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5121U - 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5121U
CN217715121U CN202221999987.9U CN202221999987U CN217715121U CN 217715121 U CN217715121 U CN 217715121U CN 202221999987 U CN202221999987 U CN 202221999987U CN 217715121 U CN217715121 U CN 217715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assembly
shell
defle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99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文杰
卢刚亮
江伟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mart Fro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mart Fro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mart Fro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mart Fro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99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5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5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5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暖脚器。风道组件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设有过风腔和安装腔,壳体组件上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与安装腔连通,第一出风口的至少部分以及第二出风口与过风腔连通,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在壳体组件上交错设置;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风机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内;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导风板设置在壳体组件上,多个第一导风板位于过风腔内且间隔设置,第一导风板用于将第一出风口的气流导向第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及暖脚器出风噪音低且出风均匀。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脚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暖脚产品通常是通过存储在暖脚产品容腔内的液体加热后进行热传递实现的。这些暖脚产品由于内部存有大量高温热体,当内部的高温热体从产品中渗出时容易烫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暖脚器电器产品。现有的暖脚器产品中热风输出不均匀,导致暖脚器的局部温度较高,个别位置温度较低,且暖脚器内部的气流容易出现紊流现象,噪音高,出风风量低,暖脚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暖脚器出风噪音高,出风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气流紊流,出风噪音低且出风均匀的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过风腔和安装腔,所述壳体组件上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过风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壳体组件上交错设置;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风机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过风腔内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用于将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气流导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本申请公开的风道组件,主要应用于暖脚器产品,壳体组件上开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与安装腔连通,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过风腔连通。风机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安装腔内,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外界气流经进风口进入安装腔,由于安装腔与过风腔连通,气流再经过壳体组件上的第一出风口后,在第一导风板的作用下气流被引导至第二出风口处,然后经第二出风口导至壳体组件外。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在壳体组件上相交错,特别地,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有利于减少风道组件的进风和出风阻力。与此同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的出风风向相交,特别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的出风风向相互垂直,从而方便脚部放置于第二出风口上,方便暖脚。第一导风板位于过风腔内,且多个第一导风板在壳体组件上间隔设置,从而使过风腔被多个第一导风板划分形成多个规则的过风风道,过风腔内的气流被有效梳理,减少了过风腔内气流的紊流,有利于减少出风阻力,提高出风效率,减少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所述过风腔,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下壳体上。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上壳体和下壳体围合形成过风腔,可选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相互拆卸。可选地,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安装腔。其中,第一出风口位于下壳体,第二出风口位于上壳体。可选地,进风口设置在上壳体或下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呈竖直状地设置在所述下壳体或所述上壳体上,所述第一导风板沿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边沿形成斜线段。
上述的风道组件中第一导风板从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向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延伸,从而有利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沿第一导风板之间形成的过风风道均匀导出至上壳体的第二出风口处,有利于减少过风腔内气流紊流,有利于减少噪音,且使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更均匀稳定,风道组件的性能更好。另外,通过将第一导风板靠近第一出风口一侧边沿设置成斜线段,斜线段与第一出风口相配合,使第一出风口处的出风顺延第一导风板的斜线段形成的切向筋,分流气流,气流由下往上,达到从脚底吹拂至脚面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斜线段与远离所述下壳体一侧的所述第一导风板边沿之间的夹角为95°~175°。
