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7457U - 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7457U
CN217757457U CN202221312493.9U CN202221312493U CN217757457U CN 217757457 U CN217757457 U CN 217757457U CN 202221312493 U CN202221312493 U CN 202221312493U CN 217757457 U CN217757457 U CN 217757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box body
contact
surface contact
glu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24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艳
李汝曼
杨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Rishui Bio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Rishui Bio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Rishui Bio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Rishui Bio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124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7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7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7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包括接触皿盒体,密封盖体和支撑托架,所述的接触皿盒体卡接在支撑托架的上部;所述的密封盖体螺纹连接在接触皿盒体的上部;所述的接触皿盒体又包括下皿体,连接螺纹,支撑脚柱,外凸体和网格条,所述的连接螺纹开设在接触皿盒体的外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支撑脚柱分别一体化胶接在接触皿盒体的下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外凸体一体化设置在接触皿盒体的内侧底部;所述的网格条胶接在外凸体的上部。本实用新型在培养过程中拧动和密封帽进行通气补氧或者隔氧的操作可以,在打开上皿盖时,在支撑脚柱插接在固定卡槽的作用下,避免了下皿体的晃动,避免了液体的混合,提高了培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技术试验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
背景技术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以及生化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利用生物转化特点生产化工产品,特别是用一般化工手段难以得到的新产品,改变现有工艺,解决长期被困扰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棘手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且有的已付诸现实。
在微生物控制中,表面微生物总数可以作为评估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风险的级别。微生物采样涉及医疗、食品卫生、制药工业、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而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更是其中极重要的一个方面表面微生物取样相对比较困难,微生物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如果微生物采样方法不适合,很难检测到实际微生物数量。在实际微生物采样过程中物体表面的材质和粗糙度都有所不同,不同的污染媒介和微生物都会影响采样结果,因而需要专用的表面接触皿。
另外,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512198U,发明创造名称为及一种接触皿,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包括盖板以及围绕所述盖板的周向垂直延伸设置的第一环状立板,所述下盖包括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的周向垂直延伸设置的第二环状立板,所述第二环状立板的内侧还垂直有与底板垂直的第三环状立板,所述第二环状立板与第三环状立板之间构成用于容置第一环状立板的凹槽,所述第一环状立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三环状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配合卡接的卡扣。但是现有的表面接触皿还存在着不便于与培养架进行连接固定,上下皿分离容易造成液体的混乱不便于检验分析的使用的问题。
由鉴于此,发明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以解决现有的表面接触皿不便于与培养架进行连接固定,上下皿分离容易造成液体的混乱不便于检验分析的使用的问题。
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包括接触皿盒体,密封盖体和支撑托架,所述的接触皿盒体卡接在支撑托架的上部;所述的密封盖体螺纹连接在接触皿盒体的上部;所述的接触皿盒体又包括下皿体,连接螺纹,支撑脚柱,外凸体和网格条,所述的连接螺纹开设在接触皿盒体的外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支撑脚柱分别一体化胶接在接触皿盒体的下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外凸体一体化设置在接触皿盒体的内侧底部;所述的网格条胶接在外凸体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盖体又包括上皿盖,标签贴,通气补液管,连接绳和密封帽,所述的标签贴粘接在上皿盖的前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通气补液管镶嵌在上皿盖的上部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绳一端胶接在通气补液管的上部左侧,另一端胶接在密封帽的上部;所述的密封帽扣接在通气补液管的左端。