少一个所述电气引脚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感单体通过电气引脚连接,且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电气引脚中,至少一个所述电气引脚与该电感单体中的电感磁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感器中的多个电感单体之间可以串联连接,且每相邻的电感单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较小,进而减小电感器的尺寸。

Description

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诸如各种通信装置、显示装置等信息技术装置的小型化和纤薄化的发展,对这些信息技术装置中使用的诸如电感器、电容器和晶体管等的各种元件小型化和纤薄化的技术的研究已经在不断地进行。因此,较早的电感器已经迅速地被具有小尺寸、高密度和能够自动地表面安装的电感器所替代。
但是,应用于高压电路中的电感器的尺寸还比较大,导致电感器占用的电路板的空间比较大,不利于电力装置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该电感器的尺寸较小,占用电路板的空间较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感器,该电感器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感单体,每个电感单体可以包括电感磁芯、环绕于所述电感磁芯的电感线圈以及多个电气引脚,多个所述电气引脚与所述电感线圈连接,所述电感磁芯与至少一个所述电气引脚电连接;其中,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之间通过电气引脚串联连接,相互连接的两个电气引脚中,至少一个电气引脚与该电感单体中的电感磁芯电连接。具体而言,电感单体中电感磁芯具有参考电位,且当多个电感单体串联连接形成电感器时,相互连接的两个电感单体之间通过两个电气引脚串联连接,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引脚中,至少一个电气引脚与该电感单体中的电感磁芯电连接,保证了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两个电感单体的安全距离减小可以为两个电感单体中电感磁芯中的爬电距离减小以及两个电感单体之间的电气间隙减小)也比较小,使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之间的可以靠更近,可以使电感器设置于电路板上时占用的空间较小,且还可以使电路板整体的布局更加合理,提高电路板上的空间利用率,且可以减小电路板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感单体,该电感单体可以包括电感磁芯、环绕于所述电感磁芯的电感线圈以及多个电气引脚,多个所述电气引脚与所述电感线圈连接,其中,所述电感磁芯与至少一个所述电气引脚电连接。具体来说,电感磁芯与电气引脚连接,使电感磁芯具有参考电位,而电感磁芯具有参考电位后,电感单体周围的器件与电感磁芯的安全距离会减小,当多个电感单体串联形成电感器时,相邻的两个电感磁芯之间的安全距离减小,进而可以减小电感器整体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电感磁芯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圆柱形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电感磁芯与电气引脚电连接,电感单体还包括连接线,其中,连接线的一端可以与电感磁芯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电气引脚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线可以是导线以及线缆等。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感单体还可以包括线圈骨架,线圈骨架可以用于将电感磁芯固定。具体而言,线圈骨架可以包括底座、定位架和多个固定引脚,其中,定位架设置在底座上,定位架可以将电感磁芯固定,防止电感磁芯窜动,固定引脚可以穿过底座,使底座固定于电路板或其他的结构上。
在上述的实施中,电感磁芯可以呈中空状,即电感磁芯实际可以由顶壁、底壁和将顶壁和底壁连接的两个侧壁组成,电感磁芯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被两个电感线圈环绕。定位架可以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可以设置在底座上,第一架体可以包括第一容纳槽和两个第一限位槽,第一容纳槽的开口朝向底座,两个第一限位槽平行设置,且两个第一限位槽设置在第一容纳槽背离底座的一侧,且第一限位槽与第一容纳槽连通;其中,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电感磁芯的底壁,电感磁芯的侧壁可以穿过第一容纳槽,因此,第一架体可以将电感磁芯靠近底座的一端的位置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结构可以相同,且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可以对称设置于电感磁芯的两端。
另外,为了使第一架体能够便捷的设置在底座上,在底座上可以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底座朝向电感磁芯的一侧,限位板可以为多块,多块限位板可以将第一容纳槽的侧壁包围,以防止第一架体在底座上滑动,进而可以使与第一架体连接的电感磁芯的位置固定。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架体朝向底座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连接线可以穿过开口与电气引脚电连接。为了使固定引脚能够快速的穿过底座,在底座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引脚穿过的第一通孔,且底座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用于电气引脚穿过。