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5300U - 一种两翼旋转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翼旋转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5300U
CN217735300U CN202220867776.3U CN202220867776U CN217735300U CN 217735300 U CN217735300 U CN 217735300U CN 202220867776 U CN202220867776 U CN 202220867776U CN 217735300 U CN217735300 U CN 217735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pical ring
revolving door
gyration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77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延峰
李国亮
王二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aok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Weisheng Automatic Do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Weisheng Automatic Do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Weisheng Automatic Do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677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5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5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530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翼旋转门,属于旋转门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弧形玻璃上供人通过的口的大小一定,制约了人流的通过速度的问题,包括顶环、固定扇、回转扇和电控盒,所述固定扇和回转扇设置在所述顶环的下方,所述回转扇设置在所述固定扇内部,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顶环的顶端,固定扇包括定位扇,定位扇的扇壁中安装有能够收缩的调位扇,调位扇的顶端设置在顶环的内部,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把调位扇缩回时,通过把活塞外管的内部的气体抽出,由此使得活塞外管内部气压降低,从而使得活塞管向内内缩回,由此可以把调位扇收回到定位扇的内部,从而扩大了整体的出入区域处开口,从而便于人们快速的从旋转门的内部通过。

Description

一种两翼旋转门
技术领域
一种两翼旋转门,本实用新型属于旋转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两翼旋转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两翼自动旋转门是由一个中开的自动平移门和两个玻璃曲壁展箱组成,集合了自动旋转门与自动平开门的优点,由此满足了更大的使用需求,中间的自动平开门可实现单、双向通行和常开等运作模式,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当平移门使用或将平移门完全打开,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快速的通过。
申请号201621407105.X中就公开了了一种两翼旋转门,包括固定弧形玻璃门扇、旋转弧形玻璃门扇、中心轴;直板玻璃门扇包括矩形钢化玻璃,由不锈钢板开模成型获得的顶端横梁、底端横梁和立柱,顶端横梁的下端面、底端横梁的上端面、立柱的相对内侧端面均设置等深的矩形凹槽,顶端横梁、底端横梁、立柱构成矩形门板框架后各矩形凹槽相通形成用于放置矩形钢化玻璃的安装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大多数的两翼旋转门固定弧形玻璃上开设的供人通过的口的大小是一定的,因此使得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虽然两翼旋转门内部的通道开启,但是固定弧形玻璃上开设的供人通过的口的大小还是一定,因此制约了人流的通过速度,为了使得人流能够更为快速的通过,我们提出了一种两翼旋转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翼旋转门,以解决上述现有的弧形玻璃上供人通过的口的大小一定,制约了人流的通过速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两翼旋转门,包括顶环、固定扇、回转扇和电控盒,所述固定扇和回转扇设置在所述顶环的下方,所述回转扇设置在所述固定扇内部,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顶环的顶端,所述固定扇包括定位扇,所述定位扇的扇壁中安装有能够收缩的调位扇,所述调位扇的顶端设置在顶环的内部,且所述顶环的内部对应调位扇的位置处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回转扇设置在定位扇的内部,所述回转扇的顶端与顶环的内壁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回转扇内部平开,此时为了加开人流的通过速度,通过把调位扇收到定位扇的内部,由此使得整体的通过口变大,人们能够快速的从内部的通过口进入,然后在经过回转扇的平开区域,最终从外部的通过口出去,由于调位扇收到定位扇的内部,由此使得通过口的可通过区域变大,从而