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3881U - 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3881U
CN217703881U CN202121787179.1U CN202121787179U CN217703881U CN 217703881 U CN217703881 U CN 217703881U CN 202121787179 U CN202121787179 U CN 202121787179U CN 217703881 U CN217703881 U CN 217703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sub
water
support body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871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淼
陈向杰
李岩凌
何强
刘文才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ource Recyc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CE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CE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CE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871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3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3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3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该透水砖模具包括:下模腔,所述下模腔的底面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下模腔的底部形成向上凸起;上压板,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成孔棒,在挤压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模腔时,在多个所述成孔棒中,部分所述成孔棒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贴合,另一部分所述成孔棒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腔的底面贴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水砖模具结构简单,成品率高,制造的透水砖,不仅面层细腻且密实度高,而且透水性好,透水率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水砖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道路红线内绿地及开放空间在满足景观效果和交通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承接道路雨水汇入的功能,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控制能力。
在实际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透水砖铺装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最常见的铺装方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现在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透水砖面层为中粗砂面层,其中,中砂面层透水砖透水率可以满足最低B级(1.0×10-2cm/s)国家标准要求,粗砂面层透水砖透水率可以满足A级(2.0×10-2cm/s)国家标准要求,但是这两种透水砖面层效果都比较粗糙,极度缺乏细腻感。现在市场上使用细砂制造的透水砖,虽然面层细腻且密实度高,但是透水率均无法满足国家最低标准B级(1.0×10-2cm/s)要求,无法很好起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透水和排水的要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该透水砖模具制造的透水砖,不仅面层细腻且密实度高,而且透水性好,透水率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透水砖模具,包括:
下模腔,所述下模腔的底面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下模腔的底部形成向上凸起;
上压板,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成孔棒,在挤压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模腔时,在多个所述成孔棒中,部分所述成孔棒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贴合,另一部分所述成孔棒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腔的底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可拆装的安装于所述下模腔上,或者是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下模腔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腔的侧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支撑结构的外形匹配,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所述安装孔插入装于所述下模腔,或者是抽出拆卸出于所述下模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向支撑体和纵向支撑体,所述横向支撑体横向贯穿所述下模腔,所述纵向支撑体纵向贯穿所述下模腔。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撑体设置为一个;
