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2310U - 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2310U
CN217742310U CN202222072107.XU CN202222072107U CN217742310U CN 217742310 U CN217742310 U CN 217742310U CN 202222072107 U CN202222072107 U CN 202222072107U CN 217742310 U CN217742310 U CN 217742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lamping
ear
stem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21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霈
王乐刚
宋玉兵
王岩亮
刘鹏
刘娜
郭金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21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2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2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2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该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包括割台机架,割台机架上安装有喂入系统、拉茎摘穗单元及输送切碎装置,喂入系统包括夹持链,拉茎摘穗单元包括一对安装在拉茎摘穗齿轮箱体顶部前侧的喂入辊及一对与喂入辊对应、且安装在拉茎摘穗齿轮箱体顶部后侧的摘穗拉茎辊,喂入辊上部连接有与夹持链相配合的夹持链轮,输送切碎装置包括分别位于切碎壳体前后两端的喂入端和输出端,靠近输出端的切碎壳体内安装有切碎器刀轴,切碎器刀轴前上方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安装在切碎壳体内的前上喂入辊和后上喂入辊。有利于维修与保养。

Description

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收获切碎总成包括割台机架,割台机架的秸秆输出端连接有切碎壳体,对摘穗后的秸秆进行破碎。割台机架上安装有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夹持链及拉茎辊,喂入与夹持大都是在输送通道的左右分别使用一根夹持链进行传送,常用的切碎装置选用上下分别两根喂入辊共四根喂入辊。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缺点:1、拉茎辊与夹持链轮同轴设置,玉米秸秆到达拉茎辊后方易被夹持链带动绕过拉茎辊后重新向前运动,易造成拉茎辊及夹持链被碎叶缠绕。2、在从喂入辊形成的切碎通道向切碎器刀轴运输秸秆时,四根喂入辊夹持秸秆输送的行程短,在输送较长的秸秆时,容易影响秸秆输送的效率,不能保障秸秆顺畅的通过破碎通道,甚至产生堵塞现象。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前上喂入辊和前下喂入辊夹紧在一起,使得破碎通道的喂入口过小,不能保障秸秆顺畅的进入破碎通道中;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破碎壳体上下两端与割台机架的连接方式全部为螺栓连接,拆装复杂,不便于维修与保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提高收获效率,有利于维修与保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该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包括割台机架,割台机架上安装有喂入系统、拉茎摘穗单元及输送切碎装置,喂入系统包括夹持链,拉茎摘穗单元包括一对安装在拉茎摘穗齿轮箱体顶部前侧的喂入辊及一对与喂入辊对应、且安装在拉茎摘穗齿轮箱体顶部后侧的摘穗拉茎辊,喂入辊上部连接有与夹持链相配合的夹持链轮,输送切碎装置包括分别位于切碎壳体前后两端的喂入端和输出端,靠近输出端的切碎壳体内安装有切碎器刀轴,切碎器刀轴前上方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安装在切碎壳体内的前上喂入辊和后上喂入辊,切碎器刀轴前下方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安装在切碎壳体内的前下喂入辊、中下喂入辊和后下喂入辊。
夹持链缠绕在夹持链轮上,夹持链轮位于拉茎辊前方,使用时,两件拉茎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两件喂入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夹持链带动玉米秸秆向后运动,当玉米秸秆到达夹持链轮处时,拉茎辊及摘穗辊继续拉动玉米秸秆,并将玉米穗摘下,夹持链继续转动,完成下一个玉米秸秆的输送。玉米秸秆不会在夹持链的带动下绕过拉茎辊,减少拉茎辊因被碎叶缠绕而发生故障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
在前下喂入辊和后下喂入辊之间设置中下喂入辊,能够有效的防止秸秆在输送的过程中发生堵塞现象,保障秸秆能够顺利的通过切碎通道,进而保障了秸秆的输送效率。
优选的,喂入系统还包括拨禾喂入机构和茎秆夹持机构,拨禾喂入机构包括拨禾机架和转动安装于其上的拨禾链,茎秆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机架,夹持链转动安装于夹持机架上,拨禾链后端和夹持链前端传动连接,拨禾链外侧设有用于拨动茎秆的拨禾指,拨禾指与拨禾链的拨禾外链板、拨禾内链板以及茎秆的输送方向垂直;
拨禾机架前端设有拨禾张紧轮,拨禾链前端安装在拨禾张紧轮上。
将一根输送链条一分为二,分为前部喂入的拨禾链和后部夹持的夹持链,拨禾链将茎秆喂入至夹持链处,再由夹持链将茎秆向后输送,增强了茎秆输送的稳定性,而且有效的降低了茎秆输送过程中发生的堵塞现象;另外,拨禾指的设置能够将秸秆拨入夹持通道处,便于夹持链夹持住茎秆,增强了输送稳定性和收获效率。
优选的,拨禾指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拨禾链上相对的两拨禾外链板或两拨禾内链板上,简化了拨禾链的结构。
优选的,拨禾指与连接其上下两端的两拨禾外链板或两拨禾内链板一体成型。增强了拨禾链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增加了茎秆喂入的稳定性。
优选的,拨禾指设置于拨禾外链板上且每间隔一对拨禾外链板设置一个拨禾指,或拨禾指设置于拨禾内链板上且每间隔一对拨禾内链板设置一个拨禾指。
优选的,夹持链外侧间隔设有若干位于夹持内链板和夹持外链板上的轮齿状夹持齿。设置轮齿状夹持齿能够增强对茎秆的夹持稳定性,能进一步的防止在输送茎秆的过程中发生堵塞现象。
优选的,拨禾机架和夹持机架的交接处设有旋转塔轮,夹持链的前端和拨禾链的后端皆安装在旋转塔轮上。夹持链通过旋转塔轮将动力传递给拨禾链。
优选的,拨禾机架上设有拨禾链轮。
优选的,每两个拨禾喂入机构之间形成一个喂入通道,且每两个茎秆夹持机构之间形成一个夹持通道,夹持通道前端的左右开口宽度大于夹持通道中后部的左右开口宽度,方便茎秆从喂入通道顺利的进入夹持通道中。
优选的,相邻两夹持通道之间的左右两夹持机架对应一拨禾机架。
在现有技术中,相邻两夹持通道之间的左右两夹持机架前方各连接一拨禾机架,结构稳定性欠佳。
将相邻两夹持通道之间的左右两夹持机架前方的拨禾机架设置为一体式,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所有夹持机架左右两侧的两端部拨禾机架,两端部拨禾机架后端分别转动连接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夹持机架前端,端部拨禾机架和与之相邻的拨禾机架之间也形成喂入通道。端部拨禾机架可转动的连接夹持机架前端,方便调节玉米收获割台的割副,能够满足对不同种植间距玉米的收获要求。
优选的,还包括调节杆和固定设置的支座,端部拨禾机架上设有安装座,调节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安装座和支座上。
优选的,调节杆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两钢管和位于中间的螺纹杆,两钢管靠近螺纹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螺纹旋向相反的两固定螺母,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两固定螺母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且螺纹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固定螺母伸入两钢管中。通过转动螺纹杆调整调节杆的长度即可调整端部拨禾机架和与之相邻的拨禾机架之间的开合程度,进而调节玉米收获割台的割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优选的,螺纹杆上靠近两固定螺母的位置分别设有与两固定螺母的螺纹旋向相同的两活动螺母,用于固定调节杆,能够保障螺纹杆和其两端的固定螺母之间的稳固性。螺纹杆的中间设有便于扳手调节的卡槽,即螺纹杆上位于卡槽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优选的,夹持机架上设有张紧轮组,张紧轮组位于夹持机架远离夹持通道的一侧,左右相邻两夹持通道之间的两张紧轮组中,相比其中一张紧轮组,另一张紧轮组的安装位置较为往后。使得相对的两张紧轮组在调整张紧时不会相互干涉,增大了张紧行程。
优选的,张紧轮组包括夹持张紧轮和夹持压紧轮,夹持张紧轮和夹持压紧轮通过连接板相连,夹持压紧轮转动安装在夹持机架上,夹持张紧轮通过调节装置铰接在夹持机架上。
优选的,夹持机架前端部自前向后设有前安装轴和后安装轴,夹持机架和与之相连的拨禾机架及端部拨禾机架的连接处皆设有与前安装轴和后安装轴呈一条直线的塔轮安装轴,且前安装轴、后安装轴和塔轮安装轴通过条形板连接,能够增加夹持机架和与之相连的拨禾机架或端部拨禾机架之间的安装强度。
