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5376U - 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 - Google Patents

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5376U
CN217765376U CN202221124719.2U CN202221124719U CN217765376U CN 217765376 U CN217765376 U CN 217765376U CN 202221124719 U CN202221124719 U CN 202221124719U CN 217765376 U CN217765376 U CN 217765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fixing
mounting
piece
p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47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绍磊
冯瑞祥
武卫忠
王锦瑞
余胜龙
张彪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247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5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5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5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加压工装包括:安装主体,沿第一方向延伸;固定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并用于将安装主体固定于待加压件的一侧;以及压紧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并与安装主体位于待加压件的同一侧,压紧件用于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压紧待加压件。本申请提供的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能够提升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的便携性,以便于同时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

Description

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电池出厂前或者维修后均需要对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在检测之前,需要使用加压工装压紧电池。然而,传统的加压工装便携性较差,无法同时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能够提升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的便携性,以便于同时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压工装,用于压紧待加压件,加压工装包括:
安装主体,沿第一方向延伸;
固定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并用于将安装主体固定于待加压件的一侧;以及
压紧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并与安装主体位于待加压件的同一侧,压紧件用于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压紧待加压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测试前,压紧件沿第二方向压紧待加压件。由于固定件及压紧件均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上,因此,通过拆卸固定件及压紧件,可方便加压工装的携带,从而使得加压工装既能够同时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包括压紧部及拆卸部,拆卸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主体与压紧部之间。
通过设置拆卸部,拆卸部与压紧部及安装主体均可进行拆装,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加压工装的便携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部包括压紧单元及悬挂单元,拆卸部与压紧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悬挂单元连接于压紧单元与拆卸部之间。
悬挂单元的设置,能够增加压紧单元与安装主体之间的间距。当待加压件的受压表面存在平整区域及突出于平整区域的凸起区域时,压紧单元与安装主体之间的间距能够克服凸起区域突出于平整区域的高度,以使得压紧单元能够与平整区域接触并稳定施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全部压紧件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且至少两个压紧件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压紧件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加压工装能够根据待加压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及时调整压紧件的位置,以便于压紧待加压件,且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具有固定面,压紧件具有压紧面,压紧面与固定面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夹紧空间。
压紧面与固定面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夹紧空间时,压紧面与固定面可分别从待加压件相对的两侧夹紧待加压件,该种设计能够提升加压工装与待加压件之间装配的高效性及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及压紧件中的至少一者可相对另一者靠近或远离,以调整夹紧空间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固定件及压紧件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靠近或远离,能够调整夹紧空间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固定件与压紧件配合能够夹紧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不同尺寸的待加压件,从而有助于提升加压工装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安装部及固定部,且安装部为丝杆,固定部设于安装部上;
加压工装还包括与安装主体连接的螺母,安装部穿设于螺母并与螺母螺合。
丝杆相对螺母配合具有较优的运动稳定性,有助于提升夹紧空间在第二方向上尺寸调节的精准度。此外,丝杆与螺母配合的方式还具有较优的操作简便性,故可提升操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固定件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
