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8368U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8368U
CN217718368U CN202221425908.3U CN202221425908U CN217718368U CN 217718368 U CN217718368 U CN 217718368U CN 202221425908 U CN202221425908 U CN 202221425908U CN 217718368 U CN217718368 U CN 217718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diffusion pla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259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祥群
余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259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8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8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8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支撑单元,显示装置包括边框、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背板;边框和背板共同围成容置腔,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均设置于容置腔内;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光源和弹性承托件,扩散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光源位于扩散板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弹性承托件的第一端和背板相对固定,第二端朝向扩散板伸出,且弹性承托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在弹性承托件承受压力时产生变化;支撑单元支撑于背板,且背板的下边缘朝向远离支撑单元的一侧伸出,以使显示面板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设备在触控操作时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通常用于为用户提供图像、文字等图像信息。
对于直下式背光的显示设备,其包括背板、背光模组和设置在背光模组前侧的扩散板、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设置在背板上的光源,背板和扩散板之间形成混光间隙。用户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操作时,显示设备可显示预设的图像信息。
然而,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显示设备内部的结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设备,其在触控操作时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支撑单元,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边框、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背板;所述边框和所述背板共同围成容置腔,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光源和弹性承托件,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扩散板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弹性承托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背板相对固定,第二端朝向所述扩散板伸出,且所述弹性承托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弹性承托件承受压力时产生变化;所述支撑单元支撑于所述背板,且所述背板的下边缘朝向远离所述支撑单元的一侧伸出,以使所述显示面板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设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承托件具有可弯折的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内部中空,以构成薄壁结构,所述弹性变形部被配置为在承受压力时发生弹性变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变形部内腔的横截面尺寸从靠近所述支撑单元到远离所述支撑单元的一侧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承托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背板相对固定,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变形部相连,另一端朝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伸出,且所述支撑部的横截面尺寸从靠近所述支撑单元的一端到远离所述支撑单元的一端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内腔内设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内腔的相对的两侧壁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承托件的背离所述支撑单元一端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0.5mm;或者,所述弹性承托件和所述扩散板弹性抵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承托件为弹性塑胶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挂架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连接于所述挂架,并向背离所述挂架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挂架的伸出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挂架的伸出长度,以使所述显示装置相对于竖直面倾斜支撑。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灯板上,且所述弹性承托件固定于所述灯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边框为触控感应边框,且所述边框被配置为感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触控操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设备,通过在扩散板和灯板之间设置弹性承托件,并将背板倾斜连接在支撑单元上,可有效降低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显示面板和扩散板的起伏程度,同时,通过设置弹性承托件,还可以避免扩散板出现变形,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显示设备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设备;
100-显示面板;
200-扩散板;
300-光学膜片;
400-灯板;410-光源;
500-弹性承托件;510-弹性变形部;520-支撑部;
600-背板;
700-支撑单元;
810-第一连接件;820-第二连接件;