优选的,在左右相邻两夹持通道之间的两张紧轮组中,其中一张紧轮组的调节装置通过前安装轴与夹持机架铰接,另一张紧轮组的调节装置通过后安装轴与夹持机架铰接。
优选的,端部拨禾机架前端通过弹性调节装置连接有拨禾张紧轮,拨禾机架前端部的左右两端皆通过弹性调节装置与两拨禾张紧轮分别连接。
优选的,两夹持机架相邻的侧边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组与夹持链相配合的链条定位机构,链条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夹持机架上的防滑轮和限位轮。
目前,茎秆夹持装置通常安装在收割机的割台机架上,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因茎秆的喂入量增大,会使相互工作的夹持链间隙增加,从而导致夹持链的夹持效果较差,出现打滑现象,同时,现有的夹持输送机构的故障率较高,在检修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通过在两夹持机架上设置的多个防滑轮和限位轮,使茎秆在夹持通道内输送呈S型路径运动,可以有效的保证茎秆输送过程中的夹持效果,同时避免输送过程中茎秆与夹持链之间打滑现象出现。
优选的,防滑轮与限位轮沿夹持机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防滑轮与夹持机架侧边之间的间隔大于限位轮与夹持机架侧边之间的距离。通过限位轮靠近夹持机架的侧边可以便于支撑夹持链,而远离夹持机架侧边的防滑轮可以方便茎秆进入时使夹持链形成凹陷,在茎秆夹持输送过程中起到防滑作用。
优选的,两夹持机架上的防滑轮与限位轮沿两夹持机架形成的夹持通道对称设置且防滑轮与限位轮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优选的,旋转塔轮距链条定位机构的距离大于防滑轮与限位轮两者之间的距离,靠近夹持链轮处的防滑轮与限位轮之间设置有固定夹持机架的螺栓。链条定位机构与旋转塔轮有一定间距,可以方便茎秆进入夹持通道,而在夹持通道末端的防滑轮与限位轮之间设置的螺栓,减小了防滑轮与限位轮之间间距方便茎秆输送且避免茎秆卡在夹持通道末端。
优选的,防滑轮的直径小于限位轮的直径大小。
优选的,还包括分禾器,分禾器的上方设置有铰接在割台机架上的扶禾架,扶禾架上设置有多根位于分禾器上方的扶禾杆,相邻两扶禾杆前端之间的间距与扶禾杆下方两相邻分禾器之间的间距相适应。
目前,扶禾装置通常安装在收割机的割台机架上,但大多数的扶禾装置都为一体弯折加工成型且存在两侧的分禾器无法实现左右调整的问题,从而在收获不同行距作物时的适应性较差;现有的分禾器上由于无锁止机构,所以存在收割时震动较大的问题,同时,一体弯折成型的分禾器还存在体积大、运输成本高等问题,而且在工作人员检修时,拆装的过程也比较繁琐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方便运输与检修,通过将分禾器与扶禾杆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使装置在制作运输时成本低且开启方便快捷,通过卡装机构将分禾器卡装在喂入系统上,可以有效保证收割时分禾器的稳固性,而铰接在分禾器上方的扶禾杆,可以适应收获生长状况不同的作物。
优选的,分禾器为多块覆盖板构成的四周封闭且下方开口的壳体,分禾器包括防护壳体以及连接在防护壳体前端且卡装在喂入系统上的分禾壳体。
优选的,防护壳体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上覆盖板和倾斜设置在第一上覆盖板左右两侧的第一侧覆盖板以及垂直连接在第一上覆盖板后端且左右两侧与第一侧覆盖板相连的后覆盖板,第一侧覆盖板向第一上覆盖板外侧倾斜设置,靠近第一侧覆盖板下端边的板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上覆盖板所在的平面相垂直;分禾壳体包括设置在第一上覆盖板前端且斜向下的第二上覆盖板,第二上覆盖板的前端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矩形板,第二覆盖板左右两侧设置有与第一侧覆盖板相连接的第二侧覆盖板,第二倾斜覆盖板的下底端与矩形板的下底端相平齐。通过将分禾器设置成类半锥形的壳体,可以方便在工作过程中快速分禾,而在分禾器前端设置的矩形板可以与分禾机架前端设置的分禾张紧轮相配合,通过分禾张紧轮拨开端部的茎秆,使茎秆快速进入喂入通道避免撞倒茎秆。
防护壳体靠近后端的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合页,分禾壳体内设置有与拨禾机架相连接的卡装机构;通过连接合页将分禾器的后端铰接在夹持机架上,以及通过卡装机构将分禾器的前部卡装在拨禾机架的上,可以方便拆装拨禾器整体,方便工作人员的检测与维修。
优选的,卡装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分禾壳体内的卡装杆和设置在拨禾机架上的卡装座,卡装座包固定在拨禾机架上的连接基座和固接在连接基座一侧且与卡装杆相配合的卡扣,卡装杆上设置有定位板,连接基座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定位板相配合的卡装槽,卡扣的卡装口竖直向上并延伸出连接基座的上端面。通过将定位板与卡装杆分别卡入卡装槽与卡扣内,使拆装分禾器时更加的快速方便,并且具有支撑限位作用有效避免分禾器的上下摆动。
优选的,靠近割台机架左右两端的分禾器包括与割台机架侧板相铰接的防护壳体以及铰接在防护壳体前端且卡装在喂入系统前端的分禾壳体,分禾壳体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橡胶板,橡胶板覆盖在防护壳体与分禾壳体之间的间隙上。割台机架上左右两端的拨禾机架可调节,将位于割台机架左右两端上的分禾器前端设置为铰接结构,可以充分与端部拨禾机架相配合,方便位于割台机架左右两端的秸秆进入割台的喂入通道内。
优选的,分禾器的后端面设置有护板,护板的下底边与分禾器后端面下底边相平齐且相邻两分禾器上护板的外端边相贴合。通过相邻两分禾器上护板相配合,可以避免收割完的穗茎掉落。
优选的,割台机架的左右两侧板上设置有铰接座,扶禾架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割台机架左右两侧板的铰接座上,铰接座包括固定在割台机架侧板内端面的支撑座,支撑座上间隔设置有两铰接板,两铰接板上设置有相对应的铰接孔,扶禾架为两端向下弯曲的杆体,杆体两端设置有与铰接孔相对应的通孔,通孔与铰接孔内安装有铰接两者的螺栓。扶禾架为两端向下弯曲的杆体,使扶禾架可以具有一定高度以及方便安装扶禾杆。
优选的,扶禾杆为前端向下弯曲且前端部贴靠在分禾器上顶面的杆体,扶禾杆的后端固定接在扶禾架上,扶禾杆的设置方向与割台机架的夹持通道相适应,位于夹持通道正上方的两相邻扶禾杆之间设置有扶禾限位杆。通过前端弯曲的扶禾杆与分禾器相配合,可以以避免穗茎在收割时的倒伏,方便切割时穗茎进入输入通道。
优选的,拉茎摘穗总成包括拉茎摘穗齿轮箱体,拉茎摘穗齿轮箱体上转动连接有两件竖直设置的拉茎辊轴,拉茎辊轴上安装有拉茎辊,拉茎辊上连接有摘穗辊,两件拉茎辊轴一左、一右设置,拉茎摘穗齿轮箱体上还转动连接有两件竖直设置、且位于拉茎辊轴前方的喂入辊轴,喂入辊轴上连接有喂入辊,夹持链轮安装在喂入辊轴上,两件喂入辊一左、一右设置,两件拉茎辊轴之间传动连接,两件喂入辊轴之间传动连接,其中一件拉茎辊轴与其中一件入辊轴之间传动连接,其中一件摘穗辊连接有摘穗辊换向齿箱,摘穗辊换向齿箱安装在割台机架上。
优选的,摘穗拉茎辊包括上部的摘穗辊和下部的拉茎辊,其中一个摘穗辊的顶部与为其提供动力的换向齿箱传动连接;
拉茎摘穗齿轮箱体上转动连接有两件竖直设置的拉茎辊轴,拉茎辊安装在拉茎辊轴上,两件拉茎辊轴一左、一右设置,拉茎摘穗齿轮箱体上还转动连接有两件竖直设置、且位于拉茎辊轴前方的喂入辊轴,喂入辊安装在喂入辊轴上,两件喂入辊轴一左、一右设置,两件拉茎辊轴之间传动连接,两件喂入辊轴之间传动连接,其中一件拉茎辊轴与其中一件入辊轴之间传动连接。
优选的,其中一件拉茎辊轴上安装有第一拉茎辊齿轮及第二拉茎辊齿轮,另一件拉茎辊轴上安装有与第二拉茎辊齿轮相啮合的第三拉茎辊齿轮,其中一件喂入辊轴上安装有第二喂入辊齿轮及与第一拉茎辊齿轮 相啮合的第一喂入辊齿轮,另一件喂入辊轴上安装有与第二喂入辊齿轮相啮合的第三喂入辊齿轮,安装有第一拉茎辊齿轮的拉茎辊轴与安装有第一喂入辊齿轮的喂入辊轴对角设置。使用时,摘穗辊换向齿箱传递动力给第一件摘穗辊,驱动第一件摘穗辊及第一件拉茎辊轴转动,第一件拉茎辊轴通过第二拉茎辊齿轮、第三拉茎辊齿轮驱动第二件拉茎辊轴转动,第一件拉茎辊轴通过第一拉茎辊齿轮、第一喂入辊齿轮驱动第一件喂入辊轴转动,第一件喂入辊轴通过第二喂入辊齿轮、第三喂入辊齿轮驱动第二件喂入辊轴转动。此结构紧凑,传动可靠。
优选的,第一拉茎辊齿轮及第一喂入辊齿轮位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内侧下部,第二拉茎辊齿轮及第三拉茎辊齿轮位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内侧上部,第二喂入辊齿轮及第三喂入辊齿轮位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内侧中部。使用时,拉茎摘穗齿轮箱体中各齿轮分成三层布置,减少相互干渉的风险,提高空间利用率,此结构紧凑,传动可靠。
优选的,喂入辊轴上端的高度大于拉茎辊轴上端的高度。使用时,喂入辊轴用于安装喂入辊,由于喂入辊上端悬空设置,喂入辊轴的长度较长有利于提高喂入辊的稳定性;拉茎辊轴用于安装拉茎辊及摘穗辊,由于摘穗辊上端为悬空设置,拉茎辊轴可以较短。
优选的,拉茎摘穗齿轮箱体上安装有套接在喂入辊轴上的喂入辊轴套,喂入辊轴与喂入辊轴套上端之间转动连接。使用时,喂入辊套接在喂入辊轴上,喂入辊轴套可以提高喂入辊轴及喂入辊的稳定性。
优选的,拉茎辊轴上端具有花键轴结构,喂入辊轴上端具有花键轴结构。使用时,方便安装。
优选的,拉茎摘穗齿轮箱体上端开放设置,拉茎摘穗齿轮箱体上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拉茎摘穗齿轮箱盖。方便拉茎摘穗齿轮箱体的制造及安装
优选的,拉茎辊轴下端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底部转动连接,拉茎辊轴穿过拉茎摘穗齿轮箱盖并与拉茎摘穗齿轮箱盖转动连接,喂入辊轴下端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底部转动连接,喂入辊轴穿过拉茎摘穗齿轮箱盖并与拉茎摘穗齿轮箱盖转动连接。方便拉茎摘穗齿轮箱体的制造及安装。
优选的,两拉茎辊轴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喂入辊轴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两拉茎辊之间间隙的宽度小于两喂入辊之间间隙的宽度。使用时方便玉米秸秆的输送。