其中,电气引脚的形状具体可以多种,如长条形或者L形等形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感器,电感器可以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电感单体,多个所述电感单体串联连接,相互连接的两个电感单体之间通过两个电气引脚串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气引脚与该电感单体中的电感磁芯电连接。由于电感单体中电感磁芯具有参考电位,使得电感单体周围的器件与电感单体之间的安全距离减小,即当多个电感单体串联连接形成电感器时,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也比较小,使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之间的可以靠更近,可以使电感器设置于电路板上时占用的空间较小,且还可以使电路板整体的布局更加合理,提高电路板上的空间利用率,且可以减小电路板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电感器可以包括两个电感单体,其中一个所述电感单体中与所述电感磁芯连接的所述电气引脚,和另一个所述电感单体中与所述电感磁芯连接的所述电气引脚电连接。当电感器包括的两个电感单体的电感值相同,与两个电感磁芯电连接的两个电气引脚的电位相同,且两个磁芯具有的参考电位也相同,这样,两个电感单体的电感磁芯之间的安全距离即可以为零,两个电感单体通过两个上述的第二电气引脚串联时,两个电感单体就可以设置的更近。
另外,当电感器包括的两个电感单体的电感值不相同时,与两个电感磁芯电连接的两个电气引脚的电位也相同,且两个磁芯具有的参考电位也相同,此时,两个电感单体通过两个第二电气引脚串联时,两个电感单体也可以设置的更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方面中的多个电感单体或第二方面中的多个电感器,其中,多个电感单体的电感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于,每个电感单体上的电感磁芯均匀电气引脚连接,可以使电感单体串联时,两个电感单体设置的距离较近,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固态电力电子变压器和光伏逆变器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感器中电感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器中电感单体的线圈骨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电感单体;10-电感磁芯;20-电感线圈;30-电气引脚;31-第一电气引脚;32-第二电气引脚;40-连接线;50-线圈骨架;51-底座;52-定位架;520-开口;521-限位板;522-第一架体;523-第一限位槽;524-第一容纳槽;53-固定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伴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进展,针对搭载于电子设备的电感器也要求小型化。但是,在高压的场景中,电感器两端的电感电压最大值超过1KV,具有如此高压的电感器需要具有耐高压的特性,因此,该种电感器的设计比较复杂,设计难度较高、尺寸比较大,散热效果较差,且其占用电路板上的空间比较大,不利于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其中,电感单体之间可以串联形成电感器,且每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较小,进而减小电感器的尺寸。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感器,电感器可以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感单体1,其中,相互连接的两个电感单体1之间通过两个电气引脚30串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气引脚30与该电感单体1中的电感磁芯10电连接。由于电感单体1中的电感磁芯10具有参考电位,使得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1之间的安全距离(两个电感单体1的安全距离减小可以为两个电感单体1中电感磁芯10中的爬电距离减小以及两个电感单体1之间的电气间隙减小)减小,即当多个电感单体1串联连接形成电感器时,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1之间的安全距离也比较小,使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1之间可以靠更近,进而使电感器设置于电路板上时占用的空间较小,以减小电路板的尺寸,且还可以使电路板整体的布局更加合理,提高电路板上的空间利用率。
另外,多个电感单体1串联形成电感器与现有技术中具有同样电压的电感器相对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电感单体1上的电压减小,因此,电感单体1可以选用耐压等级相对较低的绝缘材质对电感单体1进行设计,以降低电感单体1的设计难度,且耐压等级相对较低的绝缘材质的成本相对较低,进而可以降低电感单体1的成本;再者,每个电感单体1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电感单体1均可以自己进行散热,可以提高电感器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电感器可以由多个不同的电感单体1串联组成,或者,每个电感器可以由多个相同的电感单体1串联组成。其中,相同和不同指的是不同的电感单体1具有的电感值;且在实际应用时,一个电感单体1也可以作为电感器进行使用。
下面,先对电感单体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
参照图1和图2,电感单体1可以包括电感磁芯10、电感线圈20以及多个电气引脚30,其中,电感线圈20可以环绕于电感磁芯10,多个电气引脚30可以均与电感线圈20连接,至少一个电气引脚30可以与电感磁芯10连接,以使电感磁芯10具有参考电位,而电感磁芯10具有参考电位之后,会使电感单体1周围的器件与电感磁芯10的安全距离减小,当多个电感单体1串联形成电感器时,相邻的两个电感磁芯10之间的安全距离减小,进而可以减小电感器整体的尺寸。
