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453U - 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6453U
CN217696453U CN202221531261.2U CN202221531261U CN217696453U CN 217696453 U CN217696453 U CN 217696453U CN 202221531261 U CN202221531261 U CN 202221531261U CN 217696453 U CN217696453 U CN 217696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wage
communicated
in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12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继鑫
葛优
徐连斌
林国章
李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Panora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Panora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Panora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Panora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12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6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6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6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上下水模块包括中壳、过滤盒、供水组件以及排污组件;中壳内形成有腔体,腔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腔体分隔成清水腔和污水腔,中壳具有连通清水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具有连通污水腔的进污口和排污口;过滤盒设于污水腔内,由进污口进入的污水经过过滤盒过滤后由排污口排出;供水组件的进水端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供水组件的出水端与进水口连通;排污组件的进污端与排污口连通,排污组件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降低劳动强度,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清洗设备通常包括主体和上下水模块,主体用于对待清洗件(如扫地机器人上的拖布、滚轮等等)进行清洗,上下水模块具有清水箱和污水箱,清水箱用于向主体提供清水,污水箱用于接收主体流出的污水。
现有技术中,清水箱和污水箱均是可拆卸的,需要人工将清水箱拆下后往清水箱内灌入清水,并需要人工将污水箱拆下后将污水箱内的污水倒出,造成劳动强度高,用户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上下水模块,旨在降低劳动强度,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上下水模块,包括:
中壳,所述中壳内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清水腔和污水腔,所述中壳具有连通所述清水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具有连通所述污水腔的进污口和排污口;
过滤盒,所述过滤盒设于所述污水腔内,由所述进污口进入的污水经过所述过滤盒过滤后由所述排污口排出;
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的进水端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供水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的进污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排污组件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组件包括:
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具有间隔设置的进口和第一出口;
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口连通;
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还具有连通所述污水腔的清洗口,所述污水腔内还设有喷水柱,所述喷水柱的进水端与所述清洗口连通,所述喷水柱的喷水口朝向所述污水腔的腔壁设置;所述电磁阀还具有第二出口;
所述供水组件还包括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清洗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包括:
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具有所述进口、所述第二出口以及连通出口;
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并具有所述第一出口和连通进口,所述连通进口连通于所述连通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组件包括:
隔膜阀,所述隔膜阀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
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进污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污管的排污端与所述的第一进液口连通;
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的进污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污管包括:
泵体,所述泵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进污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排污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进污端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供水组件的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排污组件的排污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水位检测件,所述水位检测件设于所述清水腔内;
和/或,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浮球开关,所述浮球开关设于所述污水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下壳,所述下壳罩设于所述中壳的底部,并与所述中壳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所述供水组件和所述排污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和/或,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中壳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洗设备,包括上下水模块,该上下水模块包括:
