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7683U - 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7683U
CN217757683U CN202220420255.3U CN202220420255U CN217757683U CN 217757683 U CN217757683 U CN 217757683U CN 202220420255 U CN202220420255 U CN 202220420255U CN 217757683 U CN217757683 U CN 217757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hydrogen
joint
tan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02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长涛
郑兴华
季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he Zhida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he Zhida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he Zhida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he Zhida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202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7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7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7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包括:水箱组件,包括第一箱体、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储存待电解的溶液;电解组件,包括进水接头、氢气接头、氧气接头,所述氢气接头、氧气接头分设于所述电解组件两侧;所述进水接头、氧气接头与所述第一箱体连接,所述氢气接头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供电组件,与所述电解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制氢制氧效果的同时,整体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在户外脱离市电使用,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解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背景技术
氢气是一种小分子惰性气体,研究表明,氢气有抗氧化、抗炎症的作用。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吸氧主要是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
现有的吸氢机不能为使用者同时提供吸氢与吸氧的功能,且现有的吸氢机体积大、不便于移动,需要连接外接电源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
水箱组件,包括第一箱体、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储存待电解的溶液;
电解组件,包括进水接头、氢气接头、氧气接头,所述氢气接头、氧气接头分设于所述电解组件两侧;所述进水接头、氧气接头与所述第一箱体连接,所述氢气接头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
供电组件,与所述电解组件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氧气接头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箱体设有观测区,所述壳体设有观测窗,所述观测区与所述观测窗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箱体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箱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吸氢接口,所述吸氢接口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吸氧接口,所述吸氧接口与所述第一箱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水箱组件设有封闭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位于所述第一箱体上方的所述封闭盖设有进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进水口连接有盖体。
一种便携吸氢吸氧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解制氢制氧设备,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解制氢制氧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在实现制氢制氧效果的同时,整体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在户外脱离市电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组件内部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观测窗、12.吸氢接口、13.吸氧接口、2.水箱组件、21.第一箱体、22.第二箱体、23.封闭盖、231.进水口、232.盖体、3.电解组件、31.进水接头、32.氢气接头、33.氧气接头、4.供电组件、5.控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二”、“第一”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此外,术语“包括”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包括:
水箱组件2,包括第一箱体21、设于所述第一箱体21内的第二箱体22,所述第一箱体21储存待电解的溶液。
电解组件3,包括进水接头31、氢气接头32、氧气接头33,所述氢气接头32、氧气接头33分设于所述电解组件3两侧。所述进水接头31、氧气接头33与所述第一箱体21连接,所述氢气接头32与所述第二箱体22连接。
供电组件4,与所述电解组件3电连接。
其中,所述水箱组件2、电解组件3、供电组件4集成于所述壳体1内,便于所述电解制氢制氧设备的携带。
所述第一箱体21、第二箱体22集成为一整体的水箱组件2。所述水箱组件2为一封闭的水箱,所述第一箱体21与第二箱体22之间不连通。
所述第一箱体21用于存储待电解的溶液,同时所述第一箱体21还用于释放氧气。所述第二箱体22用于释放氢气。
所述待电解的溶液可为水或含盐溶液,经过电解后可产生氢气与氧气,
所述电解组件3为电解槽,用于电解水,电解水生产氢气和氧气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水被直流电力转换成气态的氢和氧。
所述第一箱体21与所述电解组件3的进水接头3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21通过所述进水接头31向所述电解组件3输入待电解的溶液,电解组件3对输入的待电解溶液进行电解。电解后的溶液产生氢气与氧气,电解组件3的两侧分别设有氢气接头32、氧气接头33,所述氢气接头32用于排出氢气,所述氧气接头33用于排出氧气。
所述氢气接头32与所述第二箱体22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氧气接头33与所述第一箱体2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箱体22用于存储氢气以及释放氢气。所述第一箱体21中有待电解溶液,氧气通过氧气接头33进入所述第一箱体21,由于气体密度小于液体,则氧气会聚集于所述第一箱体21的上方,待电解溶液不会影响氧气的存储与释放。
所述供电组件4为蓄电池,其为需要耗电的组件供电。使用供电组件4有利于吸氢吸氧设备脱离市电,实现便携。
