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3588U - 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3588U
CN217723588U CN202123215482.7U CN202123215482U CN217723588U CN 217723588 U CN217723588 U CN 217723588U CN 202123215482 U CN202123215482 U CN 202123215482U CN 217723588 U CN217723588 U CN 217723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iece
operating
suturing device
su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154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洪�
赵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32154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3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3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3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包括缝扎件、导向件和操作件;缝扎件包括导向部和缝线,缝线的端部设置有弹性阻挡件,导向部开设有供所述缝线贯穿的第一导向腔,弹性阻挡件处于压缩状态的宽度大于第一导向腔的直径;导向件开设有供缝扎件贯穿的第二导向腔,导向件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操作件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操作件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供弹性阻挡件贯穿的通道,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供缝扎件贯穿的第三导向腔,且通道与第三导向腔相对设置。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缝扎装置有悖于常规的缝合习惯,在前端刺入组织时操作不便,进而降低医生缝扎手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背景技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或者浅静脉结扎是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结扎方法需要在皮肤上做切口,然后将静脉挑出进行结扎。该方法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微创的浅静脉结扎方法应运而生,公告号为CN2098994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皮大隐静脉缝扎手术的缝扎器,公告号为CN2091367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静脉血管微创结扎缝合器,公告号为CN2111312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状组织缝扎器,3种缝扎装置均可完成经皮微创缝扎大隐静脉。但该3种缝扎装置均一体成型,进入体内的部分与体外部分处于同一轴线,此种结构的装置有悖于常规的缝合习惯(缝针与持针器的轴线相垂直),在前端刺入组织时操作多有不便,进而降低医生的缝扎手感。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尤其用于大隐静脉的缝扎。该缝扎装置采用操作件和导向件转动的连接方式,可以更好的方便操作,解决了缝扎装置有悖于常规的缝合习惯,在前端刺入组织时操作不便,进而降低医生缝扎手感的问题,并且该装置一次缝合即可完成缝线包埋,在人体内形成回路的缝线不会包绕过多的血管周围组织,打结牢固,缝扎效果好,同时还减小了手术的创伤面积,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包括:
缝扎件,包括导向部和缝线,所述缝线的端部设置有弹性阻挡件,所述导向部开设有供所述缝线贯穿的第一导向腔,所述弹性阻挡件处于压缩状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腔的直径;
导向件,开设有供所述缝扎件贯穿的第二导向腔,所述导向件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操作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操作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弹性阻挡件贯穿的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供所述缝扎件贯穿的第三导向腔,所述弹性阻挡件处于伸展状态的宽度大于所述通道的直径,且所述通道与所述第三导向腔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弹性阻挡件将所述缝线阻挡在所述导向部的顶端,防止所述缝线退回到所述导向部,所述操作件进入人体内指定位置后,所述导向部带动所述弹性阻挡件和所述缝线朝向所述通道运动,直至所述弹性阻挡件贯穿于所述通道,由于所述弹性阻挡件处于伸展状态的宽度大于所述通道的直径,所以所述缝线能够在所述弹性阻挡件的阻挡下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将所述导向部抽出体外,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缝线包饶过血管并将所述缝线带出人体外,从而完成所述缝线的打结;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可以更好的方便操作,解决了缝扎装置有悖于常规的缝合习惯,在前端刺入组织时操作不便,进而降低医生缝扎手感的问题,并且该装置一次缝合即可完成缝线包埋,在人体内形成回路的缝线不会包绕过多的血管周围组织,打结牢固,缝扎效果好,同时还减小了手术的创伤面积,实用性强。
可选的,所述缝扎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适配而实现转动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实现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缝扎装置在前端刺入组织时操作更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卡扣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扣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卡扣块,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扣块。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卡扣块和卡扣槽实现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缝扎装置在前端刺入组织时操作更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任意一个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定位槽的设置,使得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导向件能够在一个方位上固定。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三定位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不同位置且靠近所述操作件,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其有益效果在于:多个定位槽的设置,使得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导向件能够在不同方位上固定,从而使得所述缝扎装置能够实现灵活应用。
可选的,当所述定位块卡扣于所述第二定位槽时,所述通道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导向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的中心轴线重合。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通道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导向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的中心轴线重合时,使得所述导向部带动所述弹性阻挡件和所述缝线能够顺利地从所述第二导向腔运动到所述第三导向腔,并使得所述弹性阻挡件穿过所述通道,从而使得所述缝扎装置完成对血管的包饶。
可选的,所述操作件包括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与所述第二操作部呈夹角连接设置,所述夹角为70°~120°,所述第二操作部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与所述第二操作部呈夹角连接设置,所述夹角为70°~120°,使得操作件能够更好地进入到人体,并顺利到达指定位置。
可选的,所述操作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使得操作件整体结构更加牢固,防止操作件各部件之间发生断裂。
可选的,所述操作件还包括尖端,所述尖端设置于所述操作件远离所述导向件的端部。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尖端的设置,能够使得所述缝扎装置更容易进入人体内。