在该种设置下,每个加压工装可同时对多个待加压件同时施压,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加压工装的工作效率,以满足产线使用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主体包括连接部及至少两段安装单元,每段安装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每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之间通过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通过设置安装主体包括连接部及至少两段安装单元,且每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之间通过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加压工装能够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对安装主体的长度进行调节,既能够提升加压工装的便携性,且还使得加压工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第一子部及第二子部,第一子部与第二子部可拆卸地对接,并共同界定形成连接通道;
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插设于对应的连接通道内。
在上述设计下,可方便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进行装卸,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加压工装的装配效率,还使得加压工装能够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用于测试待加压件的密封性,测试系统包括:
气密测试仪,与待加压件连接,以测试待加压件的密封性;以及
上述实施例中的加压工装,用于压紧待加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加压件包括托盘及设置于托盘上的电池,加压工装用于将电池压紧于托盘上。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测试系统中加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测试系统;10、加压工装;11、安装主体;111、安装单元;112、连接部;1121、第一子部;1122、第二子部;12、固定件;121、安装部;122、固定部;1221、固定面;13、压紧件;131、拆卸部;132、压紧部;1321、压紧单元;13211、压紧面;1322、悬挂单元;14、螺母;200、待加压件;201、电池;2011、第一子台阶面;2012、第二子台阶面;2013、子连接面;202、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为防止电池内部元器件不受灰尘、雨水等侵蚀,在电池出厂前或者维修后均需要对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传统的气密性检测步骤具体为:首先,使用加压工装将电池压紧于托盘上,而后,再使用气密测试仪向电池内部通气并对电池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以判断电池气密性的优劣。
本发明人注意到,传统的加压工装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导致加压工装的便携性较差,无法同时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
为了缓解加压工装便携性较差的问题,申请人研究发现,可以设计加压工装的各零件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当加压工装需要变换使用场景时,比如,由产线使用场景转换至售后使用场景时,可将加压工装的各零部件拆卸并收容至一收容件内,而后将收容件运送至新的使用场景下并重新组装,以便于能够对新的使用场景中的电池进行加压。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加压工装便携性较差而导致无法同时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加压工装,其包括安装主体、固定件及压紧件,固定件及压紧件均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上,且固定件用于安装主体,压紧件用于压紧电池。在该种设计下,加压工装能够对电池进行加压,且还保障了固定件及压紧件与安装主体具有拆装的渐变性。这样,加压工装能够同时满足产线使用场景以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测试系统中加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的加压工装10可以但不局限于用于对电池201进行加压。具体地,还可以使用本申请中公开的加压工装10对车辆、船舶、飞行器等装置中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的非电池201部件进行加压固定。
此外,本申请中的加压工装10可以但不局限用于能够进行气密性测试、耐久性测试、温度循环测试等性能测试的测试系统100。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中公开的加压工装10等组成该测试系统100的加压模块,这样,有利于提升测试系统100及其加压工装10的便携性,使得测试系统100及其加压工装10均能够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
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以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测试系统100为能够进行气密性测试的部件集合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测试系统100,用于测试待加压件200的密封性,测试系统100包括气密测试仪及加压工装10。气密测试仪与待加压件200连接,以测试待加压件200的密封性。加压工装10用于压紧待加压件200。
实际作业时,加压工装10可将待加压件200压紧于外部环境的安装面,或者,加压工装10能够夹紧待加压件200。在加压工装10压紧待加压件200后,气密性测试仪向待加压件200内通气并测试待加压件200的气密性,以便对待加压件200的气密性优劣进行判断。
其中,外部环境的安装面是指位于加压工装10之外,并用于安装加压工装10及待加压件200的表面,例如,地面、桌面、机架的表面等等。
待加压件200是指加压工装10施加压力的对象,其可以是电池201、电池201与托盘202组合形成的整体、或者车辆、船舶、飞行器等装置中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的非电池201部件。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以待加压件200包括托盘202及电池201,且加压工装10向电池201加压为例进行说明。
托盘202为待加压件200中的承载部件,电池201为待加压件200中的测试部件并设置于托盘202上。加压工装10作为测试系统100的加压模块,被构造为用于将电池201压紧于托盘202上,以便对电池201进行固定加压。