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的从整体的内部通过,而限位板的设置,又能够保证在非紧急状态下对调位扇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调位扇发生位移的情况,而且同时由于此时的调位扇伸出到定位扇的外部,由此使得通过口较小,由此来控制每次进入到回转扇内部的人流,保证了人流能够有序的进入,从而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扇包括设置在顶环底端的内扇和外扇,所述内扇和外扇之间设置有间隙,且内扇和外扇的底端通过底撑板连接,所述调位扇设置在内扇和外扇之间,保证了调位扇能够在内扇和外扇之间进行滑动,同时保证了能够把调位扇收到内扇和外扇的内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调位扇包括两块移动扇和活塞外管,所述活塞外管分布在两块移动扇之间,且活塞外管的内部两端均滑动安装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顶端固定在移动扇对应活塞外管所在面上,在电控盒的内部设置有充气泵和抽气泵,由此能够对活塞外管的内部进行充气和抽气,从而改变其内部的气压,为活塞管的移动通过所需的动力,实现了带动移动扇的移动。
更进一步的,内扇和外扇之间的移动扇底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滚动安装有滚球,减小了移动扇在进行滑动是收到的摩擦力,所述顶环的底端对应移动扇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且限位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卡槽的内部,通过限位板来防止移动扇的过量移动,保证了移动扇不会阻挡原有的过人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扇包括转动动力扇组和平移扇组,所述平移扇组设置在两个转动动力扇组之间,使得平移扇组能够随着回转扇进行转动,同时又不会对回转扇的转动造成影响。
更进一步的,转动动力扇组包括主扇和负扇,所述主扇和负扇对应定位扇的面上安装有封闭扇,所述封闭扇对应主扇和负扇之间的面上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行走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连接结构与行走轮结构内部的皮带轮连接,在皮带轮的内部安装有行走轴,行走轴通过轴承座内的轴承安装在安装板的表面,在行走轴对应顶环的面上安装有行走轮,行走轮卡接在顶环的内部,由此使得在驱动电机工作时,能够带动行走轮沿着顶环的内部进行转动,由此能够带动转动动力扇组在顶环的内部进行转动,所述固定扇的两端均安装有防碰撞传感器,通过防碰撞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在行人从通过口的位置进行通过时,通过防碰撞传感器来对通过口位置处是否有行人进行检测,在行人位于通过口正下方的位置处时,此时说明行人对会对回转扇的运行造成阻挡,及行人和回转扇之间会发生碰撞,那么防碰撞传感器就会把信息传输给电控盒,通过电控盒对驱动电机的工作进行控制,使其减速或者停止,由此来防止回转扇与通行人员发生碰撞。
更进一步的,平移扇组包括两块平移门扇,所述平移门扇顶端两侧的顶环底端均安装有平滑门探测雷达,通过平滑门探测雷达对是否有人进行数据的采集,所述主扇对应平移门扇的面上安装有红外线安全防撞电子眼,通过红外线安全防撞电子眼对数据进行采集,由此来防止人员撞在平移门扇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外部的顶环上安装有旋转门探测雷达和红外线防夹传感器,通过旋转门探测雷达对是否有人通过进行数据的采集,通过红外线防夹传感器来防止回转扇在转动时夹到人。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向活塞外管的内部进行充气,由此使得活塞外管内部气压升高,从而使得活塞管向外伸出,由此可以把调位扇从定位扇的内部顶出,保证了整体的美观程度。
2、而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把调位扇缩回时,通过把活塞外管的内部的气体抽出,由此使得活塞外管内部气压降低,从而使得活塞管向内内缩回,由此可以把调位扇收回到定位扇的内部,从而扩大了整体的出入区域处开口,从而便于人们快速的从旋转门的内部通过。
3、回转扇内部的转动动力扇组和平移扇组的设置,使得在平时使用者能够根据使用的需求进行选择使用,从而扩大了使用的范围,而通过红外线安全防撞电子眼、旋转门探测雷达和红外线防夹传感器的组合使用,使得整体具有良好的防夹人性能,从而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后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扇剖面结构示意图;
1-顶环,2-固定扇,3-回转扇,4-电控盒,5-定位扇,6-调位扇,7-内扇,8-外扇,9-底撑板,10-卡槽,11-移动扇,12-活塞外管,13-活塞管,14-安装孔,15-滚球,16-限位板,17-螺栓,18-转动动力扇组,19-平移扇组,20-主扇,21-负扇,22-驱动电机,23-封闭扇,24-防碰撞传感器,25-平移门扇,26-平滑门探测雷达,27-红外线安全防撞电子眼,28-旋转门探测雷达,29-红外线防夹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两翼旋转门,包括顶环1、固定扇2、回转扇3和电控盒4,所述固定扇2和回转扇3设置在所述顶环1的下方,所述回转扇3设置在所述固定扇2内部,所述电控盒4安装在所述顶环1的顶端,所述固定扇2包括定位扇5,所述定位扇5的扇壁中安装有能够收缩的调位扇6,所述调位扇6的顶端设置在顶环1的内部,且所述顶环1的内部对应调位扇6的位置处安装有限位板16,所述回转扇3设置在定位扇5的内部,且所述回转扇3的顶端与顶环1的内壁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回转扇3内部平开,此时为了加开人流的通过速度,通过把调位扇6收到定位扇5的内部,由此使得整体的通过口变大,人们能够快速的从内部的通过口进入,然后在