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017U - 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6017U
CN217696017U CN202221709823.8U CN202221709823U CN217696017U CN 217696017 U CN217696017 U CN 217696017U CN 202221709823 U CN202221709823 U CN 202221709823U CN 217696017 U CN217696017 U CN 217696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cooking
chamber
utens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98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红林
莫林锋
崔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98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6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6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6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属于厨房家电领域,优化风道结构以在无风扇的条件下实现冷却,本实用新型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所述器具本体内设有烹饪容器和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腔,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外壳进气口,所述容腔侧壁上延其周向设有多个容腔进风口,所述容腔的上端和所述烹饪容器的上端之间形成容腔出风口,所述外壳进气口、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和所述容腔出风口围成风道,所述容腔内的热空气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以使热空气从所述容腔出风口排出所述风道,冷空气从所述外壳进气口进入所述风道。

Description

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内设置有用于在烹饪过程中放置食材的烹饪容器,现有的烹饪器具为了提高烹饪效果,会在烹饪器具内设置对烹饪容器进行降温的降温装置。通常降温装置包括风扇和经过烹饪容器的风道,风扇动作将外界空气引入到风道内以对烹饪容器进行降温。风扇的体积较大,烹饪器具要容纳风扇,会导致整体的尺寸增大,成本也会提高,并且风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优化风道结构以在无风扇的条件下实现冷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所述器具本体内设有烹饪容器和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腔,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外壳进气口,所述容腔侧壁上延其周向设有多个容腔进风口,所述容腔的上端和所述烹饪容器的上端之间形成容腔出风口,所述外壳进气口、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和所述容腔出风口围成风道,所述容腔内的热空气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以使热空气从所述容腔出风口排出所述风道,冷空气从所述外壳进气口进入所述风道。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容腔侧壁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第一容腔进风口和多个第二容腔进风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壳内设有加热装置和与所述加热装置相抵的保温环,所述保温环与所述加热装置组装形成所述容腔,所述多个第一容腔进风口设于所述保温环的侧壁上,所述保温环的下端延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腔进风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外罩,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外壳进气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罩上设有所述外壳进气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座的底部向下凸出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支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中的至少部分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外壳进气口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中环,所述中环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烹饪容器的上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二缺口围成所述容腔出风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烹饪器具合盖状态下,所述盖体和所述中环之间形成与外界和所述容腔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间隙。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体与所述器具本体铰接,所述出风间隙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器具本体的铰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烹饪器具设置有风道,外界空气能够通过风道进入到容腔内对烹饪容器进行冷却,经过热交换后的热空气通过风道排出到外界。外界空气通过外壳进气口进入到烹饪器具内,穿过容腔进风口后进入到容腔内与烹饪容器接触而进行热交换,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受热膨胀而向上流动,此过程中空气与烹饪容器进行充分的接触而不断进行热交换,外界空气的利用率高,最终空气上升到容腔出风口排出风道。
