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4425U - 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34425U CN217734425U CN202221093542.4U CN202221093542U CN217734425U CN 217734425 U CN217734425 U CN 217734425U CN 202221093542 U CN202221093542 U CN 202221093542U CN 217734425 U CN217734425 U CN 2177344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wall
- limiting plate
- wall body
- sea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所述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包括外墙本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具有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便于多个外墙本体的找准对齐和连接,同时提高了外墙本体的安装与拆卸效率,将两块外墙本体进行初步的对准后,相互推动并靠近,在此过程中,一块外墙本体上嵌合板与另一块外墙本体上的嵌合槽逐渐嵌合直至完全贴合,继而将十字卡块推向十字槽,并转动旋转杆,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移动带动限位板移动,继而使得限位板的一端逐渐卡向卡槽内,完成嵌合板和嵌合槽的连接,继而完成两个外墙本体的稳定连接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
背景技术
墙体是主要建筑填充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建筑填充墙体,分隔与围护合一,骨架结构体系建筑墙体的作用是围护与分隔空间,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的能力,墙体的种类较多,有单一材料的墙体,有复合材料的墙体,综合考虑围护、承重、节能、美观等因素,墙体有内墙和外墙之分,在外墙体的建设过程中大多数人员采用的砌砖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不能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大批量生产。
传统墙体容易造成浪费,即使少数装配式墙板,也有诸多不足,安装不便、适用范围狭窄,不具有自重轻,节能、环保、抗震、隔热、隔音、防潮、保温和免抹灰的优良特性,无法保证安装精确度高的良好效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包括:
外墙本体,一侧面开设有嵌合槽;
嵌合板,位于所述外墙本体上,且所述嵌合板固定焊接在外墙本体的一端;
连接机构,位于所述嵌合板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动杆、齿轮、齿条、限位板、限位槽和通槽,所述嵌合板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安装有固定连接的齿轮,所述嵌合板的一侧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转动杆的一侧面安装有固定连接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滑槽和滑块,所述限位槽内侧壁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板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嵌合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板相适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通槽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通槽错位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嵌合槽上设置有密封机构,且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主动气囊、从动气囊、输气管、弹性板和密封槽,所述嵌合槽的内侧壁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从动气囊,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弹性板,所述卡槽内侧壁开设有多个与密封槽连通设置的通孔,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主动气囊,所述主动气囊通过输气管与从动气囊连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弹性板远离从动气囊的一侧面设置有密封橡胶垫。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便于多个外墙本体的找准对齐和连接,同时提高了外墙本体的安装与拆卸效率,将两块外墙本体进行初步的对准后,相互推动并靠近,在此过程中,一块外墙本体上嵌合板与另一块外墙本体上的嵌合槽逐渐嵌合直至完全贴合,继而将十字卡块推向十字槽,并转动旋转杆,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移动带动限位板移动,继而使得限位板的一端逐渐卡向卡槽内,继而完成嵌合板和嵌合槽的连接,继而完成两个外墙本体的稳定连接。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机构的设置,与连接机构配合使用,当限位板向着卡槽的内侧壁逐渐靠近的过程中,限位板对主动气囊施加压力,主动气囊中的惰性气体通过输气管导入到从动气囊内,从动气囊接受到气体,体积变大,继而使得弹性板收到来自从动气囊的推力,使得弹性板逐渐贴向嵌合板直至完全贴合,同时贴合的过程中弹性板上密封橡胶垫收到挤压,从而四散扩大,从而将嵌合板与嵌合槽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保温和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部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部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墙本体;2、嵌合板;3、嵌合槽;4、连接机构;41、转动杆;42、齿轮;43、齿条;44、限位板;45、限位槽;46、通槽;47、滑槽;48、滑块;5、卡槽;6、密封机构;61、主动气囊;62、从动气囊;63、输气管;64、弹性板;65、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包括:外墙本体1、嵌合板2、连接机构4和密封机构6。