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1236U - 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 - Google Patents
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51236U CN217751236U CN202221547789.9U CN202221547789U CN217751236U CN 217751236 U CN217751236 U CN 217751236U CN 202221547789 U CN202221547789 U CN 202221547789U CN 217751236 U CN217751236 U CN 2177512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air conduit
- assembly
- sealing ring
- elastic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工装,尤其是涉及一种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属于航空发动生产装配工艺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装配成功率,进而提交装配效率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所述的装配工装包括导入扩膨组件和辅助填充组件,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圈通过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在辅助填充组件的配合下装配至空气导管前颈的第二道凹槽内并与该第二道凹槽的内部均匀贴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工装,尤其是涉及一种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属于航空发动生产装配工艺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的装配是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重要一环。在装配空气导管前,需要在空气导管前颈安装弹性蓄能密封圈,弹性蓄能密封圈的构造较为复杂,内部为金属弹簧,外部包裹着氟塑料,使得弹性蓄能密封圈的收缩性能变差,安装过后如果不能紧贴空气导管凹槽,容易在装配时被剪切,使其不能起到密封和减振作用。现有技术中装配的成功率仅为30%,即装配一台发动机需要多使用4件弹性蓄能密封圈,每装一次性蓄能密封圈都需要等24小时,待其完全收缩后才能装配,每次不合格都会增加一天修理周期。不仅严重增加了成本,更会影响整条装配线的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装配成功率,进而提交装配效率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所述的装配工装包括导入扩膨组件和辅助填充组件,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圈通过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在辅助填充组件的配合下装配至空气导管前颈的第二道凹槽内并与该第二道凹槽的内部均匀贴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辅助填充组件由一组橡胶填充环构成,填充在第一道凹槽内的所述橡胶填充环的外径与空气导管前颈相应位置处的外径相适应。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橡胶填充环为剖分式橡胶填充环。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装配工装还包括过渡拼接组件,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通过所述的过渡拼接组件接入端外表面与空气导管前颈端部外表面相应的连接为一个可拆卸的整体。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过渡拼接组件由一个内套管构成,所述内套管的外径分别与空气导管前颈端部的内径和导入扩膨组件拼端的内径相适应。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内套管与所述导入扩膨组件的内壁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由一根外表面呈圆锥形的扩膨导入管构成,在扩膨导入管大端的内侧设置有内径与内套管外径相适应的拼接台阶,内套管通过插入扩膨导入管拼接台阶的一端与该扩膨导入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是,在扩膨导入管与空气导管前颈相连接的一端上具有一段等径拼接段。
进一步的是,沿内套管周向,在该内套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条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减摩擦力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套包括导入扩膨组件和辅助填充组件的装配工装,并在装配时使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圈通过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在辅助填充组件的配合下装配至空气导管前颈的第二道凹槽内并与该第二道凹槽的内部均匀贴接。具体就,先制作导入扩膨组件的扩膨导入管和内套管,并将所述的内套管插入所述的扩膨导入管内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弹性蓄能密封圈在80~120℃的滑油中加温不低于1分钟,与此同时在空气导管前颈的第一道凹槽中填充由剖分式橡胶填充环构成的辅助填充组件,接着将扩膨导入管通过内套管安装到空气导管前颈的端部,最后将加热合格的弹性蓄能密封圈通过扩膨导入管的圆锥端扩大并导入第二道凹槽内,并拆除剖分式橡胶填充环和扩膨导入管及内套管完成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的装配工作。