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8392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8392U
CN217718392U CN202222145487.5U CN202222145487U CN217718392U CN 217718392 U CN217718392 U CN 217718392U CN 202222145487 U CN202222145487 U CN 202222145487U CN 217718392 U CN217718392 U CN 217718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scanning
shaped
electrodes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54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达仕勋
杨兰兰
樊聪聪
赵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54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8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8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8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条状扫描电极;与条状扫描电极相对设置的多个条状驱动电极;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位于各条状扫描电极和各条状驱动电极之间,并分别位于各条状扫描电极和各条状驱动电极的交叉位置处;控制单元,用于依次向各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控制单元向其中一个条状驱动电极输出所述驱动信号时,不向其他条状驱动电极输出信号,即对其他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高阻态;扫描单元,受控于控制单元依次向各条状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只有同时接收到驱动信号的条状驱动电极和接收到扫描信号的条状扫描电极交叉位置处的对应的电致变色器件能发生颜色变化,从而防止整行串色现象的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简称EC)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如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简称ECD)。电致变色显示因具有较长的稳态维持时间和较低的显示能耗,在新型显示领域被广泛关注。
电致变色显示具有无源驱动和有源驱动两种方式,其中无源驱动方式的制造难度和技术成本都远低于有源驱动方式,成为了低刷新低值易耗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
无源驱动常采用对电致变色器件各电极施加扫描信号的方式实现,然而,由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双向导通特性,容易出现连续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整行串色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以防止整行电致变色器件的串色现象产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条状扫描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多个条状驱动电极,所述条状驱动电极和所述条状扫描电极相对设置;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位于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和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之间,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分别位于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和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的交叉位置处;
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多个条状驱动电极;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依次向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向其中一个所述条状驱动电极输出所述驱动信号时,不向其他所述条状驱动电极输出信号;
扫描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多个条状扫描电极;所述扫描单元受控于所述控制单元依次向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为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扫描单元和所述多个条状驱动电极。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包括多个第一输出引脚;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输出引脚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微控制器,用于提供所述驱动信号;
移位寄存器芯片,连接所述微控制器;
至少一个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分别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所述微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条状驱动电极;所述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受控于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闭合或断开,所述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在闭合状态下将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的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条状驱动电极。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包括多个第二输出引脚,所有的所述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包括的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输出引脚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单元为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单元向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施加的所述扫描信号相同;
所述驱动信号包括:
着色信号,用于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从透明状态转换为着色状态;
褪色信号,用于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从着色状态转换为透明状态;
所述扫描信号和所述着色信号形成的电场与所述扫描信号和所述褪色信号形成的电场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多个信号端子,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侧边处;
多条扫描信号线,所述扫描信号线与所述条状扫描电极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所述条状扫描电极通过对应的所述扫描信号线连接至一个所述信号端子;
多条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所述条状驱动电极通过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连接至一个所述信号端子;
