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7138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7138U
CN217767138U CN202220417876.6U CN202220417876U CN217767138U CN 217767138 U CN217767138 U CN 217767138U CN 202220417876 U CN202220417876 U CN 202220417876U CN 217767138 U CN217767138 U CN 217767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layer
via hole
sea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178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秉勋
田尚益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178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7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7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7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金属层以及绝缘层,绝缘层在阵列基板的边缘处形成有过孔,第一透明电极层与金属层在过孔处导通,彩膜基板包括第二透明电极层,其中,第一透明电极层覆盖至过孔一侧的绝缘层处,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体,导电体设置于过孔一侧,一端抵接绝缘层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另一端抵接彩膜基板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保证阵列基板的第一透明电极与彩膜基板的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有效降低显示面板在过孔处会出现连接异常的概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高速发展,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其轻薄、显示效果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的透明电极与彩膜基板的透明电极一般都采用过孔处设置金球的方式进行导通。但此种方式的阻抗较高,因此出现了在框胶中也设置金球的方式。但由于过孔处的金球和框胶处的金球压缩率不同,为保证框胶处的金球不会涨破透明电极或基板,从而会增大金球的压缩率。而此种方式则导致过孔处的金球压缩率过高,从而无法同时抵接阵列基板的透明电极和彩膜基板的透明电极,会出现过孔处连接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面板在过孔处会出现连接异常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金属层以及绝缘层,绝缘层在阵列基板的边缘处形成有过孔,第一透明电极层与金属层在过孔处导通,彩膜基板包括第二透明电极层,其中,第一透明电极层覆盖至过孔一侧的绝缘层处,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体,导电体设置于过孔一侧,一端抵接绝缘层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另一端抵接彩膜基板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
因此,通过将阵列基板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由过孔延伸,并且在过孔一侧设置导电体,以导通阵列基板的第一透明电极层与彩膜基板的第二透明电极层,避免了在过孔处设置导电体,从而保证了导电体的压缩率的统一,能够有效保证阵列基板的第一透明电极与彩膜基板的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
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框胶,框胶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且包裹导电体。
通过框胶的设置,能够固定导电体,防止导电体移动,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
其中,框胶位于过孔的一侧。
通过框胶不需要覆盖于过孔上,能够节省框胶的使用量,从而节省成本。
其中,阵列基板的一侧边缘的过孔形成有对应的两排,框胶以及导电体位于两排过孔之间。
通过两排过孔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透明电极与导电体的连接,即便一侧过孔出现问题,还有另一侧的过孔能够连通。
其中,框胶中混有导电粒子,以使框胶导电。
通过导电粒子的设置,可以使框胶也导电,从而降低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阻抗。
其中,绝缘层在靠近过孔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起部,第一透明电极层覆盖在第一凸起部处形成有第二凸起部,框胶以及导电体位于第二凸起部远离过孔的一侧。
通过凸起部的设置,可能更好的限制导电体或框胶,防止其移动。
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非显示区,框胶与金属球设置于过孔远离显示区的一侧。
通过过孔更靠近显示区的设置,能够节约非显示区的空间,从而使得显示区的占比更大。
其中,导电体为金属球。
通过金属球形状的导电体,使得制作导电体的方式更加简便。
其中,金属球的内部为树脂球体,树脂球体的外表面包裹有金属表层。
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节约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与背光模组对应设置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阵列基板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由过孔延伸,并且在过孔一侧设置导电体,以导通阵列基板的第一透明电极层与彩膜基板的第二透明电极层,避免了在过孔处设置导电体,从而保证了导电体的压缩率的统一,能够有效保证阵列基板的第一透明电极与彩膜基板的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有效降低显示面板在过孔处会出现连接异常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导电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第四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1/21/31/41阵列基板,111/211/311/411第一基板,112/212/312/412金属层,113/213/313/413绝缘层,114/214/314/414过孔,115/215/315/415第一透明电极层,12/22/32/42彩膜基板,121/221/321/421第二基板,122/222/322/422黑矩阵,123/223/323/423第二透明电极层,13/23/33/43导电体,14/24/34/44框胶,131树脂球,132金属表层,35导电粒子,416第一凸起部,417第二凸起部,50显示装置,51显示面板,52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他任何变化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每一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体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1、彩膜基板12、导电体13以及框胶14。
阵列基板1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111、金属层112、绝缘层113以及第一透明电极层115。绝缘层113在阵列基板11的边缘处形成有过孔114,第一透明电极层115与金属层112在过孔114处导通。其中,第一透明电极层115覆盖至过孔114一侧的绝缘层113处。
彩膜基板1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基板121、黑矩阵122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123。黑矩阵122设置于第二基板121朝向第一基板111的一侧的表面,第二透明电极层123设置于黑矩阵122朝向第一基板111的一侧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彩膜基板12上未设置黑矩阵122,第二透明电极层123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结构或直接设置于第二基板121上。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21例如为玻璃基板。
导电体13设置于过孔114一侧,一端抵接绝缘层113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115,另一端抵接彩膜基板12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123。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体13为金属球。通过金属球形状的导电体13,使得制作导电体13的方式更加简便。优选的,金属球为金球或铜球。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的导电体1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金属球的内部为树脂球体,树脂球体的外表面包裹有金属表层。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节约成本。并且,树脂球体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用树脂球体做金属球的内部部件,能够使金属球有很好的压缩率,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其能够抵接第一透明电极层115与第二透明电极层123。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球的金属表层还可具有凸刺部,以提高其导电稳定性以及稳固性。另外,金属球也可以是纯金属做成的金属球。