优选的,拉茎摘穗齿轮箱体的形状为矩形,拉茎摘穗齿轮箱体的四个角具有圆角。方便安装各齿轮。
优选的,喂入辊侧部连接有若干喂入楞,喂入楞沿竖直方向延伸,喂入楞外侧具有若干凸齿。使用时,随着喂入辊的转动,喂入楞将玉米秸秆拨到喂入辊后部。
优选的,拉茎辊上端的直径大于其下端的直径,拉茎辊侧部连接有若干拉茎楞,拉茎楞沿竖直方向延伸,拉茎楞的外侧垂直设置。使用时,两拉茎辊下端的间隙较大,方便玉米秸秆喂入,减少堵塞。
优选的,摘穗辊侧部横截面的形状为八边形,摘穗辊侧部连接有若干第一摘穗楞,第一摘穗楞沿竖直方向延伸。使用时,随着摘穗辊的转动,第一摘穗楞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优选的,第一摘穗楞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优选的,第一摘穗楞采用螺纹圆钢制成,提高摘穗辊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优选的,第一摘穗楞的数量为四件,四件第一摘穗楞与摘穗辊侧部间隔的四个角一一对应设置。使用时,第一摘穗楞配合摘穗辊,左、右推挤玉米秸秆,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优选的,摘穗辊侧部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摘穗辊侧部连接有若干第一摘穗楞,第一摘穗楞的形状为U字形,摘穗辊的开放端朝向摘穗辊的转动方向,若干第一摘穗楞呈螺旋状分布。使用时,随着摘穗辊的转动,第一摘穗楞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优选的,第一摘穗楞下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一摘穗楞上侧边的长度。使用时,提高摘穗辊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优选的,第一摘穗楞下侧边的端部向下方倾斜设置。使用时,提高摘穗辊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优选的,摘穗辊侧部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摘穗辊侧部连接呈螺旋状的第二摘穗楞。使用时,随着摘穗辊的转动,第二摘穗楞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优选的,摘穗辊侧部还连接有若干第一摘穗楞,第一摘穗楞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摘穗楞上开设有容第二摘穗楞通过的缺口。使用时,提高摘穗辊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第二摘穗楞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优选的,第一摘穗楞、第二摘穗楞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优选的,优选的,第一摘穗楞采用螺纹圆钢制成,提高摘穗辊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第二摘穗楞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优选的,拉茎辊及摘穗辊为中空结构。方便制造安装。
优选的,拉茎辊下端具有花键槽结构,摘穗辊上端具有花键轴结构。方便制造安装。
优选的,割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除杂辊,除杂辊位于喂入系统下方,除杂辊的外壁上设有两组螺旋刮板,两组螺旋刮板旋向相反且沿着除杂辊的轴向螺旋延伸。
除杂辊安装在下割刀的后侧,果穗输送带的前侧,扶禾链的下侧,当玉米秸秆被下割刀切断后,经由扶禾链向后输送,在此过程中,由动力输入机构带动的除杂辊不断旋转,并与秸秆产生接触,除杂辊上的螺旋刮板能够将玉米秸秆下端粘黏的泥土和杂草进行清理,除杂辊上设置有两组旋向相反的螺旋刮板,可以将秸秆上杂草向两侧推送,保证自身清洁,避免除草器缠绕杂草。
为了进一步提高除杂辊的清洁能力,除杂辊的外壁上设有横肋刮板,横肋刮板沿着除杂辊的轴向延伸。横肋刮板能够刮除粘黏在秸秆上的泥土,有效清洁秸秆。
优选的,横肋刮板设有多条,多条横肋刮板环绕除杂辊周向间隔排列,可以进一步提高除杂辊对于粘黏泥土的清洁能力。
优选的,螺旋刮板和/或横肋刮板上远离除杂辊的一端设有齿牙。齿牙可以起到拉扯杂草的作用,便于将除杂辊上缠绕的杂草拉扯下来。
关于齿牙的布置形式,齿牙呈波浪状布置。齿牙呈三角形状,并且齿牙设有多个。
为了避免除杂辊上缠绕杂草,还包括定刀,定刀安装在割台机架上,定刀位于除杂辊的后侧并与除杂辊间隔设置。定刀与除杂辊间隔2至3毫米,除杂辊配合定刀一起使用,可防止除杂辊缠绕杂物,保证自身清洁。
关于定刀的具体结构,定刀沿着除杂辊的轴向延伸,定刀的刃部朝向除杂辊。
关于螺旋刮板的具体结构,螺旋刮板由多个叶片组件组成,多个叶片组件依次首尾对接并呈螺旋状布置,叶片组件的对接处位于两组螺旋刮板的交汇处。该布置方式便于螺旋刮板成型,在螺旋刮板损坏时,仅需更换损坏的一段叶片组件即可,方便除杂辊维护。
关于除杂辊的安装结构,除杂辊的两端设有安装轴,除杂辊通过安装轴转动安装在割台机架上。
优选的,前上喂入辊和前下喂入辊之间的距离大于后上喂入辊和后下喂入辊之间的距离,即前上喂入辊和前下喂入辊之间的开口大于后上喂入辊和后下喂入辊之间的开口,保障秸秆能够顺利的进入并通过切碎通道。
优选的,后上喂入辊为浮动辊,在秸秆喂入量较大时,能够保障秸秆输送过程中切碎通道顺畅,有效防止堵塞现象的产生。
优选的,切碎器刀轴上安装有若干切碎刀组,用于切碎秸秆。
优选的,切碎器刀轴传动连接前上喂入辊,前上喂入辊分别传动连接后上喂入辊和中下喂入辊,中下喂入辊分别传动连接前下喂入辊和后下喂入辊,前上喂入辊与中下喂入辊反向转动。
优选的,前上喂入辊与中下喂入辊的传动方式为链条传动,中下喂入辊的下方设有换向轴,前上喂入辊和换向轴端部分别设置的两链轮皆位于链条内侧形成正向传动连接,中下喂入辊端部的链轮位于该链条的外侧与前上喂入辊形成反向传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分别传动连接切碎器刀轴和前上喂入辊的喂入过渡轴,即切碎器刀轴通过喂入过渡轴传动连接前上喂入辊,使得动力传输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的,后下喂入辊后方设有定刀,可以剔除缠绕或粘贴在后下喂入辊上面的杂物;另外,定刀后侧与切碎器刀轴上的切碎刀组相互配合,将秸秆切断。
优选的,切碎壳体前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挂接槽,挂接槽内放置有割台挂接杆。割台挂接杆固定连接在割台机架上,即切碎壳体前上方通过挂接槽和割台挂接杆挂接在割台机架上,方便切碎壳体的拆装。
优选的,切碎壳体前下方设有切碎连接杆,切碎连接杆可拆卸连接有割台连接杆。割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割台机架上,即切碎壳体前下方通过可拆卸连接的切碎连接杆和割台连接杆连接在割台机架上。紧固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夹持链缠绕在夹持链轮上,夹持链轮位于拉茎辊前方,使用时,两件拉茎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两件喂入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夹持链带动玉米秸秆向后运动,当玉米秸秆到达夹持链轮处时,拉茎辊及摘穗辊继续拉动玉米秸秆,并将玉米穗摘下,夹持链继续转动,完成下一个玉米秸秆的输送。玉米秸秆不会在夹持链的带动下绕过拉茎辊,减少拉茎辊因被碎叶缠绕而发生故障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2、在前下喂入辊和后下喂入辊之间设置中下喂入辊,能够有效的防止秸秆在输送的过程中发生堵塞现象,保障秸秆能够顺利的通过切碎通道,进而保障了秸秆的输送效率,方便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割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割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拨禾喂入机构和茎秆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拨禾链和夹持链的路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拨禾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夹持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茎秆喂入通道及夹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割台机架及分禾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割台机架及分禾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分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卡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及夹持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截面C-C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8中截面D-D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拉茎摘穗齿轮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拉茎摘穗齿轮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拉茎摘穗齿轮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截面E-E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