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多个信号端子;
连接器,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扫描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连接器;
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为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多个条状驱动电极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
第二基板,位于所述多个条状扫描电极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
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阻隔层为网格状结构,所述阻隔层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形成多个容置空间,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容置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
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对电极层,位于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电解质层,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对电极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条状扫描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多个条状驱动电极,条状驱动电极和条状扫描电极相对设置;各条状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列,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位于各条状扫描电极和各条状驱动电极之间,各电致变色器件分别位于各条状扫描电极和各条状驱动电极的交叉位置处;控制单元,连接多个条状驱动电极,用于依次向各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控制单元向其中一个条状驱动电极输出所述驱动信号时,不向其他条状驱动电极输出信号;扫描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和多个条状扫描电极,受控于控制单元依次向各条状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控制单元在对其中一个条状驱动电极输出驱动信号时,与其他条状驱动电极之间等效为一断开状态,从而对其他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高阻态,只有同时接收到驱动信号的条状驱动电极和接收到扫描信号的条状扫描电极交叉位置处的对应的电致变色器件能发生颜色变化,从而防止整行串色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各条状电极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隔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发生整行串色现象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改善串色现象的效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发生相邻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串色现象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常规驱动方法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是一种电致变色显示装置,电致变色是指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利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长的稳态维持时间和较低的显示能耗。电致变色显示器件通常包括多个像素化排布的电致变色器件,目前在通过对电致变色器件的各电极施加扫描信号的无源驱动方式进行驱动时,由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双向导通特性,容易出现连续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串色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对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的串色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电致变色显示面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中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多个条状驱动电极13、多个条状扫描电极14和多个电致变色器件15。
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相对设置,通常情况下,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的形状为矩形,在应用于异形显示装置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显示装置中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均为透明基板,可以采用玻璃、树脂等材料进行制作,在应用于柔性显示装置时,也可以采用柔性透明材料进行制作。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各条状电极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如图2所示,多个条状驱动电极13设置在第一基板11面向第二基板12的一侧,各条状驱动电极13沿第二方向X2排列,沿第一方向X1延伸,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交叉,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可以垂直。多个条状扫描电极14设置在第二基板12上,与条状驱动电极13相对,各条状扫描电极14沿第一方向X1排列,沿第二方向X2延伸。
条状驱动电极13与条状扫描电极14可以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先通过溅射沉积等方式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上沉积一层电极材料薄膜,再通过刻蚀等方式制作条状驱动电极13和条状扫描电极14的图案。
多个电致变色器件15位于各条状驱动电极13和各条状扫描电极14之间,并分别位于各条状驱动电极13和各条状扫描电极14的交叉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无源驱动的驱动方式对显示面板1进行控制,具体来说,采用逐行/列扫描的方式依次对条状扫描电极14施加扫描信号,在对其中一个条状扫描电极14施加扫描信号时,依次对各条状驱动电极13施加驱动信号;从而依次使交叉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器件15的两侧产生电场,驱动相应位置的电致变色器件15在着色状态和褪色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在对其他的条状扫描电极14施加扫描信号时,对所有条状驱动电极13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中还包括阻隔层16,阻隔层16的整体形状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相适应,通常可以设置为矩形或方形。阻隔层16位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用于连接和支撑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隔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阻隔层16为设置有多个通孔H的网格状结构,使阻隔层16与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共同形成多个容置空间,各电致变色器件15分别位于各容置空间内。