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没有可依托的装配工装而只能采用手段装配,而造成的不仅成倍的浪费弹性蓄能密封圈,而且装配效率十分低下的问题,达到了有效提高装配成功率,进而提交装配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处于装配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辅助填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导入扩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导入扩膨组件1、辅助填充组件2、空气导管前颈3、第二道凹槽4、弹性蓄能密封圈5、过渡拼接组件6、等径拼接段7、减摩擦力凹槽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有效提高装配成功率,进而提交装配效率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所述的装配工装包括导入扩膨组件1和辅助填充组件2,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圈5通过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1在辅助填充组件2的配合下装配至空气导管前颈的第二道凹槽4内并与该第二道凹槽4的内部均匀贴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套包括导入扩膨组件和辅助填充组件的装配工装,并在装配时使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圈通过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在辅助填充组件的配合下装配至空气导管前颈的第二道凹槽内并与该第二道凹槽的内部均匀贴接。具体就,先制作导入扩膨组件的扩膨导入管和内套管,并将所述的内套管插入所述的扩膨导入管内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弹性蓄能密封圈在80~120℃的滑油中加温不低于1分钟,与此同时在空气导管前颈的第一道凹槽中填充由剖分式橡胶填充环构成的辅助填充组件,接着将扩膨导入管通过内套管安装到空气导管前颈的端部,最后将加热合格的弹性蓄能密封圈通过扩膨导入管的圆锥端扩大并导入第二道凹槽内,并拆除剖分式橡胶填充环和扩膨导入管及内套管完成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的装配工作。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没有可依托的装配工装而只能采用手段装配,而造成的不仅成倍的浪费弹性蓄能密封圈,而且装配效率十分低下的问题,达到了有效提高装配成功率,进而提交装配效率的目的。
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装配成本,同时又最大限度的提高操作方便性,本申请所述的辅助填充组件2由一组橡胶填充环构成,填充在第一道凹槽6内的所述橡胶填充环的外径与空气导管前颈3相应位置处的外径相适应。此时,所述的橡胶填充环为剖分式橡胶填充环。
进一步的,再结合空气导管前颈部的结构特点,为了便于将本申请的导入扩膨组件1准确快速的装配空气导管上并在弹性蓄能密封圈装配完成后又能快速的拆除,本申请所述的装配工装还包括过渡拼接组件6,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1通过所述的过渡拼接组件6接入端外表面与空气导管前颈端部外表面相应的连接为一个可拆卸的整体。此时,所述的过渡拼接组件6由一个内套管构成,所述内套管的外径分别与空气导管前颈端部的内径和导入扩膨组件1拼端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的内套管与所述导入扩膨组件1的内壁固定连接。此时,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1优选为由一根外表面呈圆锥形的扩膨导入管构成,在扩膨导入管大端的内侧设置有内径与内套管外径相适应的拼接台阶,内套管通过插入扩膨导入管拼接台阶的一端与该扩膨导入管固定连接。
同时,为了避免在扩膨导入管装配时出现损伤弹性蓄能密封圈的飞边,本申请扩膨导入管与空气导管前颈3相连接的一端上具有一段等径拼接段7。并且沿内套管周向,在该内套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条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减摩擦力凹槽8,以减轻工装自身的重量,利用装配和拆除。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装配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还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空气导管密封圈安装便捷性,从原来20分钟的装配时间缩短至10分钟,效率提高了50%;
2)解决密封圈翻边和剪切问题,将弹性蓄能密封圈装配合格率由31%提升至90%以上,大大节约了修理成本。
具体实施例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计一种空气导管弹性蓄能密封圈导具,使得弹性蓄能密封圈导入过程中均匀涨大,防止在导入时氟塑料翻边或收缩不均匀,避免装配过程造成剪切,降低备件消耗量,缩短装配时间,提高装配质量。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针对以上技术难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空气导管弹性密封圈导具。由于密封圈收缩性能较差,导入时无法均匀受力撑开的话,可能会导致密封圈在收缩过程中无法紧贴在空气导管凹槽中,装配中就会产生剪切。分析空气导管的结构特点,最外圈直径是略大于密封圈的直径,在导入过程中可能会与空气导管前颈边缘部分产生切割损伤,导致密封圈报废。
从空气导管结构考虑,需要一个引导面和空气导管前颈内圈配合,保证导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转动、偏移。导具与前颈连接采用包覆式连接,实现与空气导管的无缝连接。导具后端采用斜面台体结构,与薄壁连接处做圆倒角处理,保证密封圈在导入过程中受力均匀、防止翻边。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一
一种航空发动机空气导管弹性蓄能密封圈导具,它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空气导管固定在专用车架上,并装好导具;
S2、将2件半圆形垫圈装配在空气导管第1道槽内;
S3、将弹性蓄能密封圈放在(80~120)℃滑油中加温约1分钟,将密封圈开口向下导入第2道槽内;
S4、将弹性蓄能密封圈装配在空气导管第2道槽内;
S5、取出2件半圆形垫圈,将弹性蓄能密封圈装配在空气导管第1道槽内;