当外界空气进入到容腔内后,与容腔内的热空气接触,形成对流以使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空气不断进入到容腔内,从而能够在风道内形成自然流动的气流,实现对烹饪容器的降温。烹饪器具上不要额外设置向风道内引入气流的风扇,烹饪器具也不需要扩大整体尺寸或缩小烹饪容器来容纳风扇,降低设备的成本,节省设备能耗,自然流动的气流也不会产生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针对本申请的方案,容腔的侧壁上设置了多个容腔进风口,以提高容腔内的自然进气量,从而通过大量的外界空气与烹饪容器进行热交换,提高降温效率,由于缺少风扇对气流的引导,在烹饪容器的圆周方向上空气的流动性较差,设置多个容腔进风口,可以实现烹饪容器的周向方向上均有外界空气,以使烹饪容器的温度均匀,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外界空气进入到容腔内后能够向上流动而与烹饪容器进行热交换,当空气位于烹饪容腔外靠近上端的位置时,空气的温度已经上升到较高的数值,对烹饪容器的降温效果有限,为此,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容腔侧壁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第一容腔进风口和多个第二容腔进风口。多个第一容腔进风口和多个第二容腔进风口能使外界空气从不同的高度进入到容腔内同时对烹饪容器高度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冷却,提高对烹饪容器的冷却效果。若是在高度方向上仅设置一个容腔进风口,则只能有部分外界空气会能够进入到容腔内,还有部分外界空气会受阻而位于容腔外侧,在设置了第一容腔进风口和第二容腔进风口后,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容腔内的进气量,提高降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设有加热装置和与所述加热装置相抵的保温环,所述保温环与所述加热装置组装形成所述容腔,所述多个第一容腔进风口设于所述保温环的侧壁上,所述保温环的下端延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腔进风口。从第一容腔进风口进入到容腔内的外界空气可以直接接触到烹饪容器中部区域的外侧壁,从第二容腔进风口进入到容腔内的外界空气可以直接接触到烹饪容器靠近下端的外侧壁,以保证外界空气能够与烹饪容器的大部分外侧壁接触,提高了对烹饪容器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外罩,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外壳进气口。由于未设置风扇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将外壳进气口设置在底座上,使外界空气从底座进入到烹饪器具内,从而在烹饪器具内自下而上的流动,使外界空气可以更加容易地进入到容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罩上设有所述外壳进气口,用于保证容腔内的进气量。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向下凸出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支脚。支脚能够使底座上的外壳进气口与底面之间保持间距,以减少对外界空气的阻挡。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中的至少部分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外壳进气口上。外界空气从外壳进气口进入到烹饪器具内后向上流动,可以直接接触到容腔进风口,加快容腔内空气的更替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中环,所述中环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烹饪容器的上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二缺口围成所述容腔出风口。烹饪容器放置在烹饪器具内时,翻边会与中环相抵而搁置在中环上,合盖状态下盖体与烹饪容器的上端贴合,而避免蒸汽和烹饪液体泄漏,在中环上设置第二缺口可以使烹饪容器的翻边与中环之间自然形成供热空气排出容腔的容腔出风口,同时也不会使烹饪容器内的蒸汽和烹饪液体泄漏。烹饪容器与中环的其余部分均保持相抵,从而能够限定容腔内热空气排出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烹饪器具合盖状态下,所述盖体和所述中环之间形成与外界和所述容腔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间隙。热空气排出容腔出风口后进入到出风间隙内,再从出风间隙排出到外界,在烹饪器具上不要额外设置供热空气排出的开口,用户也不会观察到开口的存在,提高了烹饪器具的外观,并且外界的水气、灰尘也不易进入到风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所述器具本体铰接,所述出风间隙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器具本体的铰接位置。盖体与烹饪器具的铰接位置通常是背对用户的一侧,高温气体从这一侧排出烹饪器具,能够大大降低用户接触到高温气流而被烫伤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温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器具本体100、盖体110、容腔120、外壳130、底座131、外罩132、支脚133、加热装置140、保温环150、中环160;
烹饪容器200、翻边210;