可选的,所述缝扎装置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于所述导向件的外部。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握持部,增加所述握持部与手部之间的摩擦,使得所述缝扎装置不容易从手部脱落。
可选的,所述导向件、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导向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握持部的材料为弹性材料。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导向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缝扎装置进入人体时不易变形;所述握持部的材料为弹性材料,增加所述握持部与手部之间的舒适感。
可选的,所述缝线的材料为人体不可吸收材料和人体可吸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缝线的材料为人体不可吸收材料。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缝线的材料为人体不可吸收材料,使得所述缝扎装置缝扎的效果持续时间更长,且所述不可吸收材料的价格便宜。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缝线的材料为人体可吸收材料。有益效果在于:所述人体可吸收材料能够被人体吸收,不需要二次手术将所述缝线取出人体内,从而能够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缝扎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缝扎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导向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导向件的剖面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操作件为弧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操作件为V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操作件的剖面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卡扣于第一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卡扣于第二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卡扣于第三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缝扎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缝扎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导向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导向件的剖面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操作件为弧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操作件为V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操作件的剖面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述缝扎装置1包括缝扎件11、导向件12和操作件13;所述缝扎件11包括导向部111和缝线112,所述缝线112的端部设置有弹性阻挡件113,所述导向部111开设有供所述缝线112贯穿的第一导向腔1111,所述弹性阻挡件113处于压缩状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腔1111的直径;所述导向件12开设有供所述缝扎件11贯穿的第二导向腔121,所述导向件12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图中未标示);所述操作件13包括第二连接部134,所述第二连接部134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图中未标示)转动连接,所述操作件13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34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弹性阻挡件113贯穿的通道131,所述第二连接部134开设有供所述缝扎件11贯穿的第三导向腔1341,所述弹性阻挡件113处于伸展状态的宽度大于所述通道131的直径,且所述通道131与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相对设置。
具体的,所述弹性阻挡件将所述缝线阻挡在所述导向部的顶端,防止所述缝线退回到所述导向部,所述操作件进入人体内指定位置后,所述导向部带动所述弹性阻挡件和所述缝线朝向所述通道运动,直至所述弹性阻挡件贯穿于所述通道,由于所述弹性阻挡件处于伸展状态的宽度大于所述通道的直径,所以所述缝线能够在所述弹性阻挡件的阻挡下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将所述导向部抽出体外,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缝线包饶过血管并将所述缝线带出人体外,从而完成所述缝线的打结;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可以更好的方便操作,解决了缝扎装置有悖于常规的缝合习惯,在前端刺入组织时操作不便,进而降低医生缝扎手感的问题,并且该装置一次缝合即可完成缝线包埋,在人体内形成回路的缝线不会包绕过多的血管周围组织,打结牢固,缝扎效果好,同时还减小了手术的创伤面积,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7,所述弹性阻挡件113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弹性阻挡件113处于压缩状态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腔121的直径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的直径,从而使得所述导向部111带动所述弹性阻挡件113和所述缝线112在所述第二导向腔121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内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扎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适配而实现转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实现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缝扎装置在前端刺入组织时操作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卡扣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扣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卡扣块,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扣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卡扣块和所述卡扣槽实现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缝扎装置在前端刺入组织时操作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内壁由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围设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更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包括卡扣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卡扣槽相适配的卡扣块(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卡扣块与卡扣槽相适配而实现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和图6,所述第一端面122包括第一卡扣槽1224,所述第二端面123包括第二卡扣槽(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二连接部134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扣槽1224相适配的第一卡扣块1342,同时所述第二连接部134包括与所述第二卡扣槽(图中未标示)相适配的第二卡扣块1343,所述第一连接部(图中未标示)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4通过第一卡扣槽1224和第一卡扣块1342相适配以及第二卡扣槽(图中未标示)和第二卡扣块1343相适配而实现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任意一个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端面中的任意一种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端面中的另一种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定位槽的设置,使得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导向件能够在一个方位上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更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设有所述定位块,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更