a-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对于直下式背光的显示设备,其扩散板与光源之间形成有混光间隙。其中,显示设备的扩散板和显示面板会出现起伏晃动,例如用户对显示设备进行触控操作时扩散板以及显示面板会出现下凹,未进行触控操作时,扩散板以及显示面板会朝向远离背板的一侧恢复变形。并且,扩散板不能恢复变形时,会导致显示设备部分位置处的混光间隙变小,显示设备出现灯影问题,显示设备的结构稳定性较差。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扩散板与背板之间设有弹性承托件,一方面可减小显示面板的起伏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将弹性承托件支撑在扩散板的后侧,可避免扩散板出现下凹变形,且通过将背板倾斜固定在支撑单元上,可减小显示面板在其垂向上的起伏程度,显示设备在触控操作时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10,显示设备10包括显示装置和支撑单元700,其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Display,LCD)设备。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当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设备时,显示面板100包括触控面板和液晶面板,触控面板位于液晶面板上方,而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薄膜晶体管基板以及设置在彩膜基板、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根据触控面板的触控种类,显示面板100可以为不同的种类,例如电容式显示面板、电阻式显示面板等。
显示装置具有天侧、地侧、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具体的,用户使用显示装置,且用户朝向显示面板100时,用户的左侧即为显示装置的左侧,用户的右侧即为显示装置的右侧,显示面板100的朝向用户的一侧即为显示面板100的前侧,显示装置的背离用户的一侧即为显示装置的后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显示装置还包括盖板(未示出),盖板盖设在显示面板100的前侧,盖板可以为玻璃件,用于为显示面板100形成防护。根据需要,显示装置可选择性的设置或者不设置盖板,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200和光源410,扩散板20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扩散板200与显示面板100之间设有增亮膜等其他光学膜片300,光源410位于扩散板200的背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其中,扩散板200的厚度可以为1mm-3mm。光源410用于为显示面板100提供背光源,光源41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410发射的光线朝向扩散板200的一侧射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板400,光源410设置于灯板400上,易于组装。
以直下式背光方式为例,灯板400置在扩散板200的后侧,这样,扩散板200与灯板400之间形成混光间隙,混光间隙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显示装置还包括背板600和边框,边框和背板600共同围成容置腔,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均设置于容置腔内,以为显示面板100、背光模组形成稳定支撑。其中,支撑单元700支撑于背板600,背板600用于固定并支撑显示面板100、背光模组等,显示面板100、背光模组依次设置在背板600的前侧,边框包围于显示面板100、背光模组的周向边缘的外侧。其中,背板600为金属件,强度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显示面板包括触控显示面板时,边框为触控感应边框,且边框被配置为感应在显示面板上的触控操作,以便于用户通过触控操作实现对显示装置的使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弹性承托件500,弹性承托件500的第一端与背板600相对固定,第二端朝向扩散板200伸出,即弹性承托件500设置在扩散板200和灯板400之间的混光间隙内,且弹性承托件500固定于灯板400。
其中,弹性承托件500可通过卡接、螺接、粘接等方式与灯板400固定连接,例如,弹性承托件500可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在灯板400上。弹性承托件500可以为透明材质件,例如其材质可以为玻璃纤维,韧性较好,不易断裂。或者,弹性承托件500的外壁面上涂覆光学材料,用于反射光源410发射的光线,以避免显示面板100出现亮暗不均匀的状况。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弹性承托件500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多个弹性承托件500间隔设置,以使显示装置的不同位置处的混光间隙均位于预设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承托件5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在弹性承托件500承受压力时产生变化,即弹性承托件500具有弹性力,且可在受压时发生压缩变形,并在外力脱离时恢复变形。
这样,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扩散板200下凹,混光间隙变小,弹性承托件500会受压压缩,相应的,扩散板200也会受到弹性承托件500的抵压,以避免显示面板100和扩散板200出现较大的起伏变形,也就是说,用户对显示装置进行触控操作、显示装置的生产运输过程中显示面板100受到外力作用等情况下,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100和扩散板200均不会出现较大的起伏晃动,显示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且当用户未进行触控操作时,例如在相邻两个触控操作之间,弹性承托件500恢复变形,下凹的扩散板200会在弹性承托件500的顶推下恢复变形,也就可以避免扩散板200出现受损的下凹变形,显示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较高,且可以避免显示装置的不同位置处的混光间隙不均匀,即避免了显示装置出现灯影问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背板600的下边缘朝向远离支撑单元700的一侧伸出,以使显示面板100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设置。即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与竖直面之间具有夹角a,该夹角a可以小于20°,例如该夹角a为3°-10°,这样,用户可具有较好的视觉体验。
且通过显示面板100倾斜设置,扩散板200的起伏变形(例如用户进行触控操作)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沿显示面板100的垂向,第二部分与显示面板100平行,其中,第二部分可通过边框以及背板600进行缓冲吸收,也就使得扩散板200沿显示面板100垂向的起伏程度降低,显示装置在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的结构稳定性较高,且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物料成本、组装成本等并不会显著增加。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弹性承托件500具有可弯折的弹性变形部510,弹性变形部510被配置为在承受压力时发生弹性变形。这样,通过弹性变形部510的弯折变形,可对扩散板200或灯板400的变形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弹性承托件500出现弯曲、断裂等变形,也就避免了扩散板200出现变形,显示装置出现灯影问题。