外壳进气口300、容腔出风口310、第二缺口311、第一容腔进风口320、第二容腔进风口330、第一缺口331、出风间隙3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文中出现的诸如“示例性”“一些实施例”等词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100和盖体110,器具本体100内设有烹饪容器200和容纳烹饪容器200的容腔120,器具本体100包括外壳130,外壳130上设有外壳进气口300,容腔120侧壁上延其周向设有多个容腔进风口,容腔120的上端和烹饪容器200的上端之间形成容腔出风口310,外壳进气口300、多个容腔进风口和容腔出风口310围成风道,容腔120内的热空气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以使热空气从容腔出风口310排出风道,冷空气从外壳进气口进入风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烹饪器具设置有风道,外界空气能够通过风道进入到容腔120内对烹饪容器200进行冷却,经过热交换后的热空气通过风道排出到外界。外界空气通过外壳进气口300进入到烹饪器具内,穿过容腔进风口后进入到容腔120内与烹饪容器200接触而进行热交换,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受热膨胀而向上流动,此过程中空气与烹饪容器200进行充分的接触而不断进行热交换,外界空气的利用率高,最终空气上升到容腔出风口310排出风道。图1中箭头所指的路径为空气的流动路径。
烹饪过程中,温度较低的外界空气在接触到烹饪容器200后使烹饪容器200的温度降低,烹饪容器200内的高温蒸汽在接触到温度较低的烹饪容器200时,会冷凝而在烹饪容器200的内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轻食材糊化附着在烹饪容器200内表面的情况。烹饪完成后,外界空气能够快速降低食材的温度,缩短用户等待食材冷却的时间。
当外界空气进入到容腔120内后,与容腔120内的热空气接触,形成对流以使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空气不断进入到容腔120内,从而能够在风道内形成自然流动的气流,实现对烹饪容器200的降温。烹饪器具上不要额外设置向风道内引入气流的风扇,烹饪器具也不需要扩大整体尺寸或缩小烹饪容器200来容纳风扇,降低设备的成本,节省设备能耗,自然流动的气流也不会产生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针对本申请的方案,容腔120的侧壁上设置了多个容腔进风口,以提高容腔120内的自然进气量,从而通过大量的外界空气与烹饪容器200进行热交换,提高降温效率,由于缺少风扇对气流的引导,在烹饪容器200的圆周方向上空气的流动性较差,设置多个容腔进风口,可以实现烹饪容器200的周向方向上均有外界空气,以使烹饪容器200的温度均匀,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外界空气进入到容腔120内后能够向上流动而与烹饪容器200进行热交换,当空气位于烹饪容腔120外靠近上端的位置时,空气的温度已经上升到较高的数值,对烹饪容器200的降温效果有限。多个容腔进风口包括设置于容腔120侧壁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第一容腔进风口320和多个第二容腔进风口330,以使外界空气从不同的高度进入到容腔120内同时对烹饪容器200高度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冷却,提高对烹饪容器200的冷却效果。若是在高度方向上仅设置一个容腔进风口,则只能有部分外界空气会能够进入到容腔120内,还有部分外界空气会受阻而位于容腔120外侧,在设置了第一容腔进风口320和第二容腔进风口330后,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容腔120内的进气量,提高降温效果。当然,在高度方向上,第一容腔进风口和第二容腔进风口数量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一共两个,可以是三个、四个等。
具体的,外壳130内设有加热装置140和与加热装置140相抵的保温环150,保温环150与加热装置140组装形成容腔120。第一容腔进风口320设于保温环150的侧壁上,保温环150的下端延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缺口331,第一缺口331与加热装置140之间形成第二容腔进风口330。从第一容腔进风口320进入到容腔120内的外界空气可以直接接触到烹饪容器200中部区域的外侧壁,从第二容腔进风口330进入到容腔120内的外界空气可以直接接触到烹饪容器200靠近下端的外侧壁,以保证外界空气能够与烹饪容器200的大部分外侧壁接触,提高了对烹饪容器200的降温效果。在高度方向上,第一容腔进风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烹饪器具合盖状态下,盖体110和器具本体100之间形成与外界和容腔120连通的出风间隙340,热空气排出容腔120后通过出风间隙340排出到外界,在烹饪器具上不要额外设置供热空气排出的开口,用户也不会观察到开口的存在,提高了烹饪器具的外观,并且外界的水气、灰尘也不易进入到风道内。
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外壳130包括底座131和设于底座131上的外罩132,作为优选的,外壳进气口300设置在底座131上。由于未设置风扇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将外壳进气口300设置在底座131上,使外界空气从底座131进入到烹饪器具内,从而在烹饪器具内自下而上的流动,使外界空气可以更加容易地进入到容腔120内。并且底座131远离出风间隙340,从底座131进入到烹饪器具内的外界空气,受到出风间隙340排出的热空气的影响小,外界空气的温度较低以保证降温效率,同时也可以提升对流的流动速度,提高进气速度和排气速度。
当然,还可以在外罩132上设置外壳进气口300,也进一步提高进气量。
底座131的底部向下凸出形成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支脚133,支脚133能够使底座131上的外壳进气口300与底面之间保持间距,以减少对外界空气的阻挡。
参照图2、图3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外壳130内还设有中环160,中环160上设有第二缺口311,烹饪容器200的上端设有翻边210,翻边210与第二缺口311围成容腔出风口310。烹饪容器200放置在烹饪器具内时,翻边210会与中环160相抵而搁置在中环160上,合盖状态下盖体110与烹饪容器200的上端贴合,而避免蒸汽和烹饪液体泄漏,在中环160上设置第二缺口311可以使烹饪容器200的翻边210与中环160之间自然形成供热空气排出容腔120的容腔出风口310,同时也不会使烹饪容器200内的蒸汽和烹饪液体泄漏。烹饪容器200与中环160的其余部分均保持相抵,从而能够限定容腔120内热空气排出到出风间隙340内。出风间隙340位于盖体110和中环160之间。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盖体110与器具本体100铰接,出风间隙340位于盖体110和器具本体100的铰接位置。盖体110与烹饪器具的铰接位置通常是背对用户的一侧,高温气体从这一侧排出烹饪器具,能够大大降低用户接触到高温气流而被烫伤的概率。