S6、取下导具。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工装包括导入扩膨组件(1)和辅助填充组件(2),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圈(5)通过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1)在辅助填充组件(2)的配合下装配至空气导管前颈的第二道凹槽(4)内并与该第二道凹槽(4)的内部均匀贴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填充组件(2)由一组橡胶填充环构成,填充在第一道凹槽内的所述橡胶填充环的外径与空气导管前颈(3)相应位置处的外径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填充环为剖分式橡胶填充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工装还包括过渡拼接组件(6),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1)通过所述的过渡拼接组件(6)接入端外表面与空气导管前颈端部外表面相应的连接为一个可拆卸的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拼接组件(6)由一个内套管构成,所述内套管的外径分别与空气导管前颈端部的内径和导入扩膨组件(1)拼端的内径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管与所述导入扩膨组件(1)的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入扩膨组件(1)由一根外表面呈圆锥形的扩膨导入管构成,在扩膨导入管大端的内侧设置有内径与内套管外径相适应的拼接台阶,内套管通过插入扩膨导入管拼接台阶的一端与该扩膨导入管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扩膨导入管与空气导管前颈(3)相连接的一端上具有一段等径拼接段(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沿内套管周向,在该内套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条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减摩擦力凹槽(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47789.9U CN217751236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47789.9U CN217751236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51236U true CN217751236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94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47789.9U Active CN217751236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512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08403A (zh) * | 2022-06-20 | 2022-09-06 | 国营川西机器厂 | 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
-
2022
- 2022-06-20 CN CN202221547789.9U patent/CN2177512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08403A (zh) * | 2022-06-20 | 2022-09-06 | 国营川西机器厂 | 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90650B2 (en) | Carbon seal spring assembly | |
CN217751236U (zh) | 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 | |
US8596959B2 (en) | Oil tube with integrated heat shield | |
US20130243580A1 (en) | Gas turbine engine variable stator vane assembly | |
US20140130352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ging a gasket in an aircraft engine | |
EP3260739A1 (en) | Low-cost epicyclic gear carri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CN115008403A (zh) | 航发空气导管前颈弹性蓄能密封圈用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 |
CN212337423U (zh) | 一种新型发动机排气管密封结构 | |
CN112123279A (zh) | 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排故用扩口销更换工装及方法 | |
CN105422313B (zh) | 带有整流器的微型涡扇发动机分开排气装置 | |
EP3534071B1 (en) | Gas turbine engine comprising a fastener assembly having a leak resistant threaded insert | |
CN202668483U (zh) | 耐磨密封圈安装器 | |
CN206234224U (zh) | 螺栓组件和发动机 | |
CN205277627U (zh) | 带有整流器的微型涡扇发动机分开排气装置 | |
CN213341777U (zh) | 一种增程器新能源分体式电机装配结构 | |
CN212377549U (zh) | 连接管组件以及输送管组件 | |
CN110966095B (zh) | 一种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机构用可拆分式滑油总管结构 | |
CN112412659B (zh) | 一种飞行器级间连接段与助推器前封头一体化结构 | |
CN210033723U (zh)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分体化碳钢机舱罩 | |
CN218330596U (zh) | 一种试验用燃气轮机燃烧室玻璃火焰筒密封结构 | |
CN210757415U (zh) | 一种汽轮机油管道狭小空间接头紧固专用扳手 | |
CN110645280A (zh) | 一种使用方便的十字轴万向节 | |
CN213627697U (zh) | 一种联合增材制造技术设计的一体式发动机机匣 | |
CN220074582U (zh) | 一种罗茨风机气封活塞环安装工具 | |
CN214465515U (zh) | 低压涡轮轴及包含其的航空发动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