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1883U - 电连接器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1883U
CN217691883U CN202220971121.0U CN202220971121U CN217691883U CN 217691883 U CN217691883 U CN 217691883U CN 202220971121 U CN202220971121 U CN 202220971121U CN 217691883 U CN217691883 U CN 217691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front side
upper wall
electrical connector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11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忠正
彭煜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s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s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s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Vs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711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1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1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1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电连接器主要包括一绝缘胶体,绝缘胶体上具有一对接前侧部、一连接板体、及一卡固弹片,连接板体上设有一对接结合部,对接前侧部的两侧处则形成有一左右侧挡板、一左右后挡板、及一左右上壁面,左右侧挡板与对接结合部之间分别具有左右限位区,左右上壁面与对接前侧部之间分别具有复数的左右定位柱,左右侧挡板与左右上壁面之间则分别具有一左右间隔部。鉴于上述结构,可让电连接器在对接时,能够通过左右侧挡板达到限位效果,及通过左右定位柱达到定位的效果,并因为具有左右间隔部,因此能让左右侧挡板与左右上壁面能相互分离,以达到具有弹性空间的效果,让插拔时能更加顺畅。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具有限位效果外,还能使插拔时更加顺畅及具有弹性的电连接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所谓的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界面的串行版称为SAS(SerialAttached SCSI),是SlimLine缆线组件中的一种界面,其结合了SATA及SCSI优点的新界面。
因为SlimLine缆线组件的金属导体长度较短、宽度较窄,经常发生插接不良的事情,而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并发生插接不良的情况时,不论SlimLine缆线组件具有多么优秀的传输特性,在接触不良的情况下,都没有正常发挥的可能,而金属导体的尺寸为固定规格无法变更。
因此大多数会在连接器的周围处增加环绕式的挡板来达到限位的效果,然而此种方式在使用上确实能在对接后具有防止摇晃与插接不良的状况发生,但也由于增设了环绕式的挡板结构,使得在对接时,会因为挡板结构的阻挡,让使用者必需对齐的相当准确,才能顺畅的完成插拔动作,只要稍微有角度上的差异,则可能无法顺畅的插入或拔除电连接器,因此反而降低了在插拔时的便利性。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常见的问题与缺点,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想要研究并改善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鉴于上述问题与缺点,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不断试作及修改,于是,设计出此种在具有防摇晃效果的同时能让插拔时更加方便的电连接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左定位柱及右定位柱通过多个线接触的方式使插拔时的定位效果更佳,并经过左间隔部与右间隔部让插拔时能更具有弹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主要结构包括:一绝缘胶体、一形成于所述绝缘胶体上的对接前侧部、一设于所述绝缘胶体内的连接板体、一设于所述连接板体上的对接结合部、一由所述绝缘胶体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左侧处的左侧挡板、一设于所述左侧挡板与所述对接前侧部之间的左限位区、一由所述绝缘胶体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右侧处的右侧挡板、一设于所述右侧挡板与所述对接前侧部之间的右限位区、一形成于所述绝缘胶体上侧处并位于邻近所述左侧挡板一侧处的左后挡板、一形成于所述左后挡板上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上侧处的左上壁面、一形成于所述绝缘胶体上侧处并位于邻近所述右侧挡板一侧处的右后挡板、一形成于所述右后挡板上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上侧处的右上壁面、一设于所述绝缘胶体上并位于所述右上壁面与所述左上壁面之间的卡固弹片、复数设于所述左上壁面邻近所述对接前侧部一侧处的左定位柱、复数设于所述右上壁面邻近所述对接前侧部一侧处的右定位柱、一形成于所述左侧挡板及所述左上壁面之间的左间隔部、及一形成于所述右侧挡板及所述右上壁面之间的右间隔部。
鉴于上述结构,当电连接器对接时,能让所述连接板体上的对接结合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来达成连接与传输讯号的效果。同时配合所述绝缘胶体上的左侧挡板与右侧挡板所形成的左限位区与右限位区,来针对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效果,再经过所述左定位柱与所述右定位柱的线性导引效果,让对接时能更加顺畅,并再次增加防摇晃的功能。
且因为所述左上壁面与所述左侧挡板之间具有左间隔部,所述右上壁面与所述右侧挡板之间具有右间隔部,因此并不会相互连接造成相互支撑或卡合的状况,所以在插拔时,所述左上壁面能配合所述左后挡板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效果,所述右上壁面能配合所述右后挡板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效果,所述左侧挡板与所述右侧挡板则同样能自行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效果,进而使电连接器在对插时,能通过上述的位移效果,让使用者在一定范围的角度内,都能达成插拔的功能,以提高使用时的方便性。