中壳,所述中壳内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清水腔和污水腔,所述中壳具有连通所述清水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具有连通所述污水腔的进污口和排污口;
过滤盒,所述过滤盒设于所述污水腔内,由所述进污口进入的污水经过所述过滤盒过滤后由所述排污口排出;
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的进水端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供水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的进污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排污组件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水模块,通过在中壳的腔体内设置有隔板,便可将腔体分隔成清水腔和污水腔;如此,当需要往清水腔内灌入清水时,供水组件工作,便可使外部水源自动由供水组件引入至清水腔内;当需要排出污水腔内的污水时,排污组件工作,便可使污水腔内的污水自动由排污组件排出至外部下水道;便取代了人工拆卸清水箱和污水箱的方式分别进行灌水和排污,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便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701253410000041
Figure BDA000370125341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上下水模块100,旨在降低劳动强度,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该上下水模块100包括中壳10、过滤盒20、供水组件30以及排污组件40;中壳10内形成有腔体,腔体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将腔体分隔成清水腔10a和污水腔10b,中壳10具有连通清水腔10a的进水口121和出水口131,还具有连通污水腔10b的进污口132和排污口122;过滤盒20设于污水腔10b内,由进污口132进入的污水经过过滤盒20过滤后由排污口122排出;供水组件30的进水端用于与外部水源(如自来水)连通,供水组件30的出水端与进水口121连通;排污组件40的进污端与排污口122连通,排污组件40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水模块100,通过在中壳10的腔体内设置有隔板11,便可将腔体分隔成清水腔10a和污水腔10b;如此,当需要往清水腔10a内灌入清水时,供水组件30工作,便可使外部水源自动由供水组件30引入至清水腔10a内;当需要排出污水腔10b内的污水时,排污组件40工作,便可使污水腔10b内的污水自动由排污组件40排出至外部下水道;便取代了人工拆卸清水箱和污水箱的方式分别进行灌水和排污,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便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另外,通过在污水腔10b内设有过滤盒20,便可使由进污口132进入的污水可以先经过过滤盒20过滤后再由排污口122排出,避免直接将对待清洗件清洗后的污水排向外部下水道,便可避免污水中的杂质堵塞下水道;并且,通过将污水中的杂质过滤在过滤盒20内,以通过过滤盒20收集杂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户便可直接将过滤盒20拆下进行清洗。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清水腔10a内设置有导水管15、转接导管16以及导管支架17,导管支架17安装在清水腔10a的腔壁上,转接导管16安装在导管支架17上,导水管15安装在清水腔10a内,导水管15由清水腔10a的底部向顶部延伸设置,且导水管15的进水端靠近清水腔10a的底部设置,导水管15的出水端靠近清水腔10a的顶部设置,并与转接导管16连通,如此,清水腔10a内的清水便可依次通过导水管15和转接导管16,以向清洗设备的主体提供清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向主体提供的清水的清洁度,可以在导水管15的进水端套设有滤棉18,便可通过滤棉18将清水中的杂质过滤出来。
上下水模块100还可以设置有电路板110和电源线120,以通过电源线120将供水组件30(例如供水组件30中的电磁阀31)和排污组件40(例如排污组件40中的隔膜阀41和泵体431)电连接于电路板110,便可通过电路板110来控制供水组件30和排污组件40工作。
具体地,过滤盒20可以采用卡扣、螺钉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污水腔10b内,以便于对过滤盒20进行拆卸清洗。并且,过滤盒20可以大致呈顶部敞口、底部具有网格的盒体状结构,由进污口132进入的污水可以通过过滤盒20顶部的敞口进入过滤盒20内,然后通过过滤盒20底部的网格流出至污水腔10b内,最后由污水腔10b的排污口122向外部下水道排出。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供水组件30包括电磁阀31、第一进水管32以及第二进水管33;电磁阀31具有间隔设置的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进水管32的进水端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第一进水管32的出水端与进口连通;第二进水管33的进水端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二进水管33的出水端与进水口121连通。
如此设置,电磁阀31工作,以打开第一出口,便可通过进口和第一出口实现第一进水管32和第二进水管33的导通,如此,外部水源便可依次通过第一进水管32、电磁阀31、第二进水管33以及进水口121而将清水自动灌入清水腔10a内。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中壳10还具有连通污水腔10b的清洗口,污水腔10b内还设有喷水柱14,喷水柱14的进水端与清洗口连通,喷水柱14的喷水口朝向污水腔10b的腔壁设置;电磁阀31还具有第二出口;供水组件30还包括第三进水管34,第三进水管34的进水端与第二出口连通,第三进水管34的出水端与清洗口连通。
如此设置,电磁阀31工作,以同时打开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便可通过进口和第一出口实现第一进水管32和第二进水管33的导通,同时还可通过进口和第二出口实现第一进水管32和第三进水管34的导通,如此,外部水源不仅可依次通过第一进水管32、电磁阀31、第二进水管33以及进水口121而将清水自动灌入清水腔10a内,还可依次通过第一进水管32、电磁阀31、第三进水管34以及清洗口向喷水柱14提供清水,以使喷水柱14的喷水口将清水喷向污水腔10b的腔壁,便可将污水腔10b腔壁上的污垢喷下,便实现了对污水腔10b的自动清洗过程,从而无需用户定时对污水腔10b进行清洗,便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当然,也可以在需要往清水腔10a内灌水时,打开第一出口并关闭第二出口,此时,外部水源依次通过第一进水管32、电磁阀31、第二进水管33以及进水口121而将清水自动灌入清水腔10a内;在需要对污水腔10b进行清洗时,打开第二出口并关闭第一出口,此时,外部水源依次通过第一进水管32、电磁阀31、第三进水管34以及清洗口向喷水柱14提供清水,以使喷水柱14的喷水口将清水喷向污水腔10b的腔壁,便可将污水腔10b腔壁上的污垢喷下,以对污水腔10b进行自动清洗。
具体地,可以在喷水柱14的四周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喷水口,以充分将污水腔10b腔壁上的污垢喷下。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电磁阀31包括第一阀体311和第二阀体312;第一阀体311具有进口、第二出口以及连通出口;第二阀体312连接于第一阀体311,并具有第一出口和连通进口,连通进口连通于连通出口。