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托架还包括支撑底架,固定卡槽,内螺管,顶紧螺杆,调节柄和固定吸盘,所述的固定卡槽开设在支撑底架的上部;所述的内螺管镶嵌在支撑底架的内部外侧四角位置;所述的顶紧螺杆纵向螺纹连接在内螺管内;所述的调节柄横向胶接在顶紧螺杆的上端;所述的固定吸盘螺纹连接在顶紧螺杆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通气补液管具体采用“L”型的PE塑料管;所述的通气补液管与下皿体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脚柱插接在固定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的上皿盖螺纹连接在下皿体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柄位于支撑底架的上部;所述的固定吸盘位于支撑底架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脚柱的高度设置在八毫米至十五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接触皿盒体和密封盖体分别采用透明的PS塑料壳体。
优选的,所述的接触皿盒体的高度设置在十毫米至十五毫米之间;所述的接触皿盒体的内侧直径设置在六十五毫米至八十五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盖体的高度设置在八毫米至十四毫米之间;所述的密封盖体的内侧直径设置在六十毫米至八十毫米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拧动调节柄带动顶紧螺杆将固定吸盘下压吸附在放置架的面板上,起到约束固定的作用,将下皿体通过支撑脚柱插接在固定卡槽内,从而起到对下皿体约束固定的作用;
将需要培养的微生物培养基滴入到外凸体上部的网格条内,拧上上皿盖进行培养使用即可,在标签贴对信息进行标识即可,通过对网格条内的生物培养情况进行计数操作即可;
在培养过程中拧动和密封帽进行通气补氧或者隔氧的操作可以,在打开上皿盖时,在支撑脚柱插接在固定卡槽的作用下,避免了下皿体的晃动,避免了液体的混合,提高了培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皿盒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皿盒体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接触皿盒体;2、密封盖体;3、支撑托架;
11、下皿体;12、连接螺纹;13、支撑脚柱;14、外凸体;15、网格条;
21、上皿盖;22、标签贴;23、通气补液管;24、连接绳;25、密封帽;
31、支撑底架;32、固定卡槽;33、内螺管;34、顶紧螺杆;35、调节柄;36、固定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包括接触皿盒体1,密封盖体2和支撑托架3,所述的接触皿盒体1卡接在支撑托架3的上部;所述的密封盖体2螺纹连接在接触皿盒体1的上部;
并且,所述的接触皿盒体1又包括下皿体11,连接螺纹12,支撑脚柱13,外凸体14和网格条15,所述的连接螺纹12开设在接触皿盒体1的外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支撑脚柱13分别一体化胶接在接触皿盒体1的下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外凸体14一体化设置在接触皿盒体1的内侧底部;所述的网格条15胶接在外凸体14的上部。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盖体2又包括上皿盖21,标签贴22,通气补液管23,连接绳24和密封帽25,所述的标签贴22 粘接在上皿盖21的前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通气补液管23镶嵌在上皿盖21的上部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绳24一端胶接在通气补液管23的上部左侧,另一端胶接在密封帽25的上部;所述的密封帽25扣接在通气补液管23的左端;
所述的通气补液管23具体采用“L”型的PE塑料管;所述的通气补液管23 与下皿体11的内部相连通,有利于进行通气补氧或者隔氧的操作,在连接绳24 作用下并能够对对密封帽25进行约束,避免丢失。
如附图5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托架3还包括支撑底架31,固定卡槽32,内螺管33,顶紧螺杆34,调节柄35和固定吸盘36,所述的固定卡槽32开设在支撑底架31的上部;所述的内螺管33镶嵌在支撑底架 31的内部外侧四角位置;所述的顶紧螺杆34纵向螺纹连接在内螺管33内;所述的调节柄35横向胶接在顶紧螺杆34的上端;所述的固定吸盘36螺纹连接在顶紧螺杆34的下端。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绳24具体采用带有弹性的尼龙绳。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脚柱13插接在固定卡槽32的内部,在打开上皿盖21时,在支撑脚柱13插接在固定卡槽32的作用下,避免了下皿体11的晃动,避免了液体的混合,提高了培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上皿盖21螺纹连接在下皿体11的上端。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柄35位于支撑底架31的上部;所述的固定吸盘36位于支撑底架31的下部。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吸盘36为真空橡胶吸盘,有利于起到良好的吸附效果,避免皿体的晃动。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脚柱13的高度设置在八毫米至十五毫米。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接触皿盒体1和密封盖体2分别采用透明的PS塑料壳体。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接触皿盒体1的高度设置在十毫米至十五毫米之间;所述的接触皿盒体1的内侧直径设置在六十五毫米至八十五毫米之间。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盖体2的高度设置在八毫米至十四毫米之间;所述的密封盖体2的内侧直径设置在六十毫米至八十毫米之间。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拧动调节柄35带动顶紧螺杆34将固定吸盘36 下压吸附在放置架的面板上,起到约束固定的作用,将下皿体11通过支撑脚柱 13插接在固定卡槽32内,从而起到对下皿体11约束固定的作用;
将需要培养的微生物培养基滴入到外凸体14上部的网格条15内,拧上上皿盖21进行培养使用即可,在标签贴22对信息进行标识即可,通过对网格条 15内的生物培养情况进行计数操作即可;