阻隔层16可以采用光刻胶或OC胶等材料制成,通过在基板上形成整层的光刻胶或OC胶,再经过曝光、显影等工艺形成网格状结构。除此之外,阻隔层16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以及采用其他工艺进行制作,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电致变色器件15对应设置在上述各容置空间内,各电致变色器件15被阻隔层16分隔开,在使用上述无源驱动方式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驱动时,每个电致变色器件15都可以在其对应位置的条状驱动电极13和条状扫描电极14传输的信号下独立的着色或褪色,减少或避免出现在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单点着色时,发生非整行整列的混乱串色现象,实现更好的图像显示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5包括:电致变色层151、电解质层152和对电极层153。
电致变色层151位于电致变色器件15所处的容置空间内条状驱动电极13背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电致变色层151可以使用WO3、MoO3、Nb2O5、TiO2、NiO、IrOx、Co2O3、Rh2O3、MnO2等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也可以使用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四硫富瓦烯、紫罗精类、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通过各条状驱动电极13上通过喷墨印刷的方式形成电致变色层151。向电致变色层151施加电压信号时,电解质离子进入电致变色层151,即可引起变色。
对电极层153位于电致变色器件15所处的容置空间内条状扫描电极背离第二基板12的一侧,对电极层153可以使用聚噻吩类聚合物如PEDOT:PSS或部分氧化物如TiO2等材料,可以采用涂布贴合、丝网印刷等工艺制作对电极层153。对电极层153用于存储电解质中的离子,防止或极大减少电致变色层的逆向反应,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稳态显示时间。当向电致变色器件15施加电压信号使电致变色层151着色时,对电极层153储存的部分或全部能使电致变色层151的离子将从对电极层153转移至电致变色层151。
电解质层152位于电致变色层151和对电极层153之间,具有传输通道的作用,用于传导电致变色层151和对电极层153之中的电解质离子。电解质层152可以选用对电致变色层151和对电极层153的相关离子具有高传导性,同时对电子具有较低传导性的材料,从而确保离子可以快速通过电解质层152而忽略电子的转移,提高电致变色层151的着色效率。在具体实施时,电解质层152中可以是高氯酸锂、高氯酸纳等的溶液或固体电解质材料,电解质层152可以使用涂布贴合或丝网印刷等工艺制成。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图。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的制作过程包括:
S01: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互相分立的条状驱动电极;
S02:在各条状驱动电极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形成电致变色层;
S03: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多个互相分立的条状扫描电极;
S04:在条状扫描电极背离第二基板的一侧形成对电极层;
S05:在对电极层或电致变色层上形成电解质层;
S06: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形成阻隔层;基板与阻隔层形成多个容置空间;
S07: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对贴,使电致变色器件位于对应的容置空间内。
其中,电致变色层可以采用喷墨打印工艺进行制作,对电极层和电解质层可以采用涂布贴合或丝网印刷工艺进行制作,阻隔层可以采用光刻工艺进行制作。除此之外,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各膜层以及阻隔层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通过其他工艺进行制作,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改进,还对显示装置的驱动模组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避免出现连续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串色的问题。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发生整行串色现象时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常规驱动方式下,各条状扫描电极14依次被施加扫描信号,各条状驱动电极13依次被施加驱动信号。
在同时对一个电致变色器件施加扫描信号和驱动信号时,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在扫描信号和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变色。将被扫描的电致变色器件称为目标电致变色器件,那么在相关技术中,由于硬件的限制,当目标电致变色器件所在位置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13被施加着色信号时,其他条状驱动电极均被施加褪色信号。由于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双向导通的特性,在对其中一个条状驱动电极施加着色信号而对其他条状驱动电极施加褪色信号时,褪色信号会被该条状驱动电极对应位置上的各电致变色器件传输至各条状扫描电极上,当对目标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着色信号时,除被施加扫描信号的条状扫描电极与施加着色信号的条状驱动电极之间可以形成电场外,该条状驱动电极与其他各条状扫描电极之间也可以形成电场,被施加着色信号的条状驱动电极所在行的所有电致变色器件均被着色,导致出现整行串色的现象。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结构,可以避免发生整行串色的问题。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控制单元2和扫描单元3。
显示面板1为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中包括多个像素化排布的电致变色器件,每个电致变色器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独立地在着色状态和褪色状态之间发生转变,使显示面板1上显示出不同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连接控制单元2和扫描单元3,受控制单元2和扫描单元3的控制。
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1的至少一个侧边处设置有接线区10,接线区10内设置有多个信号端子,用于连接控制单元2和扫描单元3。
具体来说,信号端子通过连接走线与条状驱动电极13和条状扫描电极14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连接条状驱动电极13的走线称为驱动信号线,将连接条状扫描电极14的走线称为扫描信号线。驱动信号线与条状驱动电极13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条状驱动电极13通过对应的驱动信号线连接至一个信号端子;扫描信号线与条状扫描电极14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条状扫描电极14通过对应的扫描信号线连接至一个信号端子。