所述纵向支撑体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纵向支撑体和第二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体和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体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体被所述横向支撑体分割成第一子纵向支撑体和第二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一子纵向支撑体与所述横向支撑体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子纵向支撑体与所述横向支撑体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第二纵向支撑体被所述横向支撑体分割成第三子纵向支撑体和第四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三子纵向支撑体与所述横向支撑体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四子纵向支撑体与所述横向支撑体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腔的横向上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孔,用于所述横向支撑体的拆装;
所述下模腔的纵向上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分别用于所述第一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二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三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四子纵向支撑体的拆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支撑体的上部为向上凸起的拱形,所述纵向支撑体的上部为向上凸起的拱形。
除了上述提供的一种透水砖模具,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透水砖,该透水砖包括:基层和设置在所述基层上面的面层,所述基层下面设置有沥水槽,多个透水孔由上至下贯穿面层和基层。
进一步的,所述沥水槽包括:
横向沥水槽,所述横向沥水槽设置为一条;
纵向沥水槽,所述纵向沥水槽设置为两条,包括第一纵向沥水槽和第二纵向沥水槽,所述第一纵向沥水槽和所述第二纵向沥水槽间隔设置;
所述横向沥水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沥水槽和所述第二纵向沥水槽相互相交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水砖模具,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成型工艺简单,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利用该透水砖模具制造的透水砖不仅面层细腻且密实度高,而且透水性好,透水率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水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水砖模具的上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水砖模具的下模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水孔;2、面层;3、基层;4、横向沥水槽;5、第一纵向沥水槽;6、第二纵向沥水槽;7、上压板;8、成孔棒;9、下模腔;10、安装孔;11、横向支撑体;12、第四子纵向支撑体;13、第三子纵向支撑体;14、第二子纵向支撑体;15、第一子纵向支撑体。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水砖模具,该透水砖模具包括:
下模腔9,下模腔9的底面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在下模腔9的底部形成向上凸起;
上压板7,上压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成孔棒8,在挤压上压板7和下模腔9时,在多个成孔棒8中,部分成孔棒8的下端面与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贴合,另一部分成孔棒8的下端面与下模腔9的底面贴合。
具体的,下模腔9为一个槽形结构用于盛放基层拌合料和面层拌合料,下模腔9的底面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在下模腔9的底部形成向上凸起,支撑结构可支撑基层拌合料成型,形成向上的沥水槽。
上压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成孔棒8,在挤压上压板7和下模腔9时,在多个成孔棒8中,部分成孔棒8的下端面与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贴合,另一部分成孔棒8的下端面与下模腔9的底面贴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成孔棒8的直径为2mm,在挤压上压板7和下模腔9时,由于成孔棒8插入基层拌合料和面层拌合料中,透水砖成型时,就会形成贯穿透水砖的面层2和基层3的透水孔1。透水孔1的直径与成孔棒8的直径相同。
需要的说明的是,成孔棒8的直径具体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定。多个成孔棒8的排列方式以及具体个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与下模腔9一体成型设置。与下模腔9一体成型设置的支撑结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型的透水砖成品率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可拆装的安装于下模腔9上,即支撑结构与下模腔9分体设置,支撑结构可以从下模腔9拆卸出来,也可以安装于下模腔9上。便于支撑结构的拆装,运维操作人员可选择的更换不同规格的支撑结构,不同高度的支撑结构,不同宽度的支撑结构,不同外形的支撑结构,可以形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沥水槽。
进一步的,下模腔9的侧壁设置有安装孔10,安装孔10的形状与支撑结构的外形匹配,支撑结构通过安装孔10插入装于下模腔9,或者是抽出拆卸出于下模腔9。
具体的,在下模腔9的侧壁设置有安装孔10,安装孔10的形状与支撑结构的外形匹配,当需要安装支撑结构时,即盛放基层拌合料之前,运维操作人员可通过安装孔10将支撑结构插入装于下模腔9。当需要拆卸支撑结构时,即在透水砖成型完成时,运维操作人员可通过安装孔10将支撑结构抽出拆卸出于下模腔9。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包括横向支撑体11和纵向支撑体,横向支撑体11横向贯穿下模腔9,纵向支撑体纵向贯穿下模腔9。
具体的,支撑结构包括横向支撑体11和纵向支撑体,横向支撑体11横向贯穿下模腔9,透水砖成型时,由于横向支撑体11的支撑,会在透水砖底部的横向上形成向上的沥水槽。
纵向支撑体纵向贯穿下模腔9,透水砖成型时,由于纵向支撑体的支撑,会在透水砖底部的纵向上形成向上的沥水槽。
进一步的,由于横向支撑体11横向贯穿下模腔9和纵向支撑体纵向贯穿下模腔9。即在透水砖成型时,透水砖底部的横向上的沥水槽与透水砖底部的纵向上的沥水槽相通。
进一步的,横向支撑体11设置为一个;