例如,用户对显示装置进行触控操作后,弹性变形部510可依靠自身弹性力朝向远离背板600的一侧顶推扩散板200,即可以避免扩散板200出现损伤性的下凹变形。或者,因背板600平整性较差导致灯板400的部分位置凸起,弹性变形部510可吸收灯板400的凸起变形,避免将灯板400的凸起变形传导至扩散板200,进而导致扩散板200出现损伤性的凸起变形,显示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使得弹性变形部510可发生弹性变形,弹性变形部510的内部中空,以构成薄壁结构,这样,通过弹性变形部510的侧壁发生弯曲变形,实现对扩散板200或灯板400变形的缓冲吸收,结构较为简单。
可以理解的,当弹性变形部510内腔的沿显示面板100垂向的两个相对侧壁相接触时,弹性变形部510沿显示面板100垂向的变形量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100和扩散板200允许的变形量,即通过弹性变形部510可对扩散板200和灯板400的变形量进行限制,以避免扩散板200的较大变形导致不能恢复变形。
其中,弹性变形部5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等,通过弹性变形部510侧壁的自身变形,实现对扩散板200或灯板400变形的缓冲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变形部510的侧壁可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侧壁为弧形(未示出)、锯齿形(未示出)等。或者,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变形部510的侧壁包括多个连接壁,每个连接壁均为平面结构,相邻两个连接壁之间具有夹角。
弹性变形部510的内腔可为封闭内腔。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变形部510的侧壁还可具有通孔结构(未示出),此时,弹性变形部510可演化为包括多个弯折的连接片,多个连接片沿弹性承托件500的周向间隔设置,以避免弹性承托件500在受压时出现歪斜,进而不能有效支撑在扩散板200和灯板400之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弹性变形部510内腔的横截面尺寸从靠近支撑单元700到远离支撑单元700的一侧逐渐减小。例如弹性变形部510内腔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如图1所示)、圆弧形(未示出)、椭圆弧形(未示出)等。
这样,弹性变形部510受压时,例如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扩散板200出现起伏变形,弹性变形部510的远离灯板400的端部受到扩散板200的抵压,该端部出现朝向灯板400一侧的受压变形,通过将弹性变形部510的内腔设置为变尺寸的形状,可以使得弹性变形部510的周向侧壁均出现朝向弹性变形部510中心位置的压缩变形,也就是可以避免弹性变形部510出现歪斜变形,弹性承托件500可有效支撑在扩散板200和灯板400之间。
可以理解的,弹性变形部510的内腔沿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延伸,其延伸长度可与弹性承托件500的长度相当,此时,弹性承托件500可演化为薄壁壳状结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优化弹性承托件500的支撑效果,弹性变形部510内腔的延伸长度可小于弹性承托件500高度的一半,这样,弹性承托件500可包括两个部分,即弹性承托件500还包括支撑部520,支撑部520可以支撑柱或支撑板,支撑部520相对于弹性变形部510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不易发生变形,在混光间隙变小时,可有效支撑在扩散板200和灯板400之间,降低扩散板200和显示面板100的起伏程度。
同时,由于弹性变形部510可发生弹性变形,也可以避免显示装置的混光间隙变小时,支撑部520断裂,进而不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弹性承托件500的使用寿命较长。
其中,弹性变形部510与背板相对固定,例如弹性变形部510与灯板400相连,支撑部520的一端与弹性变形部510相连,例如弹性变形部510与支撑部520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弹性变形部510与支撑部520一体成型,支撑部520的另一端朝向扩散板200的一侧伸出。
支撑部520不同位置处的截面尺寸可处处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520的横截面尺寸从靠近支撑单元700的一端到远离支撑单元700的一端逐渐减小,以避免支撑部520的端部阻挡光源410的光线,导致显示面板100出现亮暗不均匀的状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520的端面为弧面或球面,以避免支撑部520与扩散板200相互抵接时,扩散板200的与支撑部520抵接的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支撑部520划伤扩散板200。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弹性变形部510的内腔内设有弹性连接件(未示出),弹性连接件可以为弹簧等,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弹性变形部510内腔的相对的两侧壁连接。其中,用户未对显示装置进行触控操作或者显示装置未处于组装运输状态时,弹性连接件处于自然状态。当扩散板200或灯板400出现变形时,弹性连接件以及弹性变形部510可共同对该变形进行缓冲吸收,降低了扩散板200和显示面板100的起伏变形程度,优化缓冲效果,且也有助于避免扩散板200出现损伤性的变形,避免显示装置出现灯影问题,显示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弹性承托件500的背离支撑单元700一端与扩散板200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0.5mm。例如弹性承托件500的背离灯板400一端与扩散板200之间的间隙可以小于0.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承托件500还可以与扩散板200弹性抵接,即自然状态下,弹性承托件500与扩散板200之间的间隙为零,而由于弹性承托件500上设有可进行缓冲的弹性变形部510,通过弹性变形部510的弹性变形,可避免弹性承托件500与扩散板200之间出现刚性碰撞,也就避免了支撑件划伤扩散板200。此时,即使由于背板600平整性较差,导致灯板400局部凸起,也可通过弹性变形部510的变形,避免显示装置出现漏光的问题。
同时现对于现有技术中,弹性承托件500与扩散板200之间的间隙通常大于1mm,本实施例中弹性承托件500与扩散板200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符合显示装置超薄化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弹性承托件500为弹性塑胶件,例如硅胶、橡胶等,这样,可避免弹性承托件500在受压时发生断裂变形等,使用寿命较长,同时,还可以提高弹性承托件500的弹性变形能力,以优化弹性承托件500的缓冲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得显示面板100倾斜设置,背板600可与支撑单元700转动连接,背板600的转轴可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与水平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背板600还能以预设角度固定在支撑单元700上,其中,支撑单元包括挂架和连接组件,挂架可以为墙壁、壁挂支架、台面支架等,支撑稳定性较高。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810和第二连接件820,第一连接件810和第二连接件820均连接于挂架,并向背离挂架的方向伸出,其中,第一连接件810的两端分别与挂架和背板600连接,例如卡接或螺接,第二连接件820的两端分别与挂架和背板600连接,例如卡接或螺接,连接可靠且组装较为方便。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810和第二连接件820可均为连接杆,结构较为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810位于第二连接件820的上方,且第一连接件810相对于挂架的伸出长度小于第二连接件820相对于挂架的伸出长度,这样,背板600与支撑单元700连接后,显示面板100的下边缘可朝向用户的一侧伸出,以使显示装置相对于竖直面倾斜支撑。