在具体实施中,驱动信号线的数量与条状驱动电极的数量相等;扫描信号线的数量与条状扫描电极的数量相等;信号端子的数量与条状驱动电极和条状扫描电极的数量之和相等,其数量均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设计需求增加或减少,在此对驱动信号线、扫描信号线和信号端子的数量均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中包括至少一个芯片,各芯片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制成,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等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隧道布线等方法将各部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
控制单元2包括多个输出引脚,多个输出引脚与接线区10中的部分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连接,这部分信号端子通过对应的驱动信号线连接至各条状驱动电极13上,由此,控制单元2的输出信号可以传输至显示面板1中的条状驱动电极13上,控制单元2用于向各条状驱动电极13提供驱动信号。
控制单元2依次向各条状驱动电极13提供驱动信号,且控制单元2在向其中一个条状驱动电极13输出驱动信号时,不向其他条状驱动电极13输出信号,即控制单元2与其他驱动电极13之间等效为断开或悬空状态,从而对其他条状驱动电极13提供高阻态。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使用需求选择能实现上述效果的芯片,或通过合适的连接方式连接各芯片以实现上述效果,在此对控制单元中使用的芯片的数量、种类和型号不做限定。
扫描单元3中包括至少一个芯片,扫描单元3包括多个输出引脚,多个输出引脚与接线区10中的部分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连接,这部分信号端子通过对应的扫描信号线连接至各条状扫描电极14上,由此,扫描单元3的输出信号可以传输至显示面板1中的多个条状扫描电极14上,扫描单元3用于向各条状扫描电极14提供扫描信号。同时,扫描单元3与控制单元2连接,且扫描单元3受控于控制单元2依次向各条状扫描电极14输出扫描信号。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选择能实现上述效果的芯片作为扫描单元,在此对扫描单元中使用的芯片的数量、种类和型号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扫描单元依次向各条状扫描电极施加的扫描信号可以相同,控制单元依次向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的驱动信号可以包括着色信号和褪色信号。其中,着色信号用于使电致变色器件从透明状态转换为着色状态,这一过程为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过程;褪色信号用于使电致变色器件从着色状态转换为透明状态,这一过程为电致变色器件的褪色过程。当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扫描电极被施加扫描信号,同时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被施加驱动信号时,两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使目标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之间发生离子迁移,进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致使目标电致变色器件着色或者褪色。
在具体实施时,通常扫描信号为固定电位信号,驱动信号为高低电位信号。例如,着色信号为高电位信号,褪色信号为低电位信号,扫描信号的电位处于高低电位之间,且扫描信号和着色信号形成的电场与扫描信号和褪色信号形成的电场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在对电致变色器件施加一定大小的电场时,电致变色材料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电致变色器件着色,由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双稳态特性,在电致变色器件被着色之后可以撤去施加的着色信号,电致变色器件仍可保持着色状态直致被施加褪色信号后再转换为透明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现象是稳定且可逆的,在对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两电极施加极性相反的电场时,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褪色,上述着色时的电场和褪色时的电场大小可以相等。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压值,以达到使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的效果。
举例来说,着色信号的电压值为3V,褪色信号的电压值为0V,扫描信号的电压值为1.5V,仅用较小的电压就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变色,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能耗。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改善串色现象的效果图。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结构对显示面板1进行驱动时,扫描单元3采用逐行/列扫描的方式依次对条状扫描电极14施加扫描信号,扫描单元3在对其中一个条状扫描电极14施加扫描信号时,控制单元2对各条状驱动电极13进行逐行/列扫描;控制单元2在对其中一个条状驱动电极13施加驱动信号时,对其他条状电极13提供高阻态,从而避免被施加驱动信号的条状驱动电极与各条状扫描电极之间均形成电场,避免整行串色的问题。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式时,只有被施加扫描信号的条状扫描电极和被施加驱动信号的条状驱动电极的交叉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器件15的两侧产生电场,驱动该位置的电致变色器件15在着色状态和褪色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在扫描至下一个条状驱动电极13时,前一个条状驱动电极13对应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器件15可以维持原有的着色或褪色状态。在依次对其他的条状扫描电极14施加扫描信号时,对所有条状驱动电极13重复上述过程,使所有的电致变色器件15都处于各自待显示的着色或褪色状态,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如图7所示,以显示面板1的其中一个电致变色器件为例,扫描单元3在对电致变色器件N对应位置的条状扫描电极14施加扫描信号时,控制单元2对各条状驱动电极13进行逐行/列扫描,且控制单元2在对电致变色器件N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驱动信号时,对其他条状驱动电极不提供任何信号,即控制单元2与其他条状驱动电极之间等效为一断开状态,从而对其他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高阻态,由此避免了产生整行串色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扫描单元3可以为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中可以包括多个模拟开关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简称CMOS)模拟开关等,每个模拟开关都有输入、输出、控制三个端子,可以传输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其中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以互换。具体来说,模拟开关可以采用p型CMOS模拟开关或n型CMOS模拟开关,当模拟开关为n型CMOS模拟开关时,对模拟开关的控制端加高电平时模拟开关导通,加低电平时模拟开关截止;当模拟开关为p型CMOS模拟开关时,对模拟开关的控制端加低电平时模拟开关导通,加高电平时模拟开关截止。模拟开关导通时,导通电阻很小;模拟开关截止时,呈现很高的阻抗,可以看作开路。