4中截面F-F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拉茎摘穗齿轮箱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拉茎摘穗齿轮箱内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拉茎摘穗齿轮箱内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截面G-G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29中截面H-H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一种实施例中摘穗辊及拉茎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一种实施例中摘穗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一种实施例中拉茎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另一种实施例中摘穗辊及拉茎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另一种实施例中摘穗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另一种实施例中拉茎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再一种实施例中摘穗辊及拉茎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再一种实施例中摘穗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再一种实施例中拉茎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一种实施例中螺旋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另一种实施例中螺旋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2中局部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图4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图4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一种实施例中除杂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另一种实施例中除杂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8为除杂辊和刮刀的在割台机架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9为图48中局部J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切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切碎装置的立体图未示出割台挂接杆和割台连接杆;
图5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切碎装置左端的传动路线图;
图5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中切碎装置连接在收获机割台上的示意图。
图中:
201、割台机架:202、耳板:211、割台挂接杆;212、割台连接杆;
301、切碎壳体;302、切碎器刀轴;331、前上喂入辊;332、后上喂入辊;333、前下喂入辊;334、中下喂入辊;335、后下喂入辊;336、喂入过渡轴;337、换向轴;305、定刀;306、挂接槽;307、切碎连接杆。
501、拨禾机架;502、夹持机架;503、喂入通道;504、夹持通道;505、调节杆;506、支座:508、条形板:511、端部拨禾机架:512、安装座:521、防滑轮;522、限位轮; 551、钢管:552、螺纹杆:553、固定螺母:554、活动螺母;555、卡槽;571、前安装轴;572、后安装轴;573、塔轮安装轴;574、弹性调节装置;
601、拨禾链;602、夹持链;611、拨禾指;612、拨禾外链板;613、拨禾内链板; 621、夹持齿;622、夹持内链板;623、夹持外链板;
701、旋转塔轮;702、拨禾张紧轮;703、夹持链轮;704、拨禾链轮;705、夹持张紧轮;706、夹持压紧轮;707、连接板;751、调节装置;
801、摘穗辊;802、摘穗辊换向齿箱;803、第一摘穗楞;804、第二摘穗楞;
901、拉茎辊;902、拉茎楞;
1001、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2、喂入辊轴;1003、拉茎辊轴;1004、喂入辊轴套;1005、第一拉茎辊齿轮;1006、第二拉茎辊齿轮;1007、第三拉茎辊齿轮;1008、第一喂入辊齿轮;1009、第二喂入辊齿轮;1010、第三喂入辊齿轮;1011、拉茎摘穗齿轮箱盖;
1101、喂入辊;1102、喂入楞;
12、除杂辊;1201、螺旋刮板、1202、横肋刮板、1203、安装轴、1204、齿牙、1205、叶片组件;
13、扶禾器、1301、分禾器;1302、扶禾架;1303、扶禾杆;1304、防护壳体;1305、分禾壳体;1306、第一上覆盖板;1307、第一侧覆盖板;1308、后覆盖板;1309、第二上覆盖板;1310、矩形板;1311、第二侧覆盖板;1312、连接合页;1313、卡装杆;1314、连接基座;1315、卡扣;1316、定位板;1317、卡装槽;1318、橡胶板;1319、护板;1320、铰接座;1321、支撑座;1322、铰接板;1323、螺栓;
14、定刀;
15、下割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到53所示,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包括割台机架201,割台机架201上安装有喂入系统、拉茎摘穗单元及输送切碎装置,喂入系统包括夹持链602,拉茎摘穗单元包括一对安装在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顶部前侧的喂入辊1101及一对与喂入辊1101对应、且安装在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顶部后侧的摘穗拉茎辊,喂入辊1101上部连接有与夹持链602相配合的夹持链轮703,输送切碎装置包括分别位于切碎壳体301前后两端的喂入端和输出端,靠近输出端的切碎壳体301内安装有切碎器刀轴302,切碎器刀轴302前上方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安装在切碎壳体301内的前上喂入辊331和后上喂入辊332,切碎器刀轴302前下方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安装在切碎壳体301内的前下喂入辊333、中下喂入辊334和后下喂入辊335。
切碎器刀轴302、前上喂入辊331、后上喂入辊332、前下喂入辊333、中下喂入辊334、后下喂入辊335的两端皆伸出切碎壳体301外连接传动轮,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传动方式为链条传动,即传动轮为链轮,当然,传动方式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他传动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后下喂入辊335后方设有定刀305,切碎器刀轴302上安装有若干用于切碎秸秆的切碎刀组,切碎刀组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到10所示,喂入系统还包括拨禾喂入机构和茎秆夹持机构,拨禾喂入机构包括拨禾机架501和转动安装于其上的拨禾链601,茎秆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机架502,夹持链602转动安装于夹持机架502上,拨禾链601后端和夹持链602前端传动连接,拨禾链601外侧设有用于拨动茎秆的拨禾指611,拨禾指611与拨禾链601的拨禾外链板612、拨禾内链板613以及茎秆的输送方向垂直;
拨禾机架501前端设有拨禾张紧轮702,拨禾链601前端安装在拨禾张紧轮702上。
前后以图10所示的茎秆的传动路线为基准,茎秆自喂入系统的前端向后端运输,图10中箭头方向为自前向后。拨禾机架501和夹持机架502的交接处设有旋转塔轮701,夹持链602的前端和拨禾链601的后端皆安装在旋转塔轮701上。即夹持链602通过旋转塔轮701将动力传递给拨禾链601。拨禾机架501上设有拨禾链轮704,拨禾链601安装在旋转塔轮701、拨禾张紧轮702和拨禾链轮704上,拨禾张紧轮702用于使拨禾链601处于张紧状态;夹持机架502上设有夹持张紧轮705和夹持压紧轮706,用于张紧夹持链602。
拨禾指61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拨禾链601上相对的两拨禾外链板612或两拨禾内链板613上,进一步的,拨禾指611与连接其两端的两拨禾外链板612或两拨禾内链板613一体成型。拨禾指611设置于拨禾外链板612上且每间隔一对拨禾外链板612设置一个拨禾指611,或拨禾指611设置于拨禾内链板613上且每间隔一对拨禾内链板613设置一个拨禾指611。
夹持链602外侧间隔设有若干位于夹持内链板622和夹持外链板623上的轮齿状夹持齿621,在夹持链602上,远离夹持链轮703和旋转塔轮701的一侧为外侧。即夹持内链板622和夹持外链板623的外侧设有轮齿状夹持齿621。
每两个拨禾喂入机构之间形成一个喂入通道503,且每两个茎秆夹持机构之间形成一个夹持通道504,夹持通道504前端的左右开口宽度大于夹持通道504中后部的左右开口宽度。
相邻两夹持通道504之间的左右两夹持机架502对应一拨禾机架501。另外,还包括位于所有拨禾机架501左右两侧的两端部拨禾机架511,两端部拨禾机架511后端分别转动连接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夹持机架502前端,端部拨禾机架511和与之相邻的拨禾机架501之间也形成喂入通道503。茎秆自喂入通道503前端进入,依次经喂入通道503和夹持通道504的输送后再进行摘穗等后续处理。