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7,所述第二连接部134设有所述定位块1344,所述第一端面122设有与所述定位块1344相适配的定位槽(图中未标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述定位槽(图中未标示)包括第一定位槽1221、第二定位槽1222和第三定位槽1223,所述第一定位槽1221、所述第二定位槽1222和所述第三定位槽122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122的不同位置且靠近所述操作件13,所述定位块1344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34,所述导向件12和所述操作件13通过所述定位块1344卡扣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221、所述第二定位槽1222和所述第三定位槽1223中的任意一个,而使所述导向件12和所述操作件13固定在一个方位,同时设置多个所述定位槽(图中未标示),使得所述操作件13和所述导向件12能够固定在不同方位,从而使得所述缝扎装置1能够实现灵活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当所述定位块1344卡扣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221时,所述操作件13相对所述导向件12转动到第一预设位置(图中未标示),所述通道11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的中心轴线重合,且所述通道11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第二导向腔121的中心轴线呈直角;当所述定位块1344卡扣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222时,所述操作件13相对所述导向件12转动到第二预设位置(图中未标示),所述通道113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导向腔12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的中心轴线重合;当所述定位块1344卡扣于所述第三定位槽1223时,所述操作件13相对所述导向件12转动到第三预设位置(图中未标示),所述通道11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的中心轴线重合,且所述通道11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第二导向腔121的中心轴线呈直角;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三预设位置相对设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卡扣于第一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8,当所述定位块1344卡扣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221时,所述操作件13相对所述导向件12转动到第一预设位置。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卡扣于第二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9,当所述定位块1344卡扣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222时,所述操作件13相对所述导向件12转动到第二预设位置。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卡扣于第三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0,当所述定位块1344卡扣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223时,所述操作件13相对所述导向件12转动到第三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第一定位槽1221、所述第二定位槽1222和所述第三定位槽1223围绕所述卡扣槽1224且靠近所述操作件13的一侧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槽1221、所述第二定位槽1222和所述第三定位槽1223围绕所述卡扣槽1224形成一个半圆,所述第一定位槽1221和所述第三定位槽1223位于所述半圆的弧线的两端点,所述第二定位槽1222位于半圆的弧线的中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和图7,当所述定位块1344卡扣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222时,所述通道131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导向腔12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的中心轴线重合。
具体的,所述定位块1344卡扣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222时,所述通道131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导向腔12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所述导向部111带动所述弹性阻挡件113和所述缝线112能够顺利地通过所述第二导向腔121和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从而使得所述弹性阻挡件113穿过所述通道131,所述弹性阻挡件113和所述缝线112在所述操作件13的带动下使得所述缝扎装置1完成对血管的包饶。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包括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与所述第二操作部呈夹角连接设置,所述夹角为70°~120°,所述第二操作部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使得所述操作件能够更好地进入到人体,并顺利到达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使得操作件整体结构更加牢固,防止操作件各部件之间发生断裂。
具体的,所述一体成型式结构是指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完成,即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的材质相同,且该材质通过单次加工就能完成,无需作二次以上加工,运用一体成型工艺的产品较为少见,产品整体没有焊接痕迹,质量更好,使用寿命更长久。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操作件13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一操作部132和所述第二操作部133相接处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操作部132的第一延伸线1321和所述第二操作部133的第二延伸线1331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70~120°。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部132的第一延伸线1321和所述第二操作部133的第二延伸线1331之间的夹角α为70°、80°、90°、100°、110°和120°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部132的第一延伸线1321和所述第二操作部133的第二延伸线1331之间的夹角α为100°。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述操作件13的形状为V形,所述第一操作部132和所述第二操作部133相接处呈尖角,所述第一操作部132的反向延长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33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70~120°。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部132的反向延长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33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α为70°、80°、90°、100°、110°和120°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部132的反向延长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33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α为90°。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和图6,所述操作件13还包括尖端135,所述尖端135位于所述操作件13远离所述导向件12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述缝扎装置1还包括握持部14,所述握持部14设置于所述导向件12的外部。