经过回转扇3的平开区域,最终从外部的通过口出去,由于调位扇6收到定位扇5的内部,由此使得通过口的可通过区域变大,从而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的从整体的内部通过,而限位板16的设置,又能够保证在非紧急状态下对调位扇6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调位扇6发生位移的情况,而且同时由于此时的调位扇6伸出到定位扇5的外部,由此使得通过口较小,由此来控制每次进入到回转扇3内部的人流,保证了人流能够有序的进入,从而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定位扇5包括设置在顶环1底端的内扇7和外扇8,所述内扇7和外扇8之间设置有间隙,且内扇7和外扇8的底端通过底撑板9连接,所述调位扇6设置在内扇7和外扇8之间,保证了调位扇6能够在内扇7和外扇8之间进行滑动,同时保证了能够把调位扇6收到内扇7和外扇8的内部。
所述调位扇6包括两块移动扇11和活塞外管12,所述活塞外管12分布在两块移动扇11之间,且活塞外管12的内部两端均滑动安装有活塞管13,所述活塞管13的顶端固定在移动扇11对应活塞外管12所在面上,在电控盒4的内部设置有充气泵和抽气泵,由此能够对活塞外管12的内部进行充气和抽气,从而改变其内部的气压,为活塞管13的移动通过所需的动力,实现了带动移动扇11的移动。
内扇7和外扇8之间的移动扇11底端开设有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14的内部滚动安装有滚球15,减小了移动扇11在进行滑动是收到的摩擦力,所述顶环1的底端对应移动扇11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10,且限位板16通过螺栓17固定在卡槽10的内部,通过限位板16来防止移动扇11的过量移动,保证了移动扇11不会阻挡原有的过人通道。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回转扇3包括转动动力扇组18和平移扇组19,所述平移扇组19设置在两个转动动力扇组18之间,使得平移扇组19能够随着回转扇3进行转动,同时又不会对回转扇3的转动造成影响。
所述转动动力扇组18包括主扇20和负扇21,所述主扇20和负扇21对应定位扇5的面上安装有封闭扇23,所述封闭扇23对应主扇20和负扇21之间的面上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2和行走轮结构,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连接结构与行走轮结构内部的皮带轮连接,在皮带轮的内部安装有行走轴,行走轴通过轴承座内的轴承安装在安装板的表面,在行走轴对应顶环1的面上安装有行走轮,行走轮卡接在顶环1的内部,由此使得在驱动电机22工作时,能够带动行走轮沿着顶环1的内部进行转动,由此能够带动转动动力扇组18在顶环1的内部进行转动,所述固定扇2的两端均安装有防碰撞传感器24,通过防碰撞传感器24进行数据的采集,在行人从通过口的位置进行通过时,通过防碰撞传感器24来对通过口位置处是否有行人进行检测,在行人位于通过口正下方的位置处时,此时说明行人对会对回转扇3的运行造成阻挡,及行人和回转扇3之间会发生碰撞,那么防碰撞传感器24就会把信息传输给电控盒4,通过电控盒4对驱动电机22的工作进行控制,使其减速或者停止,由此来防止回转扇3与通行人员发生碰撞。
平移扇组19包括两块平移门扇25,所述平移门扇25顶端两侧的顶环1底端均安装有平滑门探测雷达26,通过平滑门探测雷达26对是否有人进行数据的采集,所述主扇20对应平移门扇25的面上安装有红外线安全防撞电子眼27,通过红外线安全防撞电子眼27对数据进行采集,由此来防止人员撞在平移门扇25上。
所述限位板16外部的顶环1上安装有旋转门探测雷达28和红外线防夹传感器29,通过旋转门探测雷达28对是否有人通过进行数据的采集,通过红外线防夹传感器29来防止回转扇3在转动时夹到人,在电控盒4的内部设置有220V的总开关、编程器、电源盒、定位开关、电机变频器、充气泵和抽气泵,通过这些设备对其它的部件运行提供所需的动力,同时进行启停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两翼旋转门,包括顶环(1)、固定扇(2)、回转扇(3)和电控盒(4),所述固定扇(2)和回转扇(3)设置在所述顶环(1)的下方,所述回转扇(3)设置在所述固定扇(2)内部,所述电控盒(4)安装在所述顶环(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扇(2)包括定位扇(5),所述定位扇(5)的扇壁中安装有能够收缩的调位扇(6),所述调位扇(6)的顶端设置在顶环(1)的内部,且所述顶环(1)的内部对应调位扇(6)的位置处安装有限位板(16),所述回转扇(3)设置在定位扇(5)的内部,所述回转扇(3)的顶端与顶环(1)的内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翼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扇(5)包括设置在顶环(1)底端的内扇(7)和外扇(8),所述内扇(7)和外扇(8)之间设置有间隙,且内扇(7)和外扇(8)的底端通过底撑板(9)连接,所述调位扇(6)设置在内扇(7)和外扇(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翼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扇(6)包括两块移动扇(11)和活塞外管(12),所述活塞外管(12)分布在两块移动扇(11)之间,且活塞外管(12)的内部两端均滑动安装有活塞管(13),所述活塞管(13)的顶端固定在移动扇(11)对应活塞外管(12)所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翼旋转门,其特征在于:内扇(7)和外扇(8)之间的移动扇(11)底端开设有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14)的内部滚动安装有滚球(15),所述顶环(1)的底端对应移动扇(11)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10),且限位板(16)通过螺栓(