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3512U - 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3512U
CN217753512U CN202222118986.5U CN202222118986U CN217753512U CN 217753512 U CN217753512 U CN 217753512U CN 202222118986 U CN202222118986 U CN 202222118986U CN 217753512 U CN217753512 U CN 217753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abinet
lock
infrared detection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89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泽强
陈京才
王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89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3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3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3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涉及充换电设备技术领域,主要解决仓门人为假锁的状态,无法避免电池资产被盗风险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均匀布设有仓体,所述仓体上铰接有仓门,所述仓门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磁吸锁模块,所述仓体的前侧与磁吸锁相互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磁吸锁主体,所述磁吸锁模块与磁吸锁主体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仓体的内部设置有充电线,所述仓体内插接有电池组,所述充电线与电池组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仓体的前侧正下方设置有仓门红外检测装置;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对仓体内电池组的有效检测,避免电池组出现丢失被盗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换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瓶车普遍存在续航里程较短的问题,从而大大限制了电瓶车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电瓶车在进行充电时,需要将配备的充电器插入电瓶车车体处的充电接口进行充电,但由于电瓶车体积较大,存在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故市场上出现了能够与电瓶车车体进行分离的充电电池,使得使用者能够较佳的拆卸充电电池后对其进行充电,并将充满电的电池组换出更换到电动车上,实现对电动车进行快速换电操作。
现有的充换电柜识别电池状态单一,只能判断电池是否在位,电子锁返回单一,容易出现仓门人为假锁的状态,无法避免电池资产被盗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均匀布设有仓体,所述仓体上铰接有仓门,所述仓门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磁吸锁模块,所述仓体的前侧与磁吸锁相互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磁吸锁主体,所述磁吸锁模块与磁吸锁主体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仓体的内部设置有充电线,所述仓体内插接有电池组,所述充电线与电池组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仓体的前侧正下方设置有仓门红外检测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仓体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电池组的底部相互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仓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防撞橡胶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撞装置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电池红外检测装置,所述电池红外检测装置的高度低于所述防撞装置的设置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仓体内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对称设置在仓体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仓体表面设置的仓门结合设置磁吸锁模块,同时在仓体的前表面对应磁吸锁模块部位配套设置磁吸锁模块,仓门在关闭时,仓门上的磁吸锁模块与仓体上设置的磁吸锁主体相互吸附,实现对仓体和仓门的锁闭。进一步的,在仓体前侧设置仓门红外检测装置,检测仓门是否与仓体之间锁闭,保证仓体内电池组的安全性。具仓体底部设置滑槽,便于对电池组进行取放操作。
(2)、为避免放置电池组时对仓体内后部造成撞击,损坏仓体内部或者损坏电池组,通过在仓体内部设置翻转装置,对称设置防撞橡胶颗粒对放入的电池组进行缓冲操作,保证放置电池组时的安全性。
(3)、为了进一步保证电池组的安全性,在仓体的内部设置电池红外检测装置,结合电池红外检测装置检测仓体内的电池组取放状态,避免电池组出现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安装在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中仓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中电池组与仓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中元器件回路图。
图5为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中充换电逻辑示意图。
图中:1仓门,2仓门红外检测装置,3磁吸锁模块,4磁吸锁主体,5电池组,6充电线,7防撞装置,8电池红外检测装置,9显示屏,10滑槽,11柜体,12仓体,13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包括柜体11,所述柜体11上均匀布设有仓体12,所述仓体12上铰接有仓门1,所述仓门1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磁吸锁模块3,所述仓体12的前侧与磁吸锁相互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磁吸锁主体4,所述磁吸锁模块3与磁吸锁主体4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仓体12的内部设置有充电线6,所述仓体12内插接有电池组5,所述充电线6与电池组5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仓体12的前侧正下方设置有仓门红外检测装置2。
具体的,仓体12表面设置的仓门1结合设置磁吸锁模块3,同时在仓体12的前表面对应磁吸锁模块3部位配套设置磁吸锁模块3,仓门1在关闭时,仓门1上的磁吸锁模块3与仓体12上设置的磁吸锁主体4相互吸附,实现对仓体12和仓门1的锁闭。进一步的,在仓体12前侧设置仓门1红外检测装置,检测仓门1是否与仓体12之间锁闭,保证仓体12内电池组5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仓体12的底部设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与电池组5的底部相互配合。