在培养过程中拧动和密封帽25进行通气补氧或者隔氧的操作可以,在打开上皿盖21时,在支撑脚柱13插接在固定卡槽32的作用下,避免了下皿体11 的晃动,避免了液体的混合,提高了培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该新型表面接触皿,包括接触皿盒体(1),密封盖体(2)和支撑托架(3),所述的接触皿盒体(1)卡接在支撑托架(3)的上部;所述的密封盖体(2)螺纹连接在接触皿盒体(1)的上部;所述的接触皿盒体(1)又包括下皿体(11),连接螺纹(12),支撑脚柱(13),外凸体(14)和网格条(15),所述的连接螺纹(12)开设在接触皿盒体(1)的外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支撑脚柱(13)分别一体化胶接在接触皿盒体(1)的下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外凸体(14)一体化设置在接触皿盒体(1)的内侧底部;所述的网格条(15)胶接在外凸体(14)的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体(2)又包括上皿盖(21),标签贴(22),通气补液管(23),连接绳(24)和密封帽(25),所述的标签贴(22)粘接在上皿盖(21)的前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通气补液管(23)镶嵌在上皿盖(21)的上部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绳(24)一端胶接在通气补液管(23)的上部左侧,另一端胶接在密封帽(25)的上部;所述的密封帽(25)扣接在通气补液管(23)的左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托架(3)还包括支撑底架(31),固定卡槽(32),内螺管(33),顶紧螺杆(34),调节柄(35)和固定吸盘(36),所述的固定卡槽(32)开设在支撑底架(31)的上部;所述的内螺管(33)镶嵌在支撑底架(31)的内部外侧四角位置;所述的顶紧螺杆(34)纵向螺纹连接在内螺管(33)内;所述的调节柄(35)横向胶接在顶紧螺杆(34)的上端;所述的固定吸盘(36)螺纹连接在顶紧螺杆(34)的下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补液管(23)具体采用“L”型的PE塑料管;所述的通气补液管(23)与下皿体(11)的内部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脚柱(13)插接在固定卡槽(32)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皿盖(21)螺纹连接在下皿体(11)的上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柄(35)位于支撑底架(31)的上部;所述的固定吸盘(36)位于支撑底架(31)的下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脚柱(13)的高度设置在八毫米至十五毫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皿盒体(1)的高度设置在十毫米至十五毫米之间;所述的接触皿盒体(1)的内侧直径设置在六十五毫米至八十五毫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表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体(2)的高度设置在八毫米至十四毫米之间;所述的密封盖体(2)的内侧直径设置在六十毫米至八十毫米之间。
CN202221312493.9U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 Active CN217757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2493.9U CN217757457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2493.9U CN217757457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7457U true CN217757457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8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2493.9U Active CN217757457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7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9617A (en) Culture vessel for cell cultures
CN101413915B (zh) 一种现场培养微生物用于快速生化需氧量检测的方法
US5736398A (en) Gas permeable pouches for growing cultures
CN217757457U (zh) 一种新型表面接触皿
CN213012845U (zh) 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CN212955180U (zh) 共培养装置
CN2761164Y (zh) 一种生物反应器
CN109929762A (zh)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109468221A (zh) 一种室内模拟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实验装置
CN201737946U (zh) 动物细胞培养用的多边形塑料培养袋
CN209428529U (zh) 一种室内模拟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实验装置
CN1996014A (zh) 用于药物代谢筛选的阵列微流控芯片装置
CN204162724U (zh) 一种用于生物样品灌注式培养的灌注盖
CN220467916U (zh) 一种肠道菌群培养孔板组件
CN208151372U (zh) 一种新型室内实验用微藻培养柱状光合生物反应器
CN209584228U (zh) 一种高中生用生物发酵实验装置
CN201634678U (zh) 模拟肠道环境的小型发酵装置
CN202072689U (zh) 一种培养盒
CN212102852U (zh) 一种多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用实验装置
CN208038457U (zh) 一种发酵食品发酵设备
CN2441809Y (zh) 微型厌氧培养装置
CN202688332U (zh) 一种细胞和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
CN216712074U (zh) 一种定量生物芯片反应仪
CN207811768U (zh) 一种医学用细胞培养器
CN216623566U (zh) 一种肠道模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