电感单体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电感磁芯的线圈骨架50,其中,线圈骨架50可以包括底座51、定位架52和多个固定引脚53,其中,定位架52设置在底座51上,且定位架52可以将电感磁芯10固定,防止电感磁芯10窜动,固定引脚53可以穿过底座51,使底座51固定于电路板或其他的结构上。更具体的,电感磁芯10可呈中空状,即电感磁芯10实际可以由顶壁、底壁和将顶壁和底壁连接的两个侧壁组成,电感磁芯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可以被两个电感线圈20环绕;继续参照图3、图4和图5,定位架可以包括第一架体522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522设置在底座51上,第一架体522可以包括第一容纳槽524和两个第一限位槽523,第一容纳槽524的开口朝向底座51,且第一容纳槽524用于容纳电感磁芯10的底壁,两个第一限位槽523平行设置,第一限位槽523设置在第一容纳槽524背离底座51的一侧,且第一限位槽523与第一容纳槽524连通,电感磁芯10的侧壁可以穿过第一容纳槽524进入到第一限位槽523,因此,第一架体522可以将电感磁芯10靠近底座51的一端的位置固定。
另外,继续参照图2和图5,为了使第一架体522能够便捷的设置在底座51上,在底座51上可以设置有限位板521,限位板521位于底座51朝向电感磁芯10的一侧,限位板521可以为多块,多块限位板521可以将第一容纳槽524的侧壁包围,以防止第一架体522在底座51上滑动,进而可以使与第一架体522连接的电感磁芯10的位置固定。
第二架体的结构形式可以与第一架体522相同,第二架体位于电感磁芯10远离第一架体522的一侧,第二架体可以与第一架体522相对于电感磁芯10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继续参照图2和图3,第一架体522朝向底座51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520,电感单体还可以包括将电感磁芯10与电气引脚30连接的连接线40,连接线40可以穿过开口520与电气引脚30电连接。其中,开口52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架体522的其他的位置,只要是能够保证连接线40可以穿过,且能够将电感磁芯10和电气引脚30电连接即可。
为了使固定引脚53能够快速的穿过底座51,在底座5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引脚53穿过的第一通孔(图中未显示),且底座51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图中未显示),多个第二通孔用于电气引脚30穿过。其中,电气引脚30的形状具体可以多种,如:长条形或者L形等形状。
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具体将上述的两个电感单体1串联连接形成电感器,且两个电感单体1相同(电感值相同)时,电感单体1上包括的电气引脚30可以包括第一电气引脚31和第二电气引脚32,第二电气引脚32可以与电感磁芯10通过连接线40电连接,两个电感单体1在串联时,可通过两个电感单体1上的第二电气引脚32电连接,而两个电感单体1上的两个第二电气引脚32均与电感磁芯10连接,使两个第二电气引脚32出的电位相同,即两个电感磁芯10具有相同的参考电位,这样,两个电感单体1的电感磁芯10之间的安全距离即可以为零,两个电感单体1通过两个第二电气引脚32串联时,两个电感单体1就可以设置的更近。
更具体的,当电感器承受的电压为2KV时,每个电感单体上的电压即为1KV,每个电感单体1的电压减小,这样,可以选用耐压等级相对较低的绝缘材质来设计电感,可以降低设计难度和成本,同时由于电感器包括两个电感单体1的设置方式,每个电感单体1自己可以独立散热,还可以提高电感器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电感器包括的两个电感单体1所承受的电压也可以不同,即两个电感单体1的电感值可以不相同,此时,每个电感单体1的结构还是相同的,即每个电感器包括的电气引脚30可以包括第一电气引脚31和第二电气引脚32,第二电气引脚32可以与电感磁芯10通过连接线40电连接,两个电感单体1在串联时,可通过两个电感单体1上的第二电气引脚32电连接,这样,两个电感单体1的电感磁芯10之间的安全距离即可以为零,两个电感单体1通过两个第二电气引脚32串联形成电感器时,两个电感单体1就可以设置的更近。
更具体的,当电感器承受的电压为1.5KV时,其中一个电感单体1上的电压为1KV,另一个电感单体1上的电压为0.5KV,每个电感单体1的电压也减小,这样,也可以选用耐压等级相对较低的绝缘材质来设计电感,以降低设计难度和成本,同时由于电感器包括两个电感单体的设置方式,每个电感单体自己可以独立散热,还可以提高电感器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将两个或多个电感单体1串联连接时,形成的电感器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等形状。另外,相邻的两个电感单体1串联连接时,也可以让前一个电感单体1中与电感磁芯10连接的第二电气引脚32,与后一个电感单体1中的第一电气引脚31连接,这样第一电气引脚31和第二电气引脚32之间的电位虽然不同,但是第一电气引脚31和第二电气引脚32之间的电位差值较小;由于每个电感单体1中的电感磁芯10均具有参考电位,可以使电感单体1与周围的器件的安全距离减小,这样,两个电感单体1通过第一电气引脚31和第二电气引脚32串联时,两个电感单体1就可以设置相对较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的电感器或多个电感单体,其中,多个电感单体的电感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于,每个电感单体上的电感磁芯均与电气引脚连接,可以使电感单体串联时,两个电感单体设置的距离较近,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感单体;
每个所述电感单体包括电感磁芯、环绕于所述电感磁芯的电感线圈以及多个电气引脚,多个所述电气引脚与所述电感线圈连接,其中,所述电感磁芯与至少一个所述电气引脚电连接;