框胶14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115与第二透明电极层123之间,且包裹导电体13。并且,框胶14位于过孔114的一侧。第一透明电极层115与第二透明电极层123之间包括有被框胶14环绕设置的液晶层(未标示),通过框胶14粘贴阵列基板11与彩膜基板12,框胶14能防止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外漏,避免外界的水汽、灰尘等杂质污染液晶层。通过框胶14的设置,能够固定导电体13,防止导电体13移动,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框胶14不需要覆盖于过孔114上,能够节省框胶14的使用量,从而节省成本。
优选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非显示区,框胶14与导电体13设置于过孔114远离显示区的一侧。通过过孔114更靠近显示区的设置,能够节约非显示区的空间,从而使得显示区的占比更大。
通过上述方式,将阵列基板11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115由过孔114延伸,并且在过孔114一侧设置导电体13,以导通阵列基板11的第一透明电极层115与彩膜基板12的第二透明电极层123,避免了在过孔114处设置导电体13,从而保证了导电体13的压缩率的统一,能够有效保证阵列基板11的第一透明电极与彩膜基板12的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21、彩膜基板22、导电体23以及框胶24。
阵列基板2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211、金属层212、绝缘层213以及第一透明电极层215。绝缘层213在阵列基板21的边缘处形成有过孔214,第一透明电极层215与金属层212在过孔214处导通。其中,第一透明电极层215覆盖至过孔214一侧的绝缘层213处。与上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阵列基板21的一侧边缘的过孔214形成有对应的两排,框胶24以及导电体23位于两排过孔214之间。通过两排过孔214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透明电极215与导电体23的连接,即便一侧过孔214出现问题,还有另一侧的过孔214能够连通。例如,若图中左侧的过孔214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215出现断裂,导致无法导通金属层212与导电体23,还有图中右侧的过孔以及第一透明电极层215能够导通金属层212与导电体23。
彩膜基板2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基板221、黑矩阵222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223。黑矩阵222设置于第二基板221朝向第一基板211的一侧的表面,第二透明电极层223设置于黑矩阵222朝向第一基板211的一侧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彩膜基板22上未设置黑矩阵222,第二透明电极层223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结构或直接设置于第二基板221上。
导电体23设置于两排过孔214之间,一端抵接绝缘层213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215,另一端抵接彩膜基板22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223。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体23为金属球。通过金属球形状的导电体23,使得制作导电体23的方式更加简便。优选的,金属球为金球或铜球。金属球的结构可为上一实施例所述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框胶24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215与第二透明电极层223之间,且包裹导电体23。并且,框胶24位于两排过孔214之间。通过框胶24的设置,能够固定导电体23,防止导电体23移动,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框胶24不需要覆盖于过孔214上,能够节省框胶24的使用量,从而节省成本。
优选的,一排过孔214位于框胶24以及导电体23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之间,另一排过孔214位于框胶24以及导电体23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保证不论靠近显示区还是远离显示区,都有过孔214的存在,均能够实现金属层212与导电体23的导通。
相比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能够更好的保证金属层212与导电体23的导通,能够更好的保证导通效果。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31、彩膜基板32、导电体33以及框胶34。
阵列基板3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311、金属层312、绝缘层313以及第一透明电极层315。绝缘层313在阵列基板31的边缘处形成有过孔314,第一透明电极层315与金属层312在过孔314处导通。其中,第一透明电极层315覆盖至过孔314一侧的绝缘层313处。
彩膜基板3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基板321、黑矩阵322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323。黑矩阵322设置于第二基板321朝向第一基板311的一侧的表面,第二透明电极层323设置于黑矩阵322朝向第一基板311的一侧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彩膜基板32上未设置黑矩阵322,第二透明电极层323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结构或直接设置于第二基板321上。第一基板311与第二基板321例如为玻璃基板。
导电体33设置于过孔314一侧,一端抵接绝缘层313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315,另一端抵接彩膜基板32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323。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体33为金属球。通过金属球形状的导电体33,使得制作导电体33的方式更加简便。优选的,金属球为金球或铜球。
框胶34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315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23之间,且包裹导电体33。并且,框胶34位于过孔314的一侧。通过框胶34的设置,能够固定导电体33,防止导电体33移动,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框胶34不需要覆盖于过孔314上,能够节省框胶34的使用量,从而节省成本。
与前两个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框胶34中混有导电粒子35,以使框胶34导电。通过导电粒子的设置,可以使框胶34也导电,从而降低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阻抗。导电粒子35可以直接混入框胶34的材料中,通过充分搅拌,从而与框胶34均匀混合。导电粒子35可以是金属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等能够导电的粒子。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第四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41、彩膜基板42、导电体43以及框胶44。
阵列基板4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411、金属层412、绝缘层413以及第一透明电极层415。绝缘层413在阵列基板41的边缘处形成有过孔414,第一透明电极层415与金属层412在过孔414处导通。其中,第一透明电极层415覆盖至过孔414一侧的绝缘层413处。阵列基板41的一侧边缘的过孔414形成有对应的两排,框胶44以及导电体43位于两排过孔414之间。其中,绝缘层413在靠近过孔414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起部416,第一透明电极层415覆盖在第一凸起部416处形成有第二凸起部417。在本实施例中,框胶44以及导电体43位于两个第二凸起部417之间。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框胶44以及导电体43位于第二凸起部417远离过孔414的一侧即可。