还包括能够将端部拨禾机架511连接在割台机架201上的调节杆505和固定连接在割台机架201上的支座506,端部拨禾机架511上设有安装座512,调节杆505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安装座512和支座506上。割台机架201为玉米收获割台的一部分,通过调整调节杆505,能够方便的控制两端部拨禾机架511和与之相邻的拨禾机架501之间的开合程度,进而调节整个玉米收获割台对秸秆收割的割幅,能够满足对不同种植间距玉米的收获要求。
具体的,调节杆505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两钢管551和位于中间的螺纹杆552,两钢管551靠近螺纹杆55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螺纹旋向相反的两固定螺母553,螺纹杆55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两固定螺母553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且螺纹杆55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固定螺母553伸入两钢管551中。进一步的,螺纹杆552上靠近两固定螺母553的位置分别设有与两固定螺母553的螺纹旋向相同的两活动螺母554,用于固定调节杆505,螺纹杆552的中间设有便于扳手调节的卡槽555。即螺纹杆552上位于卡槽555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使用扳手卡在卡槽555处拧转螺纹杆552即可调整调节杆505的长度,进而调整端部拨禾机架511和与之相邻的拨禾机架501之间的开合程度。在调整好调节杆505的长度后,将活动螺母拧至紧贴与其相邻固定螺母处,即可固定住调节杆505,能够保障螺纹杆552和其两端的固定螺母之间的稳固性,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对秸秆输送的稳定性。
夹持机架502上设有张紧轮组,张紧轮组位于夹持机架502远离夹持通道504的一侧,左右相邻两夹持通道504之间的两张紧轮组不对称设置,相比一张紧轮组,另一张紧轮组的安装位置较为往后,使得相对的两张紧轮组在调整张紧时不会相互干涉,增大了张紧行程。具体的,张紧轮组包括夹持张紧轮705和夹持压紧轮706,夹持张紧轮705和夹持压紧轮706通过连接板707相连,夹持压紧轮706转动安装在夹持机架502上,夹持张紧轮705通过调节装置751铰接在夹持机架502上。夹持机架502前端部自前向后设有前安装轴571和后安装轴572,左右两夹持机架502和与之相连的拨禾机架501的连接处皆设有分别与左右两夹持机架502上的前安装轴571和后安装轴572呈一条直线的两塔轮安装轴573;夹持机架502和与之相连的端部拨禾机架511的连接处设有与前安装轴571和后安装轴572呈一条直线的塔轮安装轴573。且位于同一夹持机架502上的前安装轴571、后安装轴572和塔轮安装轴573通过条形板508连接,能够增加夹持机架502和与之相连的拨禾机架501或端部拨禾机架511之间的安装强度。具体的,在左右相邻两夹持通道504之间的两张紧轮组中,其中一张紧轮组的调节装置751通过前安装轴571与夹持机架502铰接,另一张紧轮组的调节装置751通过后安装轴572与夹持机架502铰接,使得另一张紧轮组的安装位置相比一张紧轮组较为往后,方便对相对的两张紧轮组调整张紧。
拨禾喂入机构包括拨禾机架501和转动安装于其上的拨禾链601或端部拨禾机架511和转动安装于其上的拨禾链601,茎秆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机架502和转动安装于其上的夹持链602。拨禾机架501或端部拨禾机架511和夹持机架502的交接处皆设有旋转塔轮701,旋转塔轮701安装在塔轮安装轴573上,夹持链602的前端和拨禾链601的后端皆安装在旋转塔轮701上。即夹持链602通过旋转塔轮701将动力传递给拨禾链601。
端部拨禾机架511前端通过弹性调节装置574连接有拨禾张紧轮702,拨禾机架501前端部的左右两端皆通过弹性调节装置574与两拨禾张紧轮702分别连接。夹持机架502后端转动设置有夹持链轮703,夹持链602后端安装在夹持链轮703上。拨禾机架501上设有分别与两拨禾张紧轮702对应的两拨禾链轮704,端部拨禾机架511上设有一拨禾链轮704,拨禾链601安装在旋转塔轮701、拨禾张紧轮702和拨禾链轮704上,拨禾张紧轮702用于使拨禾链601处于张紧状态;张紧轮组的夹持张紧轮705和夹持压紧轮706用于张紧夹持链602。
两夹持机架502相邻的侧边形成茎秆输送的夹持通道;设计时,夹持机架502呈类条形板状且两夹持机架50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每个夹持机架502后端安装在割台机架上,茎秆夹持机构的组数可以根据割台机架的大小设置;在夹持机架502上设置有驱动链轮组以及与驱动链轮组相配合的夹持链602,该驱动链轮组包括安装在夹持机架502前端的旋转塔轮701和设置在夹持机架502后端的夹持链轮703以及安装在夹持机架502上的夹持压紧轮706和夹持张紧轮705,而夹持压紧轮706和夹持张紧轮705设置夹持机架502远离夹持通道的一侧,通常夹持压紧轮706和夹持张紧轮705靠近旋转塔轮701设置,上述的夹持链602则安装在驱动链轮组上,这样可以通过旋转塔轮701与夹持链轮703相配合,使夹持链602形成较长的输送通道,而通过夹持张紧轮705、旋转塔轮701以及夹持链轮703三者相配合,形成三角形的链条稳定支撑结构,可以有效保证夹持链602的稳定运行,夹持压紧轮706和夹持张紧轮705的设置更可以有效保证夹持链602输送茎秆时的稳定性,同时便于调节夹持链602的张紧程度。
在两夹持机架502相邻的侧边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组与夹持链602相配合的链条定位机构,该链条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夹持机架502上的防滑轮521和限位轮522,设计时,防滑轮521与限位轮522沿夹持机架502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其中防滑轮521与夹持机架502侧边之间的间隔大于限位轮522与夹持机架502侧边之间的距离,而夹持机架502上的每个限位轮522距侧边的间距相等,同样夹持机架502上的每个防滑轮521距侧边的间距同样相等,通过限位轮522靠近夹持机架502的侧边可以便于支撑夹持链602,当夹持链602不工作时,夹持链602由限位轮522支撑限位且夹持通道处两加持机架上的夹持链602相平行,而远离夹持机架502侧边的防滑轮521可以方便茎秆进入使夹持链602形成凹陷时,再进行限位以及在茎秆夹持输送过程中起到防滑作用。
两夹持机架502上的防滑轮521与限位轮522沿两夹持机架502形成的夹持通道对称设置且防滑轮521与限位轮522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设计时,两加持机架上的防滑轮521与限位轮522相对设置,一侧的夹持机架502上的限位轮522与另一侧夹持机架502上的防滑轮521相对应,这样保证茎秆在夹持通道内输送呈S型路径运动,可以有效的保证夹持效果以及避免出现打滑现象,当然,制作时防滑轮521的直径要小于限位轮522的直径大小,可以节约制作成本。
旋转塔轮701距链条定位机构的距离大于防滑轮521与限位轮522两者之间的距离,而靠近夹持链轮703处的防滑轮521与限位轮522之间设置有固定夹持机架502的螺栓,通过链条定位机构与旋转塔轮701有一定间距,可以方便较多的茎秆稳定进入夹持通道,而在夹持通道末端的防滑轮521与限位轮522之间设置的螺栓,减小了防滑轮521与限位轮522之间间距,可以方便茎秆输送且避免茎秆卡在夹持通道末端。
在两夹持机架502前端分别设置有拨禾机架501,拨禾机架501上设置有拨禾链601,通过两拨禾机架501形成喂入通道503,设计时,设置在两夹持机架502前端的拨禾机架501呈扩口状,这样可以方便收入较多的茎秆,从而控制茎秆进入夹持通道内,进而方便茎秆的输送;制作时,上述的拨禾机架501和夹持机架502的交接处设有旋转塔轮701,夹持链602的前端和拨禾链601的后端皆安装在旋转塔轮701上,通过旋转塔轮701控制拨禾链601与夹持链602可方便茎秆的稳定输送,在拨禾机架501前端设有拨禾张紧轮704,同样拨禾机架501上还设置有与拨禾链601相配合的拨禾链轮702,通过拨禾链轮702、拨禾张紧轮704以及旋转塔轮701三者相配合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使安装在上述三者上的拨禾链601传输茎秆时更加的稳定。
如图11到15所示,还包括分禾器1301,分禾器1301的上方设置有铰接在割台机架201上的扶禾架1302,扶禾架1302上设置有多根位于分禾器1301上方的扶禾杆1303,相邻两扶禾杆1303前端之间的间距与扶禾杆1303下方两相邻分禾器1301之间的间距相适应;
该分禾器1301为多块覆盖板构成的四周封闭且下方开口的壳体,设计时,分禾器1301包括防护壳体1304以及连接在防护壳体1304前端且卡装在拨禾机架501上的分禾壳体1305。
防护壳体1304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上覆盖板1306和倾斜设置在第一上覆盖板1306左右两侧的第一侧覆盖板1307以及垂直连接在第一上覆盖板1306后端且左右两侧与第一侧覆盖板1307相连的后覆盖板1308,设计时,第一侧覆盖板1307向第一上覆盖板1306外侧倾斜设置,靠近第一侧覆盖板1307下端边的板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上覆盖板1306所在的平面相垂直;而分禾壳体1305包括设置在第一上覆盖板1306前端且斜向下的第二上覆盖板1309,第二上覆盖板1309的前端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矩形板1310,在第二覆盖板左右两侧设置有与第一侧覆盖板1307相连接的第二侧覆盖板1311,同时,第二倾斜覆盖板的下底端与矩形板1310的下底端相平齐,安装时,分禾器1301安装在喂入系统上,而喂入系统前端的分禾张紧轮延伸出分禾器1301矩形板1310所在的竖直平面,当然,制作时,防护壳体1304与分禾壳体1305内可以安装多块加强板,以保证壳体的稳定性,而防护壳体1304与分禾壳体1305连接端的纵截面大小相等且形状相同。通过将分禾器1301设置成类半锥形的壳体,可以方便在工作过程中快速分禾,而在分禾器1301前端设置的矩形板1310可以与分禾机架前端设置的分禾张紧轮相配合,通过分禾张紧轮拨开端部的茎秆,使茎秆快速进入喂入通道,有效避免分禾器1301前端部撞倒茎秆。