如此设置,外部水源便可依次通过第一进水管32、进口、连通出口、连通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水管33以及进水口121而将清水自动灌入清水腔10a内,还可依次通过第一进水管32、进口、第二出口、第三进水管34以及清洗口向喷水柱14提供清水。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排污组件40包括隔膜阀41、第一排污管42以及第二排污管43;隔膜阀4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排污管42的进污端与排污口122连通,第一排污管42的排污端与的第一进液口连通;第二排污管43的进污端与第一出液口连通,第二排污管43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如此设置,由于从污水腔10b内流出的污水会存在有小颗粒的杂质,为了避免污水中的杂质影响阀体的操纵机构,从而使用隔膜阀41来实现第一排污管42和第二排污管43的导通,以通过隔膜将操纵机构与介质通路(第一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之间的通路)隔开,不但保证了工作介质的纯净,同时也防止管路中介质冲击操纵机构工作部件的可能性,此外,阀杆处不需要采用任何形式的单独密封。如此,污水腔10b中的污水便可依次通过排污口122、第一排污管42、隔膜阀41以及第二排污管43后排出至外部下水道。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排污管43包括泵体431、第一管体432以及第二管体433;泵体43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管体432的进污端与第一出液口连通,第一管体432的排污端与第二进液口连通;第二管体433的进污端与第二出液口连通,第二管体433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如此设置,泵体431工作,便可顺利地使污水腔10b中的污水依次通过排污口122、第一排污管42、隔膜阀41、第一管体432、泵体431以及第二管体433后快速排出至外部下水道。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上下水模块100还包括连接接头50,连接接头50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口51和第二接口52,供水组件30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接口51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排污组件40的排污端通过第二接口52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如此设置,便可将供水组件30的进水端插入第一接口51中,便可使外部水源通过第一接口51而向供水组件30的进水端供水;同样的,还可将排污组件40的排污端插入第二接口52中,便可使得由排污组件40的排污端排出的污水通过第二接口52而向外部下水道排出。
示例性的,连接接头50还可以包括固定板,第一接口51和第二接口52均安装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上下水模块100还包括水位检测件60,水位检测件60设于清水腔10a内;
如此设置,通过在清水腔10a内设置有水位检测件60,便可通水位检测件60来检测清水腔10a内的水位,当清水腔10a内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时,供水组件30开始向清洗腔内灌水。
示例性的,水位检测件60可以包括第一支架61、检测板62以及浮球63,第一支架61安装在清水腔10a的腔壁上,检测板62安装在第一支架61上,浮球63可浮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61上,并可漂浮在水面上,当浮球63下降至预设位置时,将触发检测板62,以使检测板62发出清水腔10a内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的信号,并控制供水组件30开始向清洗腔内灌水。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上下水模块100还包括浮球开关70,浮球开关70设于污水腔10b内。
如此设置,通过在污水腔10b内设置有浮球开关70,便可通过浮球开关70来检测污水腔10b内的水位,当污水腔10b内的水位高于预设水位时,排污组件40工作,以将污水腔10b内的污水向外部下水道排出。
示例性的,浮球开关70可以包括第二支架71、触发部72以及感应部73,第二支架71安装在污水腔10b的腔壁上,感应部73安装在第二支架71上,触发部72可摆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架71上,当污水腔10b内的水位高于预设水位时,触发部72的至少部分将漂浮在水面上,且触发部72能够被水面抵顶而发生摆动,使得触发部72触发感应部73,以使感应部73发出信号至控制端,以通过控制端控制排污组件40工作,以将污水腔10b内的污水向外部下水道排出。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上下水模块100还包括下壳80,下壳80罩设于中壳10的底部,并与中壳10围合形成有安装腔,供水组件30和排污组件40设于安装腔内;
如此设置,通过在中壳10的底部罩设有下壳80,以使供水组件30和排污组件40均安装在下壳80与中壳10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内,不仅可保证美观,还可对供水组件30和排污组件40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水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上下水模块100还包括上盖90,上盖90盖设于中壳10的顶部。
如此设置,通过在中壳10的顶部盖设有上盖90,便可避免中壳10上开设的出水口131和进污口132显露在外,从而防止外部杂质落入清水腔10a和污水腔10b内。
示例性的,上盖90可以铰接在中壳10的顶部,以打开或关闭中壳10上的出水口131和进污口132。
具体地,中壳10可以包括壳体12和中壳盖13,中壳盖13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2的顶部,以与壳体12围合形成腔体;其中,进水口121和排污口122间隔开设在壳体12的底部,出水口131和进污口132间隔开设在中壳盖13上。为了保证壳体12与中壳盖13之间、中壳盖13与上盖90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在中壳盖13开设有出水口131的位置与壳体1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91,第一密封圈191环绕出水口131设置;并可以在中壳盖13开设有进污口132的位置与壳体1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92,第二密封圈192环绕进污口132设置;还可以在中壳盖13开设有进污口132的位置与上盖9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93,第三密封圈193环绕进污口132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洗设备,该清洗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上下水模块100,该上下水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清洗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清洗设备还可以包括清洗本体,清洗本体上具有清洗槽,当清洗设备用于清洗扫地机器人上的待清洗件时,扫地机器人可以运动至清洗设备上,并使待清洗件位于清洗槽的上方;如此,清水腔10a内的清水可以通过出水口131向位于清洗槽上方的待清洗件提供清水,以对待清洗件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将收集在清洗槽中,清洗槽中收集的污水便可通过进污口132流向污水腔10b内进行污水过滤后,通过排污组件40排向外部下水道。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上下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壳,所述中壳内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清水腔和污水腔,所述中壳具有连通所述清水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具有连通所述污水腔的进污口和排污口;
