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1817U -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1817U
CN211061817U CN202020117382.7U CN202020117382U CN211061817U CN 211061817 U CN211061817 U CN 211061817U CN 202020117382 U CN202020117382 U CN 202020117382U CN 211061817 U CN211061817 U CN 211061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module
edge
arr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73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美灵
赵婷婷
周锦钊
刘雨杰
辛秦
禹映雪
李良梁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73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1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1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1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于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且与彩膜基板连接的透明导电层;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绑定区域,绑定区域上设置有接地端;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其中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沿所述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上设置有朝所述绑定区域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绑定区域之间设置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连接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接地端。该显示模组利用导电结构分别与凸出部和绑定区域的接地端连接,能够将彩膜基板上的静电传导至接地端进行释放,在保证显示面板的静电传导能力的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屏显示在不改变终端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大幅提升屏幕占比,带给用户沉浸感更强烈、屏幕面积更大的视觉冲击体验,因此实现全屏显示已成为目前不同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
液晶显示模组中,为保证液晶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能力,液晶显示模组在结构上需要能够释放显示面板上的静电。常规液晶显示模组用于释放显示基板上静电的方式为:在彩膜基板的边缘、上偏光片的一侧进行银浆涂覆,所涂银浆连接上偏光片的边缘和阵列基板的接地端,利用具有导电能力的偏光片和能够导电的银浆,将彩膜基板上的静电传导至阵列基板上的接地端进行释放。
常规方式,上述结构中用于静电释放的银浆为线银浆或点银浆。当采用线银浆时,受线银浆的涂覆工艺限制,偏光片的边缘与彩膜基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需要保证为0.5mm以上,无法实现显示模组的窄边框设计要求。若采用点银浆的方式,由于导电接触面积较小,又无法保证静电传导能力的有效性,静电的存在会导致出现屏幕亮度下降,发红等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在保证显示面板的静电传导能力的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其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且与所述彩膜基板连接的透明导电层;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上设置有接地端,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其中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沿所述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上设置有朝所述绑定区域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绑定区域之间设置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连接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接地端。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为包括导电材料的偏光片。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凸出部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域。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凸出部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接地端。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导电结构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绑定区域的第一区域范围;所述凸出部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绑定区域的部分为投影延伸部分,所述投影延伸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域的第二区域范围;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范围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范围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区域范围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泡棉或银浆。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彩膜基板包括沿所述方向延伸的第三边缘,所述导电结构还与所述第三边缘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二边缘包括平行于所述方向的主边缘部分,所述凸出部与所述主边缘部分连接,且相较于所述主边缘部分凸出;
其中,所述主边缘部分在所述彩膜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5mm。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绑定区域上设置的所述接地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凸出部的数量和所述导电结构的数量分别与所述接地端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两个的所述凸出部与至少两个的所述接地端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导电结构分别连接相对应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接地端。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绑定区域连接的柔性线路板,所述绑定区域上设置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覆晶薄膜和柔性线路板,所述覆晶薄膜上设置有控制芯片;
