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4844U - 极片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片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4844U
CN217764844U CN202221138772.8U CN202221138772U CN217764844U CN 217764844 U CN217764844 U CN 217764844U CN 202221138772 U CN202221138772 U CN 202221138772U CN 217764844 U CN217764844 U CN 217764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lamination
detection
deviation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387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宏
何永波
李曼
周文文
彭超
陈涛
朱世亮
陈健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387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4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4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4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搬运机构、第一检测机构、第二搬运机构、第二检测机构、极片输送机构、纠偏机构和叠片机构;第一检测机构安装在第一搬运机构上,在第一搬运机构返回极片输送机构的过程中对纠偏机构上的极片进行检测,确定各个极片的位置信息;第二检测机构安装在第二搬运机构上,在第二搬运机构返回纠偏机构的过程中对叠片机构上的极片进行检测,确定堆叠的极片是否符合要求。通过将第一检测机构安装在第一搬运机构上,将第二检测机构安装在第二搬运机构上,两个检测机构分别随着对应的搬运机构移动,在搬运机构返回原位的过程中分别对极片的两侧进行定位和检测,提高了设备的节拍,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Description

极片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中的叠片机,具体地说是一种极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叠片机生产锂电池电芯的过程中,需要对锂电池电芯的极片进行检测。
传统的极片检测装置是通过在平台上方设置相机来进行检测,每片极片由一组相机来定位和检测。如果需要同时叠多片极片的话,就需要设置与极片数量相对应的多组相机才能实现检测,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设备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极片检测装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极片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搬运机构、第一检测机构、第二搬运机构、第二检测机构及依次顺序排列的极片输送机构、纠偏机构和叠片机构;其中:极片输送机构被配置为输送极片;第一搬运机构被配置为在极片输送机构与纠偏机构之间来回移动,将极片从极片输送机构搬运至纠偏机构上;第一检测机构安装在第一搬运机构上,第一检测机构被配置为在第一搬运机构返回极片输送机构的过程中,对纠偏机构上的极片进行检测,确定各个极片的位置信息;纠偏机构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检测机构传递来的位置信息,对极片进行位置调整;第二搬运机构被配置为在纠偏机构与叠片机构之间来回移动,将极片从纠偏机构搬运至叠片机构上;叠片机构被配置为将极片堆叠在叠片台上;第二检测机构安装在第二搬运机构上,第二检测机构被配置为在第二搬运机构返回纠偏机构的过程中,对叠片机构上的极片进行检测,确定堆叠的极片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将第一检测机构安装在第一搬运机构上,将第二检测机构安装在第二搬运机构上,两个检测机构分别随着对应的搬运机构移动,在搬运机构返回原位的过程中两个检测机构分别对极片的两侧进行定位和检测,提高了设备的节拍,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可选地,第一搬运机构与第二搬运机构分别包括平移部及吸附部,吸附部安装在平移部上,吸附部用于吸附极片,平移部带动吸附部平移。
搬运机构通过吸附部吸附极片,通过平移部带动极片平移,实现了极片的搬运,结构简单,技术成熟。
可选地,平移部包括滑动组件、滑轨及驱动件,吸附部安装在滑动组件上,滑动组件安装在驱动件的活动部件上,驱动件驱动滑动组件沿着滑轨移动。
平移部采用滑轨导引吸附部的移动方向,可保证极片搬运后的位置精确。
可选地,第一搬运机构与第二搬运机构均被配置为沿着滑轨移动。
第一搬运机构与第二搬运机构采用同一根滑轨,可降低成本,节省设备的占地空间。
可选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对线扫相机,第一对线扫相机的两台相机间隔设置,第一对线扫相机的两台相机移动的过程中分别扫描纠偏机构上各个极片的两端;
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第二对线扫相机,第二对线扫相机的两台相机间隔设置,第二对线扫相机的两台相机移动的过程中分别扫描叠片机构上各个极片的两端。
两个检测机构分别采用两台相机,可分别同时扫描极片的两端,提高检测效率。
