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7063U - 一种灯板结构及其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板结构及其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7063U
CN217737063U CN202221635162.9U CN202221635162U CN217737063U CN 217737063 U CN217737063 U CN 217737063U CN 202221635162 U CN202221635162 U CN 202221635162U CN 217737063 U CN217737063 U CN 217737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lamp plate
circuit board
pole layer
pane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351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Yucha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Yucha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Yucha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Yucha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351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7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7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7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板结构,包括有用来安装顶光源的第一灯板和用来安装侧光源的第二灯板以及带有控制电路的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具有传导信号的第一、第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上设有为顶光源供电的第一正、负极层,第二灯板上设有为侧光源供电的第二正、负极层,第一、第二灯板和线路板三者之间相串联焊接而使得第一输出端、第一正极层、第二正极层相电连接,第二输出端、第一负极层和第二负极层相电连接。同时还公开了一种还有这种灯板结构的灯具。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第二灯板和线路板之间无需再用导线连接,就能实现相互的电连接,故能免去电线成本的同时能加快装配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灯板结构及其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照明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灯板结构及其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具,为了尽可能多的方向发出光线,在灯具的灯壳中通常安装有顶光源和侧光源,组装时,顶光源和侧光源分别安装在各自的灯板上,故灯壳内在相应部位会配置对应的灯板,即顶灯板(也称第一灯板)和侧灯板(也称第二灯板),同时配置有线路板,在该线路板上具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含有为驱动上述顶光源、侧光源工作的驱动电路和/或为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为了实现电连接,该线路板的传导信号输出端与上述第一灯板、第二灯板和之间往往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因此组装时,需要多次焊接电线,可采用电线连接,会占用较多的空间,使得整个灯具的体积较大,装配麻烦,组装效率低,且还不利于节约成本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组装方便而能提高组装效率的灯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带有上述灯板结构的灯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灯板结构,包括有用来安装顶光源的第一灯板和用来安装侧光源的第二灯板以及带有控制电路的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具有传导信号的第一、第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上设有为顶光源供电的第一正、负极层,所述第二灯板上设有为侧光源供电的第二正、负极层,所述第一、第二灯板和线路板三者之间相串联焊接而使得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一正极层、第二正极层相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第一负极层和第二负极层相电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灯板分别与第二灯板和线路板相焊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灯板的边沿分别具有朝向第二灯板的第一凸起和朝向线路板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灯板上开有供该第一凸起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线路板上开有供第二凸起插入的第二通孔。
较好的是,所述第一灯板、第二灯板和线路板两两相互垂直分布,以使整体结构紧凑。
在上述各方案中,还包括有用来容纳电池的电池盒,该电池盒具有与所述第一灯板相固定的顶面、与所述第二灯板相固定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线路板相固定的第二侧面,以使第一、第二灯板与线路板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为了让第一灯板快速安装到位,所述第一灯板与顶面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同样在所述第二灯板与第一侧面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柱和限位孔。
为了提高散效果,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供所述线路板搁置的多条依次间隔分布的散热筋。
较实用的是,所述第二侧面上还设有用来约束电线的过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述的灯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地利用了第一、第二灯板和线路板三者之间串联焊接的结构,在实现装配固定的同时,使得第一、第二灯板的正、负极层和线路板上的传导信号输出端相电连接,因而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第二灯板和线路板之间无需再用导线连接,就能实现相互的电连接,故能免去电线成本的同时能加快装配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灯体组件上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灯壳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实施例中的灯板结构应用于灯具上,以使灯具中的电池经灯板结构为光源供电。由于目前的灯具款式多样,为了方便描述,现以下述的工作灯为例来具体说明该灯板结构。
如图1至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灯具包括有带有光源的灯体组件10和支架20以及转动结构30,其中转动结构30连接在灯体组件10和支架20 之间,以使灯体组件10和支架20能发生上、下相对转动。而灯体组件10又包括有灯壳101和安装在灯壳内的电池102、灯板结构和光源,灯壳101有前壳体a和后壳体b 通过螺钉组装而成,光源又由顶光源103和侧光源104组成,这些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本实施例中,主要改进在于灯板结构,该灯板结构包括有第一灯板1、第二灯板2和带有控制电路的线路板3,其中第一灯板1用来安装上述顶光源103,第一灯板1上设有为顶光源103供电的第一正极层和第一负极层(图中未示出);第二灯板2用来安装上述侧光源104,同样,该第二灯板2上设有为侧光源104供电的第二正极层和第二负极层(图中未示出);线路板3具有传导信号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图中未示出)。并且,上述第一、第二灯板和线路板三者之间相串联焊接而使得上述第一输出端、第一正极层、第二正极层相电连接,第二输出端、第一负极层和第二负极层相电连接。也就是,第一灯板的第一正、负极层分别延伸到对应的焊接点(二者之间的焊接点有两个,以下同),第二灯板的第二正、负极层也分别延伸到对应的焊接点,线路板上的第一、第二输出端也位于对应的焊接点处,故通过三者之间的串联焊接,在实现三者装配固定的同时实现相互的对应的电连接。