所述覆晶薄膜的其中一边缘与所述绑定区域连接,相对的另一边缘与所述柔性线路板连接,且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阵列基板贴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在彩膜基板的出光侧设置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与彩膜基板连接,且边缘设置凸出部,在凸出部与阵列基板的绑定区域之间设置导电结构,利用导电结构分别与凸出部和绑定区域的接地端连接,能够将彩膜基板上的静电传导至接地端进行释放;
该用于静电释放的导电结构能够与整个凸出部接触连接,导电结构与凸出部之间呈面接触形式,能够有效保证静电传导能力的有效性;另外,导电结构无需占用偏光片的边缘与彩膜基板的边缘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通常技术液晶显示模组的其中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通常液晶显示模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B-B’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其中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偏光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为通常技术液晶显示模组的其中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和图2所示,通常技术中,液晶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2,通过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2对盒进行液晶封装可以制成液晶显示面板。另外,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彩膜基板2的出光侧的偏光片3。
进一步,结合图1和图2所示,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2均包括显示区域4,对应设置用于图像显示的像素单元,偏光片3的面积大小依据显示区域4设置或稍大于显示区域4,用于透出线偏振光实现图像显示。阵列基板1的其中一边缘相较于彩膜基板2延伸凸出形成绑定区域5,该绑定区域5上可以设置接地线路。基于该设置结构,通常在绑定区域5的上方,彩膜基板2的边缘、偏光片3的一侧进行银浆6涂覆,使所涂银浆6连接上偏光片3的边缘和阵列基板1的接地端7,通过所涂银浆6将彩膜基板2上的静电传导至接地端进行释放。
如图1的实施方式中,若银浆6为线状结构,沿偏光片3的边缘与彩膜基板2的边缘延伸,其中该偏光片3的边缘与彩膜基板2的边缘为对应绑定区域5凸出设置的边缘,且偏光片3的该边缘与彩膜基板2的该边缘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绑定区域5的凸出设置方向。进一步地,制备该线状结构的银浆6,需要偏光片3的边缘与彩膜基板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需要保证为0.5mm以上,无法实现显示模组的窄边框设计要求;如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若银浆6为点状结构,由于银浆6与偏光片3的边缘和接地端7均呈点接触,使得导电接触面积较小,又无法保证静电传导能力的有效性。
根据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为保证显示面板的静电传导能力的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设计要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在彩膜基板的出光侧设置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与彩膜基板连接,且边缘设置凸出部,在凸出部与阵列基板的绑定区域之间设置导电结构,利用导电结构分别与凸出部和绑定区域的接地端连接,能够将彩膜基板上的静电传导至接地端进行释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用于静电释放的导电结构能够与整个凸出部接触连接,导电结构与凸出部之间呈面接触形式,能够有效保证静电传导能力的有效性;另外,相较于现有技术用于静电释放的线银浆设置于偏光片的边缘与彩膜基板的边缘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导电结构无需占用偏光片的边缘与彩膜基板的边缘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设计要求。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中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B-B’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阅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彩膜基板2和阵列基板1,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2均包括显示区域4,对应设置用于图像显示的像素单元。其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彩膜基板2的出光侧且与彩膜基板2连接的透明导电层100。
阵列基板1包括设置有接地端7的绑定区域5,绑定区域5包括沿方向a延伸的第一边缘51;透明导电层100包括沿方向a延伸的第二边缘110,第二边缘110上设置有凸出部111;凸出部111与绑定区域5之间设置有导电结构200,该导电结构200连接凸出部111和接地端7。
结合图4、图5和图6所示,凸出部111在第二边缘110上朝向绑定区域5的方向凸出,导电结构200与该凸出部111和接地端7相连接,能够将彩膜基板2上的静电传导至接地端7释放。由于导电结构200设置于相对的凸出部111和接地端7之间,相较于如图1所示通常技术的用于静电释放的线银浆的设置方式,导电结构200无需占用透明导电层100的边缘与彩膜基板2的边缘之间的空间,能够使透明导电层100的第二边缘110与彩膜基板2的沿方向a延伸的第三边缘21之间的距离足够小,以满足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中一实施方式,透明导电层100为包括导电材料的偏光片。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中一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图5和图6所示,偏光片300的沿方向a延伸的第二边缘110上设置有凸出部111,通过该凸出部111,可以在偏光片(对应图4与图5中为透明导电层100)与绑定区域5之间设置导电结构200,导电结构200连接凸出部111和绑定区域5的接地端7,能够实现彩膜基板2上的静电释放。
根据图4和图5,当设置于彩膜基板2的出光侧且与彩膜基板2连接的光学膜层为包括导电材料的偏光片时,该偏光片则可以制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透明导电层100。当然,该透明导电层100不限于仅能够为偏光片,也可以为特定制作用于实现彩膜基板2上静电释放的光学膜层。
以下将以透明导电层100为偏光片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可选地,如图5所示,阵列基板1的绑定区域5包括沿方向a延伸的第一边缘51,偏光片300包括沿方向a延伸的第二边缘110,第二边缘110上设置有凸出部111;彩膜基板2包括沿方向a延伸的第三边缘21。
可选地,导电结构200还与彩膜基板2的第三边缘21接触连接,以能够有效释放彩膜基板2上的静电。
基于该设置结构,在对应绑定区域5的第一边缘51处,偏光片300的沿方向a延伸的第二边缘110上设置有凸出部111,该凸出部111在第二边缘110上朝绑定区域5的设置方向凸出。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二边缘110包括平行于方向a的主边缘部分112和与主边缘部分112连接的凸出部111,该凸出部111相较于主边缘部分112凸出。