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外墙本体1,一侧面开设有嵌合槽3;嵌合板2,位于外墙本体1上,且嵌合板2固定焊接在外墙本体1的一端,嵌合槽3的内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板44相适配的卡槽5;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通过嵌合板2和嵌合槽3的设置,便于两个外墙本体1之间的初步限位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图4和图6,连接机构4,位于嵌合板2上,连接机构4包括转动杆41、齿轮42、齿条43、限位板44、限位槽45和通槽46,嵌合板2内开设有限位槽45,限位槽45内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杆41,转动杆41上安装有固定连接的齿轮42,嵌合板2的一侧面开设有通槽46,通槽46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限位板44,限位板44靠近转动杆41的一侧面安装有固定连接的齿条43,齿条43与齿轮42啮合连接,连接机构4还包括滑槽47和滑块48,限位槽45内侧壁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47,限位板44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固定连接的滑块48,滑块48与滑槽47滑动连接,通槽46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通槽46错位对称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通过连接机构4的设置,便于多个外墙本体1的找准对齐和连接,同时提高了外墙本体1的安装与拆卸效率,具体为当两个外墙本体1要进行连接时,将两块外墙本体1进行初步的对准后,相互推动并靠近,在此过程中,一块外墙本体1上嵌合板2与另一块外墙本体1上的嵌合槽3逐渐嵌合直至完全贴合,之后,打开嵌合板2上的盖板,使用转动工具,即旋转杆,旋转杆底部设置有十字卡块,十字卡块与转动杆41顶部开设的十字槽适配,继而将十字卡块推向十字槽,并转动旋转杆,带动转动杆41转动,转动杆41带动齿轮42转动,齿轮42与齿条43啮合连接,齿条43移动带动限位板44移动,继而使得限位板44的一端逐渐卡向卡槽5内,继而完成嵌合板2和嵌合槽3的连接,继而完成两个外墙本体1的稳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嵌合槽3上设置有密封机构6,且密封机构6包括主动气囊61、从动气囊62、输气管63、弹性板64和密封槽65,嵌合槽3的内侧壁开设有密封槽65,密封槽65内设置有从动气囊62,密封槽65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弹性板64,卡槽5内侧壁开设有多个与密封槽65连通设置的通孔,卡槽5内设置有主动气囊61,主动气囊61通过输气管63与从动气囊62连通设置,弹性板64远离从动气囊62的一侧面设置有密封橡胶垫;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通过密封机构6的设置,与连接机构4配合使用,当限位板44向着卡槽5的内侧壁逐渐靠近的过程中,限位板44对主动气囊61施加压力,主动气囊61中的惰性气体通过输气管63导入到从动气囊62内,从动气囊62接受到气体,体积变大,继而使得弹性板64收到来自从动气囊62的推力,使得弹性板64逐渐贴向嵌合板2直至完全贴合,同时贴合的过程中弹性板64上密封橡胶垫收到挤压,从而四散扩大,从而将嵌合板2与嵌合槽3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保温和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通过连接机构4的设置,便于多个外墙本体1的找准对齐和连接,同时提高了外墙本体1的安装与拆卸效率,具体为当两个外墙本体1要进行连接时,将两块外墙本体1进行初步的对准后,相互推动并靠近,在此过程中,一块外墙本体1上嵌合板2与另一块外墙本体1上的嵌合槽3逐渐嵌合直至完全贴合,之后,打开嵌合板2上的盖板,使用转动工具,即旋转杆,旋转杆底部设置有十字卡块,十字卡块与转动杆41顶部开设的十字槽适配,继而将十字卡块推向十字槽,并转动旋转杆,带动转动杆41转动,转动杆41带动齿轮42转动,齿轮42与齿条43啮合连接,齿条43移动带动限位板44移动,继而使得限位板44的一端逐渐卡向卡槽5内,继而完成嵌合板2和嵌合槽3的连接,继而完成两个外墙本体1的稳定连接,通过密封机构6的设置,与连接机构4配合使用,当限位板44向着卡槽5的内侧壁逐渐靠近的过程中,限位板44对主动气囊61施加压力,主动气囊61中的惰性气体通过输气管63导入到从动气囊62内,从动气囊62接受到气体,体积变大,继而使得弹性板64收到来自从动气囊62的推力,使得弹性板64逐渐贴向嵌合板2直至完全贴合,同时贴合的过程中弹性板64上密封橡胶垫收到挤压,从而四散扩大,从而将嵌合板2与嵌合槽3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保温和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墙本体(1),一侧面开设有嵌合槽(3);
嵌合板(2),位于所述外墙本体(1)上,且所述嵌合板(2)固定焊接在外墙本体(1)的一端;