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在皮肤上切开可供所述操作件13进入的切口,将所述操作件13从切口处穿入到血管的后侧,此时根据具体的手术情况,所述操作件13与所述导向件12的初始相对位置如图8或如图10所示;当所述缝扎件11到达所述第三导向腔1341时,保持所述操作件13的位置不变,转动所述导向件12,使所述操作件13与所述导向件12的相对位置如图9所示;推动所述缝扎件11,使得所述弹性阻挡件113与所述通道131进行对接,然后撤回所述导向部111;通过所述导向件12回拉所述操作件13,在所述操作件13的带动下使得所述缝扎装置1完成对血管的包饶;继续回拉所述导向件12使所述操作件13到体外,此时所述缝线112的两端均位于体外;再配合手术打结器对环绕在血管处的所述缝线112进行打结。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导向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握持部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导向件、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导向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缝扎装置进入人体时不易变形;所述握持部的材料为弹性材料,增加所述握持部与手部之间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导向部由不锈钢材316L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缝线的材料为人体不可吸收材料和人体可吸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线的材料为人体不可吸收材料,使得所述缝扎装置缝扎的效果持续时间更长,且所述不可吸收材料的价格便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线的材料为人体可吸收材料,不需要二次手术将所述缝线取出人体内,从而能够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具体的,在国际标准ISO10993,即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权威标准对其做了明确的定义:系指能够在体内生物环境中被降解与吸收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人体可吸收材料主要可分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其中高分子材料有可吸收性明胶、胶原、壳聚糖、纤维素、聚乳酸等。无机材料主要是指生物降解类陶瓷,即磷酸三钙。可吸收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可吸收材料优化组合而成的材料,可以分为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复合、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之间的复合以及材料与生物活性物质之间的复合。
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实用新型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

Claims (11)

1.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缝扎件,包括导向部和缝线,所述缝线的端部设置有弹性阻挡件,所述导向部开设有供所述缝线贯穿的第一导向腔,所述弹性阻挡件处于压缩状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腔的直径;
导向件,开设有供所述缝扎件贯穿的第二导向腔,所述导向件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操作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操作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弹性阻挡件贯穿的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供所述缝扎件贯穿的第三导向腔,所述弹性阻挡件处于伸展状态的宽度大于所述通道的直径,且所述通道与所述第三导向腔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适配而实现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卡扣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扣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卡扣块,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扣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任意一个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三定位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不同位置且靠近所述操作件,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定位块卡扣于所述第二定位槽时,所述通道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导向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导向腔的中心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与所述第二操作部呈夹角连接设置,所述夹角为70°~120°,所述第二操作部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还包括尖端,所述尖端设置于所述操作件远离所述导向件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于所述导向件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缝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导向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握持部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缝线的材料为人体不可吸收材料和人体可吸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CN202123215482.7U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Active CN217723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5482.7U CN217723588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5482.7U CN217723588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3588U true CN217723588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15482.7U Active CN217723588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3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7909B2 (ja) 内視鏡用縫合器
US8956388B2 (en) Integrated vascular device with puncture site closure component and sealant
US645477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a blood vessel
US7087060B2 (en) Methods for obtaining hemostasis of percutaneous wounds
AU2004272045B2 (en) Articulating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US5074874A (en) Suture device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endoscopic surgery
JP3134288B2 (ja) 心腔内縫合手術用具
US6024747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blood vessels and the like
AU2004270149B2 (en) Articulating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060190037A1 (en) Integrated vascular device with puncture site closure component and sealant and methods of use
CA2613572A1 (en) Bone suture
WO1990014045A1 (en) Suture device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endoscopic surgery
CN108261227A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200987689Y (zh) 一种快速止血缝合钳
CN217723588U (zh) 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CN114209381A (zh) 一种用于经皮静脉血管结扎的缝扎装置
CN2621605Y (zh) 腔镜下肝门血流阻断器
CN209203375U (zh) 一种多头分叉外科缝合装置
JPH0947457A (ja) 埋没縫合用針および埋没縫合用補助具並びに埋没縫合手術法
KR20100058778A (ko) 세포재생 촉진용 의료기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1985538U (zh) 一种h型交联缝合线
CN204562267U (zh) 一种带线双尖静脉曲张缝扎针
CN216221540U (zh) 一种防退线免打结缝合线
KR200455488Y1 (ko) 체내 수술용 봉합사 매듭 조임기
JP3859257B2 (ja) 心腔内縫合手術用縫合糸切断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