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5179U - 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5179U
CN217745179U CN202221065409.8U CN202221065409U CN217745179U CN 217745179 U CN217745179 U CN 217745179U CN 202221065409 U CN202221065409 U CN 202221065409U CN 217745179 U CN217745179 U CN 217745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air bag
conduit
far
connect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654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兵兵
章华兵
万寿红
刘广杰
张素娟
邱晨阳
钟如磊
李创伟
刘欣悦
朱畅
胡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to CN2022210654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5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5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5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包括近侧管和远侧管,所述的近侧管的后端设置引流袋;所述的近侧管包括管体,管体的前半部设置气囊、管体的管尾设置连接口;所述的引流袋可拆卸式连接于连接口的外侧;所述的远侧管包括导管体,导管体前半部依次设置有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导管体的管尾端设置远侧管连接口。是一种防止吻合口漏的回肠末端造瘘管及外排肠液不易外漏的引流装置。

Description

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结直肠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吻合口漏死亡率达到2%~24%。回肠末端造口的患者可能有脱水、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旁皮炎、废用性肠炎及肛门括约肌功能变化等并发症,还需要二次工作来关闭造口。回纳工作同样存在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粘连及肠梗阻等风险。参考中国专利《一种减少肠液渗漏的回肠造瘘导管》(申请日2017.07.04;申请号:201720800313.4;授权公告号:CN207666749U);中国专利《一种波浪形球囊的回肠造瘘导管》(申请日:2017.07.04;申请号:201720800814.2;授权公告号:CN207838014U)。目前插管造口,引流管提供的减压效果不如传统造口,因为不能完全使肠液改流。随着肠道蠕动的恢复,肠内容物可从球囊和肠壁之间存在的间隙中向远端排出,对吻合口的保护作用不确定。相反,如果球囊压迫肠壁太紧,可能会发生肠缺血。单排钉直线型闭合器对远端回肠进行闭合处理的技术,或BAR(结合使用引流管、避孕套)技术做回肠保护性造口,都会使得闭合处可发生不开放、狭窄、穿孔等潜在的风险。回盲瓣作为回肠末端朝向盲肠稍微突起的、开口肠壁内的增厚环行肌,并覆以黏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其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利用回盲瓣的生理结构特点,结合肠液流动的液体动力学特征,因此,设计一种能预防吻合口漏,在不增加创伤基础上,又能通过气囊有效调控阻断肠液的新型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申请人在先申请了《调控性回肠末端造口管》(申请日:2022.4.24,申请号:202220952802.2),其对外排肠液外漏方案的解决方案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是一种防止吻合口漏的回肠末端造瘘管及外排肠液不易外漏的引流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包括近侧管和远侧管,所述的近侧管的后端设置引流袋;
所述的近侧管包括管体,管体的前半部设置气囊、管体的管尾设置连接口;
所述的引流袋可拆卸式连接于连接口的外侧;
