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9842U - 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9842U
CN217699842U CN202221586006.8U CN202221586006U CN217699842U CN 217699842 U CN217699842 U CN 217699842U CN 202221586006 U CN202221586006 U CN 202221586006U CN 217699842 U CN217699842 U CN 217699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piston rod
valve seat
valve cor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860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家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ushang Automobi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ushang Automobi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ushang Automobi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ushang Automobi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860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9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9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9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属于涂胶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组从下至上堆叠排列的密封圈,至少两组对应套接于所述密封圈外的密封轴套,其内壁抵接于密封轴套外壁且向上延伸形成安装部的喉部轴套,以及其一端外壁抵接于安装部的油杯。本实用新型中对密封圈进行唇形上改良,密封圈外唇采用多道(3道)唇形设计;密封圈内槽U型设计并预压不锈钢弹簧组合,运动更平稳;适用压力范围广,不仅适用于高压场合,低压下仍能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密封结构创新,利用油杯、密封圈、密封轴套以及喉部轴套之间为密封结构,为第一活塞杆提供可持续工作的保障,防止胶料泄漏失效。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涂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涂胶设备中对于密封圈的选型多为标准产品,标准件的技术受限于密封件厂家,使用密封产品自由度较低。
由于胶料输送设备运行中压力变化大,工况复杂,过于单一的唇形和结构技术难以适应复杂工况下密封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密封圈耐磨、腐蚀、易损、造成密封失效,胶料泄漏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密封圈,从下至上堆叠排列;所述密封圈外唇为多道唇形;至少两组密封轴套,对应套接于所述密封圈外;喉部轴套,其内壁抵接于密封轴套外壁;所述喉部轴套向上延伸形成安装部;油杯,其一端外壁抵接于安装部;所述油杯下端与密封圈之间具有作用力。
一种涂胶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本体,内设于所述本体的上开关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开关组件的下开关组件;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如上述的密封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下端设有胶料储存腔;所述胶料储存腔的输入端设置有提料铲;所述本体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出料缸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料铲上下运动,加速胶料快速运动至胶料存储腔内。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开关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其一端设于所述本体内且另一端依次贯穿于所述喉部轴套、密封圈、油杯;上阀座,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部;上阀芯,套接于所述上阀座且抵接于所述本体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喉部轴套、密封圈、油杯与第一活塞杆之间形成很好的密封结构,防止胶料泄漏,即使本体腔内中的压力值很低时,也能保持很好的密封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开关组件包括:下阀座,内设于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上阀座下方;阀芯挡环,设于所述下阀座上且具有进胶孔;下阀芯,设于所述下阀座与阀芯挡环之间;第二活塞杆,其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阀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阀芯挡环、下阀芯、下阀座并连接于所述提料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活塞杆带动下阀芯运动,实现下阀芯与下阀座抵接或不接触,进而实现下阀座的关闭或打开。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直径小于第一活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活塞杆向下运动时,下阀芯与下阀座之间为密封结构,本体内部向上至下输入的压力多,本体下端输出的压力少,所以,胶体被“挤压”至出料缸体,并从出料缸体中流出,进而实现出胶。