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与控制单元2连接,且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包括多个输出引脚,与条状扫描电极一一对应连接,由此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在控制单元2的控制下,依次向各条状扫描电极输出扫描信号,并且,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在向其中一个条状扫描电极输出扫描信号时,不向其他条状扫描电极输出扫描信号。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单元2为微控制器21,扫描单元3为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30。微控制器21包括多个第一输出引脚,其数量与条状驱动电极13的数量相等,并与条状驱动电极13一一对应连接。具体来说,第一输出引脚通过与显示面板1中的接线区10中的各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再由这部分信号端子分别通过其对应的驱动信号线连接至各条状驱动电极13上。
微控制器21将存储器、定时/计数器、I/O接口等集成在芯片上。在具体实施时,微控制器21可以控制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30向各条状扫描电极14依次输出扫描信号,同时通过各第一输出引脚依次向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驱动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微控制器21在通过其中一个第一输出引脚向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13传输驱动信号时,其他第一输出引脚上没有信号输出至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13,即微控制器21可以向其他条状驱动电极13提供高阻态,因此在扫描过程中,只有同时接收到驱动信号的条状驱动电极13和接收到扫描信号的条状扫描电极14的交叉位置处对应的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变色,而不影响其他的电致变色器件,避免整行串色现象的产生。
微控制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高速度、高性能等优点,仅用微控制器一个部件作为显示装置中的控制单元即可完成对扫描单元和各条状驱动电极的控制,适用于条状驱动电极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简化显示装置,降低驱动电路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控制单元2包括微控制器21、移位寄存器芯片22和至少一个总线模拟开关芯片23,扫描单元3为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30。
微控制器21包括多个第一输出引脚,总线模拟开关芯片23包括多个第二输出引脚,微控制器21与移位寄存器芯片22连接;总线模拟开关芯片23分别连接微控制器21、移位寄存器芯片22和各条状驱动电极13。其中,各总线模拟开关芯片23的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连接各条状驱动电极13,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与条状驱动电极13的数量相等,并与条状驱动电极13一一对应连接。在具体实施时,总线模拟开关芯片23的数量可以根据条状驱动电极的数量进行调整,使得所有的总线模拟开关芯片23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与条状驱动电极的数量相等,在此对总线模拟开关芯片的数量不做限定。
移位寄存器芯片22可以由若干个锁存器或触发器连接而成,具有储存代码和移位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位寄存器芯片22受微控制器21的控制,可以用于控制各总线模拟开关芯片23的闭合或断开。
总线模拟开关芯片23可以包含多个CMOS模拟开关,CMOS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移位寄存器芯片22,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21的第一输出引脚,输出端连接各条状驱动电极13。当移位寄存器芯片22向其中一个CMOS模拟开关输出闭合控制信号时,向其它各COMS模拟开关输出断开控制信号,那么只有闭合的CMOS模拟开关将微控制器21输出的驱动信号从其输入端传输至输出端,从而加载至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13,使对应的电致变色器件15着色或褪色。其它断开的CMOS模拟开关不向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13输出信号,由此,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可以实现在向其中一个条状驱动电极输出微控制器提供的驱动信号的同时,不向其他的条状驱动电极输出信号,即为其他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高阻态。采用如图9所示的驱动结构也可以避免整行串色的现象发生。
在条状驱动电极数量较多的显示装置中,还可以设置多个总线模拟开关芯片,以减少对微控制器的引脚数量的需求,降低较复杂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路的制作难度。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4、连接器5和电源6。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4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等为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覆铜、压干膜、曝光、显影、刻蚀等工艺流程在基材上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柔性电路板4上包括多个绑定引脚,将柔性电极板的绑定引脚与显示面板上的信号端子一一对应绑定,可以实现FPC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数据连通。
因柔性电路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的特点,可以将柔性电路板弯曲至显示面板背面连接相应器件,不占用显示面板边框较大空间,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连接器5包括底座和接触部分,底座通常为矩形形状,接触部分有两种类型:端子和插针,具体形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连接器5用于将需要连接的两部分导体或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控制单元2和扫描单元3连接连接器5,连接器5连接柔性电路板4。在具体实施时,连接器5可以通过插针或端子的方式与柔性电路板4连接,控制单元2和扫描单元3可以通过各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至连接器5,即可以通过连接器5和柔性电路板4形成通路,将控制单元2输出的驱动信号和扫描单元3输出的扫描信号分别传输至对应的各条状驱动电极13和各条状扫描电极14上。
电源6连接控制单元2,为控制单元2供电。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使用NFC芯片,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供电功能的芯片,在此对电源芯片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可以用于在驱动上述任一显示装置时解决相邻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的串色问题。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发生相邻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串色现象的示意图。
以无源驱动方式使用常规的驱动时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时,随着扫描的进行,由于电致变色器件的超级电容特性,每一个处于着色状态的电致变色器件都相当于一个电池,会对周围的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充电,导致周围的电致变色器件逐渐变色,随着被着色的电致变色器件的数量增加,对周围电致变色器件的影响也会逐渐加重。