所述的远侧管包括导管体,导管体前半部依次设置有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导管体的管尾端设置远侧管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中空管道,所述气囊位于管体前半部、且密封包裹于管体的外壁上,气囊上连接细导管,细导管的自由悬伸端设置细管连接口,细管连接口上设置充气接口阀。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口插置于管体的尾端,连接口的外侧为连接头,连接头的外壁上开设外螺纹,连接头的外侧设置连接帽,连接帽的内部上开设内螺纹,连接帽的外侧为引流袋,所述的连接头与连接帽之间为可拆卸式螺纹连接。
再进一步的,引流袋的外侧设置夹口标记线,夹口标记线处可拆可封。
再进一步的,管体前端为通口,管体前端侧壁上设置近侧管侧孔。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近侧管侧孔位于气囊前侧;连接帽外壁上设有防滑纹;所述的管体管身设置有近侧管刻度线,所述的管体位于气囊的后侧设置近侧管标记线。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体为中空管道,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依次设置于导管体前半部、且均密封包裹于导管体的外管体上;第一气囊上连接第一导管,第一导管的自由悬伸端设置第一导管连接口,第一导管连接口上设置第一导管充气接口阀;第二气囊上连接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的自由悬伸端设置第二导管连接口,第二导管连接口上设置第二导管充气接口阀。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远侧管连接口插置于导管体的管尾端;所述的远侧管连接口上设有远侧管连接口塞头。
再进一步的,远侧管的前端侧壁上设置远侧管侧孔。
再进一步的,所述远侧管侧孔位于第一气囊前侧;所述的导管体管身设置有远侧管刻度线;所述的导管体管身位于第二气囊的后侧设置远侧管刻度标记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使用状态,包括有置于末端回肠近侧管、引流袋及置于盲肠内远侧管,近侧管将肠内容物引流于体外,其管尾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引流袋,远侧管由回盲瓣导管两侧配有适形气囊(第一气囊、第二气囊),通过引流袋收集肠液。通过气囊调控阻断小肠内容物,并可经导管(头部)冲洗结肠。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防止肠液渗漏至吻合口,外排肠液不易外漏,引流袋固定牢靠、便于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的近侧管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的近侧管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4、管体;5、气囊;6、管尾;7、连接口;8、细导管;9、细管连接口;10、充气接口阀;11、管外壁;12、连接头;13、连接帽;14、外螺旋;15、内螺旋;16、近侧管侧孔;17、近侧管(颜色)标记(线);18、近侧管刻度线;19、防滑纹;20、夹口标记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的远侧管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的远侧管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中:21、导管体;22、第一导管;23、第二导管;24、远侧管侧孔;25、第一气囊(盲肠气囊);26、第二气囊(回肠气囊);27、远侧管刻度(颜色)标记线;28、远侧管连接口;29、第一导管连接口;30、第二导管连接口;31、导管尾;32、远侧管刻度(线);33、第一导管充气接口阀;34、第二导管充气接口阀;35、远侧管连接口塞头;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放置于末端回肠及盲肠内示意图;
图7中:36、回盲瓣(位置);37、壁层腹膜;38、末端回肠第二切口(位置);39、末端回肠第一切口(位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是一种(可以)适形调控阻断小肠内液体的造瘘管组件装置,是一种防止吻合口漏的回肠末端造瘘管及外排肠液不易外漏的引流装置。
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包括近侧管1和远侧管2,所述的近侧管1的后端设置引流袋3;