在割台机架201左右的拨禾机架501为可调节结构,制作时连接在防护壳体1304前端的分禾壳体1305分为铰接结构与固接结构,设置在割台机架201左右两侧的喂入系统上的分禾器1301为分禾壳体1305铰接的可摆动分禾器1301,而两摆动分禾器1301之间的分禾器1301为分禾壳体1305固接在防护壳体1304的前端;设计时,安装在割台机架201左右两侧的分禾器1301包括与割台机架201侧板相铰接的防护壳体1304以及铰接在防护壳体1304前端且卡装在喂入系统前端的分禾壳体1305,在分禾壳体1305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橡胶板1318,该橡胶板1318覆盖在防护壳体1304与分禾壳体1305之间的间隙上,制作时,在分禾壳体1305的上顶板上设置有铰接挡板且铰接挡板上设置有弧形开口,该弧形开口上设置有将分禾壳体1305铰接在防护壳体1304上的铰接螺栓。通过设置橡胶板1318可以防止杂物由防护壳体1304与分禾壳体1305之间的间隙进入分禾器1301内部,而割台机架201上左右两端的拨禾机架501可调节,将位于割台机架201左右两端上的分禾器1301前端设置为铰接结构,可以充分与端部拨禾机架501相配合,方便位于割台机架201左右两端的秸秆进入割台的喂入通道内,当然,在制作时位于左右两端喂入系统上的分禾器1301外端面与割台机架201的左右两侧板外端面相平齐。
防护壳体1304靠近后端的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合页1312,分禾壳体1305内设置有与拨禾机架501相连接的卡装机构。位于左右两端的分禾器1301上顶板的后端设置有铰接在割台机架201侧板上连接合页1312,而位于上述两分禾器1301之间的各个分禾器1301的后覆盖板1308上设置有连接在夹持机架502上的连接合页1312,通过连接合页1312将分禾器1301铰接在割台机架201或夹持机架502上,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拆装与检修;卡装机构包括水平固接在分禾壳体1305左右两内壁上的卡装杆1313和设置在拨禾机架501上的卡装座,卡装座包固定在拨禾机架501上的连接基座1314和固接在连接基座1314一侧且与卡装杆1313相配合的卡扣1315,在卡装杆1313上设置有定位板1316,而在连接基座1314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定位板1316相配合的卡装槽1317,上述卡扣1315的卡装口竖直向上并延伸出连接基座1314的上端面,制作时,为了使分禾器1301稳定的卡装在喂入系统上,需两个卡装座与卡装杆1313相配合,而卡装杆1313上则设置有两平行且与卡装座相对应的定位板1316。通过将定位板1316与卡装杆1313分别卡入卡装槽1317与卡扣1315内,使拆装分禾器1301时更加的快速方便,并且具有支撑限位作用有效避免分禾器1301的上下摆动。分禾器1301的后端面还安装有护板1319,护板1319为橡胶材料制成,该护板1319的下底边与分禾器1301后端面下底边相平齐且相邻两分禾器1301上护板1319的外端边相贴合,这样通过相邻两分禾器1301上护板1319相配合,可以避免收割完的穗茎掉落。
分禾器1301,分禾器1301的上方设置有铰接在割台机架201上的扶禾架1302,扶禾架1302上设置有多根位于分禾器1301上方的扶禾杆1303,相邻两扶禾杆1303前端之间的间距与扶禾杆1303下方两相邻分禾器1301之间的间距相适应;设计时,在割台机架201的左右两侧板上安装有铰接座1320,而扶禾架1302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割台机架201左右两侧板的铰接座1320上;该铰接座1320包括水平固定在割台机架201侧板内端面的支撑座1321,在支撑座1321上间隔设置有两铰接板1322,两铰接板1322上设置有向对应的铰接孔,上述扶禾架1302为两端向下弯曲的杆体,杆体两端设置有与铰接孔相对应的通孔,扶禾架1302两端的弯曲不安装在两铰接板1322之间,通孔与铰接孔内安装有铰接两者的螺栓1323,通过螺栓1323将扶禾架1302铰接在铰接座1320上,扶禾架1302为两端向下弯曲的杆体,使扶禾架1302可以具有一定高度以及方便安装扶禾杆1303。扶禾架1302上设置的扶禾杆1303为前端向下弯曲且前端部贴靠在分禾器1301上顶面的杆体,该扶禾杆1303的后端固定接在扶禾架1302上,而扶禾杆1303的前后设置方向与割台机架201的夹持通道相适应;为了方便茎秆的收割,在位于夹持通道正上方的两相邻扶禾杆1303之间设置有扶禾限位杆,通过限位杆使茎秆进入输送通道时,其上方的扶禾杆1303形成前端开口大后端开口小的扶禾路径。通过前端弯曲的扶禾杆1303与分禾器1301相配合,可以以避免穗茎在收割时的倒伏,方便切割时穗茎进入输送通道。
如图16到40所示,摘穗拉茎辊包括上部的摘穗辊801和下部的拉茎辊901,其中一个摘穗辊801的顶部与为其提供动力的换向齿箱802传动连接;
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上转动连接有两件竖直设置的拉茎辊轴1003,拉茎辊901安装在拉茎辊轴1003上,两件拉茎辊轴1003一左、一右设置,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上还转动连接有两件竖直设置、且位于拉茎辊轴1003前方的喂入辊轴1002,喂入辊1101安装在喂入辊轴1002上,两件喂入辊轴1002一左、一右设置,两件拉茎辊轴1003之间传动连接,两件喂入辊轴1002之间传动连接,其中一件拉茎辊轴1003与其中一件入辊轴1002之间传动连接。
夹持链602缠绕在夹持链轮703上,夹持链轮703位于拉茎辊901前方,使用时,两件拉茎辊901的转动方向相反,两件喂入辊1101的转动方向相反,夹持链602带动玉米秸秆向后运动,当玉米秸秆到达夹持链轮703处时,拉茎辊901及摘穗辊801继续拉动玉米秸秆,并将玉米穗摘下,夹持链602继续转动,完成下一个玉米秸秆的输送。玉米秸秆不会在夹持链602的带动下绕过拉茎辊901,减少拉茎辊901因被碎叶缠绕而发生故障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一件拉茎辊轴1003上安装有第一拉茎辊齿轮1005及第二拉茎辊齿轮1006,另一件拉茎辊轴1003上安装有与第二拉茎辊齿轮1006相啮合的第三拉茎辊齿轮1007,其中一件喂入辊轴1002上安装有第二喂入辊齿轮1009及与第一拉茎辊齿轮1005相啮合的第一喂入辊齿轮1008,另一件喂入辊轴1002上安装有与第二喂入辊齿轮1009相啮合的第三喂入辊齿轮1010,安装有第一拉茎辊齿轮1005的拉茎辊轴1003与安装有第一喂入辊齿轮1008的喂入辊轴1002对角设置。使用时,摘穗辊换向齿箱802传递动力给第一件摘穗辊801,驱动第一件摘穗辊801及第一件拉茎辊轴1003转动,第一件拉茎辊轴1003通过第二拉茎辊齿轮1006、第三拉茎辊齿轮1007驱动第二件拉茎辊轴1003转动,第一件拉茎辊轴1003通过第一拉茎辊齿轮1005、第一喂入辊齿轮1008驱动第一件喂入辊轴1002转动,第一件喂入辊轴1002通过第二喂入辊齿轮1009、第三喂入辊齿轮1010驱动第二2件喂入辊轴1002转动。此结构紧凑,传动可靠。
第一拉茎辊齿轮1005及第一喂入辊齿轮1008位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内侧下部,第二拉茎辊齿轮1006及第三拉茎辊齿轮1007位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内侧上部,第二喂入辊齿轮1009及第三喂入辊齿轮1010位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内侧中部。使用时,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中各齿轮分成三层布置,减少相互干渉的风险,提高空间利用率,此结构紧凑,传动可靠。
喂入辊轴1002上端的高度大于拉茎辊轴1003上端的高度。使用时,喂入辊轴1002用于安装喂入辊1101,由于喂入辊1101上端悬空设置,喂入辊轴1002的长度较长有利于提高喂入辊1101的稳定性;拉茎辊轴1003用于安装拉茎辊901及摘穗辊801,由于摘穗辊801上端为悬空设置,拉茎辊轴1003可以较短。
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上安装有套接在喂入辊轴1002上的喂入辊轴套1004,喂入辊轴1002与喂入辊轴套1004上端之间转动连接。使用时,喂入辊1101套接在喂入辊轴1002上,喂入辊轴套1004可以提高喂入辊轴1002及喂入辊1101的稳定性。
拉茎辊轴1003上端具有花键轴结构,喂入辊轴1002上端具有花键轴结构。使用时,方便安装。
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上端开放设置,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上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拉茎摘穗齿轮箱盖1011。方便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的制造及安装。
拉茎辊轴1003下端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底部转动连接,拉茎辊轴1003穿过拉茎摘穗齿轮箱盖1011并与拉茎摘穗齿轮箱盖1011转动连接,喂入辊轴1002下端与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底部转动连接,喂入辊轴1002穿过拉茎摘穗齿轮箱盖1011并与拉茎摘穗齿轮箱盖1011转动连接。方便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的制造及安装。
两拉茎辊轴1003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喂入辊轴1002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两拉茎辊901之间间隙的宽度小于两喂入辊1101之间间隙的宽度。使用时方便玉米秸秆的输送。
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的形状为矩形,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的四个角具有圆角。方便安装各齿轮。