由于三者是串联焊接,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焊接的顺序会有多种,比如焊接顺序为:线路板3、第二灯板2和第一灯板1;或者第二灯板2、线路板3和第一灯板1。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灯板1位于第二灯板3和线路板3之间进行串联焊接的方式。具体的,第一灯板1分别与第二灯板和线路板3相焊接,此时,在第一灯板1与线路板3 之间会形成第一、第二焊接点,在第一灯板1与第二灯板2之间会形成第三、第四焊接点,第一灯板1的第一正极层会同时延伸到第一、第三焊接点,第一灯板1的第一负极层会同时延伸到第二、第四焊接点,线路板3上的第一、第二输出端则分别延伸到第一、第二焊接点,第二灯板2的第二正、负极层会分别延伸到第三、第四焊接点。如此,在装配时无需电线,就能实现相互的电连接,从而可以提高组装效率,节约成本。
考虑到焊接时,能使上述第一灯板1分别与第二灯板2、线路板3快速安装到位,在上述第一灯板1的边沿分别具有朝向第二灯板2的第一凸起11和朝向线路板3的第二凸起12,第二灯板2上开有供该第一凸起11插入的第一通孔21,线路板3上开有供第二凸起12插入的第二通孔31。并且此时又以第一灯板1、第二灯板2和线路板3两两相互垂直分布为优选,以充分利用灯壳101的内部空间,保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为了上述焊接后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在灯壳101内还设有用来容纳电池102的电池盒4,该电池盒4具有的顶面41、第一侧面42和与第二侧面43,上述第一灯板1通过螺钉固定在该电池盒4的顶面41上,同样,第二灯板2通过螺钉固定第一侧面42上,线路板3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侧面43上,并且在组装时,第一灯板1与顶面41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柱411和定位孔13,同样在第二灯板2与第一侧面4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柱421和限位孔22,图中定位柱411和限位柱421均设计在电池盒4上,定位孔13和限位孔22分别位于第一灯板1、第二灯板2上。当然,人们可以想像到,它们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同时考虑到线路板3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了能及时散发这些热,在电池盒4的第二侧面43上设有供线路板3搁置的多条依次间隔分布的散热筋431,图中散热筋 431水平横向分布,当然也可以设计成纵向或弯曲的走向分布。
当电池102容纳在该电池盒后,为了让电池102的正负极与线路板3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本实施例中,采用电线5进行连接,并且为了方便走线,在上述电池盒4的第二侧面43上还设有用来约束电线的过线结构,该过线结构包括在第二侧面43的边沿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护线板432和第二护线板433,在第一护线板432上具有围合住电线的弯折部4321,第二护线板433上开有允许电线穿过的过线槽4331。从电池的两级引出的电线5依次经第一护线板432、第二护线板433后引入到线路板3上,如此,使得电线可靠定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灯板结构,包括有用来安装顶光源(103)的第一灯板(1)和用来安装侧光源(104)的第二灯板(2)以及带有控制电路的线路板(3),所述线路板(3)具有传导信号的第一、第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1)上设有为顶光源(103)供电的第一正、负极层,所述第二灯板(2)上设有为侧光源(104)供电的第二正、负极层,所述第一灯板(1)、第二灯板(2)和线路板(3)三者之间相串联焊接而使得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一正极层、第二正极层相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第一负极层和第二负极层相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1)分别与第二灯板(2)和线路板(3)相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1)的边沿分别具有朝向第二灯板(2)的第一凸起(11)和朝向线路板的第二凸起(12),所述第二灯板(2)上开有供该第一凸起(11)插入的第一通孔(21),所述线路板(3)上开有供第二凸起(12)插入的第二通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1)、第二灯板(2)和线路板(3)两两相互垂直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容纳电池(102)的电池盒(4),该电池盒(4)具有与所述第一灯板(1)相固定的顶面(41)、与所述第二灯板(2)相固定的第一侧面(42)和与所述线路板(3)相固定的第二侧面(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1)与顶面(41)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柱(411)和定位孔(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板(2)与第一侧面(4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柱(421)和限位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43)上设有供所述线路板(3)搁置的多条依次间隔分布的散热筋(43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43)上还设有用来约束电线的过线结构。
1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灯板结构。
CN202221635162.9U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灯板结构及其灯具 Active CN217737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5162.9U CN217737063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灯板结构及其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5162.9U CN217737063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灯板结构及其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7063U true CN217737063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3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35162.9U Active CN217737063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灯板结构及其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7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7403B2 (en) Modular lighting apparatus
US7467888B2 (en) Quick change power supply
WO2021004084A1 (zh) 太阳能路灯
CN211083735U (zh) 一种led光源模组以及大功率led灯
CN217737063U (zh) 一种灯板结构及其灯具
CN110566856B (zh) 一种多回路低压轨道灯具连接机构
CN210053380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系统
CN213453236U (zh) —种便于调节的led灯
CN214901701U (zh) 一种驱动电源盒
CN220135254U (zh) 灯条和型材灯
CN216383913U (zh) 一种提高出光效率的结构
CN220249905U (zh) 一种工业照明装置
CN213662065U (zh) 用于驻车空调的控制器
CN214147806U (zh) 一种灯具与电源的快速连接结构及一种灯具
CN217030951U (zh) 一种可调节的led吸顶灯
CN217522117U (zh) 一种风扇散热电池包
CN213394675U (zh) Led光电模组及led灯具
CN213019353U (zh) Led泛光灯的组装结构
CN218095554U (zh) 一种灯具
CN215892279U (zh) 一种灯具驱动装置及灯具
CN111564431B (zh) 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导电模组及制备方法
CN211667683U (zh) 一种圆盘状led吸顶灯
CN217082225U (zh) 一种led电子元器件封装
CN218514141U (zh) 一种太阳能供电设备
CN215174683U (zh) 一种led路灯灯头安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