上述的风道组件更进一步地限定了:斜线段与远离下壳体一侧的第一导风板边沿之间的夹角为95°~175°。当斜线段与远离下壳体一侧的第一导风板边沿之间的夹角为95°时,气流更容易由下往上。当斜线段与远离下壳体一侧的第一导风板边沿之间的夹角为175°时,既有利于气流由下往上,又有利于气流向远离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传输,提高出风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过风腔内,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与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相交。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地设置了与第一导风板相交的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相交设置,从而将过风风道再进一步分隔形成多个过风小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过风腔内分风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设置在第二导风板长度方向两侧的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第三导风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导风板与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应,所述第三导风板相对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距离。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导风板,第三导风板位于与第二导风板连接的壳体组件上,且第三导风板相对下壳体的高度高于第二导风板相对下壳体的高度,从而使壳体组件内过风腔边角位置处的气流能够有效引导至第二出风口处,减少过风腔气流紊流,有效降低过风噪音。同时能够提高气流的流通效率,提高出风风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能相对所述下壳体移动,所述上壳体相对所述下壳体移动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过风腔内,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部分位于所述上壳体上侧。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上壳体能相对下壳体移动。当上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出风口全部位于过风腔内,第一出风口处的气流能够完全被引导至第二出风口排出外界。当上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出风口的部分位于上壳体上侧,并使第一出风口直接与外界连通,第一出风口的部分气流引导至第二出风口排出外界,同时第一出风口的部分气流直接经第一出风口排出外界,从而结合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位置对不同区域产生出风,气流既能作用于脚面位置,气流同时也能作用于脚背及足部以上位置,提高暖脚器出风的灵活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块,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三限位块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能分别与所述上壳体以及所述下壳体相抵接。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块,且弹性件套设在第三限位块上,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相抵接。可选地,当足部放置在上壳体上时,通过挤压弹性件使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移动,第一出风口的至少部分露出与外界连通,方便对风道组件出风方向的灵活调整。可选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还设有与弹性件配合的导向管,弹性件设置在导向管内,有利于保证弹性件移动的稳定性,提高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移动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的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能与所述上壳体相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上壳体相抵接时,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的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能与所述上壳体相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上壳体相抵接时,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出风口一侧的下壳体上设有能够与上壳体抵接的第一限位块,和/或,第一出风口与第一限位块相对的一侧的下壳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能与上壳体相抵接。上壳体能够与第一限位块和/或第二限位块抵接,并使上壳体相对下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方便上壳体位置的调整。可选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由滑块和弹性件配合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道组件还包括格栅件,所述格栅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格栅件覆盖所述第一出风口。
上述的风道组件中第一出风口上覆盖有格栅件,格栅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出风口出风的均匀性,最终进一步提高第二出风口的出风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壳体组件上间隔设置。
上述的风道组件中第二出风口在壳体组件上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出风口在上壳体上间隔且均匀分布,从而提高风道组件的出风均匀性,舒适性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呈弧形状。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壳体组件上进风口的形状被限定成弧形,从而有利于减少进风阻力,且进风口与气流流向更吻合,能有效降低进风噪音。
一种暖脚器,包括: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以及所述风机组件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暖脚器,本申请的暖脚器通过设置前述任意一项的风道组件,能够有效提高暖脚器暖风出风的均匀性,还能明显降低出风噪音,性能更优越。
附图说明
图1为上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暖脚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暖脚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暖脚器的剖视图。
1壳体组件,11上壳体,12下壳体;
101过风腔,102进风口,103第一出风口,104第二出风口,105安装腔;
2风机组件;
3第一导风板,31斜线段;
4第二导风板;
5第三导风板;
6弹性件;
7第三限位块;
8加热组件;
9控制组件;
10第一限位块;
30格栅件;
40导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如图1、图3、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壳体组件1,壳体组件1内设有过风腔101和安装腔105,壳体组件1上设有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进风口102和第一出风口103与安装腔105连通,第一出风口103的至少部分以及第二出风口104与过风腔101连通,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在壳体组件1上交错设置;风机组件2,风机组件2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风机组件2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105内;第一导风板3,第一导风板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导风板3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多个第一导风板3位于过风腔101内且间隔设置,第一导风板3用于将第一出风口103的气流导向第二出风口104。
本申请公开的风道组件,主要应用于暖脚器产品,壳体组件1上开设有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以及第二出风口104,其中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与安装腔105连通,第一出风口103、第二出风口104与过风腔101连通。风机组件2设置在壳体组件1的安装腔105内,在风机组件2的作用下外界气流经进风口102进入安装腔105,由于安装腔105与过风腔101连通,气流再经过壳体组件1上的第一出风口103后,在第一导风板3的作用下气流被引导至第二出风口104处,然后经第二出风口104导至壳体组件1外。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在壳体组件1上相交错,特别地,进风口102与第一出风口103相对设置,有利于减少风道组件的进风和出风阻力。与此同时,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之间的出风风向相交,特别地,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之间的出风风向相互垂直,从而方便脚部放置于第二出风口104上,方便暖脚。第一导风板3位于过风腔101内,且多个第一导风板3在壳体组件1上间隔设置,从而使过风腔101被多个第一导风板3划分形成多个规则的过风风道,过风腔101内的气流被有效梳理,减少了过风腔101内气流的紊流,有利于减少出风阻力,提高出风效率,减少噪音。