有益效果:对密封圈进行唇形上改良,密封圈外唇采用多道(3道)唇形设计;密封圈内槽U型设计并预压不锈钢弹簧组合,运动更平稳;适用压力范围广,不仅适用于高压场合,低压下仍能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密封结构创新,利用油杯、密封圈、密封轴套以及喉部轴套之间为密封结构,为第一活塞杆提供可持续工作的保障,防止胶料泄漏失效;密封轴套为双组轴套设计,提高同心度,改良了密封使用工况,同时方便从喉部轴套中拆卸,降低了维修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各标注为:密封结构10、密封圈11、密封轴套12、喉部轴套13、安装部14、油杯15、本体20、胶料储存腔21、提料铲22、出料缸体23、上开关组件30、第一活塞杆31、上阀座32、上阀芯33、下开关组件40、下阀座41、阀芯挡环42、进胶孔43、下阀芯44、第二活塞杆4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10,包括至少两组密封圈11,至少两组密封轴套12,喉部轴套13以及油杯15。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1和密封轴套12均为两组。两组密封圈11从下至上堆叠排列。两组密封轴套12分别对应套接在密封圈11外部,密封轴套12内壁与密封圈11外壁抵接。喉部轴套13与密封轴套12套接,喉部轴套13的内壁与密封轴套12内外壁抵接。喉部轴套13向上延伸形成安装部14。油杯15的一端外壁与安装部14抵接,且油杯15下端与密封圈11之间具有作用力。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胶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本体20,内设于本体20的上开关组件30,以及连接于上开关组件30的下开关组件40;本体20上端开设有安装槽,实施例1中的密封结构10安装在安装槽内。本体20下端设有胶料储存腔21;胶料储存腔21的输入端设置有提料铲22,提料铲22用于加速胶料进入胶料储存腔21内;本体20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出料缸体23。上开关组件30包括:第一活塞杆31、上阀座32以及上阀芯33。第一活塞杆31的下端位于本体20内;第一活塞杆31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依次贯穿喉部轴套13、密封圈11以及油杯15,并继续向上延伸。第一活塞杆31的上端可连接气动驱动装置(气动驱动装置采用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不在此赘述)或手动驱动,实现第一活塞杆31因外力作用沿本体20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上阀座32的一端与第一活塞杆31的下端部固定连接;上阀芯33内壁与上阀座32外壁抵接;上阀芯33外壁与本体20内壁抵接且可沿本体20内壁滑动。
密封结构10包括至少两组密封圈11,至少两组密封轴套12,喉部轴套13以及油杯15。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1和密封轴套12均为两组。两组密封圈11从下至上堆叠排列。密封圈11采用900W超高分子高强度UMHWPE生产,有效提高密封耐磨性、耐腐蚀性,提高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对密封圈11进行唇形上的改良,外唇采用多道(3道)唇形设计,密封圈11内槽U型设计并预压不锈钢弹簧组合,运动更平稳,适用压力范围广,不仅适用于高压场合,低压下仍能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两组密封圈11套接在第一活塞杆31上,两组密封轴套12分别对应套接在密封圈11外部,密封轴套12内壁与密封圈11外壁抵接。密封轴套12为双组轴套设计,提高同心度,改良了密封使用工况,同时方便从喉部轴套13中拆卸,降低了维修难度。喉部轴套13与密封轴套12套接,喉部轴套13的内壁与密封轴套12外壁抵接。喉部轴套13固定在安装槽内,且喉部轴套13的外壁和底壁均与本体20抵接。喉部轴套13向上延伸形成安装部14。安装部14与第一活塞杆31之间具有间隙;油杯15的一端位于间隙内且该端的外壁与安装部14抵接,油杯15套接在第一活塞杆31上。油杯15下端与密封圈11之间具有作用力。油杯15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喉部轴套13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使得油杯15位置固定而且,通过油杯15向下扭动,油杯15与密封圈11抵接,油杯15与密封圈11之间具有作用力,来调整两组密封圈11之间的形变量,进而来调整密封圈11的密封强度。创新密封结构10,利用油杯15、密封圈11、密封轴套12以及喉部轴套13之间为密封结构10,为第一活塞杆31提供一个可持续工作的保障,防止胶料泄漏失效;密封结构10创新,增加双道密封轴套12,组合起来两套密封强度更好,双道密封作用在第一道密封失效后另一道密封仍能补偿密封,同时安装简单,维修拆卸可以整体替换。
下开关组件40包括:下阀座41,阀芯挡环42,下阀芯44,以及第二活塞杆45;下阀座41,固定在本体20内,且位于上阀座32的下方。阀芯挡环42固定在下阀座41上且阀芯挡环42上开设有进胶孔43。下阀芯44位于下阀座41与阀芯挡环42之间。第二活塞杆45的一端与上阀座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45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依次贯穿阀芯挡环42,下阀芯44,以及下阀座41,并继续向下延伸至与提料铲22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45的直径小于第一活塞杆31。第二活塞杆45在本体20内部因外力沿本体20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下阀芯44做往复运动,使得下阀芯44与下阀座41抵接或与阀芯挡环42抵接。下阀芯44与下阀座41抵接时,阻止胶料储存腔21与本体20上部的腔体连通。