如图11所示,以显示面板1中的其中一个电致变色器件为例,当条状扫描电极14接收到扫描信号且条状驱动电极13接收到着色信号时,二者交叉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器件N着色,在该条状驱动电极13接收到褪色信号之前,电致变色器件N在后续的扫描过程中保持着色状态。处于着色状态的电致变色器件N相当于一个电池,其产生的电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使其周围处于透明态的电致变色器件逐渐被着色,出现相邻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串色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串色问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包括:
S1、根据待显示图像确定各电致变色器件的待显示状态;
S2、在电致变色器件的待显示状态为着色状态时,驱动模块向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扫描电极施加扫描信号,向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先施加着色信号再施加放电信号。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模块,其中驱动模块具体可以包括控制单元和扫描单元,驱动模块连接显示面板中的各条状扫描电极和各条状驱动电极,可以用于向各条状扫描电极输出扫描信号,向各条状驱动电极输出驱动信号和放电信号。
步骤S1中各电致变色器件的待显示状态包括着色状态和褪色状态,只有在电致变色器件处于着色状态时才会出现上述相邻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串色的问题,在电致变色器件的待显示状态为褪色状态时,使用常规驱动时序控制即可。因此,当电致变色器件的待显示状态为褪色状态时,驱动模块向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扫描电极施加扫描信号,向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褪色信号。
步骤S2中,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具有良好的储能性能,使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超级电容的特性,在驱动模块向条状驱动电极施加着色信号的过程中,电致变色材料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电致变色器件逐渐转变为着色状态,同时电荷会积累至电致变色器件中被储存,此时的电致变色器件相当于一个电池,其产生的电场会对周围的电致变色器件造成影响而产生串色现象。
因此,在驱动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着色时,驱动模块先对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着色信号,使电致变色器件着色;而后还对处于着色状态的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放电信号,用于在保持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状态不变的情况下,释放掉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积累的电荷,避免其形成的电场对周围的电致变色器件产生影响。
由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状态可逆的性质,着色信号和扫描信号形成的电场和放电信号和扫描信号形成的电场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在具体实施时,放电信号可以是与褪色信号相同的信号,例如,放电信号和褪色信号均可以采用低电位信号,着色信号可以采用高电位信号。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号对电致变色器件放电,以达到使电致变色器件保持着色状态的同时释放电荷的效果。
图13为常规驱动方法的驱动时序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在常规的驱动时序下,驱动模块向条状驱动电极施加着色信号的时长为一个着色周期T1,驱动模块向条状扫描电极施加褪色信号的时长为一个褪色周期T2。其中,着色周期T1和褪色周期T2的时长可以相等,在一个着色周期T1结束时,电致变色器件在着色信号和扫描信号形成的电场下转变为着色状态,并有电荷在内部积累,在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接收到褪色信号之前,该电致变色器件保持着色状态,并且内部积累的电荷作为电池向周围的电致变色器件充电,对周围的其他电致变色器件造成影响,发生串色现象。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驱动时序下,驱动模块向条状驱动电极施加着色信号的时长t1和施加放电信号的时长t2之和为一个着色周期T1,驱动模块向条状扫描电极施加褪色信号的时长为一个褪色周期T2。
由于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电致变色现象是可逆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在一个着色周期T1内着色,那么在一个相同的时间内可以褪色,即一个着色周期T1和一个褪色周期T2的时长可以相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同一个着色周期T1内,驱动模块向条状驱动电极施加着色信号的时长t1大于施加放电信号的时长t2,且施加放电信号的时长t2占着色周期T1的1%~5%,由此避免放电过程对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放电信号是一个持续时间很短的瞬时信号,而电致变色器件从透明状态转变为着色状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于同一个着色周期T1,在驱动模块向条状驱动电极施加着色信号的时长t1内,电致变色器件可以从透明状态转变为着色状态,并且由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双稳态特性,撤去着色信号后,电致变色器件可以继续保持着色状态;此时向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放电信号,由于施加放电信号的时长t2很短,放电信号和扫描信号形成的电场仅能释放电致变色器件中储存的电荷,而不能使电致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电致变色器件无法实现从着色状态到透明状态的转变,仍然保持着色状态,但此时电致变色器件中没有了积累的电荷,不会形成电场对周围的电致变色器件产生影响,避免了串色现象的产生。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情况调整着色周期T1的时长,也可以在上述的时间比例内调整驱动模块向条状驱动电极施加放电信号的时长t2。举例来说,一个着色周期T1的时长可以为100ms,其中驱动模块向条状驱动电极施加放电信号的时长t2为1~5ms,由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使电致变色器件着色,并防止串色现象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的效率和显示图像的质量。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相邻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串色的问题。
参照图1、图2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条状扫描电极14、多个条状驱动电极13、多个电致变色器件15和驱动模块E。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条状扫描电极14沿第一方向X1排列,沿第二方向X2延伸,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交叉;多个条状驱动电极13与条状扫描电极14相对设置,各条状驱动电极13沿第二方向X2排列,沿第一方向X1延伸;多个电致变色器件15位于各条状扫描电极14和各条状驱动电极13之间,且各电致变色器件15分别位于各条状扫描电极14和各条状驱动电极13的交叉位置处。各电致变色器件15可以在各条状驱动电极13和各条状扫描电极14传输的信号形成电场作用下发生颜色变化。