可选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组件及吸附板,至少两个纠偏组件间隔排列,每个纠偏组件上安装有一块吸附板;纠偏组件被配置为调节吸附板的位置,吸附板用于吸附极片。
将吸附板安装在纠偏组件上,可通过纠偏组件来调整吸附板上吸附的极片的位置,保证了极片在后续工序中的位置的准确度。
可选地,纠偏机构还包括除尘组件,除尘组件被配置为清除吸附板上的杂质。
通过除尘组件清除吸附板上的杂质,可保证极片的清洁,防止杂质污染极片。
可选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升降部、安装架、吹气杆及吸尘罩,吹气杆与吸尘罩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安装在除尘升降部上;除尘升降部带动安装架升降,吹气杆用于向吸附板吹气,吸尘罩用于收集被吹气杆吹来的杂质。
通过除尘升降部带动吹气杆升降,通过吹气杆吹气来清除吸附板上的杂质,结构简单;通过吸尘罩来收集杂质,可防止杂质污染设备。
可选地,叠片机构包括叠片升降部及叠片台,叠片台安装在叠片升降部上;叠片升降部被配置为带动叠片台升降,以配合第二搬运机构在同一高度放下极片。
通过叠片升降部带动叠片台升降,使叠片台可在同一高度承载极片,方便搬运机构释放极片。
可选地,极片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纠偏机构,在第二搬运机构将其中一个纠偏机构上的极片向叠片机构搬运时,第一搬运机构将极片输送机构上的极片向另一个纠偏机构搬运。
通过设置两个纠偏机构共用一个叠片机构,可循环上料,提高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搬运机构与第一检测机构或者第二搬运机构与第二检测机构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纠偏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图5中,包括:
极片检测装置1;
第一搬运机构10、平移部11、滑动组件111、滑轨112、吸附部12;
第一检测机构20、第一对线扫相机21;
第二搬运机构30;
第二检测机构40、第二对线扫相机41;
极片输送机构50;
纠偏机构60、纠偏组件61、吸附板62、除尘组件63、除尘升降部631、安装架632、吹气杆633、吸尘罩634、光源635;
叠片机构70、叠片升降部71、叠片台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极片检测装置1,用于对锂电池电芯的极片进行检测。该极片检测装置1主要包括第一搬运机构10、第一检测机构20、第二搬运机构30、第二检测机构40及依次顺序排列的极片输送机构50、纠偏机构60和叠片机构70。
其中:极片输送机构50被配置为输送极片;
第一搬运机构10被配置为在极片输送机构50与纠偏机构60之间来回移动,将极片从极片输送机构50搬运至纠偏机构60上;
第一检测机构20安装在第一搬运机构10上,第一检测机构20被配置为在第一搬运机构10返回极片输送机构50的过程中,对纠偏机构60上的极片进行检测,确定各个极片的位置信息;
纠偏机构60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检测机构20传递来的位置信息,对极片进行位置调整;
第二搬运机构30被配置为在纠偏机构60与叠片机构70之间来回移动,将极片从纠偏机构60搬运至叠片机构70上;
叠片机构70被配置为将极片堆叠在叠片台72上;
第二检测机构40安装在第二搬运机构30上,第二检测机构40被配置为在第二搬运机构30返回纠偏机构60的过程中,对叠片机构70上的极片进行检测,确定堆叠的极片是否符合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检测机构20安装在第一搬运机构10上,将第二检测机构40安装在第二搬运机构30上,两个检测机构分别随着对应的搬运机构移动,在搬运机构返回原位的过程中两个检测机构分别对极片的两侧进行定位和检测,提高了设备的节拍,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下面对图1所示极片检测装置1的一种实施例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极片输送机构50用于承载前道工序输送来的极片,并将极片输送至预定位置。极片输送机构5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结构,比如皮带输送带等等。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搬运机构10与第二搬运机构30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
采用相同的结构时,如图2~图4所示,可选地,第一搬运机构10与第二搬运机构30分别包括平移部11及吸附部12,吸附部12安装在平移部11上,吸附部12用于吸附极片,平移部11带动吸附部12平移。
搬运机构通过吸附部12吸附极片,通过平移部11带动极片平移,实现了极片的搬运,结构简单,技术成熟。
可选地,吸附部12采用吸盘。多个吸附部12依次排列,各吸附部12之间的间距可调,可适用不同规格的极片的搬运。
可选地,如图1所示,平移部11包括滑动组件111、滑轨112及驱动件,吸附部12安装在滑动组件111上,滑动组件111安装在驱动件的活动部件上,驱动件驱动滑动组件111沿着滑轨112移动。可选地,驱动件采用电机,或者气缸。
平移部11采用滑轨112导引吸附部12的移动方向,可保证极片搬运后的位置精确。
可选地,第一搬运机构10与第二搬运机构30均被配置为沿着滑轨112移动。
第一搬运机构10与第二搬运机构30采用同一根滑轨112,可降低成本,节省设备的占地空间。
再参见图1,可选地,第一检测机构20包括第一对线扫相机21,第一对线扫相机21的两台相机间隔设置,第一对线扫相机21的两台相机移动的过程中分别扫描纠偏机构60上各个极片的两端。第一对线扫相机21用于定位极片在纠偏机构60上的位置信息,用于纠偏机构60对极片进行位置调整。