纵向支撑体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纵向支撑体和第二纵向支撑体,第一纵向支撑体和第一纵向支撑体间隔设置。
透水砖成型时,由于横向支撑体11设置为一个,会在透水砖底部的横向上形成一条向上的沥水槽。
透水砖成型时,由于纵向支撑体设置为两个,且第一纵向支撑体和第一纵向支撑体间隔设置,会在透水砖底部的纵向上形成两条间隔设置的向上的沥水槽。
进一步的,由于一个横向支撑体11横向贯穿下模腔9和两个纵向支撑体纵向贯穿下模腔9。即在透水砖成型时,透水砖底部的横向上的一条沥水槽与透水砖底部的纵向上形成的间隔的两条沥水槽相通。
进一步的,第一纵向支撑体被横向支撑体11分割成第一子纵向支撑体15和第二子纵向支撑体14,第一子纵向支撑体15与横向支撑体11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第二子纵向支撑体14与横向支撑体11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
第二纵向支撑体被横向支撑体11分割成第三子纵向支撑体13和第四子纵向支撑体12,第三子纵向支撑体13与横向支撑体11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第四子纵向支撑体12与横向支撑体11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
下模腔9的横向上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孔10,用于横向支撑体11的拆装;
下模腔9的纵向上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0,分别用于第一子纵向支撑体15、第二子纵向支撑体14、第三子纵向支撑体13、第四子纵向支撑体12的拆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横向支撑体11的上部为向上凸起的拱形,纵向支撑体的上部为向上凸起的拱形。
由于横向支撑体11的上部为向上凸起的拱形,纵向支撑体的上部为向上凸起的拱形。那么透水砖成型时就会形成拱形的沥水槽,拱形的沥水槽可以保证透水砖的强度,还可以保证排水的空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透水砖,该透水砖利用上述的透水砖模具制造。该透水砖包括:基层3和设置在基层3上面的面层2,基层3下面设置有沥水槽,多个透水孔1由上至下贯穿面层2和基层3。
基层3采用由胶凝材料、砂石骨料和助剂等组成的,压实后具有孔隙率不低于5%的拌合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面层2采用由胶凝材料、面层砂、颜料和助剂等组成的,压实后具有孔隙率不低于5%的拌合料。具有良好的细腻性且密实度高。由于基层3下面设置有沥水槽,多个透水孔1由上至下贯穿面层2和基层3。雨水可以通过透水孔1穿过面层2和基层3,流入沥水槽形成的排水空间和透水砖底部的底面里排入到土地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水砖不仅面层2细腻且密实度高,而且透水性好,透水率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进一步,沥水槽包括:
横向沥水槽4,横向沥水槽4设置为一条;
纵向沥水槽,纵向沥水槽设置为两条,包括第一纵向沥水槽5和第二纵向沥水槽6,第一纵向沥水槽5和第二纵向沥水槽6间隔设置;
横向沥水槽4分别与第一纵向沥水槽5和第二纵向沥水槽6相互相交连通。
多个透水孔1部分由上至下贯穿面层2和基层3与横向沥水槽4相通,部分由上至下贯穿面层2和基层3与第一纵向沥水槽5相通,部分由上至下贯穿面层2和基层3与第二纵向沥水槽6相通,部分由上至下贯穿面层2和基层3与透水砖下的土地相通。雨水通过透水孔1流入到相通的横向沥水槽4、第一纵向沥水槽5、第二纵向沥水槽6中排入土地中。
如图1至图3所示,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水砖模具制造透水砖的方法。
分别将横向支撑体11、第一子纵向支撑体15、第二子纵向支撑体14、第三子纵向支撑体13、第四子纵向支撑体12通过相应的安装孔10插入装于下模腔9。基层3采用由胶凝材料、砂石骨料和助剂等组成的基层拌合料,面层2采用由胶凝材料、面层砂、颜料和助剂等组成的面层拌合料。
将基层拌合料装入下模腔9并刮平,上压板7压入下模腔9,振动加压,压力不小于3MPa,加压时间不小于0.5秒。基层拌合料压实后孔隙率不低于5%。然后上压板7脱离下模腔9,将面层拌合料装入下模腔9并刮平,上压板7再次压入下模腔9,振动加压,压力不小于3MPa,加压时间不小于0.5秒。面层拌合料压实后孔隙率不低于5%。面层2和基层3整体成型。
分别将横向支撑体11、第一子纵向支撑体15、第二子纵向支撑体14、第三子纵向支撑体13、第四子纵向支撑体12通过相应的安装孔10拆卸出于下模腔9。在透水砖底部的横向上形成一条向上的横向沥水槽4。在透水砖底部的纵向上形成两条间隔设置的向上的第一纵向沥水槽5和第二纵向沥水槽6。且透水砖底部横向沥水槽4分别与第一纵向沥水槽5和第二纵向沥水槽6相互相交连通。
然后上压板7再次脱离下模腔9,透水砖脱离下模腔9,在经过养护工序,其中养护温度不低于5℃,湿度不低于40%,养护时间以达到设计强度为准。
优选的,养护温度23±2℃、湿度不低于95%,养护龄期不少于28d。
养护工序后制造出不仅面层2细腻且密实度高,而且透水性好的透水砖,透水砖透水率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透水砖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腔,所述下模腔的底面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下模腔的底部形成向上凸起;
上压板,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成孔棒,在挤压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模腔时,在多个所述成孔棒中,部分所述成孔棒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贴合,另一部分所述成孔棒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腔的底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可拆装的安装于所述下模腔上,或者是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下模腔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的侧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支撑结构的外形匹配,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所述安装孔插入装于所述下模腔,或者是抽出拆卸出于所述下模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向支撑体和纵向支撑体,所述横向支撑体横向贯穿所述下模腔,所述纵向支撑体纵向贯穿所述下模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体设置为一个;