具体的,所述供电组件4为设备供电,所述第一箱体21内的待电解的溶液通过供水接口向所述电解组件3输出,所述电解组件3对待电解的溶液进行电解。电解后产生氢气、氧气,氢气通过所述氢气接头32向所述第二箱体22输出,氧气通过所述氧气接头33向所述第一箱体21输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氧气接头33与所述第一箱体21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21设有观测区,所述壳体1设有观测窗11,所述观测区与所述观测窗11对应。
所述观测区为透明材质,便于观测所述第一箱体21内的待电解的溶液的状态。所述观测区为所述第一箱体21上的一部分,或第一箱体21均为观测区,即第一箱体21为透明。
所述壳体1设置透明的观测窗11,观测窗11用于观测所述第一箱体21内部,便于查看所述第一箱体21内待电解的溶液的储量。所述氧气接口与所述第一箱体21的底部连接,当电解组件3工作、氧气生成,通过所述氧气接头33向所述第一箱体21释放的氧气会在所述第一箱体21内的待电解的溶液中产生气泡,通过观测窗11与观测区可观测到氧气气泡,即可确认氧气已经生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箱体22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箱体21,所述第一箱体21、第二箱体22可一整体水箱分隔而成。较大的第一箱体21可存储更多待电解的溶液。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吸氢接口12,所述吸氢接口12与所述第二箱体22连接。还包括吸氧接口13,所述吸氧接口13与所述第一箱体21连接。
所述吸氢接口12、吸氧接口13设于所述壳体1上,用于供用户吸氢、吸氧。所述吸氢接口12以及吸氧接口13可直接向用户释放氢气以及氧气,或,所述吸氢接口12、吸氧接口13连接面罩,通过面罩向用户释放氢气以及氧气。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水箱组件2设有封闭盖23,位于所述第一箱体21上方的所述封闭盖23设有进水口231,所述进水口231连接有盖体232。
所述水箱组件2的封闭盖23用于避免漏水,所述封闭盖23封闭所述第一箱体21与第二箱体22。所述封闭盖23在对应所述第一箱体21的位置设置进水口231,所述进水口231用于向所述第一箱体21内补充待电解的溶液。所述盖体232与所述进水口231螺纹连接,用于封闭所述进水口231,避免所述进水口231暴露。
一种吸氢吸氧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解制氢制氧设备,还包括控制组件5,所述控制组件5与所述电解制氢制氧设备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5包括有若干按键的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面板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面板设于壳体1上。所述控制器与壳体1内的各组件连接,用于控制水箱组件2、电解组件3、供电组件4。
所述控制组件5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组件4为各组件供电,还用于控制水箱组件2释放待电解的溶液,还用于控制所述电解组件3进行电解。
具体的,打开供电组件4的供电开关,然后打开盖体232,给所述第一箱体21注入适量纯净水,拧紧所述盖体232后,通过控制组件5设定定时,设置好定时后通过控制组件5启动设备,便可开始进行吸氢和吸氧操作,使用完成时,通过控制组价结束,便可结束吸氢和吸氧,然后关闭供电组件4上的供电开关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在实现制氢制氧效果的同时,整体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在户外脱离市电使用,实用性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包括:
水箱组件,包括第一箱体、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储存待电解的溶液;
电解组件,包括进水接头、氢气接头、氧气接头,所述氢气接头、氧气接头分设于所述电解组件两侧;所述进水接头、氧气接头与所述第一箱体连接,所述氢气接头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
供电组件,与所述电解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接头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设有观测区,所述壳体设有观测窗,所述观测区与所述观测窗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氢接口,所述吸氢接口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氧接口,所述吸氧接口与所述第一箱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组件设有封闭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箱体上方的所述封闭盖设有进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连接有盖体。
10.一种便携吸氢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解制氢制氧设备,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解制氢制氧设备连接。
CN202220420255.3U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Active CN217757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0255.3U CN217757683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0255.3U CN217757683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7683U true CN217757683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6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0255.3U Active CN217757683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7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5755A (zh) 一种富氢水杯
CN106898845B (zh) 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系统及其快速启动方法
CA244073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oxygen
CN217757683U (zh) 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CN211947235U (zh) 微型吸氢机
CN213048783U (zh) 一种便携式氢氧呼吸机
KR101446193B1 (ko) 전극을 이용한 수소수 생성 장치
CN112957580A (zh) 一种便携式多源智能产氧供氧呼吸仪
CN203536542U (zh) 一种镁空电池
CN210176966U (zh) 一种基于铝空气电池的富氢水发生装置
CN207130343U (zh) 一种可自动添加电解液的电解式臭氧发生装置
CN211896183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氢矿泉水壶
CN213491272U (zh) 一种便携式吸氢机
CN212790531U (zh) 一种臭氧杀菌消毒仪
CN108486598A (zh) 一种氢氧分离电解装置控制系统、氢氧分离电解系统和富氢设备
CN212198498U (zh) 便携式制氢装置及便携式供电系统
CN212451653U (zh) 一种便携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及负氧离子装置
CN113921855A (zh) 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动船
CN217173892U (zh) 一种便携吸氢设备及吸氢系统
CN213537268U (zh) 一种不插电式吸氢机
CN213569644U (zh) 一种电解式富氢水机
CN212199427U (zh) 一种带多媒体屏物联吸氢机
CN112624043B (zh) 一种基于排水法的自持式制氢装置
CN208532943U (zh) 一种富氢水杯
CN206486607U (zh) 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