第二检测机构40包括第二对线扫相机41,第二对线扫相机41的两台相机间隔设置,第二对线扫相机41的两台相机移动的过程中分别扫描叠片机构70上各个极片的两端。第二对线扫相机41用于检测堆叠之后上下极片间的偏移量,实时监控每次堆叠极片的位置,监控上下层极片之间的对齐度。
可选地,两个检测机构分别采用两台相机,可分别同时扫描极片的两端,提高检测效率。
如图5所示,可选地,纠偏机构60包括纠偏组件61及吸附板62,至少两个纠偏组件61间隔排列,每个纠偏组件61上安装有一块吸附板62;纠偏组件61被配置为调节吸附板62的位置,吸附板62用于吸附极片。
将吸附板62安装在纠偏组件61上,可通过纠偏组件61来调整吸附板62上吸附的极片的位置,保证了极片在后续工序中的位置的准确度。
纠偏组件6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结构。一般地,纠偏组件61包括三组电机,通过三组电机调节极片水平面上X、Y,角度三个方向的位置。
可选地,纠偏机构60还包括除尘组件63,除尘组件63被配置为清除吸附板62上的杂质。
通过除尘组件63清除吸附板62上的杂质,可保证极片的清洁,防止杂质污染极片。
可选地,除尘组件63包括除尘升降部631、安装架632、吹气杆633及吸尘罩634,吹气杆633与吸尘罩634安装在安装架632上,安装架632安装在除尘升降部631上;除尘升降部631带动安装架632升降,吹气杆633用于向吸附板62吹气,吸尘罩634用于收集被吹气杆633吹来的杂质。除尘升降部631一般采用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带动安装架632上下运动,使吹气杆633和吸尘罩634也上下运动。
通过除尘升降部631带动吹气杆633升降,通过吹气杆633吹气来清除吸附板62上的杂质,结构简单;通过吸尘罩634来收集杂质,可防止杂质污染设备。
可选地,吸附板62的下方还设置有光源635,起到照明作用,便于检测机构检测和定位。
如图1所示,可选地,叠片机构70包括叠片升降部71及叠片台72,叠片台72安装在叠片升降部71上;叠片升降部71被配置为带动叠片台72升降,以配合第二搬运机构30在同一高度放下极片。叠片升降部71可以采用电机或者气缸等等。
通过叠片升降部71带动叠片台72升降,使叠片台72可在同一高度承载极片,方便搬运机构释放极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极片检测装置1可以包括两个纠偏机构60,两个纠偏机构60分别位于叠片机构70的两侧。在第二搬运机构30将其中一个纠偏机构60上的极片向叠片机构70搬运时,第一搬运机构10将极片输送机构50上的极片向另一个纠偏机构60搬运。
通过设置两个纠偏机构60共用一个叠片机构70,可循环上料,提高上料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极片输送机构50将极片输送至预定位置;
2、第一搬运机构10将极片从极片输送机构50搬运至纠偏机构60上;
3、第一搬运机构10放下极片后,返回极片输送机构50。在第一搬运机构10回到极片输送机构50上方的过程中,第一搬运机构10上的两个线扫相机分别对极片两端进行扫描,从而确定各个极片的位置信息;
4、纠偏机构60对极片进行X、Y、θ三个方向的位置调整;
5、第二搬运机构30将极片从纠偏机构60上搬运至叠片机构70的叠片台72上进行叠片;
6、第二搬运机构30放下极片后,返回纠偏机构60。在第二搬运机构30回到纠偏机构60上方的过程中,第二搬运机构30上的两个线扫相机分别对极片两端进行扫描,检测上下层极片堆叠时的对齐度是否符合要求。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Claims (10)

1.一种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搬运机构、第一检测机构、第二搬运机构、第二检测机构及依次顺序排列的极片输送机构、纠偏机构和叠片机构;其中:
所述极片输送机构被配置为输送极片;
所述第一搬运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极片输送机构与所述纠偏机构之间来回移动,将极片从所述极片输送机构搬运至所述纠偏机构上;
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搬运机构上,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搬运机构返回所述极片输送机构的过程中,对所述纠偏机构上的极片进行检测,确定各个所述极片的位置信息;
所述纠偏机构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传递来的位置信息,对极片进行位置调整;
所述第二搬运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纠偏机构与所述叠片机构之间来回移动,将极片从所述纠偏机构搬运至所述叠片机构上;
所述叠片机构被配置为将极片堆叠在叠片台上;
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搬运机构上,所述第二检测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搬运机构返回所述纠偏机构的过程中,对所述叠片机构上的极片进行检测,确定堆叠的所述极片是否符合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搬运机构与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分别包括平移部及吸附部,所述吸附部安装在所述平移部上,所述吸附部用于吸附极片,所述平移部带动所述吸附部平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部包括滑动组件、滑轨及驱动件,所述吸附部安装在所述滑动组件上,所述滑动组件安装在所述驱动件的活动部件上,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滑动组件沿着所述滑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搬运机构与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均被配置为沿着所述滑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对线扫相机,所述第一对线扫相机的两台相机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对线扫相机的两台相机移动的过程中分别扫描所述纠偏机构上各个极片的两端;