所述纵向支撑体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纵向支撑体和第二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体和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体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水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体被所述横向支撑体分割成第一子纵向支撑体和第二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一子纵向支撑体与所述横向支撑体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子纵向支撑体与所述横向支撑体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第二纵向支撑体被所述横向支撑体分割成第三子纵向支撑体和第四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三子纵向支撑体与所述横向支撑体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四子纵向支撑体与所述横向支撑体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水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的横向上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孔,用于所述横向支撑体的拆装;
所述下模腔的纵向上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分别用于所述第一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二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三子纵向支撑体、所述第四子纵向支撑体的拆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体的上部为向上凸起的拱形,所述纵向支撑体的上部为向上凸起的拱形。
9.一种透水砖,利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透水砖模具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和设置在所述基层上面的面层,所述基层下面设置有沥水槽,多个透水孔由上至下贯穿面层和基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槽包括:
横向沥水槽,所述横向沥水槽设置为一条;
纵向沥水槽,所述纵向沥水槽设置为两条,包括第一纵向沥水槽和第二纵向沥水槽,所述第一纵向沥水槽和所述第二纵向沥水槽间隔设置;
所述横向沥水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沥水槽和所述第二纵向沥水槽相互相交连通。
CN202121787179.1U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 Active CN217703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7179.1U CN217703881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7179.1U CN217703881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3881U true CN217703881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4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87179.1U Active CN217703881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3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6988A (zh) 透水地坪砖制备方法
CN217703881U (zh) 一种透水砖模具及透水砖
CN204780520U (zh) 路缘石及人行道
KR100720735B1 (ko) 투수식 우수맨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891424A (zh) 挤压透水砖成型模具
CN216474335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夜光透水地砖的地基结构
JPH02107402A (ja) 透水性セラミック舗装板
CN204589745U (zh) 一种复合陶瓷厚砖
CN212611768U (zh) 透水市政道路
CN210910460U (zh) 一种水稳层路基预制装置
CN212223507U (zh) 一种城市道路装配式透水路面结构
CN208618443U (zh) 一种生态挡土墙
CN108252172B (zh) 渗蓄型路面用透水砖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10086436U (zh) 一种园林绿地取排水结合的预制混泥土取水阀箱
CN208379366U (zh) 一种防堵快渗透水砖
CN207891678U (zh) 一种生态透水路牙及其铺设结构
CN210561543U (zh) 一种聚氨酯彩色碎石路面结构
CN104727200A (zh) 一种复合陶瓷厚砖及其制作方法
CN215976679U (zh) 一种环保型钢渣再生混凝土相互贯通路面砖及其制备模具
CN217943692U (zh) 一种透水砖模具
JP3031108U (ja) 孔あきコンクリート平板
CN210975421U (zh) 一种组合式透水路面结构
CN113931202B (zh) 一种含亲水性矿物大型滑坡的抗滑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6514932U (zh) 一种装配式复合透水路面结构
CN220079606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701-1728, 17th floor, block a, building 1, courtyard 10, Xue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Dongsheng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ource Recycl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089 1701-1728, 17th floor, block a, building 1, yard 10, Xue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CEG RESOURCES RECYCL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