喂入辊1101侧部连接有若干喂入楞1102,喂入楞1102沿竖直方向延伸,喂入楞1102外侧具有若干凸齿。使用时,随着喂入辊1101的转动,喂入楞1102将玉米秸秆拨到喂入辊1101后部。
拉茎辊901上端的直径大于其下端的直径,拉茎辊901侧部连接有若干拉茎楞902,拉茎楞902沿竖直方向延伸,拉茎楞902的外侧垂直设置。使用时,两拉茎辊901下端的间隙较大,方便玉米秸秆喂入,减少堵塞。
一种实施例中:摘穗辊801侧部横截面的形状为八边形,摘穗辊801侧部连接有若干第一摘穗楞803,第一摘穗楞803沿竖直方向延伸。使用时,随着摘穗辊801的转动,第一摘穗楞803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801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第一摘穗楞803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优选的,第一摘穗楞803采用螺纹圆钢制成,提高摘穗辊801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803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801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第一摘穗楞803的数量为四件,四件第一摘穗楞803与摘穗辊801侧部间隔的四个角一一对应设置。使用时,第一摘穗楞803配合摘穗辊801,左、右推挤玉米秸秆,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另一种实施例中:摘穗辊801侧部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摘穗辊801侧部连接有若干第一摘穗楞803,第一摘穗楞803的形状为U字形,摘穗辊801的开放端朝向摘穗辊801的转动方向,若干第一摘穗楞803呈螺旋状分布。使用时,随着摘穗辊801的转动,第一摘穗楞803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801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第一摘穗楞803下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一摘穗楞803上侧边的长度。使用时,提高摘穗辊801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803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801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第一摘穗楞803下侧边的端部向下方倾斜设置。使用时,提高摘穗辊801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803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801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再一种实施例中:摘穗辊801侧部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摘穗辊801侧部连接呈螺旋状的第二摘穗楞804。使用时,随着摘穗辊801的转动,第二摘穗楞804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801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摘穗辊801侧部还连接有若干第一摘穗楞803,第一摘穗楞803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摘穗楞803上开设有容第二摘穗楞804通过的缺口。使用时,提高摘穗辊801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803、第二摘穗楞804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801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第一摘穗楞803、第二摘穗楞804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优选的,优选的,第一摘穗楞803采用螺纹圆钢制成,提高摘穗辊801与玉米秸秆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摘穗楞803、第二摘穗楞804将玉米秸秆拨到摘穗辊801后部,方便将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
拉茎辊901及摘穗辊801为中空结构。方便制造安装。
拉茎辊901下端具有花键槽结构,摘穗辊801上端具有花键轴结构。方便制造安装。
如图41到49所示,割台机架201上转动安装有除杂辊12,除杂辊12位于喂入系统下方,除杂辊12的外壁上设有两组螺旋刮板1201,两组螺旋刮板1201旋向相反且沿着除杂辊12的轴向螺旋延伸。参照附图1、附图8,除杂辊12安装在下割刀15的后侧,果穗输送带的前侧,扶禾链的下侧,当玉米秸秆被下割刀15切断后,经由扶禾链向后输送,在此过程中,由动力输入机构带动的除杂辊12不断旋转,并与秸秆产生接触,除杂辊12上的螺旋刮板1201能够将玉米秸秆下端粘黏的泥土和杂草进行清理,除杂辊12上设置有两组旋向相反的螺旋刮板1201,可以将秸秆上杂草向两侧推送,保证自身清洁,避免除草器缠绕杂草。
为了进一步提高除杂辊12的清洁能力,除杂辊12的外壁上设有横肋刮板1202,横肋刮板1202沿着除杂辊12的轴向延伸。横肋刮板1202能够刮除粘黏在秸秆上的泥土,有效清洁秸秆。参照附图4、附图5,横肋刮板1202设有多条,多条横肋刮板1202环绕除杂辊12周向间隔排列,可以进一步提高除杂辊12对于粘黏泥土的清洁能力。
螺旋刮板1201和/或横肋刮板1202上远离除杂辊12的一端设有齿牙1204。齿牙1204可以起到拉扯杂草的作用,便于将除杂辊12上缠绕的杂草拉扯下来。关于齿牙1204的布置形式,齿牙1204呈波浪状布置。齿牙1204呈三角形状,并且齿牙1204设有多个。
为了避免除杂辊12上缠绕杂草,还包括定刀14,定刀14安装在割台机架201上,定刀14位于除杂辊12的后侧并与除杂辊12间隔设置。定刀14与除杂辊12间隔2至3毫米,除杂辊12配合定刀14一起使用,可防止除杂辊12缠绕杂物,保证自身清洁。关于定刀14的具体结构,定刀14沿着除杂辊12的轴向延伸,定刀14的刃部朝向除杂辊12。
关于螺旋刮板1201的具体结构,螺旋刮板1201由多个叶片组件1205组成,多个叶片组件1205依次首尾对接并呈螺旋状布置,叶片组件1205的对接处位于两组螺旋刮板1201的交汇处。该布置方式便于螺旋刮板1201成型,在螺旋刮板1201损坏时,仅需更换损坏的一段叶片组件1205即可,方便除杂辊维护。
关于除杂辊12的安装结构,除杂辊12的两端设有安装轴1203,除杂辊12通过安装轴1203转动安装在割台机架201上。
如图50到53所示,位于上方的前上喂入辊331和后上喂入辊332与位于下方的前下喂入辊333、中下喂入辊334和后下喂入辊335之间形成切碎通道,秸秆按照图1中的箭头所指方向自切碎壳体301前端的喂入端经切碎通道至切碎器刀轴302处进行切碎后再经切碎壳体301后端的输出端排出。进一步的,前上喂入辊331和前下喂入辊333之间的距离大于后上喂入辊332和后下喂入辊335之间的距离,即前上喂入辊331和前下喂入辊333之间的开口大于后上喂入辊332和后下喂入辊335之间的开口,保障秸秆能够顺利的进入并通过切碎通道。后上喂入辊332优选为浮动辊,在秸秆喂入量较大时,能够保障秸秆输送过程中切碎通道顺畅,有效防止堵塞现象的产生。
切碎器刀轴302连接为其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切碎器刀轴302传动连接前上喂入辊331,前上喂入辊331分别传动连接后上喂入辊332和中下喂入辊334,中下喂入辊334分别传动连接前下喂入辊333和后下喂入辊335。前上喂入辊331与中下喂入辊334反向旋转,具体的,如图2所示,中下喂入辊334的下方设有换向轴337,前上喂入辊331与换向轴337正向传动连接,换向轴337与中下喂入辊334反向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上喂入辊331与中下喂入辊334的传动连接方式为链条传动,前上喂入辊331和换向轴337端部分别设置的两链轮皆位于链条内侧形成正向传动连接,中下喂入辊334端部的链轮位于该链条的外侧与前上喂入辊331形成反向传动连接。当然,前上喂入辊331与中下喂入辊334的传动连接方式不只链条传动一种,还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技术中的传动连接方式使得前上喂入辊331与中下喂入辊334反向旋转。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别传动连接切碎器刀轴302和前上喂入辊331的喂入过渡轴336,即切碎器刀轴302通过喂入过渡轴336传动连接前上喂入辊331,使得动力传输更加稳定可靠。
切碎壳体301前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挂接槽306,挂接槽306内放置有割台挂接杆211。割台挂接杆211固定连接在割台机架201上,即切碎壳体301前上方通过挂接槽306和割台挂接杆211挂接在割台机架201上。切碎壳体301前下方设有切碎连接杆307,切碎连接杆307可拆卸连接有割台连接杆21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切碎连接杆307与割台连接杆212通过螺栓连接。割台连接杆212固定连接在割台机架201上,即切碎壳体301前下方通过可拆卸连接的切碎连接杆307和割台连接杆212连接在割台机架201上。
当需要将玉米机茎秆输送切碎装置安装到玉米收获割台上时,先将连接在割台机架201上的割台挂接杆211挂接在挂接槽306内,再使用螺栓将分别连接在割台支架201和切碎壳体301上的割台连接杆212和切碎连接杆307紧固起来,即可轻松方便的将玉米机茎秆输送切碎装置安装到玉米收获割台上;当需要将玉米机茎秆输送切碎装置从玉米收获割台上卸下时,先将紧固螺栓拆下,再将割台挂接杆211从挂接槽306内移出即可轻松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由切碎器刀轴302传递给割台传动轴及喂入过渡轴336。
