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3180U - 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03180U CN217703180U CN202222008303.0U CN202222008303U CN217703180U CN 217703180 U CN217703180 U CN 217703180U CN 202222008303 U CN202222008303 U CN 202222008303U CN 217703180 U CN217703180 U CN 2177031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pipe
- shaped notch
- hole
- shap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包括:底座,且所述底座上设置U型缺口;沿着底座的U型缺口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向内呈凹陷的线槽,线槽沿着U型缺口的延伸方向延伸,线槽即为凹槽;且管箍件的上管箍部搭在U型缺口两侧的底座上,管箍件的U型箍部则嵌套在凹槽中;在U型缺口的其中一侧的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且第一容纳腔沿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一通孔;U型缺口的底部沿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二通孔;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通孔处均设置一组对射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管箍固定座装置,可以保障对管箍件进行可靠固定以及定位检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箍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管材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管箍件被生产出来,同时在必要的装配后就会形成管箍件组件,该管箍件组件主要有管箍件以及其夹持的管材构成,该管箍件可以对其长度较长的管材进行夹持。
在进行管箍件组件上的箍紧螺栓自动锁紧生产过程中,先要保证对其管箍建组件进行有效固定;在当前自动生产线中对其管箍件组件进行稳固可靠的定位,是执行下一个锁紧工位的前一个工序;然而,如何在当前自动生产线中通过有效机械设备对其管箍件组件进行较为稳固可靠的定位,是后续管箍件上的箍紧螺栓自动锁紧的基础。对此,然而如何保障对其管箍件组件进行较为稳固可靠的定位固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管箍固定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包括:
底座,且所述底座上设置U型缺口;
沿着所述底座的U型缺口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向内呈凹陷的线槽,所述线槽沿着所述U型缺口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线槽即为凹槽;且管箍件的上管箍部搭在U型缺口两侧的底座上,所述管箍件的U型箍部则嵌套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用于对U型箍部进行限位;所述U型缺口所在的内壁表面与所述U型箍部的内壁表面共同用于夹持横向垂直穿过U型缺口的管材穿过;
在所述U型缺口的其中一侧的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沿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一通孔;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沿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二通孔,在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的凹槽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底座的顶部之间开设有穿孔,在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沿着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凹槽的中间位置最底部槽底连通(即穿孔与第二通孔连通);
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通孔处均设置一组对射传感器。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一组所述对射传感器包括两个对射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处的管材穿过方向上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通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则分别安装在第二通孔处的管材穿过方向上的前后两端。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槽壁两侧还分别固定连接有软质变形槽垫;所述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位于凹槽的槽壁两侧,其相距槽底在预设距离的高度位置处。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大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之差小于预设数值。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软质变形槽垫为硅胶垫。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软质变形槽垫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凹槽的槽底方向延伸的倒角翻边。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为铝合金底座结构,软质变形槽垫与凹槽的槽臂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存在如下方面的技术优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管箍固定座装置,包括:底座,且所述底座上设置U型缺口;
沿着所述底座的U型缺口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向内呈凹陷的线槽,所述线槽沿着所述U型缺口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线槽即为凹槽;且管箍件的上管箍部搭在U型缺口两侧的底座上,所述管箍件的U型箍部则嵌套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用于对U型箍部进行限位;所述U型缺口所在的内壁表面与所述U型箍部的内壁表面共同用于夹持横向垂直穿过U型缺口的管材穿过;
在所述U型缺口的其中一侧的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沿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一通孔;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沿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二通孔(作为第二容纳腔使用),在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的凹槽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底座的顶部之间开设有穿孔,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凹槽的中间位置最底部槽底连通(即穿孔与第二通孔连通);