因此上述技术,可针对常用环绕式的挡板结构会降低插拔时的便利性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对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对接后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位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对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绝缘胶体;
11:对接前侧部;
12:固定部;
13:左侧挡板;
131:左限位区;
132:左定位块;
14:右侧挡板;
141:右限位区;
142:右定位块;
15:左后挡板;
16:左上壁面;
161:左定位柱;
17:右后挡板;
18:右上壁面;
181:右定位柱;
19:避让空间;
2:连接板体;
21:对接结合部;
3:卡固弹片;
41:左间隔部;
42:右间隔部;
5:外壳体;
51:定位凹槽;
A:电连接器;
B:插座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结合示意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不同角度立体图以及前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A包括:
一绝缘胶体1;
一形成于所述绝缘胶体1上的对接前侧部11;
一设于所述绝缘胶体1内的连接板体2;
一设于所述连接板体2上的对接结合部21,本实施例的所述连接板体2为电路板,所述对接结合部21则为电路板上的金属接点;
一设于所述绝缘胶体1上的固定部12;
一设于所述固定部12上的卡固弹片3,本实施例的所述卡固弹片3为当所述电连接器A对接时能进行卡固动作的金属弹片;
一由所述绝缘胶体1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11左侧处的左侧挡板13;
一设于所述左侧挡板13与所述对接前侧部11之间的左限位区131;
一由所述绝缘胶体1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11右侧处的右侧挡板14;
一设于所述右侧挡板14与所述对接前侧部11之间的右限位区141;
一形成于所述绝缘胶体1上侧处并位于邻近所述左侧挡板13一侧处的左后挡板15;
一由所述左后挡板15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11上侧处的左上壁面16,所述左上壁面16为平面,并由所述左侧挡板13的位置向卡固弹片3的方向往上延伸;
一形成于所述绝缘胶体1上侧处并位于邻近所述右侧挡板14一侧处的右后挡板17;
一由所述右后挡板17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11上侧处的右上壁面18,所述右上壁面18为平面,并由所述右侧挡板14的位置向卡固弹片3的方向往上延伸,并让所述卡固弹片3位于所述左上壁面16及所述右上壁面18之间,所述左上壁面16与所述右上壁面18分别与所述固定部12之间具有一避让空间19;
复数形成于所述左上壁面16邻近所述对接前侧部11一侧处的左定位柱161,所述左定位柱161的延伸方向由所述绝缘胶体1前侧处往所述绝缘胶体1后侧处线性延伸;
复数形成于所述右上壁面18邻近所述对接前侧部11一侧处的右定位柱181,所述右定位柱181的延伸方向由所述绝缘胶体1前侧处往所述绝缘胶体1后侧处线性延伸;
一形成于所述左侧挡板13与所述左上壁面16之间的左间隔部41;及
一形成于所述右侧挡板14与所述右上壁面18之间的右间隔部42。
通过上述的说明,已经了解本技术的结构,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可达到在具有限位效果的同时,也能增加插拔时的方便性优势,下面将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各个角度立体图、对接示意图、位移示意图,鉴于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A为插头连接器,并在与一插座连接器B对接时,能让所述对接前侧部11穿入所述插座连接器B之中,并让所述连接板体2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B内,来实现所述对接结合部2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B信息连接,同时配合所述卡固弹片3的固定效果,来达到传输讯号的功能。
并且对接时,可配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B的外壳体5的上侧处可以插入所述左定位柱161及所述右定位柱181与所述对接前侧部11之间,所述插座连接器B的外壳体5的左侧处可以插入所述左限位区131内,所述插座连接器B的外壳体5的右侧处可以插入右限位区141内。
因此能通过所述左侧挡板13产生的左限位区131与所述右侧挡板14产生的右限位区141来针对左右两侧进行限位动作,以达到防止左右摇晃的效果。所述插座连接器B在插入时,能通过所述左定位柱161与所述右定位柱181的线性延伸效果,达到多点式的线性导引功能,并且因为是多点式的线性接触,相较于平面式的接触能降低插拔时的摩擦力,因此能让插拔时更加顺畅,且因为多点接触,因此在限位的效果上反而也能提升。
并因为所述左侧挡板13与所述左上壁面16之间具有左间隔部41,所述右侧挡板14与所述右上壁面18之间具有右间隔部42,因此彼此之间并不会产生相互连接的效果,自然也不会造成相互支撑与卡合的状况。又由于所述左侧挡板13、所述右侧挡板14、所述左后挡板15、所述右后挡板17、所述左上壁面16、及所述右上壁面18皆由所述绝缘胶体1延伸形成,因此会具有胶体本身就具备的弹性,所以当使用者在进行插拔动作时,可让所述左侧挡板13与所述右侧挡板14产生一定幅度的位移,所述左上壁面16则能连动所述左后挡板15产生一定幅度的位移,相对的,所述右上壁面18同样能连动所述右后挡板17产生一定幅度的位移,让使用者在插拔时,通过此位移效果,能具有一定角度的调整空间,使得在插拔上能够更加顺畅,且因为是通过本身材质所达成的弹性位移效果,因此位移的范围并不会过大,所以仍能具有防止过度摇晃的功能,并在此具有防止过度摇晃功能的前提下,提升插拔时的顺畅度。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7及图8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及对接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于本实施例之中,所述左限位区131内具有一左定位块132,所述右限位区141内具有一右定位块142,所述插座连接器B的外壳体5上则具有复数对应所述左定位块132与所述右定位块142的定位凹槽51。
如此当所述电连接器A与所述插座连接器B对接时,能够将所述左定位块132与所述右定位块142推入所述定位凹槽51之中,来增加辅助定位的功效。
综上所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会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申明,凡依据、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主要包含:
一绝缘胶体;
一对接前侧部,所述对接前侧部形成于所述绝缘胶体上;
一连接板体,所述连接板体设于所述绝缘胶体内;
一对接结合部,所述对接结合部设于所述连接板体上;
一左侧挡板,所述左侧挡板由所述绝缘胶体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的左侧处;
一左限位区,所述左限位区设于所述左侧挡板与所述对接前侧部之间;
一右侧挡板,所述右侧挡板由所述绝缘胶体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的右侧处;
一右限位区,所述右限位区设于所述右侧挡板与所述对接前侧部之间;
一左后挡板,所述左后挡板形成于所述绝缘胶体的上侧处,并位于邻近所述左侧挡板的一侧处;
一左上壁面,所述左上壁面形成于所述左后挡板上,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的上侧处;
一右后挡板,所述右后挡板形成于所述绝缘胶体的上侧处,并位于邻近所述右侧挡板的一侧处;
一右上壁面,所述右上壁面形成于所述右后挡板上,并位于所述对接前侧部的上侧处;
一卡固弹片,所述卡固弹片设于所述绝缘胶体上,并位于所述右上壁面与所述左上壁面之间;
左定位柱,所述左定位柱呈现复数个,所述左定位柱设于所述左上壁面邻近所述对接前侧部的一侧处;
右定位柱,所述右定位柱呈现复数个,所述右定位柱设于所述右上壁面邻近所述对接前侧部的一侧处;
一左间隔部,所述左间隔部形成于所述左侧挡板及所述左上壁面之间;及
一右间隔部,所述右间隔部形成于所述右侧挡板及所述右上壁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区内具有一左定位块,所述右限位区内具有一右定位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体上具有一固定所述卡固弹片的固定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壁面及所述右上壁面分别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一避让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柱及所述右定位柱的延伸方向由所述绝缘胶体的前侧处往所述绝缘胶体的后侧处线性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壁面为平面,并由所述左侧挡板的位置向所述卡固弹片的方向往上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上壁面为平面,并由所述右侧挡板的位置向所述卡固弹片的方向往上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并可以与一插座连接器对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外壳体的上侧处可以插入所述左定位柱及所述右定位柱与所述对接前侧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外壳体的左侧处可以插入所述左限位区内,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外壳体的右侧处可以插入所述右限位区内。
CN202220971121.0U 2022-04-25 2022-04-25 电连接器的结构 Active CN217691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1121.0U CN217691883U (zh) 2022-04-25 2022-04-25 电连接器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1121.0U CN217691883U (zh) 2022-04-25 2022-04-25 电连接器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1883U true CN217691883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5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1121.0U Active CN217691883U (zh) 2022-04-25 2022-04-25 电连接器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1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980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US746797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mating port
TWI483490B (zh) 電連接器
TWI416811B (zh) 連接器
US83537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bars therein to reduce cross talking
TWM551363U (zh) 連接器結構之改良
TWM335045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503498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20084321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477000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US2011026839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ptical module
TW202224282A (zh) 連接器組件
TWM621401U (zh) 具有對接孔的板端連接器
CN217691883U (zh) 电连接器的结构
CN210111179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0611188B (zh) 浮动式连接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浮动式对接装置
TWM426201U (en) Cable connector
TWM631792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四)
CN219180880U (zh) 便捷式线缆接口装置
CN215989558U (zh) 电连接装置
CN210779335U (zh) 电连接器
CN114759391B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电连接器
CN213304514U (zh) 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TWM267659U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7903608U (zh) 具弯折金属端子及金属遮蔽件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