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第二对线扫相机,所述第二对线扫相机的两台相机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对线扫相机的两台相机移动的过程中分别扫描所述叠片机构上各个极片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组件及吸附板,至少两个所述纠偏组件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纠偏组件上安装有一块所述吸附板;所述纠偏组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吸附板的位置,所述吸附板用于吸附所述极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还包括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被配置为清除所述吸附板上的杂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升降部、安装架、吹气杆及吸尘罩,所述吹气杆与所述吸尘罩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除尘升降部上;所述除尘升降部带动所述安装架升降,所述吹气杆用于向所述吸附板吹气,所述吸尘罩用于收集被所述吹气杆吹来的杂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机构包括叠片升降部及所述叠片台,所述叠片台安装在所述叠片升降部上;所述叠片升降部被配置为带动所述叠片台升降,以配合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在同一高度放下所述极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纠偏机构,在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将其中一个所述纠偏机构上的极片向所述叠片机构搬运时,所述第一搬运机构将所述极片输送机构上的极片向另一个所述纠偏机构搬运。
CN202221138772.8U 2022-05-12 2022-05-12 极片检测装置 Active CN217764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38772.8U CN217764844U (zh) 2022-05-12 2022-05-12 极片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38772.8U CN217764844U (zh) 2022-05-12 2022-05-12 极片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4844U true CN217764844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5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38772.8U Active CN217764844U (zh) 2022-05-12 2022-05-12 极片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4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9300B (zh) 線路板材料層預疊合設備及製程
CN212558566U (zh) 自动纠偏移送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叠片机
CN213386691U (zh) 一种光学镜片自动上料装置
CN115582284B (zh) 太阳能电池片分选装置
CN112986013A (zh) 一种建材玻璃表面应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工艺
CN113998429A (zh) Pcb钻靶机自动化上料设备
CN113500412B (zh) 一种太阳能钢边框的生产设备
CN217764844U (zh) 极片检测装置
CN211391799U (zh) 一种多工位加盖取盖机
CN209804695U (zh) 电池片划片装置
CN218156081U (zh) 电池片栅线检测装置
CN216072392U (zh) 层叠式收集装置
CN214933953U (zh) 一种光源板上料机构
CN115610992A (zh) 一种键帽自动摆盘设备
CN213474719U (zh) 一种手机玻璃上料设备
CN211457591U (zh) 多工位高效线路板熔合机
CN210304874U (zh) 一种fpc清洗机
CN209920530U (zh) 一种高精度转盘式贴合设备
CN114486935A (zh) 一种智能式柔性电路板正反面拍摄取相装置
CN216323430U (zh) 板材分拣机
CN216470849U (zh) 模块化收片装置及分选机
CN219970963U (zh) 一种撕膜机上料装置
CN110562663A (zh) 料盘转移机构及模块测试设备
CN215799167U (zh) 一种产品切割生产线
CN218753501U (zh) 一种分拣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