其中,电池201包括箱体和电池201单体,电池201单体容纳于箱体内。箱体用于为电池201单体提供容纳空间,箱体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互盖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201单体的容纳空间。第二部分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盖合于第二部分的开口侧,以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部分的开口侧。当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的箱体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在电池201中,电池201单体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201单体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201单体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201单体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201单体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内;当然,电池201也可以是多个电池201单体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201模块形式,多个电池201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内。电池201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201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201单体之间的电连接。
实际作业时,加压工装10将装有电池201单体的箱体压紧于托盘202上,气密测试仪并向箱体内通气并进行气密性测试。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加压工装10,用于压紧待加压件200,加压工装10包括安装主体11、固定件12及压紧件13。安装主体11沿第一方向X延伸,固定件12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11,并用于将安装主体11固定于待加压件200的一侧。压紧件13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11,并与安装主体11位于待加压件200的同一侧,压紧件13用于沿与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压紧待加压件200。
其中,第一方向X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根据待加压件200表面的设计情况发生改变。比如,待加压件200具有在加压时与压紧件13接触的顶面,第一方向X可以与顶面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或者成锐角设置,或者垂直设置等等。其中,以待加压件200包括电池201及托盘202为例,待加压件200的顶面是指电池201的箱体背向托盘202的表面。
定义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A,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是指夹角A满足条件:0°<A<180°。优选地,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A=90°,这样,可方便固定件12及压紧件13布局于安装主体11上,且固定件12与压紧件13之间的设置互不干扰。
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方向X为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为图1所示的竖直向下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安装主体11用于支撑固定件12及压紧件13。固定件12连接于安装主体11上,且固定件12还与待加压件200或外部环境的安装面接触,以使得安装主体11能够固定在待加压件200的一侧。压紧件13用于将待加压件200压紧于外部环境的安装面上,或者将待加压件200中的测试部件压紧于待加压件200中的承载部件上。比如,压紧件13将电池201压紧于托盘202上。
实际作业时,压紧件13沿第二方向Y压紧待加压件200。由于固定件12及压紧件13均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11上,因此,通过拆卸固定件12及压紧件13,可方便加压工装10的携带,从而使得加压工装10既能够同时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也就是说,当加压工装10的使用场景发生变化时,通过拆卸固定件12、压紧件13及安装主体11可方便携带并将加压工装10装运至新的使用场景进行使用。
其中,满足产线使用场景的需求是指满足待加压件200出厂前测试场景的需求。满足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是指满足待加压件200出厂后测试场景的需求,比如,满足售后维修检测的需求。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压紧件13包括压紧部132及拆卸部131,拆卸部131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主体11与压紧部132之间。
压紧部132用于沿第二方向Y压紧待加压件200,拆卸部131可通过卡扣、销轴、键等构件与压紧部132及安装主体11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拆卸部131可以通过螺钉与压紧部132及安装主体11进行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安装主体11可以为杆状、梁状或者其他形状。压紧部132可以为板状、块状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拆卸部131的形状可以为片状、条状或者其他形状。具体地,安装主体11、压紧部132及拆卸部131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可根据需求自行设定。
通过设置拆卸部131,拆卸部131与压紧部132及安装主体11均可进行拆装,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加压工装10的便携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压紧部132包括压紧单元1321及悬挂单元1322,拆卸部131与压紧单元1321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悬挂单元1322连接于压紧单元1321与拆卸部131之间。
其中,压紧单元1321用于沿第二方向Y压紧待加压件200,悬挂单元1322用于连接压紧单元1321及拆卸部131,以使得压紧单元1321能够与拆卸部131及安装主体11之间为间隔设置。
悬挂单元1322的设置,能够增加压紧单元1321与安装主体11之间的间距。当待加压件200的受压表面存在平整区域及突出于平整区域的凸起区域时,压紧单元1321与安装主体11之间的间距能够克服凸起区域突出于平整区域的高度,以使得压紧单元1321能够与平整区域接触并稳定施压。