所述的近侧管1包括管体4,管体4的前半部设置气囊5、管体4的管尾6设置连接口7;
所述的引流袋3可拆卸式连接于连接口7的外侧;
所述的远侧管2包括导管体21,导管体21前半部依次设置有第一气囊25、第二气囊26,导管体21的管尾端31设置远侧管连接口28。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4为中空管道,所述气囊5位于管体4前半部、且密封包裹于管体4的外壁11上,气囊5上连接细导管8,细导管8的自由悬伸端设置细管连接口9,细管连接口9上设置充气接口阀10。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口7插置于管体4的尾端6,连接口7的外侧为连接头12,连接头12的外壁上开设外螺纹14,连接头12的外侧设置连接帽13,连接帽13的内部上开设内螺纹15,连接帽13的外侧为引流袋3,所述的连接头12与连接帽13之间为可拆卸式螺纹连接。
再进一步的,引流袋3的外侧设置夹口标记线20,夹口标记线20处可拆可封。
再进一步的,管体4前端为通口,管体4前端侧壁上设置近侧管侧孔16。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近侧管侧孔16位于气囊5前侧;连接帽13外壁上设有防滑纹19;所述的管体4管身设置有近侧管刻度线18,所述的管体4位于气囊5的后侧设置近侧管标记线17。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体21为中空管道,所述第一气囊25、第二气囊26依次设置于导管体21前半部、且均密封包裹于导管体21的外管体上;第一气囊25上连接第一导管22,第一导管22的自由悬伸端设置第一导管连接口29,第一导管连接口29上设置第一导管充气接口阀33;第二气囊26上连接第二导管23,第二导管23的自由悬伸端设置第二导管连接口30,第二导管连接口30上设置第二导管充气接口阀34。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远侧管连接口28插置于导管体21的管尾端31;所述的远侧管连接口28上设有远侧管连接口塞头35。
再进一步的,远侧管2的前端侧壁上设置远侧管侧孔24。
再进一步的,所述远侧管侧孔24位于第一气囊25前侧;所述的导管体21管身设置有远侧管刻度线32;所述的导管体21管身位于第二气囊26的后侧设置远侧管刻度标记线27。
具体的说明: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包括有近侧管1、引流袋3及远侧管2,所述近侧管1连接近似圆柱形气囊5,气囊5连接充气的细管连接口9及充气接口阀10,近侧管1管尾6通过连接结构与引流袋3连接,连接结构包括套设于近侧管1管尾6外的连接头12与连接帽13,连接帽13上连接引流袋3;所述远侧管2上设有两个相互独立适形气囊(第一气囊25、第二气囊26),两个相互独立气囊(第一气囊25、第二气囊26)分别连接有其充气接口(第一导管连接口29、第二导管连接口30)及充气接口阀(第一导管充气接口阀33、第二导管充气接口阀34)。进一步的,所述的近侧管1的直径为7.0-10.0mm,近侧管1的气囊5远侧为5.0cm以上长度的头端管道(即近侧管1的前端部为开放口),且头端管道上开设有近侧管侧孔16。所述的近侧管1外面的气囊5充盈后呈现近似圆柱形,长径为4.0cm,与肠管纵向平行,气囊5横向直径为3.0cm。优选的,气囊5为双层囊。近侧管1的管道后侧具有2个接口,第1接口(即细管连接口9)经管体4管壁的细通道(即连接细导管8)与气囊5相通,可注气使气囊5近似圆柱形膨胀,抽气后使气囊5缩小,第2接口即连接口7。充气接口阀10用于对近侧管1上第1接口(充气接口)进行开关封闭。近侧管1的管体4后端的第2接口通过连接结构与近侧管1的管体4管腔相通。第2接口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12与连接帽13,连接口12的接头外壁设有外螺纹14,连接帽13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4可拆卸连接的内螺纹15,使得所述连接帽13能够在所述连接头12上旋转以拧紧或松开所述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帽13外壁上设有防滑纹19。所述引流袋3的内侧袋口与所述连接帽13相连接。所述引流袋3的外侧袋口开放,配有夹口式封口器。远侧管2的导管体21管道上2个互不相通适形气囊(第一气囊25、第二气囊26),盲肠气囊(即第一气囊25)充盈后呈现盘状膨胀,回肠气囊(第二气囊26)充盈后呈现球状膨胀,两者相距1.5-2.0cm,导管体21头端管道上开设有远侧管侧孔24,且导管体21头端部开放。远侧管2的导管体21管道具有3个接口,第1接口经管壁内的(第一导管22)细通道与盲肠气囊(即第一气囊25)相通,可注气使第一气囊25膨胀,抽气使第一气囊25缩小。