结合图4所示,并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出部111在阵列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绑定区域5,其中位于绑定区域5的部分为投影延伸部分。通过使凸出部111朝绑定区域5凸出至少覆盖绑定区域5,以保证在偏光片300与绑定区域5之间制作导电结构200时,使导电结构200与凸出部111连接的制作工艺简单、方便。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凸出部111在阵列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绑定区域5上的接地端7。通过使凸出部111在阵列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能够覆盖接地端7,使得在偏光片300与绑定区域5之间制作导电结构200时,导电结构200能够直接制作于凸出部111与接地端7之间,保证导电结构200的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并保证导电结构200分别与凸出部111和接地端7的有效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电结构200在阵列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绑定区域5的第一区域范围,凸出部111在绑定区域5所在平面正投影的投影延伸部分位于绑定区域5的第二区域范围;可选地,第二区域范围位于第一区域范围内。具体地,通过使导电结构200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凸出部111的截面面积,以保证导电结构200能够与凸出部111有效接触,这样通过偏光片300和导电结构200,彩膜基板2上的静电能够有效传导至绑定区域5的接地端7。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区域范围501的形状、大小与第二区域范围50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当然,第一区域范围的形状、大小与第二区域范围的形状、大小之间的关系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保证在凸出部111与绑定区域5之间制作导电结构200时,所制作的导电结构200能够与凸出部111有效接触即可。
可选地,对比图5和图8,凸出部111在第二边缘110上朝绑定区域5的方向凸出的尺寸大小可以依据接地端7在绑定区域5上的设置位置和导电结构200所需要与凸出部111连接的接触面积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地,导电结构200为导电泡棉或银浆。
其中一实施方式,导电结构200可以为双面导电泡棉,通过双面导电泡棉可以连接凸出部111与绑定区域5的接地端7;另一实施方式,导电结构200可以为银浆,采用灌注方式填充于凸出部111与绑定区域5的接地端7之间,且用于连接凸出部111与接地端7。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参阅图5和图8所示,绑定区域5上设置的接地端7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凸出部111的数量和导电结构200的数量分别与接地端7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两个的凸出部111与至少两个的接地端7一一对应,每一导电结构200分别连接相对应的凸出部111和接地端7。该实施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偏光片300的边缘设置多个凸出部111,凸出部111的数量与绑定区域5上的接地端7的数量相同,保证每一凸出部111分别通过一个导电结构200对应连接一个接地端7,增加偏光片300与导电结构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彩膜基板2上的静电能够有效传导至绑定区域5的接地端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结合图4至图8,由于静电释放的导电结构200设置于偏光片300的凸出部111与绑定区域5之间,导电结构200无需占用偏光片300的边缘与彩膜基板2的边缘之间的空间,因此偏光片300的边缘与彩膜基板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制作为接近重叠。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偏光片300的边缘与彩膜基板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确定方式为:偏光片300的第二边缘110的主边缘部分112在彩膜基板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彩膜基板2的第三边缘21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距离所确定的空间范围内无需进行银浆涂敷,因此该距离可以制作为小于或等于0.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为进一步提升抗静电能力,可选地,偏光片可以为低阻偏光片;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导电膜,该导电膜设置于阵列基板背离彩膜基板的一侧,且与阵列基板贴合连接。所设置导电膜,用于传导经导电结构传输至阵列基板的接地端上的静电,以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静电传导能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其中一实施方式,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覆晶薄膜400和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500,覆晶薄膜400上设置有控制芯片600;
其中,覆晶薄膜400的其中一边缘与绑定区域5连接,相对的另一边缘与FPC 500连接,且控制芯片600与FPC 500电连接。
通过该实施方式,用于进行图像显示控制的控制芯片600设置于覆晶薄膜400上,该控制芯片600与绑定区域5上的驱动线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另一实施方式,可选地,如图8所示,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与绑定区域5连接的柔性线路板FPC 500,绑定区域上设置有控制芯片600,控制芯片600与FPC 500电连接。
通过该实施方式,用于进行图像显示控制的控制芯片600直接设置于绑定区域5上,且该控制芯片600与绑定区域5上的驱动线路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阵列基板1的绑定区域5连接设置控制芯片600和FPC500的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具体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用于静电释放的导电结构能够与偏光片的整个凸出部接触连接,导电结构与凸出部之间呈面接触形式,能够有效保证静电传导能力的有效性;另外,导电结构无需占用偏光片的边缘与彩膜基板的边缘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设计要求。