第一活塞杆31因为外力向上运动,带动第二活塞杆45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原本与下阀座41抵接的下阀芯44向上运动,下阀芯44与下阀座41分离,使得胶料储存腔21与本体20上部的腔体连通,胶料从胶料储存腔21通过进胶孔43流至阀芯挡环42上部的腔体内;第一活塞杆31向上运动也会带动上阀座32向上运动,上阀座32带动上阀芯33沿本体20内壁向上滑动。当第一活塞杆31因为外力向下运动时,带动第二活塞杆45向下运动,进而使得下阀座41与下阀芯44抵接;此时,第一活塞杆31带动上阀座32向下运动,上阀座32与上阀芯33之间分离,上阀座32与上阀芯33之间具有间隙(间歇大约为3~4毫米),阀芯挡环42上部的腔体与其上方的腔体连通,胶体因为压力差从出料缸体23流出,进而实现出胶;该压力差是因为第一活塞杆31的直径大于第二活塞杆45,第一活塞杆31向下运动时,下阀芯44与下阀座41之间为密封结构10,本体20内部向上至下输入的压力多,本体20下端输出的压力少,所以,胶体被“挤压”至出料缸体23,并从出料缸体23中流出。

Claims (6)

1.一种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组密封圈,从下至上堆叠排列;所述密封圈外唇为多道唇形;
至少两组密封轴套,对应套接于所述密封圈外;
喉部轴套,其内壁抵接于密封轴套外壁;所述喉部轴套向上延伸形成安装部;
油杯,其一端外壁抵接于安装部;所述油杯下端与密封圈之间具有作用力。
2.一种涂胶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本体,内设于所述本体的上开关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开关组件的下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下端设有胶料储存腔;所述胶料储存腔的输入端设置有提料铲;所述本体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出料缸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关组件包括:
第一活塞杆,其一端设于所述本体内且另一端依次贯穿于所述喉部轴套、密封圈、油杯;
上阀座,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部;
上阀芯,套接于所述上阀座且抵接于所述本体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开关组件包括:
下阀座,内设于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上阀座下方;
阀芯挡环,设于所述下阀座上且具有进胶孔;
下阀芯, 设于所述下阀座与阀芯挡环之间;
第二活塞杆,其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阀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阀芯挡环、下阀芯、下阀座并连接于所述提料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直径小于第一活塞杆。
CN202221586006.8U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Active CN217699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6006.8U CN217699842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6006.8U CN217699842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9842U true CN217699842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86006.8U Active CN217699842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9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46037A (en) Packing nut and rod guide for piston paint pumps
CN102644575B (zh) 连杆滑靴式配流径向柱塞泵
CN202280687U (zh) 一种柱塞油缸
CN217699842U (zh) 一种密封结构及涂胶装置
CN110454349A (zh) 一种高压柱塞式液压泵的柱塞部件
CN208670560U (zh) 气动行程分流式多点油脂润滑泵
CN110748468B (zh) 一种高速高压轴向柱塞泵
CN109185252A (zh) 无级气量调节机构以及活塞式压缩机
CN201513698U (zh) 一种柴油锤用气动可调润滑油泵
CN207526801U (zh) 一种自动往复液压缸
CN208535541U (zh) 往复气动阀及采用该阀的气缸和油脂泵
CN113446181B (zh) 卧式双作用中间进液的往复泵液力端及往复泵
CN215058588U (zh) 液压作动筒活塞内置缓冲装置
CN105422346A (zh) 大流量、高转速转子式高压共轨变量泵用柱塞偶件
CN113790137A (zh) 一种往复式活塞及泵
CN2114041U (zh) 双作用增压注水泵
CN107461376A (zh) 用于提高密封性能的液压缸
CN220662935U (zh) 汽缸带液压缓冲的柱塞机构
US4879943A (en) Expansible chamber motor with snap-acting valve
CN208535540U (zh) 往复气缸及采用该往复气缸的油脂泵
CN213270176U (zh) 往复式柱塞泵
CN206592275U (zh) 一种柱塞泵上的密封结构
CN208950828U (zh) 一种抽油泵
JP7469955B2 (ja) 往復動ピストンポンプ
CN220599974U (zh) 利用引流原理的新型隔膜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