其中,第一连接件810的长度和第二连接件820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第一连接件810的长度大于80mm,以便于拆装。第一连接件810和第二连接件820的长度差与夹角a的大小相关,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和支撑单元,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边框、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背板;所述边框和所述背板共同围成容置腔,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光源和弹性承托件,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扩散板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弹性承托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背板相对固定,第二端朝向所述扩散板伸出,且所述弹性承托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弹性承托件承受压力时产生变化;
所述支撑单元支撑于所述背板,且所述背板的下边缘朝向远离所述支撑单元的一侧伸出,以使所述显示面板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承托件具有可弯折的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内部中空,以构成薄壁结构,所述弹性变形部被配置为在承受压力时发生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部内腔的横截面尺寸从靠近所述支撑单元到远离所述支撑单元的一侧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承托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背板相对固定,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变形部相连,另一端朝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伸出,且所述支撑部的横截面尺寸从靠近所述支撑单元的一端到远离所述支撑单元的一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内腔内设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内腔的相对的两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承托件的背离所述支撑单元一端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0.5mm;或者,所述弹性承托件和所述扩散板弹性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承托件为弹性塑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挂架和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连接于所述挂架,并向背离所述挂架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挂架的伸出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挂架的伸出长度,以使所述显示装置相对于竖直面倾斜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灯板上,且所述弹性承托件固定于所述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为触控感应边框,且所述边框被配置为感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触控操作。
CN202221425908.3U 2022-06-08 2022-06-08 显示设备 Active CN217718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5908.3U CN217718368U (zh) 2022-06-08 2022-06-08 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5908.3U CN217718368U (zh) 2022-06-08 2022-06-08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8368U true CN217718368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800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25908.3U Active CN217718368U (zh) 2022-06-08 2022-06-08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8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1670B2 (en) Supporting member for backlight unit, backlight unit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687138B2 (en) Coupling means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0474050C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及其支撑结构
CN103941455B (zh) 用于曲面显示的胶框及使用该胶框的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KR100719658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JP2005346061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モジュール
KR20060047025A (ko) 개선된 지지대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KR2009010011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0359383C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以及其支撑结构
CN110716346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9992784U (zh) 一种支撑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4648114B2 (ja) 表示装置
CN217718368U (zh) 显示设备
US20080030652A1 (en)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
CN101813273B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模块
KR100589780B1 (ko) 엘씨디 패널용 지지대
US20100097784A1 (en) Lamp Positioning Device and the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2788323B (zh) 导光板固定组件
KR10042191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하부커버 결합구조
JP2010145865A (ja) 表示装置
KR10121129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21101211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0295979Y1 (ko) Lcd 모니터 스탠드의 힌지구조
CN219715878U (zh) 扩散板支架及显示模组
KR10121905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