如图1所示,以待加压件200包括电池201及托盘202为例,压紧单元1321将电池201压紧于托盘202上时,压紧单元1321与电池201的顶面接触。电池201的顶面为台阶面,且包括一个第一子台阶面2011、两个第二子台阶面2012及两个子连接面2013。其中,第一子台阶面2011及两个第二子台阶面2012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两个第二子台阶面2012分布于第一子台阶面2011相对的两侧,且每个第二子台阶面2012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第一子台阶面2011远离安装主体11。两个子连接面2013分布于第一子台阶面2011相对的两侧,并与两个第二子台阶面2012一一对应,每个子连接面2013用于连接第一子台阶面2011及对应的第二子台阶面2012。
加压工装10工作时,由于悬挂单元1322的设置,使得安装主体11与压紧单元1321之间的间距能够大于第一子台阶面2011与每个第二子台阶面2012之间的间距,因此,压紧单元1321能够克服第一子台阶面2011与第二子台阶面2012之间的间距,并与第二子台阶面2012接触,进而能够对电池201进行施压。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压紧件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全部压紧件13沿第一方向X并排布置,且至少两个压紧件13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优选地,任一两个压紧件13之间的间距均可调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压紧件13与安装主体11为可拆卸连接,因此,通过将压紧件13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11的不同位置即可实现间距的调节。
其中,任意相邻设置的两个压紧件13之间可以为连续设置,也可以为间隔设置,具体可根据待加压件200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进行设定。连续设置是指相互挨紧的设置;间隔设置是指相互分开的设置。
每两个间距可调的压紧件13可以为相邻设置的两个压紧件13,也可以为隔离设置的两个压紧件13。相邻设置的两个压紧件13之间不存在另外的压紧件13,隔离设置的两个压紧件13之间还设有另外的压紧件13。以压紧件13为三个为例,第一个压紧件13、第二个压紧件13及第三个压紧件13沿第一方向X并排布置,其中,第一个压紧件13与第二个压紧件13为相邻设置,第一个压紧件13与第三个压紧件13为隔离设置。
在两个间距可调的压紧件13中,操作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压紧件13沿第一方向X滑动便可实现两个压紧件13间距的调节。
为保证待加压件200较好的压紧效果,一般使用至少两个相邻设置和/或隔离设置的压紧件13同时向待加压件200进行加压。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压紧件13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加压工装10能够根据待加压件200在第一方向X的尺寸及时调整压紧件13的位置,以便于压紧待加压件200,且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固定件12具有固定面1221,压紧件13具有压紧面13211,压紧面13211与固定面1221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夹紧空间。
其中,压紧面13211位于待加压件200面向安装主体11的一侧,固定面1221位于待加压件200背向安装主体11的一侧,且压紧面13211与固定面1221共同配合并夹紧待加压件200。以待加压件200包括电池201及托盘202为例,压紧面13211位于电池201背向托盘202的一侧,固定面1221位于托盘202背向电池201的一侧,压紧面13211与固定面1221共同配合并夹紧电池201及托盘202。
可选地,压紧面13211及固定面1221可以为平面、曲面或者其他类型的表面。
压紧面13211与固定面1221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夹紧空间时,压紧面13211与固定面1221可分别从待加压件200相对的两侧夹紧待加压件200,该种设计能够提升加压工装10与待加压件200之间装配的高效性及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固定件12及压紧件13中的至少一者可相对另一者靠近或远离,以调整夹紧空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
比如,控制压紧件13沿第二方向Y运动,或者控制固定件12沿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第三方向Z运动,或者控制压紧件13与固定件12相向运动均可减小夹紧空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又例如,控制压紧件13沿第三方向Z运动,或者控制固定件12沿第二方向Y运动,或者控制压紧件13与固定件12反向运动,则可增大夹紧空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
其中,控制压紧件13和/或固定件12运动的可以为用户,也可以为例如伸缩气缸、电动伸缩杆等驱动件。
固定件12及压紧件13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靠近或远离,能够调整夹紧空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使得固定件12与压紧件13配合能够夹紧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不同尺寸的待加压件200,从而有助于提升加压工装10的适用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固定件12包括安装部121及固定部122,且安装部121为丝杆,固定部122设于安装部121上。加压工装10还包括与安装主体11连接的螺母14,安装部121穿设于螺母14并与螺母14螺合。
其中,固定部122面向待加压件200的表面形成固定面1221。
可选地,螺母14可以固定于安装主体11上,安装部121沿第三方向Z穿设于螺母14,且通过旋转安装部121及螺母14中的至少一个,可控制安装部121相对螺母14螺旋前进并实现夹紧空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调节。或者,也可以设置安装部121沿第三方向Z同时穿设于安装主体11及螺母14,当需要调整间距时,拧松螺母14后,操作安装部121沿第二方向Y或者第三方向Z滑动,以便于调整压紧面13211与固定面1221之间的间距。间距调整结束后,重新拧紧螺母14,使得螺母14、安装部121及安装主体11三者之间可固定。
丝杆相对螺母14配合具有较优的运动稳定性,有助于提升夹紧空间在第二方向Y上尺寸调节的精准度。此外,丝杆与螺母14配合的方式还具有较优的操作简便性,故可提升操作效率。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固定件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固定件12沿第一方向X并排布置。