如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壳体组件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围合形成过风腔101,第二出风口104位于上壳体11上,第一出风口103位于下壳体12上。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围合形成过风腔101,可选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可相互拆卸。可选地,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安装腔105。其中,第一出风口103位于下壳体12,第二出风口104位于上壳体11。可选地,进风口102设置在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上。
如图3、图4、图6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呈竖直状地设置在下壳体12或上壳体11上,第一导风板3沿靠近第一出风口103一侧向远离第一出风口103一侧延伸,第一导风板3靠近第一出风口103的一侧边沿形成斜线段31。
上述的风道组件中第一导风板3从靠近第一出风口103的一侧向远离第一出风口103的一侧延伸,从而有利于第一出风口103的出风沿第一导风板3之间形成的过风风道均匀导出至上壳体11的第二出风口104处,有利于减少过风腔101内气流紊流,有利于减少噪音,且使第二出风口104的出风更均匀稳定,风道组件的性能更好。另外,通过将第一导风板3靠近第一出风口103一侧边沿设置成斜线段,斜线段31与第一出风口103相配合,使第一出风口103处的出风顺延第一导风板3的斜线段31形成的切向筋,分流气流,气流由下往上,达到从脚底吹拂至脚面的效果。
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设置在下壳体12上,斜线段31与远离下壳体12一侧的第一导风板3边沿之间的夹角为95°~175°。
上述的风道组件更进一步地限定了:斜线段31与远离下壳体12一侧的第一导风板3边沿之间的夹角为95°~175°。当斜线段31与远离下壳体12一侧的第一导风板3边沿之间的夹角为95°时,气流更容易由下往上。当斜线段31与远离下壳体12一侧的第一导风板3边沿之间的夹角为175°时,既有利于气流由下往上,又有利于气流向远离第一出风口103的方向传输,提高出风均匀性。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导风板4,第二导风板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导风板4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多个第二导风板4位于过风腔101内,多个第二导风板4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导风板4与多个第一导风板3相交。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地设置了与第一导风板3相交的第二导风板4,第二导风板4与第一导风板3相交设置,从而将过风风道再进一步分隔形成多个过风小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过风腔101内分风均匀性。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三导风板5,第三导风板5设置在第二导风板4长度方向两侧的壳体组件1上,第三导风板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导风板5与多个第二导风板4相对应,第三导风板5相对第二出风口104的距离小于第二导风板4相对第二出风口104的距离。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导风板5,第三导风板5位于与第二导风板4连接的壳体组件1上,且第三导风板5相对下壳体12的高度高于第二导风板4相对下壳体12的高度,从而使壳体组件1内过风腔101边角位置处的气流能够有效引导至第二出风口104处,减少过风腔101气流紊流,有效降低过风噪音。同时能够提高气流的流通效率,提高出风风量。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能相对下壳体12移动,上壳体11相对下壳体12移动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壳体1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03位于过风腔101内,上壳体11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03的部分位于上壳体11上侧。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上壳体11能相对下壳体12移动。当上壳体11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03全部位于过风腔101内,第一出风口103处的气流能够完全被引导至第二出风口104排出外界。当上壳体11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03的部分位于上壳体11上侧,并使第一出风口103直接与外界连通,第一出风口103的部分气流引导至第二出风口104排出外界,同时第一出风口103的部分气流直接经第一出风口103排出外界,从而结合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的位置对不同区域产生出风,气流既能作用于脚面位置,气流同时也能作用于脚背及足部以上位置,提高暖脚器出风的灵活性。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2上设有第三限位块7,还包括弹性件6,弹性件6套设在第三限位块7上,弹性件6的两端能分别与上壳体11以及下壳体12相抵接。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2上设有第三限位块7,且弹性件6套设在第三限位块7上,弹性件6的两端分别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相抵接。可选地,当足部放置在上壳体11上时,通过挤压弹性件6使上壳体11相对下壳体12移动,第一出风口103的至少部分露出与外界连通,方便对风道组件出风方向的灵活调整。可选地,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2上还设有与弹性件6配合的导向管40,弹性件6设置在导向管40内,有利于保证弹性件6移动的稳定性,提高上壳体11相对下壳体12移动的稳定性。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03一侧的下壳体12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0,第一限位块10能与上壳体11相抵接,第一限位块10与上壳体11相抵接时,上壳体11位于第一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03一侧的下壳体12上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能与上壳体11相抵接,第二限位块与上壳体11相抵接时,上壳体11位于第二位置。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出风口103一侧的下壳体12上设有能够与上壳体11抵接的第一限位块10,和/或,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一限位块10相对的一侧的下壳体12上设有第二限位块20,第二限位块20能与上壳体11相抵接。上壳体11能够与第一限位块10和/或第二限位块20抵接,并使上壳体12相对下壳体12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方便上壳体11位置的调整。可选地,第一限位件10和第二限位件由滑块和弹性件配合形成。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还包括格栅件30,格栅件30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格栅件30覆盖第一出风口103。
上述的风道组件中第一出风口103上覆盖有格栅件30,格栅件30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出风口103出风的均匀性,最终进一步提高第二出风口104的出风均匀性。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出风口104在壳体组件1上间隔设置。
上述的风道组件中第二出风口104在壳体组件1上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出风口104在上壳体11上间隔且均匀分布,从而提高风道组件的出风均匀性,舒适性更好。
如图1、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02呈弧形状。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壳体组件1上进风口102的形状被限定成弧形,从而有利于减少进风阻力,且进风口与气流流向更吻合,能有效降低进风噪音。
一种暖脚器,如图6所示,包括:前述任意一项的风道组件;加热组件8,加热组件8设置在安装腔105内,加热组件8位于风机组件2与第一出风口103之间;控制组件9,控制组件9分别与加热组件8以及风机组件2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暖脚器,本申请的暖脚器通过设置前述任意一项的风道组件,能够有效提高暖脚器暖风出风的均匀性,还能明显降低出风噪音,性能更优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有过风腔(101)和安装腔(105),所述壳体组件(1)上设有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所述进风口(102)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与所述安装腔(105)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03)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与所述过风腔(101)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03)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交错设置;