经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相较于通常技术,模组下边框的尺寸可减小40%左右,并达到有效提升模组抗静电能力的效果,从而解决现有技术模组的抗静电能力不佳,导致出现屏幕亮度下降,发红等的不良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根据以上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可以为窄边框或全屏幕显示装置。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且与所述彩膜基板连接的透明导电层;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上设置有接地端;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其中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沿所述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上设置有朝所述绑定区域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绑定区域之间设置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连接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接地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为包括导电材料的偏光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绑定区域的第一区域范围;所述凸出部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绑定区域的部分为投影延伸部分,所述投影延伸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域的第二区域范围;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范围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范围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区域范围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泡棉或银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包括沿所述方向延伸的第三边缘,所述导电结构还与所述第三边缘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包括平行于所述方向的主边缘部分,所述凸出部与所述主边缘部分连接,且相较于所述主边缘部分凸出;
其中,所述主边缘部分在所述彩膜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域上设置的所述接地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凸出部的数量和所述导电结构的数量分别与所述接地端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两个的所述凸出部与至少两个的所述接地端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导电结构分别连接相对应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接地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绑定区域连接的柔性线路板,所述绑定区域上设置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覆晶薄膜和柔性线路板,所述覆晶薄膜上设置有控制芯片;
所述覆晶薄膜的其中一边缘与所述绑定区域连接,相对的另一边缘与所述柔性线路板连接,且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阵列基板贴合连接。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
CN202020117382.7U 2020-01-19 2020-01-19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061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7382.7U CN211061817U (zh) 2020-01-19 2020-01-19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7382.7U CN211061817U (zh) 2020-01-19 2020-01-19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1817U true CN211061817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7382.7U Active CN211061817U (zh) 2020-01-19 2020-01-19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18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9843A (zh) * 2021-11-17 2022-02-1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509049A (zh) * 2021-06-22 2022-12-23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9049A (zh) * 2021-06-22 2022-12-23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14049843A (zh) * 2021-11-17 2022-02-1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88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789074B (zh) 连接结构和带有所述连接结构的显示装置
JP3630116B2 (ja) 電気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2958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9785750B (zh) 显示面板、柔性线路板及显示装置
CN211061817U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930516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169246B (zh)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及防静电结构
CN107315295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TW533522B (en) Substrate terminal structure, liquid-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51001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422556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TW591296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448128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80138558A1 (en) Battery with display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CN201259597Y (zh) 可挠式显示面板
JP2009294377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13311610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19038410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650497B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11352258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1318618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および表示パネル
CN113589893A (zh) 覆晶薄膜以及显示装置
CN113253506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0322289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