第2接口经管壁内(第二导管23)的细通道与回肠气囊(即第二气囊26)相通,可注气使第二气囊26膨胀,抽气使第二气囊26缩小。第一导管充气接口阀33用于对远侧管2上第一导管连接口29进行开关封闭。第二导管充气接口阀34用于对远侧管上第二导管连接口30进行开关封闭。远侧管2的导管体21管道的第3接口与导管体21管腔相通,配有远侧管连接口塞头35。远侧管2的导管体21管道上的2个气囊(第一气囊25、第二气囊26)互不相通,膨胀充盈直径达3.0cm,盲肠气囊(第一气囊25)直径稍大于回肠气囊(第二气囊26)。导管体21上距离远侧管2回肠气囊(第二气囊26)10.0cm处作为回肠切开标记位置(即远侧管刻度标记线27处),远侧管2从回肠切开标记位置引出。管体4上距离近侧管1前头端10.0cm处作为回肠切开造口标记位置(即近侧管标记线17处),近侧管1从回肠切开造口标记位置引出处与壁层腹膜37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包括近侧两腔一囊管、引流袋3和远侧三腔两囊管组合件,近侧管1的管腔较大质地稍硬,可有效引流肠内容物于体外,且有近似圆柱形气囊5内固定,防止造瘘管因外部的触碰导致造瘘管脱出或者在肠内不必要的移动,同时,依据近似圆柱形气囊5的充盈程度,调控性减少及分流肠液流动到回盲瓣;造瘘管被连接结构封闭于引流袋3内,可方便的解决造瘘管在造瘘口处的肠渗液引流问题,保持造瘘管的引流通畅;远侧管2经回盲肠瓣导管两侧分别配有适形气囊(回肠内球形气囊即第二气囊26和盲肠内盘状气囊第一气囊25),通过气囊有效调控阻断肠内容物,并可经导管头部冲洗结肠,避免回肠内容物污染吻合口。当然本实用新型结构也避免了二次造口还纳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造瘘管组件装置,包括近侧管1、远侧管2和引流袋3;所述的近侧管1包括管体4、气囊5、管尾6及连接口7,所述管体4为中空管道,所述气囊5位于管体4前半部分、且密封包裹在管体4的外壁11上;气囊5的充气组件构成近侧管1的充气装置,即近侧管1的充气装置包括:气囊5、细导管8、细管连接口9及充气接口阀10,即气囊5和细导管8连通,细导管8和细管连接口9相连,细管连接口9上安装有充气接口阀10;连接口7插在管体4的尾端6;
基于连接口7构成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12与连接帽13,所述连接口7的连接头12上外壁设有外螺纹14,所述连接帽13上设有内螺纹15,外螺纹14与内螺纹15通过旋转以拧紧或松开构成可拆卸连接,连接帽13上有引流袋3,引流袋3下侧(即外侧)有一个夹口标记线20,夹口标记线20标记未连接的开口;远侧管2包括导管体21、第一气囊25(盲肠气囊)、第二气囊26(回肠气囊)、第一导管22、第二导管23、第一导管连接口29、第二导管连接口30、第一导管充气接口阀33、第二导管充气接口阀34及远侧管连接口28,所述导管体21为中空管道,第一气囊25与第二气囊26分别覆盖于导管体21上,远侧管连接口28插在导管体21的管尾端31。
如图1和图2所示,近侧管1的管体4内径为7.0-10.0mm,管体4头端开放,且开设有近侧管侧孔16,肠内容物不易堵塞,也便于冲洗。
如图1和图2所示,近侧管1的开放的管体4头端距离气囊5间离达5.0cm以上,充盈膨胀状态下气囊5呈现近似圆柱形,这样其使用状态长度方向与空肠(肠管)长度方向平行,气囊5横径(即径长方向)鼓起最大直径在2.5-3.0cm之间,通过接口充气阀10(充放气)调控气囊5大小,可减少肠液至盲肠,减轻肠液对回盲瓣36的压力,并可以防止管体4滑脱至回肠外。
近侧管1采用硅胶合成材料,不易与肠液发生反应,不易老化,软硬适宜且可支撑。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口7的连接头12外壁设有外螺纹14,连接帽13(前端内壁或者说内侧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5,外螺纹14与内螺纹15通过旋转以拧紧或松开构成可拆卸连接,保证密封性。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帽13(后端或者说外侧)上有引流袋3,实际上,优选的引流袋3与连接帽13为一体式结构,引流袋3的袋体下侧(即外侧)设置一个标记夹口线20,标记夹口线20标记显示出未连接的开口,使用时,可在夹口标记线20处使(引流袋3)袋体折叠,然后用夹具固定或用皮筋将袋口捆扎密闭,(引流袋3)袋内排泄物装满后,放开开口,放出排泄物,外螺纹14与内螺纹15松开后,可取下引流袋3冲洗,引流袋3可反复使用。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帽13外壁上设有防滑纹19,增加手部与连接帽13的摩擦力,便于操作。