在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管箍件包括上管箍部和U型箍部这两个部分;U型缺口所在的内壁表面与U型箍部的内壁表面共同用于夹持横向垂直穿过U型缺口的管材穿过;在具体安装装配时,管箍件的上管箍部搭在U型缺口两侧的底座上,管箍件的U型箍部则嵌套在所述凹槽中,凹槽用于对U型箍部进行限位;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通孔处均设置对射传感器,这样位于第一容纳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均第一通孔处的两端用于检测U型箍的侧边安装放置位置是否到位(挡住对射传感器即放置到位);同时,第二通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处的两端中间位置是凹槽,这样第二通孔内部两端设置的两个对射传感器就可以辅助检测U型箍的底边安装放置位置是否到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式的管箍固定座装置的总体装配结构图;
图2是图1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的一局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管箍固定座装置的另一局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管箍固定座装置中的凹槽与软质变形槽垫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标号:底座1;U型缺口2;凹槽21;第一容纳腔22;第一通孔23;穿孔24;第二通孔25;管箍件3;上管箍部31;U型箍部32;软质变形槽垫4;倒角翻边41;对射传感器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管箍固定座装置包括:
底座1,且所述底座1上设置U型缺口2;
沿着所述底座的U型缺口2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向内呈凹陷的线槽,所述线槽沿着所述U型缺口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线槽即为凹槽21;且管箍件3的上管箍部31搭在U型缺口两侧的底座上,所述管箍件3的U型箍部32则嵌套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21用于对U型箍部进行限位;所述U型缺口2所在的内壁表面与所述U型箍部32的内壁表面共同用于夹持横向垂直穿过U型缺口2的管材穿过;
在所述U型缺口2的其中一侧的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22,且所述第一容纳腔22沿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一通孔23;在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的凹槽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底座的顶部之间开设有穿孔24,在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沿着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二通孔25;且所述第二通孔25与所述凹槽的中间位置最底部槽底连通(即穿孔24与第二通孔25连通);
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2和所述第二通孔25处均设置一组对射传感器A。
分析上述管箍固定座装置的结构的主要结构可知:
上述管箍件包括上管箍部和U型箍部这两个部分;所述U型缺口2所在的内壁表面与所述U型箍部的内壁表面共同用于夹持横向垂直穿过U型缺口2的管材穿过;在具体安装装配时,管箍件的上管箍部搭在U型缺口两侧的底座上,所述管箍件的U型箍部则嵌套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用于对U型箍部进行限位;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通孔处均设置对射传感器,这样位于第一容纳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处的两端用于检测U型箍的侧边安装放置位置是否到位(挡住对射传感器即放置到位);同时,第二通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处的前后两端,且其中间位置是凹槽,这样第二通孔内部两端设置的两个对射传感器就可以辅助检测U型箍的底边安装放置位置是否到位;上述对射传感器可以为红外传感器或是激光传感器,两个对射传感器都可以对对射发射以及接收信号,关于红外传感器对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一组所述对射传感器包括两个对射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处的管材穿过方向上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通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则分别安装在第二通孔处的管材穿过方向上的前后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前后两端的位置上均设置对射传感器,每组所述对射传感器均相对设置来检测U型箍部安装到底座上的安装放置是否完全到位;如果对射传感器的信号被U型箍部挡住则对射传感器检测认定当前安装放置到位。因此说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对管箍件安装位置进行到位检测,最终进一步保障了安装定位的可靠性;
上述底座对应两侧设置第一容纳腔(即容纳腔),然后同时通过第一通孔贯穿,上述第一容纳用于放置侧面位置处的对射传感器,减少空间占用,并且保护对射传感器。同时第二通孔内部的前后两端则设置了另外一组的对射传感器。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凹槽21的槽壁两侧还分别固定连接有软质变形槽垫4;所述软质变形槽垫4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位于凹槽的槽壁两侧,其相距槽底在预设距离的高度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凹槽的槽壁两侧还分别固定连接有软质变形槽垫,该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位于凹槽的槽壁两侧,上述软质变形槽垫以及线槽的槽壁相互配合以实现软硬配合对U型箍部进行卡接嵌套配合,这样避免了线槽的槽壁与U型箍部直接的接触,避免了“硬碰硬”的嵌套配合方式造成U型箍部的磨损以及打滑,避免定位固定不够可靠的问题。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软质变形槽垫4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大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之差小于预设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位于凹槽的槽壁两侧,其相距槽底在预设距离的高度位置处;然而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大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同时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之差小于预设数值),此时该预设数值的数值较小不会很大;因此说,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仅仅稍稍大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之差为固定值,这样可以保障U型箍部可以正好可以卡入到凹槽内槽底处并位置在软质变形槽垫下方,此时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则正好卡在U型箍部的顶部;由于此时软质变形槽垫不仅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减少硬磨损,同时还起到了限位卡住的作用。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软质变形槽垫4为硅胶垫。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软质变形槽垫以及线槽的槽壁相互配合以实现软硬配合对U型箍部进行卡接嵌套配合,这样避免了线槽的槽壁与U型箍部直接的接触,避免了嵌套配合方式造成U型箍部的磨损;此时上述软质变形槽垫可以优选使用硅胶垫。