风机组件(2),所述风机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风机组件(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105)内;
第一导风板(3),所述第一导风板(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3)位于所述过风腔(101)内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3)用于将所述第一出风口(103)的气流导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围合形成所述过风腔(101),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位于所述上壳体(11)上,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位于所述下壳体(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3)呈竖直状地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2)或所述上壳体(11)上,所述第一导风板(3)沿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3)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03)的一侧边沿形成斜线段(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3)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2)上,所述斜线段(31)与远离所述下壳体(12)一侧的所述第一导风板(3)边沿之间的夹角为95°~1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风板(4),所述第二导风板(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4)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4)位于所述过风腔(101)内,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4)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4)与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3)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风板(5),所述第三导风板(5)设置在第二导风板(4)长度方向两侧的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第三导风板(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导风板(5)与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4)相对应,所述第三导风板(5)相对所述第二出风口(104)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导风板(4)相对所述第二出风口(104)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能相对所述下壳体(12)移动,所述上壳体(11)相对所述下壳体(12)移动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上壳体(1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位于所述过风腔(101)内,所述上壳体(1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103)的部分位于所述上壳体(11)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2)上设有第三限位块(7),还包括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套设在所述第三限位块(7)上,所述弹性件(6)的两端能分别与所述上壳体(11)以及所述下壳体(12)相抵接;和/或,
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一侧的所述下壳体(12)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0),所述第一限位块(10)能与所述上壳体(11)相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块(10)与所述上壳体(11)相抵接时,所述上壳体(1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或
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一侧的所述下壳体(12)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能与所述上壳体(11)相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上壳体(11)相抵接时,所述上壳体(1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件(30),所述格栅件(30)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格栅件(30)覆盖所述第一出风口(103);和/或
所述第二出风口(1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进风口(102)呈弧形状。
10.一种暖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加热组件(8),所述加热组件(8)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05)内,所述加热组件(8)位于所述风机组件(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之间;
控制组件(9),所述控制组件(9)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8)以及所述风机组件(2)连接。
CN202221999987.9U 2022-07-29 2022-07-29 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Active CN217715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987.9U CN217715121U (zh) 2022-07-29 2022-07-29 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987.9U CN217715121U (zh) 2022-07-29 2022-07-29 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5121U true CN217715121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1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9987.9U Active CN217715121U (zh) 2022-07-29 2022-07-29 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51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07821A (en) Baking oven
KR100876463B1 (ko) 오븐
CN106482213B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07131559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一体式厨房电器
CN210638160U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355874A (zh) 空调器和导风结构
CN11211327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253523B (zh) 空调器
CN11016014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17715121U (zh) 风道组件及暖脚器
CN106595016B (zh) 一种空调导风板、空调
CN209877089U (zh) 取暖设备
WO2020221345A1 (zh) 取暖设备
CN109237779B (zh) 一种暖风机风道结构及壁挂式暖风机
CN111412651A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装置
CN207146600U (zh) 空调器和导风结构
CN202835585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275906U (zh) 取暖设备
CN216644340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2841898U (zh) 空调器
CN220403811U (zh) 热风烤箱
CN22050697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9984628B (zh) 一种烤箱风机系统
CN21986814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86814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