其中,割台传动轴传递给摘穗辊换向齿箱802、过渡轴及后刺辊。
摘穗辊换向齿箱802传递给第一件拉茎辊901,第一件拉茎辊901传递给拉茎摘穗齿轮箱,拉茎摘穗齿轮箱传递给第二件拉茎辊901及喂入辊1101。喂入辊1101传递给夹持链602及拨禾链601。
过渡轴传递给除杂辊12、输送带换向齿箱及下割刀15. 输送带换向齿箱传递给输送带。
其中,喂入过渡轴336传递给前上喂入辊331,前上喂入辊331传递给后上喂入辊332及中下喂入辊334,中下喂入辊334传递给前下喂入辊333及后下喂入辊335。
割台传动轴、过渡轴、后刺辊、输送带换向齿箱输送带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割台机架(201),割台机架(201)上安装有喂入系统、拉茎摘穗单元及输送切碎装置,喂入系统包括夹持链(602),拉茎摘穗单元包括一对安装在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顶部前侧的喂入辊(1101)及一对与喂入辊(1101)对应、且安装在拉茎摘穗齿轮箱体(1001)顶部后侧的摘穗拉茎辊,喂入辊(1101)上部连接有与夹持链(602)相配合的夹持链轮(703),输送切碎装置包括分别位于切碎壳体(301)前后两端的喂入端和输出端,靠近输出端的切碎壳体(301)内安装有切碎器刀轴(302),切碎器刀轴(302)前上方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安装在切碎壳体(301)内的前上喂入辊(331)和后上喂入辊(332),切碎器刀轴(302)前下方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安装在切碎壳体(301)内的前下喂入辊(333)、中下喂入辊(334)和后下喂入辊(3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喂入系统还包括拨禾喂入机构和茎秆夹持机构,拨禾喂入机构包括拨禾机架(501)和转动安装于其上的拨禾链(601),茎秆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机架(502),夹持链(602)转动安装于夹持机架(502)上,拨禾链(601)后端和夹持链(602)前端传动连接,拨禾链(601)外侧设有用于拨动茎秆的拨禾指(611),拨禾指(611)与拨禾链(601)的拨禾外链板(612)、拨禾内链板(613)以及茎秆的输送方向垂直;
拨禾机架(501)前端设有拨禾张紧轮(702),拨禾链(601)前端安装在拨禾张紧轮(702)上;
拨禾机架(501)和夹持机架(502)的交接处设有旋转塔轮(701),夹持链(602)的前端和拨禾链(601)的后端皆安装在旋转塔轮(701)上;
拨禾机架(501)上设有拨禾链轮(7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拨禾喂入机构之间形成一个喂入通道(503),且每两个茎秆夹持机构之间形成一个夹持通道(504),夹持通道(504)前端的左右开口宽度大于夹持通道(504)中后部的左右开口宽度;
相邻两夹持通道(504)之间的左右两夹持机架(502)对应一拨禾机架(501);
还包括位于所有拨禾机架(501)左右两侧的两端部拨禾机架(511),两端部拨禾机架(511)后端分别转动连接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夹持机架(502)前端,端部拨禾机架(511)和与之相邻的拨禾机架(501)之间也形成喂入通道(5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两夹持机架(502)相邻的侧边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组与夹持链(602)相配合的链条定位机构,链条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夹持机架(502)上的防滑轮(521)和限位轮(5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禾器(1301),分禾器(1301)的上方设置有铰接在割台机架(201)上的扶禾架(1302),扶禾架(1302)上设置有多根位于分禾器(1301)上方的扶禾杆(1303),相邻两扶禾杆(1303)前端之间的间距与扶禾杆(1303)下方两相邻分禾器(1301)之间的间距相适应。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摘穗拉茎辊包括上部的摘穗辊(801)和下部的拉茎辊(901),其中一个摘穗辊(801)的顶部与为其提供动力的换向齿箱(802)传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喂入辊(1101)侧部连接有若干喂入楞(1102),喂入楞(1102)沿竖直方向延伸,喂入楞(1102)外侧具有若干凸齿;
拉茎辊(901)上端的直径大于其下端的直径,拉茎辊(901)侧部连接有若干拉茎楞(902),拉茎楞(902)沿竖直方向延伸,拉茎楞(902)的外侧垂直设置。
8.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割台机架(201)上转动安装有除杂辊(12),除杂辊(12)位于喂入系统下方,除杂辊(12)的外壁上设有两组螺旋刮板(1201),两组螺旋刮板(1201)旋向相反且沿着除杂辊(12)的轴向螺旋延伸;
所述除杂辊(12)的外壁上设有横肋刮板(1202),横肋刮板(1202)沿着除杂辊(12)的轴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
前上喂入辊(331)和前下喂入辊(333)之间的距离大于后上喂入辊(332)和后下喂入辊(335)之间的距离;
后上喂入辊(332)为浮动辊;
切碎器刀轴(302)上安装有若干切碎刀组;
切碎器刀轴(302)传动连接前上喂入辊(331),前上喂入辊(331)分别传动连接后上喂入辊(332)和中下喂入辊(334),中下喂入辊(334)分别传动连接前下喂入辊(333)和后下喂入辊(335),前上喂入辊(331)与中下喂入辊(334)反向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传动连接切碎器刀轴(302)和前上喂入辊(331)的喂入过渡轴(336),即切碎器刀轴(302)通过喂入过渡轴(336)传动连接前上喂入辊(331);
后下喂入辊(335)后方设有定刀(305)。
CN202222072107.XU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Active CN217742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2107.XU CN217742310U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2107.XU CN217742310U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2310U true CN217742310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8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2107.XU Active CN217742310U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2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32444A (en) Non-row-sensitive forage harvester
RU2130246C1 (ru) Косилочная машина
CN115250732A (zh) 一种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
CN205567116U (zh) 茎穗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WO2020168793A1 (zh) 高含水量玉米籽粒直收植株收割加工设备
CN106717518B (zh) 青贮全株收获与黄贮穗茎兼收兼容型玉米机
US20110047949A1 (en) Double tapered knife rolls
CN213548404U (zh) 五行纵置摘穗式的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割台
CN110583242A (zh) 一种强制喂入掰穗切茎式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割台
CN112205159A (zh) 一种五行纵置摘穗式的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割台
CN204762179U (zh) 籽瓜收获机
US3919830A (en) Row crop attachment for forage harvesters
CN115176588A (zh) 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CN114600634A (zh) 一种收获脱粒一体的玉米收获机
CN115176597A (zh) 一种穗茎兼收割台
CN106818034B (zh) 收割机
CN217742310U (zh) 一种穗茎兼收收获切碎总成
US6116529A (en) Corn processor for forage harvester
CN216722140U (zh) 收获脱粒一体的玉米收获机
CN217742330U (zh) 一种穗茎兼收割台
KR101142927B1 (ko) 작물 수확용 예취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수확기
CN209824456U (zh) 一种对刀拉茎式不对行玉米收获割台装置
CN209845746U (zh) 拨禾轮、割台机构以及葵花联合收割机
CN217742314U (zh) 一种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
CN110832986A (zh) 升运器及收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