过滤盒,所述过滤盒设于所述污水腔内,由所述进污口进入的污水经过所述过滤盒过滤后由所述排污口排出;
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的进水端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供水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的进污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排污组件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包括:
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具有间隔设置的进口和第一出口;
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口连通;
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还具有连通所述污水腔的清洗口,所述污水腔内还设有喷水柱,所述喷水柱的进水端与所述清洗口连通,所述喷水柱的喷水口朝向所述污水腔的腔壁设置;所述电磁阀还具有第二出口;
所述供水组件还包括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清洗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包括:
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具有所述进口、所述第二出口以及连通出口;
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并具有所述第一出口和连通进口,所述连通进口连通于所述连通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组件包括:
隔膜阀,所述隔膜阀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
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进污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污管的排污端与所述的第一进液口连通;
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的进污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污管包括:
泵体,所述泵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进污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排污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进污端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排污端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供水组件的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排污组件的排污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外部下水道连通。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水位检测件,所述水位检测件设于所述清水腔内;
和/或,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浮球开关,所述浮球开关设于所述污水腔内。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下壳,所述下壳罩设于所述中壳的底部,并与所述中壳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所述供水组件和所述排污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和/或,所述上下水模块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中壳的顶部。
10.一种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水模块。
CN202221531261.2U 2022-06-17 2022-06-17 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Active CN217696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1261.2U CN217696453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1261.2U CN217696453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6453U true CN217696453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80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1261.2U Active CN217696453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6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6855A (zh) 一种前置式反冲洗过滤器
CN217696453U (zh) 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CN101761115A (zh) 民用一体式污水处理器
KR890004731B1 (ko) 세탁기의 조작상
JPH0819773A (ja) 排水再利用システム
CN114847826A (zh) 上下水模块和清洗设备
KR101593009B1 (ko) 양변기용 세면수 재이용 장치
CN214219523U (zh) 一种防堵塞自动排水机构
CN213375417U (zh) 前置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
CN204745838U (zh) 一种用于澄清池进水管的过滤装置
CN209286788U (zh) 多腔体活塞式水力驱动网式过滤器
CN114935384A (zh) 一种衣物护理机水位检测装置
KR20060020724A (ko) 세면수 정화식 절수형 양변기
CN210386885U (zh) 一种桶内清洗机高压清洗管路系统
CN112493939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214680548U (zh) 一种自循环净水系统
CN110834018A (zh) 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智能热水器
CN110369424A (zh) 一种桶内清洗机高压清洗管路系统
CN110559706A (zh) 自来水自洁过滤器
CN217447505U (zh) 一种台盆柜
CN218610886U (zh) 一种采样池及其冲洗装置
CN216629911U (zh) 超声脉冲吹气滤芯自清洗过滤罐
CN215563102U (zh) 一种可移动隐藏式小型马桶以及洗衣柜
CN221013164U (zh) 水进出控制装置及换水设备
CN217040045U (zh) 洗碗机的进水装置和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