连接机构(4),位于所述嵌合板(2)上,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转动杆(41)、齿轮(42)、齿条(43)、限位板(44)、限位槽(45)和通槽(46),所述嵌合板(2)内开设有限位槽(45),所述限位槽(45)内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杆(41),所述转动杆(41)上安装有固定连接的齿轮(42),所述嵌合板(2)的一侧面开设有通槽(46),所述通槽(46)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限位板(44),所述限位板(44)靠近转动杆(41)的一侧面安装有固定连接的齿条(43),所述齿条(43)与齿轮(42)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4)还包括滑槽(47)和滑块(48),所述限位槽(45)内侧壁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47),所述限位板(44)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固定连接的滑块(48),所述滑块(48)与滑槽(47)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槽(3)的内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板(44)相适配的卡槽(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46)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通槽(46)错位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槽(3)上设置有密封机构(6),且所述密封机构(6)包括主动气囊(61)、从动气囊(62)、输气管(63)、弹性板(64)和密封槽(65),所述嵌合槽(3)的内侧壁开设有密封槽(65),所述密封槽(65)内设置有从动气囊(62),所述密封槽(65)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弹性板(64),所述卡槽(5)内侧壁开设有多个与密封槽(65)连通设置的通孔,所述卡槽(5)内设置有主动气囊(61),所述主动气囊(61)通过输气管(63)与从动气囊(62)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64)远离从动气囊(62)的一侧面设置有密封橡胶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93542.4U CN217734425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93542.4U CN217734425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34425U true CN217734425U (zh) | 2022-11-04 |
Family
ID=8381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93542.4U Active CN217734425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3442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45492A (zh) * | 2022-11-28 | 2023-03-07 | 福建建泰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预制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模板及其制造方法 |
-
2022
- 2022-05-09 CN CN202221093542.4U patent/CN21773442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45492A (zh) * | 2022-11-28 | 2023-03-07 | 福建建泰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预制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模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15745492B (zh) * | 2022-11-28 | 2024-04-26 | 福建建泰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预制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模板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734425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填充外墙 | |
CN110748075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复合内隔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2936979U (zh) | 一种保温装饰板安装扣件 | |
CN210104990U (zh) | 一种便捷式钢结构装配组合墙板 | |
CN110424567A (zh) | 一种防渗水的装配式建筑墙体 | |
CN215442857U (zh) | 一种纳米金属基板 | |
CN213710899U (zh) | 一种新型隔音环保铝合金门窗 | |
CN212743076U (zh) | 一种室内、室外均可安装、更换面板的幕墙系统 | |
CN211817323U (zh) | 天花铝板拼接密封结构 | |
CN216195924U (zh) | 一种抗压阻燃保温砌块 | |
CN108661203B (zh) | 一种草砖房施工工艺 | |
CN111749380A (zh) | 一种室内、室外均可安装、更换面板的幕墙系统 | |
CN214997006U (zh) | 一种节能型门窗附框 | |
CN1243893C (zh) | 封闭屋面板或墙板及其用途 | |
CN210563154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外挂墙板龙骨 | |
CN214195085U (zh) | 一种“l”型墙板连接节点 | |
CN221276899U (zh) | 一种建筑保温结构 | |
CN203866997U (zh) | 一种拼装式钢结构民用建筑外墙板 | |
CN221798826U (zh) | 一种alc轻质隔墙板卡接结构 | |
CN220014073U (zh) | 一种建筑外墙节能保温结构 | |
CN111962726B (zh) | 用于房屋建筑的节能保温幕墙 | |
CN219622020U (zh) | 一种预制外墙板 | |
CN220336297U (zh) | 一体化外墙保温装饰板安装构件 | |
CN221052858U (zh) | 装配式舱体 | |
CN213296955U (zh) | 一种绿色建筑用便于拆卸的墙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