硅胶垫的结构硬度高于较大且塑性较好,可以有效的增强缓冲作用,利用其本身的弹性变形作用可以实现U型箍部更好的紧固作用,保障了管箍件的安装可靠性以及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软质变形槽垫4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凹槽的槽底方向延伸的倒角翻边4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软质变形槽垫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凹槽的槽底方向延伸的倒角翻边,有利于U型箍部卡进到位于软质变形槽垫的槽底内实施固定作用。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为铝合金底座结构,且软质变形槽垫与凹槽的槽臂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对其管箍件组件(尤其是管箍件)进行较为稳固可靠的定位,这样为后续管箍件上的箍紧螺栓自动锁紧工序提供的技术基础以及做了充分的准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且所述底座上设置U型缺口;
沿着所述底座的U型缺口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向内呈凹陷的线槽,所述线槽沿着所述U型缺口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线槽即为凹槽;且管箍件的上管箍部搭在U型缺口两侧的底座上,所述管箍件的U型箍部则嵌套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用于对U型箍部进行限位;所述U型缺口所在的内壁表面与所述U型箍部的内壁表面共同用于夹持横向垂直穿过U型缺口的管材穿过;
在所述U型缺口的其中一侧的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沿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一通孔;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沿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二通孔,在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的凹槽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底座的顶部之间开设有穿孔,在所述U型缺口的底部沿着管材穿过方向开设对穿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凹槽的中间位置最底部槽底连通;
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通孔处均设置一组对射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箍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对射传感器包括两个对射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处的管材穿过方向上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通孔处的一组对射传感器则分别安装在第二通孔处的管材穿过方向上的前后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箍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壁两侧还分别固定连接有软质变形槽垫;所述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位于凹槽的槽壁两侧,其相距槽底在预设距离的高度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箍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大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箍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变形槽垫的安装位置最低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距离尺寸与U型箍部的直径尺寸之差小于预设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箍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变形槽垫为硅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箍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变形槽垫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凹槽的槽底方向延伸的倒角翻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箍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铝合金底座结构,且软质变形槽垫与凹槽的槽臂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8303.0U CN217703180U (zh) | 2022-08-01 | 2022-08-01 | 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8303.0U CN217703180U (zh) | 2022-08-01 | 2022-08-01 | 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03180U true CN217703180U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782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08303.0U Active CN217703180U (zh) | 2022-08-01 | 2022-08-01 | 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03180U (zh) |
-
2022
- 2022-08-01 CN CN202222008303.0U patent/CN2177031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703180U (zh) | 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 | |
CN211599744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 | |
US6375128B1 (en) | Pipe locator and support | |
CN103940090B (zh) | 热泵热水器及其换热器 | |
CN210050401U (zh) | 管路固定管夹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4410544U (zh) | 一种利用爬梯脚钉固定的号牌固定夹具 | |
CN214200365U (zh) | 一种固定装置 | |
CN214502697U (zh) | 温度传感器及制冷系统 | |
CN109798991A (zh) | 感温包紧固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8035403U (zh) | 一种温度探测器安装用扣片 | |
CN106595021B (zh) | 空调内机及其柱形容器固定装置 | |
CN110745688B (zh) | 一种用于曲管安装的吊装工装 | |
CN214999804U (zh) | 一种管卡安装结构 | |
CN217871322U (zh) | 一种a字龙骨吊码及含有其的天花连接结构 | |
CN216851136U (zh) | 集束电缆支架 | |
CN211316468U (zh) | 一种温度传感器支架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5564682U (zh) | 房屋加固管的连接组件 | |
KR102158416B1 (ko) | 케이블 트레이 지지대, 지지대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케이블 트레이 | |
CN215498144U (zh) | 一种铝合金电缆固定夹 | |
CN216131483U (zh) | 一种弯头卡箍支座 | |
CN211262571U (zh) | 一种压力传感器支架 | |
CN216644518U (zh) | 一种感温包固定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2567791U (zh) | 空调温度配平活门测试工装 | |
CN218324083U (zh) | 建筑物移位动力装置 | |
CN217208110U (zh) | 一种油管定位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