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固定件12之间可以为连续设置,也可以为间隔设置,其具体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可选地,固定件12可以成对设置,固定件12的对数与待加压件200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每对固定件1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于对应的待加压件200相对的两端,并均抵压于对应的待加压件200背向安装主体11的一侧。或者,固定件12可以部分成对设置,其余部分成单设置,部分成对设置的固定件12与部分待加压件200一一对应,其余部分成单设置的固定件12与其余部分待加压件200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其中存在一些待加压件200使用一对固定件12进行抵压,也存在一些待加压件200使用单个固定件12进行抵压。或者,还可以固定件12成单设置并与所有待加压件200一一对应,每个待加压件200使用夹持于对应的固定件12与压紧件13之间。
在该种设置下,每个加压工装10可同时对多个待加压件200同时施压,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加压工装10的工作效率,以满足产线使用场景的需求。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安装主体11包括连接部112及至少两段安装单元111,每段安装单元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每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111之间通过连接部112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安装单元111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进行调整。比如,当加压工装10应用于产线使用场景时,可以设置数量较多的安装单元111。这样,组合形成的安装主体11长度较长,以方便数量较多的压紧件13及固定件12。如此,加压工装10能够同时对多个待加压件200进行施压,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又例如,当加压工装10应用于售后使用场景时,可以设置数量较少的安装单元111。安装单元111的数量越少,则加压工装10的便携性更好,且可方便售后使用时装配。
通过设置安装主体11包括连接部112及至少两段安装单元111,且每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111之间通过连接部112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加压工装10能够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对安装主体11的长度进行调节,既能够提升加压工装10的便携性,且还使得加压工装10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连接部112包括第一子部1121及第二子部1122,第一子部1121与第二子部1122可拆卸地对接,并共同界定形成连接通道。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111插设于对应的连接通道内。
实际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一子部1121与第二子部1122对接形成连接通道,而后将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111插入至对应的连接通道内。或者,也可以先将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111插入至对应的第一子部1121及第二子部1122中的一者内,而后将第一子部1121及第二子部1122中的另一者与第一子部1121及第二子部1122中的一者可拆卸地对接,从而可实现每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111与连接部112的连接。
其中,第一子部1121与第二子部112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销轴、键等构件实现连接。
在上述设计下,可方便相邻的两段安装单元111进行装卸,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加压工装10的装配效率,还使得加压工装10能够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上述加压工装10,测试前,压紧件13沿第二方向Y压紧待加压件200。由于固定件12及压紧件13均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11上,因此,通过拆卸固定件12及压紧件13,可方便加压工装10的携带,从而使得加压工装10既能够同时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100,用于测试待加压件200的密封性,测试系统100包括气密测试仪及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加压工装10,气密测试仪与待加压件200连接,以测试待加压件200的密封性。加压工装10用于压紧待加压件2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待加压件200包括托盘202及设置于托盘202上的电池201,加压工装10用于将电池201压紧于托盘202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压工装10,加压工装10包括安装主体11、两个固定件12及两个压紧件13,两个固定件12可拆卸地间隔设置于安装主体11上,两个固定件12用于将安装主体11固定于待加压件200的一侧。两个压紧件13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主体11上,且间距可调。每个压紧件13用于沿第二方向Y压紧待加压件200。此外,两个压紧件13与安装主体11位于待加压件200的同一侧,并与两个固定件12一一对应。每个压紧件13上具有压紧面13211,每个固定件12上具有固定面1221,对应的压紧面13211与固定面1221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夹紧待加压件200的夹紧空间。由于每个固定件12及每个压紧件13均与安装主体11可拆卸地连接,故可提升加压工装10的便携性,以使得加压工装10能够满足产线使用场景及售后使用场景的需求。而两个固定件12及两个压紧件13的设计,使得加压工装10在工作时能够夹紧待加压件200并对待加压件200稳定施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加压工装,用于压紧待加压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工装包括:
安装主体(11),沿第一方向(X)延伸;
固定件(1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主体(11),并用于将所述安装主体(11)固定于所述待加压件(200)的一侧;以及