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感单体通过电气引脚连接,且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电气引脚中,至少一个所述电气引脚与该电感单体中的电感磁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单体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电感单体中与所述电感磁芯连接的所述电气引脚,和另一个所述电感单体中与所述电感磁芯连接的所述电气引脚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电气引脚的电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单体还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用于将电感磁芯与所述电气引脚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单体还包括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用于将所述电感磁芯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包括底座、定位架和多个固定引脚;
所述定位架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电感磁芯设置于所述定位架,所述多个固定引脚用于将所述底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定位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开口将所述电感磁芯与所述电气引脚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引脚呈L型,所述电气引脚的一端与所述电感线圈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气引脚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底座。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
CN202221040505.7U 2022-04-28 2022-04-28 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768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505.7U CN217768082U (zh) 2022-04-28 2022-04-28 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505.7U CN217768082U (zh) 2022-04-28 2022-04-28 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8082U true CN217768082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4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0505.7U Active CN217768082U (zh) 2022-04-28 2022-04-28 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80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2385B (zh) 用于三电平功率变换器的叠层母排结构以及功率变换器
CN100570768C (zh) 变压器结构
US8624702B2 (en) Inductor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TWI278876B (en) Transformer structure
US8373530B2 (en) Power convert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97363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magnetic component
US8416052B2 (en) Medium / high voltage indu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10120736B (zh) 水冷电源模块
US8130069B1 (en) Distributed gap indu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20110227680A1 (en) Inductor mou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3504394U (zh) 一种适用于igbt并联的复合母排
CN104167934A (zh) 适用于半桥模块的三相逆变复合母排
CN204030991U (zh) 适用于半桥模块的三相逆变复合母排
CN104578708A (zh) 一种适用于igbt并联的复合母排
CN204031003U (zh) 一种叠层母排及二极管钳位三电平拓扑装置
CN217768082U (zh) 电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04780749B (zh) 绝缘屏蔽支撑板以及层叠式功率模块
CN211127600U (zh) 分体功率模块
EP3648127A2 (en) Power module
CN216597239U (zh) 磁集成器件及隔离型开关电源
CN212278128U (zh) 低寄生电感且适用于器件并联的叠层母排结构
CN111277150A (zh) 低寄生电感且适用于器件并联的叠层母排结构
Afsharian et al. A modular stacked transformer structure for LLC resonant converters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haring behavior in parallel PCB windings
CN206250988U (zh) 功率模块
CN220914233U (zh) 功率模块、车载充电装置、集成控制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