17)固定在卡槽(1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翼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扇(3)包括转动动力扇组(18)和平移扇组(19),所述平移扇组(19)设置在两个转动动力扇组(18)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翼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动力扇组(18)包括主扇(20)和负扇(21),所述主扇(20)和负扇(21)对应定位扇(5)的面上安装有封闭扇(23),所述封闭扇(23)对应主扇(20)和负扇(21)之间的区域处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扇(2)的两端均安装有防碰撞传感器(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翼旋转门,其特征在于:平移扇组(19)包括两块平移门扇(25),所述平移门扇(25)顶端两侧的顶环(1)底端均安装有平滑门探测雷达(26),所述主扇(20)对应平移门扇(25)的面上安装有红外线安全防撞电子眼(2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翼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6)外部的顶环(1)上安装有旋转门探测雷达(28)和红外线防夹传感器(29)。
CN202220867776.3U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两翼旋转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7735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7776.3U CN217735300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两翼旋转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7776.3U CN217735300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两翼旋转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5300U true CN217735300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777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7735300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两翼旋转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53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35300U (zh) 一种两翼旋转门
CN201071733Y (zh) 双向开启风压平衡转动风门
CN102606033A (zh) 一种具有紧急疏散功能的平移门
CN208201705U (zh) 一种汽车监控管理装置
CN201924740U (zh) 一种自动开门机构
CN208009982U (zh) 一种具有自动存取功能的自行车停车库
CN208502590U (zh) 用于通道门的智能控制装置以及智能通道门
CN212837374U (zh) 可防止逆向通行以及逆向传递物品的双平移门型单向门
CN211874538U (zh) 一种侧滑式开启的矿用自动风门系统
CN113298960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应用分析防止逃票的多功能闸机
CN113846946A (zh) 一种三轨联动感应式自动推拉门结构
CN209084353U (zh) 一种摄像头隐藏结构
CN210768558U (zh) 一种新型电动伸缩门
CN217672424U (zh) 一种防进水的智能公交车用上车门安检仪
CN208201714U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扇门
CN202007618U (zh) 群控门
CN210370752U (zh) 一种矿用抗地压风门机构
CN201027471Y (zh) 安全高效自动旋转门
CN213294377U (zh) 家用电梯自动平开门装置
CN216334349U (zh) 一种智能型隐藏式垃圾投放装置
CN221096256U (zh) 一种旋转门自动弹开结构
CN216204000U (zh) 一种楼宇消防通风用压力传感器
CN207406071U (zh) 一种基于立体停车装备的外部转台
AU766802B2 (en) Trapped object release system for a transit vehicle door
CN211454702U (zh) 一种现金设备上扎把口闸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9

Address after: No. 12 Hongmiao Old Street, Wenchun Community, Bolin Gou Town, Zhaohua District, Guangyu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6280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Chaok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50000 No.60, 8th floor, building 13, No.11, Changchun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Weisheng Automatic Do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