彩膜基板4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基板421、黑矩阵422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423。黑矩阵422设置于第二基板421朝向第一基板411的一侧的表面,第二透明电极层423设置于黑矩阵422朝向第一基板411的一侧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彩膜基板42上未设置黑矩阵422,第二透明电极层423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结构或直接设置于第二基板421上。
导电体43设置于两排过孔414之间,一端抵接绝缘层413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415,另一端抵接彩膜基板42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423。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体43为金属球。通过金属球形状的导电体43,使得制作导电体43的方式更加简便。优选的,金属球为金球或铜球。金属球的结构可为上一实施例所述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框胶44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415与第二透明电极层423之间,且包裹导电体43。并且,框胶44位于两排过孔414之间。通过框胶44的设置,能够固定导电体43,防止导电体43移动,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框胶44不需要覆盖于过孔414上,能够节省框胶44的使用量,从而节省成本。
优选的,一排过孔414位于框胶44以及导电体43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之间,另一排过孔414位于框胶44以及导电体43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保证不论靠近显示区还是远离显示区,都有过孔414的存在,均能够实现金属层412与导电体43的导通。
相比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凸起部416与第二凸起部417的设置,可能更好的限制导电体43或框胶44,防止其移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50包括背光模组52以及与背光模组52对应设置的显示面板51。其中,显示面板51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阵列基板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由过孔延伸,并且在过孔一侧设置导电体,以导通阵列基板的第一透明电极层与彩膜基板的第二透明电极层,避免了在过孔处设置导电体,从而保证了导电体的压缩率的统一,能够有效保证阵列基板的第一透明电极与彩膜基板的第二透明电极的连接正常,有效降低显示面板在过孔处会出现连接异常的概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金属层以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边缘处形成有过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所述金属层在所述过孔处导通,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二透明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覆盖至所述过孔一侧的所述绝缘层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置于所述过孔一侧,一端抵接所述绝缘层上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另一端抵接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框胶,所述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且包裹所述导电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位于所述过孔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边缘的所述过孔形成有对应的两排,所述框胶以及所述导电体位于两排所述过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内设置有导电粒子,以使所述框胶导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在靠近所述过孔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凸起部处形成有第二凸起部,所述框胶以及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远离所述过孔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非显示区,所述框胶与所述导电体设置于所述过孔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金属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球的内部为树脂球体,所述树脂球体的外表面包裹有金属表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对应设置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20417876.6U 2022-02-28 2022-02-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767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17876.6U CN217767138U (zh) 2022-02-28 2022-02-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17876.6U CN217767138U (zh) 2022-02-28 2022-02-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7138U true CN217767138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6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17876.6U Active CN217767138U (zh) 2022-02-28 2022-02-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7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0406B2 (en) Touch panel
CN100412665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929101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having particular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JP2000199915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706528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08195A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9031800A (zh) 包括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12433288A (zh) 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US20030117543A1 (en) Structure of a display device
CN11026214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6437846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00470780C (zh) 电子部件、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US118745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1061817U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767138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80138558A1 (en) Battery with display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US8130355B2 (en) Liquid crsytal display device
JPH04153625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201259597Y (zh) 可挠式显示面板
JP2001318618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および表示パネル
CN112882271B (zh)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21644986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824162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0480786C (zh) 玻璃覆晶结构和采用该玻璃覆晶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CN215932305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