如图6所示,驱动模块E连接各条状扫描电极14和条状驱动电极13。具体的,驱动模块E可以包括控制单元2和扫描单元3,控制单元2连接多个条状驱动电极13,用于依次向各条状驱动电极13提供驱动信号,且控制单元E向其中一个条状驱动电极13输出驱动信号时,不向其它条状驱动电极13输出信号;扫描单元3连接控制单元2和多个条状扫描电极14,扫描单元3受控于控制单元2依次向各条状扫描电极14提供扫描信号。
驱动模块E可以用于根据显示图像确定各电致变色器件的待显示状态;在电致变色器件的待显示状态为着色状态时,驱动单元向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扫描电极施加扫描信号,向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先施加着色信号再施加放电信号,其中着色信号和扫描信号形成的电场与放电信号和扫描信号形成的电场极性相反;在电致变色器件的待显示状态为褪色状态时,向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扫描电极施加扫描信号,向该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褪色信号,其中放电信号和褪色信号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驱动模块通过在一个着色周期内的驱动时序末端向处于着色状态的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一个瞬时放电信号,在保持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状态不变的情况下,释放掉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积累的电荷,使该电致变色器件无法形成电场对周围的电致变色器件造成影响,解决了相邻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串色的问题。
根据第一实用新型构思,在电致变色显示面板中相对设置相互交叉的多个条状驱动电极和多个条状扫描电极,并将电致变色器件设置于各交叉位置处,在各条状电极上施加信号即可使电致变色器件的颜色发生变化,仅通过一个条状电极就可以向整行/列电致变色器件传输信号,可以减少电极的使用数量,提高驱动的效率。
根据第二实用新型构思,在各电致变色器件中设置对电极层,选择合适的对电极层材料,可以用于存储电解质中的离子,防止或极大减少电致变色层的逆向反应,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稳态显示时间。
根据第三实用新型构思,在电致变色显示面板中设置阻隔层,将多个电致变色器件分隔开,在使用无源驱动方式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驱动时,每个电致变色器件都可以在其对应位置的条状驱动电极和条状扫描电极传输的信号下独立的着色或褪色,减少或避免出现在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着色时发生非整行整列的混乱串色现象,实现更好的图像显示效果。
根据第四实用新型构思,控制单元连接多个条状驱动电极,依次向各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且控制单元在向其中一个条状驱动电极输出驱动信号时,对其他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高阻态;扫描单元依次连接多个条状扫描电极,依次向各条状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只有同时接收到驱动信号的条状驱动电极和接收到扫描信号的条状扫描电极交叉位置处的对应的电致变色器件能发生颜色变化,防止了整行串色现象产生。
根据第五实用新型构思,使用微控制器作为控制单元,使用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作为扫描单元,仅用微控制器一个部件作为显示装置中的控制单元即可完成对扫描单元和各条状驱动电极的控制,适用于条状驱动电极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简化显示装置,降低驱动电路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
根据第六实用新型构思,使用微控制器、移位寄存器芯片和至少一个总线模拟开关芯片连接作为控制单元,使用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作为扫描单元,可以使用于条状驱动电极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总线模拟开关芯片的数量,减少对微控制器的引脚数量的需求,降低较复杂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路的制作难度。
根据第七实用新型构思,使用柔性电路板和连接器连接控制单元、扫描单元和显示面板,可以将柔性电路板弯曲至显示面板背面连接相应器件,不占用显示面板边框较大空间,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根据第八实用新型构思,通过在一个着色周期内的驱动时序末端向处于着色状态的电致变色器件对应的条状驱动电极施加一个瞬时放电信号,在保持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状态不变的情况下,释放掉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积累的电荷,使该电致变色器件无法形成电场对周围的电致变色器件造成影响,解决了相邻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串色的问题。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条状扫描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多个条状驱动电极,所述条状驱动电极和所述条状扫描电极相对设置;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位于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和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之间,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分别位于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和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的交叉位置处;
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多个条状驱动电极;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依次向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向其中一个所述条状驱动电极输出所述驱动信号时,不向其他所述条状驱动电极输出信号;
扫描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多个条状扫描电极;所述扫描单元受控于所述控制单元依次向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扫描单元和所述多个条状驱动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包括多个第一输出引脚;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输出引脚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微控制器,用于提供所述驱动信号;
移位寄存器芯片,连接所述微控制器;
至少一个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分别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所述微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条状驱动电极;所述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受控于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闭合或断开,所述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在闭合状态下将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的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条状驱动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包括多个第二输出引脚,所有的所述总线模拟开关芯片包括的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输出引脚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单元为多路复用模拟开关芯片。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单元向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施加的所述扫描信号相同;