压紧件(1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主体(11),并与所述安装主体(11)位于所述待加压件(200)的同一侧,所述压紧件(13)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压紧所述待加压件(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13)包括压紧部(132)及拆卸部(131),所述拆卸部(13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主体(11)与所述压紧部(1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132)包括压紧单元(1321)及悬挂单元(1322),所述拆卸部(131)与所述压紧单元(1321)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所述悬挂单元(1322)连接于所述压紧单元(1321)与所述拆卸部(13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全部所述压紧件(13)沿所述第一方向(X)并排布置,且至少两个所述压紧件(13)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具有固定面(1221),所述压紧件(13)具有压紧面(13211),所述压紧面(13211)与所述固定面(1221)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夹紧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及所述压紧件(13)中的至少一者可相对另一者靠近或远离,以调整所述夹紧空间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包括安装部(121)及固定部(122),且所述安装部(121)为丝杆,所述固定部(122)设于所述安装部(121)上;
所述加压工装(10)还包括与所述安装主体(11)连接的螺母(14),所述安装部(121)穿设于所述螺母(14)并与所述螺母(14)螺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固定件(12)沿所述第一方向(X)并排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11)包括连接部(112)及至少两段安装单元(111),每段所述安装单元(111)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且每相邻的两段所述安装单元(1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112)可拆卸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2)包括第一子部(1121)及第二子部(1122),所述第一子部(1121)与所述第二子部(1122)可拆卸地对接,并共同界定形成连接通道;
相邻的两段所述安装单元(111)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通道内。
11.一种测试系统,用于测试待加压件(200)的密封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包括:
气密测试仪,与所述待加压件(200)连接,以测试所述待加压件(200)的密封性;以及
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压工装,用于压紧所述待加压件(2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压件(200)包括托盘(202)及设置于所述托盘(202)上的电池(201),所述加压工装(10)用于将所述电池(201)压紧于所述托盘上(202)。
CN202221124719.2U 2022-05-11 2022-05-11 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 Active CN217765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4719.2U CN217765376U (zh) 2022-05-11 2022-05-11 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4719.2U CN217765376U (zh) 2022-05-11 2022-05-11 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5376U true CN217765376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3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4719.2U Active CN217765376U (zh) 2022-05-11 2022-05-11 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53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0153A (zh) * 2023-10-08 2023-11-1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工装、电池测试工装的使用方法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0153A (zh) * 2023-10-08 2023-11-1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工装、电池测试工装的使用方法和控制方法
CN117030153B (zh) * 2023-10-08 2024-02-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工装、电池测试工装的使用方法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65376U (zh) 测试系统及其加压工装
CN216208151U (zh) 测试模组框架强度的工装
CN201281757Y (zh) 电能表复(校)快速连接工装
CN208706792U (zh) 锂离子电池夹具
CN211234270U (zh) 一种聚合物锂电池检测机构
CN214507002U (zh) 一种测试光伏组件稳定性的设备
CN213752798U (zh) 一种用于铝壳锂电池的可调式测漏工装
CN213633746U (zh) 电芯挤压工装
CN201319386Y (zh) 铝壳锂离子动力电池新砸球装置
CN215573568U (zh) 一种电池密封性检测设备
CN107946657B (zh) 锂电池电芯模组的组装方法
CN217931435U (zh) 检测装置
CN215344216U (zh) 一种汽车压缩机用电机接线密封结构
CN221056489U (zh) 一种扣式电池压力测试夹具
CN216954988U (zh) 一种气密性测试工装
CN213661133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功能的母线桥架
CN219771130U (zh)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搬运机构
CN218856025U (zh) 一种电芯汇流排焊接用限位工装
CN214373140U (zh) 一种电池壳体密封性检测设备
CN214953887U (zh) 快捷切换式多配型线束产品气电一体化测试设备
CN214165322U (zh) 一种便于无人机替换挂载件的多用接口
CN219067107U (zh)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的装配支架
CN114352075B (zh) 一种大空间锂电池洁净室的安装方法及结构
CN214277294U (zh) 一种气密性测试台的柔性压紧结构
CN219286571U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定位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