具体的,仓体12底部设置滑槽10,便于对电池组5进行取放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仓体12的内部设置有防撞装置7,所述防撞装置7包括对称设置的防撞橡胶颗粒。
具体的,为避免放置电池组5时对仓体12内后部造成撞击,损坏仓体12内部或者损坏电池组5,通过在仓体12内部设置翻转装置,对称设置防撞橡胶颗粒对放入的电池组5进行缓冲操作,保证放置电池组5时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防撞装置7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电池红外检测装置8,所述电池红外检测装置8的高度低于所述防撞装置7的设置高度。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保证电池组5的安全性,在仓体12的内部设置电池红外检测装置8,结合电池红外检测装置8检测仓体12内的电池组5取放状态,避免电池组5出现丢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柜体11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仓体12内设置有散热孔13,所述散热孔13对称设置在仓体1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1-5所示,通过在仓体12表面设置的仓门1结合设置磁吸锁模块3,同时在仓体12的前表面对应磁吸锁模块3部位配套设置磁吸锁模块3,仓门1在关闭时,仓门1上的磁吸锁模块3与仓体12上设置的磁吸锁主体4相互吸附,实现对仓体12和仓门1的锁闭。进一步的,在仓体12前侧设置仓门1红外检测装置,检测仓门1是否与仓体12之间锁闭,保证仓体12内电池组5的安全性。仓体12底部设置滑槽10,便于对电池组5进行取放操作。为避免放置电池组5时对仓体12内后部造成撞击,损坏仓体12内部或者损坏电池组5,通过在仓体12内部设置翻转装置,对称设置防撞橡胶颗粒对放入的电池组5进行缓冲操作,保证放置电池组5时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保证电池组5的安全性,在仓体12的内部设置电池红外检测装置8,结合电池红外检测装置8检测仓体12内的电池组5取放状态,避免电池组5出现丢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包括柜体(11),所述柜体(11)上均匀布设有仓体(12),所述仓体(12)上铰接有仓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1)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磁吸锁模块(3),所述仓体(12)的前侧与磁吸锁相互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磁吸锁主体(4),所述磁吸锁模块(3)与磁吸锁主体(4)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仓体(12)的内部设置有充电线(6),所述仓体(12)内插接有电池组(5),所述充电线(6)与电池组(5)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仓体(12)的前侧正下方设置有仓门红外检测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12)的底部设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与电池组(5)的底部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12)的内部设置有防撞装置(7),所述防撞装置(7)包括对称设置的防撞橡胶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7)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电池红外检测装置(8),所述电池红外检测装置(8)的高度低于所述防撞装置(7)的设置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1)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12)内设置有散热孔(13),所述散热孔(13)对称设置在仓体(12)的两侧。
CN202222118986.5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 Active CN217753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8986.5U CN217753512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8986.5U CN217753512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3512U true CN217753512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0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8986.5U Active CN217753512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3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4839B (zh) 电池组
CN104995760B (zh) 具有新颖结构的电池模块组件
CN104659409B (zh) 新颖的锂离子电池
CN210607417U (zh) 一种防爆型锂电池
CN217753512U (zh) 一种充换电柜的双红外检测磁吸锁仓体
CN107017688A (zh) 一种集成有dc‑dc功能的电池管理装置
CN208538250U (zh) 共享式电子设备存放装置
CN213547160U (zh) 一种锂电池组的充电主动均衡修复装置
CN212628349U (zh) 一种无盖数显蓝牙耳机充电仓
KR20140055583A (ko) 건전지 분리 수거함
CN213908908U (zh) 一种可充电的移动照明设备收纳盒
CN210042018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审讯终端一体机
CN208470392U (zh) 具备警示功能的锂电池长时间存放装置
CN208722759U (zh) 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模组防护罩
CN207946820U (zh) 一种防护型硬盘安全管理装置
CN206742326U (zh) 电池包
CN211354168U (zh) 一种高容纳性的行李箱
CN110336969B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审讯终端一体机
CN219980451U (zh) 一种智能办公数据终端充电设备
CN20559584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装置
CN207426755U (zh) 一种手机充电器
CN218482689U (zh) 一种一体无缝焊接移动电源
CN213503500U (zh) 一种编队无人机电池恒温运输箱
CN217606405U (zh) 智能自提柜
CN210691482U (zh) 自动快递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A, No. 7 Xiusheng 1st Road, Xiuxin Community, Kengzi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s 101, a and B, No. 7, Baodong Road, xiuxin community, Kengzi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