所述驱动信号包括:
着色信号,用于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从透明状态转换为着色状态;
褪色信号,用于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从着色状态转换为透明状态;
所述扫描信号和所述着色信号形成的电场与所述扫描信号和所述褪色信号形成的电场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信号端子,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侧边处;
多条扫描信号线,所述扫描信号线与所述条状扫描电极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所述条状扫描电极通过对应的所述扫描信号线连接至一个所述信号端子;
多条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条状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所述条状驱动电极通过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连接至一个所述信号端子;
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多个信号端子;
连接器,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扫描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连接器;
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为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多个条状驱动电极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
第二基板,位于所述多个条状扫描电极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
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阻隔层为网格状结构,所述阻隔层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形成多个容置空间,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容置空间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
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条状驱动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对电极层,位于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条状扫描电极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电解质层,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对电极层之间。
CN202222145487.5U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718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5487.5U CN217718392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5487.5U CN217718392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8392U true CN217718392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5487.5U Active CN217718392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8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9323B2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72181B1 (ko) 전기 변색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6992808B2 (en)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deposition-type display device
US4450440A (en) Construction of an epid bar graph
CN102707510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显示器及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
US11927865B2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with side-by-sid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675585A (zh) 具有单元内堆叠的单色电色层的全色电致变色显示器
US970986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5047143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21771839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08180999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装置
JP5774111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CN115327830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12027352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デバイス
CN212675329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以及显示装置
CN201418093Y (zh) 电致变色手机
KR100950359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11856831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控制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JP200402939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5607362A (zh) 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基板
CN113189811A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0503922A (zh) 显示装置
CN220438722U (zh)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US20240160074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s having n-doped conductive polymer as transparent conducting layer, ion storage layer, and/or electrochromic layer
CN109100898A (zh) 一种彩色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