如图5和图6所示,远侧管2的第一气囊25和第二气囊26之间距离需保持1.5-2.0cm,防止(第一气囊25和第二气囊26)气囊间鼓起对回盲瓣36挤压,且可固定远侧管2;第一气囊25和第二气囊26充盈后直径在3.0cm以上,第一气囊25形状似球状,第二气囊26形状似盘状,这样与回盲瓣构造匹配,可更有效阻挡肠内容物进入回盲瓣至结肠。
如图5和图6所示,远侧管2的第一气囊25至导管体21前端距离3.0cm,且远侧管2的前端开设有远侧管侧孔24,便易冲洗结肠。
如图5和图6所示,远侧管2的导管体21上设置(标识)有远侧管刻度线32,距离第二气囊26(回肠气囊)10.0cm处设有远侧管(颜色)标记点(或线)27,这样,易于辨识导管体21从末段回肠小切口引出固定(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远侧管2的导管体21内径较小且材料柔软,减少对回盲瓣的刺激。
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距离回盲瓣部位10.0cm处末段回肠对系膜缘肠壁切开0.5cm切口(即末端回肠第二切口38),将本实用新型的远侧管2前端第一气囊25放置盲肠内,经第一导管连接口29注气使得盘状第一气囊25充盈,然后经第二导管连接口30注气使得球形第二气囊26充盈,膨胀的气囊不挤压回盲瓣,可用吸收线荷包缝合包埋远侧管2导管体21,并用吸收线将回肠壁固定壁层腹膜,从右下腹截孔引出;距离切口约10.0cm处末段回肠对系膜缘肠壁切开1.0cm再切口(即末端回肠第一切口39),将近侧管1前半部分经回肠再切口置入末段回肠内的内侧(即近心侧),可用吸收线荷包缝合包埋近侧管1管体4,在近侧管标记线17处,可用吸收线固定壁层腹膜37,从右下腹另截孔引出,经细管连接口9注气使气囊5膨胀,减少肠内容物进入盲肠部位,减轻肠内容物对回盲瓣的压力,并可防止近侧管1脱落,可经连接口7引流回肠内容物到体外,也可冲洗末段回肠,回肠上内侧的再切口与外侧的切口间隔距离为10.0cm,可减少因造瘘所致回肠与腹壁成角;连接口7的连接头1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14,连接帽13上设有内螺纹15,外螺纹14与内螺纹15通过旋转以拧紧或松开构成可拆卸连接,外排肠液不易外漏,保证密封性,连接帽13上设有引流袋3,可在引流袋3的夹口标记线20处把(引流袋3)袋体折叠,然后用夹口式封口器临时性固定密闭(引流袋3)袋口,外螺纹14与内螺纹15松开后,可取下引流袋3冲洗。正常回盲瓣环形肌处于收缩状态,向盲肠腔突出的长度10.0-3.5mm,肠内容物液体、压力等刺激可使其开放,三个充盈膨胀气囊(气囊5、第一气囊25、第二气囊26)形状分别适应回肠、回盲瓣及盲肠,均可减少回盲瓣的开放,特别是第一气囊25和第二气囊26双重阻隔,可有效完全阻断肠内容物进入结肠以污染吻合口,且经远侧连接口28冲洗结肠,清洁结肠内容物,有利于吻合口的修复,也可以依据情况,通过接口充气阀(包括充气接口阀10、第一导管充气接口阀33、第二导管充气接口阀34),调控性的利用一个气囊阻断肠内容物,或两个气囊交替使用以减轻气囊对肠壁的挤压。使用后若无吻合口漏,可将第一气囊25和第二气囊26充气吸出,再分别拔除远侧管2及近侧管1,两处回肠小口自行愈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近侧管(1)和远侧管(2),所述的近侧管(1)的后端设置引流袋(3);
所述的近侧管(1)包括管体(4),管体(4)的前半部设置气囊(5)、管体(4)的管尾(6)设置连接口(7);
所述的引流袋(3)可拆卸式连接于连接口(7)的外侧;
所述的远侧管(2)包括导管体(21),导管体(21)前半部依次设置有第一气囊(25)、第二气囊(26),导管体(21)的管尾端(31)设置远侧管连接口(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4)为中空管道,所述气囊(5)位于管体(4)前半部、且密封包裹于管体(4)的外壁(11)上,气囊(5)上连接细导管(8),细导管(8)的自由悬伸端设置细管连接口(9),细管连接口(9)上设置充气接口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口(7)插置于管体(4)的管尾(6),连接口(7)的外侧为连接头(12),连接头(12)的外壁上开设外螺纹(14),连接头(12)的外侧设置连接帽(13),连接帽(13)的内部上开设内螺纹(15),连接帽(13)的外侧为引流袋(3),所述的连接头(12)与连接帽(13)之间为可拆卸式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流袋(3)的外侧设置夹口标记线(20),夹口标记线(20)处可拆可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管体(4)前端为通口,管体(4)前端侧壁上设置近侧管侧孔(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侧管侧孔(16)位于气囊(5)前侧;连接帽