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多个容腔进风口中的至少部分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底座131上的外壳进气口300上。外界空气从外壳进气口300进入到烹饪器具内后向上流动,可以直接接触到容腔进风口,加快容腔120内空气的更替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所述器具本体内设有烹饪容器和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外壳进气口,所述容腔侧壁上延其周向设有多个容腔进风口,所述容腔的上端和所述烹饪容器的上端之间形成容腔出风口,所述外壳进气口、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和所述容腔出风口围成风道,所述容腔内的热空气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以使热空气从所述容腔出风口排出所述风道,冷空气从所述外壳进气口进入所述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容腔侧壁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第一容腔进风口和多个第二容腔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加热装置和与所述加热装置相抵的保温环,所述保温环与所述加热装置组装形成所述容腔,所述多个第一容腔进风口设于所述保温环的侧壁上,所述保温环的下端延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腔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外罩,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外壳进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上设有所述外壳进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向下凸出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支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中的至少部分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外壳进气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中环,所述中环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烹饪容器的上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二缺口围成所述容腔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合盖状态下,所述盖体和所述中环之间形成与外界和所述容腔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器具本体铰接,所述出风间隙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器具本体的铰接位置。
CN202221709823.8U 2022-07-05 2022-07-05 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696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9823.8U CN217696017U (zh) 2022-07-05 2022-07-05 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9823.8U CN217696017U (zh) 2022-07-05 2022-07-05 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6017U true CN217696017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9823.8U Active CN217696017U (zh) 2022-07-05 2022-07-05 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6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61428U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烹饪器具
CN209090955U (zh) 一种制作食物的设备
CN108771488A (zh) 一种制作食物的设备
CN110367838B (zh) 一种节能烹饪器具
CN210185299U (zh) 一种蒸汽冷凝自循环蒸箱
CN217696017U (zh) 可实现自然降温的烹饪器具
CN109431303B (zh) 一种热对流式烘焙器具
CN216724121U (zh) 一种易清洗电饭煲
CN211632798U (zh) 能快速泄压的电压力锅
CN114305072A (zh) 一种易清洗电饭煲
CN217959631U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7696014U (zh) 降温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N209883793U (zh) 烹饪器具
CN217696015U (zh) 降温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N22030888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6960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6822751U (zh) 一种易清洗电饭煲
CN216724128U (zh) 一种易清洗的电饭煲
CN207768178U (zh) 烹饪器盖体及烹饪器
CN211673745U (zh) 一种烹饪电器的内胆风冷降温结构
CN21769605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5383263U (zh) 用于具有多种烹饪功能一体机的煲具上的制冷组件
CN218304493U (zh) 一种环流式蒸烤箱
CN220141380U (zh) 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0532587U (zh) 一种导风凉霸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