(13)外壁上设有防滑纹(19);所述的管体(4)管身设置有近侧管刻度线(18),所述的管体(4)位于气囊(5)的后侧设置近侧管标记线(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体(21)为中空管道,所述第一气囊(25)、第二气囊(26)依次设置于导管体(21)前半部、且均密封包裹于导管体(21)的外管体上;第一气囊(25)上连接第一导管(22),第一导管(22)的自由悬伸端设置第一导管连接口(29),第一导管连接口(29)上设置第一导管充气接口阀(33);第二气囊(26)上连接第二导管(23),第二导管(23)的自由悬伸端设置第二导管连接口(30),第二导管连接口(30)上设置第二导管充气接口阀(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侧管连接口(28)插置于导管体(21)的管尾端(31);所述的远侧管连接口(28)上设有远侧管连接口塞头(3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远侧管(2)的前端侧壁上设置远侧管侧孔(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侧管侧孔(24)位于第一气囊(25)前侧;所述的导管体(21)管身设置有远侧管刻度线(32);所述的导管体(21)管身位于第二气囊(26)的后侧设置远侧管刻度标记线(27)。
CN202221065409.8U 2022-05-06 2022-05-06 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Active CN217745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5409.8U CN217745179U (zh) 2022-05-06 2022-05-06 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5409.8U CN217745179U (zh) 2022-05-06 2022-05-06 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5179U true CN217745179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65409.8U Active CN217745179U (zh) 2022-05-06 2022-05-06 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5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10746T3 (es) Sistema de cierre para un ano natural o artificial.
CA2716903C (en) Feeding tube
US9186233B2 (en) Closing system for a natural or artificial anus
WO2011057458A1 (zh) 内置阻塞式食管引流管喉罩通气道
JP2012509110A (ja) 排泄物管理システム
ITUB20155928A1 (it) Protesi per enterostomizzati
CN217745179U (zh) 适形调控性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CN211798182U (zh) 一种泌尿外科用导尿器
CN201969172U (zh) 胃肠镜下治疗用双气囊套管
CN209696005U (zh) 一种可扩张的内窥镜诊疗用喉罩
CN214910765U (zh) 一种胃造瘘管
CN217745325U (zh) 调控性回肠末端造口管
US20140276502A1 (en) Retention Cuff for Bowel Management System
CN205903516U (zh) 一种气囊封闭式肠造瘘管
CN112843375A (zh) 一种抗返流造口灌肠装置
CN210131158U (zh) 一种新型胸腔注药引流装置
CN219208655U (zh) 一种直肠管用气囊式扩张器
CN113384391B (zh) 一种流量可控的造口清洗装置
CN217409542U (zh) 胃管
CN214859854U (zh) 一种抗返流造口灌肠装置
CN217472553U (zh) 造瘘术用阻断装置
CN219481266U (zh) 一种食管胃吻合口扩张器
CN215083199U (zh) 一种改良型造口灌肠装置
CN113101500B (zh) 一种可控的直肠癌术后泄压管
CN217612433U (zh) 一种用于瘘口保护与引流的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